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飞鸿》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黄飞鸿》观后感10篇

2018-01-15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飞鸿》观后感10篇

  《黄飞鸿》是一部由徐克执导,李连杰 / 元彪 / 关之琳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飞鸿》观后感(一):黄飞鸿1

  大半部都是典型的港式武侠,热热闹闹咋咋呼呼的打戏,伴随着随处可见质量堪忧的各式器具哗啦啦碎一地。

  故事发展得非常任性,毫无铺垫,然而高潮一旦出现,或者说大boss一开始对打,经典主题曲《将军令》一起,观众们不管男女都要开始热血上脑,说不定还会哼上几句。

  第一部里黄飞鸿的形象还比较单薄,只不过是个颇有声望武艺超群的民间团练干部医生,时不时地作为人民代表跟当局谈判,正气凛然。十三姨和黄师傅感情也还停留在非常纯洁阶段,两个人只能借着墙上的影子暗自诉一诉衷肠。

  但黄飞鸿的形象已经开始确立,素色的棉麻长衫,裹腿,蹬着一双精致的白底黑绣文布鞋,既有草莽英雄洒脱,又自有一派文化人的儒雅,结合得毫不违和,而且很得观众好感。

  严振东的设定也非常突兀,一个武艺惊人的山东汉子踢了黄师傅的馆,为了出人头地竟然不辨是非,简直是丢了习武之人的格,所以也只能落得乱枪扫射而死的下场。他的出现于故事发展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似乎是为了证明“好拳脚难敌铁枪炮”的活例子,以衬托黄师傅甘冒枪林弹雨仍然毫发无伤的好本事,很有一点徐克武侠里任性的味道

  《黄飞鸿》观后感(二):日本电玩

  徐克:其实[黄飞鸿]里也有很多西方的东西。我想起一个细节--[黄飞鸿]最后那场戏,在梯子上对打,原来的剧本上没有,不是这么设计的。但李连杰前一天把腿摔了,没法跑了,戏不能拍。制片催着交工,我说给我一天时间想想。我回去没办法了,晚上就打电子游戏,玩那个小人儿从梯子上一层层过关的东西,我说有了!让李连杰在梯子上打,其实那是日本电玩里的花样。

  http://bbs.ent.163.com/bbs/liangchaowei/40370.html

  《黄飞鸿》观后感(三):徐克的经典之一

  纪念邱建国,永远的南拳王。

  李连杰自本片之后,开始彻底席卷全国

  动作指导非常华丽的阵容。袁祥仁 袁信义 刘家良。既有黄飞鸿的传人刘家良,又有袁祥仁,功夫不走后面系列的那种无影脚的风格,而是写实超多。

  同时徐克的才华表露无遗,黄飞鸿的成功,的确是徐克一人的结果,他对武打效果的不断追求,才有了新一代武侠动作片的辉煌。最后镜头剪切后的效果惊人,梯打更是成为经典。

  熊欣欣作为李连杰的替身,第三集开始有了自己机会

  本片阵容强大,配乐和主题曲也影响了一代人。

  关之琳、元彬、郑则仕、张学友、任世官、黄子扬、【邱建国】、刘询。

  片中的一个细节是十三姨和黄飞鸿的影子游戏,贯穿了三集。

  最后说一下版本,这个1080的蓝光是不是骗人啊,效果真差。

  《黄飞鸿》观后感(四):压抑沉重的电影,黄飞鸿太高大上

  黄飞鸿可是四大IP之一,霍元甲虽然也打洋人,不过故事流传的比较少,外加是北方人,不符合香港人的口味。叶问嘛,红的有点晚,年纪有点小,作品太少了。孙悟空可是国民男神,确切的说应该是东亚男神,绝对是第一IP。黄飞鸿故事比较多,外加又是个大夫,比较乐善好施,外加佛山人士靠近香港,所以关于黄飞鸿的影视作品比较多。不过这部黄飞鸿简直就是圣人完人,真的不太符合我的口味,感觉有点像DC的蝙蝠侠,甚至犹有过之。过于仁义,过于大侠,观影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要不是武戏过硬,真心不想看这么沉重的电影。

  清末有多腐败,有多软弱无能,想必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无非是忍让退,民不聊生都算是轻松说法,简直人间炼狱,所谓的洋务运动不过是强加的遮羞布而已。就这么一个政府,这么一个病态的官僚机构,黄飞鸿都把它当成救命稻草,处处讲法律法规,时时照顾人情世故情商倒是高的没边,一点反抗意识都没有,被抓到大牢,狱卒都放人了,还不肯走,看的憋屈无比,郁闷非常啊。清政府的提督处处作对,民团说解散就解散,药馆说封就封,东西说搬就搬,人说抓就抓,连点血性的反抗都没有,只会束手就擒。再说民间风气,国人懦弱怕事,老板就算被强收保护费也不敢出头,戏班头头不把人命放在眼里助纣为虐等等,就这样的风气这样的麻木不仁的人民,黄飞鸿还把他们当成宝贝,不顾自己安危,舍身相救,真是圣人啊,不过我就不爽了。沙河帮烧了黄飞鸿的房子,抢走黄飞鸿的女人,并且勾结洋人想要置他于死地,严振东纠缠不休阻挠救人,黄飞鸿都不肯下死手杀人,杀人可以说心里不忍,可是卸胳膊断腿很难嘛,人家都朝你开枪了,还是轻描淡写的击倒了事,简单的皮外伤,佛也有怒火啊,貌似黄飞鸿基本没有,要是去少林,说不定能做个方丈,导演爽了,可是我不爽啊,简直比蝙蝠侠还圣母。再说和洋人的关系,无辜百姓被打伤,不疼不痒的跑去提个外交抗议,真有中国风范啊,戏班上洋人乱开枪,倒是反抗啊,喜欢的女人被掳走,你倒是狠一点啊,除了迫不得已用子弹杀了个洋人,基本上算是卑躬屈膝了。这个黄飞鸿相貌很英俊,动作很潇洒,功夫很高明,很有范,很会穿衣打扮,就是太圣母太高大上,太伟大了,确定导演不是在反讽?

  李连杰功夫没话说,虽然用了替身,但是还是很敬业的,很潇洒飘逸,不过满脸的青春痘,演出一代宗师有点不太符合年纪,虽然看的很憋屈,但是都是导演的安排,只能说演技不错。元彪比李连杰大了五六岁吧,而且那时候也算是功成名就如日中天,外加面相有点老气,演出黄飞鸿的徒弟总有点违和感,倒是够拼命的,被吊起来打,最后还玩了上吊式勒死洋人,打架也以撞击为主,看着都疼。任世官演一个擅长铁布衫硬气功,从北方来广东混口饭吃的武师,卖艺喝剩汤被人看不起的时候确定挺可怜,不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格局太小,又固执执拗,意气用事,非要和黄飞鸿拼个你死我活的,最后被乱枪打死,其实杀了沙河帮的头头,自己做老大多轻松惬意,反正又没有底线,咋就转不过弯呢。张学友的牙擦苏倒是挺好玩的,国语不行,英语流利,发挥的空间不多。猪肉荣冲动莽撞,抱歉,不是冲动,而是智商欠费,除了会坏事,除了帮倒忙,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作用,被呵斥无数次还是屡教不改,我要是有这样徒弟,早就逐出师门了,也就大圣人黄飞鸿能忍。关之琳,大大的眼睛,合格的花瓶,演出个敢爱敢恨的十三姨,不过智商也有点不够,主要的作用就是介绍点新玩意,然后等着被救,顺便露露香肩,加点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至于沙河帮老大,简直就是集恶人之大乘,反而有点过火癫狂。总之没一个正常人。

  不过我看这个系列,看的就是无影脚,看的就是动作设计。第一场动作戏就是梁宽引发的群殴,群戏嘛,不能面面俱到,胜在打的热闹,破坏招牌也挺好看,最后在外国租界打斗,黄飞鸿没事又做了和事老,顺便坑了自己的民团。第二场就是茶楼用伞斗沙河帮,奠定了黄飞鸿中国雨伞界第一人的形象,人家往他泼开水都没报复。第三场就是戏班刺杀,黄飞鸿主要是用了棍子,一挑N多,打的倒是过瘾了,就算被撒了石灰,面对乱开枪的洋人还是轻描淡写,自己有枪也不开,还害得神父丧命。然后就是和严振东的雨战,很有意境哦,不过又是黄飞鸿单方面点到为止,但是小快灵的打法表现淋漓尽致,尤其从严振东身上翻滚而下的动作印象很深。最后就是和严振东在仓库里面的梯子大战了,跳来跳去,打法比较漂移,严振东的硬功破坏性表现的不够,不过黄飞鸿的几个腿功动作还不错。

  奔着动作去的,确实设计的还可以,打起来还是很带感的,不过确实被情节恶心到了,我理解当时情况确实如此,黄飞鸿的做法没什么错,不过我看电影一向以爽快为主,所以不会看第二遍,哪怕很多人奉为经典。

  《黄飞鸿》观后感(五):这才是一部优秀的武打电影

  这部电影已经不单单是一部武打电影了,看完真的给观众很多思考。例如,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在洋枪大炮的环境下,武术何去何从,或许我们许多人并没有办法像黄飞鸿一样打遍天下,但是我们真的很需要一种民族自信。不是清政府真的真的从头到尾打不过,是你自己一开始自己真的怂了,导致沦为被人鱼肉的对象

  一个小细节,黄飞鸿抓住沙河帮头领,让店家老板等看客帮忙指证,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这不就是中国人的现实状况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后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结果受害的还是百姓自己。

  再一个细节,严振东这个武师,让我想起了叶问三里面张晋扮演的张天志,一心想踢馆从而出名,不管是因为穷怕了还是想出人头地,为了金钱都违背了初心。严振东明知是十三姨却不救,为了钱甘心被小喽啰吵笑跪下捡钱,甘心与流氓地痞为伍,若有一天真的发展壮大,只怕也是另一支与腐败政府狼狈为奸残害百姓的力量了。所谓江湖,不应该是这样的江湖,至少力量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在这些有真本领的武术家面前是适用的。

  这部电影里面许多人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生动。李连杰的黄飞鸿,英气逼人童年偶像,我心目中的黄飞鸿大抵如此了。提督在从头到百分之九十九的进度条里面,都很讨厌黄飞鸿,直到最后黄飞鸿救了他才和黄飞鸿站在一起。然而之前不管黄飞鸿怎么样,是正义凛然也好,是在戏场救了他也好,全然不顾,一心想和他作对。演员表演也有加分。

  元彪演的梁宽,我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想进去打死他呵呵呵。肥猫演的猪肉荣也是十分有趣,冲动但是听话。最惊艳的是歌神的牙擦苏了,让我有点不相信那是学友哥。最最惊艳的是关之琳阿姨了,简直盛世美颜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小时候我爸那么喜欢看李连杰电影了,因为关之琳实在是太漂亮啦,美的让人心疼。

为了关之琳阿姨,给十分十分

  《黄飞鸿》观后感(六):从黄飞鸿系列中的清末乱世看中国现状

  这套系列的影片如下:

  《黄飞鸿之壮志凌云》1991年

  《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1992年

  《黄飞鸿之狮王争霸》1993年

  《黄飞鸿之王者之风》1993年

  《黄飞鸿之龙城歼霸》1994年

  《黄飞鸿之西域雄狮》1997年

  借着近期《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掀起的新一轮黄飞鸿热潮,我将90年代这套经典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完整地重看了一遍,这套经典电影恐怕是众多80后影迷最为熟识的黄飞鸿电影,20年过去了,看来依旧经典,其关键并不在于武打动作有多劲爆,而是在于故事的深度——影片广泛而精辟地反映出了清末的种种乱相,而黄飞鸿作为一个武师,承载的不仅仅是几套拳谱几招绝技,而是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操,面对清末乱世,黄飞鸿表现出的坚持原则理性认知,是一个武者在国家危难时分展现出的侠义之最高境界

  清末的历史就是一锅浆糊,各种思潮冲击,各种势力林立,就是敌不过洋人,世界看待清末时期的中国,如同我们现在看待中东地区一样,觉得那里没有丝毫文明可言,而且永无出头之日。如今,清朝过去100多年,似乎一切已然远去,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些曾在清末制造动荡的乱相在现今中国依旧存在,只不过一切都掩埋在和平的外衣之下,没有激烈的爆发罢了,在此我将一一解析。

  宗教迷信:

  越落后的国家,越容易深陷宗教迷信的泥潭,清末时期的中国也不例外,在第二部中出现的白莲教和第四部中出现的红灯照,就是当时的典范代表。

  我们要问,为什么越落后的国家越容易深陷宗教迷信的泥潭呢?因为越落后的国家,需要面对的困难越多,如清末时的内忧外患,面对诸多困难,越落后的国家越缺乏先进的手段去应对困难,如清末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国的无能为力,当一筹莫展时,就会转向宗教求救。以现代眼光来看,宗教的正面意义在于树立道德信仰,对个人,是一种行为约束,对社会,是法律之外的一剂稳定良方,总之宗教无力解决实际生活困境,所谓宗教迷信,就是在根本不理解宗教的情况下,盲目随意地乱解读,常常是期望借助怪力乱神摆脱现实困境,而不是想办法通过踏实的行径去改变现状。影片中白莲教鼓吹信教可刀枪不入,红灯照则捧出个在钢丝上耍杂技的黄莲圣母,最后白莲教的小信徒挺身迎子弹,倒在血泊之中,黄莲圣母被洋人乱枪打死,并身首异处,一切从轰轰烈烈走想迅速陨灭,事实表明,宗教无力改变中国之于西方的巨大落差,它挡不住子弹,也挡不住中国衰落的步伐,很多年后,一位伟人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另一位伟人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都没宗教什么事,在我看来它除了能巩固个人道德信仰外,至多是在人受挫折时提供一种心理慰藉罢了。

  面对民众的宗教愚昧,爱国人士陆皓东悲痛的喊道:“你看看这群人,为了个泥公仔,连命都不要了,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他们这样,就没得救了!中国没得救了!”黄飞鸿则不惜多次与白莲教、红灯照大打出手,近代中国对宗教迷信的猛烈批判,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无神论国家,我也一度认为中国不再有宗教迷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血案,一伙宗教迷信分子因传教遇阻,将不愿加入教会的无辜市民当场打死。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我们才得知这样的愚昧宗教,竟然已经在农村遍地开花。除了这桩血案,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闻在中华大地层出不穷,“迷信道士‘克全家’说法,丈夫将妻女扫地出门”“女厂长迷信道士,索贿百万为转运”“迷信道士诽谤‘不祥’,村妇遭全家打骂”……更有甚者,偷盗尸体进行冥婚,尸体偷不到,就连杀六名妇女来贩卖尸体,而在城市里,比如上海,隔三差五就能遇到基督教传教,不是鼓励你向善,而是各种恐吓,诸如:不信上帝,你就要下地狱。还有某学者扬言,只有信上帝,才能救中国……宗教迷信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一些人别有用心地打着振兴传统文化的幌子大搞迷信活动,而我想说的是,对于传统文化要采取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里的精华,而不是去复辟传统文化里的糟粕。对于西洋文化,则是同理,要取其长去其短,不去学习人家的先进科技与文明,尽捡破烂回来,难道忘记了西方的崛起,首先就是建立在对宗教迷信的破除么?

  非理性爱国:

  尽管白莲教和红灯照,非常愚昧,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爱国之心是虔诚的,尤其是红灯照黄莲圣母的慷慨就义,怎能不令人动容?她虽然被洋人乱枪扫射,却毫不胆怯,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红毛鬼,来我们的国家,奸淫掳掠,老天爷绝对不会放过你们的。”她的这番举动堪称英勇,只是选择了错误的爱国方式,这不仅仅体现在宗教迷信上,也体现在激进的行径上,白莲教看到穿洋服的国人就要打,红灯照则不断杀害无辜的洋人,体现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

  黄飞鸿在片中是理性爱国的典范。他从排斥西洋文化,到认识西洋文化的先进,转而积极学习西洋文化,在第二部中,他参与了中西医交流会,不但见识了西方医学的先进,也向洋人展现了中华医学的精妙,而在第三部中,他甚至对着弟子梁宽提到学习洋文的重要性,同时他又精通传统武学与医术,体现了热爱传统文化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完全不抵触的。黄飞鸿的这种理性还体现对待洋人的态度上,他会去教训欺负中国人的洋人,如第一部中,为了解救被拐卖的妇女,黄飞鸿直接杀进美国在华的租界,与洋人过招缠斗,同时他也会保护无辜的洋人民众,如第四部中,红灯照对洋人教士与教徒大开杀戒时,黄飞鸿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救。

  除了武打场面,如何理性对待西洋文化和西洋人,是这套系列电影着墨最多的环节,一遍遍告诉观众,你不用因为爱国,去排斥所有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先进文化,像片中提到的照相机、摄影机、火车、蒸汽机等等都是当时需要学习的科技文明,你也不用因为爱国,去针对所有的西方人,像第一部中为黄飞鸿作证解围,最后又为了救十三姨而被枪击中的神父,完全是值得尊敬的人,没必要拿他的身份背景做文章

  如今的中国虽然还算不上超级大国,但起码不再是耻辱的存在,可是很多国民依旧处于极端愤愤的状态,非常不理性。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去打砸日本车,造成极大的混乱,最后受害的都是国人,症状轻一点就是在网络里对着购买日货的民众大肆谩骂,哪怕仅仅是喜爱日本文化也会被扣以日杂的帽子,实在是极端的过分。中日之间目前并不在战争状态,很多日货都是在钓鱼岛争端激化前购买的,两国关系正常时,有贸易通商不是很正常么?有什么值得指责的?你大可平静的呼吁国人抵制日货即可。日本除了是历史上中国的敌国,也是近代长期领先于中国的发达国家,学习日本的文化,无可厚非,更何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越觉得日本危险,就越有必要深入了解它的文化,愤青们真的可以歇一歇,学会理性爱国了。

  不团结:

  面临外来强敌,国人理当团结,然而在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各种势力乘乱割据,为了争名夺利,自相残杀起内讧。为了利,沙河帮(第一部中)和以张保仔为首的海盗(第五部)利用国家动荡,政府监管无力,对百姓乘火打劫,其中沙河帮为了私利甚至勾结洋人拐卖中国妇女,简直畜生不如;为了名,武夫严振东(第一部)不分青红皂白,挑衅黄飞鸿,只为自己能扬名,赵天霸(第三部)则为了夺得狮王金牌,兴师动众,大闹广东馆来阻止黄飞鸿的父亲参赛,比赛时更是使出各种下三滥,手足相残;白莲教和红灯照虽然愚昧,但好歹知道和满人站在同一阵线对抗洋人,段天雷和大力王(第四部)却在这时翻起了汉人与满人的旧账,情愿被洋人利用,也要起内讧,真乃猪队友。面对这种种的不团结,黄飞鸿力挽狂澜,但也因此得罪了所有人,腹背受敌的他依旧坚持原则,真豪杰是也。他为了阻止武馆私斗,出手遏制而让所有武馆对他不满,赵天霸甚至因此想要杀了黄飞鸿;为了替百姓出头,他又和沙河帮结下梁子,致使十三姨被掳走;为了消灭海盗,深入匪穴,只身犯险;为了加强团结,他独自上书,要求中止狮王争霸赛,让官府也对他诸多不满。作为一个习武之人,黄飞鸿充分体现出其面对国家危难时的侠义境界

  当我们为片中黄飞鸿一个个义举叫好的时候,更该想想其他人在做什么,几亿人口的中国,难道只有黄飞鸿等数人是人,其余都是只图私利的畜生?曾有人告诉我,能打败中国的只有中国自己,清末时期的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巨大,只要迎头赶上,就能像日本一样成为强国,而我们把太多精力花在内耗上了,就像第五部中,黄飞鸿千辛万苦铲除了海盗,但政府派来的两支部队,又为了衙门的接管权斗了起来,除了叹息与摇头我们还能做什么?

  如今的中国一样如此,当你打开网络,可以看到各种破坏团结的言论,其中最多的就是地域攻击,大到南方与北方的争斗,小到同省省会与小城镇的争斗,面对这种状况,我没有黄飞鸿的能力去解决和消除纠纷,只能做到管住自己的嘴。除此就是各种极端民族主义,最无聊的就是汉族的对着满族的破口大骂满洲狗,这和段天雷、大力王有什么区别,清朝时期满汉一家也许还是虚的,如今都已坐实的关系,为什么还要翻旧账,不依不饶?学历史是为了吸取经验,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仇恨。

  自私冷漠:

  不团结的另一面,就是自私冷漠。黄飞鸿为了阻挠沙河帮向酒店老板收取保护费而卷入纠纷,最后黄飞鸿需要证人的时候,酒店老板居然退却了,认为这不关他的事!?结果还是洋神父替他作了证!(第一部)白莲教不断闹事,众人都痛恨,却又不互相帮助,只顾保全自己,为了怕牵连,狠心赶走又累又饿的教堂学生,最后还是美国大使馆收留了这些孩子。(第二部)被海盗勒索的米店老板,在海盗被清除后,不是感谢众人的帮忙,而是立马哄抬米价,简直无耻!(第五部)当黄飞鸿树立起一个道德丰碑的同时,周围是一片道德的废墟,令人发指。

  三年前,在黄飞鸿的家乡,广东佛山,一个2岁小女孩被车撞倒,18人路过,无人救助,致使她又被一辆车辗压,直至一位扫垃圾的阿姨路过,小女孩才得救,但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整个中国社会都被这个残忍的新闻震惊了,有人问,中国人的道德去哪了?其实,这种现象是从现在才开始有的吗?只扫门前雪的习俗,中国由来已久!还有那让人“闻风丧胆”的碰瓷老太太,是现在才有的吗?她们和片中的酒店老板、米店老板一样,都是在用卑鄙无耻、自私自利来“回报”他人的善良,透支了这个社会仅存的一点良知。

  如我分析,清末的种种乱相依旧存于世事,影片不但在描述着过去,也在时时映射着当下,我想这就是这套黄飞鸿系列电影被称为经典的真正原因,同时也不难明白第六部为什么会一败涂地了,历史写照的精髓抽离后,第六部沦为了纯粹的武打片,而且质地很差。

  近年来,我对政治与历史有了很大的热情,回头再看这套电影,观感完全不同了,影片所蕴含的历史写照是如此丰富与清晰,而我当时却只将其看作是武打片,羞愧!这是一套真正的武侠片,侠之大义不是简单的江湖正邪对立,而是基于社会现实的坚持原则,放到今天,则可依旧成为一个有志者的为人准则,侠义心肠任何年代都不过时,这也是当下中国所需要和所缺乏的精神信仰。

  《黄飞鸿》观后感(七):坏人都不是被黄飞鸿干掉的。

  3月29日中午,打开电视发现北京台正在播《黄飞鸿》这部电影,熟悉的《男儿当自强》曲调,勾起了英难、侠义的回忆,于是从中间开始看起来。

  1. 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好人,编剧用了多大的心思。

  结局时我们看到,剧中的几个坏人都被顺其自然地料理了生命。但除了美军首领被黄飞鸿手指弹出的子弹射入脑门外,其他人,如沙河帮首领,是被广大受压迫的妇女群众抱着脚撂进了火炉里,严振东,冲出来则被美军乱枪打死,他牛逼的铁布衫面对子弹也没有起到作用。由此看出,编剧为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在剧情安排上不肯让他随意地杀死一个敌人,与现在的英雄风格电影大不符。现在的安排大多是让主角最终手刃仇人,观众也觉得过瘾,大快人心。

  2. 官与民的平衡,配合中的默契与心照不宣。

  结局时提督大人被人二层上扔下,黄等见势赶紧把十三姨拖走,以防被砸,待他刚刚落地,黄便说:“提督大人真是英勇,那么高都敢跳!”提督大人更是毫不含呼:“雕虫小技!”紧接着爬起来就发布官方声明:“黄师父与官兵里应外含,成功破获了一起企图贩卖妇女的国际刑事犯罪事件。”云云…

  在群众生存抗争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给官方的面子时候给足面子,该正义喝斥的时候大声喝斥,该呼吁的时候呼吁。现在更有网络平台可用,寻找民意或以网络民意为名的时候更加方便。

  《黄飞鸿》观后感(八):我看《黄飞鸿》——时代剪影与民族根性

  大概是文化太过早熟的关系,中原华夏五千年历史读下来,令人扼腕叹息处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却委实不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像是按照早已写就的剧本,按部就班的走出一条平平无奇的直线。

  所以乱世出英豪,只有礼崩乐坏的时代,才能出那么几个不循规蹈矩,却创下不世功业的人。而所谓之“侠”,也常常诞生于这个时代。君不见金庸小说中,无论是郭靖、杨过也好,张无忌、袁承志也罢,无不是是生活在国破之际,存亡之秋。

  但中华历史和的儒家伦理惯性之大,偶尔波澜壮阔一番,也很快平息下来,继续死水无波的天地君亲师下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除了留下史书一章“游侠列传”,便也无迹可寻。只有船坚火利的欧洲列强,用大炮轰出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旧的东西被打碎重新糅合,每个有识之士都在重新定位着自己和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位置。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同时在这片古老大地上龙卷风一般呼啸而过。虽然没能在短期内改变中国被人鱼肉的羸弱,至少孕育出了一整个人才辈出的中国近现代史。

  这样的大时代,按理说可以诞生多少文艺作品,用来梳理回顾也好,借鉴学习也罢,都大有文章可做。但限于意识形态之争,这段并不太久远的历史又有了太多不可明说之事,不辨对错之争。所以无论文学创作还是影视改编,都颇有掣肘。《走向共和》的前车之鉴还在,后来者更加谨小慎微,所以到今天,这段历史慢慢竟被文艺主流所遗忘。

  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三地对这个时期的描写,都很是出过一些精品。其中笔者最喜欢的,还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

  在拍摄东西方文化碰撞题材上,香港导演无疑具有独到的优势。百年开埠,华洋混杂,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比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强烈得多,也要早得多。

  实际上,简单的一句文化碰撞,远远不能概述“黄飞鸿”系列的真髓。就像电影的英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国往事。整个黄飞鸿系列,特别是李连杰所主演的前三部之所以经典,在于电影全方位展示了一个支离破碎和万象更新的时代里,各阶层中国人的生活剪影与精神根性。

  作为主角的黄飞鸿,虽然是武夫,但却是一代宗师做派,举手投足沉着儒雅,处变不惊,兼之医术精通,允文允武,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代表。巨变到来,他们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那群人。数千年的伦理道德在坚船利炮面前化为齑粉,老大帝国的迷梦一朝而碎。但他们却也是最先觉醒的一群。从林则徐到魏源,再到同治中兴一帮重臣,图变之思开始在上层蔓延,直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虽然他们本身作为一个过时的旧阶级被扫入了历史的故纸堆,但开风气之先、思救国之始的功劳,却是无法磨灭的。

  正如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样,电影中的黄飞鸿也经过了思想转化的过程。一开始的他是保守的,甚至不无顽固。但随着叙事的开展,他一方面为留学归来的十三姨所感化,一方面被中国积贫积弱的不争现状所震惊,开始心向变革。这样一来,儒家或者说中国文化身上那种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盔甲就出现了裂痕——要知道,儒家所推崇的,正是祖宗成法不可易,圣贤之言不可违。

  当然,作为传统中国人的黄飞鸿,在大时代中也有着他个人的局限性。对待残破的国家和羸弱的国民,他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却无法寻找到救国救民的法子。医术救不醒国人,拳脚更打不醒国人,他只能众人皆醉我独醒,退到家乡独善其身。

  而十三姨和牙擦苏等人,代表的是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全盘接受西化,却与这个古老国家显得格格不入,反而自己也成为了某些激进爱国分子的革命对象。他们的那一套不能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垂老帝国,只能去证明,所谓华夏礼仪之邦、皇天后土之地,距离世界,已经有了多么令人恐惧和绝望的距离。

  剩下诸形诸色的各色人等,无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阶级、阶层代表性。他们之中,既有以反派出场却令人心生同情的,如严振东、纳兰元述,也有道貌岸然却心怀鬼胎的,如一干白莲教与义和团。乱世显乱象,众生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鬼胎。

  严振东带有旧秩序的隐喻——拳脚过人、武勇无敌。但在这个变幻的时代,他的那一套已经过时,所以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贫困潦倒英雄末路,要么犬附恶徒助纣为虐。他的死是自作自受,却也是一场命数的悲剧。拳脚永远无法低过枪炮,而他,不过是一个错误的时代中的悲情英雄。

  而纳兰元述则更加充满着古希腊式的悲情色彩。他武艺不凡、又学贯东西,原本应该是这场大变革中最精英和最有用的人才。但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无法背弃自己所代表的满洲贵族的利益,所以哪怕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哪怕他对黄飞鸿早有英雄相惜的情分,还是不得束布成棍,以卵击石般的迎来自己宿命般的死亡。

  如果说这两种人是因为顽固、守旧而成为变革阻力的话,那么白莲教、义和团一类人,就更加体现出中国人愚昧无知的劣根性来。愚昧的人最容易被煽动,哪管那个在台上慷慨激昂、刀枪不入的教主、坛主或是其他什么人,肚子里抱着什么野心和黑心。一代又一代草民山呼万岁成为炮灰,用鲜血枯骨堆砌出一将功成……

  “治人容易,治国却难”,时至今日,中国人尚且民智未开,遑论百年之前。其实不止是白莲教与义和团,一个个见死不救的市侩小民,一堆堆不分黑白的围观群众,一群群点赞叫好的“自干五”……怪不得陆皓东万念俱灰,这百年以来,哪怕有了辛亥炮响,有了天安门城楼的振臂一呼,可事到如今,又何曾变了模样?

  更加上不了台面的,便是赵天霸与沙河帮之流。他们一个是地痞土霸,一个是买办汉奸,前者不论谁坐江山、谁得天下,永远是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后者则巴不得内忧外患,才能大发国难之财。但这些人不过跳梁小丑、肌肤之疮,真正让这个国家迷路的,却不可能是他们。

  所以黄飞鸿明白,百年来的有识之士也明白,中国首要,在开民智。且看黄飞鸿一番话语:

  “李大人,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刚才天炮一响,如果没有天灯挡枪的话,胜负归谁,还没人知道。现在金牌在我黄某的手中,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神威而举办的这场狮王大赛,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眼里,我们都输了。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更重要的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这才是国富民强之路。 区区一块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就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虽然不无说教,但整个《黄飞鸿》系列之精髓,尽在于此。

  看懂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去年新上映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为人诟病,甚至一文不名。

  说是少年黄飞鸿,但其实彭于晏的年纪比当年初饰黄飞鸿的李连杰还要大上两岁,但偏偏剧中的他却像个毛头小子,哪有一派宗师的架势?说到底,这不过是“阿飞”为主角的一个三流黑帮故事,虽然最后彭换上了李连杰版黄飞鸿的经典扮相,可如果将故事主角换上另外一个名字,也丝毫不影响叙事的进程。再加上动作既虚华难看,主题亦空洞无趣,唯一剩下的看点只有男明星的卖肉和女明星的秀脸,自会寡然无味。

  而回想李连杰,虽然当年还有些青涩,但那份稍带羞涩的表演,正配合了黄飞鸿的宗师风范和君子气度,再加上他不苟言笑中不时爆发的冷幽默和极其华丽的动作风格,让黄飞鸿成为他演艺生涯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也让“黄飞鸿”成为中国荧幕上最后一个伟大的传统英雄形象。

  徐克抛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却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答案。黄飞鸿保住了革命的星火,可革命后的中国依旧乱象丛生,又要何去何从?他提出了开民智的诉求,但统治阶级如何舍得放权,启蒙怎样执行?他打跑了装神弄鬼的邪教,但一代代以爱国为名的愤青们依旧热血上脑,邪端乱教依旧横行,僵局如何破?徐克不管那么多,佛山无影脚下从无三合之敌, 正义者恒胜,不义者必毙,他用这样充满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简单手法,解决了电影中的矛盾与戏剧冲突,却也留下了一个个问题,让人思考,让人深省。

  黄飞鸿系列最为精彩的第一到第三部,拍摄于1991年至1993年之间,而那段时间,正是徐克才气最为外露,也是创作欲望和艺术野心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大陆和香港刚刚和即将迎来重大事件的时候,徐老怪在电影中加入了多少对现实的隐喻和期许,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说得清楚。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整个系列都充斥着香港电影的一些通病——对历史和地理细节的不尊重,刻意无厘头情节的喧宾夺主和部分配角的过于扁平化。但那时的香港电影,却比现在的华语大片多了些恣意挥洒的奔放,和不拘一格的气象,孰优孰略,就见仁见智了。

  现在徐克醉心于电影技术创新,意图将华语电影特效水平向好莱坞靠拢。这样的徐老怪自然也十分重要和值得敬重,但我们却依然更怀念那个童心未泯、天马行空、妙笔天成的他。

  就像,我们更怀念那个白衣胜雪、翩若游龙的黄飞鸿。

  《黄飞鸿》观后感(九):好时代

  从前的武侠才有武侠的味道。

  甚至这部根本不叫做武侠片,但却散发着侠之深意。

  长身而立的寡言男子,最喜欢他甩袍的姿势。“一种不露声色的儒雅。”

  最可恨莫过窝里斗。

  对之今年的龙门飞甲,同样的导演,同样的主角,可是如今不再有内心那种热血的观感。动作戏简洁快速凛冽好看,剧情平铺直叙合情合理。为什么做电影不能简简单单传达漂亮的思维呢。也许我太主旋律,但是撇开这不谈,十三姨不是比所谓我早已记不得角色名字的龙门女主更契合男子的心和脾性么?

  李连杰真的很适合这类带股正气、有侠之意气的沉稳男子。那个时代的好演员好角色,也似乎早已不复存在了。而今再高的技术,也不一定能拍出好情怀。

  《黄飞鸿》观后感(十):男儿当自强

  满满的回忆,尤其当影片中歌声响起时,依然热血沸腾。

  李连杰的一系列影片,当年都是必看。特别喜欢他的形象和打戏,有着中国小生的正气凛然,还带着一点清秀儒雅,幽默风趣,又正能量满满。

  这部是少林寺之后,特别的一部,因为这种感觉的剧,当时没有多少,还有十三姨,美好的记忆。

  故事是正义的,发现外国人掳走国人去当苦力,不畏牺牲救人的故事。里面在李连杰与他爸爸之间,与十三姨之间,还有几个徒弟之间,有很多幽默搞笑的部分,又很温情美好。

  打戏超级好看,这种真功夫,真是只有这几个真正会功夫的人才打得出来。李连杰,当年的男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