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皇室风流史》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皇室风流史》影评精选10篇

2018-02-18 20:00: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皇室风流史》影评精选10篇

  《皇室风流史》是一部由尼科莱·阿尔赛执导,艾丽西亚·维坎德 / 麦斯·米科尔森 /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皇室风流史》影评(一):乱爱+宫斗

  乱爱+宫斗,皇室历史一直是欧洲艺术的叙事源泉,以此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前有获过戛纳和凯撒奖的经典电影《玛戈皇后》,近有风靡全球电视剧《都铎王朝》,《皇室风流史》从制作、影像、演员等诸多主要方面都未能超越。但仍值得一看,是因为关涉了启蒙运动在丹麦的影响,不是无爱的王室联姻+王后与宫外人偷情+事情败露男女主角悲惨结局这些俗套的丹麦重演,将王后与国王私人医生的爱情置于共同的启蒙理想而并非单纯情欲基础上,最终即便隐秘的爱情被曝光,相爱的男女纷纷死去,所有改革被废止,曾被伏尔泰赞美过的丹麦一夜重回中世纪。但启蒙理想并未断绝,王后凭借遗书将之传递给自己儿子。后者16岁发动政变,摄政丹麦,恢复了医生与母亲生前的全部改革。作为一部历史片,影片保持了高度的克制与客观,对王后与医生也并未一味讴歌,并未回避他们爱情以及政治行为自身的问题。但高调结尾于弗雷德里克六世执政的半个多世纪,好像忘记了这位统治者晚年的独裁与保守。为启蒙运动立碑数传,本来就是欧洲文化的主旋律,显然并非一部反思之作。

  《皇室风流史》影评(二):皇室风流史

  这片给出的片名严重误导人,这根本和风流不挨什么边,完全应该叫皇室改革史,看的时候我就总觉得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突然醒悟过来这不是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百日维新吗,同样是草根小民带着政治抱负进入皇宫并得到皇帝全力支持;同样是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基础只靠皇帝一腔热血, 当然,光绪是真热血,这位丹麦疯国王只是对宠臣好的不得了外加喜欢玩;最后政治体制改革同样是因为以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兵谏而告终;带着理想的改革派同样是断头台上我自横刀向天笑了,真是一样一样的,当然了,里面有点桃色事件,不过这位改革派的御医和文艺范的皇后真不能说是情欲压倒理智,正相反倒是情投意合人生观世界观对上眼了才良师益友在一块。所以故事看着相当有感觉,毕竟咱们也有过这么一段落后就寻思着变革的历史。而且这个片必须夸一夸他的画面感觉,非常有那个年代气氛,不是极尽华丽,而是看着靠谱,有一种宫廷范在里面。不过总觉得他的情节实在是略显拖沓,切入正题太慢,切入正题以后进展的更慢,让我一边觉得剧情挺吸引人一边还犯困,这也算是一种非常奇特效果了。总之算是不错的历史事件片,而且也算改变了我对欧洲皇室的一些看法,虽然仍然是皇室喜怒无常,但真的不那么有架子,跟平民见面也很正常,没那么多麻烦事,可能就是这种骨子里的不特权,让他们打倒特权比咱们容易些吧

  《皇室风流史》影评(三):理想始终是理想

  首先我想说,这部电影名字取得有点失败,但也可能是为了避免过于政治色彩,或者为了有点噱头,引起观看者的兴趣,总之,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以讲风流韵事为主。这是讲述十八世纪丹麦一场社会改革的兴起和陨落的故事,中间穿插了一点爱情的影子

  这其实是一部着力点不同的电影,不像一般同类型的历史电影那样用高潮迭起紧张剧情,宏大壮观的场面来歌颂革命者的抗争和牺牲,激励着那些不断为梦想努力人们。《皇室风流史》从他们的生活细节入手,从主角们的心态情绪入手,从影片开头王后平静的叙述入手,一开始就保持了冷静和克制的调调,没有让这部片子陷入陈词滥调

  英国诗人艾略特曾经说过:“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

  比梦想未能成功实现可怕的是在一切化为泡影时你才发现你的梦想跟你自己的想象截然不同。来,我们来看看三个充满激情的改革家是怎样被时代的车轮碾碎的。

  以下是三个人的分别分析,比较罗嗦可略过。

  —————————我是剧透的分割线——————————

  国王

  一开始我是讨厌国王的,他太年轻太没有责任感,他从来没有真正爱过王后,视她为一个不得不接触的人,整天醉酒宿娼,走鸡斗狗,玩世不恭游戏人间,每天对朝政的处理就是接过一叠看都没看过的文件不停地签字。

  然而遇到施特林泽医生后,他渐渐地在医生面前吐露出自己的苦闷:自己名为国王,却被议会和贵族视为无用的疯子(当然也跟他自己的怪诞言行有关),他对贵族专政和阶级制度的不公平感到不满却从来不知道怎样真正地做好国王的工作。于是我发现国王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人,他少年时太过放荡癫狂,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所以到了他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朝廷已经不是他说了算了,他于是破罐子破摔,每天用酒色麻醉自己,只有医生一眼看穿了他,他因此将医生奉为圭臬,甚至将医生任命为“国王代理”。或许医生的启蒙思潮让他觉得有共鸣,但我觉得他对医生言听计从还是因为他觉得医生了解他。

  当然你可以从基情方面想,但我总觉得是国王的生命寂寞,医生是唯一一个他能信任沟通的人,因此即使对文书工作感到枯燥乏味也要留在医生身边,即使知道了医生跟王后之间有私情,他的第一反应也不是吃醋,而是“原来你是为了她不是为了我做这些事情?”即使在太后授意下,民间对医生和王后的关系议论纷纷,他也没有对医生做什么,只是自己发泄一通罢了。

  但另一方面这表现出国王对医生的依赖性,他虽然有了些想法,但始终是幼稚软弱的,一时兴起几个月可以发上百道法令,一烦了就只想跟近侍出去疯玩。当“御医与王后通奸”的流言甚嚣尘上时,他没有警觉;当有人告诉他贵族在背后偷偷串联时,他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甚至当不怀好意的队伍打着“清君侧救国王”的旗号在宫门外叫嚣时,医生要他出面接见,以破除“国王被害”的谣言时,他也畏惧不前:“你是国王代理,你去处理好了!”错过了最后扳回事态的机会

  他被群臣鼓噪着签署了逮捕、砍头的命令后瑟缩在一边,以及自以为发布了赦免令时兴奋不安的搓手说“医生不会生我的气吧”的样子甚至让我觉得怜悯,是的,是怜悯。

  每个人都有个最适合的人生,他也许就是不适合当国王。因为他只是个孩子,从头到尾都是。

  高喊“我才是国王,我宣布解散议会”的瞬间,或许是他一生勇敢的时候。

  王后

  王后本来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幻想女子,婚后她跟丈夫彼此厌恶,丈夫的冷淡荒唐更让她心如死灰,脾气变得很坏,对未来充满绝望,她说她已经认命了。这个时候,医生的出现简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一抹亮色。这样一个成熟善良优雅、有思想男人,过着不幸婚姻生活的王后会爱上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王后是一个简单但是坚定的人,她没有那么多政治理想,但对自己的感情非常捍卫,她比国王勇敢太多。她主动派人给医生送去了幽会房间钥匙,面对纷纷流言她漠然以对。当通奸的事情被国王知晓后,她第一反应是不让任何不信任的人接触到孩子,包括国王,甚至因为孩子莫名的嚎哭给了国王一耳光。她虽然不敢真正踏出皇家的樊篱,与医生私奔,但在政治风暴前夕,她勇敢地对医生说出“换一个国家,做普通的人,我回去看你”的告白。

  她是勇敢的,也是自私的,她是皇室的异数,也是牺牲品。她是国王的受害者,又背叛了国王。到最后,与孩子骨肉分离,但到底还是忠于了自己的内心。也许屈从于个人感情的她也是个不成熟的人,但这样的不成熟却让她在那样一个保守黑暗禁锢个人思想的时代显得那样耀眼

  医生

  施特林泽医生是一个有启蒙新思想的人,非常具有个人魅力。在议院为国王招募御医时,国王骂走了无数人,唯有他一眼看穿国王的本性迅速取得了国王的信任,甚至成为国王离不开的人。

  医生对普通平民怀有极大同情心,对当时社会贵族的特权极为不满。伯爵第一次派人来找他要他跟随国王时,他就说过“我要为了某位伯爵抛弃流血的病人吗?”

  他跟在国王身边后,新思潮迅速感染了国王。国王甚至为了他不惜解散议会,重组内阁,颁布了大量削减贵族特权,让百姓受益的法令。

  医生在内阁办公室激情挥洒笔墨,他开心地与国王拥抱,他觉得自己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却没有看到背后的暗潮涌动。也许怀有超前理想的人都是天真的,何况医生不是真正从政的人,他不知道一个没有掌握实权却得罪了大把贵族的幼稚国王是多么不可靠。这是他政治上的天真之处,以为有国王撑腰就等于一切,却忽视了这个国王根本是个没长醒的孩子,根本就是个长期的傀儡。

  犹记得医生被捕的那一幕,面对逼宫的侍卫队,他第一句话就问:“国王怎么说?”当对方回答“国王刚签署了逮捕令”时,他脸上表情没有变,眼神却闪动着错愕和无法置信。

  医生太信任国王了,或许是因为国王对他的言听计从,或许是因为跟王后厮混国王也并没有真正生他的气,或许是某日在内阁面对疯疯癫癫的国王他拍桌大吼,国王也只是委屈的说“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医生太信任自己的能力了,或许是忽视了自己外国人的身份,或许是忽视了与王后通奸的把柄握在反对者手中,又或许是一直以来法令的顺利推行使得他失去了警惕,使得他忘记了被损害到利益的皇室贵族群体是多么庞大

  最终,改革失败了,医生锒铛入狱,国王被软禁,王后被放逐。

  我对片中的三个人始终怀着复杂的感情。他们有热血,有激情,有梦想,唯独没有谋划,没有策略,没有成年人阴险与城府,于是这场变革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学生稚拙的模仿大人的作品一样,漏洞百出脆弱不堪一击

  但是,理想始终是理想,你说它幼稚也好,不切实际也罢,始终曾有人为它付出过一切。它毕竟曾经给整个丹麦王国带来冲击。片尾,懦弱国王的后代弗雷德里克接过了医生的大旗,避免了国王的老路,十六岁就武力夺权,即位后恢复了几乎所有改革法令,并大权独揽55年。也许这就是理想的延续,在时机适当、策划筹谋、铁血手腕后,丹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

  所以,我们大概永远都不能说理想是错的,或者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是错的,因为理想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实现理想的人或者实现理想的方式

  ——————————对电影的印象——————————

  影片的服装、布景非常华丽精致音乐也不错,演员的演技都非常令人称道,饰演医生的麦德斯•米科尔森有几幕简直演技惊人

  一是国王大吼“解散议会”后,整个房间里瞬间寂静,没有人敢当众顶撞和质疑国王。那一瞬间是压抑的,众人情绪却暗藏在表面的平静之下,愕然、惊呆、不甘、愤怒、小范围目光交流,那一个扫过所有人面部表情的镜头将当时的态势、气氛都收入观众眼中。

  还有一个是政变当晚,王后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时惊诧的表情只出现了一刹那,下一刻她第一时间就去摇篮边将孩子抱起来,作为一个母亲,就算天塌了第一反应也是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向对太后隐忍不发的王后看到太后便明白了是对方搞的鬼,当着众人的面出言讥讽,被太后命人逐出时她知道不能挽回一边挣扎一边转头大喊,并不是喊冤或者求饶,而是对儿子说“别怕,妈妈很快就回来。”

  当然最戳中心窝的是医生上刑场的一幕,一是在路上的时候,被蒙在鼓里的近侍以为自己和医生得到了特赦,兴奋得在马车里叽叽喳喳,医生却从对方转开不敢对视的眼神里明白了一切:这是个骗局,根本没有什么特赦。那一瞬间仿佛他眼里的光亮黯淡了下去,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这一幕没有一句台词,他也没有大的表情变化,我却感受到他内心深深的绝望。

  然后是近侍砍头后,医生被拖下车,上千蒙昧好奇老百姓围着刑台看“叛国贼”是怎样被处死的。医生看着周围那些冷漠的、好奇的、看热闹的眼神,茫然地走着。有老百姓向他扔东西,那一瞬间他大概想起了自己是如何为这些贫苦民众的权益奋斗的,他希望在死前得到大家的理解,他悲愤地一边挣扎一边大喊:“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是你们中的一员!”而周围民众仍然讪笑着,指指点点,不为所动

  这一幕让我想起鲁迅关于“刑场看客”的描述。民众难以理解改革,也难以理解当权者的争斗,他们只是麻木地被压迫,麻木地生活,把砍头当成生活的调剂。医生一步步走上断头台,虽然没说话,但拖着的步子,眼前模糊景象都显示出他内心越来越绝望,越来越痛苦

  我不知道医生最后在断头台上是否真的想起了王后,但当刑场周围的突然安静和远方的王后猛然爆发的哭喊交织在一起时,真的有一种情绪紧紧抓住我的心脏

  这是三个人的理想彻底幻灭的时候,是所有应该有不应该有的梦变成齑粉的时候。

  但是我知道,理想始终都在那里,对任何人来说,都一直在那里,它们或许会因为人们的天真幼稚而被社会的车轮所碾碎,但永远不会消亡。它会活在人们执着的信念里,活在人们前仆后继的过往里,活在时代不断前进的波涛里。

  为理想记。

  《皇室风流史》影评(四):艾丽西卡真是个大美人!

  艾丽西卡真是个大美人!毋庸置疑!各种美!

  由此我就觉得跟医生在一起有些鲜花配牛粪的赶脚。

  好了好了不花痴了,说说电影吧。

  我觉得电影的重点,那启蒙运动的背景略弱啊,就显得这是一部讲婚外恋的无聊爱情剧。现在我们这样的电视剧和小说看得还不够多吗?除了它的场景和人物略有苗头毫无特色了啊。

  当然,能有启蒙运动的背景也是很不错的。只是重点能不能再过去一点呢?

  三个改革派,能否将改革的决心挣扎与困难放大呢?

  原来很快就能改革成功,却因婚外恋而崩溃。三个人的崩溃。

  那个国王,无怪乎能得最佳男演员,那么挣扎的内心--仙子一样的妻子,交付全部信任的医生。。。

  当医生头落地的一刻,是最震撼人心的。当然不是说这场面啦。他落下的泪,是为什么呢?为了因为私欲而毁掉的国家光明未来?还是为自己就这么死去而后悔?

  王后的嘶喊。其实我一向不知道她怎么会喜欢医生,就因为他是有思想的人吗?那就有必要肉体结合吗?

  我觉得这个内容就是一个吸引观众的噱头,没有意义。

  被大臣欺瞒的国王,是有多后悔与绝望。。。

  不说了。其实很多震撼的东西不是电影直接给的,而是让我们代入人物后感受到的。对于影片本身,我只觉得美人是个看点。那真心是个美人啊,特别是还未当王后的时候,那些纯洁,果真如仙子。我认为被医生,被情欲,被婚外恋玷污课。

  《皇室风流史》影评(五):『电影:皇室风流史』桃色绯闻里的政治暗涌

  提起厚黑学,我的脑海中立马就浮现出了火车站10元书店里满满两层书架的李宗吾厚黑学。

  里面除了人际掌控术,就是各种升迁职场的诡诈之术。草草翻过一遍,实话说,上面说的事例以及厚黑的招数,时至今日我都没有遇到以至于用过其中之一,非常之荒缪。

  然而,看到了这部听名字觉得非常荒唐淫乱类似于《绝代艳后》之类的花边题材电影《皇室风流史》后发现它实则暗流涌动着一段政变和历史。

  政治,用李宗吾的那一套又确实是太嫩了。

  1

  我的奶奶之前是个党员,她今年已有85岁高龄,常年的政治生活,使得我感觉她非常的善于在人际关系中使用一些“方法”,现在的时髦术语是“人际博弈术”。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我一年级的时候,家里的一个大姐姐带着她的小宝宝来我家拜年,我很喜欢那个小宝宝,后来,我在拥抱他的时候在他衣服的小口袋里塞了一张我自己压岁钱里的10块钱。

  后来,奶奶数我的压岁钱的时候,发现钱少了,就问我钱去哪儿了。我说,钱给小宝宝了。

  她接下来立马就问,那你给钱的时候,旁边有人看见没?

  我说没有啊。心想,我喜欢小宝宝想像个小长辈一样给他发压岁钱,是我和他的事情,为什么要当着人面给呢。

  后来,她让我把钱拿回来。我很不情愿,但是不敢违抗,只有在没人的时候,从他的小衣服里把钱掏回来了,虽然小宝宝不会说话,但是我依然觉得很羞愧。

  2

  后来在成长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

  发现一直像奶奶这样做法的人,很多,而且他们都得到别人的一致赞美,反而那些低头做事,给人里子,自己不要面子的人,即便是当事人也心怀感激的少。可能,奶奶年纪大了,她渐渐悟出了这其中玄妙的人际关系,希望我今后不吃亏,能够掌握吧。

  似乎,道德或是感谢需要形成一种舆论才能实施。

  其实,我一直不赞同这样近乎伪善的做法。给要饭的老乞丐一碗陈饭,也要大肆声张以示慈悲,我觉得那个同龄的老乞者内心一定很羞愧。还有电视上,慈善家一个个对着镜头给贫困生发钱,还要贫困生对着电视机说他们内心非常感激这些好心人,更有甚者还非要逼着他们把家里的困窘再一次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说出来。他们都是些大孩子了,有自己的自尊心,非要这样,我觉得反而是二次伤害。谁都不会把贫穷当一种自豪的事情。

  3

  当看到《皇室风流史》里面的御医史东瑟看到丹麦在其他欧洲国家都在进行改革,发展启蒙运动的时候,仍旧被中世纪的农奴制,审查制,黑暗严酷的宗教控制得不得喘息的时候,暗自发誓,要凭一己之力推行改革。

  恰巧,丹麦现任国王是个近乎小孩子一样智商,玩世不恭的荒唐君主。

  史东瑟投其所好,很快取得皇帝信任,然后利用自己对于皇帝的影响力,左右国家的改革。

  面对腐朽的制度,太多的弊端需要革除。

  和中国很多实行变法的忠臣一样,越是心怀国家,忧国忧民,越是会犯一个急于求成的错误。

  他推行的改革,就像一个大家长,从自己规划理智决定的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立场出发,开展变革。而没有及时地向公众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对你们有什么切身利益的好处。

  不被理解,没有取得群众支持的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即便是真真正正的一切为群众着想。

  4

  所以改革的第一层是像史东瑟一样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推行改革,把改革的盟友仅限于自己和上级领导(皇帝)之间,错估了当权者的力量。同时也没有大部分的群众基础,最后的下场是自己被以反动害国为名处死,皇帝被反对党借此架空实权。(同样的示例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情况一模一样,皇帝没有实权,太后及时控制了变法的走向,发动政变,杀了变法人士,架空了皇帝)。

  改革的第二层,是皇子腓特烈的做法,他精心布局最后先发制人把自己的反对党一网打尽,宫中的所有大臣都是自己的亲信。那么推行改革,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是和前文自上而下的改革一样的进阶版,但是这种改革就会比上面的一意孤行的改革容易成功。

  改革的第三层,最高明的改革还是要学习我们中国人厚黑学的鼻祖——中国官场的政治艺术。

  5

  怎么推行改革,能全身而退并且美誉满天下呢?我个人觉得共产党的做法是最经典可以当作案例的。改革,第一步就要得民心,做基层的洗脑工作,发动最广大群众的力量,即使他们是一帮乌合之众,那也是最大的巨浪。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最完美的变革范本。

  首先,他先南方谈话,到处去南方那些后来的经济特区做视察,并没有直接表明要经济改革,只是一次普通中央巡察。

  然后再一点点放出消息,当然消息是什么途径传的“不知道”,反正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情,街头巷尾的日日讨论议论,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群众自己给自己先做了一次心理演练。

  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大家都在等着政策出来,最终证实自己的猜想,其实在这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大部分民众都被中央的一系列颇具暗示性的动作已经渐渐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很多人都开始等着经济改革,改革开放了。

  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人们终于听到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官方宣布。个个都欢欣鼓舞,积极拥护。如此得民心,改革推行的非常顺利,至今仍是中国现代一项重要而辉煌的转折。

  6

  做事情,那些做了并且能赢得好名声的人都知道怎么包装自己做的好事情。小到当众行善,自己吆喝或是逢人自述;段位高一点的是让别人无意看到,借他人之口帮忙宣传;再者就是攻心,先让人们对你做的事情有所期许,时间不长不短恰到好处的时间的等待,最后大家都在等着你实施的时候,你开了口或是做了一个动作,立马人们就像久旱逢甘雨一样把你当龙王一样供拜。

  厚黑的学问,无非是如此。人际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段数,但是其实受惠者也是在配合演戏。比如受了慈善家当众给钱的贫困生们虽然满脸堆笑地感激他们,但实际内心是自尊心被伤害的羞耻,真正的感激早就冲淡了。

  比如,当众给乞丐陈饭的老太太们,确实可以得到行乞的人一句谢谢,但是他也是不得已非要如此,不然其他的施主看到他竟然恩将仇报不说谢谢,咒骂施舍的人给了陈饭坏饭,即便这样这个乞丐也休想再要到饭了。

  当众施予的人大部分不是出于真正的慈悲,而是出于赢得一个外人眼中的好名声。这就像佛教里说的阴德和阳德,阴德是暗中做的好事形成的积业,阳德是明着做得好事的积业。明德有现世的报答,当场有人给你赞美回报,那你真正储存的就少一点,如果你是积阴德,别人不知道,那你就可以把报答全部储存下来,积累给自己或者荫福下一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这个道理。

  我还是喜欢那些单纯做一些事的人,技巧再多,为了自己还是会让身边受助的人觉得很膈应。

  《皇室风流史》影评(六):影片名字只是个噱头

  昨晚看了这部影片。点开是因为漫漫长夜,本电影的标题很应景而已,加之评份很高就看了。其实,影片开始时,我会比较烦感那位国王,完全一个精神病嘛,我在想他的智商也许是有问题,但后来与那段历史相联后,才明白国王的状态与他的国家权利格局息息相关,他的懦弱来源于他的议会,他的放荡不羁依然来源于他的议会。其实影片的发展让我觉得他有点爱上了医生,大家有没有觉得,他有点基友的成份。再说那位王后,我觉得她和医生的爱情来得太快,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他们就相爱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部影片,会重新认知历史变革的艰难性,在文明还尚未发达的中世纪,一个自由的声音对贵族来说意味着颠覆

  《皇室风流史》影评(七):从《金枝欲孽》谈起

  虽然林保怡饰演的御医孙白杨算不上美男子,但好歹头发整的干净利索。

  所以,看到电影中御医首次出场只能说是失望,但还能接受,毕竟在民间可以不修边幅。可是,进了宫,着装依然没品味,留小辫也就罢了,起码可以把长鬓角下面横着的那一撮给刮干净了好不?

  人家国王百般信任你,59分钟处,你主动吻上王后,62分钟处,上了王后的床。尽管此前有人提醒你:亚瑟王的圆桌骑士兰洛斯特和王后桂尼维尔有奸情被处死。你色胆包天,不忠不义,按唐伯虎对前来求画的祝枝山那句话:死有余辜,死不足惜。

  相比兰早,布兰特没做什么坏事,却无辜枉死。御医你连声抱歉都没对人家说。

  国王迎娶王后,丹麦人民甚至没正式的欢迎庆祝仪式。

  王后也是,如果是为了解决生理问题,可偷个小白脸,却偏偏爱上一大叔。这不自作孽么?

  其实,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国王解散议会后,在王后面前手舞足蹈,夸耀其作为。而王后也是高兴写在脸上。如果王后没有偷情,如果在御医帮助下国王变得正常(有这个可能性),如果变革不是太激进,夫妻二人本可以收获一个更好的未来。

  影片胜在:风景和服装。

  《皇室风流史》影评(八):爱情与变革交织的年代宫廷悲剧

  演员

  国王,刚开篇并不讨人喜欢,到后来却能理解他的处境与悲凉,并且向往自由的天性,让人怜悯啊。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实际上是有精神问题的,但在影片似乎美化了国王受无形的压力而被精神残骸的结果,之后引出变革。

  医生,最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特别有男人味道,演技了得,原是丹麦大名鼎鼎的演员,难怪难怪,,

  故事

  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一场变革和爱情,悲剧啊,让人感慨的同时,不免迷失,

  其他电影的音效服装剪辑,没来得及品,只顾看故事了,走进导演演员的迷宫,

  那段医生和皇后的舞蹈,很赞。还有医生被斩首时的悲哭。国王皇后医生坐在一起,,,

  《皇室风流史》影评(九):是谁遮起了国王的双眼

  回想整部电影中登场的人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他与他的皇后以单纯而疯癫的姿态完成了初识,随后给人的感觉却是时而理智时而痴傻。他爱动物,爱孩子,爱表演,甚至爱与除了皇后以外的各种女性寻欢作乐。他所爱的是远离政治纷争的单纯事物,爱的是不带一丝一毫政治色彩的欢愉。说起他对皇后的态度,也许并不是因为对于皇后本人的不喜欢,而是厌烦这样一种政治联姻。在医生掌权之前的议会上,克里斯蒂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傀儡,身为国王却毫无政治决断的发言权,只能机械地签署大臣递过来的各式文件。他被议会成员认为是精神上的病患,但我觉得他只是无奈之下的自暴自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自己的国家中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尽管厌倦,但无力改变。医生的到来似乎给国王些许勇气,他视医生为知己。他在议会上对医生挤眉弄眼,悄悄告诉医生自己并没有疯。我想他说的是实话,国王理性的内心是被表面的疯癫所遮盖住的,无论其原因为何,医生却是用他独到的方法打开了国王的心窗,擦去了蒙住的尘埃,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抚慰着他。克里斯蒂安无条件地信任医生,即便是明知医生要去了自己的王权,甚至要去了自己的皇后之后,他只问了医生这样一个问题:你想要的只是皇后吗?得到回答之后,又毫不犹豫哭泣着与医生拥抱。医生被谋下台之时,他被迫签署了放逐医生和皇后的法令。而最后的最后,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赐予医生以“国王的宽恕”,并为此感到喜悦。却是被政治的野心家们欺骗,再次回到了一切开始时的状态——他,丹麦的国王,被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政治傀儡。

  而此时的丹麦,改革的光芒在欧洲大陆率先闪耀却如流星一般瞬间即逝。

  就像孤独的克里斯蒂安,刚刚睁开了被遮起的双眼,又被拉回了现实。

  《皇室风流史》影评(十):谁来接纳可怜的国王

  这是一个写给看过电影的人来读的影评,

  如果看不懂,请先看电影。

  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

  第一次见王后只敢藏在树后,

  觉得没有危险才突然出现。

  接王后回到皇宫时,他多么高兴,

  以为从此有人可以做自己的同盟。

  在王后获得了贵族们的认可之后,

  国王只会用躁郁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自己从不为贵族圈认可,

  而这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年轻的王后却轻易获得了。

  为了赢得认可,他更加放荡不羁,

  即使在即位之后。

  国王没有实权,议会视他为傀儡,

  给他找私人医生只是为了证明他疯了。

  医生是为了帮助落难贵族回到议会才来到国王身边的,

  他陪国王厮混,却从未在内心尊重国王的身份。

  国王以为自己终于有了知音,

  他做出了巨大的改变去讨好医生,

  开始在议会发表主张,

  开始扮演自己身在其位却不熟悉的角色,

  开始读启蒙思想家的信,

  他以为这样做就终于有人理解自己了。

  可是,医生与以前议会的人并没有两样,

  他们都只是把国王当做傀儡,

  只需要他的签名而已。

  医生利用国王对自己的依赖和信任去推行只是在书中看到的政治主张,

  他以拯救丹麦的受苦农奴为己任,

  其实只是享受政通令行的短暂刺激而已。

  任何一个国家在短期发布大量法律的结果只会祸国殃民,

  无论这些法律有多好,一切来不及实施的律法只是废纸一张。

  他为了改革,甘愿抛弃与年轻王后的爱情,

  与以往议会的人一样指责国王是疯子,

  不回报当初提拔他的人,

  为了享受这短暂权力的快感去做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果然要使一个人堕落最快的方式就是给他无限的权力。

  而王后呢,她同情无辜旺死的农奴,

  她关心受病痛折磨的儿童,

  她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但她最想要的只是卑微的爱情。

  在爱情的名义下,女人总是比男人勇敢,

  可以很快就忘记自己王后的身份。

  只有在骨肉分离的时候,

  王后才会觉醒除了爱情,亲情才更加无可替代。

  在所有的剧情里,国王都不是主角。

  他是最爱演戏的那一个啊,

  医生诱导他演戏,王后也爱看戏,

  他一直在拙劣的演出,却无人真心喝彩。

  他想要和王后与腹中胎儿在一起,

  多次表达喜欢和医生在一起,

  王后给他冷漠的背影,

  医生给他一个黑人娈童。

  国王是软弱的,缺乏父爱也缺乏母爱,

  把医生当爸爸,叫王后为妈妈。

  可是医生只是利用他,王后鄙视他又因这称呼而扇他耳光。

  他们无一人真心尊重国王的身份和地位,

  奸情败露却单纯的依赖国王的拯救。

  至死他们还在怨着国王吧,

  我想他们没有一个人会为自己亏欠过国王而忏悔。

  如果医生能够耐心等着国王成长,

  如果王后能给国王温柔的女性的疼爱……

  当然,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不知道国王的儿子在武装夺取政权之后会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

  他会因为政务繁忙而让父亲继续留在那个黑暗的房间吗?

  他会安抚父亲遭妻子和好友同时背叛而受伤的心灵吗?

  还是,他也只是把父亲当作通往至高权力道路的傀儡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