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公寓》经典观后感10篇
《西班牙公寓》是一部由塞德里克·克拉皮斯执导,罗曼·杜里斯 / 朱迪丝·哥德雷科 / 奥黛丽·塔图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一):谁也不是,谁都是。
看到最后男主的几句话让我挺有感触的。
我们是我们自己,同时也是与我们相遇相知的其他人,因为在时间线上我们和他们有了结点,因此他们进入了我们的记忆,这样无数的结点构成了我们的记忆,我个人认为也可以等同于构成了我们,同样对他们也一样。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没有考入现在的大学,或者以前的高中,那么我现在拥有的朋友会有怎么样的回忆,当然这个问题是想不出结果的,因为事实是他们的回忆中有我,而我最近一直在想我跟每个人初见的时候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我想了好久也没想出半句,甚至不知道是如何开始一段友情的,回忆总是那么不靠谱,不是么?
临近大三,马上就要毕业,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毕业,只是这次总觉得是最后一次毕业,想想我的学校生活就要结束,马上要迎接的就是工作工作。现在坐着码字,想想这个学期没有和朋友出去喝过一次酒,约了几次,大家都很忙,考研的考研,考证的考证,还有各种主席社长,事物繁忙,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仿佛我是朋友圈里面最闲的,连谈恋爱都不屑,很久以前我就下定决心一辈子不结婚,光是想想以后的日子要被工作和家庭挤满,简直比世界末日还要恐怖,“size the day”,就像《死亡诗社》里面讲的,可是时不待我,我再也不是一个孩子了,整夜唱K,在酒吧喝到烂醉坐在路边一边啃鸭脖一边唱歌完全不顾路人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越长大越理性,感性败给了理性,真是莫大的讽刺,放弃肚子以下是做不到,其实只是自我麻痹了,能称作理性?
这又引得我不得不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人活着究竟为何?你可以说我是悲伤主义,但是还是请不要把我跟“淡淡的悲伤”之流相混,毕竟人活着不思考,岂不成生物了。你可以说古人活着是为了延续这个物种,其实今人也是,我到不想对这一点做什么批驳,这种危机意识很正常,符合现今的全局观。于个人,是否要服从这股大到看似不可阻逆的趋势呢?这是否值得你放弃千千万万种灿烂的可能?
我这样的话,总让人觉得我是在羡慕嫉妒横那些连环杀手或者变态杀人狂,杀人无数却还逍遥法外,无视一切律法规则,做自己的上帝,那我可以告诉你,是的——尽管不是完全的,唯恐天下不乱没有什么不好,这个世界自人类存在以后就失去了平静,但却变的死气沉沉,可以说人类对这个世界来说并不是必须的,并且个人认为没有人类的世界更美丽,当然,没有了人美丽何在?这种唯心的观点也挺有意思的,但是也不能说人是为了欣赏这个世界的美才存在的。如果想用造物来说明点什么的话,我劝你还是不必了,无论先知多么伟大,想必我是上帝我都对人类头疼——这点看看旧约就了然了。
人活着为何呢?不为何,只是活着而已,这样说并不表示我不尊敬生命,就像我认同自杀——也不是对生命的亵渎。这么宽泛的意义,我不好再多说什么,你们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前提是你们想。
暂且让我做个目光狭隘,鼠目寸光的井底之蛙吧,我不想看到以后的路,当我能基本知道自己以后的路是怎么样的了,那样多无聊,当一切行动都可以根据一套理论得出成功的概率,那样恐怕只能在银幕当中,人类才能重拾激动与惊心动魄了。
当我回顾一生的时候,如果我有那个时间,我只会感谢自己摸摸索索还是走完了。好好享受,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二):生活是美好的冒险
想到港片《六楼后座》。也是一群肆无忌惮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怀有自己的梦想,只是不知道何时可以实现。最后只有Karena的梦想成真。在Karena的新书里,那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以“方糖”为题作序,因为“方糖”音似“荒唐”。一群徘徊不前的年轻人,因为花样的年纪,所以无畏,所以做出许多荒唐的事情。
有欢笑,也会有泪水。末尾东方女人拍下X流泪的样子——她大概会构想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但是在X的心里是甜蜜和苦涩参半。因为知道有些事情不该做,但是因为年轻,所以……
和朋友的妻子,一开始全是美好的向往,但美好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内疚与不安。X有意避开却无法控制自己。最后的最后是朋友妻子的坦白和朋友的原谅。X会否想过他的爱是什么呢?朋友夫妻间是真正成熟的爱吗?
朋友Wendy的男友到来时,Wendy在与别的男人鬼混。所有的室友接到消息后从不同的地方往回赶,还要想办法撒谎。因为作为朋友要帮忙掩饰?!结果Wendy的弟弟先一步进入房间和那男人假扮同性恋蒙混过关。为什么也会担心呢?那是不可为而为之的下场。虽然年轻,虽然冲动,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明白。
X的女朋友,因为距离产生了不安。她选择了恶作剧般的分手。最后再见到X时她说:因为想伤害你,有时候需要伤害。因为年轻,所以不确定?!
结尾如去到西班牙前计划好的,X穿着西装上班,看着红黄蓝分类号的档案文件。也是开始迷惘……到底生活是什么呢?
当X看着过去的照片想:那些照片里的我都不一样,又都一样;那些照片里的人是我的朋友,也是我。
这就是X的生活,混乱,但,美好。
最后的最后,他选择了记录,记录美好的生活。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三):双重标准还是自我否定?
欧洲是个熔炉,看似巴塞罗那不说西班牙语,而各国人的语言也不通,但欧洲的人们总是有办法融汇、贯通。因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甚至是多位一体,影片最后也提出,其实这就是一个人的故事。
其中对于男女朋友和炮友的观点令人侧目。对于男女朋友来说,是正式的、是不容侵犯的。男主在和有夫之妇搞在一起的时候居然在审问英国女生他的男朋友算什么。不是搞不懂只是这个世界变化快。性爱也许只是如运动一般是极为正常的,成年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使用自己的身体,而男主质疑的只是英国女生居然只为了一首歌就苟且了,这样的行为十分草率,比不上他与有夫之妇来的有感情基础,他好像是在为了救赎有夫之妇,为她派遣寂寞,他是正义的。因为有妇之夫的丈夫对她不重视,逼她透露自己的隐私抬高自己,即便知道老婆出轨但碰到“奸夫”甚至没有发作(因为医生理亏?)而男主居然会因为巴黎还是巴塞罗那哪个城市干净来批评有夫之妇,说她在搞种族歧视,但奋勇的荷尔蒙还是让男主决定采取行动来拯救这个妇女。(不理解这个桥段的用意,不知道是为了表达什么。年少轻狂?少妇的魅惑?亦或是告诉丈夫疼爱老婆的关键是拿出时间来跟她交流,不然这个位置就会有人递补,甚至递进到床上?)如此来看,英国女生和美国流浪者并不存在谁拯救谁,单单只是肉体的交流就需要挞伐,甚至不惜调动所有的人为她圆谎,尤其是把自家的兄弟搞成GAY,如此一个人自然要鞭挞。
再回到影片的题目,只是说这是一个公寓里面发生的千奇百怪的事情,而作为多位一体,也可以看做男主和英国女生是一个人,男主在质疑女生,也就是男主在质疑他和有夫之妇之间的关系。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四):auberge espagnole
西班牙公寓 在欧洲已经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一个年轻人的文化代名词。漂泊,友谊,爱情,学习,事业,梦想,自由,影片对这些词语进行了具体的诠释。
Radiohead的绝妙的配乐,让人躁动的心平静下来。
o surprise
A heart that's full up like a landfill,
A job that slowly kills you,
ruises that won't heal.
You look so tired-unhappy,
ring down the government,
They don't, they don't speak for us.
I'll take a quiet life,
a handshake of carbon monoxide,
ilent silence.
This is my final fit,
my final bellyache with
uch a pretty house
uch a pretty garden.
o alarms and no surprises,
o alarms and no surprises,
o alarms and no surprises please.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五):一场暴雨后的嘻笑
6月末的上海,一场暴雨,大玻璃窗被雨覆盖着,行人奔走,汽车呼啸,雨水隔着窗户显得闹腾。
上海电影节的最后第二天,上海影城外突然暴雨连连。
接着下午看完爱沙尼亚的《梦幻商店》,晚上准备看法国的《西班牙公寓》。
法国和西班牙都是我极喜爱的国度。法国因为有存在主义,巴黎,铁塔,现代小说。西班牙因为有三毛,斗牛士,荒诞文学。这两个国度的结合,给了我很多期待。
下午东欧的影片看得有些沉闷,明显水平很一般,显出了东欧人特有质朴,直接,狂欢。接着就在影城对面的小饭馆吃晚饭。青菜,酸辣汤,回锅肉。周围都是些去影城看电影的人。
吃到一半,雨就倒了下来。然后,滂沱中,记得和一个女孩穿过马路,到的时候,脸上,身上,腿上都湿了。雨落在身后。
记得是在3号厅,6楼。影片开始。
开头是欧洲人惯用的拼贴技巧,屏幕撕裂着贯穿一种混乱的情调,年轻的红,黄,蓝,绿,大黑,大白,交错,然后混杂一气。
一个法国年轻人做博士课题研究,交换去西班牙的大学学习经济,西班牙语。告别了女友,母亲,一人孤身飞去西班牙。
经过一番辗转,来到交换生的学生公寓,室友分别来自各个国家,有德国,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等等。文化差异开始体现。圆桌旁,各国文化开始进驻镜头的各个角落,文化语言开始充塞着剧情的进展。
感情的,生活的,语言的,文化的,年轻人的,疯狂的,世界的,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当下是多么混乱地井井有条。我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明了。能够如此混杂地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碰撞,每一次心情起伏都是那么不可避免,而又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
地球在转动,我们都在看着。
记得最经典的几个镜头出现在西班牙的海边,海的哪边是法兰西?这边?那边?隔海相望,距离只是一种有形的屏障。
记得最搞笑的剧情是几个室友一起帮忙欺骗英国女孩的英国男友,装同性恋,掉假眼泪,惹得我狂抱肚子。
冰箱的格子有各自的国籍,房间有每个国家的风格,行为受文化掌控,感情受差异驱使,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地抹平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裂痕。年轻人的世界真是无极限。
回到法国,1年以后,冲撞的压力层一下子消失了,反而变得不真实起来,感觉工作,感觉爱情,感觉生活怎么就这么呆板得这么无可救药呢?逃离。
字幕在快节奏的曲调中缓缓上升。灯亮了。
雨停了,和一个女孩缓缓走向车站。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六):写照
我早预谋好走前写这个电影。
我认得巴塞宿醉的广场,巴黎走失的街道,甚至Xavier递交申请材料的那间十大办公室,经济学院的大楼。关键词都切肤:Erasmus、巴黎、巴塞罗那、auberge,混乱、抉择...
若说这个电影最终是要往高远意味上靠,借着一帮欧洲各国留学生讲欧盟一家,靠上文化差异和交流这个主题,这个片根本不高明。
它最后完成一个自我回归的老套的故事,Xavier在外兜了一圈,恋情、学业、友情、历练,得失难一言明,末了回头做自己最初想做的职业。(写作这行当里,他也没如鱼得水,第二部有交代,这里且不论)若只论梦想现实,这个故事的寓意也浅薄。
Xavier刚进auberge,看着争吵不休的未来室友,在心底说,我一下子喜欢上这个地方,这儿的混乱就好像我心里的混乱,是我脑海里一直嗡嗡作响的声音。
我看着这些争吵不休的年轻人,在心底说,我一下子喜欢上这个电影,这里的混乱就好像我心里的混乱,是我脑海里一直嗡嗡作响的声音。
未卜的前程,难料的恋情,对新环境的不安和欣动,对自我的疑惑和微小坚持。
那些混乱的、嘈杂的、冲动的、琐碎的日常,如你我每天的生活,无目的,无归划地随时间向前奔逝,冥冥中没有未知力量将这些碎片堆积,推向一个或圆满或破碎的有所寓意的故事结局。
人群里的卑微和面对自我的迷茫,方映衬得那点理想巨大。最后的出逃和奔跑是暂告一段落的帷幕。生活还在无序地继续。
番外,关于俄罗斯玩偶:
或者给自己一个命题,让自己确信那是最后一层玩偶,宿题便确立。
如果存在和生命当真卑微,比起这个让人不知所措的世界,我更愿意臣服在你的裙裾前。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七):朋友们在一起就是找乐子
法语课老师带来一堆DVD让我们挑,我们一致选择了这部电影,于是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欢乐的两个小时。法语版+中文字幕,法国小成本电影,立意不新,演员不美,但是某些台词能打动你,某些情节能逗乐你,还有啥好抱怨的呢,本来朋友们在一起就是找乐子嘛。。。
1. Anna认真地问男主角,你确定la fac是学校的意思吗?(我学到这个词的时候也有同样的困惑)
2. lesbian抚摸男主角,嘟囔道“可惜你不是女生”,男主答“世界需要多样性”;
3. Anna弟弟William是大话唠+多动症,男苍蝇遇见女苍蝇是明证;
4. 众人高唱“Everything gonna be all right”时小伙子在路边狂吐;
5. Anna正牌男友来公寓,大伙儿一个个冲回来阻止他捉奸,然后william主动牺牲色相(这段编的实在是太搞笑了)
最后我个人觉得Audrey Tautou没办法跳出那个经典角色了,不晓得有没有人有同感。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八):带你去西班牙交换
(插入音乐radiohead- no surprise)
法语课上,学关于室友的话题,放了一段电影里的片段, 瞬间被个性鲜明的每一个角色吸引。晚上回家就找来一口气看完,仿佛跟着男主角又留学了一次。高颜值的主角们,还有《天使爱美丽》的女主角,完全是另一种气质。
如果你有过在异乡独自生活的经历,这部影片一定能在笑声中拨动你的神经和回忆。如果暂时还没有,那就一起跟着主角来一场异国冒险吧。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九):1.2句
确实出现了很多次《no suprises》,但是我还是喜欢最后一次,伴着男主角哭泣
我觉得那一次最贴切。
其实仔细听《no suprises》的前奏的前两个小节听起来很像门铃啊.
哎..青年的一代总有很混沌,静不下来的时候...
彷徨,浮躁,愤怒
然后自己开始觉得腻了...
于是我们开始屈服,妥协,然后慢慢的趋于“成熟”
发型不再爆炸,举止不再张狂,态度不再嚣张...
这就是我们成长的蜕变,但是到底是丑小鸭变成了天鹅还是从可爱的小蝌蚪变成了癞蛤蟆呢?
人活着就带着些许的无奈
《西班牙公寓》观后感(十):前世乡愁
“我在巴黎,周围却没有巴黎人。”Xavier走在大街上泪流满面。
莫名其妙地为这部L'auberge espagnole疯狂。豆瓣上的影评都是关于青春和梦想,但是没有人猜中我的感触。也许队长能懂,他有欧洲综合症,对这部片子念念不忘。
我看过不知多少遍,我能回忆起每个我喜欢的片段。对我来说,它的主题是Erasmus这个留学项目成就了的一批幸运年轻人的异乡生活,而这个异乡,只能在欧洲大地上.
要不是为了将异地恋这个Factor加入到这个主题中来,我宁愿屏蔽掉奥黛丽塔图这个我毫无好感的女人。她长了一张老太太嘴,老是显得不怀好意的大眼睛。可是我理解她在片子里的挑剔烦躁和歇斯底里。给异地恋的建议就是,果断分。对真正在异地恋中的人,我是不会这么说的,我有装好人强迫症。可我真想让你重新问我一遍,然后我说,我批准。
异地恋,生活琐事,寂寞与失落,冲动与彷徨,梦想与现实,执着与屈服,留学生活永恒的主题。
一遍一遍回放重复着看的片段
初来乍到背着大包小裹,一边匆忙打着电话寻找住处,一边躲开身后的一群街头小混混,典型的西班牙脑残小青年,穿着pantalón caída, 用各式轻佻的手势和言语挑衅着闯到这个城市来的陌生人。曾经和两个台湾男生站在卡拉深夜的街上,一辆停在我们面前的车里飞出一个鸡蛋和一连串轻狂的大笑声。我转过头去对着驶向远处的车大骂一句Jilipollas。数不清多少次在西班牙和这样一个典型群体有过交集,走在街上永远听得见他们的口哨声和或是夸赞或是不敬的言语。房东儿子Julio正处在这样叛逆又讨人嫌的年纪,却因为和我们几个女孩子通过他的父母相识,又是房东房客加邻居这样的传统关系,而展现给我们非主流脑残小青年不常见的另一面。然后我才知道,平日街上不可一世的讨厌鬼们,私下和女孩说话都要害羞得脸红,跟老爸一起帮房客搬来家具,在老爸跟房客交流时低眉顺眼连句话都不敢插。
学校里酒吧的老板说要把Xavier的西语教得de puta madre。我喜欢Xavier和当地同学一起吃早餐一起去酒吧的片段。我可以回忆起上午课课间我和台湾同学、美国同学、法国阿姨、瑞士大叔和学校新来的实习生老师一起浩浩荡荡去后院吃早餐喝咖啡的情景。晒着太阳边吃边侃计划着晚上去咖啡厅喝东西或者去Discoteca或者商量着晚上聚餐的采购任务亦或是周末的旅游,如今想来已经越来越不真实。所以我的理论是,回忆不可能是美好的,因为再好也是过去了,所以始终是遗憾的。
乱七八糟的合租公寓是最美的乌托邦。永远收拾不干净的浴室和餐桌,用Marker笔写着Viva la fiesta的切格瓦拉海报和被换成了变形金刚的圣母像。文化背景和个人习惯引发的各种冲突,只属于年轻的放纵和迷茫。一切都是我们能够拥有的最美好年华的见证。Xavier的脑子就和公寓的冰箱一样乱,那是我那么熟悉的凌乱。
Xavier和已为人妇的Anne,Wendy和俗不可耐的美国佬,Isabelle和风韵犹存的Flamenco老师,Lars和室友Soledad再掺上推着私生子来拜访的前女友。。。谁都不愿意承认寂寞可怕的力量和冲动不可估量的后果。
最心酸的一段是Xavier在喧闹的酒吧里向众人告别,从Alexandro手里接过留下大伙儿签名的红色T恤,一一拥抱开去。带着醉态走在巴塞罗那深夜巷子里的Xavier是整部影片最催泪的一个镜头。一年以前的画面里那个我,不知道落寞的神态和他是不是有几分相像。
机场的广播响起,El último aviso a los se?ores pasajeros del vuelo ### 。。。想到我还有机会听到这么一句逼债一样的催促,只要不告诉我哪一次是最后一次,我都会很开心。
最后Xavier和那个长着老太太嘴的女人在巴黎街头重聚,分别后回忆他们的初吻和最后一吻,以及两个吻之间发生的许多故事和共同走过的路。
我只是众多陌生人中的一个,我为什么来这里,我不知道。我好像从来什么都不想,就去了某个地方。我肯定是个典型。
让我来回答你。我知道我为什么回来这里。确实是什么都没想,因为没有勇气。在这里,这样做的不是典型,反倒是最千篇一律的范本。
我预见不了在面对着公司大楼里井井有条的一切时我是不是有一天也会静悄悄把公文包放在桌子上然后穿着笔挺的正装飞奔逃走。Xavier最后站在机场上起飞了。童话般令人羡慕和振奋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