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水木》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花水木》影评10篇

2018-02-16 20:4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水木》影评10篇

  《花水木》是一部由土井裕泰执导,新垣结衣 / 生田斗真 / 向井理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水木》影评(一):五年后你来不来

  这个电影是在一个周末看的

  似乎是个周六,反正是有阳光

  我看了一个开头,看到康平他们在北海道的海边打鱼嬉笑

  就马上暂停,喊了Seven来一起看

  even和我都很想去一次北海道

  我已经忘记自己为什么想去了

  能记起来的原因是他和我说北海道很美。。。

  因为北海道和新垣结衣Seven答应和我一起看

  我们就又一个在Rochester,一个在Cincinnati

  一起开pptv喊一二三地看。

  大学时候我们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

  也曾这样看过一个叫做《恋空》的电影

  也是新垣结衣演的

  当时Seven一直在骂狗血的纯爱剧情

  这次从刚开始他就很警觉,提防着剧情再次狗血。

  纱枝是个优等好姑娘,康平是个心灵美好少年

  当我看出两个人高中之间的差距的时候

  就觉得要玩蛋

  陶哲有首歌叫《小镇姑娘》

  电影的中间段大可以不用看

  用心听一遍《小镇姑娘》就足已了

  小镇姑娘来了大城市村里小伙子只能好好祝福她。

  我觉得康平和乡村小正妹在一起以及纱枝和五好学长在一起的结果

  搁在现实就已经完美

  如果我是康平,我肯定会好好对乡村小正妹而根本不想纱枝

  如果我是纱枝,我就好好一头奔向五好学长和他为爱走天涯

  所以电影就是电影

  我讨厌这么不真实的电影

  乡村小正妹跑了,五好学长死了

  五年后有一艘模型小船

  连起了失散多年的这两个人。

  真心可能阿。。。。。

  当时seven说

  我也做个模型上面写上话放去多伦多的杂货铺

  然后五年后你去那里看看,上面会写

  [哟,你还真信这个阿]

  。。。。。。。。

  五年后我去看看

  《花水木》影评(二):很好听的电影

  之前看了预告片,预告片的背景音乐让人记住了这部电影

  终于出来后,又过了很久才看,因为记得很好听

  话说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要眼泪没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要真挚没有《只是爱着你》

  要纯爱没有《恋空》,基本没有可胜点。

  但是很好听!

  后来看了相关资料,发觉这部电影是因为这首歌而拍摄的

  是根据这首歌而安排的剧情

  歌曲《花水木》,歌者 一青窈

  没有看歌词,光听这首歌的话

  会觉得是一种想要遥远却又点单薄力量

  因为歌曲的高潮部分是渐弱的拉长,而不是爆发的浑厚

  于是可以理解剧情纱枝出国后最后又回到家乡

  但是在重复歌词的部分表达的又是不甘心不放弃努力和小倔

  于是有了纱枝一心朝着梦想努力的脚本

  整首歌听起来,可以感受到不仅仅表达对恋人的深爱和支持

  起先的钢琴的配乐比较纯,都只是个人的情感

  小提琴的和声,暗示了多种因素开始加入

  大提琴的后续和声增加了缅怀的思绪

  原来作者是因为911事件后,受纽约友人书信启发而写下的

  而电影也因此安排了这样的情节,让男二在战场牺牲。

  不知道日语歌词含义可能会妨碍第一时间去理解词作者

  但是却也可以不被语言蒙惑,从每一个唱出的音来感受歌者

  句尾的拖音以及有些艰难的高音,都是对过往伤痛表示的抚慰

  剧作者就是循序着一首歌的场景而写下了这样看似不符合现实般美好结尾的剧情吧

  终究还是

  希望你和心爱的人百年好合

  《花水木》影评(三):绕了一圈,我们依然爱——致电影《花水木》

  我想起曾看过的一句话,觉得很适合用在此篇开头。有人说地球之所以是圆的,是为了让分离的人们能够重新相遇。

  听一个陌生人电台,听到花水木。嘿嘿,很动听名字吧 。片如其名,不负所望。纯美的爱情,得不到,却总要向往。哪怕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也觉得满足。心里住着两个自己,一个梦幻,一个现实。现实的负责生活,梦幻的负责抒写。

  那么,现在就由这个梦幻的我, 带你们去徜徉纯爱世界吧。在学生时代,像纱枝这样的女孩子,应该会是很多男孩子想象中的初恋情人吧。根据某项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的男人都会有初恋情结喔。我们的纱枝姑娘,有着长长的发,清秀的颜,举止优雅而又心怀梦想。谁不爱呢?纵我是女子也心痒痒呢!康平君也不错喔。虽然莽撞,成绩也烂。但喜欢上一个人的话,也会用心付出,希望她好,梦想成真。有时候某些缘分啊,确实需要一点天时地利人和。每个故事的开端,总需要一个理由。不需要太强大,却也要足够促成相遇。同一天考试,同坐一辆车,电车又恰好故障坏在半路。男孩子在喜欢的女孩面前,一般比较爱逞强,我们的康平君把这一点诠释得如此完美。不过呢,康平君一个人担起一切的模样,确实很man喔。不管是出于责任心,还是单纯的讨好跟耍帅。男孩子嘛,总归是有点担当的好。纱枝刚开始因为介怀考试的事,没怎么搭理康平。但后来得知康平因此而受了处分,她为自己之前的冷漠态度过意不去,跑去道歉并致谢。故事便由此往深里发展了去。

  等有一天,你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往返于世界各地,那时,我会是名优秀的渔夫,往返于五湖四海。他和她,两个人,聊过去,谈未来。她给他看那张灯塔的照片,讲她小时候爸爸的故事。他给她说爷爷当年的威风,他说希望有一天能去看看她出生的地方。相爱首先是一件很勇敢事情。每一个人都得有勇气,这样即使两个人的世界有所差异,也可以坚持得久一点。康平送纱枝去大学的那一段,确实很值得提一提。他开着他的渔船,在海中央,他的哥们帮他举着那面旗,他高声大喊。而纱枝也在听到暗恋妈妈大叔讲的故事后,跑下车。两个人对着海,尽情地诉说着、呐喊着。那画面久久地在脑海回荡。那样的意气风发,谁不曾有过呢!纱枝加油!每一个少年都要加油!

  异地恋啊,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康平这边有待定的律子,纱枝那边有温和贴心的北见学长。记得康平收到早稻田大学寄来的贺卡,连饭都顾不得吃第二碗的开心劲。还有知道纱枝住的地方装了电话第一个打过去的激动心情。纱枝在那边笑啊笑的,那么快乐。两个相互喜欢着的年轻人,隔着时间,隔着空间思念却依然排山倒海。虽然后来康平跟律子结了婚,而纱枝也打算要答应学长的求婚。可是啊,绕来绕去绕一圈,该相爱的人最后还是要来相爱。那一年她知道他结婚后还他帆船。后来他又把帆船放在她的出生地。而她去出生地看灯塔又恰巧看到熟悉的帆船。虽然她那一次追到岸边的时候他的船已走远,但我们都知,他们一定还会有再相遇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两颗心,是不是还相互牵挂渴望彼此靠近。

  多么幸运,绕了一圈,我们还依然爱着彼此,还依然能在一起。花水木呢,是山茱萸属的木本植物,每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会开出白色或粉色的花朵,秋天结红色果实。花水木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拥抱、分离、重逢。花儿静静绽放,缓缓滑落,而爱情生根发芽,早已植根于心底。两颗年轻的心,跳动不安,最后终于回归。多好,他还能和她在一起。 是吧,上一次的别离,是为了下一次能更好的重逢。任岁月流转,再多磨难,我们依然爱,不舍不弃。最后,就让这美丽曲折的爱情,在一青窈悠扬歌声里,勇敢地荡气回肠吧。

  《花水木》影评(四):随想

  兜了一圈,一切又回到原点。

  聪慧如她,坚守如他。都没有穿透这过程预见结局本事。总是要在世事俗物中穿梭蹒跚一阵,才得以停下脚步回望过去,怀念过去。

  对于一个看客来说,故事的结局并不难预料。但它却还是让我不忍打断节奏,专注地等早已预见的结局出现

  这仅仅是一部电影,一部有些落于俗套的典型日本纯爱电影。但却叫人悟出了一些东西,一些珍贵点滴

  结局如果可以预料,预见。那么“人生”二字就失去了存在价值模糊了它的意味。如若人人都能参透人生。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冠以“凡夫俗子”的名号了。人们总是要在兜兜圈圈,迂迂回回中发现自己苦苦追求的正是一早拥有的,却在不经意间被遗失。好运的人们,或许能够找回那个迷途并始终徘徊在路上的被自己丢失的东西。而坏运的人们,等到回头去寻觅,那丢失的东西早已不在原地,弃他们而去了。

  只想说,我们不要且不能够忽视生活中细微的枝节和片段。利落地拾起放大镜去观察之并且用心珍惜之吧。不要让心灵变得坚硬不可触碰。应时时去收集感动叫它填满你的心,使之变得柔软

  电影没有刻意造作的离别和眼泪。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电影结局的对白:お帰り。ただいま。不正是所有人生的结局的写照么。

  喜欢电影中的一切。场景,音乐还有演员。。。。。。

  《花水木》影评(五):我被感动了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经历过了以后才会越发的显出它的珍贵,越发的想要去拥有的吧!

  如果电车没有坏,那么纱织和康平也许永远都不会认识。即便康平傻傻的上去搭讪了,对乖宝宝纱织而言,他也是不过就是个无聊的登徒子而已。对他们两个人来说,彼此也许不过就是生命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许多年以后可能早就忘了对方是谁了。

  如果康平的父亲没有心脏病发猝死,那么康平就会放弃渔夫的职业,去东京找纱织。留在东京生活的压力迟早也会使这对小情侣变成怨偶。纱织会因为康平的缘故,无法去纽约寻找她的梦想;康平也会因为留在不适合自己的东京而终日碌碌无为的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大叔。两人可能就这么相看两相厌的生活下去,也可能早早的就因为生活的不美好而分了手。

  如果纯一没有死,那么纱织就会与他结婚,然后永远的定居在了纽约。纯一的兴趣爱好与纱织相同,并且比纱织更富感染力,两人可能就此成为一对记者夫妇忙碌但是快乐着。而康平,则就此埋没于纱织年少的那段记忆中了。

  如果渔协继续借钱给康平,那么律子就不会与康平离婚,随着时光流逝,就像世间许许多多的夫妻一样,两人辛辛苦苦的赚钱,磕磕碰碰的过完这一生

  如果康平没有把模型船放在加拿大的那家小酒吧.......

  如果纱织在加拿大没有经过那家小酒吧,没有见到那支模型船......

  如果康平再没去过那家小酒吧,没有见到纱织留下的那句话......

  如果康平再也没有回到那个小镇上......

  ......

  人生总是充满了如果,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只要少了其中任意一个环节,整个过程就面目全非了。

  有时候就是必须要经历那么多,你才会发现某些事的可贵,才会想要去拥有它,才会坚定地做出最后的那个选择

  我喜欢电影的结尾,虽然过于理想主义,但是康平和纱织就是应该要在一起的。哪怕当中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只要能找得回来,那就是好的。

  《花水木》影评(六):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冲着本片是当年日本年度收视率最高的爱情片而慕名来看的,不过看完之后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影片取景很美,角色在这种情境中演绎,确实很触动我内心深处对初恋那种美好的想象(爱情片的基础)。角色塑造也比较完整美中不足的是,剧情最后是强行圆满,这让我感觉有画蛇添足之感。男主离婚,女主丈夫去世(很是凑巧),回到自己的家乡,最终和男主相视一笑,影片结束。这个结局的确很是温馨和完美,但是,让这种纯真的爱情存在各自的心底,感觉会更好,毕竟到了最后,两人已经不是一个世界中的人了,只能成为彼此的过客,当年的一切只会成为各自心里最美好的回忆,所以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花水木》影评(七):纯爱电影,永远的梦

  较之大片,纯爱一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存在。从情书到恋空,各种泪腺发达。这样的催泪弹至少会让你对于故事的情节耿耿于怀,羡慕不已。

  結衣和斗真说不上是喜欢的日本明星,但实在眼熟。从青涩少年到如今的大红大紫,发现他们的戏路更宽更娴熟完全超越了一个偶像能力范围

  要说到剧情,还是很敬佩编剧的。真个TUNE都是循序渐进,不存在突兀与凌乱,无疑这是纯爱电影成功的必备特质。从现实生活切入,与日本当地文化相容的构想,不禁让我们在看电影的同时思考着爱情的归属。面包与爱情,仿佛天平的两端,难以触及,摇手相望。难得的是,心里总有一个角落放着当初的那个女孩,那个男孩,不可替代,却有总有遗憾

  如果说,你们重逢的时候,看到花水木落叶缤纷,还可以回去吗?

  《花水木》影评(八):《花水木》明明白白地做编导的棋子

  要拍好一部电影,是要找到一个好故事的。这个先决条件满足不了,电影也能拍,但它的好便要大打折扣。无论是天朝独有的必须通过审查并能满足一些人“高级趣味”的神剧本,还是好莱坞剧本代理公司仓库里积压成山的各类点子、创意,剧本得以面世不全是脱颖而出的,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相中”后做了再生的改造,所以在赋予这些铅字色彩的过程中,有一些电影先天缺失“好故事”的内核也不足为奇,有趣的是,这并不妨碍此类电影的存在。

  这类电影不好不坏地存在,不痛不痒地影响着电影世界,拍此类电影的人也好,看此类电影的人也罢,都会显出淡然处之的做派。回头闲来琢磨,这也是一种成事的态度。明知前方有审美疲劳的拦路虎,仍要把那些已经寿终正寝的故事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生命,作为挑战拦路虎的新型猛兽,这也是某些电影人的娱乐精神。他们的努力也有价值,茶余饭后懒得动时,不用挑肥拣瘦,这类电影最合适。当然,有钱,能毫无压力地搞创作,的确可以这么任性。

  作为纯爱片,《花水木》的故事是这样组合的。立了一个有关梦想与爱的主题。为了成全张开翅膀遨游世界的梦想,爱情必须经历柳暗花明的黯淡与曲折。故事书一经打开,便经历的十个年头。时光在倒回,从抓住梦想的异国他乡,回到参加联考时的青葱岁月。

  帅气但不爱学习的渔夫,与品学兼优的校花相爱了。必须面对异地恋的考验,还要努力解决成长中不可逾越的问题,意料之中,放弃彼此比守护来得简单轻松。渔夫娶了渔女,校花被学长照顾,可是这是纯爱片,真挚的爱恋可以被隐藏,但不能从情感中抹去印记。要让这段纯爱修成正果,渔夫与渔女离婚,学长以战地摄影记者身份阵亡,于是,渔夫与校花再次走到了一起。

  作为《花水木》的编导,这部剧或许让他们过足了“造物主”的瘾,故事细节、人物性格、情感转折,采风式的镜头扫过的北海道、东京、纽约、加拿大,无不透露出它们是为“造物主”所拥有的,就地取材到了疯狂的地步,所有的桥段都有似曾相识的模样,不是猜到开头猜不出结尾的情况,猜不中才是看客的问题。不需要花心思的随心所欲,这对创作者而言真是一件幸福感十足的事,至于看客的感受就随他去吧。

  反正,创作剧本的人与看客都用人脑在吸收信息释放信息,资源共享也是自然的。说起来差不多都是这样,电影里,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转角时,总能遇见看客早有准备的感觉与情绪。《花水木》接近尾声时,演绎到渔夫离婚之后独自进晚餐,新闻里播放学长离世的消息,那一瞬,只能用唏嘘声表达我的情绪,我对剧本了如指掌的得意已到了忘形的地步。

  日本电影还真有自嗨或超然的资本,故事就是一杯白开水,他们也能煮出清茶的香,若是浑浊的,那更能澄清出一缕清香。这种技术,好莱坞与天朝的电影人玩不转。我为一段幼稚之极的桥段不忿,或为过于直白的解析镜头苦笑时,下一站的另一种情绪总能调和至恰到好处。

  说到此,《花水木》绝不是一无是处的烂片子。故事足够烂,这一无法去除的硬伤,恰好有一套能够“修饰”硬伤的技术做了补救。饰演校花的新垣结衣是这部剧给我的最大安慰,治愈系的甜美笑容一出现,画面也就有了生命力,养眼这一分是稳拿了。

  贯穿全剧的暗线——花水木的花语(报恩),这是个不错的设计。校花家门前那棵有故事的花水木,它的生长、繁茂、飘零,载着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在时间的轨道上四季轮回,围绕着这一棵树,情意便没那么容易丢失了。另外试图做到形散神聚,点缀其中的话题,如父女情,友情,战争,梦想,回归等等,虽然轻如鸿毛般地散落在各处,但至少丰满了剧情。校花回访加拿大出生地,站在灯塔前,导演设计的那一组旋转、俯视、全景镜头十分美妙,那画面像是在游动,仿佛飘摇于海面上的轮船,随着女主人公一起感应到遥远的故乡北海道与渔夫爱人。

  说回来,是因为一首歌才有了一部电影,这是《花水木》的前生今世。电影的诞生离不开那首歌曲孕育的胚胎,这么说来,电影就是超长版的MTV。据说一青窈的同名歌曲《花水木》,词意曲径是被911恐怖梦魇留下的伤痛浸染过的,是为反战呼吁和平而创作的纪念歌曲。这种大爱必然植入进了电影《花水木》中。这或许能解释“学长”这一角色的设计安排了。

  说来说去,始终无法令自己满意地去总结《花水木》这类电影给我的一些思考。突然想到方便面。食品区的方便面是超市货架上的一大霸主,泡的煮的拌的,酸的辣的海鲜的,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味道不尽相同,但在制作贩售时终归会遵守万变不离其宗的速食定律。我要买老坛酸菜面,不同的品牌相似的酸菜面,我能吃出0.1的差距,微不足道,却是俘虏味蕾的真实感受,汪涵的广告头像恰好成为记忆这种味道的助理,由此找出我的习惯性选择。其实,记不住品牌名也无所谓,0.1的遗憾在并未寄托奢望的心境里轻描淡写了。

  我又记得,在一家休闲书吧,点了杯书吧的特制咖啡,付了钱,手伏在吧台上安静地等。咖啡机里压出转着气泡的热咖啡,操作台上有一些瓶瓶罐罐,认得出可可粉,骨瓷杯里的热牛奶飘着香,蒸汽打泡机里打出来的奶泡像团在一起的渔网,看起来都是有模有样的。

  吧主用她娴熟的手法配置比例,咖啡浓烈一些便是卡布奇诺的味儿了,奶香喧宾夺主了大概就是拿铁的口感,淋上焦糖或搅些香草粉,其他花式咖啡的品相也就出来了。所以“特制”俩字的意义是给内行人准备的,外行人能喝出个毫无意义的雷同也算不错了。

  但吧主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赏心悦目的,男女顾客都爱朝她多望一望,因此,“特制”对外行人来说似乎又有了意义。咖啡入口的时候,便民店罐装速溶的味道再强烈,多多少少仍能品出一丝与众不同来,可是,再好的便不好说了。

  日本电影《花水木》就像这类品相千篇一律、口感十分相似的“特制”咖啡。不见得是made in Japan,就是美国制,欧洲制,中国制造。。。。。。这类电影都有着不费吹灰之力的生存能力,欣欣向荣地扎根在电影之林,不会被大众市场冷落,其实,这也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里面必然有可行的“特制”的东西,也有需要他们的市场。

  《花水木》影评(九):初恋的梦,终会结果

  【花水木】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暮春时节樱花尽落后开花,花苞呈白或粉。簇簇绽放枝头。

  【花言叶】还礼

  北海道、纽约,飞机要坐一昼夜,那么爱情呢?

  1996年、2006年,流走了十分之一世纪,那么初恋呢?

  故事就莫名的开始在那段时光。大片的草坡,临海的堤岸,黄昏的灯塔,一起搭乘的电车,还有微微潮湿的空气中渐渐发酵的那份爱情。

  是谁先拉住谁的手,是谁开始陪谁一起回家,是谁先开始珍惜电车里的那段短暂时光。但究竟是谁,都已经不重要了。花开了,花开成海。

  1996年的康平,只是一个想当渔夫继承家业的单纯男孩。1996年的纱枝,只是一个希望考入早稻田大学的普通女孩。两条本应平行的人生因为一辆停驶的电车出现了交集。男孩因为送考试迟到的女孩偷偷开车而被停了学。女孩因为没能准时考试而错过了早稻田大学的推荐名额。

  “之前真的对不起,你考试加油,不嫌弃的话,就拿着用吧。”

  男孩把买到的高考辅导书送到女孩的手里,慌张的跑了远。女孩望着手里面买错的书,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掩不住。

  他骑单车带她看儿时的灯塔,那是属于康平的灯塔,是同自己分享寂寞与快乐的灯塔。于是纱枝也记起了,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那座灯塔,那是儿时爸爸在加拿大带自己看的那座灯塔,高高大大,在黄昏里默默的散发着淡淡的光。

  “我喜欢你,别走。”心底重复千百遍却只能憋在胸口。于是也只能带着祝福,看她踏上充满希望的旅程。而那句终究没能说出口的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那句“加油,纱枝!”

  从一开始,你的未来中,就没有我。

  究竟要追到什么时候呢?在早稻田的校园里,东京的街道上,还是在阴暗的地道里?康平知道,纱枝终究是会越来越远的,但是心底总会存着一丝希望,但愿他们的爱情可以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无论前方是巫师还是生死的阻拦,最终可以幸福的一起生活在孩子们梦乡里。

  但这终究不是童话。

  康平没有白马和战靴,纱枝也不能苦苦的守在塔中等待王子的救援。现实的生活不断地压在俩人的身上。康永丸被卖掉了,康平的梦想就那么轻易的破碎了,再加上父亲的突然辞世,明明那么年少的自己却不得不成为一个男人,撑着全部的家,所有的泪水只能化作电话里那句:“再见,纱枝。”

  终于告别了,告别了青春时那段青白色的爱情,告别了曾经火红炽热的梦想,告别了自己的初衷,也告别了所有人年少轻狂的时候都会拥有的那段童话。该清醒了,清醒的面对现实,但是,灵魂却早早的死了。

  康平结婚了,娶了那个偷偷喜欢自己的农家女孩,打渔,回家,日复一日的生活,虽然只是平静的生活,但是还好,至少是生活。

  最伤心的,不是亲自去参加你的婚礼。而是,在朋友的婚礼上,看到了已婚的你。

  那天在花水木下的两个人,那么用力的拥抱,像是再次告别自己的青春,像是再次告别早已死亡的心。

  故事到这里,大抵快要结束了。但是,还要加上那么一段结尾,像是刚刚下过暴雨的天空,突然就上扬起了彩虹的小小弧线。

  那么多年之后,可以在加拿大的灯塔旁,看到你曾经送我的那条小船,我退给你的那段爱情,你却早把它深埋在我的故乡。

  那么多年之后,可以在轮船的一次靠岸时,看看你曾经的家乡,你给我讲的那些儿时的故事,我都那么想经历一次,至少一次,可以参与到你的人生。

  那么多年之后,可以在花水木下,看着你微笑的脸,说一句:“纱枝,我回来了。”

  那么多年之后,可以在北海道的小屋前,如同第一次相遇一样,说一句:“欢迎回来。”

  正如歌词中所说:

  果てない梦がちゃんと终わりますように

  君と好きな人が百年続きますように

  希望无尽的梦终有结果

  希望你和心爱的人百年好合

  《花水木》影评(十):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为你写一篇影评

  这部电影在硬盘里放了很久。

  不知道还要放多久,才能狠下心来将它删掉,虽然早已刻盘收藏。

  我完全抱着平常心来看的这部片子。不过一部类型片,而已。

  可影片结束时,我只能望着徐徐上升的字幕发呆。

  我不相信故事已经结束。

  没有借口,我已被彻底情境化。

  我决定再看一遍。这种事情几乎没有发生过。

  可是没用,我仍无法摆脱。

  有几个场景已种在我脑中,并悄悄蔓延至全部记忆。

  这只是一部不能再普通的电影,普通到连评论都无从下笔。

  我明白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正好命中我的频率。

  我自己已无力删掉它,我为之深深着迷。

  我找到了它的原声音乐,把它放进手机。

  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我早饭时间唯一聆听的声音。

  我甚至把里面的音乐做成了铃声。

  因为小提琴的时而欢快,时而忧伤;钢琴则一如既往地清澈、空灵。

  作曲家叫羽毛田丈史,这么厉害的家伙怎么之前都没有听说?!

  到底是北海道的海征服了我,还是加拿大的灯塔令我沉醉?

  难道是——新垣结衣?!

  齐齐的刘海和干净的眼神,美得无与伦比。

  当然不只是风景,不只是故事,不只是音乐,也不只是女孩。

  而是这部电影。

  它的名字叫——《花水木》。

  抱歉我只能以这种方式为你写影评,因为你已让我沉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花水木》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