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影评10篇
《复仇》是一部由格茨·斯皮尔曼执导,约翰内斯·克里施 / 艾瑞娜·波塔佩科 / 安德烈·鲁斯特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仇》影评(一):真正的超一流电影
类似于这样高水准的电影,有美国的《教父2》、《不可饶恕》,日本的《七武士》、《千与千寻》。
相对与太多的电影的夸张手法,此片的对生活的平实准确的把握,其实是最难的。
因为如果不夸张,电影很难吸引眼球,但真正高水平的电影,都是手法很切实际的。夸张很难达到一种高度。
人,不是那种可以随便杀人而又心安理得的。人的生与死,在别人心中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虽然这是一部欧洲电影,但里面的每一个画面,都仿佛具有禅机。也就那么美,那么宁静。
相比于此部《复仇》,韩国的《我要复仇》简直像成人卡通,而香港的杜琪峰的《复仇》更像泡沫剧。
此片真的是“复仇”的主题,男主角的复仇始终在急切计划着,一触即发。所以每时每刻都仿佛要崩塌了的气氛。直到最后一刻,观者的心都还悬着,因为一旦他真的杀人雪恨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岌岌可危,而毁灭的还有更多人。
所以,折射于片中那淡淡的救赎,是那么的珍贵,那么的微妙。令人深切的感觉到,令人余韵难了,感叹唏嘘。
《复仇》影评(二):丑汉子也可以战胜帅王子
这部电视剧对我的影响比较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对我个人的价值取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女主出场,要颜值有颜值,要能力有能力,但是在很小的时候却目睹爸爸被带走的场景,经过一番挣扎,她最终失去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她被孤立起来,被虐待,被教唆……她变成了坏女孩儿。
我主要说一下两位男主。男一家世背景显赫的帅气小王子,试问天下有谁不爱,有谁不爱上,女主和男一结婚了,她爱上了帅气小王子吗?至少一开始她不爱,她只是为了复仇,找男一的双亲复仇,一切只为复仇而来。
在复仇过程当中,男二出现,男二的出现我从骨子里是拒绝的,因为颜值不高,而且从那个炼狱一般的地方出来,总有一股子阴暗狠绝劲儿,实非良人也!
复仇……复仇……复仇
复仇成功。
女主最终决定为了男二放下一切,跟他天涯海角,相随相伴。此时的我,虽知男二确实深爱女主,也为她付出了很多,但我私心里总希望,女主能够跟男主在一起,美女配王子,绝配。
打算跟女主远走高飞的前一刻,男二被杀。就那么一下子,就死掉了,等着不能瞑目的双眼……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有一种窒息感,被人卡住了喉咙,不能呼吸。等到缓过来,这才意识到自己为女主难过,更为男二伤心。
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他的本源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类比于当下自己的生活,我们追求良好的家庭,追求丰厚的薪水,追求体面的工作,追求帅气的配偶。我们想要跟这样的人度过后半生,却往往忽略了那个用一颗真心正爱着我们的人,他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帅气的容貌,但他有一颗真爱你的心,这比什么都重要,真爱可以战胜颜值,战胜家势,战胜一切!
《复仇》影评(三):由《复仇》想到的
年幼无知之时喜欢音乐,以此故作高雅,现虽不深究其道,但也往往乐于赏玩。那些卡带上曾有的各种音乐家的各种音乐大多创作完成于同一个地方。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坐落于多瑙河畔,奥地利,这个有多瑙河蜿蜒流经的欧洲心脏地带的国度,于过往岁月中的印象就是蓝色背景下的音乐王国。舒伯特、莫扎特生于斯长于斯沐浴着蓝色气息,来自德国的那位我行我素的音乐后生自从来到这个国度便激发了创作细胞,谱下了他的《英雄》与《命运》。音乐家们以奔赴奥地利学习进修为梦想,歌唱家们以驾临维也纳金色大厅歌唱为荣耀。可一个在音乐上有着无数遗产的艺术大国,在电影界却鲜有佳作问世。
电影之于奥地利而言,似乎总是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早期奥地利电影以音乐片起步,1954年以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为原型创作的《茜茜公主》出现在各国银幕上,这部带着积极向上情绪的电影无疑帮助修复了二战之后人们普遍的心底创伤,而茜茜公主的形象业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好景不长,80年代后的好莱坞电影异军突起,使得包括奥地利在内的诸国电影一蹶不振。纵观现今可以搜索到的影片,有着奥地利标志的电影的确乏善可陈。而能找到的资料都表明,有奥地利班底参与的几部稍有名气的电影,却都是与其他国家合作拍摄的,像与法德合作的《白丝带》、与美国合拍的《爱在黎明破晓时》、与中国合作的《芬妮的微笑》等等都曾经出现在我们的观影印象之中。哪怕是50年代彪炳影史的《茜茜小姐》也是其与法国合拍的。
我们当然也没有找到,像亚历克斯行走在路上的车一样,马达不断嘶吼着,前路漫漫,虚无的长跑。庆幸的是亚历克斯找到了,虽然不一定与虚构笔触里的瓦尔登湖相比,但他可以听着爷爷拉的手风琴,收获着苹果,喂牛劈柴,在湖边游弋,也一样的心安理得。影片结尾的画面,美的可以是一幅画作了,微风吹动房前的树枝,小路笔直向前,通往远处的小镇,天边涌动的云朵,这是贝多芬《田园》的景色,一片欣欣向荣。结尾没有音乐,字幕出来,依旧没有音乐,只有野外时时可闻的风声、树叶摇晃声、清脆的鸟鸣声,这也许是导演故意留时间给观众去思考那些该思考的罢了。可是,这只是部电影。
《复仇》影评(四):平静的画面,涌动地生命
故事不花哨,但却很震憾,不狗血,却难忘。
整部影片没有音乐,除了男主角的外公拉的手风琴。镜头很平实,演员也不俊郎,大量的长镜头,还有延时的空镜头,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自信。
与复仇有关的,我们会想到:血腥、暴力、色情和枪战,最后是酣畅淋漓的大决战。导演却和我们讲了一个个碰巧的无力与偶然的成全的故事。
高潮未断,超市女向和男主的这段外遇喊停之际,发现他是劫匪,但此时她亦成功怀孕,只说了:不要告诉他!平静走出屋子。男主在牛圈里忙活完,又拾完这一季最好的冬苹果。。。
影片在院子的长镜头中安静结束,仍是没有音乐,好像是故意与维也纳音乐之都对了最顽固的对杀。这也不是励志片,但宽恕的生命是最有机会的人生。
《复仇》影评(五):关于这世界,我们又真知道些什么呢?
■就主题来说,如片名所示,这部电影谈论的是“复仇”,就内容来说,平铺直叙、没有反复跳接的回忆、没有无尽的反思,然而这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此:在陈旧俗套的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却能让大部分观看的人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有人在当中看到生命的和解与救赎,有人却看到无可逃避的惩罚与报应。
在这一切之后,主角提着篮子,站在院子里的苹果树下捡拾掉落一地的苹果,爷爷说过今年的苹果最是香甜。在一片祥和宁静中,主角提着装满苹果的篮子进屋,而清脆婉转的鸟鸣声则一直持续回荡到影片结束之后。
■究竟是主角因为放弃仇恨、放弃复仇而获得心灵的平静?还是无论当事人意识到或没意识到,凡是犯下的罪恶,都将得到相应的惩罚与报复?
《复仇》影评(六):神奇的电影 神奇的人
我喜欢电影,尤其是好电影,看过之后人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应该说出来求得知音。看过《复仇》之后感想颇多,本人水平有限,拙评一二。
首先,这片子是哪国的,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他为什么敢这么想,敢这么编,敢这么拍,敢这么放,还敢得奖。
电影本身像一股清泉,你爱喝不喝,照样从你身边流过,好像不是拿来看的,反正制作成本不高。
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即风月、警匪、伦理。先说第一部分,片中女主角A背井离乡误入红尘,面对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生活却又如此淡定,不急不躁,忍辱负重。她的胖老板似乎对她特别青睐,不惜重金拯其“脱贫”。在新公寓的一场戏是一高潮,男朋友躲在床下,胖老板的要求女主角坦然对之。但情况逆转直下,胖老板放弃了,这是精彩的一笔,看似偶然却也必然,老板也有人性的一面,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情理之中。
第二场戏,男朋友携其逃跑,价值观又成了突出的问题。俗话说无钱寸步难行,钱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男朋友搞到一把枪,抢银行是他的首选。还好女朋友坐在偷来的车上,一位警官的出现把心又提到嗓子眼上,面对警官的问询,女主角沉着应对。男朋友抢钱得手回来夺车逃跑,警官射击误伤女主角。车逃至密林深处,女友离世,男朋友弃车而逃。而警官遭到失职的处分,看到这里不禁要问这是哪国的法律,银行的报警系统哪里去了?唉!就像泉水爱喝不喝。
休息一下,男主角落脚在老人家里,把女朋友的遗照贴在墙上,每天以繁重的劳作抚平心中的伤痛。镜头反复的围着劈木头、锯木头的场景转,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女主角B的出现剧情戏剧化的进入第三阶段。她有一家小型的超市,其丈夫就是前面提到的警官,和谐的生活却美中不足。由于男方的原因而不孕,暮年的老人拉一手风琴,偏僻的小镇没别的娱乐。女主角B经常光顾倾听,银行窃犯魁梧的身影吸引了女主角B,任其自流频频幽会。
这回一个美丽的故事,是一所浪漫的世外桃源,人们的心灵是美好的,像原始的部落。回到过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警官家的房门》不错,谢谢网。
《复仇》影评(七):电影是省略的艺术
暗示是电影的一个原则,一个电影人完全可以用镜头的暗示作用,让观众去理解,甚至去完成,导演的全意。
2008年的奥地利电影《Revanche》,中文名:复仇。
看完这部电影,居然才发现,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除了自然界的声音,没有任何音乐,而我既然一点不觉得闷,而深深地被导演的电影语言所牵引着,和剧中的人物一起走完一段心路历程。颠覆了我一直认为的:电影必须要有音乐的这一观念。
同时,我被导演的才气,思想,驾驭能力所折服,整部电影的所有镜头,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包括长镜头。导演也给“举重若轻”这个成语,做了最好的注释。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名字是复仇,但是,没有一丝血腥的镜头,连打架,都是只拍两个脚,或是只听到声音,连中枪都没有见到血,包括,做爱镜头,点到为止,哪怕剧情一定需要,也是用了剪影,就算有全裸镜头,但是一点也不色情。可以看出导演的每个镜头花尽心思,尽量交待清楚,但又不破坏整个电影的节奏和风格,太厉害了。他把电影中的完形心理学,也就是把电影省略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我认为它一定是那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结果发现,它只是获得提名,与大奖擦肩而过。查过之后,果然不出所料,它输给了一部非常棒的日本电影《入殓师》。不知是不是它没有音乐的缘故,呵呵。《入殓师》的原声是相当棒的。那年,还有好几步出色的外语电影:包括所有北美从事法语教育的必看的《The class》,法语名《Entre les murs》,中文意思是:墙壁之间。
《复仇》影评(八):最安静的复仇
奥地利的电影看得少,偶然下载这部电影,仅仅是因为它被PPTV打包在一个名叫“复仇者集结--杀手们的职业操守"的集子里,里面有很多象《杀死比尔》这样杀人如砍瓜切菜一样的片子,我闲着,一部部顺着看,到了它这里。
一开始,便觉得画风变了。一片树林中间,一片深邃的湖水,安静得出奇。出于以往看片的经验,我神经紧张地做好准备,免得被忽然出现的血肉模糊的尸体或是一张狰狞的脸搞得措手不及。水面是如此平静,倒影清晰,半天没啥动静。片头的这汪湖水,让我一下子想起作家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 所著《贪婪》里,描写过的一个湖,湖水深邃黑暗,仿佛吸收掉阳光和生命,湖水平静得好象从未荡漾过,那简直是一个可以淹死水的湖。这作家碰巧也是奥地利人。这时忽然不知道什么东西投进水里,波纹搅碎了倒影,水纹荡呀荡呀,不一会儿,散乱的树影渐渐又排列整齐。这是什么鬼!
这片子对话很少,亚历克斯就像一个闷葫芦,(而且演员快谢顶的造型也实在不帅,这是个看脸的世界好不?!) 那股子压抑劲能穿透屏幕,简直看不下去了。
我最喜欢片中这幅画面:爷爷家的小屋子,年头不短的黄色小汽车,延伸到无限远的草地,几棵大树。。。加一个框子裱起来,就是油画了。
因为院子里有了孙子亚历克斯的气息,爷爷弹起了多年不摸的手风琴。电影的后半段其实更象是亲情伦理片。说好的复仇呢?似乎越来越无关紧要了。
就让一切秘密都烂在心里好了,生活一团糟的时候,自己的责任也不小,何苦把怒火往别人身上烧?别人看起来完美无瑕的日子,翻过来也藏着补丁落补丁的里子。
盯着眼前的湖面看一会儿,你会觉得水里有另一个世界,随着水面的揉动,树梢看起来象在一遍遍使劲地探向更深的地方,这水到底有多深?在很深很深的地方,也有一块天空,飘过白云。
接纳着流泉雨水,包容着水草游鱼,到一起了,便顺着地势生长成湖的形状。湖水其实就象是人的心思,不大的地方,却深不见底。历经了一些时光,终于可以化崎岖为平静,终于可以把仇恨埋进淤泥里,把天光映出来。
深秋来了,屋前的果树成熟了,爷爷说,这是最好的冬苹果。小风过处,果子三三两两掉落,亚历克斯弯腰捡拾,不一会儿就捡满了一筐,这时,屏幕黑掉,画面消失,演职员字幕表开始无声滚过,没有音乐。但是,鸟鸣啁啾不绝,远处几声犬吠传来,还有悉悉索索的,是风儿扫过树梢的声音。
其实,在视线离开黑色的屏幕之后,眼前分明还有一大片油画一样的奥地利田园景色在铺展:亚历克斯将装满了冬苹果的筐子放到墙边,继续捡第二筐。树是如此的高大,累累果子压弯了枝条。镜头往上、往上、往上,越过最高的枝头,好!再俯视,树渐渐变小,屋子也变小了,亚历克斯的身影消失在树下,然后远景,远景。。。深秋的阳光在缓缓挪动脚步,蔚蓝的天空下,这一片原野宽广得没有边际。。。
这无疑是我看过的最安静的《复仇》题材影片了,电影的海报倒是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为了不同的卖点,用上了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素材,诸如女人的裸背黑丝长腿啊,背后的怒视和上膛的手枪啊,还有男主青筋迸发的大脑门子。看完全篇,发现其实最合适的还是这张:田野中爷爷的小屋和林间宁静的湖,消解和埋葬仇恨的地方。
《复仇》影评(九):复仇——一部看似在说复仇,其实在讲治愈的电影
塔玛拉和阿莱克斯是对恋人。塔玛拉是妓女,阿莱克斯是司机,他们在同一个老板手下干活,塔玛拉欠债3万美元,每天接客还债。阿莱克斯梦想能有8万欧元,可以跟朋友合伙在海岛开酒吧,跟塔玛拉过上幸福的生活。
警官罗伯特和苏西是对夫妻,他们想要孩子,但是自从苏西流产后就一直没有怀上。从罗伯特在射击训练场上的成绩来看,他的枪法并不是很准,虽然他很认真地在训练。
故事很简单,但是影片对人物和心理的刻画很精彩。
故事里有5段关系。
阿莱克斯和塔玛拉的关系;
爷爷和阿莱克斯修补爷孙情的关系;
罗伯特和苏西出了问题的婚姻关系;
苏西和阿莱克斯的报复与偷情的关系,
罗伯特和阿莱克斯的仇敌关系。
他们有着共同的痛苦,都曾痛失所爱,阿莱克斯失去塔玛拉,罗伯特和苏西失去三个月大的孩子。爷爷失去老伴,但是最终他们都从其他人身上获得了抚慰。
这部电影看似在说复仇,其实在讲治愈。
阿莱克斯深爱塔玛拉,但是他无法给塔玛拉带来幸福生活,甚至只能眼看着她做妓女维生。
阿莱克斯和爷爷一开始关系是冷淡的,他甚至都没去参加奶奶的葬礼,因为他在坐牢,爷爷对此很不满。但是内心深处,孤独的老人对能得到孙子的陪伴是高兴的。
罗伯特和苏西的关系看着美满,实则充满危机,充满隔阂和心结。
苏西河阿莱克斯的关系,是出轨和报复的关系。苏西爱罗伯特,但是她要个孩子,罗伯特不能给她,她也想跟阿莱克斯发生关系,不管是因为孩子还是因为厌烦了罗伯特,总之她做了。而阿莱克斯对苏西则是从一开始企图复仇的暴躁冷酷到后来渐渐平复了愤怒、被抚慰的过程
阿莱克斯本质上是个善良温和的人,就像妓院老板给他的评价:你太温和了,你想粗暴点,但个性却并非如此,人们很快就能看得出来,其实你不是那种人。
所以他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情绪都表现得很隐忍,甚至是压抑的。
当塔玛拉中弹后倒在他身上死去时,他把车停在树林里,足足有一分钟,他默默坐在那里,不停地呼吸着,哭不出来。然后他下车了,背着枪来的钱,把外套脱下来反穿,他一边走一边哭着,擦着眼泪。
然后他去了爷爷家,借了车,去旅馆拿塔玛拉的行李,他坐在旅馆里的床上,看着塔玛拉的照片,压抑地哭着,背影颤抖。
他想杀了罗伯特给塔玛拉复仇,他几次去罗伯特晨跑必定会去的池塘边等候他,拿枪瞄准罗伯特远去的背影,却都不曾下手。
他第一次和苏西偷情,非常冷酷粗暴,事后却下意识地把倒在地上的椅子扶起。
他想要表现得粗暴点,但他真的不是那种人,所以事后他和苏西有一段对白。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已经厌烦你的警官了吗?”
苏西的回答也很妙:“不,他是我的丈夫。我只是想做。”
阿莱克斯嘲讽她:“上帝会对你说些什么啊?”
苏西说:“他会理解我。”
阿莱克斯继续嘲讽她:“真是个善解人意大上帝。”
苏西说:“你就不能友善点?像正常人那样的举动会让你丢脸吗?你经历过什么事?”
阿莱克斯看着她,有几秒钟没说话。然后他问:“你有孩子吗?”
苏西说:“没有。”
阿莱克斯说:“但楼上有个儿童房。”
苏西说:“但我们没有孩子。”这是苏西的痛。
阿莱克斯要走的时候,女人的直觉令苏西问出这样的话来:“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有人对你做过什么吗?”
阿莱克斯说:“你最好不要知道。”
苏西问他:“你还会来吗?”
他有些仓惶地走了。
经历了这件事情后,罗伯特心情复杂,更加卖力地劈柴干活,爷爷却以为他是开始认真面对生活的积极表现,非常欣慰。
阿莱克斯在房间里玩弄着手枪,然后他去池塘边,罗伯特在看塔玛拉的照片。他控制不住自己去看塔玛拉的照片,这个被他失手打死的女孩子。罗伯特继续晨跑,阿莱克斯在远处用手枪瞄准他,却没有射击。
阿莱克斯在超市遇见苏西,苏西再度邀请她晚上去她家里。
阿莱克斯回家又劈柴了。外面下着雨,他的动作不再像之前一样狂暴,反而有些心事重重的机械。
影片里,阿莱克斯一直在搬木头、锯木头、劈柴,从一开始发泄心中的愁苦到后来心境渐渐平复的过程,都通过他劈柴时的动作、频率、幅度、力度表现了出来,劈个柴能表现出那么多的内心戏,这个设定很不错。
而阿莱克斯和爷爷有两次在餐桌上的对白设定也很巧妙。
第一次餐桌对白发生在阿莱克斯刚得知是罗伯特杀死了塔玛拉。阿莱克斯和爷爷在吃晚餐,两个都刚失去爱人的孤独的男人,餐桌上只有简单的面包、香肠和干酪。罗伯特的表情显得很冷酷。
阿莱克斯问爷爷:“你想她吗?”
爷爷说:“独自工作,令人沮丧。但我还会见到她的。她在等我。”
当晚,满腹心事的罗伯特陷入了怀念塔玛拉的痛苦中,他下定决心要向罗伯特复仇。夜晚,他从窗户翻出去,打着手电,穿过树林,一个人在黑暗里走了很久,黑夜如同他心里的仇恨般浓得化不开。
第二次餐桌对白发生在她和苏西发生关系之后的早晨。阿莱克斯的神态是柔和的。爷爷让阿莱克斯结婚,告诉他说:男人需要女人,否则他会变蠢的。
这一次阿莱克斯去了池塘边,遇见罗伯特,他和罗伯特打了招呼,若无其事地走了,然后在罗伯特身后遥遥举枪瞄准他,却没有射击。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放下了杀死罗伯特的念头。
然后他再度应邀去幽会了苏西。
这一次阿莱克斯不再那么拒人千里,他聊起塔玛拉,他的眼神悲痛,语气悲痛,他的手不停地在酒杯脚上摩挲。
苏西敏锐地察觉到了他想报复的心,她劝他不要为了报复去杀人。她天真地想抚慰他,却不知道阿莱克斯复杂的心理。
事后两人在儿童房里躺着时,罗伯特回家了,他因为心理问题已经无法正常值勤,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他哭泣着向苏西倾诉痛苦,反复强调他真的瞄准的是轮胎,并给她看了塔玛拉的照片。阿莱克斯悄悄离去。
爷爷拉着手风琴,阿莱克斯又在劈柴了。他的动作快且准确,效率很高,暗示着他的心结正在打开。
爷爷身体越来越差,躺在床上,还在心心念念着农场没人照顾。阿莱克斯承诺他会留下来照看一切。此刻的他放下了复仇的念头,想要好好重新生活。
所以他又去池塘边等罗伯特晨。
他们开始聊天。两个男人并肩坐在长椅上,看着平静的池塘,各怀心事。
罗伯特说:“是的,我就是。”
阿莱克斯说:“那一定是段沉痛的经历。”
罗伯特沮丧地低着头,弓着背说:“我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阿莱克斯神情复杂地看了他很久,继续道:“我猜你瞄准的是那个银行劫匪,对吗?”
罗伯特说:“我瞄准的是汽车轮胎……打中的却不是。”
阿莱克斯不太相信:“但我不明白轮胎是很低的,那时候你肯定瞄得位置太高了。”
罗伯特直起腰,又垂下了头:“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我也不清楚那时我怎么想的。”
他站起来,走到池塘边,背影沮丧痛苦。
阿莱克斯在背后问他:“你会害怕那个劫匪吗?”
罗伯特不解。
罗伯特沉默了片刻,平静地说:“让他来吧,随他吧。”然后他说了一段话:“但是我有句话要问他。为什么他一开始要带那女孩去?女孩没有开车协助他逃跑,他独自抢银行,带着女孩没意义,他为什么要像郊游一样带着她?整件事的发生,是因为那女孩无缘无故在那里。这就是我要问他的。”
阿莱克斯无言以对。
罗伯特走了,阿莱克斯一个人在池塘边站了很久,用力丢了一块石头,打破了池塘的平静。
苏西怀孕了,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罗伯特,给深陷痛苦和沮丧中不能自拔的罗伯特带来了一点喜悦。
苏西去找阿莱克斯,请求阿莱克斯不要告诉罗伯特他们之间的事情,并表示以后不要再见面了。然后她看见桌上放着的塔玛拉的照片,她突然明白了一切。她再度要求阿莱克斯不要说出他和她的事。阿莱克斯应承了。
电影接近尾声时,阿莱克斯在苹果树下捡苹果。
我多希望电影能在此时结束,而电影真的在此时结束了。
然后字幕缓缓上升,没有音乐,没有画面,只有宁静的乡村沙沙的虫鸣和鸟鸣,远处汽车的声音,还有教堂隐隐的钟声。然后,下雨了,沙沙沙。
阿莱克斯在复仇的路途上,最终获得的不仅是平复仇恨的平静,还有灵魂的救赎和净化。
非常棒的电影,推荐。
最后要提一下池塘,电影一开始,有一分多钟池塘的镜头。这个池塘在故事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个自带情感功效的池塘,你们看电影时可以自行体会一下。它预示了结局,也呼应了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