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影评10篇

2022-03-21 09:35: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影评10篇

  《邮差总按两次铃》是一部由泰·加尼特执导,拉娜·特纳 / 约翰·加菲尔德 / 塞西尔·凯拉威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一):“荡妇”与“奸夫”的纯爱故事:软弱会剥夺你最珍爱的东西

  第一时间去翻了电影原著。喜欢这部“荡妇”与“奸夫”合杀糊涂丈夫的小说,有两个理由:首先,“奸夫”弗兰克的第一人称叙事风格干脆利落,不仅简练地勾勒了压抑、无望的氛围,并丝毫未影响主人公的情感爆裂式的释放;其次,“荡妇”科拉绝不可被轻松定义为杀夫的可怕女人。相反,她与所有人一样,经历着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并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抵抗命运。《邮差总按两遍铃》是个复杂又现实的人性、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弗兰克这个流浪汉对生活要求不高,并善于观察、头脑聪明:“没人比我更清楚[流浪]多么有意思。我知道这种生活的种种波折与欢乐,我还知道怎样去应付那种种波折。”然而,为与女主角科拉长相厮守,弗兰克跨越道德底线杀害其夫。这个健康的青年在致命恋情中纵情燃烧、堕为病人,并在最终逐渐复元时功亏一篑。

  另一方面,令弗兰克神魂颠倒的科拉不是什么眉目含笑、模样身材皆不世出的勾魂尤物:“可那种阴沉的神态和嘴唇向外撅着的样子,让我真想替她把撅起的嘴唇推进去”。这个沉浸在对现状的不满和怨愤中的女人,注意力并不在勾引过路的小伙:“你听着,我和你一样是白种人,明白吗?我的头发可能是黑色的,长得也可能有点像,但我和你一样是白种人。”

  作者毫无渲染地陈述了弗兰克对科拉的疯狂欲望:“他进去了,而我即刻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了出来。午饭也好,土豆也好,还有葡萄酒也好,都让我受不了。我只想得到那女人,想得如此厉害,连胃里都存不下一点东西”。面对欲望,科拉同样急切张狂得赤裸坦诚:“‘咬我!咬我!‘我咬了她,用牙齿深深咬住她的双唇,以致于我能感到鲜血喷进了我的嘴。我把她抱上楼时,血正顺着她的脖颈往下流。“

  有意思的是,在做杀人决定和第一次尝试失败的时间点,科拉皆不断向爱侣强调:“我不是恶妇”。这句“狡辩”初听起来不免刺耳、荒诞:为一己之私取人性命,难道还不是自欺欺人的恶妇?为何不能干脆与情人一走了之?事实上,科拉害怕出走后再次堕入底层:“我在廉价小餐馆干,你也干类似的活,比方说,在停车场找个卑微的工作,身上穿件工作服。要是看见你穿罩衫,我会哭的,弗兰克。”

  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身为一个软弱又传统的女人,科拉没有应对复杂问题的冷酷和决断。她像多数普通人一样,身不由主地在犹疑、混乱中翻滚 :首先,即便无比厌弃丈夫,她也只能焦躁地妥协,直到弗兰克的“降临”使暗潮翻为骇浪;其次,虽然科拉多次“嫌弃”弗兰克“不中用”,却不愿因此攀附个有钱情人。在爱上和舍弃流浪情人时,科拉分别展现一个弱女子的真诚与无奈:“你刚来时是地道的流浪汉,甚至连袜子都没穿 […] 你就是没衬衫我也会爱上你”。这个弱女子的“奢求”是体面的生活——“好好工作,干出个名堂来”。因此,虽然科拉先后依赖又随之抛弃了丈夫和弗兰克这两个“交通工具”,并为获得钱财做出了激进冒险的选择,我们还是难以对她进行简单的道德判断。

  还是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丈夫非死不可?因为科拉要的太多。在拥有真挚爱情的同时,她仍需要忧心忡忡地从物质生活中寻求安全感,害怕感情在动荡不安中枯萎。这样说来,联手杀人劫财的举动,是对感情的忠贞程度太有信心,还是信心不足?反过来,读者同样无法居高临下地判定科拉把物质看得高于爱情,因为她在之后甘愿以命试探弗兰克,只为给感情寻找出路。

  在老练警官的挑拨下,科拉和弗兰克反目成仇。小说颇为黑色幽默的一笔在于,一手颠倒黑白、扭转呼之欲出的有罪判决的角色,是几大保险公司。这也侧面验证了伍迪•艾伦的俏皮话:“人生里有比死亡更糟的事情。你曾经和一个保险推销员待过一整夜么?”

  虽然获得了无罪判决,想为自己和爱人赌得更好生活的科拉却心寒地发现,“相爱”这个为之奋斗的大前提失效了:“那天夜里上帝亲吻了咱们的额头,给了咱们任何两个人所可能拥有的一切,可咱们刚好不是能拥有这一切的那种人。这种爱就像一个大大的飞机引擎,它带你穿过天空来到山顶上,可如果你把这种爱放进福特牌汽车里面时,这种爱便被震得粉碎。”有评论同样写道:“面对恐惧,他们先后背叛了对方,爱比想象中更经不起考验。[...] 从此以后,他们就过上了不幸福的生活,开始互相猜疑、互相折磨”。

  的确,甜蜜的激情岁月看上去被酒醉和不信任取代。例如,科拉外出时弗兰克也感到如释重负:“我觉着自由了。至少在一周内,我用不着争吵,或是竭力摆脱噩梦,也用不着靠烈酒来安抚一个女人,使其恢复好心情。”但我恰恰不觉得他们俩仅仅是“福特汽车”,又或者,他们千疮百孔的爱已无法挽回。事实上,弗兰克放弃流浪、留在科拉身边继续煎熬的选择,就是他爱情的证明:“我本想和那女人私奔 [...] 可我之所以没有去,是因为我知道我得回到你身边,咱们的命运已经连在了一起,科拉。”而曾在物质保障和爱情间不断挣扎的科拉,此时宁愿冒着丧命的风险,也不背叛情人。也许母亲的死和新生命的降临,让她愿意为消除嫌隙、挽回爱而赌上生命。令人不禁想起两人间单纯的柔情:“我用手指摸了摸这些伤痕。它们又软又湿。我轻轻地吻了吻,那种轻柔的微微一吻,我以前从未有过。[…] 我俩什么也没做,只是在床上躺着,她不停地揉弄着我的头发,同时望着天花板,好像在想心事”。

  科拉原本不必经历杀人、背叛、试探的过程。一番折腾后,她还会觉得杀掉丈夫真的是“唯一的选择”吗? 不仅如此,最终的车祸虽为偶然事件,却也可以说是她与弗兰克互相试探的间接结果。不过,也许在科拉眼中,车祸根本不是最坏的结局:她在死之前,已带着孕育新生命的希望与喜悦,得到了珍贵的答案。

  还记得海水中的科拉和弗兰克吗?这对男女摆脱了贪婪、懦弱、卑鄙等无关紧要的欲望,赤裸而单纯的:“她看上去像个小女孩。这是我第一次瞧出来她实际上多么年轻。我俩在沙滩上玩耍,后又在水里游出了很远,任浪涛晃动我们的身体。我喜欢让脑袋随波浪摆动,她则喜欢双脚随波浪摇摆。我俩面对面呆在那里,双手在水下握着。我抬起头来望着天空,那是你所能看到的一切”。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二):三言两拍故事还是很有市场的

  男女之间的吸引力什么的,在影片里呈现出来根本就是色欲过重和精虫上脑吧。尼克的行为诡异得要命,活像把卡拉往野男人怀里推一样,让人怀疑他有观淫癖。所以这是一部奸夫淫妇终不得好报的伦理剧?结尾点题更无语,干脆让神父加一段神爱世人的说教好了

  唯一好看的是卡拉愤而招供(家庭主妇式的卖弄风骚,招牌动作就是点烟和搽唇膏)和后来卡拉和弗兰克联手打退敲诈团伙的情节,他们私奔的一场戏也不错。家庭主妇穿着最好的一套白西装跑路,多晒了会太阳摔了一跤就想起老板娘的体面生活,终究放不下....后来尼克说要卖掉小店的时候,等于活活剥夺了她微薄的理想,下定决心除掉这个男人也就顺理成章。

  还有啊我们觉得地检和小律师绝对有奸情...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三):阴谋与爱情,宿命与必然

  四六年上映的片,估计没人会翻出来。很久以前模糊的看了一遍,因为对译名很感兴趣的原因。上次在卓越网上又看到了就顺便买了下来,扔在抽屉有几个月。如果不是前几天在看完TVB那部新港剧之后闹碟荒的原故,我也许会一直将它扔在角落。

  阴谋与爱情,宿命与必然,极其肤浅而又归咎于必然的事情。一段正常婚姻之外的感情,就这样将世俗的男女一步步推向罪恶的边缘,甚至一次谋杀,都让这一对平凡男女惊魂不定。如果你相信爱情力量的话,这或多或少也算力量的产物,带着一点邪恶,一点罪孽。可怜的尼克,在第二次谋杀计划之后终于消失了,他或者从未想到一切来得如此突然。

  从开始到结束,当尼克已不再成为障碍的时候,猜疑又成了新的阻挠。甚至于没有海边那场游泳,我会怀疑他们也会因为精疲力竭的嫉妒和焦虑而错杀彼此。没有了尼克,照旧,一对原本就不该在一起的人还是不会在一起,宿命?显然,从第一次的谋杀计划开始,所有的事情象是命中注定。 已经下了判刑的人生,即使侥幸逃脱,终究还是走不出铁笼一般的事实。就像简爱试图告诉我们平等的爱情,而这部片里的感情从一开始就站在美好的对立面,总和世俗阴谋罪孽宿命纠缠不体。它们像现实中的尘土,飞扬跋涉,无处不在。

  或者结局里弗兰克出乎意料的认罪方式让我对这段世俗的感情开始心存好感。不过一切似乎都已成定局。用弗兰最后的比喻:上帝就像邮差,他总是按两次铃。你通常都在后院,总要等到第二次按铃的时候才能听见。

  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们一样偏执倔强,过于相信自已的好运气。也许就在一不小心的瞬间,我们都忘记聆听第一次的铃音。即使不在后院,即便一样警觉,我们仍然无法分辨这声音来自上帝或是抑或是内心。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四):时光不会流逝

  最近疯狂爱上了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黑色电影,虽然看得两眼发黑,但毕竟能找到的碟片有限,于是想到了网络,真不错,搜到两部心仪已久的片子《罗娜秘记》和《邮差总按两次铃》(《荡妇怨》)。

  三十年代的美国黑色电影几乎可以称为强盗片,主人公多为盗匪,结局多是坏人是受到应有惩罚,贾克耐、罗宾逊和亨佛莱.鲍嘉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银幕大盗。据鲍嘉回忆,他在从影最初的十来部影片里,多次被警察击毙或被法官判处死罪。这些影片往往有火爆的动作场面,对匪徒发迹史有较为夸张描写,很受观众欢迎。但到了四十年代,因为战争缘故,已经没有观众对黑帮感兴趣,好莱坞的黑色电影转型为更为接近现实的家庭情节剧,剧中的主角由黑帮转为蛇蝎美女,尤其是44-46年这类电影达到了顶峰。《双重赔偿》、《长眠》、《绿窗艳影》、《红色街道》、《欲海情魔》、《蓝色大丽花》、《湖上艳尸》等等,一时间银幕上魔女齐舞。《邮差总按两次铃》是这个时期代表作之一。

  其实整部电影里也没有邮差,这是一个没有国度,没有时间的故事。一个美貌少妇,一个几乎可以做她父亲的丈夫,在一个公路边加油站(我们叫服务区)过着乏味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年轻力壮的伙计,少妇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一次次的缠绵后她终于决定离开丈夫,与小伙子远走高飞。但理想与现实总是遥遥相望,为了情和欲跟身无分文的人去流浪,她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想要跟心上人在一起又要过上好日子的唯一办法就是除掉丈夫这个眼中钉。我很奇怪,像《双重赔偿》、《卡车司机》和《荡妇怨》这些片子里杀夫主谋都是女人,男人们都是开始害怕,之后为了心爱的女人才不得不成为同犯。有意思的是《双重赔偿》着重描写作案动机和过程,而《荡妇怨》重在写犯罪后的心里。本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但得手之后却相互怀疑、折磨对方,最后一错再错。

  《荡妇怨》的演员十分优秀,特娜演的少妇将两次杀夫前后的心里变化演绎的十分清晰,加非尔德演的流氓无产者肉体健康精神空虚,演丈夫、法官(艾姆斯)、律师(克罗宁)以及敲诈者的演员表演均很到位。有意思的是看电影过程中,开始观众是很同情凶手(少妇)的,因为她年轻美丽,而他的丈夫人虽不错但配不上她,他们的性生活肯定是很不和谐的,一旦有了替代者她想远走高飞是很自然的事,但她(多数女人)是不可能为爱情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的,于是,邪念产生了,就像一条毒蛇将她紧紧缠绕,为情杀人,女人更下的了手。至于以后她才看清男人有多少是爱多少是欲,都已经晚了!因为这个文明社会是有道德的,就算文质彬彬的检察官(正面人物代表道德)没能将这对犯罪鸳鸯送上法庭,但影片最后的结局这二人还是受到了罪有应得的惩罚!否则,这样的电影审查机关是绝不让公映的。

  有意思的是网上提供了两个版本,1946年的黑白经典版和70年代的彩色翻拍版,70年代的版本中当身材粗壮相貌丑陋的尼科尔斯来到加油站,女主角对这样的男人动心会让人同情吗?还有法官、律师长的一个比一个丑,除了黄,简直看不下去!

  昨天晚报上登了一条新闻:昨夜,一个大老板出差回到别墅,发现年轻的情妇和一个20岁出头的发型师赤身露体躺在自已床上,老板怒火中绕,扭打中将发型师杀死!简直又是一出《荡妇怨》!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五):为了生而普通的人

  文/caesarphoenix

  首先我重写了影片简介:

  “喜爱四处漂泊的弗兰克被双橡树酒馆的老板尼克雇佣,初见面弗兰克就爱上了尼克性感美貌的妻子科拉,不料科拉却反应冷淡。在一次海滩游泳后两人关系转好并相爱,弗兰克想带科拉私奔、科拉却受不了苦放不下酒馆,于是预谋杀害尼克。第一次在洗澡时因事故没能成功,第二次制造车祸杀死了尼克但也发生了意外。在诉讼庭审期间弗兰克和科拉反目成仇、但因为律师的帮助逃过了惩罚。继续经营店铺的两人被人非议、遭人敲诈、且有着信任危机。经历了丧母之痛的科拉和弗兰克在当初相恋的海中重归于好,一场车祸却让美梦破碎。牢房中弗兰克在向神父忏悔也、从检察官口中知道了科拉原先的打算。”

  原先的简介错误百出,还带着卫道士的肤浅。这是第二次给黑色电影重写简介了(第一次是给《劳拉》)。

  比较著名的黑色电影之前只看过《第三个人》、《劳拉》、《卡萨布拉卡》、《猎人之夜》、《火车怪客》、《美人计》、《历劫佳人》。(参见http://www.cinepedia.cn/w/%E9%BB%91%E8%89%B2%E7%94%B5%E5%BD%B1)

  《邮差总按两次门铃》这部很典型,四十年代的好莱坞黑白片,主人公虽然犯下了谋杀罪、但却令人同情。它们打破了简单的善恶对错道德观,不再是白色电话片式样的银幕神话,而是展现真正的人性。

  主人公与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贪婪、偏爱物质享受、胆小懦弱、同时也有着非理性的激情,他们为了自身的执念破坏法律、畏惧惩罚、同时也受良心的谴责。甚至连他们的爱情都不是坚不可摧的,会受物质条件的束缚、在恐惧面前萎缩。

  但他们依旧是可贵的人,虽然如此普通、以至于犯下罪行。《邮差总按两次门铃》中最动人的段落莫过于“科拉和弗兰克游在当初相恋的海中,科拉要弗兰克选择是否带她回到岸上”,重建因为罪行恐惧而毁掉的信任、以生命为赌注。随后突如其来的车祸,是非常高明的处理,毫不拖沓,最美好的喜悦在瞬间毁灭,无法救赎只能在天国想见。

  看完这部电影,我首先想到的是《通往绞刑架的电梯》(上海世博法国馆循环播放的片段就有这部的、也是看过的最美的二三十部电影之一),杀死自己并不爱的丈夫、这永恒的罪行却反映着最大的现实——爱情和物质需求的不可兼得。对这一问题,无论站在哪一个单一立场都是浅薄和无力的,尼克也许发现了科拉和弗兰克的关系才提出要卖掉酒馆搬去加拿大、但这一对科拉欲求的忽视却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所谓婚姻自由,不要匆忙结、也不要拖着不离。

  我有一位朋友极其喜爱“黑色电影”,我想除了黑白片独有的细腻干净,更重要的是它们真实的展现“人”(道学家们的说教在这样的影片面前苍白无力),且它们的故事又是那样的充满惊险与忧伤。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六):我们一样偏执倔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经典好莱坞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片场制度和高票房的双重作用下,好莱坞电影逐渐形成一套类型影片的叙事模式。类似于交响乐,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也可以形象的以序曲、主题、第一主题变奏、第二主题变奏、主题再现、尾声为蓝本。《邮差总按两次铃》拍摄于1946年,也同样沿袭了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

  片头通过给法兰克搭便车的车主与他短暂的交谈,为观众展现出主人公法兰克散漫随性的个性,“我总是不满意我的工作,希望下一下工作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对于未来“我有的是时间尝试况且……”刚好这里是“MAN WANTED”。电影就从这里开始。

  看过整部影片,法兰克与他打工的店铺的老板娘卡拉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一直是我备受关注的,虽然网路上有人很讽刺的将他们之间的爱情与西门庆和潘金莲对位,但仍然是一部很符合观众诉求的故事情节。

  影片不断地制造小高潮。将影片一小节一小节有机的组合起来。也可以称之为悬念式的叙事方式。

  一,法兰克与卡拉直面各自的感情后,第一次私奔。他们走在荒郊的公路上,搭不到车。卡拉还摔了一跤,满身灰尘,很是狼狈。最终由于卡拉对他们未来的迷茫还是决定回到加油站。他们刚进门,就遇到刚从城里返回的卡拉的丈夫尼克。尼克对法兰克的行李产生怀疑,最终由卡拉圆满收场。

  二,法兰克和卡拉一次偶然看到尼克差点被车撞,于是心生歹念,想把他谋杀掉,经过心里的折磨与生活的煎熬,他们终于决定制造一次“意外”。所有的计划都按部就班,最终一只猫的意外电死毁掉了他们的计划,尼克摔得很惨。法兰克和卡拉在尼克修养的十天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日子。

  三,尼克回来后,法兰克觉得这样的生活无法继续,就离开加油站到城里打工。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尼克碰到他,并热情的带着法兰克回到加油站。而在这时,尼克也决定将加油站卖掉,并决定让卡拉去圣芭芭拉(尼克的出生地)照顾他中风的姐姐。于是,他们又策划了另一起“车祸意外”,不料车子滚得不够远,法兰克上车“帮忙”时,将自己摔的重伤。检查官之前正好去饭馆加油。觉得不太对劲便一路跟踪他们,最后尼克死了,他们俩被带到警察局。

  四,判决时,法兰克立场不坚定被当地检查官成功离间,状告卡拉谋杀她丈夫加谋杀自己。卡拉一怒之下供认事实给了自己的律师。后悔的法兰克又和卡拉站在一条战线,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两个人虽然安全走到了一起,可是却各怀疑心。就在事情越来越好的时候出事了。那律师的助手想另立山头,缺钱,就把卡拉的实话供词带出来勒索卡拉,被法兰克打了一顿抢回供词。

  五,两个人总算彻底安全,杀尼克的事已经风平浪静。可两个人之间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互相信任了。就在卡拉因母亲生病离开的一个星期里,法兰克跟另一个小姑娘到墨西哥玩了一圈。最终还是被卡拉知道,法兰克和卡拉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法兰克怕卡拉因为气愤把真话说出来一起被判刑,卡拉怕法兰克把自己杀掉。两个人不断怀疑。

  六,为了挽回两个人的感情,他们有去了海边游泳。在回去的路上,当法兰克不专心开车去亲吻卡拉时,似乎就可以预料到有意外的发生。结果意外发生。卡拉不幸死掉。

  结局直指主题,邮差总按两次铃,一般邮差来送信件的时候,第二次按铃是怕主人因为听不见而错过。所以法兰克最后说上帝就像邮差,他总是按两次铃。你通常都在后院,总要等到第二次按铃的时候才能听见。 第一次杀人侥幸逃脱,之后,他们还是会因为感情的事情再次破裂,最后卡拉意外死掉,而法兰克终究难逃法网。

  我们一样偏执倔强,过于相信自已的好运气。也许就在一不小心的瞬间,我们都忘记聆听第一次的铃音。即使不在后院,即便一样警觉,我们仍然无法分辨这声音来自上帝或是抑或是内心。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七):杀夫二人组——美国影片《邮差总按两次铃》

  这部电影影响深远,日后被频频翻拍,甚至连香港电视剧也有。这不是没道理的,你看过就会感觉真的很棒。

  影片讲的故事有点像《水浒传》里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那点破事儿。一对狗男女想要杀夫私奔,结果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露了陷儿,女的被送上法庭审问,结果却被保送无罪释放。这个电影似乎有点立场不正确,把偷情男女当成正面人物来树立,给他们的不忠描上了“为自由而杀夫”的幌子,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是却很容易理解。这部电影是世界黑色电影的代表作,相信你看了之后就会明白何谓“黑色电影”了,那种诡异压抑的气氛和亦正亦邪的人物身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强烈推荐。

  在线观看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lfDToQm94I/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八):和书中的一点区别与改进

  下午花整整两个小时看完了凯恩的原著,于是立马找来好莱坞第一个翻拍的同名电影,来记忆犹新地感受下。

  1946年版本,基本都是终于原著的,只是书中的大尺度方面,木有拍出来。

  有一点区别是书中的末尾,作者并没有解释书名的含义,但是电影,通过约翰.加菲尔德的台词,说了出来。没看过书的,或许觉得有说教成分,我倒觉得是对书的一种诠释。如果只看原著,没有读过译文或者译者的前言和后记,是会对书名起困惑的。

  影片结尾时这样的:

  【非常喜欢影片结尾的诠释,这是书中没有的】整件事就像你在等一封信,守在前面,唯恐听不到门铃,却没想到邮差总是按两次铃的。他对科拉按了两次铃,现在对我也按了两次铃。事实上,人总是在第二次按铃时才听见,即使你在后院。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九):关于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的各种理解.(from wiki).附此出电影黑暗压抑的讨论.

  不太自然的演技.

  奇怪的逻辑和情节发展(前半部分由于想快点引出后来的故事,编的有点急).

  还有一个稍稍莫名其妙的标题.

  看得人有些迷茫/迷糊.

  然而有一个信息从头到尾都非常的强烈.

  便是对美国官僚主义和僵化的司法制度的讽刺.

  从一开始地方检察官违规停车到后来的对簿公堂.

  律师辩解和警察儿戏般的查案.

  无不狠狠地揭露了美国司法部门的低效甚至愚蠢.

  观影过程中.

  一直有一种感觉.

  认为这出有一点很符合在许多烂片的规律.

  多得不正常/不自然的性或性暗示.

  总是无端端地两个人靠得很近,然后一番欲拒还迎.

  后来wiki了一下.

  原著小说(1934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犯罪小说.

  里头结合了大量性和暴力.

  也许导演正是为了尊重原著才放入了个人认为不太自然的sexuality.

  除此之外电影的重点就在于标题.

  也几乎是乐趣之一.

  原著作者Cain另外一本小说Double Indemnity参考了当时的一个案件.

  案件女主角Snyder引诱自己的情人杀了丈夫,想获得巨额保险金.

  而她坦白说,她曾经交代过邮差送信时务必要按两下门铃.

  这样她就可以抢在丈夫之前收到被更改过的保险合同.

  然而Cain在Double Indemnity中否认了这种理解.

  在Double Indemnity中.

  Cain提到他与Lawrence(一个剧作家)曾经有过一番对话.

  Lawrence告诉他,交稿之后,他总会很焦虑地等待回信.(很想收到信)

  而他总是能够猜到邮差到了因为他总会按两次铃.

  而在Cain的传记中.

  作者Hoopes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叙述.

  Cain回忆当时Lawrence所说的并不完全如上文所说.

  他当时太过于焦虑了.

  紧张得不敢听见铃声.

  于是总会躲到院子里去.(躲避才是真正的目的)

  而邮差总会按许多次铃(而不是两次).

  即便他在院子里也总能听到.

  而电影则是采用了最后一种解释.

  邮差总是会响两次铃,即便第一次听不到,第二次总会听到.

  你无法躲避.

  就像中国的老话.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机成熟了,总会来的.

  对比现在的电影.

  能够供我们咬文嚼字的电影并不多.

  然而就一个电影标题引出的这番推敲不也颇有乐趣么.

  -----------------------------------------------------

  关于此出电影黑暗,压抑的讨论.

  ick是电影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是美女Cora的老公.

  年长她非常多岁,可以说几乎耗费了她最美好的青春.

  他是Frank的老板.

  是他非常热情地招聘了Frank尽管他的店里根本不需要别的人手.

  是他强硬地要求Frank陪伴Cora两人一起去海边游玩.

  是他莫名其妙地要求Cora当着他的面陪Frank跳舞.

  是他在Nick离开后又马上把他从远方抓回来.

  也就是说.

  他是Cora与Frank这出悲剧的幕后黑手.

  他甚至献上了自己的生命来演这出戏.

  也许,这才是他最最享受的生活的游戏吧.

  恩,我喜欢阴谋论.

  《邮差总按两次铃》影评(十):邮差为什么会按两遍铃

  昨天下午大概5点钟的时候,我爬完山回到集合点。返程的大巴已经到了,但还有很多驴友在山中逗留。也许是编辑的职业病,我看书一向比较快。昨天坐在大巴车里,我花了3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本小说。

  希腊人的死我并不意外,但科拉的死让我一时难以接受。我当时读到弗兰克别车掉下山沟的时候,脑海里想象的是科拉流产,然后他俩不欢而散的结局。不过,最终的结局比我想象中的要残酷许多。

  从最初看到这个小说时我就在盯着书名发呆,不知道为何叫这个名字。全程没有任何邮差出现,也没有一封信。直到看完小说,我仍在心里复盘着邮差按两遍铃的动作。我极少寄信和收信,加之现在沟通多用微信、qq之类的工具,邮差的角色对我来说,仿佛不存在于世一样。不过我也能理解,邮差确实可能会经常按两遍铃,就像爱熬夜的我,在睡前总会多看一眼手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习惯。

  这也能解释得通很多问题:

  1、弗兰克第一次离开并在镇上偶遇希腊人时,希腊人“习惯性”地挽留弗兰克,他依旧认为弗兰克是个好伙计,结果被旧情复燃的两人设计杀死。

  2、在科拉呛水后,弗兰克开车送她去医院,因为不满前面货车对喇叭声的不理睬,弗兰克习惯性地别车,摔死了科拉,最终也害死了自己。

  邮差为什么总按两遍铃,因为那只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但习惯容易害死人。

  就像小说里的这三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