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焦点新闻》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焦点新闻》影评10篇

2017-12-16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焦点新闻》影评10篇

  《焦点新闻》是一部由科斯塔-加夫拉斯执导,伊夫·蒙当 / 艾琳·帕帕斯 /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焦点新闻》影评(一):政治的黑暗与生俱来

  《焦点新闻》明明白白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政治斗争明确的黑暗,那里那还有什么正义,那有什么正直,那有什么真相,直接是赤裸裸你死我活,直接是赤裸裸的暗杀。这样明显的杀害行动,在政治斗争里想怎么歪曲就怎么歪曲,没有事实可言,有的只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生活还在继续。

  看来政治斗争是全世界共有的,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差不多。已经不存在良心与原则,而只有胜利只有权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直接用杀人的方式也在所不惜。政府也全是为权力掌握着说话,根本没有对与错。看来所谓的犯罪只对平民老百姓起作用,对政治家就是完全另外一个世界,法律只是他们的工具,所有事情都是他们达到目的的利用对象。

  其实不管谁胜谁负都是失败。这个世界离真正美好完美实在太远太远了,所以这样的斗争每时每刻还会继续。只不过有的政府比较强硬开明,老百姓稳定安居乐业。有的政府无能腐败,老百姓就要求换个政府。天下都一样,走到那都是如此,看来只有在自己内心寻找一片安静之地。

  《焦点新闻》影评(二):他还活着

  感想很混乱,没有什么逻辑,想到哪里说哪里,莫怪。

  跟着一位靠谱影评人的推荐按图索骥,能有幸看到很多杰出的电影,比如Roger Ebert着力推荐的这部Z。不幸的是,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悲哀地意识到,也已经被老先生的影评剧透得体无完肤了。如果不看影评,我大概能体会到这位检察官是如何一步步执行公正,完成与观众的同步;但如果没有老先生的影评,我就会错过这部好电影。

  IMDB上,一位影迷表示,自从看完此片的预告片他便被深深折服了。但不幸的是,1969年那个时候,美国人支持的是希腊新上台的军事政府,因此这部片子本来是不可能进入美国院线的。然而奥斯卡给了此片大奖,迫于奥斯卡压力,有关部门只能被迫批准这部电影的上映。

  亮点就要来了:

  据此人说,他去一个小镇上电影院买票,当时是下午,只有他一个观众。卖票大厅里徘徊着一个气质酷似便衣的黑衣男。这位观众买了票入场时回头看了一眼,他看到这位便衣走到他车边,拿出个小本,抄下来他的车牌号码。

  Yves Montant在出演了这部片子之后,被美国拒绝入境签证。多方努力之下,他终于拿到一张24小时的签证,从而得以赴美参加他另一部获奖影片的颁奖仪式。当晚他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一场脱口秀,在现场,他告诉主持人说,签证午夜就要过期,他马上就要去赶飞机。在这期间,有关部门一直在亲切地关照着他。这时摄像机镜头一转,观众们可以看到一个便衣尴尬地消失在幕后。

  同学们,这是1969年代的美国。

  而这只是一部电影,只是一部电影啊。用得着那么深仇大恨,那么草木皆兵么?

  而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不是一部政治惊悚片。他就是一部惊悚片。你看,这哪里不是惊悚片:记者的稿子居然能发。他们的检察官居然坚持公理和正义。他们的法律居然有用。他们的法庭居然能审判军人。他们居然有那么多说真话的,不害怕的证人。

  Z这个字母一直被佐罗垄断着,现在算是有了新的意义了。

  Yves Montant从造型到气质都酷似哈维尔。

  《焦点新闻》影评(三):卑微而倔犟的活着

  他是一头倔驴,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帮“警%察”把那些谋杀犯指认出来,说他不怕惹上麻烦,他姐则骂骂咧咧,怒气冲冲地奔进医院,劝阻,威胁,说你这是引火烧身,是在破坏整个家庭男人躺在病床上,头上被人用棍棒敲打过,还敷着水头箍,脸上写满了较真,最后说出,“要是他们不打我,我可能还不去作证”。

  类似的场景在贵妇失踪案中也有展现,火车上一位中年妇女莫名其妙地消失,所有她遇到的人,做过的事都被一下子抹杀,唯一一名对她的存在深信不疑女人被诊断得了幻想症。两个在餐车上见过她的英国人为了不耽误回去看棒球比赛,撒谎从未见过什么中年妇女。一等座里谈情说爱男女为了不至于被调查曝光,最终双双缄口。说到底是因为自己未必就那么干净,怕麻烦,怕被牵连,再或许是担心遭到报复。这种担心无可指责,一个生活得乐悠悠的人,若是因为爆出某件不得见人的内幕,甚至可能招致妻儿不测。老家邻村有户人家,去年冬天的某个凌晨睡得真酣,听见屋外枪声,她披衣出门一看,发现自家的狗躺在血泊中,然后路边出现两个彪形大汉,要将狗拖上车,她俯下身摸着狗,与其理论,说这狗是我家的。俩男人掏出猎枪,说你要是敢动它,下一个躺着的就是你。她只好眼睁睁看着狗被抬上面包车,喷着黑色的尾气,一溜烟地没了踪影。更可恨的是,第二天夜里她家喂牛的草垛子被人“故意”点着了,之所以是故意,是因为后来没烧,她便拾了点柴火,砍了些蒿草,堆在原来的草垛痕迹上,却再次难逃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冒起浓烟的命运

  年初在家里,我看着家里的两条大狗,跟家人叮嘱,要是听到类似的枪声或者自己即使看见狗被人抓了,也装作没看见,不要出门了。我知道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有人会鄙视我,动物保护的人会说这是对狗不负责任。我爱它们,可没办法时刻保护它们,这是我和我家人的无能,是狗找到这样的主人的悲哀。

  我以前认为,人要不是逼不得已,大抵是不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的,可我最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依然有那些通过不择手段,挖到第一桶金的人,衣食无忧了,生活富足了,还要继续不择手段?此时的逼不得已早已烟消云散了啊。又是什么在驾驭着肚皮日益隆起的人们,从贫穷中挣脱又骑到贫穷之人的头上?如《吉普赛之歌》里的青年,从小为人指使,在大街乞讨行骗,后来自己跳出来,便又成了缺胳膊少腿等人的雇主,继续着乞讨行骗的买卖。

  前几天看了个帖子,里面说她的朋友有一天在超市里顺手拿了件价值十块钱左右的东西,被监控记录,带到保安室,保安对她朋友进行巨额罚款,他明明知道超市保安无权罚款,还是东挪西借,认栽认罚了。保安威胁,不认罚就带到公司,送到派出所,之后可能发生的事可想而知,工作没了,再被雇佣的可能性也没了,周围的人另眼相看了。于是花钱买教训,花钱解决麻烦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上佳选择。只是不得不让人遐想,事情难道只能这样吗?诚然牵羊不对在先,何以出现后面更为不义的“勒索”?何时人才敢在受到勒索时,直播110,而不至于遭到通知家人,朋友,弄得路人皆知,颜面尽失的厄运?对这种一时贪恋的惩罚是不是太重,而对那些动辄挪用上亿,建造形象工程的项目却拍手称好?后来我还听说,有些超市专门将一些东西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故意“愿者上钩”地叫人拿走,然后某些人勇猛地冒出,将作案现场逮个现行。不禁让人怀疑,在触手可及的桃李之下,又有多少人可以抵抗那种香味,而不伸手摘一两个的诱惑

  讽刺的是,上面那个声称要配合警×察抓到凶犯的人,根本没曾想到,幕后的凶犯正是他要配合的那帮人,这是1969年电影《焦点新闻》里的一个片段。像超市的防盗系统,一切都是精心设计,预谋良久的,监控的功能从预防,悄然一变,成了诱人耳目的直勾子。好比监狱的作用恰好是教坏一个好人如何犯罪一样。

  但总有一些彪悍,值得当代后世敬仰之人,他们不为名利所诱,不为威胁所迫,敢于不计后果,勇往直前,好像电影中的法官,他不计前途,细细追查,一直查出将军那只黑手。可是,正义似乎昙花一现,美好也只是海市蜃楼,过不了多久,那些曾经的阴暗会再次袭来,而那些自以为伸张正义的人则在一场场“意外”中销声匿迹。人们对这些人的记忆,便只残留着诸如颠覆,煽动,等莫须有的滔天罪犯形象,然后不乏对他们的嘲笑,鄙视,甚至唾骂。就好比,老家人谈起邻村那家狗被偷事件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那户人家真傻,何必拿鸡蛋碰石头。

  我自然不相信世人都愿意做缩头乌龟,只是人在挺起胸膛时无从知晓会面临何种被挤压的不测。这大概才是他们屏气收声,装聋作哑的原因。在一个因言获罪的体系下,少数人建造的庞大城堡面前,又有几人可以直言不讳,看得见围墙下的内里乾坤,行走得了堡里的陡峭石梯?如果说他们是始作俑者,是在利用你我的胆小怕事,对平凡安逸追求,那么你我看似无辜的草民,却也难逃是有责的缩头乌龟。

  双旗镇刀客里有这么一幕,少不更事的男孩无意中杀了强盗兄弟,村人害怕惹祸上身,一致要将男孩扭送给强盗大哥,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祸不因我高高挂起。而在男孩最终战战兢兢手起刀落,要了强盗头目的性命后,又有村人对男孩投谄献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道德,法律,正义,等,大概也是如此,脆弱得只是犹如墙头那根基浅薄的小草吧。

  《焦点新闻》影评(四):《Z》观影笔记

  政治斗争题材的电影看得并不多,刚看完《Z》,能记起来相似的也只有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本人对政治相关的电影实在是接受无能,因为本来政治神经就不敏感,二来那些曲里拐弯的政治党派和政治名词我也实在是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上面两部片子之所以让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他们都把政治的明争暗斗掐进了悬疑的框架中。

  不过,在这里想说的是,这两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都是电影结尾。《Z》结尾,本以为真相大白之后大快人心结局会出现,结果没想到给我们宣布当事人各种结局的小记者也被定格成了黑白画幅,紧接着“因某某某某罪被判入狱三年”的冰冷女播音员的声音飘进来。形势再一次逆转,“政治”的游戏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游戏,也并不是理直就可以气壮的游戏,而是强者们的游戏,权力的游戏。(或许这正是为什么我很讨厌政治的原因?)《Z》的结尾这番逆转,无疑是要引起观众们的重视——政治阴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并没有因为信息的披露或者舆论的导向而消失。细思极恐,我们生活的世界竟然是被这种恐怖的事物所控制的。

  《幽灵代笔》也有类似的结尾。男主角捧着一大堆稿纸紧张地挤出会场,自以为终于可以得逞。于是在蓝色阴冷的天空下,他匆匆从右走出画外,紧接着在画外传来一声尖利的刹车声和撞击声,然后就是群众演员们捂着嘴巴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看向画外发生车祸的地方,天空飞来一张张白色的稿纸……这一个镜头且不说把画外空间表现得多么到位,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一个镜头逆转局势,和《Z》最后一分钟逆转两个党派的形势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落脚到这里,还是上面提到过的那句话。政治是个危险的东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