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春期》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青春期》经典观后感集

2018-01-08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春期》经典观后感集

  《青春期》是一部由管晓杰执导,赵奕欢 / 王一 / 古筝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期》观后感(一):一个89年的早过了青春期的女子看法

  如题,我不是90后,可是表弟妹堂弟妹都是、而且最大的刚刚读大学,最小的00后,我觉得这部片子很垃圾不好意思,忍不住说真话,因为他太脱离现实,我去年大学毕业,整个读书十几年经历中,从来没见过那么不靠谱的学生老师!我试图询问弟妹们的时代是不是“这么乱”,可是,去他们家看到他们一堆试题一堆学习资料,并且说着憧憬着的大学生活,我就知道他们的状态也是学习为主。我不是自夸我们家族。只是这至少代表他们这一代没有堕落!没有像影片中那么不堪!导演也许没有去学校感受,是凭着自己的“yy”或者是他青春期时做的梦拍的这部片子吧。

  前一阵子几个室友从全国各地聚在一起回到母校,看到我的学弟学妹们,抱着书青春阳光操场上、树林里、自习室里、都有背书的孩子

  当然也有手牵手的情侣,但是没有那么多黑暗不好

  第二部,那个所谓的老师更是恶心到不行。对于这种脑残的人、我不想发表任何言论,因为彻底无语了。

  如果现在的年轻人都像片中那样、中国还有未来么?如果一个外国人看到这部片子,会对中国的中学生怎么看!!!

  是的网吧游戏室、很多年轻人,但是那只是周末几个好友一起去放松罢了。

  抽烟喝酒?更是少!我是没沾过,而且对他们比较敏感,对烟酒嗅觉会特别敏感。所以,学校里很少!

  不排除社会中有那些“混”日子的孩子,迷失了方向,但是,是这个社会给了他们错误的方向!

  另外,也许我是小城市的人,你们会觉得比较偏僻落后,但是,堂(表)弟妹们生活在南京、上海、西安、北京的都有。

  时而上下班走在街上,看或打打闹闹的朝气蓬勃的,或抱着课本研究习题的安安静静的中学生,就会觉得非常开心,想到曾经在理科班的自己的青春期。

  于是、写下这篇文字

  《青春期》观后感(二):所谓《青春期》

  自从《老男孩》这一类的网络电影,或者称小众电影出现,并在很多人的追捧下似乎有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趋势,电影界也越来越流行拍摄这样的小成本电影来唤回日渐颓靡的原创电影市场。于是乎大批的小成本电影横空出世,因为贴近生活,较之于强档的高投入的电影,更容易群众之间打出回响。

  人的年纪一长,就变得喜欢追忆往昔。这和过上了幸福生活以后,就喜欢忆苦思甜是一个道理。所以《老男孩》这样的电影才能唤醒七零年代八零年代甚至九零年代(零零的就别跟着瞎掺和了)的集体共鸣,并趋之若鹜,极力追捧。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不仅仅扩大了电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也从侧面鼓励更多的电影人生产出贴近生活的艺术产品。只有没有生活的艺术,没有没有艺术的生活。好的艺术永远来自于现实。

  最近一部48分钟的电影在网上很红火,描述当代年轻一代的青春时期躁动不安迷惘懵懂的特殊状态。连名字也干脆直抒胸臆——《青春期》。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十分沉重的电影.

  更不得不说,我不喜欢沉重这个词儿,它总仿佛戴着一面近乎于透明的面纱,看似与哀愁,行装逼之实。从片头的对着一大堆的A片自慰的宅男,夜店里疯狂扭动烟视媚行(这个词不是这么用的?)的少女,巷子里互相拉扯头发以一方获得胜利告终的女青年,几人围殴的中学生——只是一个片头,将表达的所有内容几乎呼之欲出

  其实说实话,我对这部影片感到很失望,本以为是部能够温暖人心,再不济也得教化人心或者让人怅然若失文艺片,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可以归类到恐怖片或者某种我不知道的分类里去。可能别人的青春里面是不是总是充满着毛片,意淫,上床,夜店,K-粉,混混,甚至强奸和其他一切光怪陆离东西,只是我自己从可以称之为青春的年纪开始一直到现在,都从来没有接触过以上的这些(当然,被混混给抢过钱应该不算)。我和我身边的孩子们,做的最为出格的事情也只是在上课的时候偷看小说或者是和老师小小的对着干。听说高中时期隔壁班的某些男男女女也曾经过的五光十色,只是也没有到这样过分的地步,所以我只是觉得这个电影——真的是不知所云,或者说,为什么我的青春苍白无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算很成功的电影,譬如以女生衣衫不整的失魂落魄的躺在床上,旁边是一个带血的卫生巾这样的东西来表现青春期,或者是高中女生和混混老大快意恩仇来推出他们精神过旺(?)的事实,我完全的只能认为导演是在找噱头,48分钟下来没有一点诚意。

  然后上网看网友的评论——“谁没个青春期啊,没事儿别装逼。”

  的确,以青春主题为题材的电影其实很有卖点——谁还没有个青春期么。《老男孩》抓住人梦想伟大永恒性。那“青春期”最多的则是勾引人怀想起青涩怅惘的往日时光。当代的青年人接受了太多的社会现实想法,或者是信息,但是“群架、夜店、毒品、怀孕”这样的所谓现实还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也不该是现实——事实上他也并不是现实。在我们那个青春里,谈恋爱是最让人心惊肉跳的出格的事情,剩下的诸如暗恋作业考试、甚至是带风的操场才是我们记忆力的现实,才更能够挑起我们地共鸣。

  所以最后,我只能感谢这部电影教会了我大量的我高中应该有的却没有的生理卫生课上应该教我的生理知识。而青春,还是在我自己的记忆力静静流淌,独自盛放吧。

  《青春期》观后感(三):青春的诗

  青春期的诗

  一直不停的快进,还写着未完待续的《青春期》被我看完了。

  尽管还是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但不可否认的已经开始考虑以后如何教育子女来,开始关心将来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尽管实际上我们也才刚刚长大。

  不是从何时开始,90后总是和非主流、性、暴力、道德问题关联在一起,刻意也好,无意也罢,他们和它们真的被编织在一起啦,似乎我们这些当初最多浅尝辄止的80后,是那么的尼玛蠢傻。就当电影有意的夸大吧:五颜六色的头发游动在校园里,男生厕所成了女孩的烟熏地,sex成了他们交流话题,堕胎顺其自然成为情节,体罚交换成了学生“教育”老师的手段,暴力充斥着90后的成长环境,夜店还是那么的令人神往,最后却又迷失夜色中……有关爱情和成长的电影看起来更像是动作+纪实的图画。回避也好,不谈也罢:现实好像真的如此的可怕,本来正值花季年华,好奇是那时最多的想法,蠢蠢欲动的想试一下,更抵不过朋友夸大,最后会是很多意想不到变化

  青春期本就是个充满未知的阶段,不定性的性格促使他们愿意吸收一切新鲜事物,我不喜欢过多的评论对与错,更愿意的考虑究竟是道德尺度降低,还是我们跟不上文化速度:从小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经受住“现代文明”的侵蚀,几个回合过去就沦陷了,于是非主流成为一种时代标记,迷幻成为一种lifestyle,无所信仰成为一种文化属性;于是传统教育受到抨击,中庸学者开始评论,新式电影借题发挥,本该被保护的年龄,却被推倒风口浪尖上,让他们越发的迷茫。我们反问西方发展历程中,也有这个环节吗?否则,吉普赛、披头士、嘻哈从何而来?文明的进步,势必会淘汰许多不合时宜的东西,越来越细化的生活方式,整把大众割裂为一个个小群体,好似solo一样有人喜欢自娱自乐,有人喜欢众乐乐high到爆。问题核心就在于此,一直强调的中国特色此时没有完全发挥,好多东西被照搬全收,原版模样的被移植过来,之后水土不服的症状出现了,浮沉在传统道德标准之下的新事物,因为特立独行,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同时,招来了同样多的白眼,引来了众多非议,大家关注新事物流入的同时,开始担忧起我们的四书五经正被蚕食,希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积淀,取其精华的把一个个非主流“和谐”过来;希望传统教育快快改革,救救我们祖国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政府有所担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好关口。在传统、教育、国家都还没有举措时,我们自己又能做点什么?

  时常会想,电影中的一幕好像自己昨天记忆,好险!差点误入歧途,但又是什么把我们拉回正道:父母的告诫,老师的教导,学而优则仕理念,好像都有,仔细想想其实正是这些教诲,支撑着我们要去实现心中的目标,而目标又引导我们要努力学习,随后越发殷实的文化基础熏陶我们有了之于生活真正详实的追求。于是我说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引导其正确价值观,胜于告知事情的操作,让其自己取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不断的丰满自己的羽翼,展翅翱翔天际。

  时间流逝如火花,昨天还是似水的年华,今天已然长大成家,有了我的那个她,即将开始我们的小葫芦计划,时常我俩也会讨论着将要如何教育他,你言我语眉飞色舞的屋里哇啦,

  希望能帮他少走些弯路吧,引导他振翅蓝天之上!

  《青春期》观后感(四):黑片咧。

  卧槽,这片真心黑瞎了我的眼。

  这就是90后的青春没搞错吧。整天翻墙夜店OOXX打野战人流下药出卖。我勒个擦这哪是演青春期这尼玛不是学生这是辣妹露奶现沟啊有木有。画个浓妆穿个校服就TM学生了?学校肯进人?这丫的学校有管吗太抽了吧。到底是我发育不良还是这姐姐找的太成熟了吧!话说这么性感真不是刚成年的人能显得出来的嘿!尼玛真以为个个都是女人了啊。

  撸管男也太他妈恶心了吧。一边撸的那个叫一兴奋一边装纯情送纸鹤写情话。开始只看第二部我特玛还觉得这货巨纯无比啊!毁啊。恶心啊!天天跟踪多猥琐啊,尼玛这女主知道也什么都不说,莫非知道是会有危险所以需要个暗夜勇士,可尼玛这倒霉孩子在女主需要帮助的时候车祸了!!!车祸了!!!!!女主除了抱着朋友瞎哭瞎晃悠之后就只会在地上蹲着求人啊手机哪去啊120哪去啊旁边人怎么就冷眼路过啊中国人都爱凑热闹吗。俩美女在那撕心裂肺的咋没人打个电话啊SB。拍摄这个的不觉得不妥吗自己也看的下去。真心SBBBBBB。

  最后女主哭啊,啜泣啊,声音是出来了可尼玛眼里没半点泪光啊,怕哭了毁妆还是什么啊。真心没觉得在哭啊。抽几下我他么一直以为她笑了。我了个去。好歹哭不出来点个眼药水流出眼泪来啊!!!!

  《青春期》观后感(五):90后,叙事和反叙事

  90后,叙事和反叙事

  琐事缠身的我,很少有电影让我有写点感想的冲动了。(我甚至不想称之为影评,因为我无法确保我所说的都是电影里面的内容)

  不好意思,我首先看的是《青春期2》,看后只是莞尔一笑,刺激和乐呵一下就行了,并没有太多的奢求。似曾相识的套路:歌舞片模式,混搭略带点通俗的校园喜剧片(在美国,一般这类都是限级的)。完全市场化的操作,实难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唯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这样的影片可以通过审查。

  顺便看完了《青春期》,几乎一口气的。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昭示着导演想表达点什么。故事触及到的是多处敏感话题,90后的少年少女任何在这个所谓的傻逼世界里存活,在黑暗、孤寂的天桥上,望着远处的闪闪灯光和呼啸而过的车流,给人一种跳下去的潜在冲动。幸好,故事还没有这样悲催和绝望,因为设置了一个绝种的好男生——汪小菲,他使得这一切还不显得那么无趣。可是,谁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汪小菲是假的,程小雨也是假的,所有的都是一种出自表达的需要,和现实无关。所看到的现实,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被表述过的真实

  可是,我们的确有所触动,这种感觉是真实的。何为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群少年少女,渐渐走向毁灭时,我们大概都有一种天性的怜悯和同情!所以,主演中必定要有靓女,有玻璃式透明的眼神脸庞,赵奕欢无疑符合这个风格(只是在电影里,装束过于浓艳,肉露得太多了)。我们为何而动?只为真情真爱。所以,一个好的故事必然离不开讲述一段真情,而真爱无疑最具杀伤力。所以,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爱情的成分。我想,这部电影之所以感人,不在于它是否触及到社会的种种底面,而是讲述一个真爱的故事。(尽管也很老套)

  诚心诚意讲述故事的人,一般能把故事讲述得感人。汪小菲,一个条件极差(家庭普通其貌不扬胆小懦弱)的男生追逐一个极其遥远(家境优越,相貌靓丽,叛逆自我)的女孩,靠得是什么?真爱,尽管略带点懵懂的。可以陪去做人流,可以每天跟着她,可以每天给她送纸鹤,并且每天给她说几句温暖的话,这份坚持和承担,除了真爱,找不出其他的词来替代。假得老套的故事,很是感到了我们,或者说我们被那种真诚感动,原来爱一个人是可以到达这样的境界的,我们自愧不如。

  我们也许学会了海誓山盟和卿卿我我,也学会了偶然浪漫和制造情趣,可是我们多了点油腔滑调和假不正经,如是真爱在现实难寻。电影里有多处理我都不喜欢,可是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足够感人。尽管离现实很远,但我愿意灵魂多几次受到这样的触动。

  说了这么久,似乎还没有说到题目中来。叙事,自然有一定的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背后必然是遮蔽。遮蔽,就必然有反抗,反抗这种原有的叙事。在这个90后多发事故的年代,90后必定成为一个被叙述的对象,尽管这种叙事的理由有多种。我不反抗叙事,因为叙事是必然;我也不过多反抗这种叙事(尽管我也是90后),因为任何叙事都只是一种表述而已。但我不满足于这种叙事,因为它显得太浅薄,而又把自己打扮得极大的深刻。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反对电影《80后》的讲述,把原因过多归结于家庭不幸,单亲家亲,这是我最难以接受的地方。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如此浅薄,把所有的失足少年都归结为家庭不和谐和现实充满许多诱惑。因为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讲述,仅仅是复述而已。

  看看网络的影评就知道,反抗这种叙事的人不在少数。在这批年轻的网络大军当中,大多数人是不能认同这种简单的逻辑的,甚至不少人认为电影有抹黑90后的嫌疑。电影,出于表达的需要,适当的夸张无可厚非。我也并不认为有必要抵制这样一部电影,我甚至认为它至少触及到了现实的一部分、某一面。压抑的灰色调,太多夜晚的景,让人看后有一种沉重,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危机。这里不想做太多学究的论述,只想说这个世界我们看不清,我们能触摸到的永远只是其冰山一角。

  经常会想起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但看完这部影片却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本书——《童年的消逝》。为何我们早熟、早恋、早早陷入痛烈,也许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童年正在消逝。实际上童年是一个社会层面的概念,随着各自信息对于孩子的开放,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童年正在消逝。“青春期”,这个激烈碰撞的年龄,远没有电影所讲述得那么残酷和夸张,但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的成人的触角正在迈向那里,而那里本身反抗着这种无知的迈进。

  老一辈的人正在叙述90后的故事,而这个被叙述的群体却在反抗这种叙事。

  《青春期》观后感(六):青春是《青春期》勃起的生殖器

  当韩寒等一批人物崭露头角的时候,前辈将“叛逆”一词强加在他们的头上。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你们就是叛逆的。媒体也会尽量把“80后”叛逆的一面挖掘出来。然后强加以修饰。于是有更多的人相信,“80后”必然就是叛逆的。

  《青春期》是由管晓杰导演,赵奕欢、王一主演的一部关于90后青春期的故事。影片讲述了一位正值青春期的90后问题少女程小雨,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价值观错误,而生性胆怯的王小菲被程小雨深深吸引,从而追求小雨,在过程中为了保护小雨同时让小雨找回自我,改变错误的价值观做出了大胆勇敢的行为,直至用用鲜血和意志唤醒了人性,用身残的代价验证了90后青春的价值。我们会想,为何每一次唤醒前人的总是后人,而不是后人被前人唤醒。1919年的五月四号是学生,七十年后的那个春末夏初还是学生。每一次唤醒无知、腐朽、沉睡的民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最后结局也必然是以身残或者牺牲作为代价。多少年后没有人会记得你们。就像歌里唱的,你会被教育成坏人。

  通常,我们会习惯把“90后”和贬义词互相联系。你看一个人做事很不可理喻,你就会不自觉地唾弃他是“90后” 、“非主流” 。“非主流”这个新词的诞生还要追溯到90年代,但是这个词语的真正盛行,也要拜90后生人的逐渐崛起所赐。比如90年代流行的衣着打扮、语言文化等就从最初的非主流发展成主流。我曾在前面提到过,这个社会有它主流的文化就必然会有非主流的文化与之相对论。才能构成这个完整社会的意识形态。那么,在现在非主流的事物往后推移30年,是不是就会演变成主流的文化。60年后主流的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变成非主流的事物了。那是我们不敢想象的。

  如果媒体更多地报道是王小菲这样一群积极的“90后” ,或者换一种正确剖析的方式来描述程小雨。我想群众就不会误以为“90后”都是不可理喻的。然后再冠以“非主流”这样夸张的代名词。就像当年冠以“80后”叛逆一样,直到换了一个世纪,套在“80后”身上的叛逆余味依然久久无法散去。然后你们再看着现在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一代,是你们当年所唾弃的叛逆者。你们应该自知,你们也是那样被你们的前人所唾弃出来的。

  混迹出版业的想法不是从小就有的。我从小想当香港警察,从小想当篮球明星,从小想当歌唱家。但是现在我过了从小的年纪。我拿不到港澳通行证,我跳的没有篮球明星高,我唱歌始终都是个业余爱好。所以我也要想实际的东西。起码要先养活自己。

  出版在中国是一个最不能影响他人的行当。记者上面有编辑编辑上面有社长。但是它仍然在误导着一大群人走向远方。然后顿悟的人在半路沿途折回来了,还有更多的人越走越远。

  日本地震的时候,日本人会排队撤离而不是一窝蜂的乱闯?理论上当然是这样效率最高,最有可能保住生命;但现实中让人们能这么去做的原因则更简单:因为他们相信身边的每个人都会这么做。同理,为什么民众愿意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单因为日本拥有先进的核电技术和顶尖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这也很重要,更在于他们相信他们的政府、媒体公布的消息是及时的、准确的,法律和社会不会允许他们不明不白地失去生命,即便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他们也会得到真诚的帮助。为什么日本民众等车会排队,因为他相信前人和后来人都是会排队的。为什么国人不愿意排队,因为怕前人不留一口后人会抢一口,那我还剩下什么。

  我觉得《青春期》的一部分是我认同的。没有特别片面也没有特别主观。导演总是要赚钱的,所以该有的噱头还是应该有。就像我把题目命为《青春是<青春期>勃起的生殖器》,这也是个噱头。如果我把它命名为《反思》,于是大家都会跳过去翻到下一页。

  靠媒体去改变更多的人,在现在的中国还不成熟。文又不能测字,武又不能防身。昨天看姚明的退役“明谢”会,想明白,有些坚持是可以成功的。哪怕坚持的最后不能成功,回过头来意淫也不错。

  青春期最美好的是每时每刻都可以勃起的生殖器,最痛苦的是当你想意淫时,突然发现你没有一个可以意淫的个体。

  《青春期》观后感(七):看完后,觉得自己不止是个善良的人,还是个超级纯洁的好孩子

  前面看的吧,想我在豆瓣里这么善良好心的认识考虑给个四星,看到35分钟之后,想给三星,看到第45分钟。两星都是我发善心了。。。

  且放门卫是摆设,老师在教室里玩激情不说。那位满口尼玛尼玛的大爷,连带他小弟满共四人。但教室里除受害小妞外,还有三人,中间还有位人民体育教师。。。我就不明白了,后来那位正义的老男孩怎么就被打成那样儿了!不算受害小妞,怎么也得是4比4,加上 那爆脾气的小妞,就更厉害吧。。。

  唉。。。越看越提不成啊。。。

  还有,为啥恶势力四人组晓得用凳子行凶,充满正义感的民众,只懂抱腰勒脖子这种保守反抗法,前提还是自己的学生已经被打的木有人样了。你说你说,老师,学生们还敢相信你嘛???

  通篇,最后,不知所谓,手枪纯情男+貌似蛮狠实则只会哭的大胸女+肥头大耳满嘴尼玛的恶势力大爷+眉来眼去教室里野战的人民教师。难不成大家都喜欢如此重口味?

  给这个分,不是我不支持大陆电影事业,真的是我已经极力忍耐咯。

  《青春期》观后感(八):如果片名不是这三个字我想我不会生气

  我看的电影哪怕再不好我再不喜欢我也不会说绝对批评的话,就好像在淘宝里我从没给过差评一样,哪怕东西是坏的或者赠品没有邮来我也没给过差评。

  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想说,除了裤脚散了的校服之外我没有一点点的共鸣。可能因为我不是90后吧。不过我感觉哪怕是现在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们看了也不会有什么感触。

  青春是那么重要的美丽的甚至不敢轻易说出口的一个词,如果你用真正的艺术去诠释,根本不用多说一句大家都会感动,可是你千不该万不该拿它来当噱头,拍出的却是你那长期浸淫在不堪里的脑袋里意淫的东西,那你不仅糟蹋了那两个字,也糟蹋了所有已经不再年轻的孩子曾经那闪亮亮的年华。

  我不知道这仅仅50分钟的东西算是什么,它从技术上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在思想上有什么值得感叹的。虽然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可以接受很多新鲜的超前的荒诞的东西,但是终归是有底线的。

  看到那些预告时出来的照片之后就很反感,因为我大概知道导演的用意,说实话那让我想笑。你可以把青春期的懵懂作为卖点,作为主题,但是要记住,爱情和懵懂只是青春期的一部分,绝对不是整个青春!如果你只是想要拍这些,那最好把片名改掉!

  就好像大家说的那样,不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要抽烟喝酒去夜店人流还有被强奸。也许导演会说那也不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戴着眼镜好好学习山楂树之恋的,我就是想反映一下这些边缘青少年的一半阳光一半忧伤的青春期不行么?行,不过还是那个问题,请把片名改了。

  还有,你想反映边缘少女,大可以挖掘好多方面,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的角度,那样会更容易达到你的目的。不要在人类以及社会文明到古惑仔都早已不再续集的时候拍一个如此地下又如此低下更是如此拙劣的小混混短片。

  再有,任何艺术形式虽然都是高于生活的但是不要忘记前提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角色虽然可以相对夸张但是绝对不可以失真!看看片子里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我找不到真正生活中人类的影子。

  我真的很想跟导演说,既然那么大力气做宣传让你的作品被大家期待和关注,那么为什么不多动动脑子呢,这样的东西拍出来会对某部分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如果你否认了自己有这样的一种责任,那么你为什么选择这三个字作为片名呢?

  还有,我是绝对关注和支持独立电影的,那些独立影人为了壮大这片领土不知道默默做了多少努力才有了现在的一点成就,比如现在好像已经进入到了视频导演的时代了,我想说,还是不要把他们辛苦创造出来的成果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好么,如果你说你并没有想进入这个队伍中,那么好,请不要把你拍的东西称为电影好么,哪怕前面加了一个微字。

  最后说点没什么力度的,我在上学的时候,没有女生可以天天甩着长发还有大黑眼线还有时刻戴着耳机的,如果有,那么绝对是被大家讨厌的非主流,要不就是还是被大家讨厌的暴发户二代。

  还有,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女生的胸都没有那么大,反正我没有,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那么大。或者有也是个别,这个别也会注意尺度不会明摆着让别人把自己当婊子的她会选择保护自己的胸在衣服里面。

  《青春期》观后感(九):一部至少震撼我的电影

  很多人质疑这部片子......不错 质疑的原因很对 这是一部不能反映90后真实生活的影片 但如果真要拍摄一部反应90后真实生活的影片 那么它将不是一部微电影 而是一部纪录片。

  也许这部片子的剪辑 配乐 剧情还存在诸多缺陷,但是绝不是一部烂到底的影片,因为作为一名观众 我看到了它的中心 就是导演 演员都极力表达的那一个悲情故事所告诉我的,90后的叛逆 90后的正义 90后的迷茫 90后的执着 90后的自私 90后的种种.......都是事出有因。 我相信人性本善 家庭的环境 学校的态度 都是造成人在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90后 至少我觉得社会给我的感觉是赤裸裸 血淋淋的 要去信任 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这部电影在我的内心引起了很大的共鸣,人们一边说不堪重任的同时 又一边把这个过于深沉的社会暴露在他们面前 是否在自相矛盾呢?不可否认的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也在变复杂 其中充斥的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性解放等等的一系列腐朽文化 正在滋生 这是以前所不明显的 离婚率不断上升了。对于正处于成长的阶段的孩子,社会问题突出了 但是家庭却更不和谐 面对诱惑 复杂 ,现实给不了爱 信任 反而教会他们背叛 冷漠 这是他们的错么?这是家庭的悲哀 教育的悲哀 社会的悲哀。

  他们的冷有谁能体会? 这部电影反应的不是全部的90后 但是确实最需要被关注的 最需要被解决的社会问题。也许他们没有迫切的生存问题,但是人的思想却能左右一个人的行为。一群人的思想能影响整个社会也许有那么一点夸大 但是如不能振聋发聩 谁又会去反思?

  《青春期》观后感(十):90后叛逆《青春期》—不知该说什么好

  看了最近刚上映一部90后叛逆写实电影《青春期》,一时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网络的评论几乎都是谩骂导演脑残,剧情很烂,唯一好的一面就是女主角很美。真实、火爆、叛逆,也许是对这部电影的一个完整描述。叛逆似乎已经成为90后的特征,面对这个社会,我们还可以相信什么呢?虽然这是一部很烂的影片,但是很值得一看。别的不说,先看影片描述吧!

  父母离异,正值青春期的90后程小雨,一直是同学眼中的问题少女,也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时而清新可人,时而妖娆热辣。受父母影响及社会现实压迫,程小雨既不相信亲情、也不相信友情,更不相信爱情,她放弃追求,放纵自我,常常出入游戏场所、酒店、迪厅,和一群非主流姐妹、富二代鬼混。穿名牌、抽烟、驯酒、拜金、逃课、打架、泡夜店、耍男人,把年轻时能做的坏事基本都做了,在她和姐妹们的眼里,自己的责任就是放弃责任。直到遇见新同学留级生汪小菲,一切都为之改变。

  同样正值青春期的90后汪小菲生性胆怯,却被程小雨深深吸引,每日幻想和程小雨共赴云雨。为了能够接近程小雨,汪小菲每天跟踪程小雨,并通过各种无名的方式向程小雨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在不断地交集与接触中,汪小菲不仅看到了程小雨内心真实的另一面,看到了程小雨原有的美好追求和憧憬,而且还发现了造成程小雨及其姐妹离经叛道的原因和一个潜在的外部危险。为了保护和帮助程小雨找回自我,生性胆怯的汪小菲用自己的脆弱的身体和尊严,一次又一次地挡在危险的前面,却一次又一次受到程小雨的漠视。

  男友抛弃了她,朋友说:“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信什么不好,信爱情?”在做完无痛人流后,小雨在与母亲的交流中说道:“责任,那是你们上一辈子的事,我的责任就是放弃责任。”在汪小菲的坚持与感召下,程小雨终于逐渐感觉到了久违的关怀与温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但事与愿违,每当程小雨开始试着相信,试着谅解时,无情的社会现实、冷漠的人性以及世人对90 后的偏见,再一次将程小雨推向崩溃的边缘。那次去迪厅瞄上她们的一伙人对她身边的一个姐妹下手了,利用那女孩 伤害了她们。自己身边的好姐妹也背叛自己,没有一个路人肯帮助她们,伴随着一句:“带着你的对我好,滚出我的生活。”她再一次不相信这个世界。

  但汪小菲没有因此放弃,相反更加坚持。就在汪小菲的努力下,程小雨渐渐找回自我和追求时,外部危险如期而至。这次真正的危险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自己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帮她。面对危险,世人明哲保身的做法,再一次刺痛了程小雨的心。为了让程小雨坚持信念,坚持相信人性的美好,胆怯的汪小菲挺身而出,用鲜血和意志唤醒了人性,用身残的代价验证了90后青春的价值。而此时的程小雨选择了相信,选择了追求,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香奈儿,零分;程小雨,一百分。”不仅仅是这一细节让我开始质疑她还是那个穿名牌、抽烟、驯酒、拜金、逃课、打架、泡夜店、耍男人,放弃追求,放纵自我的小雨吗?仅仅是父母的离异使她成了现在这样吗?娃是好娃,社会把娃害了。我是90后,我也不想背负着叛逆的名誉。我想说,我们90后也有追求,有梦想,有思想,有责任。争议的90后,注定这个电影会火,事实上也证明如此。网络曾给屏蔽,女主角群里有共享。女主角很漂亮,插曲你知道我对你的好也很好听,男主角最后很给力,我在电脑前面都巴不得去弄死那导演。尼玛导演脑残,尼玛编剧吃屎。导演傻逼请你不要试图证明90后也是傻逼好吗?尼玛90后不是这样好吗?你的青春期是这样的吧!

  所谓青春,生命绽放。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疯狂与无知,都将是我们生命中最美丽的绽放。年少的轻狂无畏,青春的独立自由,铸就我们对爱情的追求,对性的渴望,无论那是一个多么梦幻的世界,都无法阻挡那因青春而涌动的激情。生命无限,青春最美。

  剧中,男主角利用千纸鹤表爱自己的爱慕,无疑令人感动。他在千纸鹤上写下爱的语言:

  1、我每见到你一次就送你一只千纸鹤,不管你是否接受。

  2、想你的时候有些幸福,幸福的有些难过。

  3、自从见到你以来,我平静的新湖再也无法平静了。每天的动力就是见到你并和你说话。

  4、我心里有个秘密,你想不想知道?让风悄悄的告诉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真的好喜欢。

  5、想你的心情,实在没有办法用一句话代替。

  6、发情的你和绝情的我,怎么面对这个滥情的世界。

  7、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的心便不再惶惶不安。

  8、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情,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另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见你……

  但是他的爱换来的只是小雨的漠然。“你不是喜欢跟着我吗,昨天晚上你在哪,在哪?带着你的对我好,滚出我的生活。”小雨哭了,我也哭了。可笑的男人啊,敢不敢别让她受伤啊!这也给我们敲响一个警钟,分分秒秒都要记得她,保护她。

  对于小雨所缺少的亲情、友情、爱情,我有一点自己微不足道的看法。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到忘情的心灵照耀。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

  我喜欢玩微博已经不是一个秘密,虽然网上对这部影片恶评如潮,但点击率还是很高的,仅新浪一天转载就有55万次,大家可以去我微博观看:

  http://weibo.com/1704876333/profile/

  时间是 7月22日23点34分

  由于时间的关系,先写这么多吧,可能由许多不妥之处,以后有时间修改。再次感谢粉丝们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希望早日拥有属于你们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