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鳉鱼》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红鳉鱼》经典影评集

2017-12-22 21: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鳉鱼》经典影评集

  《红鳉鱼》是一部由タカハタ秀太执导,二宫和也 / 北野武 / 宫川大辅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鳉鱼》影评(一):红鳉鱼

  ino怎么那么好看啊,太会挑剧本了。/感悟很多,学会了很多,有些道理浅显但是平常我不会刻意去学去悟,就想着任性标新立异。比如吵架,评论家挑衅立川师父,谈春冲进门问师父为什么不反驳?是啊,为什么不反驳?我很生气,就要吵架,吵架就要赢,就要出这一口气,可是师父说,我就是不想像现在这样吵架。至此想到了我菲,那种姿态,那种高不可及,其实道行高深很明显了。我想做那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锦衣夜行,就普通的做一个内向文静温柔的人,偶尔有一点闷骚一点腹黑。再比如经典的吃醋场景,有些时候你觉得不公平,是不是被嫉妒蒙蔽了双眼呢?吃醋要有度。/对于文化作品,我觉得能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与改变的都是好作品,红鳉鱼,细节,谈理想谈毅力,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找工作的我来说都是很有用的。

  《红鳉鱼》影评(二):“表演”艺术

  如果这部影片中的立川谈志先生不是由北野武来出演的话也许我不会觉得这部影片如此出色。

  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如果抛开剧中的人物,这部影片叙事方式和常见的励志没什么区别:主人公不顾家人的反对辍学拜师,学习相声表演,一次次受挫却也在师傅的教诲下一步步的成长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单口相声表演艺术家。但恰好这部影片是关于一门表演艺术的,而扮演这位艺术家的艺术家也恰好能将他的人格魅力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个时候整部影片就变得有趣了起来。看到北野武饰演的立川先生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他老了,再也不是那个《菊次郎的夏天》中的大叔了,虽然在化妆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将演员的年龄调整几十岁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我依然觉得北野武现在的状态就是和片中的立川先生一样,他完全是在本色出演。只能说,通过北野武的诠释,我了解了一门并不熟悉的艺术形式,也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片子是关于单口相声的,提到相声每个中国观众一定都不会陌生,毕竟每年的春晚上少不了相声表演。而看了影片中的“落语”表演,我才知道日本的这种表演艺术还是我们概念中的相声有很大的区别的。逗笑观众是相声艺术的目的遗憾的我的日语水平还完全不足体会到片中“落语”表演片段的乐趣,当然这并不影响我被电影逗笑,因为立川谈志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趣了。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被影片逗笑的场景:“谈春”面前放着一盘咖喱,画面凝固了,同时画外音响起“谈春”的内心OS:“这个,莫非是拜师入门考试”,要知道这盘咖喱的制作方式及其残忍,谈志先生把厨房中所有的食材和调料都丢进了烩咖喱的锅里。看到这一幕不难推断出“立川派”的修行道路上不乏有趣的故事。

  为什么说这个角色必须是北野武来出演呢,如果你去看他的介绍就会发现他的众多头衔里有一个是“满才演员”,而“满才演员”放在中国基本可以等同于“相声演员”,所以说他这是在本色出演一点都不为过,其实还想分享一则有趣的故事:片子中的一段背景音乐是北野武亲自唱的(没错,他导演、编剧、主持人等众多头衔后面又可以加上歌手了),我在播放器中看到这首音乐的时候下面被顶到第一的评论是这样写的:“北野武与母亲关系一向不好,他刚到东京小有成就时,母亲便每月要求他准时给她寄钱。稍晚几天便会打电话破口大骂。直到母亲逝世。大哥交给他一封信和一本存折,说是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信中写道,‘吾儿,你自幼生性放浪不驯,娘怕你有天会一无所有饿死街头。你的钱都在这个存折里,共有一千万日元’”(摘自网易云音乐-嘲笑-用户:MyManihlapinatapai的评论)。这段故事与片中“谈志”先生让“谈春”在筑地干活时候的剧情如出一辙,这首背景音乐也在这个片段响起的。不知道是编剧将北野武的经历安在了“谈志”先生的身上,还是他本来就有过类似的做法,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立川谈志”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和北野武这个演员交织在了一起。

  说些剧情之外的东西,这部影片在拍摄手法和节奏的把握上很有特点。首先一点是片中很多镜头用了大光圈,景深非常浅,印象中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对环境信息的交代,电影是很少用这样的方式去拍摄的。不知道导演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人物还是单纯喜欢这样的画面,只能说我还是挺喜欢这些镜头的。影片还有一个很突出特点就是BGM的应用非常大胆,片中的BGM用到了很多经典的曲目而且大部分都是英文的,这对于一部讲述日本传统艺术的影片来说算是一种突破了,当然肯定有人会觉得这些音乐听起来很违和,但我觉得大部分BGM的应用还是很合理的,本身“立川派”在相声界就是独树一帜存在,配上这些不那么传统的音乐也就没什么不妥了。不过这部片子的BGM确实用的过多了,有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出戏,如果适当的删减一下也许效果反而会更好。最后一点,影片中有不少地方出现了画外音,有些是以旁白的口吻出现,有些是以“谈春”的口吻出现,就个人而言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处理,虽说这种方式对于一部人物传记式的片子并没什么不妥,但我觉得观众与剧中角色的被画外音拉的更远了。剧中人物在出演戏中戏,他们靠自己的演技把观众带入到第二层戏里,有何必用旁白把观众拉出来呢?

  《红鳉鱼》影评(三):所以说,就是要坚持

  一部讲述落语家的故事,应该类似于咱们的相声和评书的结合体吧。

  “我要告诉你,烤年糕,也就是嫉妒,究竟为何物,

  听好了,自己去努力,反而去数落对方的缺点,妄图拉低对方身份让对方和自己站在同样的高度,就是嫉妒,

  本来只要采取行动,赶上并超越对方就行,但是人啊,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嫉妒是毫不费力的啊。”

  认清自己,分析现状,一定可以找到自己走到今天这步的原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台词字字锥心,今天的我们不论如何都是曾经的我们一手造就。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却把责任推卸给社会、归咎于命运

  比我们强的人已经在跑了,而我们还是停在时光里。

  《红鳉鱼》影评(四):谈志咖喱般的奇妙世界 —— 一个考据强迫症的观影之旅

  「赤めだか」作为TBS的年末SP,不管是原作还是出演者都可以用豪华来形容,特别每一次出追加出演者的新闻时我都由衷地觉得TBS是下了重本在拍这部SP,看完成片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感觉,正片里导演玩梗玩到飞起,各种大物不停出现。但可能由于人数实在众多,所以许多人只能匆匆一瞥,观众没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大物就已经下场,加上落语本身在中国只流行于小范围内,可能一些梗大部分观众不太了解或者没注意到,因此我作为一个考据强迫症十分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梗。同时在看的过程中各种BGM也是亮点,应该说这种流行BGM与落语这一题材的混搭让很多人不适应,我也努力试图分析了制作组为什么要选用这些BGM,希望能让大家观影更愉快

  请谨慎选择追新番的翻译!

  请谨慎选择追新番的翻译!

  请谨慎选择追新番的翻译!

  重要事情要先说三遍,理由在接下来会说。

  一.出演者

  1.落語和歌舞伎

  落语是日本传统话艺的一种,起源于江户时期传承至今。相比能乐和歌舞伎之类的其他艺能,落语基本不依赖服装,道具,音乐,仅仅一人通过身姿,手势,音调等变化调动观众的想象力,推动故事的发展从而做到一人多役。这种艺术类型和中国传统相声中的单口相声在形态上类似但不!是!同!一!种!话!艺!因此追新番字幕组将落語翻译为单口相声是不妥的。

  落语家一般都有各自所属的团体,目前存在的团体有关东地区的落語協会(简称落協),落語芸術協会(简称芸協),五代円楽一門会(简称円楽一門会),落語立川流以及关西地区的上方落語協会。这次「赤めだか」的拍摄是难得的五派参演,所以导演也就玩的飞起。

  立川流作为这次SP的主场,其主要有Aコース,Bコース和Cコース三种不同人员构成,谈春等弟子是专业落语家,也就是Aコース。在这一部分导演将原著中真实存在的谈春的师弟立川谈秋替换成为了师兄立川ダンボール(立川纸箱和立川谈球两种翻译其实都可以,纸箱是ダンボール的直译,谈球是考虑到他曾经是棒球选手又时常装着一个球),其经历上虽然和真实的立川谈秋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名字的改变增加了许多笑点。实际生活的立川流取名其实也和SP中一样十分有趣,比如滨田岳饰演的志らく的弟子立川こしら在2015年拍卖了自己弟子高座名的命名权,仮面女子这个偶像团体用25万1000円的价格拍下了命名权(能拍出高价的原因是这个弟子是志らく的第一个Aコース的落语家孙弟子,谈志的第一个Aコース落语家曾孙弟子),所以这个弟子的高座名就是立川仮面女子。命名权应该是只拍了一年的,不知道一年后又会变成什么样。今年7月的命名式

  《红鳉鱼》影评(五):青空红鳉鱼

  感觉每个角色都平淡里出真谛。

  有人坚持到底,有人途中放弃。有人恪守传统,有人离经叛道。前半集觉得励志,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知道自己要去哪儿的人。后半集觉得感动,而感动的其实是生活本身。

  感谢这些有才华的人把所有的一切表达的这么恰如其分

  《红鳉鱼》影评(六):许亿:相声究竟是什么

  日本电影《红鳉鱼》,说的是关于日本的相声,所谓落语艺术的故事。什么是落语,电影里北野武演的落语大师这么说道:忠臣藏,是四十七义士复仇的故事,讨伐杀死主公浅野内匠头的仇人。而实际赤穗城里有多少人呢,有三百人,这之中的四十七义士是四十七个人,那其他二百五十多人都去哪儿了呢,大家都逃了,跑路了。为什么跑呢,因为复仇那种事怎么可能成功啊。他们觉得只是痴心妄想,怎么可能成功呢。要说落语是属于哪种呢?不是去复仇的四十七义士,而是逃跑的那些人,把焦点对准他们,这就是落语。 落语和相声究竟有什么相似之处,那是专家们的事情。但拿这个故事来解释相声,某种程度也是成立的。 相声要调笑的从来不是成功伟大的人物。因为讲英雄杀身成仁就不好笑了,只有讲的是你我鼠辈们狼狈不堪的活着。讲的就是市井人物是怎么鼠目寸光,怎么抖机灵,这么下三滥。当然,也讲悲欢离合以搞笑的方式。所以甚至谈不上讽刺,只是拿这些现象搞笑而已。好比我们要讲一个笑话。往往会从自己开刷说起。放低身段,然后将观众一起拉低下来。将每个人生活中包袱卸下,再在笑话中将包袱抖落出来。 王自健的相声《歪唱太平歌词》里拔高相声,说过去袁世凯的时候笑袁世凯,军阀混战的时候笑军阀,日本人的时候笑日本人。怎么到了现在变歌颂了(大意)。从现实面说,只能讲相声本是街头艺术,说起王侯将相宫闱野史,也以将心比心的姿态。自己吃不饱,于是想着太后们一天到晚吃饺子。肉馅包的大大的,恨不得一张饺皮包上一斤肉。 当然,出于人们兴趣点,艺术家们一直在寻找调笑的尺度而已。这种尺度,某种程度肯定不是针对当权者的。痛打落水狗,才是本国人民持之以恒的乐趣。 如果没有尺度,那就立刻变换跑道。相声不是公知文章,所谓针砭时弊。也无非迎合群众情绪而已。话说回头,这年头大多公知文章,何尝不是为了迎合。 说回当下郭德纲曹云金师徒撕逼的大戏。郭果真低调应对。几乎没有回应。虽然舆论已经大幅度倾向曹云金。以过去郭德纲危机处理的经验,抗过这一节,也许依旧风生水起。但总归按捺不住,一个出走徒弟此刻写效忠微博,获得郭德纲的转发,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两年思过,尚有良心。在外发展,颇多不易。若有疲倦,随时返京。现在开始,你依然是我的徒弟,你叫韩xx”云云——顺便话里有话的酸几句。 可惜这几句,人们已经不大买账了。郭德纲自己的微博下仅有选择出来寥寥几个留言。而那个徒弟的微博下面干脆骂声一片。哪壶不开提哪壶。《红鳉鱼》里师父教导徒弟的是不要轻易给人跪下磕头。而德云社给人的印象恰恰相反。何况,效忠信这种玩意,在中国深有土壤。稍说多一句,效忠信要的不是你的忠心是不是由衷。效忠信的目的无非以作践你人格的方式让你不敢抬起头来。 现在人们不屑的已经不是郭与曹的孰是孰非。人们已经对郭德纲这些年不断倡导的授艺门规嗤之以鼻了。这个其实才是悲哀。《四十七武士》赤穗城里落跑的二百五十多个家臣如今不肯低调的活着。将过去如何能活下来的原因,当做是了不得的本事。好到可以家传,可以名世。老艺人的门徒传统,是当初艰难时代中的抱团取暖。而绝非当下信息爆炸时代中可以秉持传承的好的组织方式。今天纷扰种种,无非是这种心态下的流弊而已。郭德纲觉得自己无愧于心。曹云金们更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吃饭问题是最低层次的问题。浮躁的心态才是最大的问题。这点,赵本山解决的好到比郭德纲不可以道理计。 何况传统一直在变。习惯也在变。台湾的相声开篇自我介绍名字以后,必说一句“上台鞠躬”。起源却是台湾两位相声祖师爷魏龙豪、吴兆南因为在电台录节目,提醒观众一句演员就绪,节目开始而已。还要讲一句,这二人当初皆是票友,并无师承。而大陆的相声玩到今天,玩来玩去,还是圈子文化。结果玩到死气沉沉。好不容易等到德云社异军突起,郭德纲以非主流相声演员自居。稍有声色,却成就德云社这样一个圈子。 徒弟当然也会看不惯师傅,《红鳉鱼》里师弟和大师兄吃饭,抱怨师父把他发配海鲜市场了。大师兄语重心长的跟他讲:我们从来都不能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师父,我们选择了立川谈志做我们的师父。既然最初是自己做出的选择,那么久好好的包容下来。但反观我们这里,师傅骂徒弟欺天灭祖,悖逆人伦。徒弟回击师傅七大罪,还爆其私隐。 相声说到底,开了许多生活上的玩笑,其实也必然要讲很多生活上的道理。这里还有一些社会普遍价值观的传导和依据。我们今时听相声,更愿意听的是刺激,偏激与滑稽。最后看这位本来很受人们喜爱的相声演员演出师徒互撕的悲剧。 社会多了话题。人间全是不堪。

  许亿频道 微信公共号:xuyi_bpz 生活且慢,待我说三道四一番

  《红鳉鱼》影评(七):另一种关于老师的认识

  感谢暴走看啥片纸巾老师的推荐。

  这个片子讲的是日本落语大师立川谈春拜师学艺的故事,主要展现了他和老师立川谈志以及他们师兄弟们的故事。

  回顾求学的时候,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依然存在。大学为了考研去蹭其他学院的概率论,我们几个在男生群中的女生一下子被发现不是这个班的。当时大大方方告诉老师,我们是来蹭课的。记得肖老师为了鼓励我们给我们讲了一个医学生与停尸房的故事。大致就是那些数学定理在恐怖我们也可以像医学生一样通过不断与尸体接触慢慢形成免疫,甚至建立一种新的联系,我们终会慢慢理解那些看起来复杂的公式和定理。直到现在5年过去了,我还是会想起这个故事。

  细数我从小到大遇到的老师,大多都是尽力支持我们,答疑解惑传道授业。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要独自面对一个问题,我发现自己确实对自己充满怀疑,喜欢有人能给自己一道填空题或者选择题。尤其是读研之后,我太不适应那种师生关系了:老师不会给你填空或者选择,不会给你答案,有时候你想要的鼓励也不会有。我无所适从。

  这部片子中的老师,无疑是非常严格,非常有个性的。当然他的细腻和关心都以一种很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刚开始,老师要求学生要帮助自己处理杂事:寄明信片、打猫、擦拖鞋等等,学生做的不好会被骂;学生需要自己私下练习老师有空的时候才会说你说给我听听吧我来指导你;还把学生发配去市场卖寿司一年。一开始我也不能理解老师的这种行为,后来慢慢能理解学艺道路上老师人为设置了一些阻碍,一方面可以考验学生让真正想学的留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艺的道理绝不仅仅是方法和技艺的教授而是独特的对生活体会。而老师的关心体现在非常隐秘和巧妙的地方,明知道谈春编造父母双亡的借口要老师收他为徒,而没有在第一时间点破;明知道谈春买的是红鳉鱼,而没有点破,红鳉鱼永远不可能变成金鱼啊;在谈春买寿司的时候,嘱咐老板不要一次性把工资都给他,而在最后给出了不少的奖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谈春要去跟老师理论凭什么师弟可以不用去市场打工而自己却要呢,老师看房中看似是指导师弟实则说给谈春的那段话:

  自己不去努力,反而去数落对方的缺点,妄图拉低对方身份,让对方和自己站在同样的高度,就是嫉妒 。本来只要采取行动, 赶上并超越对方就行。 但是人啊,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是毫不费力的啊 。不过你牢记住这点, 现实会给你答案,将责任推卸给时代,推卸给世界 ,你的处境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实就是现实,你要理解现状,并好好分析,现实中一定蕴含了人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原因 。如果你能发现其中真理之后只要采取行动即可,连现实都无法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笨蛋。

  重新认识了师生的关系,师生关系再不是那么简单的施与受的关系了。学习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了,在这其中学生需要更多的主动性。在互相都不是太了解的情况下成为师生,老师会考验学生是正常的事情,学生同样也可以选择离开这个老师,但离开的后果需要自己去承担。人生的路,学习的路终究还是要自己走,老师最多做一盏灯,而没有捷径让你速成,你还是要靠自己摸索自己的路。

  《红鳉鱼》影评(八):《红鳉鱼》:光华清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二宫和也饰演的高中生佐佐木信行决心退学,师从立川流派的落语家立川谈志学习落语。背离了父母的期望,首先在立川谈志处和众位同门兢兢业业地在师父授意下做勤杂工,经历了惹怒师父不得不筑地修行售卖海产、和师兄弟开学艺会以至最终学有所成荣升二目的一系列悲欢。

  红鳉鱼是更名为立川谈春的信行为糊弄师父而购买的假金鱼。红鳉鱼的特点是廉价而又弱肉强食,谈春把师父给的钱拿去买烤鱼了,骗师父这是上等的金鱼。红鳉鱼虽不起眼,但象征了立川谈春生存的意志力,虽然在立川流派的学习生涯中没能很快跻身一流大师的行列,但也好在学有所成,不负初心,更收获了和师父以及同门师兄弟的友谊。

  影片开头强调立川谈志做咖喱的细节,囫囵吞枣地放进各种调料和产品,做出的咖喱却出乎意料的好吃。这表现了谈志师父心明眼亮,明明知晓徒弟欺骗他父母过世,但仍不揭穿不说破,待弟子小有成就的时候准许其回家探望。傲娇情致温柔内心的谈志师父为了磨砺徒弟让其赶往筑地修行,谈春由马虎变细致的过程也验证了谈志方针的正确。

  “听好了,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反而去数落对方的缺点,妄图拉低对方身份,让对方站在和自己同样的高度,就是嫉妒。本来只要采取行动,赶上并超越对方就行,但是人啊,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是毫不费力的啊,不过你牢记住这一点,现实会给你答案,将责任推卸给时代,推卸给世界,你的处境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现实就是现实,你要理解现状,并好好分析,现实中一定蕴含了人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原因,如果你能发现其中真理,之后只要再采取行动即可,连现实都无法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笨蛋。”

  这是谈志师父的谆谆训喻,也是日剧擅长以小见大的说教发挥有用功的领地。落语艺术的传承需要脚踏实地的训练,以及百折不挠、百死犹未悔的心襟意念。筑地修行期间,谈春不止一次跌了趔趄将海产打翻在地,踉跄而行的同时也证明了无论大事小情的不易,正是磨练道德水准和处世态度的必须。最终谈春以说落语的方式售出了漂亮的成果,也证实了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重要性。

  荣升二目之前的考核,其实谈春尚未达标,而批评家一针见血得指出谈志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招徕更多的学生,以获得更为瞩目的经济效益。谈志正是这样一个丰富立体、有情节有趣味有缺陷但高贵的人,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落语艺术,更教会了徒弟不下跪谄媚的高尚品质。红鳉鱼无论何时何地,都绽放出师徒交会的光华清辉。

  《红鳉鱼》影评(九):自在

  严厉而又任性的淡志师父,同时又有一个柔软的心,徒弟纸箱不忍他责骂放弃退出,镜头里显现他坐于门边落寞的背影,让人看着不免有些忧伤;为使徒弟淡春更能通晓人情世故,借故发火把人赶到鱼卖场卖烧麦一年,为防止徒弟把钱花完,让老板娘扣留部分工资,最后再发放,一年后见其回来,内心应该是很高兴的,但第一句话仍不忘毒舌,“搞什么,你还在坚持啊”~~

  徒弟淡春应该是最像师父立川淡志自己,什么时候该温情相待,什么时候该敲打,师父做的干净利索,徒弟领悟的也极为痛快,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淡春在鱼场卖烧麦,从师兄处听到新收师弟拒绝了去鱼场工作一年也没被逐出师门,内心极为不平,怒气冲冲回去找师父理论,待正要理论时听到了师弟的落语表演,愣住了,他知道答案了,此时师父也开口指点师弟的表演,或许更多是在讲给楼梯口的淡春听:

  “吃醋人内心不急不躁,这醋吃得也耐人寻味。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揪着对方弱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作,这就是嫉妒。”

  “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听完话的淡春默默的回鱼场了,接着继续一年的鱼场打工生活。

  这应该算是一个温情而又不俗套的励志自传电影,它展现了生活艰辛与阴暗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生活温润而细腻的一面。生活中很容易被搅动的是前者,让人很容易深陷其中,不得自拔,同时忽略了生活温润而细腻的这一面,忘了从这里去吸取养分,去抵抗哪些搅动。

  是啊,时不时就看看这个严厉而又任性的老头吧,看什么呢?

  自在,或许就是吧

  《红鳉鱼》影评(十):不想再让它成为梦境

  故事开头是1984年。旁白说是这样一个时代,红白机盛行,空前的漫才热产生。主角谈春为了成为漫才家不惜离家出走,扯出父母双亡的谎话,晚上做送报纸的工作,拜谈志师傅为师。在其中,他看到了师傅古怪的咖喱做法,独特的练习记忆方式。也经历了师兄谈球的退出。之后他被师傅送到筑地市场,体验到了人生。在种种事情后,师兄弟四人通过考核成为二代目,而故事在31年后,谈春上台表演,幕布拉下结束。

  其实概括起来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年少者为了梦想而坚持,最终成为了他自己。可是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将落语展现在我们面前。想起故事开头师傅将所有的东西杂糅一起做出了好吃的咖喱,而这个故事将传统的落语以现代的形式而承载,最终成为了好的故事。

  最令人感动的是师傅的几次承接。虽然一直说着巴嘎,但是却相信着他们所有人。师傅在出租车上对谈春说,你快点变成二代目吧,然后,在晋升披露会上,师傅终于可以对着众人说出,你们几个,一定要出人头地啊。面对影评人时,师傅说哪有师傅向徒弟低头的,而最后,谈志面向观众深深地鞠了躬。

  而在谈春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他应该从未有过自己失败的想法,也从未有过梦境,因为并不是我想成为落语家,而是我一定会成为落语家的坚定。而他除了落语,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向前去,也便没有退路了。

  谈志师傅说,扇子是结界,不要让观众进入到你的表演中来。而这个故事也便是这样轻松的表现了出来,不用考虑深刻的内涵,因为这是谈春的落语人生,我们只需要观赏,鼓掌便足够了。

  有很多喜欢的镜头。谈春离家出走后的那一个侧脸,从浴室出来后遮住的刘海,从床上睡醒的时候。。。感觉点歪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