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升》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上升》经典影评10篇

2018-02-26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升》经典影评10篇

  《上升》是一部由拉莉萨·舍皮琴科执导,鲍里斯·普洛特尼科夫 / 弗拉基米尔·戈斯丘辛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升》影评(一):高大全的冷酷

  死人一样眼神表情,在高大全指导下成为画面的主旋律

  不过,可以看得出,俄国人和那个冰天雪地一样的冷酷。

  英雄?他们对外族也是毫不容情的。

  他们的土地是哪里来的?

  我感觉,即使是这部前苏联影片,也能反映出俄国人的这种冷酷本性。也就不难解释今天的俄国光头党了。

  红军,游击队,对老百姓,也许有时候比德国人更卑鄙和残忍

  史达林对他的战友人民,也未必有元首仁慈

  不过,片子里那个小姑娘真的很可爱。就是那个妇女的大女儿。而后来出现小孩,都表演的有些造作。估计是前苏联的那些少年艺术团之类出来的吧。

  那个小姑娘,真的很可爱,很美丽

  《上升》影评(二):红色末日

  很多评论都说了这个片讲的是关于人性问题,不过我觉得,如果寻根究底,其实这还是一部政治

  为什么非得说它是部政治片呢?我总结了一条定律,那就是一部片子拥有政治背景,或者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存在政治冲突的特定的时期,那它绝对就不是一部没有任何政治企图的电影,即使很少,那也是必然存在的

  故事背景发生在二战。那么按照我的理论,这个片子肯定就不是单纯讲人性的,而是肯定拥有其政治企图的了

  那么在有这个观点基础下,我们在来分析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德军的东线战场是和苏联人开战的。一般的反映东线战争题材的片子,不论什么题材,苏联和德国始终是针锋相对的,但是,此片一个很特殊地方是,苏奸的作用却被放大了

  一部电影的任何一个设置都不可能是没有意义

  1977年是冷战高峰期,背叛两个字对于苏联而言是如此的敏感,但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有整整一半的时长里,苏奸几乎无处不在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影片中段,那个质问男二的白军官员是一幅彻底的小人嘴脸,他欺凌俘虏,谄媚德军,而且展现出几乎不存在任何信仰,几乎不存在任何怜悯的冷酷形象,再加上他身居高位,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出他是一个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可以做出任何事的人

  那这样的人出现在一部苏联影片里,不难让我们联想到他代表着的是什么

  没错,完全功利主义者,没有比他更适合代表资产阶级的了

  或许在当时苏联人眼里,这个人符合他们对资产阶级一切恶的想法。但这个资本主义化身的人,却是一个苏联人

  影片的两个男主,也代表两个不同的意向

  男一这个人存在一个人基本的善与恶,似乎只是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并不解馋的面包,这个人的面包有很多,饿的时候,他都会找出来啃一啃,就和我们所有人都一样

  身为一个普通、怕死的人,男一所作出的是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但男二却是一个标准的共产主义信奉者,无产阶级的战士,在影片开始这并没有体现在他被抓住后,这个身份开始凸显出来

  他是那么的忠心耿耿,为了党可以决意赴死。与他相比,那个仅仅为了活命的男一是那么的卑贱,就如同一只苟且偷生的老鼠

  但是,男一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罢了

  在此之前,男一始终照顾着男二,不离不弃,看似高尚,其实这只是展现他作为人本身的善意罢了

  所以,在这之后,他再次作为一个人,选择了活命,这也是他作为人的本能罢了

  所以,男一代表的就是苏联的老百姓

  在叛徒的胁迫下,男一选择了妥协,最后被自己折磨半死不活

  根据以上全部的分析,那么影片的主旨大意似乎就明了了,通俗点说:其实就是在现时与美帝的拉锯战中,谁要和走资派和外国人同流合污,背叛的共产主义,不但会被所有人唾弃,自己也会受到良心巨大谴责

  好了,看来这个隐喻就是这些了,不过这部片子想表达的仅仅只是如此吗?

  我认为不是的

  首先还是背景,这部片子除了开头的红军和前半段的村民外,剩余的部分除了德国人就是俄奸。而开头红军的队伍陷入困境狼狈不堪。为什么如此的渲染出一幅近乎垂死挣扎的情境呢?

  我认为,导演想要营造的是一种末日感,一种社会主义最终被资本主义击败的末日感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遍地都是俄奸了

  为什么要如此的展现叛徒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很显然,在当时的俄国,这样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起码他们的言论已经和电影中他们出现的篇幅一样——几乎无处不在了

  其中,那个彻底功利的白军官员倒映的是77年的苏联最恐惧的事

  这件事就是,苏联被美国击败,之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份会土崩瓦解

  当然,这部片子本身是属于诗性电影,所以想表达的东西也不乏一种夸大的成分,但至少,像片中白军这样的走资派是存在的

  而男一受到走资派的胁迫,为了活命,他只能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就像所有的苏联百姓一样

  苏联,一个由信仰构建起来的国家,而这片土地的主人,这个国家的百姓,究竟对社会主义抱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如果他们也仅仅因为胁迫,而彻底的抛弃自己的国家呢?

  似乎男二的存在,还是预示着,苏维埃的思想还是后继有人

  但是,男二的死也表现出了导演的顾虑,毕竟信仰是空泛的,为了信仰值得牺牲那些无辜的人吗?

  苏联的本质是信仰,但信仰终究是抽象的,单靠一种抽象的东西,能长期与资本世界抗衡吗?

  导演的倾向传统的,但她对未来却是悲观的,或许她认为,这件事也许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国内,那种铁板一块思维模式已经被打破了,走资派的抬头预示着资本主义在思想上已经占据了上风

  这种深深的忧虑,反映在了开头迷失森林中的红军,之后迷失在雪地的两个男主,最后迷失在人性与道德边缘的男一上

  结尾男一近乎崩溃地冲着眼前白茫茫的景色吼叫,他面对的,不只是一片雪,还是苏维埃的未来

  如果有一天,末日到来,苏维埃红旗能否屹立不倒

  而如今,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上升》影评(三):《上升(Восхождение)》:一个叛徒的诞生【第2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上升(Восхождение)》:一个叛徒的诞生【第2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上升 Восхождение (1977)

  本片获得1977年第2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讲述二战期间两个苏联红军被俘前后的故事。一支苏联红军游击队派出两名士兵去寻找食物,一人是英勇的男主角,一人是寡言的炮兵。两人途中看到了被屠杀的人们,发了一番感慨。之后两人见到村长,男主角知道他与德国人合作想要击毙他,但最后只是杀了他家一只牲口。从村长家走后,两人遭到德军袭击,炮兵腿部中弹,这使得他想要自杀。但是英勇的男主角将他背走,并来到一户人家避难。两人刚刚见到女主人,德国人就出现,很快发现了两人,并抓走了女主人以及两人。他们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男主角在枪的威胁下投降。德国人押送他们时,男主角曾想要逃跑,但害怕被杀没有行动。几人到达后,炮兵遭到严刑拷打死不招供,但男主角却交待了一切。在牢中,男主角要炮兵妥协,保留性命重要,这让炮兵很气愤,骂他是叛徒。第二天,德国人开始行刑,怕死的男主角提出加入德国人的队伍,长官同意了。这一次,男主角成为了真正的叛徒。稍后,男主角和其他德国人一起将四个人绞死。最后,男主角无法承受良心的谴责,想要自杀,却没有成功,彻底崩溃了。

  这部电影看完好几天了,今天才来写。原因简单,我变懒了,真的。一天一部电影写得我好辛苦,而且最近总是看艺术片,实在提不起兴趣。但是一部不写就落下一部,还是要继续啊!

  不过这部电影我没什么可写的,因为影片主题就是我标题名字:一个叛徒的诞生,关于这个主题,网上已经有人写的很详细了。既然我提不出新观点,还写什么呢?只简单说一下。电影主要是描述一个英雄似地人物,是如何在死亡的威胁下妥协叛变的,以及叛变后在良心谴责下的崩溃。概括来说,电影挖掘了人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客观来讲,这是一部有着深刻主题的电影,不过因为我自己的心情原因,对本片我喜欢不起来。

  此外,关于男主角的蜕变,电影描述的并不深入。它只是描绘了男主角的变化,但深层原因没有分析,这大概就是编导留给观众们的思考吧。在我来看,有两个原因让男主角成为叛徒,一是缺少忠诚的信仰,也就是对自己奋斗事物的不坚定;二是没有良好性格品质,比如坚强勇气等等。基于这两个原因,男主角才在死亡面前屈服,成为了德国人的走狗。当然,换个角度思考的话男主角也没有什么错——谁不怕死呢?选择活下去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总而言之,本片是一部没有观点的电影,需要观众自己的去思考、去理解、去选择评判的立足点,很高明的一部电影嘛!

  电影拍摄上是典型的“艺术片”风格,也就是没有好看吸人的画面,只能让人昏昏欲睡。全片大部分时间按部就班的叙事,开始到结束都中规中矩。只有片尾时,男主角夸张与扭曲脸下的特写,表现了出自己的痛苦,才让我想起这是一部获得三大奖的艺术电影。因此总体来说,它拍摄上比一部艺术电影好那么一点点,但也够沉闷了。

  演员方面无话可说,都是许多年前的苏联演员,资料少得可怜,就不说了。只简单评价一下他们:演员都很出色,尤其是男主角那张狰狞、痛苦的脸,很真实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比较简单的艺术电影,但是却揭示了深刻复杂的人性,即使它不好看,也算一部佳作。

  序列:1032

  上升.Ascent.1976.D9.MiniSD-TLF

  2013-04-26

  《上升》影评(四):我开始焦虑

  焦虑是一种常人都会不时发生的情绪,最近看了苏联女导演舍皮琴科的两部电影,就展现了不同环境下的两种焦虑,两相对比,颇有些意思

  《翱翔的女飞行员》中,女主人公佩察克西娜一上来就给人以成功女性印象,身为职业学校校长,又是人民代表,广受尊敬。但是,同时,这个女人生活又显的枯燥,她不近人情,带着神经特征,对身边的人过于苛刻,对于旁人的示爱不知所措。片中,一个细节表现了她的焦虑和渴望变化的心情,她正像往常一样削着土豆突然醒悟到“为什么有人会在周日削土豆呢?饭馆是用来干吗的?”,于是,她扯下围裙,四处寻找饭馆,平时矜持的她也进入了烟雾缭绕的小饭馆,她又带着蛋糕去看女儿,又去博物馆闲逛。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她总是显的与环境格格不入,常常发出无奈的笑声,而影片也渐渐揭示她的过去,她曾经是一个女飞行员,是一个战斗英雄,有当年的爱情,也有战友死去留下的创伤激情岁月已经远去,虽然她成为了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生活却愈加显的庸庸碌碌,大地的生活远不如天空自由,于是她突然醒悟,试图自由的去感知社会。本片的节奏感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女导演的作品,瓦尔达的《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同样的带着突然的身份焦虑,同样带着对自我的重新认知。不过不同的是,克莱奥是独立性的认知,而一副女强人形象的佩察克西娜则是超我的精神升华。影片最后,她来到飞行学院,进入飞机,架机翱翔于天际,那飞机旋转拍下的大地的镜头很美,很自由,佩察克西娜的心灵伴随身体高度上升,以此将焦虑抛洒在云间。

  如果说佩察克西娜的焦虑是生活中不甘平庸的焦虑,那么《升华》中,则是实实在在的道德焦虑。故事的背景是苏德交战时期,一支游击队派出索特尼科夫和雷巴克前去寻找给养,途中,索特尼科夫负伤,两人寻到一处民房躲藏,但是最终还是被俘获,包括他们躲避的民房的一家人也被一同抓走。接下来便是充满了煎熬的历程,本片不是那种全盘展现英雄主义形象的电影,而是直白的表现人的懦弱和恐惧。在敌营中被关,被审,直面可能的死亡,无疑是种容易让人焦虑的困境,片中,负伤的索特尼科夫显的更为平静坚持不出卖战友,他心中焦虑的是因为他们会让那家无辜的人受祸。而最矛盾的则是雷巴克,在战友负伤后,他坚持不抛弃,在被抓后起初也坚持立场,但是渐渐的他显的焦躁不安,面对审讯和威胁,他渐渐开始妥协,面对索特尼科夫质疑的目光,他更是绝望般的呼喊“我要活着,我要活着”。雷巴克是一个承受着道德焦虑的人,他没有如索特尼科夫那样坚定的站在自己与德军斗争的事业的一方,也没有如片中那位俄罗斯审讯官一样心安理得的站在投敌卖国的一方,而是在高尚的坚持和卑微的求生间挣扎,面对战友他内疚,面对绞索他恐惧,终于在即将踏上死亡时,彻底崩溃,当索特尼科夫面对敌人大义凛然的说出“我有父亲,母亲,还有我的祖国时”,雷巴克却哭喊着“我与此事无关,我会告诉你实情”,加入了伪军警察队伍,目睹了战友和收留他们的一家人被绞死,而他的内心依然无法安然,在试图自杀失败后,他只能眼含热泪,望着远方,或许已经看到他一生注定无法休止的焦虑和内疚。

  两种焦虑,发自不同的环境,一种是在平静的年代下,平淡生活中突然涌出的焦虑,那时,如佩察克西娜一样的人希望的是激情的生活,一如她战争年代在天空翱翔的岁月。另一种是在战争中,在生死考验下,渴望活下去的焦虑,在背叛战友后,渴望救赎和平静的焦虑,这是一种事关道德底线的煎熬。我们总会焦虑,或许也是生活中,突然想打破常规,比如老是宅在家中的,突然想去郊外游玩;老是在外应酬的,突然想静下来在家中自己做做饭,这是一种渴望改变的焦虑,它让我们主动去寻找生活的另一面,而这,常常让生活更美好,它让我们向上。而同时,我们又常常做些让自己时候后悔,懊恼,悔恨的事情,心中常常生出道德上的焦虑,而这往往会让我们去补救什么,事后有意作些有益他人的事情来寻求自我的救赎,而这,常常让我们不至于堕落太深,它防止我们向下。焦虑,人类必然存在的情绪,一种让人不适的情绪,但是往往这个时候,我们能更内省,更客观的与自己对话,对自己真诚和坦率些,或许,我们能重新寻得心灵的平静,同时在精神上达到又一次的升华。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740288cb6081ebf553664f5e.html

  《上升》影评(五):两难处境的最佳选择

  被俘游击队员面对真正凶恶的敌人,他的恶毒在于根本不在乎被俘者自身的死活,而要让他在林子里的战友和救助自己的无辜居民之间选择他们的生与死。如果是你,你选哪个?

  游击队员在刑场上对将被自己牺牲的妇人说,“原谅我”,那是原谅你带给她的天崩一般的绝望吗?我认为不全是。可能更多的是原谅他没有在这个令人发疯的局面中做出最佳选择。

  那么最佳选择是什么?电影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在中弹后,他奋力脱掉靴子,绝不留存侥幸逃脱的一点点幻想(当时谁也不能肯定一定不能逃脱),一枪干掉自己。机会稍纵即逝,你对自己不狠一点,后面的事就可能让你后悔你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上。

  战争是残酷的,敌后游击战尤其残酷,因为游击战是不讲任何规矩的无底限挣扎,游击队和征讨队都一样时刻在摧残自己的人性。游击战是战争领导人的战略选择,但对被选中进行角斗的人和不幸被动卷入的人,绝对是无限放大的灾难。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作家、编剧、导演要为游击战--人类犯下的顶级罪恶去唱赞美歌或者发掘某种自己臆想的高尚,这些人是否太变态了?

  《上升》影评(六):那一道光芒好耀眼

  看下来很累的一部苏联电影。

  故事是很简单的故事——

  关于两个被德军俘虏的苏联游击队员

  对良心与求生欲的不同选择。

  拍得也全无时髦花俏——

  傻乎乎的枪战场面,适时消隐的刑拷画面,

  以及连废柴如我看了也不会怕的受伤流血事件。

  那是什么吸引了我,在凌晨三四点耐着困意目不转睛始终若一?

  这位苏联女性导演关注的是人,每个人情感变化的细微瞬间。

  当雷巴克在雪地中哈气为索特尼科夫解冻,念着我会回来找妳;

  当索特尼科夫受刑后,翻译官忽然扶额喊道快把这人带出去;

  当妇女跪下来哭喊着我还有三个孩子放过我这个老太婆吧,

  村长扶她起身,轻声说妳看看妳在干什么。。

  这些焦虑不安恐惧情绪,在表面的斗争涟漪之下暗涌。

  没有英雄,没有传奇,人人在矛盾中挣扎只求最终的良心安宁。

  绞刑前,索特尼科夫最后冲远方的男孩微微一笑,踢开脚凳,

  那一道光芒好耀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