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班》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少年班》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08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班》经典观后感10篇

  《少年班》是一部由肖洋执导,孙红雷 / 周冬雨 / 董子健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班》观后感(一):他沉沦 他跌倒——观影《少年班》随感

  文/鲁森么

  “它就是一个青春片。只不过这个青春片试图在软绵绵的情感之外,去探讨一些坚硬的东西。”此片导演肖洋如是说。

  我对国产青春片并不感兴趣,近几年也就看了《致青春》、《同桌的你》这么两部,所以谈《少年班》是不是很青春,参照物不足。不过,就是与我看过的那两部相比,《少年班》也只能称得上是小有情怀,而不够青春。所以,肖洋嘴上说这是一部青春片,其实他另有所想。

  “青春”不过是当下一个流行词,一件满大街都是的时髦外套,明明把电影剪辑做到很NB的肖洋,干嘛非要来戴这顶“新锐导演”的帽子。作家和导演这两个职业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作家创作时大多会将自己故事融入到作品中,甚至更为直白的写自传。在探寻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一半真实,一半虚构,这样才能离臆想中的那个自己更近一步。《少年班》整部影片的细节好与不好,我不想讨论,网上也有太多两极分化的声音。但肖洋首次执导,便拿出了自己的切身经历,我觉得这片子里面至少有很多真诚的、发自肺腑的呐喊。

  呐喊一:室友聚会上,醉酒的吴未终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敞开,他道出了进入少年班其实是他妈妈作为校长一手安排的真实情况,承认自己真的很想和他们一样,生下来就是个天才。他撕心裂肺地喊道:“周老师说我就是条鲶鱼,为了给你保鲜,为你们保驾护航,可就是这样,我也觉得很骄傲!”

  呐喊二:导师周知庸在穷尽一切办法,仍然被校长告知少年班解散的消息后,闯入学校广播室,对他少年班的学生说的最后那段话,其中一句打动了我——“当命运需要我们去逆风飞翔的时候,就不能随风而去”。

  呐喊三:四个人在江女神楼下大声表白的时候,吴未却大声喊出了“周兰(等我回来)”。

  肖洋将当年的自己融入到吴未这个角色中,并赋予他鲜明的行走轨迹,从唯唯诺诺的躲在后面到不顾一切的保护同学,从被天才们的光环压迫着到正面积极地接受为朋友们服务的现实,从连向周兰表白的勇气都没有到毅然决然替麦克顶罪给周兰留下表白信,从对天才梦的祈望到勇敢的回归到现实,从跌倒沉沦到昂首向前。

  最后,吴未坐车离开的时候,伸手将那枚象征着“天才”与“智慧”的勋章抛出了窗外,放下了这段给“金枪鱼”保鲜的日子,“当这一切都结束,请不要失落,我将随烟云消散,别为我难过”,任车后周兰、麦克、小胖子一路追赶,吴未却再未回头。

  影片中,镜头最后对准了导师周知庸,他拉着一位已婚女人边跳舞边谈如何教育孩子,调侃式地主动约对方吃饭。这位“天才”导师终于把理想揉碎融入到现实,结束了曾经手拿熨斗独自熨烫袜子的生活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少年班》的少年本不是普通人,可作为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同样,不那么天才的孩子,如果一直朝着梦想奔跑,也可以做得很好。

  《少年班》观后感(二):在每一个清晨的这一个青春

  很久之前听到剧名,本来想看来着,但动力不足,一是因为竟然找了高考只有250多分、眼神看起来就笨的周冬雨饰来演天才少女,找了同样捉急的孙红雷充当中科大老师,找了气质不太像的王栎鑫,找了董子健,整体智商欠费感强烈;二是预告片当时一出就把我恶心坏了,满怀期待却看到的是演员男女上演的高潮画面,说好的是一帮高智商孩子的故事的呢?

  在头痛的凌晨失眠里用手机看完了,随着东方泛白鱼肚升起,内心传来被打动的声。

  尽管故事略干瘪。

  后来看了导演的访谈和照片,才理解了为什么活生生地拍成了一部准荷尔蒙片,一群天才在面对其实也并不美的设定女神面前乱了方寸,智商校园什么的整个故事背景都成了陪衬。导演长成那样,确实很像理化能考高分学生,在学业为主的年代,聪明让他们在试卷面前无所匹敌,而内心自卑深重如董子健,女生看都不看他们一眼,才是这眼镜少年念念不忘斤斤计较的成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某种时刻他们是否也渴望成为他们鄙视又羡慕的体育生。

  然而我还是被打动了,相较于其他年代感过于荒唐的烂片圈钱粗制滥造的伪青春片,这里的,宿舍的照片,熟悉又亲切;男生生日,和我是同一天;女生的英文名,也叫做Elaine;南大的道路,东大的校园,绿荫下的石凳与公交车站台,长江大桥下的桥头堡公园,慕尼黑工大,草编的围棋盘胖胖满满,王栎鑫同学帅气的脸,甚至唤醒了初恋。本以为是纪实片,却拍成了真正的青春片。成长过程中传说般14岁上了清华的婉君姐姐,中科大,不曾靠近却又熟悉的少年班。尤其是在不确定中看到最后冉冉升起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该是笑出来的,却忍不住翻了泪,阳台窗前上铺仿佛是我的脸,阳光下飘起的窗帘带走了我的大学。故事的最后董子健,说我谁也没有成为,我只是成为了我自己,泪盈于睫岂不是最好的终点

  他们就像是鱼,消失在了大海里。

  只是,再也没有遇到过15岁时,那样要好的朋友,也再也不曾像那时候,不顾一切地爱着那个女孩子

  是的,我就是无谓。五位五味无谓无畏.

  最后的歌会爱有如闪电。

  《少年班》观后感(三):不了了之是常事

  现在看电影的目的越来越简单感觉我就是去看个故事, 它怎么结束的并无所谓,我不需要你有艺术的诠释,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结尾我觉得就是完美自然的,因为大多数的时候事情都是不了了之的,唯有回忆起来的时候才觉得它是完整的。还是很喜欢少年班,有几处神来之笔音乐和镜头加的节奏恰到好处,故事并不丰满,每处情节的转折我都猜得出来下一幕,对于我这种看电影的时候懒得主动思考的人来说很少见了,可这是青春片的通病,毕竟是一个群体画像,不是在讲谁谁谁怀孕了一件事就好,看得很开心

  电影和人的关系其实还是在于看他时候的心情和处境,或者是由于之前自己的成长和思考导致看到同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反应不同,这就是我和每一部电影的联系吧,所以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整个深圳想不出来一个想一起出去的人,遂,我自己吃了想吃的买了想买的,看了想看的少年班,以外发现了超级棒的VIP厅,沙发是可以周上来的那种躺下去的真皮座位啊!座位太大数量就少,所以人不多,那以后看电影还要其他人做甚!好开心

  《少年班》观后感(四):这就是值得一看的青春片 国产片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 没办法从剪辑 剧情结构 这些专业的角度去评判这部电影, 只能说我就是被这部电影打动了。因为它没有烂俗的一爱二哭三打胎, 更多的是梦想,奋斗

  我就是很容易被那些 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剧情所吸引, 因为处在大学快毕业的年纪,总觉得自己很彷徨,没有奋斗的方向。

  每个少年班的人都各有特色,形象塑造的很成功,每个人都有记忆点。可能我们大多像吴未一样,智商一般般,长相普普通通,略带点土,偷偷喜欢一个人,默默守护不会开始的一段爱情。但是我们拥有最纯粹的感情, 去默默守护每个朋友。不要质疑为什么会冒出一个这么没颜值的男主角,因为人家有一个据说中国第一经纪人的妈妈。不要被人家成熟的样貌骗了,人家才93年。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演技在片子里并不突兀,还是可以及格的。可能比及格高一点。

  小神童还有光头真的是处处是笑点。

  王栎鑫演的刚刚好,就是没什么特别的亮点,也说不出哪演的不好。

  周冬雨还是很适合演青春片的。那个车震戏的时候,我朋友马上和我说,肯定是周冬雨,我说绝对是女神。如果是周冬雨我就会立马想到匆匆那年的方茴。那该多坑爹。果然女神还是抵抗不住富二代的追求。只能说这招欲擒故纵来得好啊。

  孙红雷大哥绝对是这片的亮点。没了他,这片子估计效果就得打个三折。不懂为什么在片子里他被设定为失败的人,因为说话老实结巴,还是因为40多岁还没结婚。特别喜欢他穿着特别绅士的西装的样子。红雷大哥别去参加什么极限挑战这种综艺了,好好演电影吧,电影行业需要你。

  说说我比较有泪点的一幕吧。当运动男神被富二代假借义气之命哄骗着去报复少年班,最后被学校记过开除的时候,他身边那个老实巴交的拿着扁担的父亲,用最朴实的语言的说,你们是同学吧,以后常联系啊。我就是想哭,我想到了我外公。富二代真不是好东西,自己没胆子骗别人去打架,还说出事了自己兜。

  导演肖洋,一个怀揣着导演梦的剪辑师。他只是把自己的青春稍作色拍成了电影。看了他的微博,他大学朋友写的关于他们青春的文章,因为真实所以感动

  结尾还是不错的,虽然我还以为他们第二年会为了老师的个奖啥的。

  我没办法去一一去反驳那些觉得这部电影很烂的人,我只是单纯的喜欢这个故事,喜欢电影里的少年班。

  《少年班》观后感(五):少年情怀总是诗

  当S.H.E的新歌《你曾是少年》迅速占据各大榜单的时候,第一时间下载了听。

  听第一遍,没什么感觉,旋律是让人记不住的那种。

  听第二遍,三个人合体的声音有种直击心灵的感动和久违。

  听第三遍,开始看歌词,终被浓浓的少年情怀和扑面而来的青春、励志又感伤的氛围打动。

  春秋几度,何时再有心绪倾潮难覆?

  于是一段时间内,这首歌成为我闲暇时必单曲的歌,我在草稿本上一遍又一遍地默写歌词,在宿舍里分享这首让我感触万分潸然泪下的《少年班》主题曲。

  再说电影。

  《少年班》这个名字,让我首先想到的是嵩山少林寺里一群剃度素衣的小和尚在吃斋诵佛的场景以及条条框框、森严的清规戒律。经某娘百科普及知道了是有关“一群天才少年过早经历大学生活人生中酸甜苦辣”的电影,随后被主演孙红雷周冬雨王栎鑫吸引,决定上映后一定要去电影院捧场。

  妈的,孙红雷这大叔简直是我心目中对矜怒、雅痞、绅士又腹黑等词语的最好诠释啊,有时又是迷人的反派角色。

  经过与老妈一番机智周旋后,我在艾草飘香举棕欢度的端午节傍晚走进了电影院。包场,一瓶百岁山加一包乐事,酷。

  开头是九十年代穿马甲和铅灰色西装的Mr.Chow坐火车访遍中国大好山水去寻找新一批少年班成员。

  先来到一个小学教室,得到一名爱喝健力宝打游戏机做数学题非常屌的方厚正。

  然后是大草原上自制某机器导致爆炸的神棍少年王大法、养老院里无形装逼最为致命的黄毛轮椅吸烟小子麦克、被妈妈严厉管教畏畏缩缩的主角——普通少年吴未。这一段基本提起了我的兴趣,感觉这是一个新锐的题材。

  电影演到二三十分钟时整个套路已露端倪,事无巨细地给每一个有名字的少年都配上了鲜明的个性和特征,把少年班处处受高层阻挠、周老师又顽强(or狡猾)抗争的场景拍得赚足目光。而且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周老师将会做出什么,他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前几十分钟我的心路历程就是啊啊啊啊孙红雷好man哟王栎鑫老帅老帅了。

  发际线美好、左耳耳钉、小眼睛又自带眼线效果、全身混子气质的麦克,虽然穿衣方面是硬伤,但还是凭借屌破天际的颜值和身形拯救了在我心中的形象。在操场率领三个营养不良少年,穿紧身黑背心奔跑的样子简直痞爆了man爆了好么!

  紧接着我们的江依琳大美女出场,麦克欲搭讪却被不善言辞的吴未抢先,此时他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然后就有了某不屑于少年班的数学老师课上,富二代常松为博得美女江依琳好感故意与少年班呛声,结果被十一岁小神童狠狠打脸的场面。这里要说一下,《少年班》把每个人物的衣服都还原到了九十年代的感觉,艳俗的花衬衫+迷彩条纹T扎进大哥标配黑皮带+白色宽松裤子的造型也是十分的复古呢。同时在这节课上也是周兰对麦克暗生情愫的开始(妈呀,我要是她,第一眼我就被吸引然后带跑了)……

  接着,高挑又习舞的江依琳开始怒刷存在感,一次次在各种公众活动中出现并蓄意挑逗或引诱麦克三人,她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总之麦克三人已经爱上她啦,并设法与她各种约!不得不吐槽一下王大法的约炮词:与你策马江湖,仗剑行侠。配上他的光头也是十分迷醉233333(要是麦克用抠了一个爱心的牛皮纸信封来约我我都要昏迷了好么!她居然不领情……

  与此同时,吴未也在每一次周兰的落单中对她渐生好感,两个青涩的少年,白色裙子和格子衬衫,简直是九十年代浪漫爱情故事的标配。然而可怜的主角吴未却偶然发现周兰的素描本上画的全是麦克,他不由得黯然神伤。

  残酷的考试和IMC小组选拔的淘汰制是我们心中不能言说的痛,于是在大家的嬉笑怒骂中导演也十分心机地穿插了应由校长颁发的智慧勋章镜头。少年班的班长吴未是个普通的少年,在屡次受挫考倒数后得到周老师的关于“鲶鱼和金枪鱼”故事的开导,我猜他的内心可能在当时迷糊地释怀了,过后又变得不解起来。凭什么我一辈子只能做为金枪鱼保鲜的鲶鱼?!

  遭受事业爱情双重打击的吴未渐渐对自己想要的未来产生了迷茫。就像十五岁时叛逆如我们,总想出人头地却一次次被打压。不过,这可能是青春期特有的磨炼吧。

  少年班的老师和少年们都是悲哀的。在初识情滋味的大好年纪,却无法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取而代之的是厚重幽闭的实验室和成摞色泽惨白单薄的草稿纸。也许他们可以通过在题海中鏖战获得另一种解脱,但永远无法品尝正常人应有的快乐。大学里自恃清高自命不凡的成年学生对他们的蔑视、对同班同学心底不能说的感情、心目中的女神被亵渎、酒精点燃的复仇抑或情动的火苗都促使他们走向极端。

  但还好有周知庸老师。知庸,知道平庸,因而更努力地发光发亮。他的理念一直是,我不能成为伟人,但我的学生能。

  于是他更沉默寡言地思考,在学术和教育方面更胼手胝足。他用力熨烫袜子和擦黑板的低头的样子,给我的同样是一份专注的感动。

  事实证明他的学生真的成功了。他们在荧幕上给我们留下了鲜活的印象,使我们惊叹这是暌违已久的热血与情怀并存、却又不屌丝不冷艳的好电影。

  整部电影到了最后依然是个悲剧,在合乎情理的方面思考也确实应该是个悲剧,少年班的现象如今已经不该如此极端地存在。校长发现了伪造红头文件一事后立即下令少年班解散,周老师在无奈与坚持中也渐入极端。

  他最终妥协。但所幸没有迷失自己的初心。

  不要在命运需要你逆风飞翔的时候,选择随风而去。

  到了最后少年班的各位依然分道扬镳。我没有想到的是立志做医生的麦克却成为了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而那个无忧无虑的光头神棍少年王大法,却永远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整个故事一开始是由吴未作为第一人称的,他是少年班最普通的一员,没有出人头地,但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许这就是殊途同归吧。

  只是他仍会想起当初与方厚正共同制作的火箭,乘载着他对周兰不能说的爱,饱含了麦克和大法无所畏惧的勇往,划过天际永不坠落。

  一如他们最初的理想。

  一篇开始逗比最后充满情怀的处女评献给《少年班》和我回不去的十五岁(瞎说什么你现在才十六岁)。剪辑和摄影方面,肖洋导演掌控得无可挑剔,故事的衔接性流畅,缺点暂且不说(电影外行挑不出啥缺点只能评内容,图样),我从中看到了梦想、青春和爱,这不正是青春片的初衷么。

  十年再无《少年班》。

  《少年班》观后感(六):当我和世界初相见,我曾是少年

  一

  当你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你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那些年,暗恋过的TA;偷偷戴过的耳钉;和小伙伴插科打诨醉酒放话;和室友翻墙逃课彻夜未归……不管是哪种,在校苦读一定不是回忆里最闪亮的部分。

  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少年班这群小天才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还是解不开青春期这道题。学生时代的五味陈杂:女神的一个眼神就可以让自己魂不守舍;想要努力装得和别人一样;为了自己暗恋的人,奋不顾身;强调自己是个大人的逞强……这一切奇妙的起了化学反应,种种矛盾,种种冲突,这可能就是大城市里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

  吴未

  无畏,无谓。他是这群天才们的润滑剂,也是芸芸中的大多数,多像我们身边的人。

  那个穿着格子衬衫,乖乖接受妈妈安排的少年,就像被丢入狼群的小羊,他努力要和周围的天才们一样,可还是被比作保护金枪鱼的鲶鱼。小方叫他吴妈,是的,他照顾好身边室友们,为他们做了那么多卑微的事情,尽力保护着这群天才。

  当智慧勋章被身边的室友当做打牌的赌注时,他只能羡慕;当周老师颁给他时,他意外而惊喜,小心翼翼地接过;可他终究不属于这群人啊,智慧勋章从车窗扔出,也结束了小羊在狼群的生活。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所有的一切终究要回归平凡。

  麦克

  常理来说,这样的少年的确是会进少管所。一开场就麻将打牌,后来又斗殴泡妞。叛逆少年还是躲不过雄性荷尔蒙的召唤,情窦初开的男生总是喜欢那么一个自带光环,腰肢窈窕,貌美妖娆的女神,为她赴汤蹈火,上山下海,可是却看不到背后默默注视他的周兰。

  周兰

  少女的心思最难懂,那把剪刀是最大的勇气了吧,也是那把剪刀剪掉了为麦克留的麻花辫。

  她倔强地去参加舞会,表示自己也是大学生;她为麦克画素描,满满的一本都是他;她说没有人可以愚弄她,却不知道背后也同样有个人默默喜欢她。

  方厚政

  明明是个小屁孩,却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话,可有些时候,还是流露出一些幼稚。不管是怎样的少年,总是想着要被认可,要装作自己已经长大,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王大法

  从一开始,这货就以一个神棍出现,夜观天象,念叨国学,周易卜卦,可是他没算到自己的结局。他和小方是最单纯的,但他的结局却是回到农村。

  周知庸

  “同学们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们谈话了,三天前 ,荷兰索德兰大学已经解出了imc大赛的题目取得了冠军。我失败了,但是同学们,我的失败不代表你们也失败,我曾经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你们身上,我自私的希望,经由你们的成就,弥补我人生的缺口。时代变了,我应该退场了。但我不后悔,我不后悔自己曾经拼尽全力去证明你们的价值,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孩子们原谅我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们,但请你们不要因此停下明天的脚步。当你们来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倾听内心最勇敢的声音,当命运需要你们去逆风飞翔的时候,就不能随风而去。”

  我最喜欢这段话。

  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为此不惜造假红头文件,正如校长所说:“周知庸,你胆子好大!”

  他和孩子们讲自己少年班的故事,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受到的鼓励加之给学生。

  他是校长眼中少年班标准的废品,他偏执却又让人唏嘘心疼。

  他不是一个好老师,他是一个好老师。

  片尾结束,人人都回归平淡,成为了不同的人。周老师也终于找到另一半,面对孩子的事,他说:“让他们自己去吧。”

  谁说不是呢?

  二

  命运是否可以改变,需要机遇和自我要求。转角是一个机遇,而自我要求则是更进一步的选择。

  做自己有多难?勿忘初心有多难?我知,你知。

  前几天,闺蜜和我说,感觉没有高三那么拼了,想要找回当时的那种状态。我莞尔,想起当时和她以及另外一个女生被称为“拼命三娘”。为了高考,努力又彷徨;喜欢的男生,两小无猜……

  都知欢聚最难得,难耐别离多。我们都会长大,就像最后所唱:没有不散的伴侣,你要走下去,没有不变的旋律,但我会继续。青春会散场,电影会结束,我们,还是会继续一路走下去。

  谢谢你,谢谢曾经那么努力的你,给我一个那么精彩的学生时代;

  谢谢你,谢谢曾经那么喜欢我的你,陪我去猖狂过一番;

  谢谢你,谢谢曾经那么心疼我相信我的你,让我今天可以成为被治愈的鲶鱼;

  谢谢你,没有你,没有我。

  三

  高三毕业前放学的一天,我抱着所有需要带回家复习的书,走在浩浩荡荡的人群里,湮没在骑着单车,拿着书,三三两两的学生堆里,恍惚觉得是一场梦。

  许多年前 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奔跑起来 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

  想看遍这世界 去最遥远的远方/感觉有双翅膀 能飞越高山和海洋

  许多年前 我曾是个朴素的少年/爱上一个人 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

  相信爱会永恒 相信每个陌生人/当我和世界初相见 当我曾经是少年

  《少年班》观后感(七):天才少年,何去何从?

  《少年班》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各地也有类似的班,虽然不一定是天才,叫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叫农村班,有的叫才智班,但相同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同龄人才有资格上的。在我年少青春时,也是拼了全力的想进去,一直感觉能上少年班的人,那绝对是高人一等,简直是我们遥不可及的一类。影片开始的那段独白说的太对了,现在想起来,上少年班的那些孩子也末见得有什么太大的出息,但却渡过了一个非常的少年时期。

  自小就被灌输一种理念,高智商的孩子就一定象艺术家一样,行为让人无法理解。少年班的所有人性格迥异,各有各有不同,恰恰是开后门进来的吴未,才象个正常生理期的少年。

  吴未的善良,大度,关爱越发衬托出那些天才少年们的尖酸、刻薄。

  特别是周冬雨在教室里被吴未发现暗恋麦克的时候,对着他大喊:就你那个智商,你不配呆在这个班子,我要是你,我就去死了。

  可是即使是喝醉了,吴未还是依然说:看到你们开心,我是真的很开心。

  片子归根结底,还是以青春为主旋律。通过爱慕女生,向往爱情,争风吃醋等各种人人都曾经过的青春故事,来提示成长的疼痛。

  我不想讨论别人的青春,只是对于少年班这件事情,突然有了一些想法。

  可能我只是个凡人,所以我无法理解那些个天才少年的行为,恰恰是吴未打动了我。被母亲逼着站在狼群里的一只羊,我理解他为什么要顶罪被退学,是因为他累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个孩子正象吴未一样被迫着进入狼群。我们这有个初中是个很顶尖的,虽然听很多在里面上学的孩子都在讲压力太大,难以承受,心身受到极大的折磨,可是,很多做家长的,还是找着人花着钱,只求能进去。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到:别人的孩子都能承受,自己家的孩子肯定也能熬下去,再说,只有上这个初中,才能顺利的进入我们当地的顶尖高中,而进入了高中,才能顺利的考个好的大学。

  是什么造就这种以学习成绩肯定一切的观念?

  而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课本知识,到了社会上,真正能用到的不过5%而已。更多的知识却需要进入社会以后才能真正的学到。明知道是这样,但是每一个家长还在看重着学生的成绩,虽然这些年,更多人开始注重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却依然用成绩分着三六九等,大学依然用分数列下门槛。

  少年班,得到全校所有人的抑制和反对,甚至引发了一群普通学生的报复和殴打,但是,少年班同学的智商却又真实的高于所有普通少年;学校强烈要求关闭少年班,用的理由是劳民伤财,可是全世界却又在争相参与解答代表着荣誉的高能数学题。在这些矛盾的冲击下,最终使得少年班不得不停办。这些有着高智商的天才儿童就此没入了社会,有的混出了成绩,有的却最终汲汲无名,下落无踪。更为可笑的是,电影竟然在最后把一个爱护天才儿童、支持、保护他们的导师周知庸设定成了一个执著的疯子,一个把自己意愿强加在这群少年身上的过气天才。

  这样一群真实存在着的人该何去何从?放任自由,还是加以引导。

  如果有这样一群人存在,为什么一定要单独起名、另类圈养、昭告天下,引起所有普通孩子的反感?如果有这样一些天才,为什么非要埋没他们的天赋,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冲突?

  社会有责任去保护这样一群人,就象吴未,他愿意成为一条鲶鱼去保护金枪,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带有私心或个人感情的。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遇到合适的土壤,也不是每一个天才都能顺利成长。种子需要植物家研究和发现他们的生长规律,才能更好的培养,而天才也是的,有恰到好入的外部环境才能真正激发上天赋于他们的智慧。

  《少年班》观后感(八):梦想的节奏

  按照分类《少年班》应该属于青春校园题材,可是它缺少了现实内核,更像是一个抽着大麻的人在迷醉之时思考哲学,所以它更应该是童话轻喜剧。

  虽然是童话,但不影响它引起我们思考的动力。

  影片中的天才少年们造了一个飞船,我认为这个飞船便是整部影片的精神内核,是对主题的最好的隐喻。

  少年天才,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解读,天才与少年的结合或许是一种天赋,或许是一种矛盾。推崇的人觉得这如同上帝启示一般,他们必将创造人类辉煌,反对的人对少年天才的感觉更像是给一个疯子一把刀,担心他们用刀伤害别人,更担心他们用那刀了结自己。、

  追逐梦想就是一个绕轴心做轨道运动的飞船,梦想不是在前方,而是那轴心。我们在做轨道运动的时候总是起起伏伏,且总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1.我们懒惰、我们受到了阻力,最终失去了动力,然后被向心力拉扯,被梦想漩涡拖拽,最终坠落崩坏于梦想。2我们急速而行,却渐渐偏离轨道,迷失在远方。

  追逐梦想没有方向,因为我们一直在做绕轴运动,如果非要说方向的话,那只属于到达终点的人回头那一刻,那才叫方向,期间我们都是在默默前行,无需打上任何指示牌。

  追逐梦想,是一种软着陆,我们需要的技术便是掌握节奏,什么时候做什么才是关键,无论是少年天才还是老翁开窍,我看只要把握节奏便是成功。

  这影评稍短,只因为影片道理简单,但是影片本身是一部还算良心的作品,就评到这里。

  《少年班》观后感(九):《少年班》: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

  有幸参加了影片《少年班》的映后主创见面会,见到了电影的导演肖洋及四位主演。当然,红雷和冬雨腕太大木来。片中饰演女神江依琳的演员夏天在现场即兴跳起了一段芭蕾舞,舞姿曼妙,真真是美美哒,惊起台下我等屌丝男士们眼突如日月、口水若悬河,也是醉了。她说自己172cm的身高,腿长占110cm,台下众多美女们于是一边惊呼一边纷纷低头目测丈量自己,也是一景。还有个令人惊喜的事儿,片中最为出彩讨喜负责搞怪搞笑的王大法的扮演者柳希龙童鞋,原来是洛阳偃师的,他自己说的。片子里光光头土得掉渣的的王大法与见面会上西装革履戴着眼镜斯文儒雅的形象判若两人哦。能入戏能出戏,大收大放,亦是演员功底与风采。小个子演员李佳奇也挺萌的,搞笑的功劳他也占了不少。导演肖洋据说是冯小刚的弟子,至少炸笑点的衣钵还是继承了许多的。平日工作生活的重压之下,观众进影院图的是轻松开心,潜意识里实际上是拒绝那些悲惨苦情、晦涩难懂的影像,对于那些令人欢畅一笑的桥段,观众们是决不会排斥滴。

  总体说来,这部片子是部青春校园题材作品,有笑点,有情怀,还不错。比起市场上许多的烂片来说,已堪称是拍摄用心言之有物的良心作品了。平心而论,在青春片范畴内,此片相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强片还是有差距,但比起《匆匆那年》、《小时代》系列这些口碑不佳的作品实在是强的太多了。

  此片的视角独特,题材选择自出机杼,将目光对准这批天才少年的组合。我做个比喻:片中这些天才少年就仿佛江苏卫士这两年大火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里的外表平凡胸中却藏丘壑、年龄极小智商与能力却惊世骇俗的高手们,孙红雷演的教授周知庸有点类似于《X战警》中超能力人的领袖X教授。以攻克国际难题为主线进行推进,叙事则是亦庄亦谐稳步推进。故事里有青春的萌动,有爱意的表达,有羞涩的克制,有彻骨的伤感。片子里有热情如火的人,有没心没肺的人,有满腹心事的人,有天真烂漫的人,有痛彻心扉的人。有放浪形骸、浮夸搞怪之表演,也有对酒倾诉、直击人心之情节。

  该片的制作还是比较精良的,即使98年江南地区抗洪的历史背景也用一些镜头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还原呈现。演员表演也是可圈可点。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出身的肖洋导演据说自己就是在描绘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故事。董子健饰演的吴未角色原型就来源于导演肖洋的亲身经历。吴未酒后对几个哥们撕心裂肺痛彻心扉地诉说了自己的秘密,这一场真的很走心,也堪称另观众动容。孙红雷为了演好周知庸教授,片子开拍前特意深入北大、清华等高校采访和体验生活,以揣摩名校名师的气场,这个真的很赞。源于生活,深入生活,回味生活,此之谓也。

  片子的不足之处,感觉某些剧情上有些割裂感,有些细节设计和表演上有些生硬。有些不符合那个年代的现今流行语也乱入(比如片子开头部分竟然套用调侃了前段时间著名的句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瞬间笑场)。

  我查了下,今日此片全国票房约350万元,而上映多日累计票房仅为4100万元。目测此片可能要杯具,投资方极有可能要赔钱,也许其总票房未来难以逾越1亿元的鸿沟。而同是上映多日的《杀破狼2》今日票房2430万,累计票房3.67亿元。差距是很大的。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我认为,首先,国内观众的观影喜好难以捉摸,这个时期,市场上鱼龙混杂般涌动一段时日之后,青春片也许比较冷门了。另外,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暴力、色情、低俗、恐怖,实际上是西方类型片的法宝,实际上东方电影在严苛的审查制度之下也在不断地渗入这些元素以锁定收视观影人群。第二,此片的片名有些让人提不起来兴趣。有了班这个字眼,很多人都会不感兴趣,望而却步,有木有?第三,众所周知,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而片中的爱情故事有些乱,有些不够写实,也不够打动人心。在感情戏层面上,令观众没有代入感,很难引起共鸣。

  青春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唯一的、珍贵的。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留下的当是那永恒的记忆与情怀。

  《少年班》观后感(十):周老师的方舟——一艘输给人情和功利的船

  诺亚方舟,语出《圣经 创世纪》,一艘根据上帝指示建造的大船,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躲避一场地球上的灾难。《少年班》中的周知庸老师,心中也有一艘方舟,而这艘方舟,却载着他的天才们走向平庸。

  《少年班》英文名The Ark of Mr. Chow 很容易让人想到《死亡诗社》那个想带领学生走出黑暗的禁锢,走向光明的灵魂的船长。作为一部青春片,《少年班》有他的独特之处,在讲述年轻人情窦初开的同时,也对教育制度进行了反思,然而相较《死亡诗社》的煽动性,《少年班》更多呈现出教育的现状,在这样一个功利的社会里,自由的灵魂和思想就是会输给现实。

  周老师并不是一个坏老师,他满大江南北地选学生,为了保护少年班不惜制造假文件,和学生谈心,在他们受到伤害后亲自替他们出气,尽量不把他们的坏事告诉他们家长,尽量保护他们不被开除。他最终也被学校开除,在众人唾弃的时候,少年班的学生也哭着维护他的尊严,他的处境和基汀老师是如此的相似,然而正是这种相似却反应出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这个悲哀的大环境。

  在《死亡诗社》中,这所男校有着一百年的历史,校训是“传统,荣誉,纪律,出色”。校长在影片开始就叙述了这所学校的卓越,有75%的学生都进入了常春藤联盟的高校。然而这类的“卓越”,正是基丁老师要破除的成见。卓越无关乎学术的成就,无关于对于纪律的遵守,而关乎是否完全“seize the time”,充分释放自己的生命力。然而在《少年班》中,周知庸老师却代表了这个传统。周知庸老师更像是尼尔的父亲,一个希望儿子减少活动,只专注学习的严厉家长。周知庸在讲台上的第一次演讲,就像一场没有共鸣的独舞,他强调的正是《死亡诗社》里校长所赞成的,然而这并不能带给台下学生们任何的反应。而基汀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诗是:劝女于归,莫负春光。他教给大家的是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是虫子的食物,每一个在这个房间里的人都会化为尘土”。就在船长讲解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背后是一整面记载着光荣与奖杯的玻璃墙,而这面墙上,就是周知庸所认为的“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成就与卓越。这就是教育的两个面向,一个看到了更长的时间线,另一个只有短视的现世。

  接下来,年轻人展开了他们校园的新生活。然而我们的青春片除了描写谈恋爱之外似乎并没有别的展现的角度。《少年班》中的方厚政最后说,花钱是大家都会做的事,所以对于我来说很无聊。但是这部片子显然没有“恋爱是大家都会做的事,所以我不屑”的气魄。《少年班》强于同类青春片的原因在于将谈恋爱玩出了新的花样,约会的地点,浪漫的招数,都体现出这几个少年的不同之处。恋爱虽美,然而诗中所说“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自由”有着高于爱情的价值。相比之下,《死亡诗社》更高的价值就在于拍出了灵魂的解放和自由。胆小却被激发出诗人才华的托德,本来就优秀却渴望成为演员的尼尔,爱上球队队长未婚妻的诺克斯,都在基汀老师的教育下活出了和过去不一样的自我。

  《少年班》从一开始入学就存在着重重阻力,这和《死亡诗社》的基汀老师所受的压力一样,他做的任何一件事似乎都有一双眼在盯着。周知庸力排众议,顶撞校长,无视校长的命令,看起来也是一个叛逆的老师,然而这叛逆的背后却是用的更大的“权威”来压制的校长,他伪造“部里”的文件,频频提到“部里昨天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这无疑是一个悲哀的事实:周知庸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社会的功利主义者们,他的背后站着比校长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用“权威”就可以压制个人精神的力量。

  周知庸给学生们设计“慕尼黑勋章”一样的奖励,这是对创新思想的奖励。然而在片中,这部分得到奖励的原因被掠过了,也许是因为科技上的创新用电影来表现有一定的难度。这让“天才们”的故事沦为一个传说,靠象征性的东西来表现他们的出色之处,然而全片,除了能看出他们解题很厉害之外,我们看不到他们任何新颖和卓越的思想。而《死亡诗社》里,我们却能清楚地看到每个人物的变化和闪光点。

  作为一个老师,言传身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死亡诗社》里的基汀老师,教给学生们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莫负春光”,以及站在讲台上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这样的话语被学生铭记,频频在没有勇气的时候鼓励自己,甚至于最后由最胆小的学生用自己站在桌子上的行为回馈了基汀老师的教育。《少年班》中的周老师,甚至给学生谈过更多的心,给吴未讲“鲶鱼金枪鱼”的故事,给学生们讲自己恋爱失败的故事,然而这两个故事都太黑暗,这里面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利用情感践踏尊严的故事。周知庸不同意学生们看电影,将水泼向伤害了他学生的江依琳身上,用父母的辛苦来劝阻孩子们回去做题,在这些层面,他完全充当了一个家长的角色。“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在《死亡诗社》里是象征性的人物,他们都是古板的,僵硬的,只希望孩子成为律师,成为医生,出人头地的。《少年班》中的周知庸就充当了这样一个帮凶。在《死亡诗社》和《少年班》都有类似的段落:父母为孩子的不“争气”而愤怒或伤心。孩子最怕看见父母失望的样子,然而父母就常常以此来要挟孩子们,那是亲子关系中最压抑又最没有道理可讲的一部分。《少年班》对于这部分的出口就是在噩梦中有个天使一样的女孩拉着他逃离这里,而《死亡诗社》选择了更为极端的做法。是啊,当你面对一个用眼神和眼泪告诉你他很难过,你这样伤到他的心的父母的时候,你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吗?

  和基汀老师一样,周知庸本人也来自这样一个集体,他是少年班第一届的学生,(这里有个bug,如果他是78年第一届学生,那98年的时候他应该是三十四左右而不是四十四。)然而两人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周知庸最终把外在的压力内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成为了压迫自己的帮凶。基汀老师却选择站在刻板功利的对立面。基汀老师被同事质疑 “你在鼓励他们成为艺术家,当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不是伦勃朗,莎士比亚,莫扎特时,他们会恨你的”时,淡定地回答“我们不是在谈论艺术家,我们在谈论自由的思想”。而周知庸却坚信自己的学生总有一天会带着人类改变世界。这样两种完完全全不同的价值观,会将学生们带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周知庸被开除了,基汀也一样。基汀离开教室的那一幕想必影迷们想想都会激动,战战兢兢站上课桌的男孩,高喊“船长,我的船长”,男孩们气势磅礴地站在讲台上,对自己年轻时候第一位精神导师致以最高的敬意。我们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成为诗人,成为画家,成为艺术家,但我们一定知道,他们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努力进取,也会更加有独立的思想,他们会爱,会痛,会悲伤,但他们绝对不会被打倒,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可以永葆生命力的种子。然而在《少年班》中,周知庸被开除时在广播里讲了一番“当命运需要你们逆风而行时,你们绝不能随风而逝”的话。他得到了全校学生的嘲笑,也许导演是想借此表明自己对这个班级的态度,然而最直接影响的那几个孩子,却冲了出来,大喊着:你们不能这么对周老师。这恰恰就是这部片子最悲哀的地方,导演希望告诉大家“少年班”是一个错误的历史,然而从影片开始以来他就用了更不可爱的一群人(更“权威”的一些符号)来决定少年班的生死,而在此时,情绪又使影片的价值观失去了方向。影片中周兰要退出,发出“你们不过是他的棋子”,“什么他妈的名垂青史”的指责,这本来才是影片想有的声音,然而这声音在沉重的感情负担下随风而逝了。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失望了,我们的同学都被开除了,你们还要赶走唯一维护我们的老师,孩子们哭着赶走嘲笑的同学时,似乎就在发出这样的呐喊。这种悲哀是他们所意识不道德,这里面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透露着一个时代的悲哀,这是一种没有精神导师的悲哀,这种悲哀掩盖在青春伤痕之下,让人分不清他本来的样子。孩子们获得了情感上的依赖,然而精神上的追求却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好在这群孩子们是天才,他们没有吃过什么苦,然而这段不管有没有达到目标的旅程,究竟会给不同的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却也许是我们永远不知道的。就像我们偶尔看到当年少年班孩子们的新闻,只能间歇地听到他们离婚,他们隐居的传闻,却无法了解那段经历,究竟是哪一部分带给了他们真正的伤害。

  《少年班》中的周兰说: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就喜欢这些虚荣的事。“这些虚荣的事”就是指的名垂青史这样的事,这本来也是周老师这只方舟的目的。只是周老师这只目标“卓越”的船却带着所有人以及这部电影走向了平庸。不如学基汀老师的轻松,名垂青史这些事都留给时间,只有活着时候灵魂的舒展才是真正的正经事,毕竟,死后的事,我们都不再知道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