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咖啡》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中国咖啡》的影评10篇

2018-02-19 20: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咖啡》的影评10篇

  《中国咖啡》是一部由阿尔·帕西诺执导,阿尔·帕西诺 / 杰里·奥尔巴赫 / 苏珊·弗洛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咖啡》影评(一):我像乞丐一样落魄,但我是无冕的喜剧之王

  那种满腹才华却被压抑甚久的感觉可能被小房间窗帘这些琐事给彰显了出来。每个人都会厌烦一事无成自己,即使清楚自己的实力,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依然是令人失望透顶的事情。作为朋友,是否应该支持对方,即使对方利用了你未加以利用的东西让你产生被偷窃的感觉?是否还是会在寒冷的午夜为对方开门请他喝一杯咖啡?我只是觉得这种能够进行神交的知己着实难能可贵嫉妒也许无法避免,但有才能最终还是得有劳作。

  剧中让我笑出声的两幕,一幕Harry走进小商店被店员误以为是收废品时那种无所适从;一幕Harry看了杀人犯的照片后被警察说长得像犯人的双胞胎。听起来不好笑,但当你看到一个原本已经落魄的人还进而遭受各种打击,其实有点像那种“喜剧就是看别人出丑”的心态,像墙倒众人推的道理,只是在笑过之后不会觉得轻松,反而心理上会感觉承受不来。

  这是我觉得影片中透露的最重要的一点:当觉得自己落魄到极致,感觉自己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笑话时候,还能否从一个喜剧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瞧瞧我们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爱情无收,前途暗淡,被别人当流浪汉一样看待,可我还能有幸拥有这样才智相当,聊得来,知根知底朋友,我在经历过这一切穷困潦倒之后居然还能够笑得出来,倾诉自己悲惨的经历的时候还能像在讲一个个笑话一样一本正经搏听众一笑。

  没错,我像乞丐一样落魄,但我是无冕的喜剧之王。

  《中国咖啡》影评(二):困顿的人需要反省自我!

  《中国咖啡》适合耐心好的人静心观看,也仅适合“深夜流过泪的人”观看,因为基本上整个场景就是在一个老男人一贫如洗的家里,毫无美感,和温馨更是没有一丁点儿关系,那重点就放在人物上呗,可惜就是两个老男人,满脸褶子,倒是生活没有欺骗他们,真的是老了,近50的人了,都是单身,一个想靠写书当作家为生,一个在夜店给人拍照为生,都过着朝不保夕日子。作家脸上还是留着年轻时的英俊痕迹,只怪家穷人矮,虽然小有才情仍留不住一个妹纸,有点小长相有点小才华的却穷的叮当响的人,自卑自尊不经意间转化着,这样的人其实很懦弱,但是对身边的女人却是很苛刻,他不相信她会真心对自己,对自己的贫穷不在意,他在催促着她的宣判——离他而去,弃他一人在他的牢笼里面,别人走不进去他也走不出来。

  两个老男人因为惺惺相惜而相识继而成为老友,朋友这个词是很微妙的,他可以为了你的烦恼而倾听,可以在你无聊的时候陪着你,但是你千万不要太拿朋友当自己的物品了,他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私欲和秘密,你触碰了底线就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男人还是要有生存的本领,当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时千万不要放任自己的任性,你总会觉得有机会事实上时间如逝,一眨眼苍老就会显现在你的脸上,那时候所有的情怀梦想都会被人无情地嘲笑,包括自己。趁年轻,赚钱谋生,方可老来自如

  《中国咖啡》影评(三):老知青进城洗碗未遂反被开

  如果不是一本咖啡教材里提到了这部电影,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部中老年知识分子的自怜之作。然而,即便不知道,倒也省得心慌了。

  虽然是舞台剧改编,但很明显,阿尔帕西诺为了极力还原舞台剧的那种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而大大削弱了电影感。似乎功成名就荣耀加身的影坛男星都喜欢拍一些颇具情怀的作品,来丰富自己在IMDB上的作品表。我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的台词和剪辑都是非优秀的。两个落魄的老知青在纽约的basement互相口诛笔伐。在他们的另一半离开自己后,他们也只有彼此可以无所顾忌地宣泄自己的委屈和苦楚。在他们的世界里,留有对自己才华的尊重自信,他们最不能忍受的也就是别人对自己作品的否认,因为那意味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存在理由。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在Chinatown附近的流浪汉中难以分辨,我们在他们的言语中却可以清晰分辨出颤抖的偏执。电影台词中有很多讽刺老知青的敏感固执地方,值得玩味。他们暴起青筋谩骂对方的话语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评价生不逢时也好,怀才不遇也好,they are“ exhausted from being exhausted”,吐起槽来也是文绉绉的,让人觉得很可笑却又笑不出声来。

  剪辑方面,我也是想见见这位剪辑师,请他吃吃饭聊聊天,问问为什么可以如此大胆地把插叙用得这么夸张。稍不注意就回到了之前的某个时段,直接噎死正在屏幕前面泡饭吃的我。而往往闪回的画面就是与阿尔帕西诺说的话相反。这样的前后矛盾的处理,有种罗生门的批判情怀在。

  这部电影公映的八年前,也就是1992年,在百老汇金光闪烁的舞台上,阿尔帕西诺第一次出演这部戏,那时眼袋还没这么严重。当时,他应该不知道这部戏竟然会成为他的五部实验电影中的一部。所以,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这部片子很久以后会不会被人翻出来捯饬成经典电影呢。

  《中国咖啡》影评(四):老知青

  关于穷书生故事总是层出不穷,年轻时能梁山伯般爬进土坟变异成蝴蝶,或为了理想主义而罪与罚地拿起斧子爆人脑袋,然而人总会老的,四五十岁若还文艺不出个头,当年的教父Al Pacino也要躲进唐人街天天喝着中国咖啡。

  看了他导演的实验电影《寻找理查》后就找到了他自导自演的又一部所谓知识分子电影《中国咖啡》,知识分子到没有一个电影公司肯给他发行(只有DVD版,在网上居然找不到海报);也许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这部小成本文艺片居然被定为R级,不知是不是因为台词对于美帝国主义平庸无奈到一定层度的所谓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们过于尖锐犀利?

  整部片子就是两潦倒文艺中老年在其中一个家里瞎扯蛋,故事一开始镜头切换回忆现实啥的怪怪的确实和我的实验电影水平没啥不同,可两个老戏骨的演技让人实在无法离开屏幕,Al Pacino就不用说了,另一个老头子是迪士尼《美女与野兽》中的蜡烛管家,两个品行如此相似角色在两人出彩的诠释下变成了两个落魄知识分子的典型;看到中段才发现片中的切换叙事成功地将故事延拓进了电影的时空,扩展了本就出色的舞台剧效果(影片改编自一百老汇出名的舞台剧)。

  故事对于同为所谓的民间落魄创作者,也许是能看得辛酸血泪笑得够呛的。以致让我想起不久前,一个在深圳地产界工作亲戚在大家族劝我从善从良深造工作的集体动员中颇为同情地对我感慨,自己为了家庭也终于向生活妥协了,由此感觉似乎把她的过去和我的现在都摆到了正和生活对着干的境地;又想到连当年红了半边天最后中了十来枪横死街头的街头诗人2Pac也要唱到Me Against The World。这些人究竟在仇恨着什么呢?他们的敌人究竟是啥?

  《Fight Club》里的中产阶级用最原始拳头粉碎了滋养自己的资本主义世界;《American Psycho》的富家子在阶级金字塔的顶端纵身跳下,却被悬空于更加虚无的空洞中……好的故事并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个角度;当你站在世道的坐标系外,再悲剧的故事也终究是一场说不明道不清的喜剧,你会笑着思考,因为思考其实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然后你笑着他人的绝望,笑着他人的痛苦,笑着他人的感动,到最后,你发现全世界也都在笑着你这种人,而你又不承认自己属于哪一种人,于是你以为世界看见的只是“种”而不是人,但世界怎么会看见任何人呢?看见人的只能是长着眼睛的东西,那些你不希望它们能看见你的东西。

  《中国咖啡》影评(五):《中国咖啡》:艺术家和贫穷的生活

  在当今,艺术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职业,而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艺术本身,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大卖,有没有市场,是否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很多有投资眼光的艺术家都被冠以“有钱人之名”。那么,他们到底是艺术家吗?这个答案很难肯定。但是,有一点我很坚信,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艺术家的,因为有太多的人打着艺术的旗号,从事着媚俗、娱乐的行为生产这样的产品完全背离了艺术本位的原则。当然,对艺术家而言,贫穷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生活有一颗敏感的心,他们的作品更容易碰触到生活的真相而不是利益的G点。

  前几日看了《中国咖啡》,这部由老牌男神阿尔.帕西诺自编自导的电影恰好阐述了艺术家的或者说,文学家的尴尬处境。当然,这并不是阿尔.帕西诺最好的电影。如果我们将好莱坞看成一座超级大的舞台,那么,阿尔.帕西诺绝对是一座雕塑,尽管他个子不高,但是他满身满眼都是戏,不修边幅神情孤傲,带着与生俱来忧郁,像极了那些不朽的雕像。对阿尔.帕西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部《闻香识女人》,虽然这是一部意料之中鸡汤电影,但是,因为有了阿尔.帕西诺的存在,整部电影似乎就成了“品味”的代表。的确,这就是一个男人魅力,一个演员的魅力。

  而在《中国咖啡》中,阿尔.帕西诺似乎就没那么幸运了,落魄潦倒的中年男人,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骄矜,孤傲的行走在这个充满世俗诱惑的世界中。看着他不再年轻的容貌,其实,还是有些心疼的。我宁愿他永远存在于《教父》的黑帮世界中,因为,那么时候,他至少年轻,至少衣食无忧。《中国咖啡》是一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电影了,两个人之间的针锋相对,偶尔夹杂着年轻时候的回忆,在现实和回忆之间,阿尔.帕西诺和杰里·奥尔巴赫相互吐槽,抱怨。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因为一个字,穷。可见,没有钱的人生是多么可怕

  -还有比没钱更可怕的事情吗?

  -有,是没有理想和希望。

  每个人对成功和金钱定义不同,对我而言,真正的贫困和生活无关,而是在贫穷的生活中失去了做人尊严,同样,人的富有也不单单是来自财富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中不会失去人的有情,还会不忘初心。就像《中国咖啡》里的阿尔.帕西诺,即便一无所有,也不愿以卑微姿态行走在这个世界上。

  《中国咖啡》是一部典型的知识分子电影,它所表达出来的人的兴趣,行为以及心理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姿态,只可惜,阿尔.帕西诺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并不是很有观赏性。准确的说,这部电影更像是论文,有言之凿凿观点,却没有观赏的乐趣,整部电影看完也只是看见了一种生活的状态。如果和伍迪.艾伦的知识分子电影相比,后者的电影似乎有更多的乐趣。因为伍迪.艾伦将知识分子的姿态放在大众的生活中,即便是心存不满壮志未酬,也总是根植于生活的沃土,有根基,有灵魂。阿尔.帕西诺的知识分子电影就像在云端跳舞,软绵绵,轻飘飘,不那么真实,甚至有些荒诞过头

  有时候,人们既要脚踏实地面对现实生活,又要时不时的跳出现实的困扰,在理想的高台上鸟瞰一番,他们想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个丰满体系,从而对抗残酷的现实世界,可以让自己在忙碌和庸俗之中不懈怠,不迷失。但是,一觉醒来的时候,人们往往很难面对跌落在现实中的那种悲伤和无奈。

  或许,人和社会之间的斗争都是中庸的,不管你怎么认真结局不过尔尔,最好的状态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中国咖啡》影评(六):又一个月亮与六便士

  追求艺术的人内心一定要足够强大,足够热爱,靠追求的过程就能高潮; Otherwise, 还是做一个俗人吧,这样会更开心一些,压力会小一些;

  因为艺术可能一生追求而不得社会认可,穷困潦倒,死后才获追捧,如果不能在创作过程中自我满足,有情饮水饱;20岁可以,大家认为你是一个有梦想的追风少年,30岁也行,大器晚成不在少数而立之年坚守梦想值得尊敬,40岁开始非议,你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义务尽到了吗,甚至,你有机会去尽么?为了一个没有希望的东西会拖垮整个家庭,50,没有人在意你了,只会隔着餐厅玻璃蔑视的打量一下你。

  即为俗人,也只能在弯腰捡penny 的时候,偶尔抬头,看看月亮还在那,知道,哦,我心中还有明亮的东西在那,没有被抹去。便士可以理解为外在的东西,名利这些世俗的苟且,作为完整的人,还要有内心追求的东西,世俗的苟且只是保持我的生存,还有诗和远方,比如爱情,比如艺术;现实中好像很少有人提甚至相信的东西,而何为艺术?艺术是人类情感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为俗人,安于俗人,即已很难创造出传世神作,在艺术上有突破性的创作了,没关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即好;

  即为俗人,做好俗人,人情世故社会习俗便要融入,不要显得自己清高,最可怕的便是自己觉得清高,而又囿于俗世钱与利展不开手脚;不知道帅帅说我不通人情世故到底在哪方面;不过,好的性格是能把人聚在自己周围,大家喜欢你信任你,觉得靠谱,想接近你,而不是觉得你很屌然后不想接近你。比如,你喜欢一个东西,不要去贬低另一个别人喜欢的东西,很low。

  所以,做好自己的事,能帮就帮,热情主动一些,考虑事情全面一些,遇到事情不管别人的还是自己的不损害自己利益很大的时候勇敢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怂,做个有血有肉的俗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