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太监》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太监》经典观后感集

2018-01-20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太监》经典观后感集

  《大太监》是一部由罗永贤执导,黎耀祥 / 米雪 / 胡定欣 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太监》观后感(一):大太监,又名李莲英传奇or还珠太监

  想当年冯巩的一句”去年一窝蜂格格今年一窝蜂阿哥明年也该太监火了,戏说太监,太监秘史,还珠太监”不曾想,时隔数年,一句戏言竟成真,太监也被扶了正。

  太监,这个贯穿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庞大群体终于不再只做背景版而是大大方方的登堂入室,而且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知名度与魏公公汪总管高太尉并驾齐驱的小李子,太监版金枝欲孽?or老佛爷小李子外传?目前仍是未知数,就先毁一毁如今的15集

  一瞬间以为梦回漱芳斋

  近年来TBB的古装片越发低龄化与说教化,宫心计拍成了”圣母在上”,公主嫁到就是古装版群口相声,最闹心的当属那每5句台词就出现一次的三好真言和金家精神,如此高大全主旋律,难道是为了献礼斯巴达,想起当年的金枝欲孽,总有一种蛋蛋的忧桑

  坦白说,光前几集TBB的小家子气就上来了,把视角放在一个小小的景仁宫,一群安贫乐道不卑不亢的宫女太监上蹿下跳,你要不说景仁宫,我以为穿到了漱芳斋,头一次深刻体会了容嬷嬷和皇额娘的难处,一屋子主子奴才乱作一团,尊卑不分长幼不论,成何体统,看着着实闹心。而且又频繁冒出TBB十大倒胃口语录啊”XX同心,齐力断金”(墙裂建议把这句话和”那,做人哪最要紧的是开心”一起活埋)这哪是太监宫女呀,整一白莲教嘛!

  一身正气”慈三好”

  梅小青离开了TBB,可是却把三好精神播撒人间,几乎每部剧都能冒出那么几个”X三好”冷不丁吓你一跳。

  这次更是夸张,老佛爷带着大臣王爷奴才先是扮点尔虞我诈的家家酒,等该罚罚该杀杀的时候突然脸色一变一个个地舍己为人侠骨柔情了,原先狰狞的狡诈的丧心病狂的立马换作琼瑶体说起了背后的故事,连个过渡也不给。

  且不说婉太嫔一夕之间判若两人,慈禧太后竟数十年保存她姘头的情书也足够惊悚,更夸张的是她还当着一屋子大臣奴才深情地说他对你是真爱,然后最惊悚的一幕出现了,王爷竟然温馨地吟起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并温馨提示婉太嫔斯人已逝切勿伤怀你要好好活下去。。。活泥煤呀,私通又凌迟也得一辈子宗人府吧?有这么不在状况的王爷吗,此等有辱皇体之事你还有心风雅颂水中月镜中花?被戴绿帽的先皇都得气得诈尸

  三生三世,有缘无份

  港澳同胞真心穷,从TBB就见一斑,寒酸简陋不上台面的假山假水,来来回回配了又配的小生花旦,有些人更是经历几世情缘,连我的审美也要疲劳的经历七年之痒了。因此相比于戏中的情爱纠葛,粉丝们更热衷于将他们排列组合,并为了yy的花边新闻大打出手

  不过天公总会不作美,我最爱的小定与黎生,虽然多次牵手却难成正果

  巾帼枭雄里,他们结作夫妻,可他心有所属。

  法政先峰里,他们成家生子,却最终劳燕分飞。

  这一次,他们终于情投意也合,天时地也利,可T。M。D。偏。偏。他。成。了。太。监。看来只要人不和,一切只是法克鱿

  好吧我勉为其难自我脑补地相信这才是超越伟哥打败荷尔蒙让杜蕾丝也无地自容真情真爱,节妇算个毛线,不过是一个人的专用婊河蟹子,能和太监厮守到老的才是真正纯洁无瑕的白莲花

  开放前卫,我辈渐愧

  前面慈禧的三好附体,济世菩提已经让你三观尽毁?如果我说这只是赛前热身你是否要吐一口血槽?来来来,我再来毁一毁你的六感

  看这种伪历史剧要的就是酣畅淋漓勾心斗角,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所谓的小清新来打断进度,义海里的日记晴和单车阳已经引致人神共愤,F5空前忙碌,不曾想在这里又来个晕厥公主和热血太监,你说一个公主和太监搞毛搞呀,几次三番你浓我浓打乱步调最土鳖的是还去模仿泰坦尼克的展翅飞翔。我只能说黄浩然魅力忒大了,义海里让心肌梗塞女为爱痴狂,如今即使零件缺损功能欠佳也阻挡不了他浑身散发的费洛蒙气息让公主也神魂颠倒,只是这段畸恋算是小清新呢还是重口味?

  古人们爱情实在是开放又前卫,反倒让我这自认奇葩又重口的现代人也自惭形秽

  送剧照一枚,铁达尼号弱爆了,肉丝和夹克顶多是阶级的悬殊,和硕和双喜还多个生理的爱无能,可人家都照样秀浪漫玩私奔(又上不了图呜呜)

  我真是对这个连太监都基情荡漾的世界绝望

  俗话说的好,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那必然会为你开一道光,啊不,一扇窗,既然太监在生理上零件缺损导致了人为的生殖隔离,那么搞基卖腐就名正言顺的成了正经事。甭管李总管传奇对历史的洗白多么闪瞎眼,假山假水假湖光如何寒酸气,至少它卖得一手好腐,捧红了一个三顺爷(国邦兄一雪猥琐康熙爷之耻,反倒在太监界扬名力万光宗耀祖了。)

  一直脚着像我们三顺爷前期这样才是称职尽责的模范太监,人犯我一尺,我还他万丈。毕竟人都因为不可抗力导致了生理BT,除非白莲教入脑才会满脑子精忠报国除报安良匡扶正义。由生理BT演化成心理BT才是人间正道嘛正所谓世人让我性无能,我就让世人肌无力(这句话太TM霸气侧漏了,应该载入[极品太监养成手则]熟背,默写)我真的发自肺腑的理解他看到景仁宫一众白莲教妖孽时的痛心疾首,心痒难耐,恨不能玩弄之,蹂躏之,碾碎之那忧国忧民心情

  可但是呀,但可是,世界上最威力无边的不是核武器,传染最快的也并非SARS流感,而是”X三好病原体”,每一个”X三好”的方圆百米内都是高危传染区,他们用自己独创的”打不还手,骂不还手,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神功侵蚀着你的灵魂,翻腾着你的胃液,我们的三顺爷已经竭尽全力爆发黑暗宇宙拼死抵抗,但敌人实在太狡猾,太凶残,太令人发指,最终他寡不敌众,但三顺爷不愧为三顺爷,他保留了革河蟹命的火种-----嘴上依旧不饶人即使三顺变三好也仍是个死傲骄的”彭三好”

  附三顺爷经典语录:

  1,我彭三顺是人见人怕鬼见愁浴火重生的打不死的火凤凰

  2,哎呀,我没朋友的,你们好好的不行吗,非要我做朋友,搞得不正不邪,不三不四的,哎呀

  3,哎呀,我家要是不没落,我就是酒楼少保,而不是,九品太监

  4,肉没肉味,蒜没蒜味,我就爱吃甘草梅子

  其实三顺爷大火原因有二,

  其一,他让我们集体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症,当一个十恶不赫的坏蛋流露出哪怕是一点点温柔也会被无限放大,君不见电视剧中浪子回头的主角总是备受追捧。

  其二,他是天生的反差萌,死傲骄,一边学雷峰一边口口声声被逼无奈,真是萌的一口血

  最后说一句,如果我们傲骄火凤凰与李三好不能修成正果伦家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其实此片无需我毁已三观尽崩,一位网友说的好:世界观已彻底将李莲英和慈禧洗白,价值观居然能憧憬两个太监的基情,人生观竟然可以正视公主和阉人的爱情。。。

  好好得不行,非要搞得我两头不到岸的,不伦不类,不三不四。

  可我偏偏就恶俗又犯河蟹贱的爱看,肿么办,哎,自虐是种病,得治

  《大太监》观后感(二):追看大太监 之三

  《大太监》里的季节 (之二)---苦闷的夏季

  自从同治帝由少不更事的顽皮小子长大成仍旧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子开始,紫禁城进入了夏天,闷热、困顿空气便开始笼罩着一道道红墙和一座座宫殿。

  人们在冬天里会畏手畏脚,很多虫子会在深深的地下躲避严冬的肃杀,然而冬去春来,将将就就撑到到夏天,这些虫儿们就蠢蠢欲动不甚安分了。僵而不死,残而不废,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都在这火热的夏季里聚在一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场来不及在冬天里做的阴谋和暗算。

  夏天里热,人们的心也燥热,皇上要选妃,太监也想娶妻妾,够热闹的!

  夏天里闷,人们的心情也郁闷,太后考虑要不要还政给扶不起的阿斗;大臣们期盼新君的新气象,焦灼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皇上呢,万事由不得朕做主,明明自己坐在前面偏偏得听后面的声音指挥,更加的郁闷!

  夏天里火,真得由皇上做主了,朕就该不郁闷了,但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因为朕,没了主意,不会下决断,而是被烤,被炙得左一把汗,右一把汗…….热天里的困顿真是难耐!

  夏天里茂盛的植物用尽各自的招数火热的繁殖着,紫禁城里各色的矛盾也在炎热的夏天里升温,等到白热化就爆发激烈冲突,在经历过冲突和牺牲之后,紫禁城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冬天又回来了,将将就就暂时蛰伏,并开始酝酿新的矛盾,就这样周而复始

  《大太监》观后感(三):好好地木得咩

  场面说得去(终于不那么过家家气啦) 主演不用说 至于剧本抛却历史都算精彩的 还是tvb惯常的那个味儿 不过有一点就是tvb的剧音乐原声真是很少让人失望

  三顺绝对是编剧真爱 头几集恨到死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三顺 涨粉模式全力打开啊 对于这些权谋之争 深宫恩怨 我等凡人也只能随他一句[好好地木得咩?!]

  萧正楠的好多角色都是搅屎棍 好和坏就没从一而终过 而且都大同小异 导致我现在看到他就猜到了他的剧情发展 演技也可以但在几位前辈面前就可见还有待磨炼 双喜和公主这条线开始的莫名其妙 结束的乱七八糟

  觉得大太监配合公公出宫服用会有意外惊喜 霸气德海变娇柔细鸡 三顺被双喜的医术附体 等等 简直前世今生 还有 徐大富 你不要以为你剃了头发一本正经讲忍辱因果我就不认识你啦!!

  好几段竟然让我这个煲剧老油条看哭了 人如柳絮随风飘 生而为人 求存于乱世深宫 真是半点不由人啊

  《大太监》观后感(四):越看越精彩,是部好剧,特别是最后两集

  33集,我认真看完了开头和结尾。结尾处真的太精彩了,虽然这部剧与史实相差甚远,但它不是一部历史纪录片。相比较甄嬛传那种剧要精彩很多。就像李莲英说,他为何不支持皇后而支持慈禧,因为皇后是为一己之私,而慈禧是为了大清江山。相比较大太监故事所含的意义来说,甄嬛传就太过小了,不过就是宫斗。虽然从制作上、礼仪上等等都不及甄嬛传,但是戏里人物几乎各个都是好演员、老戏骨。

  大太监的剧里,有中国人传统东西在里面。我母亲每看到这部分就会说,这个这个老一辈里都知道的,以前也这样的,之类的话。

  就冲着和尚和李莲英说的那段话,就比内地大部分的剧都要好上一百倍了。

  从小就开始电视,那么多年来,连续剧看的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好看的太少了,不能说大太监每集都多么多么的精彩,但是教育人的意义,TVB还保持着,还在继续做着。戏如人生,看戏看小说就是在学做人。现在喜洋洋灰太狼这种动画片远远及不上以前的骄傲将军、三个和尚等动画,也在于此。

  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康熙微服私访之类是经典,虽然大太监不及,但是至少也触到了边。

  《大太监》观后感(五):追看 大太监 之二

  《大太监》里的季节 (之一)---日日在冬季

  我这个人的反应可能总是比其它人慢几拍,所以对事物的感想也来得晚、来得迟些。《大太监》已经播出一段时间,热乎劲大概已经远去的时候,我这里才慢慢反映出一些感觉来。

  似乎《大太监》里的紫禁城只有两个季节:寒冷肃杀的严冬和酷热难耐的盛夏。巧合呢?还是编审的创意使然呢?然而严冬里呼啸着的彻骨寒风和漫天的冰冷飞雪仍不足以描述紫禁城里人心人性冷酷无情;盛夏里似火的骄阳和困顿湿重的空气仍不足以渲染紫禁城里如火如荼的争权夺利。冷风里裹挟了冷酷内心背后的悲鸣,飞雪正如悲者的眼泪;而炽烈的阳光仍不能照亮险恶小人的内心,一切的阴谋和暗算正在焦灼的空气里进行。

  在象征着无上皇权的紫禁城内,在一道道红墙里,在一座座金顶下,偌大的紫禁城被分割成一座座的宫苑,每座宫殿都独具匠心,然而生活在这里的男男女女有几人有闲情来品评。被一堵堵宫墙和高高门坎阻隔的不是一个个院落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与人和心与心。封建礼教在每个人的心里面都筑了一道道红色宫墙样的厚障壁,将一个个本来鲜红跃动的心分隔得七零八落,将本来相连的一个个心硬生生、血淋漓的割开;皇权和封建的尊卑礼教犹如金色的屋顶,笼罩着重压着一个个本来鲜活的生命,为儿、为女、为臣、为奴、为婢者他们一切的礼仪无丝毫的差错,但却是机械的毫无生命力的,是颤颤巍巍、如履薄冰的,真得是日日在冬季。

  据说《大太监》的监制罗永贤颇能在电视剧里营造电影大片的气氛和气势(可能不确)。大片的气势究竟怎样也是每个的人感觉,总之将不知道多少的正在盛开的鲜亮的黄色菊花铺将开来称为黄金甲却是为了落个遭人马踩踏的下场,简直是暴敛天物,残害生命,这若叫做气势的话,我实在无法苟同(题外话)。但《大太监》里造就的飞雪就非常让人赞叹,那飘雪的场景和剧情搭配得极其出色,很好的烘托着剧情,看得出主创费了心思的。

  特别是前六集,尽管是虚构的故事,但似乎又是真实的。李诗韵饰演婉太嫔的确很到位,内心已经如死灰的婉太嫔在听到可以出宫的消息正如严寒中听到春的讯息,然而冰冷的雪花又把这一点点刚刚萌生的希望之火无情泼灭,直到死亡,魂灵变作一只蝴蝶穿过冰晶的雪花,飞越一道道红墙飞出紫禁城。可悲啊!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是主子还是奴才,无论是君还是臣,有几人是真正的称心快意呢?我看他们都很苦。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巍峨的紫禁城里怎一个苦字了得!争斗无日不止,苦况不言自明,然而就在这么个围城里,苦的人想出来,却又有多少崇尚至皇权的人挤破头的要进去,权利、名利真是要人送命!

  《大太监》观后感(六):222

  U14

  连我这样的历史盲都想吐槽

  剧本怎么可以改编为恭亲王都主动谋反

  我了个大曹!

  另外小王:即使在可爱的娃娃,脾气不好,果然看着也不爽啊~

  小将军哼哼唧唧的真可爱- -

  还抱著连英的腿儿。。

  然后想进房间,俩官兵挡住它= =

  它就呆呆的站在那里了o( ̄︶ ̄)n

  ❤三顺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56286/

  《大太监》观后感(七):还原慈禧太后与晚清宫廷史

  最近迷上了跟随一些历史剧,去找相应的史料来看,比如看《步步惊心》就把《清十二宫帝遗案》和雍正帝的传记拿来细细读了一番,看《后宫甄嬛传》就相应的找了些妃子们的回忆录来看。

  看《大太监》的日子里,我读了些有关慈禧太后与晚清太监、晚清宫廷史记的书,很有意思,因为有些历史真相与原剧中的违背,所以想尽量的还原下历史。

  1,慈禧太后的家门

  在很多书籍中,关于慈禧的出身一直是个谜团,正史是这样评价的:慈禧太后(公元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之女。

  但民间也有传说,慈禧是汉人的子女,母亲是后宫里一个姓蔡的宫女,有说慈禧是出生在劈柴胡同的旗人,后父亲到山西任职,父亲是山西的一个七品官员,之后家境败落,父亲死后连殡葬钱都没有,恰逢咸丰帝选秀,她和妹妹本想卖身葬父,却遇见有人错送了钱财,用这笔钱选秀成功。所以至今山西和安徽的2个村子还在争夺慈禧的出生地。电视剧里有这么一个情节,慈禧太后说:”要记得我们的恩人啊!若没他相助,我们孤儿寡母也不会有入皇宫的机会……“这段送钱的历史是真实的。我查了些资料,确实有这么一个送钱的说法,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但是,慈禧的出身是“旗籍贫民”,不是像很多书里写的是上黄旗,她上旗的身份,应该是慈禧之后命史官修改的。因为在溥仪和庄士敦的回忆录里,包括一些老太监们的回忆录里,慈禧是先做的宫女,后因怀了咸丰帝的子嗣,母凭子贵,从官女子一步步荣登为懿贵妃,咸丰驾崩后,垂帘听政,才当了慈禧太后。慈禧的出生地应该是在北京,并非山西或安徽。为什么我会这么推断呢?根据《宫女谈往录》里记载,这个宫女叫蓉儿,是慈禧的贴身侍女,专门给慈禧点水烟,伺候了慈禧几十年。据她描述,宫女要入宫门,伺候妃子、皇帝、小主,必须要是旗人,汉人是没资格伺候主子的。而宫女都要从北京城里选举,在十几岁或者更小的7,8岁的年纪,由老太监们领进宫的,为什么一定要是旗人呢?因为清朝重满轻汉,满人就算不工作,日日提笼架鸟,喝茶逗蛐,每个月也能拿到国家供奉,相当于一出生就含了个金汤匙。但是他们的子女就得世代当主子的奴才,以报答供奉之恩。所以能入宫门,必须是出生在北京城里的旗人(太监可以是汉人)。但是为什么我说慈禧的身份是“旗籍贫民”呢?因为若是旗份高,是不可能入宫当宫女的。

  相比史官所记,我更相信溥仪和庄士敦离宫后的回忆录,毕竟他们是常年在宫廷生活的,而且撰书时已不受慈禧淫威迫害。

  2, 慈安太后之死

  《大太监》里,把慈安太后描绘的无恶不作,我在这替慈安太后鸣个不平,慈安太后并非歹人,而是一个心地善良,不愿争权的好人。咸丰帝临死前,曾给慈安太后一密诏,若慈禧以后败坏朝政,欺负皇后——即慈安东太后,就叫她把慈禧赐死。可生性天真的慈安太后还把这遗诏拿给慈禧看,并当面烧毁。恭亲王“摄政王”的名号被褫夺后,若没慈安太后推行仁政,适当的管束着慈禧,慈禧不知要滥杀多少无辜。遗诏烧毁没2日,慈安就暴毙,民间传说慈安太后是喝了慈禧给的汤毒死的,也说是吃了慈禧送的点心,我在起初还在怀疑,但在之后看了溥仪回忆录:光绪帝的生父,溥仪的祖父——即醇亲王在慈安死后,更加谨小慎微,据溥仪回忆,在醇亲王的卧室看到了一些书信,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就是:“咱们都要当心啊,就算给了你这么多的珍宝名号,说不定哪天说杀掉你就杀掉你了,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啊。”醇亲王在把光绪送给慈禧当儿子后,4年内未敢去见一次亲生儿子,也可见慈禧是个多可怕的人物了。所以我推算,慈安太后应该是被慈禧害死的。

  3, 宫内大太监

  《大太监》戏里,有几个大太监,一是李莲英,二是安德海,三是姚双喜,四是福爷和三顺。我查了些资料,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倒真的有个叫双喜的太后近宠,但那是个宫女,专门伺候太后睡觉,给太后叠被擦粉的。而福爷呢?倒也有个福爷,是慈禧的梳头太监,据说他和慈禧的关系甚至比李莲英和慈禧的关系更亲近。这福爷爱说笑话逗闷子,所以很招慈禧喜欢,又为人懂礼数,和宫女太监关系都很好。安德海被杀这场戏里,安德海究竟有没有被怀疑过和慈禧有一腿呢?安德海死后被曝尸菜市口三天,这是真,被民间怀疑是假太监,所以要验尸堵民口,这也是真,被东太后赐死,也是真……但安德海会死,确是因为他私自出宫去江南游玩,还大肆铺张,甚至要文武百官给他铺红毯,施叩头礼,慈安太后自然不干了啊:”你个没种的,竟要大臣给你施天子礼,成何体统!“所以找了个理由就把安德海弄死了。电视剧里,李莲英是个好人,体爱下属,这是事实,李莲英有句名言:”针若穿过,线也要穿过。“意思是我得到什么好处,跟随我的人也要有这么一份儿好处。李莲英极度贪财,但他确实忠心,光绪帝被囚禁的日子,可怜的甚至要和太监抢馒头吃,是李莲英偷偷给光绪帝送饭吃。大冬天,光绪帝竟只有一床薄单被,太监们知道光绪不受宠,都怠慢他,但李莲英知道后,把侍君的太监全部革职清换,还叫太监把自己盖的厚被子拿给光绪帝,之后光绪帝的处境才好了些。但他并没当过首领大太监,这在很多历史书里都能查到,慈禧什么都愿意给李莲英,就是不愿意让他当首领大太监,估计是怕他会离开储秀宫吧,李莲英只当过储秀宫掌案大太监、二品花翎总管。李莲英死后,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 这至今也是个历史疑团:李莲英的尸首到底到哪里去了?

  4, 对食之情

  无论是《后宫甄嬛传》,还是《大太监》,都有宫女和太监对食的情感戏。我起初也以为是真,但在看了一些宫女们,包括妃子的回忆录里,相信这对食只是后人意淫——假想在清冷的后宫里,美女无数,太监虽无男根,但也有七情六欲,一男一女在一起必然要出点事儿……但清朝的宫女,是不能随便串门子的,特别是慈禧执政期间,更是严格,若从自己的寝宫,到别的主子的寝宫,必须要2人同行,还会规定时间。试想下会有谁谈恋爱还要拖着另一个人的呢?所以对食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5, 同治帝与阿鲁特·宝音皇后

  同治帝和母亲不合,这是真,但同治帝得花柳病而死,这可真可假。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据溥仪回忆,同治帝确实得的是天花,天花虽非不死之症,但同治帝在天花病中受到了过度刺激。皇后探病,和同治帝提起慈禧太后因为什么事儿骂她了,却被门外监听的慈禧太后破门闯入,当着同治帝面掌诓自己的媳妇,那打架的架势,拽头发扇巴掌,还叫内廷准备棍刑伺候,皇帝当场晕厥,因此发生”痘内陷“的病变。庄士敦在离京后,也写到慈禧专横恋权,又生性多疑,经常杖毙太监和宫女,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将这过错赖到皇后身上,命令不许送饭给她吃,2个月后,生生饿死了阿鲁特·宝音。

  可同治帝的下体也着实溃烂了,又貌似”梅毒“症状。毕竟天花是不可能让下体流脓出血的。

  6, 一半是冰,一半是火

  但慈禧也并非那么不近情理,她的贴身宫女和太监的回忆录里,都说慈禧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常会赏赐些食物、珍宝、脂粉给他们,若逢年过节,还会格外拨假叫他们回家省亲。慈禧还爱听戏,喜欢动物,特别爱逛颐和园,高兴时会手舞足蹈,现场唱戏,像个孩子。因为慈喜不喜烧香,所以屋内常年散发着果香。但她在老年后,患上了颜面肌抽搐症,只要有人多看一眼,就会打板子,而且囚禁光绪,逼死珍妃。所以可说慈禧——“一半是冰,一半是火”。

  《大太监》观后感(八):【大太监】好一个恭亲王奕欣

  中国人蠢在不懂政治,却喜欢从政,将一腔“政治抱负”的虚荣心误以为是“报国”,却不知道中国政治本来是一谭死水,是流氓强盗的集中营,满腔爱国热的蠢人反而会让社稷江山陷入灭亡的危机。

  《大太监》里面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就是好例子,但关于奕欣的背景,港剧并无透露太多,自然不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恭亲王:满清道光帝临死前钦点下一任皇帝,也面临诸多难题——首先道光有九个儿子,前三个已经死亡,论辈分应该四儿继位,但道光宠爱六儿奕欣,他天资聪明,加上道光本身也宠爱她的生母静妃,道光拒绝断气前做了一轮激烈的思想斗争。

  但最后,继位的始终是四儿,即今日的咸丰帝。道光放弃奕欣,原因很多:可能考虑到他不是正统皇后嫡系,恐防嫡系势力不服。事实上根据许多野史学家分析,道光帝并不喜爱咸丰,因为他性格优柔寡断,而且过于老实忠直,对于人性阴暗他毫不防范,凡事只想美好的一面,相比起他的六弟,处事不但当机立断,而且有大将风范,道光帝生确实不知如何取舍。电光火石生死间一拍板,钦点了咸丰,开始了国运万劫不复的局面。*(注1)

  首先,为人“忠厚善良”的咸丰帝不喜欢政事,天生喜欢打猎和玩女人。英法联军打入大清,咸丰帝恐惧洋人,双方恶交之下惹出了火烧圆明园的惨剧*(注2),咸丰败走出逃,之后一直病卧不起,临死前钦点未满六岁的慈禧亲生儿接位,命八大朝廷元老辅政。

  奕欣当时封为恭亲王,在军事、经济和行政上都有实权,他留在北京跟洋人打交道。不错,既然武力反抗不成,倒不如张开双手迎接“鬼佬”,树敌不如做友,减少流血损失。奕欣思想开明,知道洋人之所以船坚炮利,是因为西方教育先进,除了发明了自行车、望远镜、放大镜、勾魂魄相机,西方教育智慧推动了洋人在军事势力壮大。他主张跟西方“紧密合作”,购买洋枪,送大清小孩到西方学习交流,他满怀希望,西方文明可以让大清璀璨,就像临岸的日本,跟美国一拍即合擦出爱火花。

  火药本来是中国人发明,但中国人却用来做炼丹术和放烟花,洋人却拿来做武器,西方列强智商领先,奕欣看穿这点,积极与洋人交往,大搞“洋务运动”。结果得罪了八大元老,当时朝廷保守派势力庞大,恐惧洋人鬼子,加上之前圆明园的惨痛教训,对西方白人恨之入骨,奕欣崇洋媚外,结果落得了“鬼六子”的雅号。

  被人起了花名“鬼六子”, 奕欣本来没什么,反正他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他想为大清刮骨疗伤,注入新活力。但无奈,保守势力越扯越离谱,污蔑他“吃里扒外”、“里通外敌”,慈禧越听越不舒服,加上慈禧本身对奕欣的权力心有戚戚然,于是在咸丰临终前,她成功令老公多加一道符咒:以后宫廷及国家大小事务,除了八大元老,也要连同两宫太后慈禧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才能生效。

  如此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慈禧如何玩这盘棋?慈禧不慌不忙,先拉拢恭亲王奕欣,铲除其余元老势力,死的死、囚的囚、逃的逃,铲平八大元老,此乃 “辛酉政变”。

  但慈禧还是对恭亲王有所顾虑,没有元老势力,慈禧集中火力搞定“鬼子六”。加上中法战争失利,慈禧名正言顺罢黜他一切职务,彻底瓦解他的党羽。

  奕欣晚年凄惨,一生为大清效力,由于中国人的嫉妒与多疑,落得如此下场。试想一下,如果道光帝当年钦点的是奕欣,慈禧就不可能掌托,大清国运也不会走向衰落,奕欣如果做了皇帝,见到列强发达,一定力排众议跟西方合作,康有为这类改革派必受重用,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相互映照,就一定没有甲午战争,少了慈禧搞屎棍,满清现代化必能成功,中国至少会早一百年跻身列强。可因为一念之差,道光选错了人,导致慈禧干政,妖孽横行,毁了清室不打紧——好歹也是你们满族人之耻,但让整个国家推向深重的灾难,道光帝绝对要拖出来鞭尸。

  其实,奕欣如果意志坚定,不念什么“祖宗情”,大可举兵反戈慈禧老妖人,但无奈奕欣还是被“列祖列宗”的婆妈理由束缚自己,念在眼前那个女人始终是自己大嫂。他一手建立了中国首个“外交部”,开办洋人学府,聘请西方人到中国教育界,开启智慧萌芽,大批洋人医生进驻大清,以西方精湛的医疗技术传播福音,按道理奕欣应该是中国现代化之父。

  但奕欣蠢就蠢在还要对一个邪权效忠,明明慈禧对外软弱、对内毒辣,他到底还是念念不忘大清社稷、列祖列宗,他的愚忠,蠢在以为自己的一腔抱负能打动到慈禧太后,说服一群思想僵化的老头子。他应该知道,中国人天生愚昧,目光短浅,死抱着“四大发明”大腿不放,恐惧洋人,恐惧西方,如同今日Five毛愤青恐惧西方抿煮一样,以五千年古国的发霉牌匾沾沾自喜。中国落后要挨打,但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国人集体愚昧和冷漠。大清国没落的迹象,再看看远东某大国的今天,总是那么似曾相识。

  ------------------------------

  注1:根据野史学家考究,传闻当年道光帝与几个儿子打猎的时候,咸丰的老师杜受田事先告诉他:“等一会打猎,你千万不要捕杀任何生灵,回来之后皇帝问你何故,你就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以表明你不想有杀死生灵的念头。”结果狩猎结束,六阿哥奕訢狩猎最多,道光大赞,但四阿哥照了“剧本”念读,道光听了大喜,说“这才是君主之度”。野史学家认为,这场狩猎才是道光帝钦点“善良”的咸丰真正原因。

  注2:火烧圆明园在中国教科书是一场耻辱,是“西方列强侵华”的证据。但根据英法两国的历史,却截然不同:1860年英法两国抵达天津,选了一个叫Harry Parkes的外交官连同39人代表使节团进入通州,与清国和平谈判,开启生意来往。结果朝廷里面一帮保守派,为表示自己很爱国,居然派兵将39个英法使节抓起来施以酷刑,39个人最后死剩10人,英法两国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约和普世价值观在先,于是两国决定以火烧一座宫殿作为报复。英法两国火烧前已经贴出告示,劝喻中国人不要去圆明园,但中国人偏要去。火烧圆明园,英法两兵固然有顺手牵羊,但中国人与太监们都在哄抢。

  《大太监》观后感(九):编剧超弱的文化背景,导致TVB走向末路

  1.清宫内,主子叫奴才竟然亲切的称为“莲英”。奴才在主子面前竟然不称自己为“奴才”,而称自己为“莲英”。这是最起码的历史常识,君主有别,奴才在清廷里就是奴才,不可能有地位。看看甄嬛传是怎么拍的,就明白了。

  2.前朝皇帝的妃子给皇帝带绿帽子,竟然太后加王爷不为所动,这可是灭九族之罪,西太后竟然还保留着给皇帝带绿帽子人的信,念给皇帝的妃子听,这不是胡扯么?这太儿戏的剧情,非TVB的人也写不出来。

  3.王爷与太后商量是否学习西方的大事,一个妃子进来搅局,说给个太监鸣冤,一边是国家大事,一边是个奴才,竟然太后携全体大臣先处理这个太监的问题,胡扯至极!

  TVB的编剧们如果没有起码的历史知识,就不要处理这么儿戏,这种剧适合3岁以下儿童观看。。。。

  《大太监》观后感(十):哎呀,好好的不行么

  为了可爱的三顺,其实可以给四星~~

  “我是刀切剑斩、雷劈火烧、也能欲火重生的火凤凰彭三顺!”

  但是为了自从演了柴九之后演谁都是一副义薄云天的柴九模样的主演黎耀祥,实在是只能给三星。。。

  哪怕跟历史无关。也不能忍受三好先生李莲英啊。尤其是本以为李莲英最后把双喜和皇上杀了,竟然被洗白!不能忍了啊~~好吧,自从宫心计后,我就看好人疲劳——关键问题是好人不够帅!。。。

  还不能忍受的是——明明双喜是个痴情种加书呆子嘛,怎么能变坏呢,应该为公主殉情才对的嘛。。。我以为安德海会变坏的,可他竟然在变得十分坏之前死了,太伤心了。。。

  最后只有三顺可看了啊,从三顺突然良心发现(记得开始几集他打双喜打得非常卖力的),这个角色的小小光芒就完全盖过了智勇双全的大好人李莲英~~~充分说明英雄可敬不可爱,像三顺那样猥琐一点才可爱。。。

  其实剧情也还可看。冲突矛盾层出不穷——谁叫好人总是变坏呢。。。也有些妙语警句(可是若论妙语连珠,我觉得该去看内地“新世纪婚姻家庭剧”系列)。。。(我还学习到了“东富西贵南贫北穷”,第二天就把学霸惊艳到了,嘿嘿~~)

  这样看,也不知TVB将向何方发展,该好笑的不再好笑,情仇爱恨不够打动人心,勾心斗角越发幼稚毫不刺激。。。。。

  三顺说:哎呀,好好的不行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