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斯托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斯托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7-12-06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斯托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斯托克》是一部由朴赞郁执导,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妮可·基德曼 / 马修·古迪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斯托克》影评(一):老男孩如今成了小叔子

  看的第一部朴赞郁的就是《老男孩》!2004年!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得喜欢上了他,顺带也喜欢上了崔岷植。04年之前是不怎么喜欢韩国片的,觉得除了爱情就是情色,不对自己的卤子。就是这部老男孩让我喜欢上了韩国的黑色、惊悚类型的电影。(废话有点多啊~~)

  以为朴赞郁到了好莱坞会受到约束,结果这部电影证明我错了!你依然是当初的你啊:悬疑、暴力、伦理、复仇……这些元素一个不少,只不过把老男孩换成了小叔子,最后又成了小萝莉。

  一、悬念贯穿始终。《老男孩》的悬念直到最后才全盘端出,查理斯托克的秘密也是最后才揭晓,从印蒂亚一床的皮鞋、到神秘怪蜀黍来到这个充满阴郁的家庭;这个叔叔从来就没听说过,可是跟管家老太似乎认识,紧接着管家老太失踪,一直到金姨的来访和被害,让我们知道查理就是杀人凶手,可为什么呢?印蒂亚的父亲又是怎么回事呢??印蒂亚和妈妈之间为何如此冷漠疏远呢?老男孩到了中段,也交代了幕后黑手是刘智泰,但就是不告诉你做这些是为了什么!!!表面上查理是为了占有妮可,顺带霍霍印蒂亚,可我们都心知肚明这是导演玩的把戏。所以一直期待着谜底的解开。

  二、暴力优雅刺骨。老男孩的暴力拳拳到肉,而且带有漫画感。查理杀人仅仅用了腰带这个可随身携带、居家旅行必备的工具,后来表现杀死自己哥哥的也只是用了石头,没有那么血腥,但相当蚀骨。用腰带杀死印蒂亚男同学和最后杀妮可的段落,是用脚蹬住后腰,然后用腰带向上提拉脖颈,快感有木有?性意味有木有?印蒂亚用剪刀刺入警长脖子,后用狙击步狙杀,都没有直接表现,而是利用了草和花。虽然没有老男孩剪舌头、剁手的血腥,但依然冰冷刺骨。

  三、伦理错落交织。老男孩的情节就不过多介绍了,弟恋姐、父X女,乱得那叫一个high。斯托克家族呢,哥哥死了,小叔子来了,和嫂子那个暧昧,可是小叔子明显意在侄女印蒂亚,而印蒂亚也对这个叔叔由陌生疏远到熟悉贴近,那段幻想两人一起弹钢琴的场景,再现朴赞郁怪诞的思路;而两人杀了高中男同学后,印蒂亚浴室自慰的场面更是让这种暧昧达到了高潮。妮可更是深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明知查理诡异,还要和其亲热,这种中产阶级妇人的饥渴状态被朴导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男孩》里女猪脚幻想出来的蚂蚁象征着孤独寂寞,而印蒂亚腿上的蜘蛛表现了其内心挣扎和对家族血统的继承。印蒂亚随着钟摆的声音在床上手脚并划,以为只是她的习惯,可当小查理将弟弟埋在地里,然后用相同姿势在上面划的时候,斯托克家族的阴冷暴戾有了传承,而结尾印蒂亚杀人后的轻松也正是怪蜀黍查理的延续。

  《斯托克》影评(二):超完美少女養成日記

  我覺得叔叔想要找的是同伴(共謀,同夥)。他對母親沒有性慾,那只是演給india看的。有幾幕妮可基嫚喝完東西,歪頭睡著,所以我猜測叔叔在茶水裡下過藥,躲開真正激情的場面。

  他對inida也沒有性慾。其實他肉體成熟,內心還是個無助的小孩,被家人遺棄在精神病院裡。禮物一直都是女管家放在樹上的,對應了女管家說的:我一直都是你的眼線。但因為知道實情,所以被殺害了。叔叔唯一不介意讓姪女知道自己的過去。在電影中,叔叔甚至屢次暗示自己的身分(冰櫃)。姪女也許是叔叔在潛意識的愧疚(害死小弟)後轉移的目標。他期待姪女的認同,故用鞋子操控著她的成長。

  我唯一有疑問的,是在和妮可基嫚彈鋼琴的時候,叔叔手上拿的黑色東西是什麼(黑布包安眠藥?)

  india總共有三個人格:理性的父親、欲望的母親、瘋狂的叔叔。在有父親的時候,india人格是完整的。等到失去父親,又出現了叔叔,她的人格開始混淆。在欲望被挑起後(男孩斷掉的頸部宛如男性高潮前最堅挺的勃起),她穿上了母親買的絲絨睡衣,幫母親梳頭髮,這表示她第一次認同了屬於欲望的母親。她在共謀殺人的行為中,叔叔將她內心的狂暴給引了出來,她首度認同了精神瘋狂層面的叔叔。所以,在知道叔叔的過去後,她僅打了叔叔一巴掌。

  但在最後母親(欲望)要被叔叔殺死的場景中,india用父親的槍殺死了叔叔,解放了欲望母親。她也從這裡開始繼承/竄位叔叔的癲狂。她穿/戴著父/叔的皮帶與墨鏡,穿著母親的衣服。準備取代叔叔的紐約人生

  最後的場景,呼應了片首說的:花無法選擇自己的顏色(暗示神經病家族僅能讓瘋狂的血流傳下去?)。但片首的紅花,其實是濺血的白花。所以india在講反話:花當然可以選擇自己的顏色。她當然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補充1:叔叔

  我覺得叔叔很有趣,就是他其實一直在暗示自己的身分(譬如問她冰櫃是不是很冷,告訴她不要站在比他低的位置>這呼應他殺死了掉進溜滑梯洞穴,最低位的小弟)。姪女也許是叔叔在潛意識的愧疚(害死小弟)後轉移的目標。他期待姪女的認同,故用鞋子操控(?)著她的成長。特別是在相處之後,他驚喜的發現姪女和他自己的相像。

  說叔叔像小孩:在殺死母親的時候,叔叔開心興奮的呼喊姪女來看,就像是孩童忽同引伴加入遊戲一樣。

  我會猜他有下藥。是因為鏡頭有刻意take到叔叔準備的茶組。但二次是india帶著茶組去找母親,發現母親像垂死的天鵝一樣睡著。

  補充2:蜘蛛(友人的說明)

  最後殺死叔叔,就像是母蜘蛛在交配後殺死公蜘蛛的高潮。但這裡的"交配"指的是身分的交換,india繼承了叔叔的身分,成為狂顛、有能力的主體。

  《斯托克》影评(三):浅谈片子的开头与结尾

  I wear my father's belt tied around my mother's blouse

  And shoes which are from my uncle.

  {Belt}

  皮带作为斯托克里的杀人利器一直在被反复提及

  在我看来皮带象征着India的父亲 来自于父亲的束缚和管制

  在片子中India曾经自己说过

  I always thought Dad liked hunting

  ut tonight I realized he did it for me.

  He used to say, "Sometimes you need to do someting bad to stop you from doing something worse."

  也许父亲早已经料到India骨子里与舅舅相同的地方,于是在尽力的阻止India。因此皮带来自父亲,代表管制。

  同样片中叔叔成年后一直在用爸爸的皮带杀人,这也是在体现皮带寓意。因为来自父亲的管制,将舅舅远离这个家庭,才有的这些悲剧的发生。因此舅舅选择用皮带作为凶器,以此来讽刺自己的哥哥。

  {Blouse}

  louse代表的是来自于母亲的外表或者皮囊。

  India在片中提到,唯一一次穿上来自于母亲的睡衣是在发现母亲与叔叔亲热后。这是一种来自女性本能的挑衅,India和母亲一直在争取来自于父亲的爱,在这过程中直到父亲去世India一直占上风。而在舅舅这边,India穿上来自母亲的睡衣,向母亲展示自己也同母亲一样有可以吸引男性的皮囊,这来自于母亲,也将永远伴随India

  {Shoes}

  叔叔在India18岁以前从未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但他却通过鞋子引导着India的人生方向。因此尽管最后有来自母亲的外表和父亲的管制同在,最重要的引领India未来的人却是她的叔叔

  来自叔叔的鞋子 决定了India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同时个人认为India在叔叔死后靠近叔叔 两人是在交谈,India可以听见微弱的声音 因此她能听到舅舅所说的话。

  他告诉India她的母亲最后并没有抵挡住来自于舅舅的诱惑。因此India才会在抬起头后用惊恐的表情看着母亲,于是作为惩罚她将母亲永远的留在了这间她想离开的房子离自己上路。

  叔叔早就料到India会杀掉他,他并不在乎因为India与他已经融合成为一人。因此他帮助India了断了最后的来自于母亲的情感束缚。使得India轻松上路 再也没有任何的留恋。

  《斯托克》影评(四):变态的优雅

  之前的手绘风海报和MV,到圣丹斯受赞,这部韩国导演、美国编剧、澳大利亚和英国演员挑大梁的电影终于被我们盼到。可喜的是漫长的期待并未被庸作所消解,反而因其视听上的精致和骨子里的变态特质令我连着看了两个晚上!妮可那炫目而惨淡的光艳,米娅的愈加成熟,还有马修那令人无法接近又无法抗拒的优雅。 影片围绕这三个孤独的生命展开,结合惊悚冷感中透着暧昧的视听表达,加之丰富的细节对应与隐喻,将这个原本非常简单故事讲述的变态优雅得近乎完美。

  先从戏份较少的母亲角色说起。无论是从血缘还是情感关系来讲,妮可饰演的母亲始终是外人。她既不了解斯托克一家的家族历史,也不能理解女儿的孤寂内心。她不过是一个婚前受过良好教育妻子,人前优雅得体,能弹一手动听的钢琴,能说一口美丽的法语。年纪轻轻与丈夫坠入爱河,想必有过短暂轰轰烈烈的爱情与新婚(在男方亲属的反对声中缔结),却终于在婚后的百无聊赖中与他人渐行渐远。她与丈夫不再有心灵上的触碰,而本来寄予厚望的女儿却与她有着难以置信的天生疏离——于是她的生活只剩下那些衣冠楚楚的牧师和邻居,以及一堆处理不完的死鸟标本——仿佛那些被置于水晶花瓶中的百合,高贵美丽而无用,甚至没人想要去欣赏。

  直到丈夫的意外去世打破了她原本百无聊赖的宁静。继而从天而降的小叔有如引领她回到了曾经那段年轻浪漫时光。她肯定犹疑过也自省过,但那感觉太令她迷醉,想想荒废的后半生,放荡一次又何妨?只是她终究不解,她于他不过是一颗棋子;就像她无法明白,无论她如何尝试去爱去和解(葬礼后邀请女儿去散心)为何亲生女儿始终不愿被她触碰,而女儿看她的眼神从未饱含温情

  妮可此次可谓是一片绿叶衬托两朵红花(或者说一个常人衬托两个变态?),成熟的演技完美驾驭了母亲的角色,尤其是在处理与马修的暧昧调情和对女儿的爱恨交织上,放纵绝望情绪传达异常的到位,完全不输于有点类似题材(她们都有个无法理解的变态小孩)蒂尔达·斯文顿在《我们谈谈凯文》中的精彩表现。

  看完本片,你不得不臣服于这个优雅的变态。他是如此的迷人,即使背景模糊身份诡异,却依旧吸引了母女二人。站在邻里间那广博优雅的谈吐,米其林星级水准的厨艺,品红酒弹钢琴说法语,以及那一封封“环游世界”的手绘信笺……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太过完美。

  好在电影的视听基调一直没有忘记提醒我们这是一部变态的文艺惊悚片。摇摆的灯光,压低的镜头,偷窥的视角——最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优雅的抽出皮带的魔鬼。我更倾向于其变态源自天生;否则,即使幼年作为三子中的老二再缺乏关注再渴望被爱,也不会选择活埋弟弟的极端方式。而顺理成章,基于此基因的变态因子在下一代中只能被他哥哥的女儿继承。即使他无法见到她,却从未放弃对她的关注。通过老管家点点滴滴的间接传达,他更加坚信她继承了这一衣钵——她像他一样孤独而敏感,不让人触碰,且对杀戮有一种本能的热衷(她从小和父亲打猎)。于是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她18岁成年,他要彻底唤醒她,成为他的朋友,他的至亲——而此之前他从未体会到朋友的相互理解和家庭的温暖。他一步步唤醒她,通过与母亲的暧昧、通过她的同学、通过四手联弹,去激发她的荷尔蒙与深藏于心的暴力因子同时达到高潮。从铅笔刺伤同学,目睹同学被杀,到亲手杀死他——她被激活的程度甚至超乎他的想象,因此他虽然死于她抢下,但看到自己某些内质以如此的形式被继承甚至被发扬,想必也是倍感欣慰 。

  变态之外,叔叔的角色还拥有一种略显可爱天真特质,或许极端都会导致一定的纯洁性?就像老管家所说他依旧像是个孩子。时而尽兴的表演,时而真情流露。他伪装成一个优秀的常人,面对India却流露出渴望靠近渴望分享的童真之情,只是他们要分享的是杀戮的快感。

  在《四角关系》里初见就觉得这个倒霉的新郎眉眼生得过分好看,待到《赛末点》等便慢慢记住了这个名字。深邃如冰湖的眼眸,时而满怀深情,时而让人捉摸不定,只是一旦正视就让你的眼睛逃不脱这静静的凝视。新版《故园》中本纯洁娇媚而略带阴郁的表演抢尽风头,而对于马修依旧印象浅淡;《守望者》的夸张造型,《闰年》的理想情人,但之前对他印象最深的依旧是《单身男子》里与科林深情款款的对手戏——或许是戏路太宽角色差异过大,或许是不够出名八卦关注度不高,以致于除了这副完美的皮囊,我们对于这一枚精美的腐国男星依旧不甚了解。但从今往后,《斯托克》里这个天真的变态将一举给予马修·古迪一个新的高度。

  这里套用了《我们需要谈谈凯文》,是在回想这两个角色的相似之处。同样是变态成长史,但凯文更多出于客观刺激和自我发展,而India内在的变态因子则始终受到父亲的有意压制(我觉得父亲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因此是有意借助打猎来平衡女儿的杀戮之心),直到父亲去世叔叔到来才最终得以被激发。她的成长既继承了其姓氏血统中的变态因素,也包含来自于母亲血缘中较为常人的一面,但孤寂最终战胜了善良,变态被引出,魔鬼被释放,而这她就是她的自我回归。结尾那释然的眼神我想说明了一切。

  对于米娅表演还是很认可的,那份迷茫与孤寂,脆弱与敏感,疑惑与焦灼,以及最终的释然——这里无须夸张的表演,几个眼神的流转已经说明一切,略显木讷反而更鲜明的传达出她内心的摇摆和焦虑。从《孩子们都很好》到《爱丽丝漫游奇境》,从《无法安宁》到《简爱》,有所进阶但依旧是略显稚嫩,而从本次阴郁十足的表现来看,接下来则需要继续努力才衬得起《唯爱永生》里的吸血鬼妹妹了。

  《斯托克》影评(五):《辣手摧花》既视感

  “查理叔叔”这个名字让人情不自禁想到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辣手摧花》。引用一段非常贴切的评论:“《斯托克》相较《辣手摧花》,剧本的成熟度还是逊色不少,有不少逻辑上的硬伤和漏洞,被害人则成了一种道具和摆设,且不能自圆其说,朴赞旭的执导功力也距希区柯克有一大段距离。希区柯克最大的本事在于从生活常态出发,让故事冲突使其渐渐变态,最终以变态的常人来掀起高潮,到了故事尾声时,他也不会真正讲出人物命运的动向,而让观众尽情去脑补。而朴赞郁的所有电影都需要观众有一颗强健的心,去接受那种扭曲的变态预设后,才能实现他的非常态故事讲述和目的,不喜他这一套的人可能就会掉头而去,且这一直是韩国电影大部分导演的硬伤,前提需求太多且扭曲狰狞。”

  《斯托克》影评(六):Stoker人物分析,全面剧透,慎!

  ●●●前言●●●

  toker 自1月的Sundance电影节上映后影评不断,对编剧方面的评论我会特别留心,其中不乏大感意外觉得剧本很赞的(原剧本可是入选2010年好莱坞电影剧本黑名单的黑马啊),但也有好些评论对剧中人物行为不解,认为人物行动毫无目的,不连贯。 我认为行为服从内心,要理解人物的行为,就要分析人物的内心。

  ●●●关于 India 及母亲●●●

  India是个个性古怪, 阴郁,安静的女孩,在校她是个高材生,这实际上反映 India很聪明,美术课上的那副花瓶内侧水彩画不难看出她的观察力极强。而且她还有父亲的高智商遗传,在葬礼当晚晚宴上,宾客的闲聊中有提到父亲24岁时就得到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India从小与父亲亲近,父亲常带她去打猎做动物标本,而母亲“总是很忙”,连头都从未给她梳过。她和母亲的关系一向不太 好,父亲的死,特别是在她十八岁生日那天车祸去世,对India是个很大的打击。

  有人可能会非常不解India对死亡的态度,她对老管家太太被谋杀藏尸冰柜虽说刚看到时有一丝惊恐,但之后却很淡定地仔细辨认看了好久。 我认为父亲从小带 India打猎做动物标本这点对 India的性格塑造很是关键,因为从小她对杀戮就习以为常,对她来说甚至是与亲密的人分享的行为 。而冰柜里的尸体实际也是种不会腐烂的标本。

  难道说India对老管家太太没有一丝感情吗?我认为不是的,电影开篇 India滚压着鸡蛋壳使之发出碎裂声以压过两帮工女佣讨论父亲之死的八卦声,这时是老管家太太走进来呵斥了女佣们还坐下来陪 India说话,逗她笑。India之所以对老管家太太的死表现出相当冷静的态度。一来 India性格本身性格阴郁,二来刚经历了父亲的死,死亡对她来说是无法以个人意志来阻止和改变的事情,再有是查理叔叔让她去冰柜并投以意味深长的眼神,回想起之前偷看到两人的争吵,他与老管家太太有什么瓜葛?为什么他要让她来发现尸体?他不担心她揭发此事吗?India搞不懂查理叔叔。

  而且Inida趁着母亲和叔叔去兜风的时候就去查理房间看到那幅父亲的太阳眼镜,最后India跟查理摊牌的时候就说了那眼镜父亲只在开车时候戴所以一直放在汽车手箱里的,所以她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怀疑”查理了。

  对父亲的死,India和母亲的态度是不太一样的。India把以为每年生日父亲送的鞋子放在身边围成一圈缅怀父亲,她看丧礼百科书,她穿上保守古板的裙子,而母亲在葬礼上就一直因为炎热而不停扇扇子,烦躁感甚于悲伤感。看到 India在家闷闷不乐,母亲提议去外面兜风吃雪糕,而 India 则侧面指责母亲应该守孝。

  这里也简单了解一下 India的母亲,母亲婚前也是个高校毕业 生,说得一口熟练的法语,而婚后她被“困在”这所房子里,空有本领可再无用武之地,母亲嫉妒父女总是一起打发时间,从她对到访的琴姨的态度也可看出她和亲人的关系不太好,而房子所在非常僻静怕是她朋友也不多,母亲的婚后生活应该过得非常不开心,她无力摆脱,她渴望被爱被关注。

  查理叔叔的出现,让母女的情感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么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上,一个自称很早就去环游世界的查理叔叔突然出现,他的神秘与魅力不难吸引到母女二人,母亲觉得他就像年轻版的丈夫,India觉得他长得像父亲。

  查理叔叔对母亲的境遇表示理解,而母亲也主动示好,兜风、教弹琴,两人关系进而暧昧,查理叔叔是母亲新的希望与生机。而India春心萌动, 一向不愿意让人(包括母亲)触碰到身体的她,在和查理叔叔钢琴双人弹奏曲下甚是亲密,就像导演在访谈里说的,那是India性幻想的唤起,在跌宕起伏的钢琴曲下India达到了高潮,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查理叔叔已经走开。

  说到性该提一下蜘蛛,因为我认为蜘蛛是本片性的隐喻。蜘蛛在整部片子 里多次出现,从India 在开篇弹琴的时候, 它就缓缓爬向India, 实际就是暗示着性启蒙的到来,查理叔叔到来之后蜘蛛爬上了India的小腿 ,随着剧情的发展,India对富有魅力的查理叔叔好感大增,于是蜘蛛爬进了India的两腿之间!最后当查理叔叔满脸血迹时也有蜘蛛悄然爬开的画面,可谓对她性幻想对象消亡的一个终结象征。

  当India看到母亲与查理叔叔相互亲吻爱抚的时候,一向安静的她选择再次跑开,而这次她对性的需求再次被撩拨而起,她去找对她有意思又多多少少算是帮助过她的黑发男同学。她让他别说话,因为她知道他不是她想交心的人,但她还是让他吻她,让他像查理叔叔爱抚母亲那样爱抚她,男同学因India咬伤他而性致大发,而 India在慌乱中总能保持淡定清醒的性格令她意识到她不想要这么做了。

  接下来是恶魔救美的时刻,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道德标准在这可能得靠边站了,因为当 India被扑倒之后,男同学为此被勒断了喉咙,性和杀戮、死亡交缠在了一起, 以往只与父亲一同分享的亲密,突然被神秘的查理叔叔所承继, 以至于当晚即使 India知道了查理叔叔至少已和三宗命案有关,她在洗澡时回想着那死亡的一幕,仍能在自慰中达到高潮。

  实际上 India在亲身经历这起杀人埋尸事件后是有主动寻求母亲的爱与理解的,她找母亲给她梳头,但只一心等待查理叔叔来自己房间的母亲根本无暇应付 India(耳机里播着在客厅时母亲和查理叔叔跳舞的背景音乐,India回忆母亲教查理叔叔弹琴时已取下结婚戒指),而India反过来说要帮母亲梳头,母亲终于不好拒绝。India穿上母亲给她送的丝质睡衣(当然也因为那晚她觉得自己蜕变成为女人了),主动去给母亲梳头也可看出她有意与母亲示好。这段戏中母女相互交换了一些想法,补充了一些人物的关系背景。

  但是母女的聊天最后并没有得到相互的谅解, India对个人行为不以一般道德为准则的言辞:"Sometimes you need to do something bad to keep you from doing something worse."(有时你需要做些坏事以防去做更坏的事。) 让母亲对 India充满了恐惧与疏离。而此时的India实际已经认清了自己的天性,也是父亲一直帮助她克服的,通过猎杀动物作为发泄以防去杀人。因为她身上流淌着Stoker家的血,杀戮的基因一直存在在她内心里,这也是为什么她说她以为父亲爱打猎,其实不是,父亲是为了她。

  这其中回忆和父亲打猎的时候有一个镜头,一个屎壳郎推着粪球,其实是开篇时India推大圆石以及杀了黑发男同学后查理叔叔和India一起推大圆石相照应的隐喻画面。屎壳郎是以人、畜的粪便为食的,可以说滚粪球是他们的天性,所以粪球对应大圆石也是借喻说明Stoker家的杀戮基因是天生的。

  而神秘的查理叔叔除了他的杀心之外依旧让人摸不着边,全剧一个极大的转折点是India发现父亲锁起来的柜子里有一些以往的照片(父亲和查理叔叔还有一个更小的叔叔一共三兄弟)和一大叠查理叔叔经年累月给她的信件,这时的 India极为兴奋,因为她发现以前从未谋面的查理叔叔其实一直默默地关心着她,即使他身在异国他乡,即使她从未回过信!人都是渴望被爱的,即使外表看起来多么冷漠淡然。失去了爱她的父亲,又得不到母亲的爱,突然发现了一个亲人一直对她爱护有加,可想而知那份欣喜。

  而当 India发现所有信件的发信地址诡异地都归于同一个疗养院的地址, India醒悟查理叔叔可怕行径背后的原因,她决定让他离开她们的家。

  她问了查理叔叔关于另一个小叔叔的事,于是查理叔叔整个的过去铺展了开来,还有她父亲的死因。查理叔叔用石头敲打父亲的头,溅起的血液仿佛就喷溅在了India的脸上,愤怒的Inida掌了查理叔叔,她爱她的父亲,此时有India闪回和父亲打猎,她准备瞄准的镜头,不难看出她此时对查理叔叔的心理。

  而当查理叔叔拿出了高跟鞋给India,当他触摸到她的脚给她穿上,那会India发出的气息、眼神的散漫和恍惚都表明她经历着一阵情感的漩涡——成为女人的激动,有人疼爱的错觉(查理叔叔说我一直在为你等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你,而India却在母亲那得到不到),穿鞋那阵其实穿插着India回忆和父亲打猎的画面,父亲摆头不同意的样子,父亲看着她等待她做出抉择,都说明India是有内心挣扎的,不过因为警长的出现,担心杀人事件的败露,令她决定跟查理叔叔走。

  而目睹了India脚上高跟鞋的母亲很是生恨(她之前偷偷看到还以为查理叔叔是给她准备的)。她指责India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不爱她(而总是从她身上抢走India父亲的爱、查理叔叔的爱)。当她要求和查理叔叔谈谈的时候,她虽然也摊牌她对查理的种种怀疑,但查理叔叔对她稍微施展了一下魅力,她就招架不起,根本分不清查理叔叔的虚情假意。

  India的抉择实际是在钢琴前坐着的时候下的,这符合她打猎的习性,一动不动几个小时,之后看准时机果断扣下板机。钢琴座还是她与查理叔叔“第一次亲密”的地方,从钢琴座上起来后她就径直去把查理叔叔行李里的关于纽约生活一切的包放在自己的包里,她已经决定自己一个人走了。她把原本属于父亲的东西拿回,实际就是选择父亲,选择复仇的一种表现,而且她母亲当时已被查理叔叔几近勒死,她大可不必自己动手杀了她妈妈,所以最后她拿出猎枪扣动板机时不难得出她要瞄准的对象。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 India在母亲和查理叔叔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我认为 India做这个决定并不是为了让母亲活命( 她上楼收拾行李的时候查理叔叔还没对她母亲下狠手),而是为了她自己内心的释放,父亲的复仇,杀戮的天性(对应片头India认为花朵无法选择自己的颜色,人无法为今后的行为负责,因为她认为基因决定了人的方向),可以看到的是, India开枪后并没有去关心问候母亲是否受伤,而是去探视她的查理叔叔,显出爱怜的样子。并且抬头看母亲的时候眼中带着怨恨,她恨母亲对她的不理解,恨这个世上能爱她的人又少了一个(从父亲、管家太太、琴姨、黑发男同学到查理叔叔),或者说没有了,而他的死却是换来母亲的活命。面对不爱她的母亲,她除了愤怒,还能有什么感情呢?

  India的暗黑是一步步走来的,和父亲猎杀动物、用铅笔刺伤金发男同学、和查理叔叔一起掩埋了黑发男同学、最后发展成亲手开枪杀了查理叔叔,然而杀死恶魔的人自己也沾染上了鲜血,同样沦为了恶魔, India不可能再做回原来的自己,也可以说India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她只能自我放逐,把那根纪念着父亲和查理叔叔的皮带带在腰间,纪念着她对他们的爱,对杀戮的继承。 她的高跟鞋、墨镜、玩世不恭的表情以及随意的挑逗,完全是查理叔叔的女翻版。这是个少女杀手的成长记。

  India杀死警察是否出于她一时被唤起的杀心?我不那么认为,因为查理叔叔说过警察还会回来的,作为一个需要保全自己不遭后续追捕的杀手,杀死警察才可能免于后顾之忧。当然,男同学“失踪”案未了接下来查理叔叔和 India也相继“失踪”,还有家里地板上那长长的尸体血迹, 她的一走了之可能会使母亲受牵连, 已经转型的 India会不会用一不干二不休的极端方式来解决警察保全母亲?但是 India一早离去并未跟熟睡中的母亲告别,而且昨晚母亲对她那番愤怒的话应该也是促成她离开的原因之一,她对母亲究竟留有多少爱,很是令人存疑。

  toker的影片概述全都是写神秘的叔叔到来云云,其实影片最后,神秘的人转而变成了 India,一个长大成人、训练有素的猎杀者,她之后将何去何从?如果说查理叔叔因为疗养院的过去得到了行为上的解释,那至少对 India不能这么妄下定论。Stoker不仅该有前传Uncle Charlie,更值得来个后传India。

  ●●●关于查理叔叔●●●

  片子开始塑造的查理叔叔是神秘恐怖的,但一旦查理叔叔的信件被发现,继而他在楼梯上跟 India自白后,似乎查理叔叔的行为就得到了全部的解释:他有病!精神有问题!但是不是他的行为都是一时兴起没有目的的呢?还是说查理叔叔也有一套杀戮指南?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基于个人的童年经验。我们来看看查理的童年,他上有 India父亲这个哥哥,下有一个小弟弟,他看到哥哥和小弟弟快乐玩耍,对哥哥分给小弟弟更多的爱心生嫉妒,于是趁哥哥不注意时把小弟弟埋在了沙堆下。值得注意的是,躺在沙子上的小查理舞动着双臂双腿的雪天使动作(和之前India在床上的动作照应,还有叔侄两都不喜欢被触碰,这些都是为了强化Stoker家族基因相承的效果),说明他的内心欣喜若狂,杀戮满足了他的占有欲,给他带来了快感。

  之后查理叔叔进了疗养院,出来的那天他对哥哥下了毒手是因为哥哥阻挠他回家,对老管家太太和琴姨下手是因为她们知道太多他的过去,对黑发男同学下手是因为同学要对 India施暴,对India母亲下手(未遂)是因为她阻挠他带 India走,这些都非常好理解,离奇的是为什么查理叔叔对素未谋面的外甥女 India如此感兴趣?

  查理叔叔对来接他出疗养院的哥哥说了一句:不见面的家人算什么家人,并且当下泪流满面,可以看出查理叔叔对回归家庭以及家庭的包容给予了厚望,他想要家人的陪伴与认同。当哥哥送他进疗养院时,这种行为对查理来说已是一种不被原谅的信号, 他失去了哥哥的陪伴,于是当 Stoker家的另一个成员 India来到世上,他把她假想成他的朋友,他给她寄去一封封的信,关心她的一切,给她每年生日送去一双新布鞋,见证她的成长,以弥补他的缺席。

  而且多年来,老管家太太一直是他的耳目,他从India的行为(不喜欢被人触碰而且是个绝佳的猎人)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知道她会是他的知己。当查理叔叔从疗养院出来得知哥哥无意让他回家而是让他去纽约时,他得到了家人确凿的拒绝,他悲伤之极,为了达到回家的目的,见到也许是唯一能对他怀抱理解的India,他对哥哥下了毒手。

  这种渴望与 India成为朋友的愿望让他着迷地关心她:去学校等她下课,提醒她下雨带伞并给她送伞到大门口,和她一起钢琴双人奏,看到她夜晚跑开立刻放下她饥渴的母亲跑出去找她。India问查理叔叔想从她这得到什么?查理叔叔的回答是:成为朋友。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当查理叔叔给 India穿上他送她的十八岁生日礼物,标志着长大成人的高跟鞋时,他让她跟她走, 查理叔叔选择 India十八岁生日这天出院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一旦 India达到法定年龄,她就有行动的自由,不再受家人的控制,查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收到过India的回信,他难道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其实就是India的父亲,他的哥哥在阻止着他们的联系。因此他说他一直在等待,他要同样是Stoker家血脉的India与他做伴,以弥补家庭对他无法给予的爱。

  摊牌后在楼梯上,查理最后有在犹豫并没触碰到India的脸颊,这里感觉是个界线,是否达到乱伦的界线。但最后被India的母亲的出现给打断了。

  当然,查理叔叔对朋友的定义不太一般。查理叔叔想和 India分享他的一切,包括他黑暗的快乐的一面:他让她去冰柜看他的匿藏品,和她一起掩埋黑发男同学,最后还想和她一起分享杀死她母亲的瞬间。最后当 India举起猎枪,查理叔叔露出了微笑,他也许并不特别在意 India的枪口对准的是谁,因为他让India也分享到了他的快乐,他的世界得到了 India行动上的理解与认同,India终于真正意义上继承了Stoker家的姓氏。

  查理叔叔实际是个内心相当孤独的人,他得不到家人的爱与理解,他为达到个人目的使出的手段非常冷漠,视人命如草菅,实际上,他爱的也只有他自己,甚至对India几近乱伦的爱也是出于想为自己找朋友的心理,如果他真的爱 India,就不会把她最爱的父亲杀了而毫无愧色。死亡对查理叔叔来说应该是种解脱,不被爱与爱无能的解脱,查理叔叔确实应该含笑而死,而他的生命最终却是由他一直臆想的朋友 India 来终结的,这又是多么讽刺。

  ●●●结语●●●

  toker内在讲述的实际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India在失去父亲后寻找替代的爱,母爱、叔叔的爱,还交杂着被唤醒的性爱。母亲在失去丈夫后寻找替代的爱情与性爱。而查理叔叔则终其一生在寻找着亲情的关爱(在疗养院那段过去不详,相信我们将会在前传Uncle Charlie中得到解答^_^),只是他们都在各自寻找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误己累人,悲剧收场。

  .

  刚看到一个影评说觉得片子台词很装B,举例就说了葬礼晚宴上查理叔叔在楼梯上说的那句:“想知道为什么你觉得现在处于劣势吗?因为你站在我的下面。”

  其实本片的情节(编剧)和拍摄(导演)还是颇费心思的,里面涉及到很多对照,从开篇Inida坐着挑脚上水泡的坐姿和旁边小天使的坐姿一模一样就隐含此意了。

  查理叔叔这么“装B”的话其实是对后面好几处的有意解读和照应:

  1、学校里。查理叔叔站在教学楼建筑里的最高处,俯瞰着金发男同学和India,而金发男同学位置又高于India,表明被一群男生围着的India刚开始时处于劣势。

  2、黑发男同学被杀时。查理叔叔用皮带勒着他的脖子处于最高,India被黑发男同学压着处于最低,三人的优劣情况一览无遗。

  3、India让查理叔叔拿行李走人时。India站在楼梯最上端,查理叔叔在下端。

  4、查理叔叔杀害小弟弟时。查理叔叔站在滑梯顶端,而小弟弟在沙堆底部。

  《斯托克》影评(七):鲜花盛开中的少女和杀戮

  这是一部折射了太多文学、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电影,从编剧、导演到主演都沉得住气,将一个可以概括为“复仇”的故事,诠释得极为冷静、沉迷、邪恶而宿命。正是编导演的高知名度、过往作品的犀利程度,让绝大多数观众对电影文本呈现产生外向期待,导致风评争议大。本片一开始就是在鲜花盛开的原野上,裙裾飘飘的美女、束着男式腰带、蹬着叔叔赠予的高跟鞋,她是印蒂雅,斯托克家族的继承人,而盛开的鲜花是献血染红,由此展开文学、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历险记。

  编剧文特沃斯·米勒也就是中国观众亲昵称呼的米帅,来自于《越狱》;导演朴赞郁,作为韩国电影人,著名的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和《亲切的金子》)表现出复合渲染力,使他有着很高的国际影响力;而妮可·基德曼的参与令电影有了更高的国际范,事实上另外主演更为重要和关键。从《爱丽丝漫游仙境》而来的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饰演眩晕、沉静、宿命、幻想中的少女印蒂雅。马修·古迪饰演帅气、优雅、神秘的查理叔叔。在少女18岁生日当天,父亲理查德死于意外。在丧礼上,妈妈伊芙琳烦躁而无望。查理叔叔不请自来,母亲显现出莫名的热情和好感,自称环球旅行的查理,在斯托克家族的母女、亲友间展开阴冷、郁热的攻势。

  少女每一个生日都会收到一份牛津鞋礼物,她已然形成依赖性期待。这份持续不断的礼物,来自于查理叔叔。外来/回归的叔叔,激起了斯托克家族“性、爱与死亡的隐喻”及后果。少女对叔叔,从拒绝、亲切到怀疑、依赖,再到理解所有的过去、参与当下的杀戮、保守两人的秘密、分享成长和成人礼的质变。当查理亲手给少女穿上高跟鞋,被抛弃的查理,通过礼物盒书信控制着少女的希望,终于阶段性达成。少女父亲本来带领女儿狩猎,锻炼她的洞察力和耐性、迅捷的判断和出击,在流淌着家族恶基因的血液里涌动着的欲望,依然再度爆发。

  父亲与女儿的亲昵、友善,让母亲疏离、冷漠,妮可·基德曼在斯塔克家族成员中无力,即便她是高材生,也是一再被遗忘、边缘化、被行动和谎言欺骗,即使女儿杀死叔叔,表面看起来是拯救几乎被勒死的妈妈,然而女儿在枪响后的刹那,便冲向流血的叔叔,生死交接的呢喃之语,是属于他们之间的秘密,近乎于乱伦的精神畸恋、共同谋杀的愉悦,以及共同弹奏钢琴曲时性幻想的满足,崛起的欲望和失落,都充分暴露了编导的强烈书写冲动,他们是承继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希区柯克、大卫·林奇等前辈的创作之源。叔叔对侄女说“成为朋友”,女儿对妈妈说“有时你需要做些坏事以防去做更坏的事”,在斯托克家族世俗社会中情理法的完全失效。

  少女的成人礼,通过以下事件完成:从叔叔的牛津鞋到高跟鞋,亲眼看到被冷冻的管家,在弹钢琴时欲望升腾,蜘蛛从小腿爬到两腿之间,看到母亲与叔叔偷情后跑开,在床上坐着意义不明的肢体动作(与叔叔埋三弟后在沙堆上的无意义动作相同),引诱同学并反抗及目睹叔叔杀死且一起埋掉,回家沐浴时自慰达到性高潮,确认叔叔戴的墨镜是父亲独有的最终找出叔叔的尘埃往事,即便如此,少女依然想逃离这个家,与叔叔远走高飞。本片让我联想起很多电影,“Uncle Charlie”也是希区柯克在1943年《辣手摧花》中的角色,小镇少女突然间遇到外来/回归的叔叔,而遭遇到仰慕、理解、同情和迷失、死亡的全过程,相同的是都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惊悚片,却有着足够冷静、残积的构想。而对颜色、石头、原野、钥匙、射击等等的符号化使用,则与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在美学趣味上很有一拼。而少女最终成长为觉醒的杀手,则是《天生杀人狂》式的反类型片,更是雌雄合一,在一个人的精神空间便可以实现交配、身份的呼唤和融合。叔叔在少女十八岁生日那天从精神病院出来,便是准备让她自由,也就是唤起家族精神痼疾。而大哥则计划再次放逐二弟,安排他去纽约。这个计划,被二弟杀死大哥,然后去大哥家激起母女的欲望,及一系列杀戮所改变,最终父亲的计划被女儿以复仇和杀戮的高度变形的方式完成。

  少女的复仇和杀戮,基于血统和自我训练,对自我不自觉的过度眷恋,必须以伤害他人和不同情家人与亲友来达成。父亲的腰带,代表着束缚、理性和正常的秩序。母亲的裙子,象征着优雅和慵懒。而叔叔的鞋子,则是性感、接受与反控制,是少女/女人作为家族精神(病)继承人最重要的符码。蜘蛛的一再表演,是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隐喻。先在少女身体上爬行,最后从叔叔尸体上撤退,说明了她对她的超脱。

  《斯托克》以石头、铅笔、雨伞、圆球、钥匙、猎枪、射击等等,诠释着力比多的傲慢和无处不在,父亲的墨镜、标本、凝视、隐藏、安排,则是对女儿一系列的训练,终究是将冷静的洞察力和迷狂的谵妄一同结合起来,锤炼出新一代斯托克病人。叔叔通过鞋子、明信片、招展的书信、肆意的谎言、微妙的调情,引领少女跨越潜意识的鸿沟,成为自我意识的主宰,在雌雄一体的欲望主体里,超越对阉割、死亡、勃起、认同的纠缠和羁绊,分裂的精神、错置的身份,在眩晕神迷和意志坚决中罪恶完美到位,并在路上搬移。《斯托克》的最后,回应鲜花的颜色:“花无法选择自己的颜色”,正如人无法选择自己的DNA,然而少女不接受这一最正常的逻辑自洽,她让无辜的警察献血迸溅上白花成为红花,然而自己以父母叔整个家族的名义,前往纽约生活。(搜狐特约上海电影节影评)

  《斯托克》影评(八):成人格林童话

  记得上高二时借看同桌的《成人格林童话》,里面说白雪公主的后母亲之所以要杀死她是因为白雪公主有强烈的占有父亲的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一直渴望和自己的父亲发生性关系,而王子之所有要搬走在棺材里躺着的死去的公主是因为他有恋尸癖。我当即大呼原来小时候受骗上当,《格林童话》原来是个让人脸红羞愧,充斥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的故事集。在康德席勒的文化鼎盛时期,原来德国乡间的农民都在看这玩意儿。不过话说回来这书拿到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本片的导演朴赞郁一定是《成人格林童话》的忠实书迷,在那部让人整夜作呕,噩梦不断的《老男孩》之后,他推出了《斯托克》。

  孤僻女孩印地斯托克在她18岁生日的那天失去了父亲,情绪低落,但当叔叔查理进入了她的生活后,她的恋父情结随之被恋叔情结取代,她很快就迷恋上了神秘又英俊的叔叔,同时她开始嫉妒妈妈与叔叔之间的暧昧。当叔叔为了保护她而勒死了企图占有她的男性同伴时,她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快感,而这种快感也给她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之后她发现叔叔原来18年来无时无刻地在关注着她,从世界各地写信给她,并且每年在她生日的时候都会寄一双黑白相间的皮鞋送给她,当其中有一份信件洒落在地时,她发现了叔叔不可告人的秘密。

  据说电影的灵感源于希区柯克1943年的<Shadow of a Doubt>, 比起希区柯克高效率的情节推进韩国导演似乎更在乎对于每个镜头的处理。有些处理是恰如其分,但个人认为更多的是矫揉造作,甚至一小部分到了令人抓狂的程度,处女座的毛病。比如在查理叔叔刚出现的几晚,他做了晚餐,血淋淋的牛排,三人在餐桌上面面相觑,演员在说完自己的台词后(或者在一个表情之后)都有意识地等待下一个不同角度镜头的切入而把动作与台词的表演速度减慢,这种极度不自然的节奏感把悬疑电影的流畅度破坏,让人觉得这个导演在拍音乐MTV。叔叔与母亲调情的那晚也有同样的问题,那些过于强调切换镜头而减慢电影进程的场景,不断地提醒着观众“注意大灰狼”要来了。另外,朴导演也很追求视觉的效果,比如家里爱丽丝漫游仙境似的花园,斯托克的母亲如温室花房一般房间,叔叔在的那个博物馆一样的高端精神病院,这些朦胧胶卷质的画面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台词上转移,照理说精神病片台词才应该是刻画角色的中心。可惜惊艳的台词:"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what we have come to be; sometimes you need to do something bad to stop you from doing something worse" 被华丽的画片所稀释。

  勇闯好莱坞的亚洲导演似乎都容易犯这种“过度”的毛病,过于追求讲故事的方法而忽略了故事本身,过分追求形式而割断故事完整性的遗憾。我认为一开始那17双排列成圆弧的鞋子就是证据,为什么父亲锁起了所有关于叔叔的物件,却在每年生日的时候把叔叔寄来的鞋子给小斯托克,依我看导演完全是为了鞋子的视觉效果(谁能给我另一个合理解释?)。 《纽约客》把朴导演的这种风格委婉的叫做"Purple-prose" (辞藻华丽)而《卫报》比较直接称之为“Over-emphatic" (用力过度)。不过相比同类惊悚悬疑里陈导演2002年的那部《Killing Me Softly》,这部还不算用力过猛。

  另外朴导演选了几个不错的演员与造型师,Mia Wasikowska 与生俱来的阴郁气质演与清醒到极限的连衣裙,Nicole Kidman新注射的看起来像20岁的美少女的粉红唇胶,Matthew Goode 棕黄色的毛衣衬出如玻璃弹珠一般的蓝色瞳孔,冷柜里冰冻女佣让人不觉想起大卫林奇的《双峰》里的Sheryl Lee ,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使影片在视觉上有一种哥特式的戏剧感。加上Matthew 与Nicole都属于极美的演员,两人穿着各类精致的服装跨着长腿走进走出好让无聊的观众可以当作时装大片看。

  如果要说给三星最大的动力,那是因为电影原声。从八音盒里变奏的<Becomes the colour>, 到<Uncle Charlie>出场的阴暗钢琴声,然后是简洁重复大师Philip Class 的那段钢琴双重奏,让电影高潮与少女斯托克的性高潮在行云流水般的旋律里完美交融,接下少女在维瓦尔第的<Stride La Vampa>(火焰在燃烧)中取得暴力快感,再到<In Full Bloom>弦乐交响中冉冉升起一支钢琴独奏,最后电影字幕在Emliy Wells <Becomes the colours> 爆发性的嗓音中自下而上倒流出来,这是我近几个月来在电影院里享受到的最好原声(上一次是去年十月的007)。来自岛国考文垂的配乐大师Clint Mansell在继神作《梦之安魂曲》之后又一次的听觉惊艳。

  《斯托克》影评(九):韩国厨子做外烩也是不错的

  这么多年了,朴赞郁还是那样。

  据说当年昆汀看了《老男孩》之后留下了眼泪。于是就记住了朴赞郁的名字。不可否认,朴赞郁在塑造舞台方面确实有相当的功底,无论是《老男孩》里面像出租屋的监牢,还是《亲切的金子》里场面温馨的餐桌,每看一眼都会感觉现实和影片如同一块裂开的脆饼,破裂声不绝于耳。尤其是《雪国列车》,就直接塑造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列车场景。

  以上的三部影片,可以说光色暧昧,分为压抑。而《斯托克》则是完全另一幅场景。看管了朴赞郁的影片你会觉得眼前的景观一下豁然开朗,竟然有了家具,树,草坪。这点的转变我想确实令人惊讶。但,不变的还是那么几点:血,没有表情的恨意和杀戮。

  或许现实并没有那么残忍,也或许美丽的姑娘不会杀人,但这些元素只出现在现实的生活。在朴赞郁的世界里,性欲必然是压抑的,漂亮的姑娘必然是下得去手的,外表衣冠楚楚的人,内心定然是邪恶。

  《斯托克》影评(十):这叔侄俩的演技是要逆天了咩

  电影一开始,India站在一簇簇的草丛中,微风吹过,碎花的短裙在摇曳的长草中兀自飞扬,算得上是最近看到过的最动人的电影画面之一。这一看就是专属于某一个导演的镜头语言,令人沉醉,说不出来的美好。心想有这样的开场,电影无论如何都不会太差。而电影却在一次又一次颠覆我这样的观感,不过却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令人窒息的画面。

  虽然是和亲切的金子完全不一样的电影,但却带给我近乎一致的感觉。在一个个忘记呼吸的瞬间,注意力完全被时快时慢自始至终都有一种节奏感的画面所吸引。Mia妹子像是完全为这个角色而生,在影片的最后举起猎枪,扬起邪恶的嘴角简直不能直视。影片的开始会一直诧异这妹子的表现能力到底会有多强,而更令人吃惊的是Matthew,话说之前看的故园风雨后和闰年里,这家伙一直都像个花瓶,从没想到有这样惊人的爆发力。在葬礼上意味深长的一瞥就开始意识到这家伙也不简单。他就是简单地在那儿杵着,一动不动,眼睛里都全是戏,完全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想干些什么。Nicole的角色就是一个花瓶,而她也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多不少。如果是Jodie Foster,我在想会不会不自觉地就把这个角色表演地有些过。

  话说看之前还会担心电影会不会和那些日韩的恐怖片之类的,某些镜头需要闭上眼睛,但整个过程中却没有丝毫惊悚地想要跳出的感觉,反倒是心一直在悬着,享受着或快或慢或熙攘吵闹或寂寞无声的一帧帧画面所带来的酣畅淋漓。即便是在冰箱里老妇人的头像,因为之前演员面部表情的暗示,也变得不那么恐怖。

  还有配乐,只在该有的地方出现,一旦出现,就是那么地理所当然。叔侄俩的四手联弹奉献了电影里最为精彩的情节,不知道哪个地方有这段音乐的下载,音乐声夹杂着隐隐约约的喘息声,一起把电影推向高潮。

  之前就觉得混好莱坞,不光得有两下子才行,还要有在新的环境下发挥你这两下子的能力。朴赞郁导演更像是选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好莱坞剧本,用完全自我的方式铺陈开来。电影里很多个刻意清除一切声音却令人脊背阵阵发凉的场景,带有浓厚的导演的个人色彩,不是其它好莱坞导演能做得出来的。衍生出去,一直觉得老谋子的电影画面是重头戏,而这部电影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但老谋子的电影里只会用很多很多人,然后染上一堆那些一看就亮瞎眼睛的鲜艳色彩,看过也就过了。而这部电影则是用精彩的画面挽救了一个略微有些平淡的故事,那种心悬起来摇摇欲坠的感觉让人难以释怀。

  好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精彩的电影了,决定把亲切的金子再补习一遍,有木有觉得两部电影的最后李英爱和Mia有些神似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