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必死》观后感10篇
《查理必死》是一部由弗雷德里克·邦德执导,希亚·拉博夫 / 埃文·蕾切尔·伍德 / 麦斯·米科尔森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查理必死》观后感(一):稳中求胜
的确有点狗血
的确有点淡逼
的确有点俗套
但就是里面那点神奇,让我有看完的冲动:
灵魂出窍
飞机上的偶遇 死亡
青年旅舍的迷幻
黑帮老大的一怒为红颜
当然还有神秘身世的冷峻美女。
所有的元素在黑帮老大抬手假装射击警察,
倒下那一刻都很吸引人
但
不喜欢结尾:太过圆满。
广告出身的导演
在电影元素选择加上广告手法的运用
还是在处女作的创作上有所帮助的。
虽然选择了一个平庸的套路
但加入了神奇的东西
虽然没有诺兰 盖。李奇式的特别叙事手段
但运用了大量的广告镜头手法
稳中求胜
至少讲明白了一个故事
——————————————————————
我的要求不太多,
能如此便是大欢喜了。
上帝保佑我!
《查理必死》观后感(二):为爱而死
我喜欢看电影之前根据片名来猜测故事情节,90%都猜错了。看到查理必死,我便想到一个杀手死命追杀一个叫查理的人。我猜对了吗?当然错了,查理是为爱必死。那个杀手,是他的知己。
影片开头便打动了我,不是查理和他妈妈那一段,(这一段能打动很多人)是查理无处可去,孤寂的在街头行走那一段。邋遢的服饰,落寞的身影,没有目的眼神。这不正是我嘛!我对查理产生了欣欣相惜的感觉。
草草和女友分手,查理只敢握手,女友赏了一个拥抱。瞬间击碎了我的心,这不正是我嘛!想当年…往事不堪回首啊…
查理来到了布加勒斯,布加勒斯,我很熟悉的!因为我是一个足球迷,在欧冠和欧联中,经常会出现布加勒斯的球队。他们有着疯狂的主场!布加勒斯,一定是个狂热的城市。果不其然,查理在布加勒斯,和杀手,黑社会,小混混交集在一起。
很多电影里东欧的美女,大多是烟熏妆。我想查理并不是因为女主角和自己一样,失去了至亲,才对女主产生感觉的。他一定是对烟熏妆的女人有特殊的嗜好,才会对女主角死缠烂打。这不正是我嘛!我也对烟熏妆的女人有嗜好。老实说,如果不是好烟熏妆这一口,我才不会因为和女主角那些简单的经历去死,即使女主角已委身于我。
女主角名字叫gabi ,念成中国字就是嘎比,这要是中国名字,你把眼睛画成大熊猫我也对你没兴趣。名字太难听了。
不的不说那个杀手,要不是查理的形象和经历于我类似,那整篇文章,我只会写这个冷酷杀手。这是个完美的男人。这个冷酷有情的丹麦男子,最终为爱而死。这不正是我嘛!
因为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为爱而死!
《查理必死》观后感(三):小骚货堪比郭德纲
不想打四星真的不想打四星,这显示出我的品位越来越偏离大众日趋怪异。可为毛呢我就是觉得这么因特蠢斯汀呢。从查理穿着他那身屌丝服出场一直到最后都没换的我都觉得那么和谐有爱,这就是一出德云社的日常啊。
显然汉大人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于谦的角色,捧哏很不错哦看好你哦。不过这是百分百性感版的啊,女人说那时他是她见过的最美丽的男人,他的眼睛和他的伤疤。是的是的,汉大人一进入镜头就屌爆全场,在男厕里穿着花衬衫斜靠在墙上,走近如厕的男主时眼睛还向下瞄了好久呢,还有那把嗓子,说法king的时候都那么法king的好听,那几句的频率可以赶超五十分的最新单曲了呀。
罗弟弟串场不给力但是没关系,总算打了个翻身仗不再软蛋了嘛。看看国外的青旅是什么级别,那tmd才叫青旅啊。虽然只看了个侧面但小拉身材过关了可以进入g片的筹备了。
女主的皮肤应该说你值得拥有,但坏就坏在跟查理完全没有夫妻相,两人干啥都没火花让人怎么进入状况嘛你说,不过衣服挺好看的,两件夹克都想入手,淘宝上有么。
亲爱的小拉你一定是郭德纲的嫡传弟子吧,在这样一部混乱的片子里你一直气定神闲hold住全场,抖包袱脸不变色心不跳,用那稍带忧郁稍带伤感稍带天真淳朴的文艺范让一个个笑料像小星星似的在混沌的叙事背景里闪闪发光,人才啊以前竟然没看出来。还有,眼睛好匀称。还有,留的拉面头真的还可以。
最后最后,我不禁要问,请问汉大人,你为什么要眼含泪光,为什么要交枪吻别,为什么要自寻死路,那个烟熏提琴女跟你一毫毫都不配啊,看看她拉琴时狰狞的面容和抽搐的手臂,她没有救你的命她是把黑白无常吓跑了啊
最深刻镜头:汉大人拿碎酒杯逼查理吹小号。
最深刻台词:关于如何用笔让别人记住你的名字。
《查理必死》观后感(四):《查理必死》:金刚男恋战汉尼拔
其实,片子精彩的部分都在预告片里了。预告片剪得激烈澎湃,迷幻性感颓废沉沦的气息十足,仿佛电流交织的迷离梦境。预告风格和柯南伯格的《大都市》挺像,不过比起《大都市》这部超话唠超级大闷片要好上很多倍。可惜电影没有拍出这种畅爽的节奏感,有点凝滞,它就是迷幻的外衣涂层的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
几乎所有的电影开场到15到20分钟左右,就来次小高潮,以此抓住观众眼球继续往下看,这是标准剧本建制。《查理必死》就是女主的父亲突然挂了,坐在查理身边,一睡再未醒来。荒诞的事来了,随后查理认识了女主加比,情感纠葛危险羁绊不断。
希亚拉博夫一脸络腮胡,衣着邋遢,也掩不住愣头青的稚气,可能与有点娃娃脸的样子有关,当然演的也没什么问题。“汉尼拔”麦德斯·米科尔森忧郁冷酷,眼神深邃,不动声色之间凛冽肃杀的气场已然蒸腾。“查理的几次奔跑,动感电音慢镜头,倒是有点《罗拉快跑》的赶脚。“如果必有一死,我宁愿为爱而死!”这句话算是解释了片名。查理是这么做的,奈吉尔最后也忽然转性这么做了,”血泊流成心形。这难道是他以他血印证对大提琴手加比说的,“用你高雅的艺术拯救我堕落的灵魂”?
瑞典导演弗莱德里克·邦德的镜头很有美感,广告出身的导演优点在这里体现了。电影原声很不错,空灵迷幻,电音慢嗨,喜欢此类音乐的值得听听。片尾,先前在《飞翔的艺术》中听到过的来自法国乐队M83 的音乐又在此响起,今夜我们仍然年轻。
《查理必死》观后感(五):查理必死:主角没死,主演却在死去ing
对于青年演员来说,过早搭顺风车火起来,未必是一件好事。《指环王》大火,真正的主角是那枚戒指,不过第一护戒者弗拉多的主演伊利亚·伍德还是跟着火红一时,但在之后的演艺生涯中,却亮点不多;“哈利·波特”系列让小巫师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红遍全球,但最后一部也过去了三年,丹尼尔却还在转型中努力挣扎;还有“暮色”系列中的“吸血鬼”罗伯特·帕丁森,在系列结束之前就已经努力做转型,但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就像一个魔咒,在他们的身上下了蛊。或者说,之前实在是太红了,让观众对他们形成了过高的期望值,而实际上那个系列之所以火,并不是靠演技,而是靠故事与技术,这样下来,出其不意的红火,就反而成了一道枷锁。
再就是希亚·拉博夫,在《变形金刚》系列中代表人类大出风头,而且在金刚进行之中,就也拍出了《后窗惊魂》《鹰眼》这样不错的片子,而且还接力了《夺宝奇兵4》、《华尔街2》这样的新系列,有望再次跟随新系列大火起来。似乎,希亚·拉博夫没有收到魔咒的诅咒,但是出其不意的是他在场外却麻烦不断,剽窃丑闻、醉酒闹事、酒后驾驶、被人海扁、人车两伤、被百老汇剧院开除,还经常口出狂言,在2013年中他还以他出演的两部电影《查理必死》、《女性瘾者》,被选入了2013年度“衰星榜”。或许这些不断闹出的丑闻让他自己也兴意阑珊,于是在2014年1也11日,希亚·拉博夫通过自己的推特宣布退出娱乐圈。这对于这位星途不顺的27岁的明星来说,暂时的隐退或许是一种明智的自保,但搞不好也会成为真实的“自杀”。
回说《查理必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本片还是导演弗莱德里克·邦德的出处女作,邦德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广告导演。他在他的这部处女作中,非常惯性地采用了许多广告的拍摄手法,这使得一个略微有些惊悚的冲突剧有了一种散文诗的感觉,像两个人对坐的时候,一个人奔跑的时候,还有暮色、城市等元素,总会洋溢着一种过分文艺的气息,使得这部片子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方面,具有了非常适合小资看的东西,另一方面,则会让非小资的人感到无聊与沉闷。或许,一部纯文艺片带有一些过于文艺的镜头,大家都还能接受,而一部还有生死冲突,黑帮横行的片子里,那些突然而至的文艺性镜头的确会让人出席。所以,对于这部片子,就必然形成两个极端,要么一些小资会非常喜欢,(不是所有的小资,比较它的故事是非小资的故事),另一方面,会让人觉得这不过是一部垃圾片。
话说,广告导演拍片,而且沿用自己拍广告时的惯用手法,也不是不好,像乌尔善在《刀剑笑》里就很自然地用了他拍广告的手法,结果就好不错,而且他进一步将这种风格放进了《画皮2》中,就迎来了大功成。
我还是抱着欣赏的角度去解读吧,毕竟片子存在着一些好玩的东西。总体而言,它讲述的是一种可信又不可信的一些东西,“希亚·拉博夫”说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很奇妙的预感,然后自己倾向于相信,然后跟随着预感走,最后结果都还不错。而这一次,他的妈妈去世了,他感觉到妈妈对自己说,去布加勒斯特。然后他就跟随着妈妈的声音了,去了一无所知的布加勒斯特。然后又在飞机上,跟邻座的罗马尼亚人闲聊,结果罗马尼亚人却突然死去了,“希亚·拉博夫”再次感觉到罗马尼亚人要他将一份礼物送给他的女儿。于是,一路听从第六感,“希亚·拉博夫”到了布加勒斯特,又去寻找罗马尼亚人的女儿,再然后又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却是本地黑帮老大的情人,于是“希亚·拉博夫”开始了自己寻死的过程。而且,他遇上的对手还是“汉尼拔”麦德斯·米科尔森,一个优雅而凶狠的家伙。在一番以弱抵强的斗争中,如果查理“希亚·拉博夫”真的死了,反倒结果会更好一些,也有一些余味。但最后来一番大逆转,结果还是抱得美人归,这种狗血剧情就使得片子完全成了俗套,不值得一看了。
所以说,这是一部有些精彩碎片的滥俗片,鉴定完毕。
《查理必死》观后感(六):OST
Charlie Countryman Soundtrack
ongs from the movie Charlie Countryman:
Chaje Shukarije – Esma
Reloaded – Audrey Napoleon
Doina Coirba – Tony Gatlif
ir Jimmy and Candy – Audrey Napoleon
Darko Longer – Moby
hot In The Back Of The Head – Moby
After (iamamiwhoami Remix) – Moby
and 33 – Audrey Napoleon
Digital – Moby
tars – The XX
After (Drumsound & Bassline Smith Remix) – Moby
Lie Down In Darkness” (Arno Cost Remix) – Moby
Intro” – M83
《查理必死》观后感(七):用你高雅的艺术拯救我堕落的灵魂
多少年的腥风血雨如同风一般呼啸而过,那样一个单薄而美好的梦一直珍藏在他的心底,是他在那些数不尽的杀戮和罪恶里唯一守望的光。
他倒在心爱的女人面前,血流成一个模糊的心。
一个疯狂的爱情故事不自觉地与犯罪交织在一起,分不清迷幻还是现实。
今夜我们仍然年轻。
《查理必死》观后感(八):《查理必死》:少了一点温度
电影很冷,让内心感到一丝冰凉,死去的人仿佛带走了一丝什么,但又好像给我们传达着一丝额外的信息。他带走了我们的满足与憎恨,哪怕是再恶劣的关系,亲人离去的那一刻就什么都不复存在了。突然袭来的孤独无助让我们不堪一击,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再属于我们。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查理的感受,因为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亲人。孤独无助又无家可归,漂泊成了生活想要继续的唯一注定。孤独的人找不到心灵的寄托,在漂泊路上的奇遇一切都显得是命运的安排。了无牵挂的人们总以为这是上天在给他们指引着什么,于是乎毫不畏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就这样诞生。
电影平静的讲述着一个故事,简单而又深刻。平淡中激起对生命与命运的孤单无助,缓慢中演示着在生活中迷失人生的方向。节奏缓慢又情节离奇,这仿佛是在考验着我们的内心的忍耐能力,又不断的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探索生命的意义。查理到底在做什么?他是不是为一个死人完成心愿,还是因为见到了这个动人的女孩而被爱情所吸引,我觉得应该是后者。不管是不是在讲述一个落魄的人为了追到心仪的女孩而卷入了一场纠纷,整部电影整体都显着那么的美中不足。影片时而严肃时而轻松,严肃时颇使我们心情凝重,轻松时又显得有些对现实的无奈。影片风格偏向于文艺性质,只是内容又掺杂着一些血腥与暴力。血腥与暴力更显得影片格外严肃,只不过内容又诠释的不太到位。情节本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掺杂了过多复杂的关系,本应该集中矛盾细节的部分又让可有可无的戏份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尤其是大反派拔叔根本就没有给予足够的篇幅去展现与介绍这位大佬的历史与背景。一开始就是嚣张跋扈的动作与语言根本就不能体现他真实的本质。威胁与打架反而更显得影片缺乏一种说服力。而最后拔叔选择被枪击根本就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安排,证据已经被销毁掉的他明明已经没有威胁。影片以一种圆满的形式结束,在我看来仓促的圆满反而显得剧情更加单薄。
电影当中有很多希亚拉博夫奔跑的镜头,很显然一部分是增加剧情,而另一部分是耐克的广告,但绝大部分是耐克的广告。耐克那一个大标志在眼前晃来晃去不知不觉的就从心底涌起对导演的这种刻意安排的不满于对整部影片的厌恶。希亚拉博夫的演技很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没有给予拔叔充分展现演技的空间让我们多少有点失望。
电影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副亲情的温度,可是毕竟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展示现实社会的际遇,多多少少冷漠多余温度。少了一点温度但多了一份真实。因为你能够感受到这可能会在现实中发生。尤其是失去亲人时的难过与无助。影片趋于一般,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不妨一看。
《查理必死》观后感(九):万万没想到
看电影前先看了简介,知道是一个P民爱上老大的女人的故事,但是万万没想到啊!老大的女人居然不是一个大胸金发女郎,居然是个这么哥特朋克摇滚范儿,还帅气小短发!真有品味的老大!最强的还在歌剧院拉小提琴!这个老大还因为听小提琴疗伤爱上的女主。。。亮瞎我的眼。女主是我等最喜欢的一类型女孩儿。
汉尼拔很帅气,演这类角色很棒,和女主很配。darko也很帅。汉尼拔另外一部《身后事》超级好看。
最后小屌丝真是笑死我了,大大眼睛,瘦小的身体,真是太可怜了,很乖,小强精神追小妞。剧情最后有点狗血。
音乐很不错。美女帅哥很不错。小屌丝很囧。值得一看
《查理必死》观后感(十):Who is the fucking true love
我这一生走过许多路,杀过许多人,做了很多错事,却只爱过一个女人。
我们来听一个俗套而平淡无奇并且很没营养的爱情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儿名字叫Gabi,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很小的咖啡店。Gabi从小很喜欢音乐,尤其是拉大提琴。她整夜整夜地拉大提琴,在她父亲狭小的咖啡店里。她的家人曾试图让她分散一下注意力,然而对于她来说,音乐就是她的生命。
然而她所不知道的是,他们家咖啡店阁楼上始终住着一个男人。
那个时候的Nigel还不是布加勒格斯黑道上的首脑。他在一次冲突事件中受了很重的伤,刀伤贯穿了他整个腹部,而更糟糕的是,他还在被警察通缉。
他躲进Gabi家顶层的阁楼里,躺在废弃的床上,血将他身下的床单染地湿透。那一个夜晚他听着楼下隐约的提琴声,从来不轻易掉泪的他一直听到泪流满面。
等他伤好些的时候,他会坐在狭小的窗边,安静地看这一整座灰黯的城市,看在这座城市里奔走的形形色色的人,看那个角落里拉琴的少女,他的眼里沉浮着淡蓝的雾霭。
在他痊愈的那一天他离开了阁楼,并没有跟任何人提起。
在他接下来的道路中他杀过人,也被人追杀过;受过比当年更为恐怖更为致命的伤,多少次濒临死亡却都挣扎着顽强地活了过来。然而无论他身在在何地,少女的琴声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在他的耳边响起。多少年的腥风血雨如同风一般呼啸而过,那样一个单薄而美好的梦一直珍藏在他的心底,是他在那些数不尽的杀戮和罪恶里唯一守望的光。
不知过了多少年,等他终于混到了黑道的顶层的时候,他来到自己当年落魄下榻的咖啡店,而当年那个清纯的少女已经长成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
Gabi什么都不知道,她只知道,那个男人亲口对她说,她拉的琴,救过他的命。很多年后她回想那一幕时,说:
“他的伤疤,他的眼睛,像是一个受伤的动物。”
igel教她使枪,带她去各种场合,见识各种各样的人,至少他们家的咖啡店再也未受到任何黑道的刁难。也就是在那时Gabi知道了了Nigel究竟是做什么工作,心气极高的她感到无法忍受,然而真正导致她下定决心不再与他交往的却是Bela。
Gabi的音乐天赋很快受到当地歌剧院教练Bela的注意,他开始培养她。他发现她很有天分,她开始逐渐可以登台演出,童年的梦想也终于得以实现。但是有一点,Bela十分厌恶Nigel,在他眼中他就是一个恶棍,一个十恶不赦的歹徒,他从来不给他踏进他的歌剧院一步。为了Gabi这个向来说一不二的男人妥协了,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Gabi却开始嫌弃了他。她嫌弃他的职业,嫌弃他的霸道,嫌弃他不懂音乐,却忘了他曾经伤痕累累地倒在她家的阁楼上夜夜听她的琴声听到热泪盈眶。
Gabi的父亲和Bela都不喜欢Nigel,他们试了很多办法想要赶走他,Nigel在愤怒之下烧了他们家的窗帘,砸了咖啡店想要带走他的Gabi,然而Victor和Bela不知从哪搜来他年轻时杀过人的证据,终于逼走了他。
这一切一直持续到Gabi的父亲去世,Charlie的出现。
Charlie爱上了Gabi,他被她身上体现出的音乐气质所吸引,开始疯狂地追求她。而这时Gabi也发现了自己早已厌倦了Nigel,毕竟,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怎么能有一个黑道丈夫?她也开始有点喜欢上这个看起来天真(并且也热爱音乐)的小子。就在这时候Nigel也出现了,他认为Gabi的父亲已死,他和Gabi还可以在一起。他跟他那些一天换一个女人的道上人不同,他只爱他的Gabi,然而这时他却发现了Gabi对他的冷漠和排斥,Charlie的出现也让他十分不爽。
Gabi为了不让Charlie受到伤害向Nigel谎称Charlie是个同性恋。Charlie住在青年旅舍,那里挤满了空有梦想却始终徘徊在社会底层的青年,他们天天用毒品和数不清的啤酒让自己暂时忘记悲惨的现状。就在那里Charlie碰到了同样用酒精和迷药麻痹自己的Nigel。这次Nigel没有刁难他,反而向他道了谦,跟他说了自己的遭遇。
“Ah,the fucking love……”
他忍不住痛苦地念叨,这该死的爱。是这该死的爱让他当年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然而又是这该死的爱让他现在生不如死,让他现在只能像那些堕落的青年一样用一些虚假的幻象来弥补内心的创伤。
然而Nigel在发现Gabi对他所说的一切都是谎言的时候他坐不住了,而Charlie不断的挑衅也让他忍无可忍,尤其是在他不知好歹地拿出Gabi父亲曾用来威胁自己的证据时Nigel觉得这个男人是非要解决不可了。
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他始终深爱的Gabi却爱上了这个看起来弱鸡一般的Charlie 。
好在黑道老大毕竟是黑道老大,当年他用鲜血和痛苦换来的特权不是没有任何用途。最后Nigel逼迫Gabi用枪打死Charlie,Gabi放了空枪设计放走了Charlie,却让Nigel以为她已经将他射杀。
“你是为了爱才开枪的,对么?”
他看着她,问,她点了点头。她的确是为了爱才开的枪,对象却不是Nigel。
igel看着她,甚至在警察来时也没有丝毫想要逃跑。他手下的人开始四处逃窜,只有他始终直直地注视他的女人,想要从她的眼中确定她究竟是否像他那样忠于对方。
直到冲上来的警察将他击毙。
他倒在心爱的女人面前,血流成一个模糊的心。
然后Gabi和Charlie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没错,这就是结局,我早说了这就是个无聊透顶又没内涵的爱情故事了。
《查理必死》,这部片子还有个文艺地近乎二逼的译名叫《这该死的爱》,里面的人为了爱各种不顾一切,执着地几近脑残。然而鄙人最深的感触却是这片名:必死的查理没死,为了爱无所畏惧坚持到最后一秒的黑帮老大却死了,Who the hell is the fucking true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