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同行》经典影评10篇
《伴我同行》是一部由罗伯·莱纳执导,瑞凡·菲尼克斯 / 威尔·惠顿 / 科里·费尔德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伴我同行》影评(一):烈日之下,混沌之间
《与我同行》是导演罗伯•莱纳1986年根据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说《尸体》改编的影片。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四个少年道听途说,得知一个失踪男孩在远处的树林里暴毙。抱着上电视当英雄的目的,四个男孩开始了找寻尸体的路程。他们背着父母,在烈日之下,沿着铁轨,穿过田野、淌过河流、敌退混混,但最终并没有企图利用男孩的尸体成名,而是好好安顿了它。少年们也都各自也都在这段历程中,发现了真正的自我,完成了少年成长的一步,跨过了混沌的那道坎儿。
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的从来都不是绚丽的特技、美丽的演员这些外在的浮夸。引起作为人类个体的观众的情感共鸣的,从来都是人,从来都是人的情感,从来都是人性。这也正是《阿凡达》超越众多的科幻片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与我同行》所塑造的少年们是那么的有共性而又那么的又个性,从服装、造型到台词、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指向着他们个个都是早熟的儿童、半熟的少年、未熟的青年,每一个细节也都指向着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他们都是孩子,正如他们玩着闪火车、互滋水、丢硬币的游戏;怕着恶狗、小混混、父母。他们都在长大,他们说脏话、用手枪、抽烟、照顾兄弟,不逊成人。有段对话——“嘿,你们最近还在看米老鼠俱乐部么”“当然在看啦,米老鼠俱乐部真棒。”“那你们注意到安妮塔的胸部了嘛?”“是啊,她的胸部越来越大了,真是太棒了”。
戈迪,聪明而有才华,敏感而又自卑,在四人组里扮演的从来都是军师的角色。所以,他留着少爷头衣着整洁讲究,身材极瘦长,眉目多情。有文学天赋,却因为父权的爸爸的无视而找不清自己的方向。从来都是四人组里考虑问题最周全、算账最快的人。
克里斯,聪明而仗义,痞气而又细致,在四人组里扮演的从来都是头目的角色。所以,他是个留平头、衣着破陋不羁走路大跨步的少年。朋友间有了嫌隙,都是他主动出面调和维持友情。遇到大混混,他也不管不顾,放口骂人。但是到了深夜时分,他吐露衷肠,表达他对这个只因他出身不好连老师都不愿意给他机会反而陷害他的世界的不信任。他不断引导戈迪发现自我,充当着他的父母。
泰迪,英雄主义的恣意神经质少年,在四人组里扮演麻烦制造者的角色。所以,他戴着方框眼镜、头发长而乱,幻想着自己的父亲为国服役而不是身处精神病医院,经常玩些幻想出来的能证明自己英勇的危险游戏。
维恩,迷糊怯懦的少年,在四人组里扮演麻烦制造者和被嘲笑者地角色。所以,他身材肥胖、头发最短、总是忘事、迷信硬币都是反面会带来厄运的迷信。
影片有着史蒂芬金的故事的一向的怪诞风格——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里的小城,一群整日无所事事的少年,一切看起来完美而正常。但是这群少年为了找寻尸体奔走、泰迪想要迎面搏击火车、戈迪的内裤里钻进了水蛭、克里斯差点被混混烫瞎双眼、戈迪遭遇神秘圣洁的麋鹿等等。
在阳光下,少年们似乎快乐自由,但是阳光投下的阴影以及少年们摆脱阴影的历程才是电影所要讲述的真正内容。
全片中,我们只真正见到过戈迪的父母,但是我们一样知道其他孩子的不幸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在对话中,在独白里,用自嘲、用谎言来描述着自己的父母。这更能让观众感受到那些被自嘲的家庭环境其实并不好笑,那些谎言伪饰着的家庭其实全无美好。
除了不幸的家庭,少年们的阴影还来自庸俗的小镇气氛。小镇看似美好宁静与世无争,实则是个人人迷信脱口秀节目、四下传播流言蜚语、对待孩子完全毫无宽容、对待混混完全不管的小镇,这样促狭的环境只会限制少年们的成长,让其成为与成人镇民一样的人。
少年们在这样死水般的阴影里挣扎,因为他们的不被重视,所以他们想要依靠发现走失男孩的尸体这一“英雄事件”来获得关注。在这一旅程中,他们数次险些丧命;在这一旅程中,他们巩固这彼此的友谊;在这一旅程中,找寻男孩尸体的目的不再那么明显,他们只是就那样走在路上,走在有朋友相伴、与世隔绝的自在之中。而最后的男孩尸体的展露无遗给了他们最重的一击,死亡面前,一切都渺小了,脱口秀、骂人话、新汽车、几块钱都不重要了。他们回到家后觉得“整个小镇都变了,变得更小了”,而非电影开始时所说“镇上只有两千居民,但对我来说已是整个世界”。这一旁白出现时,镜头是一条向远处延伸的路,四个少年入画向远处走去,几乎占满整个画面。生动地表现出,他们和小镇之间的“大小”关系。
我们也将永远记住那一片阳光灿烂,那一片忧伤岁月,那种逃离阴影找寻自我的执念
《伴我同行》影评(二):世界变小了 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好无聊 就是几个孩子一直在寻找尸体 但电影的真谛却是在最后,他们找到尸体并且成熟的认识到打匿名电话到警局报案,然后回家 说再见。
有些朋友常是一闪而过 就像路上的行人一样,我们成为了彼此的生命里的过客,我们或许再也不会见面了,但却是你们却是完整了我整个青春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这点我只能说 谢谢你们。
或许我们后来再也没有交到像12岁时 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
电影里的一幕一幕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童年,
我们在一起总是那么的和谐般配 ,
我们在一起总是那么的开心快乐,
我曾经发誓说童年时光一定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我以后再也不可能活的像那时一样开心快乐幸福了,
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我再也没有交到过那样的朋友
又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年轻记不清楚在我们身上发生过的事情
你们慢慢的都忘记了我们彼此
我们要上学 又遇见了不同的朋友体会了不同年龄的快乐
慢慢的 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
可能是我太过念旧又或者是我一直活在过去的回忆里面,儿时的承诺儿时的记忆,儿时的欢笑。一点一滴我都记得
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那些纯粹的记忆显得尤为纯净自然 我开始追讨开始怀疑你们怎么能都给忘记了呢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铭记 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顾忌怀念我们的友情。
到现在我才明白 正确的认识到了 是我还没长大。
你们曾经存在我的记忆力,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够了。
《伴我同行》影评(三):儿时的伴
看这样的片子,如果内心无法想些几个人,这样的一生肯定是不完整,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与伙伴的关系,左邻右舍的眼光,大一些的恶少,长大后的各奔前程,这些夹杂在一起,儿时不觉得,大了才觉得弥足珍贵。
我的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的是三个人,不是四个,大家都是同一个村同一年中的三个月内了生的,那时吃完饭,有时偷父亲的烟,然后几个人躲着一起抽,也说着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的话,放学时一起跟附近村的人打架好玩,一起去游泳之类的,另外两个同伴,在读完初中时就没有念书了,他们俩去打工,我却继续念书,记得有一年的冬天,他俩同在一个菜市场卖鱼,我一直等他们收摊,等了几个小时,然后跟他们一起去吃东西,抽烟聊天,那时的亲密感还在,看着他们很早的起来,干活也很重,手都冻肿了,那时已开始隐约感到生活的沉重了,当时我还在读书,只有他们手中还有一点余钱,那时读大学,为了省几块钱看电影,跟其中的一个同伴一路从市内走路回学校,那时不会觉得没面子,觉得丢人难堪什么的,大家钱少也花得很开心,到后面毕业了,大家见面就很少了,最后一次三个人见面还是在2009年春节在黄石的一个茶楼,三个人一起斗了半天的地主,那时还能找到一些小时候的感觉。
以前经常想像过,我们三个人都结了婚后,可以在我家放着我喜欢的音乐,一边打牌一边聊天,让女人们自己玩去,这个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也再也实现不了了,因为其中最要好的一个同伴几年前已因病去世,另一个同伴人在湖北,而我在广东,基本没有什么联系了。我再也找不到像过世的同伴那样一个可以了解我的一切,可以去说一切所说的话了,我甚至没有机会请他去真正旅游一次,去带他试一遍我认为的美食,每每回老家看到他儿子,心里一阵神伤,那么多生命的美好,我无法与他分享,那么多烦恼,没人可以倾诉,没想我孤独如此。。。
《伴我同行》影评(四):❀理性人生尚未来临
成长所必须承受的冲击,有时候就是一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必须长大了。周围的伙伴们不再谈论每日六点档的动画片。男生开始沉迷于运动和游戏,女生开始化妆。这时候的他们或许依旧感性。但是不会很久,他们便会开始在奔向理性的路上疾驰。不相信这些天真幼稚的情谊。——比如说<stand by me>中所体现的。四个孩子之间的互相扶持和依靠。
事实上的确如此,无论你是否具备赤子之心。你无法永远6岁,而成长就是脱去感性的过程。
影片的最后,戈迪与克里斯已十年未见,儿时的情谊尽管还在,但难免不为生活所冲击。友人的死于非命,痛彻心扉,而最后自己所能够做的仅仅是在打字机前缅怀这些过去不再的时光。
我们的人生横生枝节,最宝贵的东西价值仅仅在于尚未得到或者已经失去。
在我们的心中,有些美好的情谊高高在上,天真漂浮在层层云朵之上,最为柔软和美丽。但是往往高不可及。我们所执着认真一生的东西可能只是几天中一个人的只言片语。如同《廊桥遗梦》中母亲。
我们必须放弃他们。这些空中楼阁从不是奠基于我们的生活之上的,或许这也是我们沉醉的原因。但我们必须是贴地不行,不能在云端跳舞。——这里将生活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必须习惯儿时倚傍而行的同伴渐渐变成路人,你们的生活渐渐鲜有交集。而你也不会再有这么真切的朋友了。
朋友和敌人一样,越少越好,几个就足够。
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重新回到6岁时的身体,再次体验这些已经的失去的快乐和天真。延续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违和感,因为只要我还存在现在的思想一分一秒,我躲在孩童躯体所做的一举一动都是自欺欺人。到最后,分崩解析的只是自己。
看完了电影,我如此悲伤。如此纯真的悲伤从未产生自他人,唯有伤及自身时才会如此。
我们不得不去适应,然后幻想理性人生尚未来临。
《伴我同行》影评(五):回不去的兄弟情
一个中年作家回忆起12岁自己的疯狂经历。文字纪录记忆,感慨当年的青葱岁月,年少癫狂。
4个问题少年相聚一堂。其中小胖打听火车列轨旁躺了一具失踪男孩的尸体。他们都有好奇的驱使欲,成名的电视梦,这些都骚动了不点大的十几岁少年的心。然后在自己的基地里开始设计寻找尸体方案,同时,沿着铁路踏上了寻尸之旅。
小小的年纪面前,隐藏着一颗缝缝补补的心,4个青年背后总有一段心酸的血泪史。小胖的家庭还是好一点。小作家在一个看起来幸福的三口家庭成为一个子虚乌有可有可无的人,因为这个家庭刚刚失去一个优秀的哥哥。作家的哥哥在他心目中承载着厚重的地位,甚至在这个家庭中象征着荣耀,但他在意外的车祸丧命,促使这个原本还算阳光的家庭蒙上了乌云,导致他时常会梦见葬礼,父亲冷冰冰地拍肩膀说,原本应该是你的。至亲的人离世固然伤心,可更伤心的是在世的亲人对自己的冷眼相待。老大的酗酒老爸在镇上是出了名的臭名远声。四眼仔的精神病老爸差点错手杀死他。青春有点略残酷,点起的香烟平抚了伤口,人过境迁,物是人非,生活的不确定分子太多,很多人,很多感情,很多都是匆匆掠过,存下记忆。
镇上的无业青年不时的以大欺小,不过这同时又像刺激他们吃增长素般秒速成长,成长可能需要事多的土壤才养得肥。4个兄弟情总是这样相互依偎的互相取暖,大家都有自己的坏毛病,但不要紧,兄弟间的包容总是无比宽大。
沿着火车轨道的路很长,4个各自带着破草席一路走来,无所畏惧。大河上的大轨道, 垃圾站的大恶犬,成人世界的谩骂声, 深夜的狼叫声,水蛭的嗜血贴附,袭击他们的寻尸之路,他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徒步的搜寻之旅,也仅仅只有兄弟情和成名梦摇晃般支撑才挺了过去。
当4个小伙伴终于看见小男孩尸体,小作家突然睹物伤情,又怀念起他死去的哥哥。死亡太突然,世界太茫然,看不见未来的路,突发事件太多,像优秀的哥哥出的车祸,小男孩被列车撞的血肉横飞。小男孩们太年轻,怎么去承受生命之重?此时无业青年也随后赶到了尸体现场,谁先发现尸体和谁想成名的口角不避免的发生,当无业青年的老大握起手中的小刀想宰人的时候,一剧烈的枪声响彻天际,小作家在关键时刻把枪指准他,顷刻间谁输谁赢,谁走谁留,分了很清晰。
青春后来也会消散的,成长还是会缓慢进行中。小作家长大了成了大作家,老大成了律师,但是在帮别人劝架的时候死了。四眼仔想当兵但是因为听力和视力的问题没能如愿以偿,坐了点监狱,出来打了一些散工。小胖的当上了起重机工,组建了家庭,生了一堆娃,平平坦坦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后来作家说起,有些人,有些朋友常是一闪而逝,就像路上的行人一样。兄弟情阿,对生命的哲思阿,电影随着stand by me 这首歌结束了。
《伴我同行》影评(六):写给我和我的老朋友
tand By Me
Hello
Do you remember me?
My long lost old friend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ago we last met.
Actually I don’t know what happen to you.
upposed life came in your way
Let me know how you are now
I remember you.
I’m still the one you know.
Ain’t you?
Your words is in my head constantly.
ometimes I can’t even recall your face
ut what happen to us.
Thanks God, we met.
The air we breathed.
The life we lived.
You comfort me when my tears streamed down from my face.
Go on a hiker, you shared me you tiny bread.
You promised would stand by me forever.
I laughed brightly in front of you.
I introduce Taylor Swift and Norah Jones to you tirelessly.
I promised we are friends forever, forever.
As time went by, we saw less and less.
Do you remember me, a little thing of me?
Oh, friend, do you realize, life always change without being aware.
othing is permanent.
Yesterday is just yesterday.
Flowers would fade after spring, sun will set when the night fall,
the sea run dry and the rocks crumble, we will die one day.
ut I'm still that girl, that strange girl.
ometimes, I would guess if you were having meals;
if you were working in the factory;
if you were giving your new friend a call;
ometimes, I would like to write you a letter.
Hope you remember me. It’s excited to hear that.
If not, I won’t blame you.
Life still goes on.
Until eventually, you became just faces in the halls.
I know it happens always.
It’s great you appeared in my life, once.
ut today, we were just the familiar strangers.
What a shame
What a shame
Friends come in and out of our life like busboys in a restaurant, I know, I just know.
Although I hadn’t seen you several years, I know I will miss you forever, forever.
My dear friends, just as long as you stand,
tand By Me,
tand By Me.
I won’t cry,
I won’t cry.
Dear friend, just as long as you stand,
tand By Me
I still need you
tand By Me
tand By Me
To my favourite actor:RIVER JUDE PHOENIX
To My Great Childhood and A Better Life
Impressed by “STAND BY ME”
A RICHARD DREYFUSS film
AND
RIVER PHOENIX
2012.08.14
ight&sunny
《伴我同行》影评(七):十二岁时的小伙伴
影片很简单,不跌宕不起伏,因为探险对于男孩儿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在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男孩儿们带着一丝对成人社会的挑战上路,带着对世界的好奇走下去。成人后的我们被一群男孩儿探险而感动也是普通和自然的,尤其是那些在少年时代便已经失去探险精神的人。
几个少年各自有成长的痛楚,那种痛楚是不足以为人道的,是在生活里丝丝入扣的。就像戈迪在失去了深爱的兄长而悲痛的同时是不是偶尔又会泛起一丝不甘:一个活生生的人到底比不过一段死去的相思?但这种痛楚不足以也不能为人道,讲不清道不明,又或者对于少年而言他还分辨不出这种痛楚的根源。
男孩儿的探险和成人的探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无非是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不过男孩儿的探险一定需要一个团队,团队里有人会拖后腿,有人会打乱步伐,同样也就有人会担任起领袖的职责。这是小伙伴的意义,无论是拖后腿还是耳提命命的,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在每个阶段都是一首歌的必要音符。
这种简单的电影一贯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会让观者不自觉地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
十二岁时的我脾气特别差,会为了一些芝麻大的事对小伙伴们横眉怒眼,从来不顾及场合。受不了我的人早已不在我世界,或者说有些人本来就只能来了又走,并不在于他或她是否受得了我。而包容我的小伙伴与我维系了十多年的感情,成为一笔宝藏。
《伴我同行》影评(八):take care of yourself
电影几乎可以概括为 四个12岁男孩两天的历险故事
心情浮躁的话几乎看不下去 因为看起平淡又无聊
可这多像我们每一个人 经历过的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
最当回事的就是自己了
有句台词是说 很多朋友一闪而逝 就像路过的行人一样
tand by me 是oasis的一首歌 曾被我拿来做签名放了很久
朋友问我是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陪在我身旁?whatever啦
实际上 12岁时的朋友我一个也没联系了
现在我们都这么大了 有各自的追求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 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转眼即逝
不管你在哪儿 照顾好自己
《伴我同行》影评(九):伴我同行的你们
童年总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回忆我的童年,12岁以前朋友现在保持联系的只有两位。其他的人似乎只是陪你走过那样一段孤单的岁月,走的时候还来不及说一声珍重就匆匆别离。
别离,好像命中注定的影子,好多年后回头发现它一直是你记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默默地伴着你走过很多的路。她们的名字还那么的清晰,徐佳、余音、赵珣、张丹,她们的模样却像影子一般黑乎乎地在我大脑里拖动,时间长了,慢慢也远了,影子也变形了。
徐佳听说去了厦门大学读研,可是她妈妈在前两年去世了,她一定很伤心,过去常去她家玩,她妈妈是个看着比实际年纪小很多的漂亮女人,温和,喜欢笑,也挺喜欢我。以前我们离得近,我去他们顶楼玩,看看自家种的蔬菜,在她家K歌,她妈妈总是很热情地给我们准备些好吃的东西,有时也看着我们玩,一副幸福洋溢的感觉。很难想象,她妈妈这么早就离开了她心爱的家,疼爱的女儿,我常常还会为她心痛,想着她过早地失去母亲的关爱,生活一定会比过去艰难很多。我甚至让我妈去问问她爸爸她的电话,得到电话后我的心情可想而知,激动到手抖,一想她接到我的电话,会有怎样的惊喜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当我拿着电话打过去时,才发现这是个空号,根本无法接通,本来激动不已的心情一下子沮丧到极点。真的不喜欢她爸爸,她妈妈才走没两个月,她爸爸就与一个女人再次组建了家庭,而且童年去她家她爸爸都没在家过,因为是学校保卫队,可能经常外出,作息也不规律。一个爸爸难道连自己女儿的电话都弄不清楚么?至少我很难理解。后来我又想能不能在校内找找她,给她留个言,要个电话,于是心里又是一阵窃喜。茫茫校内网,叫徐佳的人真是多得难以想象,我一个个地找,盯着照片和大学,可是翻到页底,还是没把她找到。我想,或许也是宿命的安排,她只是在过去某一个灿烂的时光陪着你一起欢笑、一起玩耍的伙伴,到时候了也必须各奔东西,不再碰面。可是转念一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或许见着面了,那又怎样呢,难道过去的景致、彼此的默契还会回来吗?她会不会变得已经不是过去的她?其实不说,都已经有答案了,与其这样, 不如听从命运的安排,我远远地祝福她幸福永远。
伴我同行的那些伙伴儿,陪我到现在的是修。我们一起上下学、玩耍、分享彼此的秘密。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马路边围了很多人,地上还有斑斑血迹,遇上这种事情我总是躲得远远的,这次也不例外。回家后妈妈突然说起修遇到了车祸,我立即将路上见到的画面与她对应起来,血迹是她留下的。那时真的很紧张,害怕她有个好歹,万一失血过多挂掉了怎么办,那一次真是觉得第一次感觉我们会经历一场生离死别,还好只是刮伤出血,不至于威胁生命。她出院后在家休养,我跑去老房子找她玩,她眉部包着药,脸惨白惨白的,看见我笑着给我看这看那,那精神劲一点不像个病人。她从小就那样,乐呵劲儿,什么困难都难不倒她。现在还会常常感叹,12以后也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当时也玩得好得不得了,可是时间长了,大家的经历不同了,彼此也疏远了。有的朋友甚至变了,我们完全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不再有交集。
我总觉真正的朋友,在彼此的面前是一个很真实的自我,你可以去发泄那些羞于向外人述说的不堪,表露自己最脆弱的一面。伴我同行中的戈迪在家中一直无法得到父母的重视,他一直活着优秀运动员哥哥的阴影中,哥哥的去世加剧了他内心的负罪感。他们这次寻尸,可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发现,发现自我内心强大的力量,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man。经历了千辛万苦,几个小伙伴终于找到尸体,戈迪却一点不开心,耷拉着头恍恍惚惚。克里斯知道此时他的痛苦,坐在他身边,戈迪一直喃喃自语,“该死的是我”,他爸爸恨他,觉得一无是处,他压抑的悲伤一下爆发出来。克里斯轻抚他得肩膀,告诉他会成功的,他会是个优秀的作家。戈迪在克里斯的怀里哭泣的那一刻,他一定感觉到了某种巨大的能量,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片末,戈迪说,他再也没遇见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吧。那些没见面的朋友,我会永远地怀念我们在一起的那些岁月。
《伴我同行》影评(十):我珍视的时刻——沿着铁轨成长的青春
四个小男生沿着铁轨开始寻找尸体的冒险之旅,听着电台,一路嬉笑打闹,互相调侃,看谁发明的吐槽比较厉害,休息时玩玩喷水的游戏,聊聊女生的身材,吵完架之后马上和解,这是学霸们缺失的青春,坏孩子才有的友谊。
四个都不受镇上大人待见的男孩走到一起,都带着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导演不知不觉中就很自然地把他们的伤口掀开给观众看。
长得女孩子般俊秀的Gordie,在优秀哥哥的阴影下成长,不受重视爸妈重视,只有哥哥会关注他,送他Yankee球队的棒球帽,表扬他写的文章,鼓励他。可是最爱的哥哥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后,他变得更加孤独了。
正如圣经里说,“生命中常笼罩着死亡的阴影”,难以抹去,清醒着或许能摆脱一时,潜意识却在黑夜中以噩梦的形式向你袭来。树林里的夜晚 Gordie 从梦中哥哥的葬礼惊醒,等他回过神来,对身边的Chris说,Danny(Gordie哥哥)的葬礼上我没有哭。我很想他,Chris,真的很想他。
冒险之旅的尾声,当他们找到尸体,Gordie 一人走到旁边,自言自语地说着,Danny 为什么要死?该死的是我,我一无是处,我爸说的,我一无是处。他恨我,我的爸爸恨我,一边说着,一边哽咽痛哭。
导演把这四个男生的友谊拍的很自然真实,就像我们和朋友间的日常。
四个小屁孩在野外饱餐一顿之后,点起从老爹柜子偷来的烟,吸了一口后,小胖用一副大人腔说,“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隔壁的四眼仔紧接着佯装深沉地来了句 ——
I cherish these moments(我珍视这些时刻)。大家立刻噗嗤地笑了出来。
电影有太多这种朋友间的小细节, Rob Reiner 怎么这么懂少年的内心(他还有另外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电影,叫《怦然心动》也是诠释得很棒)。
I cherish these moments,这些时刻,在以后的生命里,将是一道光。
“后来我们越来越少来往,最后他们变成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这种事是难免的。有些朋友一闪而过,就像餐厅里的杂工一样” —— Gordie这么轻描淡写地就告诉大家其他三个的命运,小胖后来结了婚,生了四个小孩,四眼仔一直想加入陆军却未能如愿,最近在打些零工,昔日好朋友的近况已经要以“据说”来开头。
几十年后,拼命用功考上律师的Chris因为做和事佬被无辜刺杀身亡的新闻使Gordie想起年少往事,四个少年的友情,被Chris猜中,果然也被Gordie写成了故事。但不是因为Gordie找不到题材,而是因为他的死亡。敲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Gordie怅然若失,他永远地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令人惋惜的是,在现实中,这个有俊美脸庞和惊人演技的年轻人,因吸毒过量在1993年10月31日于加州逝世,仅仅23岁。
“虽然我和他已十年多不见,我知道我会永远怀念他。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或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当我这个老人家看着这四个稚嫩天真,又迷茫孤独的脸,老泪纵横这四个字差点打不出来。要拍就拍这样子的青春片。
这电影令我想起生命中那些朋友。我们都像电影里Gordie一样,在某天怀念起某一年的经历,永远记得当时Stand by me的好朋友,我会想起你,即使你我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