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初学者》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初学者》经典影评集

2018-02-28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初学者》经典影评集

  《初学者》是一部由迈克·米尔斯执导,伊万·麦克格雷格 / 梅拉尼·罗兰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同性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初学者》影评(一):爱情本就是一种移情

  这部片子比较文艺

  属于装X的小资片。

  有很多种爱供我们去感悟

  而在各种爱里,其实,我们都是the Beginners.

  或许是最近学习缘故

  所以总不由的往心理学方面分析,情不自禁啊!

  父亲是同性恋,却碍于世俗母亲结了婚。

  母亲有一半的犹太血统,坚强独立有趣,甚至坦然接受了父亲是同志事实

  男主角小时候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疑惑

  怀抱着这样的疑惑,看着父母相安无事生活了那么多年,

  然后又看着坦率出柜后父亲的一段新感情

  我以为,他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他对感情是有着诸多的不确定的。

  他不知道如何面对,

  所以与女主角也是磕磕碰碰慢慢向前走着。

  故事看到后面,突然莫名地觉得,

  其实男主角的这一段感情是典型的移情。

  男主角对父亲的感情,凭我一厢情愿的以为,是一种“被依赖”。

  他认为父亲,尤其是老年的父亲是需要照顾的。

  他的心里有一种使命,如照顾小孩一般的纵容父亲做些自己爱做的事情

  他几乎从来没有真正阻止过。

  而对于母亲的感情,

  男主角是依赖并崇敬,甚至潜意识里是希望自己成为母亲那样坚强的人。

  所以他的职业画画,这也是一种移情的表现

  曾听过一个心理老师提到关于爱。

  她说,我们为什么要去爱?

  因为我们需要满足自体和客体的两种需要,一种是自恋。一种是依恋。

  从这部电影里来说,

  对父亲,男主角满足的是自恋;对母亲,他满足的是依恋。

  而遇到了女主角,

  女主角刚开始的表现-沉默,与他小时候对母亲的某一段有着很大的相似

  所以,我觉得,

  其实他与女主角之间,即是他与他的母亲之间。

  只不过,前者的角色关系是,男主角扮演的是其母亲的角色,而女主角即是男主角自己。

  看着女主角与自己那么相像,他不由的成为了他的母亲,成为了内心的强者,与那个有着内心诸多纠结不确定的自己共用一个身体

  嗯,只不过是一点突如其来被我及时抓住的小感悟而已,

  不需要太过纠结。

  是不是移情又怎样呢?

  是谁说,从心理学上讲,爱情本就是一种移情。

  能够遇见并相爱,也就够了。

  《初学者》影评(二):爱的初学者

  有人从七十六才开始学会爱,有人从38岁才开始 学会爱。不管年岁多少,当我们遇上爱的那一刻,我们都是爱的初学者。不管我们之前多么孤寂的存在着,总有另外一个人能解救你的心灵

  我想到了我老去后的样子,走向终结心态,再如此年盛的时候被这电影关照了一面未来

  悲伤,已成为历史赐予我们的礼物。它会猝然来访,它时刻存在,即使热恋中的人也会感觉到各自的深渊

  我们现在学会的与人相处或者伤害对方方式,都带着来自童年阴影

  主人公受不了自己狗的呻吟声,于是没能成功把它独自一个留在家里过,去哪都要带上它。想来我也有一条这样的狗。我也受不了它低吟的声音

  最后她的母亲说要简单幸福

  《初学者》影评(三):一些台词

  学会原谅,学会爱,学会生活。两代人,都在学。

  以下是一些台词。

  我们有幸感受到父母无暇顾及的悲伤,和他们从未有过的幸福。

  ex.Life.Healing.Sunlight.Nature.Magic.Serenity.Spirit.

  quot;What is REAL?

  quot;Does it hurt?" asked the stuffed rabbit.

  quot;Sometimes," said the horse.

  quot;Does it happen all at once?"

  quot;It takes a long time. Generally, by the time you are real, most of your hair has been loved off, your eyes dropped out, and you get loose in the joints. But these things don't matter at all. Because you are real. You can't be ugly except to people who don't understand."

  《初学者》影评(四):成年人的蹒跚学步

  受前期宣传影响,我之前以为片名《初学者》指的是Oliver出柜的老爹,印象里大概是会讲老家伙出柜后怎样真正的度过余生,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片子中以老家伙去世为原点,主要讲述Oliver在老爹向自己出柜后的一个心理状态,其中穿插了自己童年对父母的记忆

  其实我早该想到的,从海报中就可以看出,站在正中的并非Oliver出柜的老爹,而是他自己。紧挨着他的才是老爹和女友——暗示在这个时间段这两人占据了Oliver心中的绝大部分位置。哦对,还有那只毛茸茸的狗狗。

  按照一种正常思维,倘若自己的父亲(无论关系亲疏远近)在年逾古稀的时候突然向自己出柜,惊慌失措困惑不解是难免的。Evan将这两种情绪定位成一种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和面部表情,经由Oliver这个角色表现出来,所以观众从一开始就能看到一个无精打采颓废的Oliver形象

  我不知道之前的Oliver是否是活波开朗吃嘛嘛香的社会有为青年,但是影片一开始出现的这种精神状态的他在某种意义上的确可以称为新生。父亲近似离奇的转变致使男主自己家庭观的崩塌,急需重建。而在重建的过程中,曾经对父母的记忆浮现出来,刻意的为当前的局面充当蛛丝马迹

  就这些回忆来说,片子中出现的几段相关联的蒙太奇手法很是出彩,每一个与人物相关的时间节点,用快速切换的历史图片配合画外音,让影片变得立体——如果说之前对老爹出柜后的叙述呈现一种第一视角的一维直线效果,于是多时间原点的剧情填充则把这种视野变到了第三人称的客观的三维效果。

  由于《初学者》这部影片很具导演主观色彩,个人性较强,那么通过这种立体式的构架,能让观众可以更轻松投入到这种主观叙述性的故事当中,也更能够接受这样的故事。

  《初学者》影评(五):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编辑 | 删除 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桃子猫 发布于: 2012-04-04 16:01

  其实影片一直充斥着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但不知在哪里,导演还是给演员和观众流了一条活路,那条活路,我猜,就是小狗Arthur。

  Arthur让不自觉就开始离群索居的Oliver能有个和别人交流话题,Arthur甚至能和Oliver“沟通”,Arthur是Oliver和老爸之间能够达成共识的唯一的东东,Arthur甚至是Oliver和老爸新男友的沟通桥梁

  片名Beginners简明扼要介绍了整部片子的主题。Hal虽然75岁了,但他终于开始接受自己的性取向了;Oliver虽然38岁了,但他终于开始学着如何长久地呆在一段感情里了;Anna是个小演员,她也开始学习如何让自己安定下来,不再追逐缥缈不定的自由了。

  当然,既然是初学者,那么有进步就一定有退步,有得就必有失,大家必定都有自己不愿割舍的东西

  Ewan在这部片子里扮演百般纠结的Oliver,一贯地保持着高水平。The sound of music里的Captain则扮演Oliver高龄出柜的老爸,他是电影里最有勇气的beginner,身患绝症还去刊登交友广告,最后还结交了一个比自己小大约30岁的男朋友。从《无耻混蛋》里走出来的Melanie Laurent扮演法国来的小演员Anna,她是一个倾听者,也是Oliver的拯救者,但她本身也是一个beginner。

  就像开头所说的,这部影片有一种安静的窒息感,这种窒息感源于孤独,源于那种处于熙熙攘攘人群中依旧会感觉到的孤独。谁喜欢孤独呢?只是害怕失望罢了。而影片的几位主人公所学习的就是直面这种失望感,即使失望,也要像没受过伤一样继续爱着身边的人。

  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初学者》影评(六):孤独的路上寻找自己的Anna或Oliver。

  又是一个昨晚,看了《Beginners》,淡如白开水的一部片子,但是我想真正的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平淡甚至无味,哪来那么多澎湃、激情曲折片段。每个人都应该有孤独的时候,甚至是渴望孤独的时候,而这种孤独总是有原因的,就像Oliver一样他忘不了刚刚去世的父亲。对他来说父母的回忆仿佛就是他毕生的所有,所以他无法找到什么可以填补父母失去带给他的空虚,于是整日整夜他和他的狗在一起回忆那些永远回不来的画面

  但是,不同个体间的生活有时恰恰是相似的,他有幸遇到了跟他一样孤独的Anna,在两个孤独灵魂的生活里,Oliver始终走不出那些回忆,这让他一直怀疑Anna的存在并帮不了他,直到Anna离开他的岁月,他才幡然醒悟

  回忆是弥足珍贵而且独一无二的,但是当我们无法回到从前,或许只有生命下一阶段精彩才能延续我们无比珍视的回忆。对于Oliver来说他永远走不出回忆,但是庆幸的是他有了Anna能与他一同带着回忆上路续写生命下一阶段的回忆。

  孤独的路上需要有Anna一样同样能和自己享受孤独的人生伴侣努力寻找吧!

  《初学者》影评(七):A beginner for everything

  想象着某一天,你的父亲向你坦诚他是个同性恋,从未因为爱情的名义与你母亲相守相知,而此时他已经年过七旬,身患重病,却决定重新寻找生命中真爱,此刻你要怎么办?你一边要担负起照顾他的重任,一边还要容忍他怀着一颗未死的心寻找男朋友。电影beginner就是讲述的一个这样的故事,老年出柜的父亲,重新审视自身,以及伤痕累累的女朋友。三个人的自救旅程

  大概这片的移情作用明显,看完后,我想起以前的一个朋友。聊天时,她讲到小时候的穷困潦倒,很没有安全感,父母外出打工,有爷爷奶奶带大。秋天夜晚的时候,瓦房漏雨,水滴滴在裸露在被褥外面的脚背上,四周一片漆黑。脑海中却想起某一次母亲回家探亲也曾和她一起在这张床上睡过。那一瞬间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讲完后,她不好意思笑笑,说大概不安全感就是从那时滋生开来,觉得留不住,再多的温暖和爱都留不住,小小年纪便明白绝望的常在和可怕。beginner里面也是如此,父母每日程式化的亲吻告别,自己和母亲玩着乏味可笑警察小偷游戏。这种孤独大概不是天生的,只是有些小孩的感知力特别强大,从小便知别人的问候大不如自己的拥抱来的真实可靠。就像我那位朋友,成年以后,三两好友,偶尔坐坐,不甚交心,大概已经失去了让别人靠近她的能力了。

  上上周参加初中同学婚礼,坐在礼车上,这俩孩子为了点小事吵吵的不可开交。后来新娘说了一句,哎呀,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是互补嘛,你这么细心,我要是还是那么细心的话,我们怎么走到一块嘛?!我突然叮了一下,想着我们初中时候的魂淡样子,谁能料想现在却活的如此通透和自然。所以我们说,最懂生活的永远都是最靠近生活的,爱情也是,亲情也是。我们尽力找寻生命中的那个所谓的半圆,爱情的功能好像大概就是,删除了前半生最坏的记忆,留下些甜美可人的记忆,构建一种最正常的秩序,正常地生活,正常地恋爱,正常吃饭睡觉。正常快乐和悲伤。

  电影的剪辑很乱,把主人公三段生活掐碎了混在一起,童年时孤独的背影,恋爱时不知所措陪伴,和照顾父亲时宽宏大量的原谅。也许那声:fuck是标志完全被生活治愈了。每个个体都是这样,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忧桑,不管是45°还是白裙布鞋莲花,大概都逃脱不了世俗的牵绊,在怎么忧桑的四爷都是一入“重口味”深似海,从此“小清新”是路人。再怎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安妮大妈,也得停下来等待那颗受精卵茁壮长大。

  《初学者》影评(八):《初学者》:情感需要自修成才

  (芷宁写于2011年12月19日)

  如何在所遭遇的变故中获得有益的成长,这是很多人这辈子的必修课,倘若能在纠结忧闷之时或其后,便能适时地实施自我梳理、自我排解、自我消化,那么在情商方面定会得到不少修为,只是在现实中,拥有这种自修能力的人并不多,影片《初学者(Beginner)》中的奥利弗显然是个有造化的人,虽然他的自修过程充满了忧郁和苦闷,但他毕竟是有悟性的,还遇到了助他思悟的契机。而悟性和契机,似乎是完成一段自修的必备条件。

  影片整体看似平淡而散漫,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精巧雅致、清新隽永的气息。可以说,这是一部满含着触动和感知的文艺片,在光影流转之间,点缀着本片导演、编剧迈克·米尔斯的现实生活感悟。能将自家私事搬上大银幕,并表现得如此这般的淡然随性,可见父母婚姻生活的不幸福、母亲死后父亲在75岁那年罹患癌症并宣布出柜、之后5年撒手人寰,这些米尔斯家的“隐私”和所带来的感伤余痛,迈克已经自我消化吸收完毕,并获得了一定意义上的超脱。

  该片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同时,叙事结构也不复杂,过往点滴与当下境况交替进行着,或许有时各类切换和插入显得趋于频密,仿佛四处遍布着散落的记忆碎片一般,但这丝毫不影响观影效果,因为羁绊其间的是一种的心结、多种的情感和渐变的领悟,这让每一个转换和表现都来得应情应景合乎情理。

  片中饰演儿子奥利弗的伊万·麦克格雷格,表现出了一种空前的忧郁,这种忧郁不仅仅紧锁在他凹陷的双眼深处,而是沉入到骨子里去,当他对一只颇有萌点的罗素犬倾诉时,一种因遭遇变迁而无所适从、无处寻觅、无以附着的空落寂寥感便油然而生,而这股子彻骨的忧郁也将奥利弗的心境渐变表现得颇有味道。

  无疑,从事艺术创造工作的奥利弗是个敏感的人,他也是个乐于为父母奉献的孩子,当他还年少时,得不到爱的回应的母亲总和他玩一种枪决游戏,每当这个时候,小奥利弗都积极配合。当父亲哈尔宣布自己是gay,并以高龄出柜,和年轻的安迪忘年恋时,奥利弗起初不见得有多理解,但他还是默默地支持着老父。在老父离世后,在他追忆亡父的痛思中,在他遇到、恋上同样有着成长阴影的安娜并意识到这种情感时,他渐渐理解了父亲,也终于像父亲那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许是戏份设计和角色设定的缘故,该片两个男主的戏很舒服自在,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的老父毫无表演痕迹,和伊万的配戏自然流畅,而梅拉尼·罗兰的女主安娜则呈现出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游离状态,这或许是安娜特殊成长环境下所造成的特质吧。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1444299_d.html

  《初学者》影评(九):爱是看到他身上相同的孤独

  现如今谈个恋爱就是各种无障碍无限制,且不说身高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就连性别都不是问题,种群也不是问题,时空更不是问题,只要你有爱,随便爱到世界充满爱。可是单身的人,还是剩一大拨。为什么?大概感情这种事,是排除了所有条件论之后,一对一的心意互合。

  电影的故事源自导演Mike Mills的生活,影片也就附带着一种强烈的私人日志的风格,看这样的故事,或许需要心绪情感的契合,才能领会导演的各种倾心细微的表述。

  影片中的老爸,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坦白自己是gay的事实后谈起基情落日恋,男主因此陷入了一段很难言说的阴郁迷茫期,其实,刚开始,我还挺反感这个桥段的,至于么,多大了,还要牵扯“阴影论”,谁活着没受点伤?!不过仔细想想,那些阴霾的情绪又确实如是,处在当下境遇里的人那样的情绪才是最自然的,所有淡定大气若无其事的处理都是被修饰过度的伪情绪。幼时也曾经历父母的婚姻危机(现在想想不算什么),在近乎漫长的时光里,世间红男绿女谈情说爱这种事,完全就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我对感情这种事,不仅没有幻想还报以不屑。我觉得我一直有一种奇怪感情洁癖症甚至到现在还有点后遗症,就是面对那些我觉察到对我有喜欢倾向的男生,都是一副睥睨的神情(但这并不是我觉得自己有多么神气与了不起),我能回忆起,初中时,我后座的一位男生用饱含爱意的眼光凝视我时,我是如何觉得反感的?我立刻拿起一只削尖的铅笔,狠狠的往人家手心扎去,人家还是对我笑面如花,而我的潜台词大概是,看你妹,笑你妹,喜欢你妹。还有更多关于我是怎么摧残那些喜欢我的男生的事件,我就不多说了,只是时过境迁,当我晃过神来,才知道,自己当初围困在自己的构筑的世界里不接受任何人还不解风情的伤害人,实属过分。(我还一度以为自己是英明果断的,因为爱情形如无法自拔的牙齿,所以我总是故作野兽派装凶残当机立断帮痴迷者拔牙,有谁看见这位牙医的善良了)大概是青春期有缺失吧,成年后,我对以叙述感情为主题的电影居然着迷很深,而且还带着一种研究解读的态度。

  后来情绪低潮的男主遇到了女主,其实女主也不是个幸福成长没有缺失的人格,她外表冷若冰霜行为怪却主动靠近男主,男主也没有保留有问必答,女主表面淡定,实则内心纷繁复杂。我总结起来是,千疮百孔有伤的人,都不会爱一个完整美好的人,而是爱一个比自己还千疮百孔还伤得更重,更缺失的人,而且还会很天真的以为,只有自己最懂这份爱。 女主开始时以为只要自己有爱,没有什么不可能,可是感情的变幻充满着不可定与随机性,直到深入了解后,女主才发现,男主缺失太多,不确定自己能否完全填补,又或许人到一定的年纪,经历过几段感情,等再遇到喜欢的人,越是相爱的,就越害怕在一起,因为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男主与女主感情走稳,男主邀女主搬入家中,女主长期漂泊穿行于各城市拍戏,男主习惯单身,但两人确定同一屋檐下生活,又是感动又是惶恐,女主也了解男主的无所适从,遂搬离,分开一段时间后,男主发现还是很想念女主,驱车来到女主所在的城市,带着鲜花与歉意,却嫌弃自己过分形式化的浪漫丢了鲜花,这世间有多少人追逐浪漫就有多少人厌弃浪漫,表白时写情书?情人节送鲜花?求婚时单膝跪地?如果不履行浪漫的这些形式,是否就是心意不够?王杰的《不浪漫罪名》里唱着:“为何不浪漫亦是罪名,为何不轰烈是件坏事情。”不知道从何时起,好像大家都进入了粉饰过度失真的状态。最后,男主与女主又在一起了,两个对感情都没有安全感的人,最后又在一起了,因为这个结局,我觉得很欣慰啊,我想啊,面对这么个排斥浪漫的男主,他能回过神来追回女主,这就已经是最浪漫的事了。

  微博上的ACE说:“如果真的说可以拥有某个人,那也一定是可以聚散自如的关系;能聚却不能散,只是被人占有罢。”所以我依稀的觉得,如果哪天我遇见我喜欢的人,告白时说的话我也想过,大概劈头盖脸会说:“就让我喜欢你呗,反正,明天我也不一定会爱你了。”如果哪天我结婚了,估计我和我男人也是分床睡的,大概我会补充一句:“有需求的时候,到隔壁房间找我吧。”这并不是说我有多怪异,只是希望即使心意相合的两个人,也能明白,我们生来习惯独处。

  《初学者》影评(十):一部“台湾译名很有趣”的电影

  难说这是关于离别还是关于孤独。当无论是离别还是孤独时,都会被名为真实。

  但是无论在那个因素,都会看见自己。

  这一次我打开门看到自己时,即使音乐也没有能让我快乐,如果有人觉得这并不附和逻辑,是因为有人不曾认识这个孤独的我。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我被强烈的代入了。

  why do you leave everyone?你为什么要离群索居?

  why did you let me go?你为什么要让我走?

  对于我而言,这是永远无法回答的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彼此发问 但又彼此回答,因此如果一定要让我回答这两个我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那只能需要我永远的时间,如果孤独没有搭配永远,孤独就只是那一只绒毛兔子,觉得自己丑陋但不了解真实。

  maybe because i don't really believe that its gonna work.

  and then i make sure that it doesn't work.

  或许类似《圣经》中的“你相信它,它就会变成真的”,但也无需过多的阐述。没有太多虚荣的深奥,是初学者才能体会的秘密,

  你迷茫时,所怀疑的会渐渐蒸发成蒸气,而所迷信的却慢慢恶化成结石。

  “this is my car”"this is the dining room""this is the living room "

  类似这样的介绍直白而有力,避免了巴门尼德或是他的爱徒芝诺这些专家的为难,而后来客厅修改成了餐厅,餐厅也无可避免的补替了客厅。这就是初学者,我们相比于老师需要的是同学。

  感谢电影所选取的音乐,教会了我在影片中的各种时刻观看所应运用的感情。

  也感谢电影的结尾,是个鼓舞人心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