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 第一季》的观后感10篇
《黑镜 第一季》是一部由Otto Bathurst / 尤洛斯·林 / Brian We执导,罗里·金奈尔 / 鲁伯特·艾弗雷特 / 丹尼尔·卡卢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一):摆脱手机依赖症(第二集)
每一个人都幻想过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形,想象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利益,而本剧描述了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科技出了给我们的利益之外,反思了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副作用。
“如果说科技是毒品,它的确也会让人上瘾,那么它带来的副作用是什么?《黑镜子》正是把镜头聚焦在欢乐和不安之间的区域。”这是黑镜的制片人查理•布鲁克接受采访时讲的话。一千五百万这个英剧正是贯彻了制片人的思想。
科技除了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感官上的享受之外,剧情则聚焦了科技的副作用。这就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本剧则是把非常成熟的科技引入剧情,在高度科技化的世界中,人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消费即可,剧情开始从新的一天开始,完全是科技带来的虚拟世界,虚拟的太阳,虚拟的公鸡,起床即为登录成功,牙膏通过管道挤出,到处充斥着广告,诱导你消费。每一个步骤都有固定的程序可循,每个人通过枯燥的骑单车来赚的点数,骑单车过程中可以消费点数用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剧情除了聚焦男之外,还描写了旁边的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一类人,沉迷于科技,不需要思考,每天卖力的工作,尽情的消费,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
工作过后唯一的娱乐活动也是通过电子科技带来,科技足以控制人,而人却沉迷科技难以自拔,每天这样的生活让男主角实在乏味,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美妙的歌声。鼓励女主去参赛,对着女主说:“你所拥有的是真实的,我现在环顾四周,只想看到一丝真实。一次也好。”由于科技的力量,足以虚构一个虚幻的世界。而男主角尽自己所能希望看到一丝真实。
女主接受了男主的好意,去参加了选秀节目,选秀节目中,女主以优美的歌声征服了全场,更以美丽的脸庞、傲人的身姿受到了色情主播主持人的青睐。由于参赛前喝的一杯牛奶,使得女主意志不坚定,在全场观众的鼓动以及三位评委的一再怂恿之下,去做了色情片女主角。剧情极度的反转让男主感到不堪,在心理崩溃的情况下,男主选择了自己参加比赛。在比赛时候,男主控诉了这个社会,充斥了虚假,做作的东西。可聪明的评委仍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危急,甚至男主最终被评委引导,自己竟然会接受评委的建议。
本剧通过编剧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剧情可谓一波三折,不断地刷新以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整个剧情尽最大可能的展示了残酷的一面,对通过高科技所营造虚假的世界进行了批判,可最终男主没有改变社会,而是被社会所改变。这才是最大的讽刺吧。
最后,过度依赖手机的人,该醒醒了。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二):黑镜
为何我会落泪?为何我的心止不住颤栗?我不明白。
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转念一想,却是赤裸裸的现实,它真实得可怕,令我后背发凉,心生畏惧。深不见底的绝望充斥整部影片,又幻化成一股黑暗的未知力量,死死掐住我的脖子,让我窒息在黑镜里。影片结束,长吁一口气,如释重负,庆幸自己的重生,但它却在我心上戳了一个洞,黑黢黢空荡荡的洞,里面装的是我巨大的失落和压抑。伤口会愈合吗?我不确定。
背景设定在不远的将来,科技泛滥的时代。
故事不多,只有三个。但是每个故事中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性这个话题。无论是首相与母猪的兽交,还是新闻记者与内政大臣的情色交易,是未经世事的女孩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而去拍成人录像以供人享乐,还是妻子屡次欺骗背叛丈夫与旧爱偷情,一切的一切,万恶根源都因性而起。影片里的性无疑是肮脏的可耻的,但事实上,性只是我们为自己的罪行找的一种借口罢了,最可悲的是人性的丧失。故事里的看客很多,他们饶有兴致地看着首相与母猪的性交直播,他们起哄让女孩在直播的达人秀上脱掉衣服赤裸相对,他们长期生活在高科技的包围之中,不再有鲜活的感觉认知,不再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他们混淆是非,他们麻木不仁。他们被困在无边的绝望之中,看不到黑暗的出口,这个暗无天日的世界其实就是人心的阴暗面。还有什么比人心已死更可悲的呢?
黑色的镜子。冰冷黑暗的质地。
冰冷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黑暗是人的内心深处,人们借助各种现代工具不断挖掘自身,挖出来的却是一堆我们不愿意面对的肮脏过往,和一颗早已腐烂发臭的心。
所有人性的黑暗面都在原本明亮的镜子里显现出来,一幕幕反噬蚕食你的内心。我原本不解为何此剧要叫黑镜,如今了然。
人们借助高科技,究竟获得了什么?一种更美好的自由生活,还是一种更糟糕的混沌状态?我不知道。
你又在黑镜里照见了什么?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三):我们要哪些民主
黑镜第一季第一集shocked me。打开微博,关于民主的讨论愈演愈烈。我们的社会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粗暴的社会组织形态变得更有组织,更公平,更能保证人们的生活。在此期间,“民主”这个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民主是不可能的,人民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除非经过层层选拔考试,担任官职,才有机会参与政治。
现在的情况则大大不同,人们渴望参与政治的热情越来越高,这其实也算一种欲望,对于权力的欲望。当绝大多数人拥有政治表达权的时候,就会发挥自己的权利,这种行使权利的行使是把双刃剑,使用好了能促进社会公平,相反如果使用不当,为简单的感情所控制,成了发泄感情的工具,则必定会带来恶果。
黑镜中的首相就是被这种全民狂欢的民意所挟持,才会荒唐的与猪性交。当然首相也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考虑,为了赢得更多人的支持,才会迎合民意。
在这种情况下首相应该怎么做呢?时间已经没有,要么不受罪犯要挟,看着公主死,要么就如情节的发展。编剧就设置了这两种可能,反正两种结果都很难让人接受。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四):Black world
mirror是一种反应,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映射,一种人对生活的想象,现实是原像,未来是想象。
可是为什么要在mirror之前加一个black呢? 黑色代表什么,恐怖,黑暗,邪恶,愤怒,不满,恶势力,失去希望……那黑色的镜子所成的像呢,如果猜的没错的话,肯定失去了现实的色彩,希望的光芒,就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将人所生发的希望泯灭,吸走,然后留下一具行尸走肉。
第一集是关于一个首相为了救公主,在公众面前与一头猪发生性交的故事。说实话这一集我没有太看懂,它不像第二集看完了之后就知道导演在试图表达什么。给我的感觉像是在讽刺英国现行的政体制度,首相治理国家,女王象征国家,当这两种势力发生碰撞以后,首相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尊严或者利益,来保证自己的位子,对王室妥协。有种王室这个庞大的体系在拖累整个国家的感觉。假设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被绑架,首相肯定不会做出这样有损于自己形象的事情。也只有公主被绑架,才能威胁到首相的生存。
当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整个过程被解读为一种艺术行为和作品,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民众不想面对自己的一国之首曾经和猪发生过性交,这是一个国耻,虽然每个人心里都不曾忘记。其次,首相和他自己的家庭也不想面对,因为这真的严重地伤害到了她对他的感情,当你的老公和猪曾性交过以后,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和猪的身份是平等的?其实整体上来看,也是全体除了王室以外的公民对王室的妥协和容忍,由于历史等的原因,它真的或许成了某种全体社会的负担和拖累。
第二集,记忆芯片,一部很nice的电影。就像我女友所说的,虽然只有短短40多分钟,但它将整个的人类关于记忆的想象和创新,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包括好的和坏的,都很详尽地铺展开来。就像任何高科技一样,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双刃剑的问题,它带来美好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痛苦和灾难,这没有好辩驳的。
关于第三集,讲的是一个黑人男孩的故事。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男孩的表演,给人感觉虽然发生在未来,但很真实,一点都不做作,很自然,尤其是他在电梯里和女孩相遇,眼不断往她身上瞄时,我觉得很可爱,也很美。 那这部电影试图在表达什么呢?一开始在讲述未来生活的不断重复和无聊,透过这个男孩的视角。周围的一切东西都是虚假的,不管是你的喜欢,你的梦想,你的笑,你的苦,你所生活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别人构筑出来的世界里,你的所有的价值都要通过几个评委的评判,而且中间还夹杂着不断地嘲笑和戏谑。用男孩的话说就是,除了那个女孩的声音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当他帮助那个女孩实现了理想之后,其实也称不上理想,她最后所做的一种屈服,在意志力无比软弱的时候屈服于某种诱惑,这种诱惑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脱。但最终,她也沦为评委的玩物。
当他终于站在达人秀上说出那些想说的话时,所有的观众竟然还爆发出了欢呼声, 而不是思考,他们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评委们只是一种商业化的运作,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让人看不到希望。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对整个未来人们生活过度娱乐化,单一化的嘲讽和讽刺,人们都只有一个梦想,朝着一个根本就不实际存在的方向拼命努力,每个人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像一个玩偶,被操纵着,而且也没有觉醒的力量。让人失去希望和梦想,让人或者就是为了等死。
能看到外面世界只有少数人,这少数人也会最后变成操纵那些可怜的人的人。可怜以及悲哀的世界。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五):纪念73条通过,看《黑镜子》
我们如今彷佛对著镜子观看,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哥林多前书》
我不知道这句圣经是不是《黑镜子》其名的来源,
而未来的幽灵已如跗骨之蛆,和我们牢不可分了。
《黑镜子》 英剧 第一季
第一集,令人难以置信的荒诞和猎奇
第二集,小清新了一把又玩荒诞现实
第三集,转入夫妻关系教科书章节。
好吧,我半天一口气看完三集,再次重申:在欧洲面前,美国文化就是一滩shit
而整部剧只给我一个体会——“F U C K”
第一集:首相fuck了一头猪,民意fuck了首相,所以民意fuck了一头猪
第二集:纯情小妞被人fuck了,fuck她的是一样是民意,纯情小伙为她出头,好吧,照样再fuck他一遍。表“意”的“民”照样天天被各种资讯来回fuck
第三集:记忆被人fuck,或者说,记忆反复fuck人,人可以自己fuck自己
今天2012年03月1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仙法修正案通过
据说有个73条,说居心叵测者可以被合法的抹杀
本来是一哀鸿遍野的事儿
可今天我看了《黑镜子》
忽然觉得无所谓了
反正人生在世,不是被这个fa,就是被那个fa
就不算government,上下的眼儿也闲不住
好吧,捅捅更健康
你看,这不是又阿Q了一回?!
我算不算内心足够强大?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六):坚持还是妥协
看完《黑镜子》第2集以后一直在思索,男主角也是屈从于群体,对自己坚持的放弃甚至背叛吗?其实不是,他反而是坚持了自己的坚持,最终也得到了自己的收获。
片中呈现,男主一直都是个有目标的人,其实他一直都在追求或希望追求好的真实的生活。只是最初,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实现。所以当女主出现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到了女主身上,因为她有真实的天使般的歌声。也因此男主才有强烈的要女主实现歌唱梦想的冲动。可惜,事与愿违,当面对诱惑和群体压力的时候,女主选择了逃避。她本就不是个坚定的人,从参加“达人秀”开始,就一直受到男主的推动。之所以说她逃避,是因为她在逃避男主,因为她能意识到她最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男主的背叛。其实里面都可以不涉及到爱,因为以片中的情节,两位主人公应该都还没有可能走到爱的程度。女主的行为只是对男主梦想的伤害。之后,男主痛定思痛,痛下决心,才有了再次站上“达人秀”舞台的机会,当时他应该只是要吼出自己的愤怒,发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喷洒掉自己的一腔热血吧,因为在那个时候男主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没有希望。结果峰回路转,机会再次出现,这时男主面临的选择实际上已经变成选择最初的梦想还是选择为破碎的梦想殉葬,答案毋庸置疑。所以我认为,男主和女主不同,他不是妥协,他只是略过了中间,回到了最初。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七):杜甫、舒淇与黑镜
这娱乐至死的年代,严肃的东西在嬉笑中无力自持。伯恩哈德的话振聋发聩:“国家注定是一个不断走向崩溃的造物,人民注定是卑劣和弱智……”。一方面我惋惜杜甫曾经的忧国忧民,奋力疾呼;另一方面我对那些XX诗歌协会为杜甫打幡儿的嘴脸感到恶心。有人说,尊敬要从心里出来。这反应出我们教育的完全失败。不用想,语文课是极端无聊的,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大概还有性欲和暴力)完全得不到正确的疏导。于是乎杜甫和杜甫像被疯狂的涂鸦与篡改。三千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制造偶像和捣毁偶像。与西方的宗教、法律建国不同,我们向来以道德立国。因为道德看不见摸不着,在羡慕西方的新千年,我们也开始学习法治。但又学的不好,于是出现道德与法律同时至上的怪相。既然涂鸦课本不犯法,你又凭什么指责我?如果谈尊重传统,那作为现代经典的杜尚小便池怎么讲?难道只有艺术家有篡改的权利?
此刻,杜甫是个傻逼。他的傻逼性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样。列夫·托尔斯泰只是农民嘴上的一个玩笑。《黑镜》第一集,首相被绑匪要挟着,操了一头猪。而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一个多小时。因为这种娱乐实在太罕遇了。人民在第一刻想到的是娱乐。没有人觉得是在被冒犯。自己的尊严与安全,都被绑匪调戏了。首相开始时肯定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事后在卫生间呕吐时,他感到的是全体人民的屈辱。如果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画画涂鸦无伤大雅。但篡改杜甫并发表出来,且这事儿成为一项大规模活动时,我会感到害臊。替蒋兆和,也替杜甫。有人说,这还提高了杜甫的关注度呢,就有人拿《登高》和崔颢的《登黄鹤楼》作比较,争古今七律第一。我想如果是把杜甫和凤姐、芙蓉、小月月摆在一起引发关注。那我并不骄傲。当调戏成为新闻,而跟风者众的时候。我的态度是:我不那么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其实不是上帝在发笑,是知识分子一思考,人民就调笑。
这娱乐至死的年代,严肃的东西在嬉笑中无力自持。伯恩哈德的话振聋发聩:“……一个不断走向崩溃的造物,人民注定是卑劣和弱智……”。舒淇曾发誓:“我一定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来”。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但她不会想到,她一件件穿回来的衣服,又让网友一件件扒掉了。《西西里岛的美丽女人》就算卑劣的西西里人民,最终还是被女主角的坚强折服了。那一刻,莫妮卡知道,自己只是人民发泄愤怒与性欲的一个出口,她原谅了他们。其实林立慧应该知道,即使那些略下作的网友,他们的性幻想对象也是舒淇。不然过了这么多年,他们怎么还把那些照片隐藏存在毛选的文件夹下不肯删除呢。
我既不是甄子丹迷,也不是赵文卓迷。如果说最初的几个回合是两人的角力,那么现在明显是媒体觉得不过瘾,开始拉郎配了。王朔骂得对,“你们娱乐媒体就是给人拴对儿。”我看到这则新闻:广州日报《舒淇黎明挺甄子丹 杨幂秦岚撑赵文卓》(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3/22/content_1649765.htm)媒体让这队伍站的十分整齐,不开打都不行。
话说回来,你上了那个台,就不一样了。姜文说得好,所有人都看上西门庆的名声了,但问题是,你得好潘金莲啊,你不好潘金莲,你甚至连女的都不好,你怎么当西门庆?《黑镜》第二集里,女主角站在达人秀舞台上,展示感人歌喉。但是观众更想看她脱衣服拍a片,他们辛辛苦苦蹬单车,你怎敢违逆他们的意愿?何况巨大的利益诱惑摆在面前,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你的目的就是名利。人民的意愿很简单,废话少说,你脱衣服就行了。而且脱了就要认。人民不管你后来是不是又穿上了。德国女人莱妮·里芬斯塔尔活了一百零一岁,一个世纪的等待,人民可曾宽恕她?
这娱乐至死的年代,严肃的东西在嬉笑中无力自持。伯恩哈德的话振聋发聩:“……注定是卑劣和弱智……”。英剧《黑镜》让同是电视从业者的我感到深深的惭愧。人家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的事儿办了。从未感到艺术在商品社会的不得志。我们这里总在责备主流观众审美低下。其实观众是可以培育的,电视何尝不是一个教育的窗口。媒体的责任何在?中国特色把一切明显的问题都模糊了。
《黑镜》所讨论的深度几乎超越了电视这个载体的当量。这破电视剧竟然如此尖锐而清晰的将我们这时代最迫切的问题,提了出来。道德与法律。政府和人民。公众与隐私。科技和伦理。如果以生命做赌注的穷途末路的绑匪不是为了生存和权利,而仅仅为了一个玩笑,一个娱乐,那这世界就像字幕上写的也“太尼玛扭曲了”;我们是否过早的沉浸在因特网、社交网络、微博的近距离狂欢里,而忘了遥远,古老,陈旧、隐私的魅力?如果梁朝伟不是去了柬埔寨,对着吴哥窟的一个洞穴,而是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秘密。面对无数跟帖与评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和女友吵架,总爱翻往事的旧账。也总在具体细节上含糊其辞,争执不下。如果一切往事都能清晰的放大到屏幕上,作为呈堂证供。清楚明白的和她分个高下,那是爱呢还是伤害呢?如果我们的生活乐趣只剩下用Q币更换虚拟头像、服装和背景。那么人生的意义应该很容易找到,那就是为马化腾打工;选秀节目给参与者一个虚拟的成功光环。给观众制造廉价的高潮和感动。是啊,整天踏单车的我们也只能享受廉价的高潮和感动。《黑镜》第二集是一个恶毒的玩笑,选秀节目收视下降,竟然请了a片频道的总监来参与选秀。直指观众欲望的最深处。毫不留情的撕开参与者、评审者、和观众的外衣。然退一步说,制作者在鄙视媒体的同时,自己又是电视行业的创作者。握着刀的男主角最终选择了沉沦。这大概是《黑镜》创作者们为自己找的答案。这样的时代,谁能置身事外?
这娱乐至死的年代,严肃的东西在嬉笑中无力自持。
伯恩哈德的话振聋发聩:“……”。
————————————————————————
破事儿一:
杜甫是五十八岁的时候死的。公元七七〇年。到今天一千二百四十二年了。唐大历二年(767年),杜甫距离自己的死亡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在夔州白帝城外登上高楼,看天地寂寥,感叹自己贫病的身体。写了一首《登高》。
蒋兆和是徐悲鸿的学生,范曾的老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画历史人物,找蒋兆和”,时任中国科学院负责人的郭沫若请蒋兆和画古代科学家。在把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画完后,蒋兆和发现自己上了瘾,陆续又画了庄子、李白、杜甫、曹操、屈原、曹雪芹、苏东坡、文天祥等等(此顺序不准)。《杜甫像》就是他在1959年自己创作的高峰期所作,画右引用杜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又自题诗“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有人说,这幅像酷似蒋兆和自己。
高中二年级《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将杜甫的《登高》和蒋兆和的《杜甫像》组合在一起。不用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太无聊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大概还有性欲和暴力)完全得不到正确的疏导。于是乎杜甫和杜甫像被疯狂的涂鸦与篡改。成都杜甫草堂表态:时值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年,关注很好。但应注意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文化传统。河南诗歌协会会长(这职称又诡异又尴尬)表态说:“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
破事儿二:
电影《特殊身份》开机不到一个月,赵文卓忽然被剧组弃用。随后赵文卓在京举行发布会指责甄子丹从中作梗。甄子丹后来予以否认。紧接着赵文卓被指要求住套房,多助理;甄子丹被指戏霸,家宅曝光,各种料各种爆各种粉丝各种站队。
杜汶泽在亚视跑龙套时得到过甄子丹的鼓励与肯定,现在当然力挺甄子丹。舒淇把杜汶泽的微博转发,也站在甄子丹一边。结果遭到赵文卓粉丝的狂攻,最惊爆的是他们将舒淇早年拍三级片时的裸照又翻出来。贴到网上。舒淇用删除微博做出反抗。
破事儿三:
英剧《黑镜》共三集:第一集,英国公主被绑架,绑匪不要钱没有政治诉求,只要首相向全世界公开全程直播操一头猪,在营救失败情况下,首相做了。第二集,在未来,生产力被简化为骑脚踏车。货币工资也简化为一组属于你的数字点数。真实生活单调的和论坛原始头像一样。而丰富绚丽的虚拟生活需要每一秒每一个动作花费你的点数。一个似乎对真实有梦想的小子,最终屈服于虚拟的欲望。第三集,人类耳后的芯片记载着你从出生以来的所有记忆,随时可以调入到身边的任何一块屏幕上播放,快进慢放后退搜索数倍放大。除非自己删除。否则丢东西和忘记甚至撒谎都成为不可能。一个多疑的男人轻而易举的发现了妻子的奸情。
——————————————
厚着脸皮再当影评发一下。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八):《黑镜子》第一季第三集
记忆中的真实
《黑镜子》第三集,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每个人耳后都植入了一个芯片,这个芯片可以让每个人记得生活中的所有细节,并且可以不断地回放。现在我们常常感慨时间飞逝,记忆模糊,有了这个芯片,我们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眼睛所碰触的画面都会被清楚地记录下来。可是正是这个芯片击碎了主人公的幸福生活。
男主人公是一个失业边缘挣扎的律师,因为看到了妻子与前男友的暧昧聊天而心生疑虑,男主角执着甚至癫狂的纠结于记忆,最终,在他暴力相逼下,妻子的ex删除了关于妻子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中有一段是发生在18个月之前的,而且就在自己的卧室。男主角要求妻子把那段记忆播放给他看,妻子刚开始说她已经删除了,但是男主不肯罢休,妻子只能将自己与别人发生关系的记忆播放给丈夫看,相信任何人在自己的赤裸裸的错误面前都会颜面扫地,再也无法面对的。这段婚姻就这样结束了,而这段记忆也证明了他们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不是男主的。最终,在这个漂亮的家中,男主一个人回忆着妻子和孩子的所有过往。
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异类:一个女子,她主动将芯片取出了。大家都说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片尾,男主角也在不断闪回的妻子的画面中自己划开皮肤,把芯片取出。那个女子曾经说过,记忆并不是真实可靠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记忆,我们用过往的美好为自己疗伤,用自己记忆中的画面解释生活中的一切,记忆是我们主观的一种感受。在片中,导演将这种记忆的力量放大,呈现在我们面前。当男主在不断回放记忆时,我不禁想起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是也常常如此吗?我们反复咀嚼回忆中的画面,反复回忆,从而判断对方的态度,其实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带着我们的主观感受的吗?
即使有一天我们把记忆清晰的录制下来。
录制下来的记忆看上去是无比客观的,这正是导演的过人之处。录制下来的记忆画面与个人的感受,哪一个更客观呢?客观真实与个人感受哪一个更重要呢?我们常常被记忆欺骗,又常常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不是最最矛盾和苦痛的吗?最后男主痛苦的将芯片取出,他不再需要客观的记忆,而是回归到自己真实心灵的感受。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我不禁要问,欺骗我们的是一个个客观的事实还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就如同男主,他之所以纠结于事实,是因为他爱自己的妻子,而妻子虽然偷情,但是她努力的想维护这个家庭,她爱自己的丈夫,这也是一个事实。而当丈夫纠缠于客观真相时,他的暴力相比于他拿着酒瓶打人,哪一个更残酷呢?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们得到了真相,却变得更加孤独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不正是现实社会给予我们的枷锁吗?客观公正的科学成为了一个最最残酷的刑罚。
没有了芯片,我们照样可以有记忆,只是不那么清晰,到底这种模糊是真正的我们,还是毫无差池的冷酷细节是我们。真的是很讽刺不是吗?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九):黑镜 第一季 第二集 演讲摘录
I haven't got a speech. I didn't plan words. I didn't even try to...
I just knew I had to get here, to stand here, and I wanted you to listen.
To really listen, not just pull a face like you're listening, like you do the rest of the time.A face that you're feeling instead of processing.
You pull a face, and poke it towards the stage, and we lah-di-dah,we sing and dance and tumble around.
And all you see up here,it's not people,you don't see people up here,it's all fodder.
And the faker the fodder,the more you love it,because fake fodder's the only thing that works any more.It's all that we can stomach.
Actually, not quite all.Real pain, real viciousness,that, we can take.
Yeah, stick a fat man up a pole.We laugh ourselves feral,because we've earned the right,
we've done cell time and he's slacking, the scum,so ha-ha-ha at him!
ecause we're so out of our minds with desperation,we don't know any better.All we know is fake fodder and buying shit.
That's how we speak to each other,how we express ourselves,is buying shit.
What, I have a dream?The peak of our dreams is a new app for our Dopple, it doesn't exist!
It's not even there!
We buy shit that's not even there.
how us something real and free and beautiful. You couldn't.
Yeah? It'd break us.
We're too numb for it.
I might as well choke.
It's only so much wonder we can bear.
When you find any wonder whatsoever,you dole it out in meagre portions.
Only then until it's augmented, packaged, and pumped through 10,000 preassigned filters
till it's nothing more than a meaningless series of lights,while we ride day in day out,
going where?
owering what?
All tiny cells and tiny screens and bigger cells and bigger screens and fuck you!
Fuck you,that's what it boils down to.
Fuck you for sitting there and slowly making things worse.
Fuck you and your spotlight and your sanctimonious faces.
Fuck you all for thinking the one thing
I came close to never meant anything.
For oozing around it and crushing it into a bone, into a joke.
One more ugly joke in a kingdom of millions.
Fuck you for happening.Fuck you for me, for us,for everyone.
Fuck you!
That was, without a doubt,the most heartfelt thing I've seen on this stage since Hotshot began!
rilliant!
《黑镜 第一季》观后感(十):《黑镜》
《黑镜》,分三集,每集独立故事,英国BBC出品。
编剧大人如果能代表英国民声的话,我得说,这个国家实在是太能吐糟了,真心的感慨。
不管怎样,第一集给我的震撼最大,太TM有带入感了。虽然结尾设计了始作俑者自杀的原始梗,但牛编剧显然完全没有在意,唐宁街也出来了,女王也说出来了,至于公主什么的,只能算是演员一角了,毫无贡献值。所以结局是说,看着吧,没有用的,一切都按照剧本顺利上演。后果什么的,太弱了啊,在这个娱乐至死的世界里,我们已经(不)受控。
第二集,遗憾是最大感受。从一个小屋子搬到个大屋子,偶尔想要出列,还是会回到队列中来。里面的小小梗,我留意了,阿黑(男主演)以为是某种饮料控制了心上人(生理上的),结果证实不是,所以自己干脆也倒戈了,悲剧呀,也许在我们的生活里,清醒的那一小会了从来都是被当作胡思乱想的天马行空(没有付诸行动的力量自然更弱)。
第三集,结局是弱的,男主的推理倒是高亮。科技带来的只能是实用性,代替不了情感。所以一切的错误和情绪是我们还活着的证据。
我很欣赏记忆粒的发明,但不推荐全民使用,这就涉及到管理者的问题,谁可以无意志地守护记忆粒,人类应该是不可以的吧,所以说还是弱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