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移魂女郎》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移魂女郎》经典影评集

2018-01-10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移魂女郎》经典影评集

  《移魂女郎》是一部由詹姆斯·曼高德执导,薇诺娜·瑞德 / 安吉丽娜·朱莉 / 克里·杜瓦尔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移魂女郎》影评(一):我在精神病院的那一年

  我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的前两年,都是一个“怪胎”,每一个阶段,我都经历过被全体同学孤立的日子,初四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和我同桌,所以我自己个人一张桌子,坐边上最前排,那时我的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大学时候有位男生送我一本书——《为人 处事 交朋友》,我看着它的封面,转头把它扔进了垃圾箱。

  大家会用很多词汇形容我,“特立独行”、“不正常”、“高冷”、“白天鹅”、“大人物”、“不同寻常”、“不懂事”、“乌鸦群里的凤凰”(讽刺口吻),因为缺乏共情能力,所以每一种形容,我都无法理解。我没觉得我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除了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一种约定俗成,比如我上课从来都迟到、喜欢东西永远和别人不一样、从来不知道长幼尊卑、轻视任何一种他人对我的靠近和追求同时,也从来不会换位思考

  我工作的时候,每位摄像都讨厌我,有一次有位摄像和我出去采访,回来我发现他只拍了7分钟的素材,他扛着机器,故意不开,一心要我难堪。我反映到领导那里,他说,“你觉得是他工作不到位,还是你活该?”

  于是我辞掉了我的第一份工作,临走的时候,有位文艺导演突然悄悄找到我,跟我表白,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你很怪”。我问他我哪里怪,他说“浑身上下都很怪”。我觉得这回答简直匪夷所思,我当机立断拒绝了他,我觉得他一定是个傻逼,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长得丑。

  到我第二份工作的时候,经常加班,有一次我的上司喝醉了酒,说要陪我,办公室里就我们两个人,我说你走吧,我自己能行,他突然说,噗噗,你这么正常,却为什么非要去追寻那些离奇的不正常?我想了想,说“可能哲学书和文艺电影看得太多。”他说那些都是些抓不住的虚无缥缈,切实的身边的幸福重要,还是抓紧时间,去找一个体贴你的男生。就因为这次对话,我感觉我一下子爱上了他。

  我希望我难过的时候,能够向他倾诉,有时候明显感觉出他的不耐烦,却总是忍不住,后来,在我又换工作的时候,为了制止自己,只好把他拉黑。很久之后,我翻看他的微博,心里会暗暗惊讶,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如此迷恋这样一个实际虚伪男人

  很感恩运气还算不错,在我以后的人生中认识老公和一些真诚朋友,我终于慢慢回归“正常”,他们带给我安全感,终于消除了我对世界的惧怕。而还有一些人,她们或许不够幸运,于是,她们生活在了精神病院。

  《移魂女郎》是那种被片名毁掉的电影,我个人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做《我在精神病院的那一年》,这部电影根据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苏珊娜凯森的个人自传改编,讲述了她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一年,以及接触的形形色色的女精神病患者。

  接受自己是个精神病患有多难,我想我和苏珊娜的想法一样,会感觉明明错的是全世界,而我们的灵魂,却要为这个世界的不合理秩序买单,我们想和一切对着干,而一切,都要以自我感受为先。

  除了自己,我们看待世界,全凭喜好,我们是那么害怕不被接受,我们那么敏感,我们只好预先拒绝,我们看待他人,从来带着挑剔,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是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从来就不够“坚强”。

  而或许,世界看待我们的眼光也错了,我们并不是“怪胎”和“另类”,我们只不过是一些“懒惰任性的小姑娘”,我们不肯花心思去体察别人,我们希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眼中的样子。而总有一天,我们会成长,有人会说我们被磨平了棱角,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找到了幸福。

  《移魂女郎》影评(二):只是一个懒惰自私美丽女孩

  《移魂女郎》是我看过的第一步薇若娜瑞德的电影,也是最喜欢的一部。

  当时在恶补安吉丽娜朱莉,挖到了这部1999年的老片。看完以后疯狂搜索关于Winona Ryder和这部电影的所有。电影原名叫“Girl Interrupted”,也就是“女孩向前走”。朱莉因这部影片拿到72届(2000)奥斯卡的最佳女配,从此一炮而红,星途坦荡。而另一位耀眼的女星,从此却慢慢凋零了。

  我总觉得在这部电影里,Winona有太多的本色演出。聪明,懒,颓废叛逆,抽烟,极短的头发渴望爱,不珍惜爱。在电影结尾她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始,我猜这也是她内心期望的。她漂亮聪明颓废,有许多特别年轻男人仰慕。她爱他们,但不想和任何一个共度余生。她和疯癫性感的朱莉做了朋友,在巴士上她羞涩地吻了她,弹吉他时笨拙又努力……我真喜欢这样的女孩,想陪伴她,或者变成她。

  她咆哮着问老护士,“what’s fuck going on in my head?”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过是个懒惰、自私、叛逆的小女孩,想要逼疯你自己!”

  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这一幕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觉得这是电影的精华。Susanna的秘密被戳破后,脸上尴尬、震惊、羞愤交加的表情,还有她为了反击说出的毫无水平的脏话——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的地方,模模糊糊地知道它横在自己和幸福中间,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跨过去。这个医院里也都是这样软弱的人,背负着不愿意扔的负担,做出扔不掉的样子。大家心照不宣,和平相处,一旦点破,不可收拾

  我们都是软弱的人,软弱的人和软弱的人在一起玩。

  关于这部片子的主流评价是,Winona失恋一蹶不振,为了挽回人气以及尝试另一种工作方式,她第一次制作自己的影片,结果在片中的光芒完全被另一个新星掩盖,那个新星就是朱莉。

  其实我认为,lisa这个角色本身就非常出彩:癫狂,性感,颓废,冷酷,像母豹子一样充满活力——也是朱莉的本色演出,浓烈,强势,无时不在爆发。而Susanna纤弱,矛盾安静,笨拙,注定只是一个看第一眼不会击掌而起的角色,只有许多遍以后才能开始赏识那个看起来乖巧又喜欢研究自杀的女孩。因为这样的不出彩就否定Winona的表现,我实在想不通。

  2001年,偷窃案闹得沸沸扬扬。一个腰缠万贯如日中天的女星何至于在衣服店偷衣服?就算真有其事,以她的人脉和声望来说低调处理又能有多难?不管怎样,最后闹翻了,人气,名声,片约,片酬,演员拥有的所有,一落千丈

  后来我下了她的《达尔文奖》(2006)去看。细心的人应该能发现她的特别,她从不接卖座但乏味的商业片。《达》算是她接的最商业的片了,虽然不卖座,导演演员都一般,但剧本相当有趣复杂。虽然这时她已经35岁,身体开始发福,但脸庞还是20岁。她在所有的电影里都烟不离手,但皮肤从来没垮过一点。

  2011,Winona在《黑天鹅》里演一个画着浓重眼线的老芭蕾演员,我总觉得她接下这个角色很有深意。彼时她已经三十九岁,她终于开始老了,我看了演员名单才知道那是她——我实在是认不出来。她舞团第一的位置被年轻的女主取代。当她和新人相对,新人光洁的皮肤和清澈不知所措眼神让她悲愤,她也年轻过,被人捧在掌心过。电影里她酗酒,自残,跑向疾驰的货车。后来她永远躺着,曾为她带来荣誉、快乐、美丽、爱情的,光洁灵活的双腿,和她一起毁掉了。

  2012年,她参加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用食指戳她露出来的胸,边戳边哈哈大笑。她穿着简单白色T恤和牛仔裤,肚腩毫不留情地凸出来,她也完全没有挡的意思。2005之后她出席活动照片,脸还是一样美,眼睛里的光渐渐没有了。我想起移魂女郎里,那个被抢了老公的贵妇人怔怔地对她说“your skin is so beautiful”。当时她28岁,演高中毕业的女学生还是一点没输,不管是皮肤,身形,还是精灵般的眼睛。

  我不想求证戳胸的梗是怎么来的,Winona从来就不是自重的人,这也是她迷人的地方:老天给她众望所归的一切,她却显得那么不屑。她对人生不屑,对自己不屑,对生活不屑,对名望不屑。她也很认真地在乎过一个人,但最后没有好结果。后来,她再不认真对待什么,包括自己的身体,抽烟,不节食,不健身——不管下半身多么松垮。

  这是我有点感触的地方,我也年轻过挥霍过。有人对我说你身材真好,怎么吃都吃不胖,我说哦,继续胡吃海塞,后来我就吃胖了。有人对我说你皮肤真好,怎么熬夜都不起痘痘,我说哦,继续每天三点睡六点起,后来我在镜子里看见第一条皱纹时,我才20岁。有人说你头发真好看,栗子色,又顺又亮,我说哦,后来嫌洗起来太麻烦就剪了,和Winona的一样短。

  以前我不明白人生经不起挥霍,我自己若不好好对待自己,别人更不会。我不明白肉体和心都没被好好对待的后果有多严重。我不明白自己存在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存在如果没意义,我为了存在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没意义。不懂事的时候想得多,容易悲观,一悲观,更加不想珍惜自己。

  看过《移魂》的很久之后,我才想通,对生活有了期待,想正经地挥霍生命,好好对待自己,先悦己,再悦人。所谓想通,大概和薇若娜坐车离开医院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吧。

  《移魂女郎》影评(三):到底谁才是疯子

  看完之后我突然不知道到底是谁疯了,也许是lisa,如果不是,那就是所有人,影评里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那就是“我们人多,所以我们叫他们疯子”但真正的又有谁能理解疯子的世界,也许是和我们一样的一片天地,但是八成会比我们现在的好些我想,真正疯的是我们这些觉得可以治愈疯子的人,我们用各种方式,让他们过着接近我们或是和我们类似的生活,然后还会冠冕堂皇的庆祝我们的康复计划成功....

  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疯与不疯界限,就像片子里说的:“什么是滥交的标准”其实没本就没有,只是大多数的人自以为是的规定出来的生存规则,大多数时候称这些规则为“道德”,如果你违反了,那么很不幸,你成为了异类,更甚的就是疯子,没有人去关心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再简单点,对梦想的追求是有志,是值得真个社会提倡的,对金钱的追求就变得有点模糊不清了,拜金或是现实或是什么,但是随着社会在变化,这个行为褒贬不一,但是对性行为的追求,毫无以为称之为滥交,当然大多数对女性使用。这就觉得很戏剧化,同样是追求,只是没有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观,就会被社会所唾弃。

  其实,在我们为生活,为金钱,为名利苦苦挣扎的时候,在那些我们认为一无所有的疯子眼中,我们又是什么呢?

  《移魂女郎》影评(四):世界是噪音的花园

  初冬的夜晚,空气是蓝黑色清楚的凉,一个人走回寝室,文广那边有乐队在弹唱,吉它的拨弦声对我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诱惑,不过他们唱得很烂,另一边的大妈们兀自放着音乐广场舞,我走到路灯下,抬起头看见白色的灯光边一圈隐约的彩色光晕,手插在口袋里,嘴巴里呼出小小的白色气体,耳朵边是纷繁嘈杂的音乐,她说 “maybe everyone out there is a liar. and maybe the whole world is stupid and ignorant. but i'd rather be in it. than down here with you”。世界是噪音的花园,我这样想着,竟突然觉得轻松起来,于是在有漂亮彩色光晕的白色路灯下轻轻转起圆圈,不敢有太大动作,因为我还是很在意这个世界的规则。耳朵边乱七八糟声音明明与我无关,可是却也不用皱眉头。我们都是在演戏,让自己看起来正常,然后,假装,或者其实也是真的,和这个世界相亲相爱

  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其他,套用电影里的台词“i'll never know what it was like to be her. but i know what it's like to want to die.”,我不了解她的感受,但我知道那种跟世界脱节的感觉,那种走在马路上感觉那些车子开来开去心里却没觉得没什么关系的感觉,听见了所有的声音,但却什么也没有听到。

  电影里最喜欢的情节是她们彻夜为她弹唱,我总觉得,善良是一种力量,可以让人们见光芒。常常会有觉得黑暗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时候,闭上眼在心里默数它们消失的时间,就好像在水底泅潜的一段,但是伸出脑袋,大口呼吸的,还是现世的阳光。后来开始觉得给予就好像是一种获得,对别人好就类似对自己的一种弥补。这种感觉说不出,别人应该也不懂,但是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想让自己好过。

  如果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别人看见光芒,那么,当这明亮的光线出现的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是那个第一个被感动的人。

  《移魂女郎》影评(五):敏感细腻的人儿,适当的控制你的情绪,你就是这世界最伟大的梦想家

  什么是疯子?疯了并不是精神失常,也不是掉进无法逃出的黑洞,其实偶尔的一个让你自得其乐的谎言,一个你想要逃避到童年远离成人世界的午后,都可以是我们疯狂的表现。这就是我们疯狂的人生和世界,这才是那么多鲜明艳丽人性该有的无可比拟的神奇!

  曾经我也一直以自己的敏感和细腻感到骄傲,为自己可以为听到某一句歌词,看到某一个电影情节而思绪万千感到无比自豪。认为我拥有比这个世界的很多人还要更多更美更微妙的感官。

  但就像这部电影里的情节一样,什么都有两面性。这种"特长"似乎在带给我快乐的同时也带给我更加复杂的冲击,任何事情任何语言,好像都在我的世界里都会赋予更多的意义。而往往,带给我更多的悲天悯人,较之阳光,往往感受慨叹着更多的阴暗面,并从中得到一种自我满足的独特感觉。

  随着岁月的流逝,进入社会的压力让我渐渐想要放弃这种能力,甚至为自己的这种能力感到无力,自卑和无法控制。其实,自己也已无暇再去顾及那些美妙和细微的感受,所以我求助于佛学的理论,看空一切。我确实好了很多,变了很多,开心了很多。

  但是这里,这部电影,她很直白的告诉我,我确实是特别的,这种能力确实让我们这类人看到听到想到更多,在自己小小的脑袋里玩更多的游戏。而我所要做的就是给它一个限度,不要将自己一直置身于思维的漩涡中,思考感受,然后放下,进入下一段人生。这样我们的人生就在良性的循环中仍然保持着那份唯美和细腻,偶尔对往事的咀嚼,也更有深意。

  《移魂女郎》影评(六):crazy bitch

  Crazy isn't being broken...

  ... or swallowing a dark secret.

  疯狂并不是心灰意冷,或者咽下了一个黑暗的秘密。

  lt's you or me...

  ...amplified.

  那只是你或我,把自我放大了。    

  lf you ever told a lie...

  ...and enjoyed it.

  如果你曾经喜欢上说谎;  

  lf you ever wished you

  could be a child forever.

  如果你曾经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移魂女郎》

  很久没看过如此让我兴奋的电影了 让我又轻易的陷入了一种情感的汹涌癫狂状态 每次刚看过一部很衷爱的电影 最美满的状态是眼含热泪 久未落下 (看《别让我走》时我就是这种状态)而画面音乐对白 交织成一只最温暖的手 轻柔的拂过我内心那柔软的一处 决绝 抑或温情 电影 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 我热爱且渴求一切充满激情与丰富内里的生命体验 而电影 你只需要盯着荧幕 看着听着 也许紧闭已久的内心大门就会在瞬间毫无防备的被撬开 情不自禁的把自己放到

  故事中去 在别人的故事中 留着自己的泪 当然我知道 什么样的感受都不如亲历深刻深远

  第一眼看到Susanna时 我承认自己有点震慑于她的美了 有一种东方人外冷内热的美 刚毅 脆弱 面对爱情狂烈 也有拘谨的一面 将一个写作者的挣扎 多面 蜕变诠释得很真实 很到位 与身边的精神病者相比 她是清醒的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运在她也具备认清事实本质的天赋 并还敢于回到肮脏 丑陋的社会中去 她貌美有人疼爱聪颖 不幸在她被迫被当成精神病患者 不断的追问着自己拷问着自己 却自知永远做不到像一个精神病患者那样的纯粹

  Lisa 毋庸置疑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尽管我个人是比较偏爱Susanna的扮演者的 但我不得不承认Lisa的扮演者安吉丽娜朱莉的演技更胜一筹 朱莉和皮特果然是天生一对 两人饰演的好多角色都是烈焰玫瑰型的 狂放不羁 却寂寥孤寂 叫人想忘都忘不了 也许是角色所定 Lisa对于需求和情感的表达比Susanna要猛烈得多 其实我至始至终都未觉得Lisa有精神病 我一开始就惊叹于她内里的强大 所有的表达都如此直接只说真话 看起来粗暴 低俗 只是太多人不敢想象她拥有的是如何自由的灵魂 就像蓦然从墙角长出的一支野玫瑰 你以为她脆弱实则耀眼的自顾自的存在着

  现在闭上双眼 3个片段在脑海中回放 1 Lisa和Susanna逃出医院搭上便车 Susanna凑过去轻吻了Lisa的唇角 2 Susanna面对病友的尸体失声痛哭 Lisa把所有的钱给她之后转身离开 3 两人在地窖 Susanna对Lisa说出从未有人对她说过的对她的真实看法 Lisa跪在地上史无前例的崩溃到哭号 两人看似大相径庭 但内里由于某种相互青睐的牵引 两人情同姐妹 Lisa顽劣的外表下藏有一颗极其渴望被爱 被关怀的心 她用最激烈最凶猛的方式表达自己最单纯的愿望 正如Susanna所说的 她一次一次的逃跑 又一次次的被送回 因为只有这里 她才有存在感 而Lisa 也是具备看穿事物实质的天赋 也许是由于惺惺相惜 她一次次的帮助Susanna 最让我感动的是 她是绝顶聪明且刚烈的女子 她内心充满了绝望 明明知道自己在医院是无期徒刑社会不会接纳她 而Susanna和她是完全不同的人 Susanna是有希望有未来的 自己越是靠近她越是帮她越是喜欢她便越是推开她 越拉远了两人的距离 两人分别前最后的对话是 Lisa对Susanna说 我会想念你 Susanna说 不 你会出来与我重聚 Susanna终于离开了医院 她与所有的病人医生拥抱 却没有与Lisa相拥 或许 她是逼迫自己去相信 自己会有一天再见Lisa的

  两个内里极其相似 都对爱与被爱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求 且对心灵都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的人 就这样一个温和 一个凄烈的存在着 冥冥之中 相互躲避 也相互照耀

  圣经里面有句话 光照在黑暗里 黑暗却不接受光 如果用在精神病患者身上 我想只是黑暗不接受普通人所谓光明里的光

  我想 很多精神病患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他们只是太过执拗于自己的世界 抓住伤口无限的放大 就像片中说的Everytone is sad 与普通人一再的掩藏耻辱伤痛不同的是 他们无处可逃 所有的情感宣泄表达得一览无余 就这样将最疼痛最致命最最隐蔽的伤口赤裸裸的绽放在人们面前 以各种称之为病症的形态展现 恐怕是会惊扰到人们的 人们眼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纯粹而不可亲近的 对于那样脱离了现实 兀自飞到空中的灵魂来说 是否也是这样 我常常觉得 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疯子 只有在独处时才会放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出来 狂飙脏话 暴涙残忍 失声痛哭 最不能示人的一面 才是最真切的一面 That's really pathetic

  很中意Lisa和 Susanna在隔离室的门外 弹唱那首欢快的Downtown 隔离室里的Polly不再发作 微笑着轻声哼着这歌 那一段 温暖是直沁人心的 所谓的治疗恢复正常不是靠药物和镇定剂就能解决的 真正的 用爱 用关怀 才能抚平人内心的恐惧与狂乱

  Anyway adore you guys crazy bitch

  《移魂女郎》影评(七):不算影评

  当初看得快睡着的电影,今天又翻出来,感觉已经完全不同。好不容易选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却发现已经有无数人走过,以各种姿态,面向不同结局。经过一段及其坎坷的旅程,却发现现在的自己跟片中的女主角有太多雷同。本来觉得面前的未知应该可以满足我疯狂的胃口,却发现由偶像20年前的女朋友饰演的角色已经替我将这条路走到了极致。有一点点不爽因为自我膨胀的气球被戳破,不过我很高兴我对这样的极端已经失去了兴趣。某人将灵修与邪教相比,我很能理解他的愚昧,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如果当年没有读张德芬我现在会是怎样。也许这部电影就成了我的传记。老早老早就觉得Winona跟我很像,呃,我指的是不好的部分当然外貌就被排除了。她本人是进过精神病院的,我总是觉得她与这部电影的结合讽刺得不可思议又是情理之中。电影中的女主角Susanna走出了疯狂,从黑暗的自我角落走回了有白天黑夜的世界。但是Winona并没有就这样跳出自己造的框框。她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你是否曾经在你口袋里明明有钱的时候却还是去偷东西?”如果她有名的偷窃案发生在拍这部电影之前,那她的偷窃行为便很容易解释,但偏偏在拍了这部电影,说了这句台词之后,她才偷了那件衣服,这让人难以理解。我只能理解为,疯狂是难以治愈的。只要疯者还对疯狂上瘾,只要他还享受着,没有人可以改变他。疯狂是一种高度伪装的逃避,而且是很有效很享受的逃避。关于疯狂,豆瓣里的影评写的很清晰透彻,我觉得我这个初级患者也没有说话的权利,有兴趣的就去看看吧。

  现在觉得这部电影和那几篇影评都好得几近完美,毕竟是走过这路的人才体会到的。某人某人和某人说,不要走极端。哈哈,我说。我还想说些什么,但是出口的却是,哈哈,哈哈。The only way I am unwilling to go is the normal way. The only life I am unwilling to live is normal life. The only thing I am unwilling to be is an expected person. Don't tell me what to do. Just let me fall and let me fail. I am tired of being the winner. I want no success. All I want is happiness, which can be given by no one but can be found in oneself.

  ut who cares? And...what matters?

  usanna最后回到了她曾经逃避的生活,然而我知道,这远远不是终点。人类的疯狂永无止境。我毕生的追求,便是让这个世界的疯狂,于我终止。

  (写于2010-12-24 )

  《移魂女郎》影评(八):is crazy really so bad?

  usanna 说:I’ve wasted a year of my life. And maybe everyone out there is a liar, And maybe the whole world is stupid and ignorant, But I’d rather be in it rather than down here with you.

  虽然她们是在精神病院里,但是她们对于对方真的是真情流露,真心关心着。

  故事叙述了Susanna滥交,吃了好多阿司匹林,医生和家人认为其自杀,因此被送进精神病院。Susanna、Lisa及医院的其他人在并远离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后Susanna醒悟了,配合以上治疗,返回了正常人的世界。

  故事的开头以Susanna的叙述:Have you ever confused a dream with life?Or stolen something you have the cash?Have you ever been blue?Or thought your train moving while sitting still? Maybe I was just crazy. 这段叙述配上Susanna的迷茫的表情很抒情~画面经常1/2就是Susanna的脸,那大大的眼镜、精致的妆容,抽烟的动作,很迷人,所以电影中那么多人被吸引。比泰剧中《yes or no》那个小t养眼多了。如果她在片中饰演一个t,一定可以吸引好多人。她刚到医院时,一脸迷茫的表情看着周围。第一天Lisa被抓回来,Lisa那狂野的性格就张扬出来。她就跑到Susanna的房间争吵,发泄出她的神经质。病人每次必须被要求把药吃了,晚上还要定期check。Susanna很好饰演出了她刚进去时候的无助,走路都是那么缓慢,在住院前的一些事情像幻象一样总是出现在她的眼前。上半部分,Susanna还是相当叛逆,Lisa帮助她去看她的病历,和医生交谈时还会反驳,在餐馆被迎头痛骂Lisa帮助Susanna骂那个女的,虽然其实也是Susanna不对和有婚之夫搞。Lisa真的还是有很可爱的一面的。虽然她做了一些事,比如drug护士。说的一些话直接导致了Daisy的自杀。我还是喜欢疯狂时候的Susanna和Lisa。

  crazy真的那么被否定么。是由于我们实在太克制了自身的感受,人与人之间不会像Lisa那样有话就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实世界就如Susanna说的,充满着liar,所以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风平浪静,大家和谐相处。但是我们宁愿活在那个虚伪的世界中。

  《移魂女郎》影评(九):引人入胜的文艺片,触动很深,很喜欢

  看的时候觉得Susanna是我,Lisa也是我。不太理解影片设立的界限。。 以上是高中第一次观看本片的感受 前几天又看了一遍,人是在成长的,今天的我看电影的感受与高中时候得我完全不同。我觉得Susanna很像我,很像初中时期叛逆得我,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只关心自己内心的感受,可能就是封闭自私吧。只是比起Susanna,这个世界对我来说还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活下去。

  青少年们刚开始认识世界,刚开始察觉自我,找到了Lisa这样的同伴,于是拼命维护彼此,但是他们的内心又是柔软细腻的。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过去的自己。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编剧导游把这些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放大,就成了病院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她们拒绝承认自己的问题,抗拒治疗,一天又一天地混日子...Susanna被那个女孩(忘了叫啥,与父亲乱伦的那个女孩)的死震撼了,她也发掘自己不应该这样下去,自己一直认为Lisa是对的,但却发现Lisa不具有任何同情心。Susanna改变了,她开始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治疗。之前的她不关心周围的一切,认为人生只有死,现在她开始接纳自己的感官...总之因为Susanna的改变,最后大家都开始正视自己,Lisa也不再掩藏那个脆弱的自己,流下眼泪。

  特别喜欢帮Susanna修电灯泡的小哥

  “你为什么要在早上帮我修电灯?”

  “因为你喜欢在床上写写画画,晚上我就不当班了”

  “你为什么喜欢我”

  “就是喜欢你了”

  大概是这样的对话,单纯干净的感情,不参杂质的喜欢❤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情感特别真实,每个人物的情感都很好地传递给了我,愤怒,悲哀,揪心,喜悦...这些我都感同身受。也没有大肆渲染地描写某一幕,只是把真相剖开给你看了,自然而然地将你引入氛围。

  话说很喜欢两位女主的颜!!尤其是Susanna的演员,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德普叔的剪刀手爱德华,爱德华为她打造她的冰雕时,冰屑洋洋洒洒飘落,她在这冰雪里转圈,惊艳到了当时还在念初中的我。我想这就是女神吧!

  《移魂女郎》影评(十):迷失一代反思的正确打开方式

  7.5

  本片是一部很有野心的电影。一开始以为是《飞跃疯人院》题材的反抗体制的电影。但是本片拍着拍着就有点偏离了这种“固有的体制”,排出额体制的温情于可爱。可是过了段时间,导演又用了《疯人院》一个拍摄手法来拍摄体制的阴深于残忍。导演往往回回都是采用这样的手法,的确很难琢磨。拧巴!!其实这是本片的最大的症结所在。。如果没有这个症结,导演的处理技术再高超点。我想本片也应该是部高口碑的经典电影。

  本片其实也就是想表达70年代,这批美国这一带。

  荒唐又残酷,又带有一点温情于正义的就是这座疯人院。

  这群病人就是这个疯人院里,各种各样的那代年轻人。有性交泛滥的,迷失的女主。有追求所谓极致的朱莉安娜。也有受不了这样体制,受不了困扰的而自杀女配。代表美国理性派的黑人女仆也是美国的执行机构,等等。这样的人物设置相当用心,铺陈的很好。

  尤其事朱莉安娜所代表极左派的青年"毒瘤"思想,传染了各个患者

  本片事矛盾的,片里充满了各种的矛盾,很多的东西细思就经不起考伦。

  但是本片的主旨和人设事相当精妙,立意很高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