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河英雄传说》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10篇

2018-03-01 20: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10篇

  《银河英雄传说》是一部由Noboru Ishiguro执导,堀川亮 / 富山敬 / 小林清志主演的一部动画 / 剧情 / 科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一):相信我,以小说为框架的改编感觉好很多.

  以小说为框架的改编在情节的设置上相对合理,展现人物比较丰满,不会出现明显的头重脚轻现象,像这种以人物为主线展开的故事,以改编的方式,我想是最合适不过的,在这样的片子里,不像看到某牛B人物在出场时威震四方,在收尾时离奇死亡,不会出现数量繁多的难以忍受的强奸剧情,总之这种改编,一切还好,还好...

  剧中双方使用的战术战略,多引用亚历山大战迹及拿破仑战迹,在这点上,我认为原著作者战争知识不足,所展示出来的战争场面,宏观上比较牛B,微观上比较傻B,很多细节处理过于粗暴,双方就像演剧本一样,这集套个拿破仑,下集套个亚历山大,剧本演完了落个主角惺惺相惜,观众们钦佩不已,皆大观喜,不过考虑到这部片子的受众,多是对拿破仑及亚历山大一无所知,再加上本身是部商业片,一切就都好商量,但传闻中说他是部战争经典,我想这是扯淡.

  片子里通过自由贸易行星费沙,展示了经济政治关系,协同,互相利用,相互背弃,融入了很多经济学的原素,是全篇的亮点,

  最大的败笔就是原画设定,原著我没读过,但动画片里,把贵族都画成穿套裤,戴假发的傻B,原画设定你丫的当是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呢?把帝国军都画成深眼窝,高鼻梁的美男子,真当同盟军都是打小干粗活,风吹日晒的陈胜吴广呢?战舰全TM是冰棍?小型战机全TM是"常娥"?"百姓们"有的穿的跟西部牛仔似的,有的还衣不遮体,光膀子呢.这都什么汗什么啊?你们丫的原画设置时候就没动脑子,MD一点可持续发展性都没有,想出个后五百年的OVA都难.

  总之如果你跟我一样闲的没事干,又恰逢心情不嘉,没人请客吃饭,没有妞儿泡,你完全可以跟我一样,下丫个一百一十集,外加小说电子版,看丫一干脆!!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二):重温《银英》的各种琐碎观感(附外传时间顺序

  《银英》这片的确是值得反复观看的作品,最好还是在不同年龄阶段重温,这样一来可以发现更多以往被自己忽略掉的细节。

  我以前曾说过,当我喜欢一部作品时,一般不会溶入这部作品的粉丝团体中,大多时候我得到的只有失望

  基本上,我是不喜欢和《银英》粉来往的,这个领域中充斥着一堆脑残的大男人主义者,甚至还有军国主义者陶醉在战争英雄的史诗中——这根本违背了《银英》本身反战的主题

  所以我只有学会自娱自乐。

  本来不想把这文写得多长,但观看的过程中还是生出许多杂碎的想法,在此整理一下。

  1.动画版的序章是《我的征途星辰大海

  这部剧场版是最先被改编成动画的一部作品(而不是OVA的第1集《在永远黑夜中》),故事取材于小说《击碎星辰之人》的最后一章(《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则是改编自首章),虽然是外传系列中的作品,但也是时间顺序最靠近正传的一个故事,动画版剧组采用本章作为开头,正是考虑到它的铺垫性。

  OVA第16集,莱因哈特提到自己与杨威利正面交锋过三次,地点分别是迪亚马特、亚斯提、阿姆利兹亚。后边两次战役即是在OVA中出现的前两场,而迪亚马特则是指“第四次迪亚马特会战”,正是《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剧情。

  本片的部分场景还会在OVA第87集被引用到。

  另一部剧场版《新战争的序曲》,是根据正传OVA的前两集进行重编的故事,但相比OVA,本作开头的原创情节显然更与《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紧密相联。

  更关键的是,这部剧场版还对洁西卡、拉普这两个正传中的匆匆过客进行了二度塑造。看过动画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常有人认为石黑升拯救了这两个在原著中很模糊形象

  :《我的征途》最让我想吐槽的是,伊谢伦要塞在帝国军手里时华丽无比,而落到老杨手上时却变得很寒酸了……

  2.杨威利与华人、亚裔

  杨威利死亡的篇章是在正传OVA第三期,出品时间为1995年,而给杨配音的富山敬于同一年去世,此后的外传系列杨的配音由乡田穗积接任(见《螺旋迷宫》、《千亿星辰,千亿光芒》)。

  可能因为富山敬的声音深入人心,以致于乡田经常被人遗忘,但其实乡田的配音还是可以的,至少他做到了像富山那样说话时音调不高不低不卑不亢,从不抢别人的风头也从不被其他人的音调盖过。如果放在CAST奶油化的今天,还真找不到如乡田这样适合接任老杨一角的CV。

  从2007年第二届声优奖开始设立“富山敬奖”,用于奖励因从事声优职业广为人知者,首届获奖人为古谷彻,看过《圣斗士》的话就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小强王星矢的配音员。

  古谷在《银英》中扮演霍克……某些人还因此喜闻乐见来着……我想说的是,恨乌及屋相当无趣的说,古谷本人很无辜吧,况且从声线的角度来说他的配音风格确实很出彩。

  除了杨,剧中还活跃着诸多亚裔人物(但几乎看不到日本人)。

  如参加过远征行动的伍兰夫(盘古舰舰长,这位应该是蒙古族的),还有他的参谋老陈(这位大概是天朝的了)、《螺旋迷宫》里登场的方秋林(名将阿休比的战友)、杨舰队中的悍将阮文绍(他的名字与越南前总统有关系,英文名并不相同)。

  大家很熟悉的邱吾权,他最初的原名是“淳于建”,其中“淳于”是复姓,看过《三国演义》的话你应该不会陌生吧(众所周知,田中大婶是三国迷)。

  如今淳于大多已改为单姓“于”(但并非所有姓于的都来自同一个祖先)。

  还有一些角色,可能祖籍也是来自东方。

  比如同盟军早期的名将林波,也译作“林鲍”、“林袍”,而最触中我国G点的译名是“林彪”……总之他姓林,但显然不是日本的“林”,而是中越韩式的,英文名是“Lin Pao”。

  此君参加过同盟与帝国的第一场交战,其结果就是帝国方“全军覆没”,林波因此成了同盟军的救星,与阿休比、杨威利并列为同盟军的三大名将。

  有些角色的名字颇有东方特色,但应该不是亚裔,如同盟军组织远征时持反对意见的黄路易,他的英文名是“Huang Rui”,一般被翻译成西式的“荷旺·路易”。

  要注意的是,《银英》的修复版(即新版)和初始版(即旧版)部分字幕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人名,比如荷旺·路易的英文名就有“Hwan Lewi”和“Huang Rui”两个版本(风行上的视频这两版都出现过)。

  给这个角色配音的是肝付兼太,想不起他是谁?小夫啊!(他还在哆啦A梦初版出演“胖虎”一角……)

  顺道说下,给安妮罗杰配音的潘惠子是华人,她后来出演同样为田中芳树创作、石黑升执导的《泰坦尼亚》,不过,要论她最有名的角色,莫过于《圣斗士》里的雅典娜了……

  3.希尔德不是“摄政皇太后”,而是“执政女王

  在中国大陆很多人将希尔德当成清宫剧里的“摄政皇太后”,维基百科上也说她是莱茵哈特因病去世后“以皇太后身份摄政”。

  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概念。对欧洲历史稍有了解人士,就会知道“摄政皇后”和“执政女王”为同一个词语、还可以是同一个概念,中文版的小说只是单纯采用了前一个翻译。

  本来我想就这个问题多举些例子,但发现网友shshd早已写过相关论文,所以我不在这里多卖弄了,就简单地在这里总结一下。

  希尔德是莱因哈特正式指定、授权的第二任国家领导人,并且拥有废立幼帝的合法权利(莱因哈特亲自说过希尔德可以不把权力交给儿子亚历山大)。而在莱因哈特生前,希尔德就已经与丈夫共享执政权(莱因哈特负责军事、战略,希尔德则更偏重对国家的治理,这也算是“男主外,女主内”了)。

  动画版第100集,帝国政府内部还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是否授执政权给当上皇妃的希尔德、以及是否承认她是继承帝位的合法候选人。之所以要讨论,其重点在于虽然希尔德是贤妃,但不能保证下一代皇妃也是(然而在共和主义者的眼中这场会议本身就是一个冷笑话,而且“皇帝”的下一代也不一定是明君)。

  尤里安与莱因哈特探讨君主立宪制的时候,自感时日无多的莱因说尤里安应该去和自己的继承者希尔德讨论这个话题

  敕封六元帅是莱因哈特临终前的意思,但这封诏令将以希尔德以自己的名义——而非借用儿子亚历山大——颁布。

  所以我国网络小说中常将希尔德描述成清宫肥皂剧里那种蛮横干涉内政的皇太后,这是错得离谱的,她本来就拥有合法的执政权。

  也许有人会说田中芳树是日本人,可能套用了日式的理念去写小说。

  首先,《银英》并非传统的日式小说,而更像中国和欧洲的杂合体(田中大婶本人是狂热的中国历史迷)。

  其次,在日本摄政皇后也可以相当于“女天皇”般的存在

  因此无论从哪个概念,希尔德都是最高统治者,而田中芳树是严格按中世纪欧洲的方式来描写帝国,所以她属于西式的执政女王,总之她不是我国电视台上那种清宫剧的摄政皇太后。

  关于希尔德的功绩,田中大婶说她被后世赞誉:“皇帝莱茵哈特开创了帝国,皇后希尔格尔(希尔德)养育了王朝”。

  可以说无论莱因哈特生前身后,希尔德都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帝国军中最了解杨威利的也是希尔德,而非任何一个男性将领。她任何人都更早、也更了解老杨。

  在希尔德执政期间,她的儿子亚历山大·齐格飞(名字分别来源于同盟老将比克古和英年早逝的吉尔菲艾斯)依然能以“皇帝”的名义存在。关于以上这些,可以在古代欧洲史中找到渊源。

  4:希尔德与莱因哈特的情感

  希尔德经常被视为绝对理性主义者,不少没有认真看《银英》的人士(特别是大男子主义者)都把希尔德描绘成“有胸部的男性”。

  事实上,在剧情本身这就是一种很错误的认识,希尔德的理性主要是体现在政治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她与任何一个普通女孩子无异,或者说,她是一个爱好比较“特殊”、“偏门”的女孩子。

  但是,这不代表她与其他女生有所区别

  比如她面对安妮罗杰山庄房间里那些“令人想到女主人温柔且灵巧的手指”的摆设与手工靠垫、桌巾,心中浮起“无奈复杂情绪”。动画版第36集片尾将这个细节表现为:希尔德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绣花枕头。这是一种很微妙、很含蓄的描写。

  比如她劝说安妮罗杰增加警卫的方式,明显已经超出了“公事”的范畴,这当中带有她自己的个人情感在内。

  比如她对表弟海因里希的关怀严厉温柔兼有之,而莱因哈特去看望海因这个带有政治色彩行为,希尔德解读为“他很善良”。

  再如她对莱因哈特的几次批评,并非是单纯政治考虑,也夹杂着微妙的私人情绪。这说明了希尔德就算在政治场合也未必是“绝对理性”的。

  当上皇妃后,女仆对她的称呼是直呼为“希尔德”,这个细节折射出了彼此之间的亲密

  在回廊之战中,正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战事上的时候,希尔德却注意到了莱因哈特已发烧一事,这一点并不能简单地以希尔德是跟班来作论断,同样和莱因很亲近的艾密尔也没有她这么细心。并非艾密尔不关心莱因,从在同盟国时爆炸事件中他的反应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只不过希尔德“更加”在意莱因。

  可以说希尔德是一个“冷静”,但不“冷漠”的人物。

  在对待自身情感方面,她和杨威利基本是一个级别的,远不如在自己的政治领域那样“精明”。

  俗话说恋爱使人智商下降,在被莱因哈特求婚后,无法再集中理性去思考问题的希尔德,也在政事上经常判断失误,比如罗严叛乱前夕,希尔德就对时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根据旁白解释,这并不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是此时的她已经无法冷静思考问题了。

  第67集,希尔德和莱因哈特的对话有意思,看起来似乎在谈政事,然而话题谈着谈着,却一步步地走到了私人领域,莱因再一次不自觉地提起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无意识地将希尔德与姐姐安妮罗杰作比较,而此时希尔德也扪心自问:自己跟随莱因哈特的立场是什么?仅仅因为自己是个有才华秘书

  这种疑惑本身就是一种解释。这段恋情至少说明了,希尔德喜欢莱因哈特。

  那么,莱因哈特如何看待希尔德呢?

  事实上,自从推翻黄金树王朝后,莱因哈特对待希尔德的态度就一直很暧昧,如果能你细心注意下各个细节的话,莱因对待希尔德的方式,是不同于对待其他亲密将领的。

  在灭同盟的战役中,莱因哈特用命令的口吻嘱咐部下休整,然后再“多此一举”地用更温和的语气劝希尔德去休息——这是其他将领不能得到的待遇,而希尔德的地位并不比其他将领(包括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更高”,这种关怀已经跳出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引起了欧贝斯坦的注意。

  “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叫我如何跟玛林道夫伯爵交代……”

  这是巴米利恩会战开战前莱因哈特所说的话。什么叫“你有个三长两短”呢?就是希尔德所在的位置——莱因哈特的舰队被老杨轰成渣时……

  注意,遇到希尔德前,莱因从来没有对齐格以外的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会在开战前就先说自己可能会打败仗(当时老杨还未突破帝国军所有防线冲到小莱面前,所以这个“三长两短”暴露了他的潜意识)。

  占领同盟首都后,特留尼希特要求拜见莱因哈特,莱感到很愤怒,发了一通火,虽然发火对象不是希尔德,但莱却为自己的不礼貌感到抱歉——除了希以外,只有非政治的艾密尔得到了这一“特殊待遇”。

  莱因哈特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很值得玩味,他首先是急忙地叫了声希尔德的名字,然后意识到了什么,马上改口为呼她的姓氏,之后再作出解释。

  “我是一个彻底的卑劣者,我不配拥有皇帝的地位,而且也不值得让士兵们为我欢呼。”

  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卑怯,除了姐姐、齐格飞(及其代替品艾密尔),莱因不曾在其他朋友面前流露过。

  而面对希尔德的各种质疑时,向来不喜欢对别人解释自己内心想法的莱因哈特,却总是在她面前急于“解释清楚”——这不是对一个部下必须有的态度,她至少是一个可以进行心灵交流的知己。

  以上这些实例都说明了,莱因非常在意希尔德,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看中希尔德的智慧”。

  也有人持“责任说”,既两人之间没有爱情,走在一块只是出于责任。

  首先,“爱情”与“责任”并非一对势不两立的反义词,拿责任来否定爱情是一种奇怪的论调。希尔德对莱因哈特有爱慕之心,这点已经不用多说,所以剩下的只有莱因哈特一边是否“责任成婚”。

  责任说起源于两人“那一夜”后希尔德的主观判断(再次强调,即便在原作中,也提到希尔德在政治以外的场合并不理性),不久后莱因哈特也作出了同类的思考,然而持责任说的人,往往忽略了罗严塔尔被平叛后,莱因向希求婚时的另一段话:这几个月来让我明白了,你对我是有多么的重要……

  这番话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将莱此后的举动视为单一的“责任”,显然不是正确的。

  至于婚后双方以官衔相互称呼一事,这不能代表什么,别忘了片中象征着最恩爱的典范卡介仑夫妇,妻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用官衔称呼丈夫(见杨威利求婚时卡介仑对尤里安所说的话)。习惯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嘴上喊什么是其次的,手心贴着对方的手背才是实际(见动画版的相关细节)。

  安妮罗杰的悲剧在于,莱因哈特虽然把她奉为圣母,却从来没有认真听取过她的意见。齐格飞的悲剧在于,莱因后来与他水火不容了,他成了欧贝斯坦眼中阻碍莱因霸业的眼中钉。希尔德的幸运(同时也是幸福)之处,就在于莱因不知不觉中受她所影响,在精神上已经无法离开她了。

  你会发现同样为理性主义,希尔德给莱因哈特提意见时不像欧贝斯坦那么强硬和冰冷,比“大割草事件”时,希就以自己的方式劝说莱以相对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对于希的各种意见,莱即便没有接受时,也不会心理反弹。所以于公于私,莱对希产生依赖心理是很正常的事。

  “一切都照你所希望的去做,这就是我最大的希望……”

  莱因哈特的这句遗言,既出于政治,又充满感性。

  动画版有不少丰富人物形象的原创细节,虽说如此,小说版依然有大量关于莱因哈特对待希尔德态度非同寻常的段落。

  5.牛逼闪闪的尤里安

  这次重看最大的感受是:尤里安太牛X太神棍了!!

  以前都一直没有觉得他很厉害,大体就是“杨的儿子,比较聪明”这种认识,这是错到家的!

  尤里安在飞行、格斗、间谍、战术、参谋……各方面都有所成就。

  和波兰布、尤涅夫学打飞机,初次上阵就击落敌机凯旋;

  和先寇布学格斗,前往费沙前躲过了先寇布扔来的飞刀,后来逃离费沙时曾徒手击倒帝国军的“职——业——军——人——!!”;

  和巴格达胥学收集情报,在费沙和地球时的表现也算过得去了;

  和杨威利学战术,保卫伊谢伦要塞时看穿了肯普和穆拉的计谋,逃离费沙时就直接使用了老杨攻克伊谢伦要塞的方式,保卫同盟国时还客串了回老杨的参谋,再后来还打败过帝国名将华伦……

  还有,他年纪轻轻就当了“开国元帅”……

  你以为这些就完了?泡妞呐!泡妞!老杨和莱因哈特干啥去了?一个求婚像打报告,另一个恋爱水平停留在中学二年级的阶段,尤里安20岁不到就抱到妹纸了!!

  你仔细对比看看,老杨同志和莱因同志相比尤里安同学是不是弱爆了?!

  6.人的多面性

  《银英》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主要角色都有明显的缺点。

  老杨这个“脑袋以下全是废物”就是一个典型(当然,他的缺点也显得可爱),他的一生都充满矛盾的,讨厌战争,却偶然地会打仗;想做历史学者,却意外地成了“名将”;反感政治,却在政界颇有影响力;认为爱国心不见得是好事物,却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捍卫对国家的爱;总想做个平凡的小人物,却总是被敌对双方所有人捧上神坛……他的一生都在被绑架,也许他生来就是一出悲剧。

  莱因哈特按照田中大婶的定义,他和两个人是“精神双胞胎”。一是杨威利,如果你多注意一下细节,会发现这两人是同一个起源,但被不同的环境改变。另一个“精神同体”,听起来就让人反胃了,就是霍克,莱因哈特和丫的唯一区别,只有才能的高低,但本质上都是要不到糖果就大哭大闹的小孩子……

  米达麦亚在人格上没有缺陷,但在战场方面他也掉入了把战争浪漫化的怪圈,而不像老杨那样把普通士兵也看成活生生的人。关于这一点,其他帝国名将就更不用多说了。

  罗严塔尔在军事方面颇有魅力,在私生活上却是个大烂人,以致于他的死唯一的贡献就是让儿子得到了救赎……

  同样渣渣的是先寇布和波布兰,这对“同盟双壁”的不但会在宇宙打飞机也会在地上打飞机。

  和罗严塔尔相反的例子是朗古,这个影视作品中典型的小人,虽然在政治上很不干净,但在日常中不但是个好父亲、好丈夫,而且还热心于慈善事业——这还是匿名干的,也算是“做好事不留名”了……

  伊谢伦共和军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有污点,最好的例子就是艾尔发首领曾拒绝出卖老杨,也算是对杨舰队有恩了,但老杨死后,伊谢伦部队却因只顾着悲痛老杨的事,最后把艾尔发首领的尸体扔在了原地,这引起了后世史家的批评。

  列贝罗议长就更复杂了,他的功过是非,已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了。让人感叹同盟最需要他时他却呆在冷宫里,在最不适合上台时却成了国家首脑。

  欧贝斯坦堪称本片第一冷血的人物,除了身边那条狗他几乎不对任何人表现出人性的一面,遭受他迫害的人物就有:威斯塔朗特居民(间接)、齐格飞、李登宰相、连内坎普、杨威利、罗严塔尔、荷旺·路易、姆莱……但别忘了一点,欧贝斯坦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为了谋私利,而从帝国的角度来说,他的所有决定都是无比的正确。可以说欧贝斯坦是切嗣式的人物,但也因此不招人喜欢。

  这里再来比较一下杨威利和莱因哈特,这两人有诸多共同点,但有一点是明显不同的,就是他们对待士兵的态度。

  老杨只要杀了人,无论对方是什么职业,他都会有愧疚感。而莱因哈特不是这样,他只会在伤害到平民时才会有愧疚感,军人无论死多少,他眼皮都不会眨一下,他的愤怒基本是“自己的道具减少了”。(从这点来看,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会自称像老杨,但其实上却像莱因,读军事史时往往把人命数字化,并将其视为衡量将领多能干的道具。)

  这里就涉及到了如何看待军人的问题。一种常见观点是:军人既是道具,但也是人。另一种观点是:军人只是道具,既然你自愿成了道具,就要做好执行消灭、或者被消灭的觉悟,要不然就别参军。

  老杨对军人的看法是:

  “军队对国家而言,无疑是有组织的、最大的暴力集团……军队仅仅是道具而已。我希望你(尤里安)能牢记这件事,进而使自己尽量成为无害的道具就好了。”

  这番话像极了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将领劳伦斯的话:

  “军队是一种让人屈服的力量,所以不能让它落入自私险恶的人手里。”

  刀子能用来杀人,也能用来吓退强盗,但它不会自己跳起来捅人,而象征着“邪恶”的纳粹旗,纳粹党员拉贝却用它来拯救生命,光是拉贝的住所就保护了600名中国难民不被日军杀害。关键只在于当事人如何使用这些道具。

  老杨和莱因的区别在于,老杨把军人看成一种职业(有生命的道具),而莱因则将其视为单纯的道具。不如说他并没有跳出普通人的思维,大多人听到战争和灾难,就只会把逝去的生命,当作歌颂、或者批判某些事物的道具而已。

  7.老杨是个理性的共和主义者

  这次重看修正了我很多以往不当的看法,其中最让我意外的是,最有条件搞独裁的,其实是杨威利,他的拥有的机会比莱因哈特更早、更多,然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了。

  这似乎还是田中大婶故意安排的设定,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由于性格因素而给自己带来不幸的悲剧英雄,而不是一个拿“民主”当借口的“弱势独裁者”。

  有部《银英》游戏《大独裁者杨》讲述的就是杨威利抓住了搞独裁的机会,最终成为了宇宙的绝对主宰,但这款制作水准不差的游戏却饱受恶评,大部分银英迷都无法接受“杨以外的杨”。

  老杨的后半生一直在捍卫共和制度,但他并不是好莱坞主旋律中的那种“自由斗士”,他在认为“共和比专制更好”这点基础上,对专制有着很理性的看法,比如第33集,他对菲列特莉佳所说的这番话,就体现出了他的价值观:

  “其实我最希望的是战争赶快结束,人类社会并不需要一个单一的国家。让同盟跟帝国和平共存,我认为这应该无所谓吧。专制自治本身也不尽然就是不好,它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形态而已,重要的是怎么做对社会最有利……事实上能彻底进行政治改革的,应该是专制政治,而非民主共和制度。不过,我认为应该避免用专制统一全人类,罗严克拉姆公爵(莱因哈特)是个明君,不过他的后代呢?还有他的继承者呢?我认为人类的未来,不应该全部只寄托在偶然的一个人的天份上……”

  杨认为专制制度的长处是能利用集中权力迅速推动社会的改革,而弊病就是执政者是无法替换的(除非发生政变),民众必须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执政者能够开明这点上。不妨用杨的另一段话来折射这种弊病:

  “腐败并不是指政治家收取贿赂之事,那是个人品质败坏而已。政治家收取贿赂,却没有人能加以批判,这就是政治腐败。”

  如果无法实行共和制度,杨倾向于君主立宪制,而莱因哈特给希尔德的遗言中并不排斥这一点。

  明君是共和制最大的敌人。人们总会将对明君的个人崇拜,错误地转化为对制度的吹捧,最终产生了这样的一错觉:好的专制胜过坏的共和。从而忽略了明君的下一代未必是明君,而替换掉他们的唯一道路,只有等待他们死亡。

  况且这样的比较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关键词在于“好”与“坏”,而不是“专制”和“共和”,这种捆绑是一种忽悠。

  很多时候,夺权者并非明君,而是暴君、昏君,他们带来的是“坏的专制”,大概只有到了这一时刻,人们才会想起“坏的共和”。

  莱因哈特的上台绝对是“民意”所向,如果让帝国民众来一次投票,莱因一定会高票当选(尤里安语),而当越来越多人对明君产生认同感时,维护共和就成了“民众的敌人”。而事实上,这种认识是将个人魅力和制度优劣混淆了。

  罗严塔尔在旧同盟领地上任后,最先干的事就是要让同盟民众“认识到民主的坏处”,所以他赶紧加强清明政治,严惩旧同盟的贪官污吏,使民众大快人心。然而后来罗严塔尔的叛变,却也印证了老杨警惕的“军政合一”的危害性,老杨本人就是出于对这一点的厌恶,才屡屡放弃了搞军事独裁的机会。

  关于动画版的一点误译——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白色大字体的中文版本,翻译水准虽然称得上乘,但里边依然经常会有误译现象,比如在同盟国发生内乱、11舰队前来攻打伊谢伦要塞时,杨威利的广播被译成:

  “场战争关系著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自由及权利相比的话,是更要紧的事……”

  但事实上,它的正确意思是(全段):

  “战争就快要开始了。虽不是愉快的战斗,但不打胜则毫无意义。我们已经胜算在握,请各位轻松地作战,别太勉强。这场战争只关系著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自由及权利相比的话,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前一个版本是错的,后边这个版本的翻译才能体现出老杨懒散的性格,而他“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在剧中会时常出现。

  8.第11舰队与右翼份子

  《银英》并非一部单纯的科幻片,把它称作太空歌剧更为准确,科幻只是一层外衣,作者想传达的社会反思才是作品的主题,把《银英》的背景更换成魔幻世界,这个故事也可以完全成立,主题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创作太空歌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现实中不便直接探讨的政治对象,设定成未来的虚拟组织,借此避开现实中的政治纠纷。

  《银英》中有太多的历史影射,比如第40集《人类旅行》和第56集《前往地球》,这两个带有伪纪录片性质的篇章,基本是在讲述人类过去的战争史,只不过把历史舞台换成了未来时空。

  由“救国军”发动的充满右翼色彩的政变,是一个带有诸多历史因素的事件。

  首先,“救国军”明显是在影射纳粹,这一点,在剧中也可以找到旁证。

  第29集费沙官员就曾这样说过:“去年贵国(同盟)刚发生过政变,万一那次政变成功了,我们费沙投入的资本,说不定会在‘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名下悉数被没收……”

  其次,救国军的主力是11舰队,这个设定就更意味深长了。11这个数字代表着二战前在日本发生过的两次政变,一次是著名的“二二六事件”,时间发生在“昭和11年”(1936年);另一次是“五一五事件”,即《攻壳机动队》里“个别11人事件”的原型。

  “11人”是个非常典型的右翼团体,而剧中同样有极端右翼倾向的“救国军”亦主张法西斯主义。同样属于右翼团体的还有地球教、忧国骑士团,这点剧中的情节己有交待,不再赘述。

  与“救国军”的立场形成对比的是有左翼倾向的洁西卡,她死于在海尼森广场的血腥镇压,这类事件太多了,在《银英》出版往前几年英国就发生北爱惨案(相关影片:《血腥星期天》),而70年代的欧洲和日本,左翼人士亦遭到很残酷的镇压。

  老杨本人的价值观中也有相当程度的左翼色彩,比如他追求一个更大的世界观——这不同于右翼份子的国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再如他主张一个“更大的政府”、反对帝国主义,这也是典型的左翼思想。

  《银英》对右翼份子及军国主义持一种非常鲜明的否定态度——

  初次攻下伊谢伦要塞后,帝国将领杰克特上将拒绝投降,声称要为国捐躯(带上所有部下),老杨批评对方:

  “杰克特上将想以死谢罪,为何不自行了断?为何要强制部下陪自己走上绝路?就是有这种人在,战争才会绵延不断。”

  再如杨的一些价值观——

  “坐视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严重恶化,一味穷兵黩武,对内镇压百姓,对外发动侵略,滥用武力的结果,是将国家送上灭绝之路。历史上前车之鉴俯拾皆是。近代国家成立以来,不法的侵略行为,并非造成被侵略一方兵败覆没,反而发动侵略的一方最终必自食灭亡恶果。站在道义立场上,即使有十分胜算,也不应任意侵略他国……”

  “说到国家,或许它只是人类为了使自身的狂妄正当化所捏造的推托之辞罢了。一旦国家成为主体,不论多么丑恶、多么卑劣、多么残暴的行为都将轻易地为人接受。所有侵略、屠杀、人体实验的罪孽,都可以一句『这都是为了国家』说明一切,甚至有时还因而大受赞赏。批判这种行径的人反而被扣上『侮辱祖国』的罪名,挞伐谴责的声浪也四方交逼而至。”

  80年代左翼作家森村诚一的几份关于日军731部队的报告曾轰动一时,田中大婶估计也有所闻,才会在这段话中提到“人体实验”。

  不过,田中大婶和同期左翼人士有所不同的是,他想更深入地去探讨人性平庸的恶,所以就有了下边这段话:

  “如果鲁道夫真是恶魔,为什么人们还会支持他、给他权力呢?这样说好了,一般人碰到问题时,都不愿靠自己精力心思去解决,他们只期望超人或圣贤出现,为他们承担所有痛苦、困难和义务。鲁道夫就抓住这个人性弱点,伺机而动,一举成名。”

  现在英雄剧、青天剧这般流行,是否折射了我们现在依然还是这种心态呢?如果大多人都对法制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再比其他人突出的“包青天”会受到如此的膜拜吗?

  9:朋友……

  友情是《银英》最大的主题之一,在剧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对共和制度的思考。

  首先让很多人记忆最深的,莫过于莱因哈特和齐格飞、以及帝国双壁,具体根本不用我重述了,所以就来探讨一下另一个话题——

  “如果齐格飞没有死,他能做什么”——

  齐格飞去世后,众人都在不同的领域将他神化。莱因哈特认为只要有他在打败老杨不在话下,米达麦亚和希尔德则将其看成唯一能够阻止莱因哈特暴走的人(事实上希尔德后期就扮演着齐格飞的角色),而杨威利则认为他能够成为同盟和帝国和解的桥梁……

  也许,田中大婶的一段话,暴露出了事情的本质。他说后悔自己太早让齐格飞死去,应该让他和莱因哈特的矛盾激化到最槽的时刻死去,这样才更有戏剧性些。

  这番话本身就说明了:齐格飞不死,他和莱因哈特的关系只会变得更槽……

  “如果齐格飞没有死,杨的下场会怎样”——

  这其实是个很不公平的命题,因为如果你记忆力好一点的话,应该会记得老杨也失去了一个天才般的朋友,他就是洁西卡的未婚夫拉普。

  拉普的戏份很少,然而了了几句台词却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干,正传第1集杨威利就对拉普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评价,而外传《螺旋迷宫》中老杨(当时其实是“小杨”)更是把拉普说成是同学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动画版为了表现拉普的军事天份,添加了不少他的战略见解(见《新战争序曲》),按照这种说法,拉普简直是一位不输给老杨的天才,至少是帝国双壁这种级别的。就算按原来的版本那了了的几句,他依然不会是一个平庸的将领。

  但这位天才却因为上司的愚蠢死了,早早地退出了银河的大舞台,如果他还活着,他也许会和老杨组成“同盟双壁”吧,那么老杨死后的伊谢伦要塞会如何发展呢?这种假设的戏剧性其实不亚于齐格飞之死。

  《银英》中留下的遗憾太多,动画版的旁白曾说那个迫害老杨的列贝罗议长,本有机会成为老杨最好的上司,但历史却屡次让他们俩错过合作的机会。

  这次重看感动到我的情节,不再只有齐格飞的舍身救主,比克古的老伴给他披上军装的那一刻,也看得我两眼湿润的,和邱吾权持着酒杯一同战死的情景亦让我有所触动。

  最初看这片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那时还是学生,崇拜英雄主义之类,无论帝国军还是同盟军,都有不少自己喜欢的角色(准确地说,即便现在也并非不是如此)。

  但后来仔细想了想,试着把同盟和帝国双方的脸蛋都改成老夫子之类,结果喜欢同盟方的理由依然没有变,帝国方却因脸蛋问题让我打了折扣。

  当然,帝国方也并非没有让我持之以恒地喜欢的角色,比如齐格飞和希尔德等等。

  在反复“温习”的过程中,我还是确定了总体上我是更喜欢同盟一边的,当然是特指伊谢伦要塞的杨舰队(以及和他们关系很好的比克古、邱吾权等人)。

  伊谢伦要塞的那些人,与其说是一个军营,不如说是一个大家族。

  10.《银英》系列的时间顺序

  动画版正传的第一作是《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点前边已经说过了。

  尽管外传的时间轴更早,但这不代表就得先看外传,因为外传本身是带有“补充性”的作品,不具有对故事主线的铺垫功能,这不仅仅是故事时间先后的问题,有些外传故事你得先看过正传,才能对里边的情节会心一笑。

  先看外传也有好处,至少可以对一些不熟悉的脸孔、事物进行认知。

  比如杰夫粒子(一种炸药),初看正传(特指动画版)时,由于没有过多的画面介绍,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内没搞清这种东西是什么,而外传会有很长一段剧情演示杰夫粒子的使用过程。

  外传还补充了一些配角的身世,比如杨威利身边的那个胖子,估计大多人看完正传后都没能记得他的名字,但在《螺旋迷宫》里他却是个风云人物,看过《螺旋》你就明白他后来舍身救助老杨的举动,并非因为简单的敬重杨的才华。正传中戏份不多的男爵夫人(故事初期拐杖炸弹事件中登场的那个贵族妇人),你得看过《决斗者》和《千亿星辰》才会知道她是怎样牛X的一个人物。

  还有一些人物的身世巨搞,比如亚典波罗入伍的原因,很令人喷饭……

  但总的来说,外传整体上不如正传来得精彩(主要是剧情类型所致,不是故事本身不好),先看外传会影响观看感觉。具体如何取舍,君自择。

  剧场版之一的《黄金之翼》也被官方列为外传系列,本作时间跨度较大,最终时间发生在《朝之梦,夜之歌》前夕。)

  动画版的《黄金之翼》是相当鸡肋的一作,不推荐观看(至少不推荐先看)。

  本作的人设与其他篇章完全不同,当然这是审美问题,无所谓好坏,其风格其实与漫画版更接近,但放在整个动画系列中让人觉得别扭。

  对杨威利的塑造最令人不能忍受,完全(而不是“基本上”)换了个人,而且配音员也不是富山敬。

  在剧情方面,本作有大半可以说是“总集”,即对莱因哈特的身世再次介绍,但这些内容已经分散在了各篇正传和外传中,没有必要再重看。仅有的一点原创剧情,模式也与《白银之谷》相差无几,没什么创新可言。

  如果说《黄金》有什么地方值得让人期待的话,那大概是属于绿川光和子安武人的粉丝的了,他们俩分别出演莱因哈特和齐格飞(其他篇章是堀川亮和广中雅志),至于杨威利的配音员则是原康义,声音相当粗犷,完全没有富山敬那种随意感。

  动画版的时间顺序如下:

  [外传部分]

  螺旋迷宫(杨威利的首篇,也是唯一以杨为一号主角的外传)

  白银之谷

  叛乱者(动画版原创)

  决斗者(动画版原创)

  夺还者(动画版原创)

  朝之梦夜之歌

  千亿星辰千亿光芒(双主角。帝国:莱因哈特/齐格飞;同盟:先寇布)

  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

  污名(以齐格飞为主角)

  [正传部分]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新战争的序曲(相当于OVA第1-2集)

  正传OVA(第3-110集)

  我最喜欢的5首歌曲(不算入剧中引用的世界名曲):外传OP《Story of Time(时间的故事)》、第三期OP《sea of stars(星之海洋)》、第一期ED《光の橋を越えて(越过光之桥)》、第三期ED《欢送之歌》、外传《螺旋迷宫》ED《僕たちの航跡》(我们的航迹)。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三):随手记感想

  斧头帮

  毕典菲尔德像一只作风奔放的大狗,想摸

  大公妃投掷技满点

  现在的画风很少有吉克这样谦和的帅气了。道原香津美不愧大神钦点

  一点腐气都没有

  旁白和镜头切换的精简到精美程度

  皇帝七十分钟可以读完两卷大部头继续读第三卷,此等效率及持久力我也想要

  由此可以看出用兵专家的无可救药,罗严塔尔

  游戏q版映像可爱但太少

  希腊水果

  我的女朋友是飞行员

  女性普遍还是辅佐职 女兵不是主角的恋人基本没有出场(帝国应该没有女兵)

  伊谢尔伦到底怎样维持自给自足的

  姆莱值得尊敬

  找到网站,seaofstar.net

  战舰作战,真的看不出来舰长以外的兵士有什么作用..飞行员作战和接触战太少

  黑色枪骑兵和蔷薇骑士团如果有接触战应该会值得一看

  第70话看的很窝火,帝国士兵也描写得太低能了。同盟军官大多低能 帝国士兵也低能 不知道新版平衡性会不会好点

  莱配音太好了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四):自由之旗 自由之民

  我第一次看银英小说并不是很早的事情。那是07年我在尼泊尔生活的时候。那是段算得上舒适,常有新鲜的体验但是寂寞的生活。这本书的大部分是在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在PSP的屏幕上看的,把底色调成深蓝色。那种在这样的屏幕上看如此大部头,休息的间隙的那种疲劳感,鲜明的似乎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虚构的世界和真实生活的世界就如此奇妙的混杂在一起。记得秒速5厘米中,第一集贵树和明里在讨论银英的事情。记得看秒速5厘米也是那一年,那到底是看银英在前还是秒速5厘米在前呢?这个不记得了。

  现在坐下来想为银英写点东西,是因为刚啃完了这110集的动画,趁这新的感觉和旧的回忆尚未消褪之时,记下点东西罢了。

  首先,说银英是“架空历史小说”而非科幻小说这种说法是恰当的。在我看来,人类在未来如果有能在星际间航行的能力从而在除了地球以为的星球上定居,这需要大规模的协作才能达成。而这种协作,则要求人类精神以及社会组织方式全面的进化。而到了这种生存空间,能源和资源近乎无限的年代,加之人类精神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进化,应该是不会有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以及把这样战争的胜利当作是最高价值的军人了。相反,在这宇宙的舞台上展现的,与其说是未来的东西,其实是过去的历史才对。作战的方式是大炮巨舰式的,虽然有民主体制的自由行星同盟,但势力更庞大的帝国却有着皇帝,贵族这样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个宇宙版的《三国演义》,但精神气质则是截然不同的。不同之处前者强调忠义,而后者推崇的却是在于后面要谈到的对民主政治的信念。

  而且这部作品是理想主义的作品。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人的描述是具体而细腻的,那里面的人是有血有肉的,被欲望所驱动着的,立体的活生生的人。而银英中的人物却不是这样,里面的人物是理想的存在,更恰当的说,如同众神一般。

  下面我想谈的是我所喜欢的杨威利,而自然不可分离的也要谈到他虽然并不盲信,但却以生命来捍卫的民主政治。

  在现实中,往往那些处理现实事务得心应手,正能量爆棚的人会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因为这类人的思想因为缺乏反思而往往流于浅薄,而且往往会对他人的处境缺乏一种同情性的理解,须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地上的事务。

  自然,杨威利并不是我所说的上面这种人,虽然按世俗的眼光看,他是个毫无疑问的成功者,在战争上几乎立于不败之地,而这还是建立在种种不利的前提条件和约束之下;年纪轻轻就阶级连升,最后成为了自由行星同盟最年轻的元帅,以上这些让霍克准将嫉妒的发狂从而最后要杀死他。但是,他却毫不因此而感到自我陶醉,恰恰相反,他常常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怀疑和反思。他不是完美的人(但是的确,他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受人喜爱当然一方面是其智慧和个人魅力,但是他最突出的形象,是民主政治的捍卫者。

  自然,他对民主政治并不是那种盲目的推崇和信仰。自由行星同盟末期,被特留尼希特这样的政客等所败坏的民主政治的弊端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而他自然对这一切是很了解的。他之所以捍卫民主政治的理由,并不是这是一种完美无瑕的政体,而是像亚里士多德所论证的那样,民主制度不是可能的最好的制度,而是我们在现实中能得到的最不坏的制度。所以这种带着怀疑的经过反思的深刻的信仰,比那种盲目和浅薄的信仰在支配行动上,具有更强大的推动力。尽管在不少情况下,杨威利如果不服从政府的命令,甚至如果把权力掌握在手中,再与帝国的战争和对抗中,也许能得到更有利的处境,但如果这样做,是与民主主义的精神:军人要服从政府,军人不得干政相违背的。他所坚持的东西不正是程序正义吗?如果权力不加约束的被形式,那么难免最终就会失去约束。经得起反思的信念是最坚定的,因此在客观上,他成了自由行星同盟,或者可以说民主政治最坚定的捍卫者,并且最终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说,我也是受了他的影响和感召。现在网上有喜欢民主的一帮人,和喜欢科学的一帮人经常斗的不可开交。虽然说我们经常把德先生和赛先生拿到一起说,但其实这两者确实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因为往往正确的意见不在所持人数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证据,以及符合理性和逻辑的推理。而大众,在我们这个时代和过去的时代,往往是无知,非理性,易被煽动和欺骗的。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尤其是那些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复杂的理性思维的事情上,许多人很难得出正确的或者符合自己利益的结论。而政治家要做的并不是让大众了解真正正确的是什么,而是利用这种心理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总而言之,也就是经常说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或者用一本书的名字来说:《乌合之众》。

  因为某事物完美无瑕才会去坚持是一种幼稚的想法。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的,而并非非黑即白,也没有那样完美的像柏拉图的理念一样纯粹的存在。但有些人经过第一个阶段,然后到达第二个阶段认为自己被欺骗和愚弄,从而在这个阶段变成一个相对主义者或者玩世不恭的人。而真正需要认识到的是,不完美的理想也仍是理想,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但是在行动上,就要像杨威利一样,给予坚决的捍卫。

  也许是平等的观点进入了我婶婶的脑海,在银英里面,虽然华丽而完美,但是莱因哈特和人讲话时候的皇帝、陛下和臣是叫人不快的。尤里安在莱因哈特面前站着不下跪而表示对其尊重。但在我们这里,不要说有实际权力的领导和上级,看看这帮奴才在上网的时候,对论坛版主,qq群管理员这样的人,一口一个老大,大王,外加那谄媚和讨好的口气,实在是令人叹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太自然了,完全不会感到内心的不快和对自己尊严的损失。在这样的地方,到底要多少代人以后,才能把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成为这些人人格的一部分呢?

  最后想想,杨威利为什么如此让我喜爱,并且在他死去的那一幕,因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感到如此伤感呢?虽然其个人魅力体现在太多的方面。但是我想,虽然他幽默,在有些事情上显得满不在乎。但是,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他却是一个严肃真诚,言行一致的人。所以我想,这也是上天为什么如此眷顾他,让他遇到了菲列特利加吧。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五):历史总是相似的

  两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反映在战略与战术的比较,这有点像三国时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同盟的内部对军队的态度就像明朝,能打仗的将领,由于受到政府的忌惮,一个个被迫离去,而莱因哈特凭着一股热血倒反而是培养出一批能打硬仗的英雄式将领。不过如果罗严塔尔之类的人早一点的在关键场合出现几个,也就没有统一一说了,所以动画终究是动画,现实一般不会这么顺利。

  最喜欢的镜头应该是同盟投降后,杨威利和老婆一起找房子的温馨场景。

  最泪奔的镜头是米达麦亚看到罗严塔尔面前的两杯酒的时候。

  结局有的为了结束而结束的感觉,竟然那么简单就登上对方旗舰。

  莱因哈特是个悲剧角色,真是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六):【漫评】战争与和平——纪念浩瀚的银河及杨威利

  总长110集的《银河英雄传说》终于看完了,连带着外传也看得差不多了。过于衰微和无趣的日漫新番让我在漫长无聊的考试复习周把目光投向了这部上世纪80年代的动漫,然后,一发不可收地陷了进去。看的过程中总是各种感慨伴随着困惑,但是看完了之后,这些感慨和困惑却又莫名散去,只剩下一些我想要写点什么纪念它的愿望。

  《银河英雄传说》的主角自然是英雄,银河帝国的皇帝莱茵哈特和自由行星同盟的名将杨威利皆位其列。莱茵哈特年轻、俊美、智慧、宽容,如同太阳一样耀眼,被当世的人认为是一件活动的艺术品。而杨威利爱睡懒觉,是个三十几岁,勤勉被用光了的大叔。莱茵哈特就像神一样完美,杨威利就像个普通人一样可爱,人们敬仰神,但却更愿意亲近人,完美也是一种缺陷,而缺陷体现了人类的独特和完美。好吧,铺垫了这么久,也该谈谈今天的主角杨威利同学了。

  杨威利就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是个被命运的推手(黑手??)一步步推上名将之位的“可怜人”,拿着同盟军不多的薪水做超过薪水价值的事情。他身上的气质更适合一个坐在大学图书馆里,喝着红茶翻着书的教授。虽然他被称为“奇迹杨”,每一次都能成功地化解帝国军队的袭击,但是从来对自己的能力过低估计,最常说的话是“如果这个计划不行,那我只能挠挠头啦~”但是我发现,他是作者创造出的,最接近“自我实现人”的人,具有马斯洛所刻画的,接近人性最高品质的人。下面我就具体分析杨作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的特质。

  马斯洛提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当满足以下一些条件:1、对于现实有正确、完全的知觉;2、比较能够愉悦自己、他人;3、行为自发、单纯而自然;4、注意问题,不太注意自己;5、具有脱俗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6、具有自主性,不依赖于文化和环境;7、对生活中的事物能保持历久弥新的欣赏态度;8、不时有巅峰体验;9、向整个人类认同;10、接受民主的价值;11、只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12、有完美不伤人的幽默感;13、具有创造性;14、能抵挡文化潮流的感染。具有民主的价值观自然是杨最引人注目的特质,杨的为人可以很柔软,但却可以用一种最固执的态度去坚持民主的价值观。这一点与其说是杨本人的伟大,不如说是一种对人类理性的尊重态度,是每个公民必须的,可只有杨自始至终遵循了它。杨的自主性和思想的独立性也是他颇为独特的特质,他表面上是个温和的人,但其言论和思想却有够锋利和异端。他主张真理可以是多元的,国家不一定会长久存在,政客不应为了所谓“国家荣誉”“集体利益”大量牺牲人命,国家利益不应摆在人民利益之前。即使放在现实中(比如某个集体主义国家),这些言论也是很激进的,但仔细想想,这些言论不是包含着最正确的人道主义观么。杨的创造性不用多说了,不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的战略性眼光都令人灰常钦佩。杨能够不受政客的煽动,在席卷整个国家的狂热思潮中保持冷静,这表现了他“能抵挡文化潮流的感染”。剩下的我就怕麻烦得不一一分析了,在下果然也是个勤勉不足的人。。。

  剩下的时间我想探讨一下作为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自由行星同盟为什么会覆灭。最近在看《民主的细节》这本书,了解到一个健康的,长久存在的民主国家本身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可以在面临危机时及时悬崖勒马。这一自我调节能力的保证是宪法所规定的制衡。那么自由行星同盟(以下简称同盟),按照常理推测,作为一个在人类未来出现的国家,应该至少有目前为止的历史所有的最先进的制度建设能力,制定出有制衡和约束的宪法也在情理之中,为什么最后却从内部腐朽了,被轻易攻破。按照现在的三权分立制度来理解,同盟的最高评议会议长(类似总统)、最高评议会(类似参议院更精简的代表)、最高法院(在故事中从来没出现过)应该是独立制衡的。但是在银英中,除去从没出现的最高法院,最高评议会议员在一次集体引咎辞职后全部被换成议长优布·多留尼的人,之后同盟就成了最高评议会议长一人擅权独大的地方了。 最终同盟毁于一人之手,民主国家引以为傲的制衡和监督机制没有起到作用,我认为其原因在于同盟与帝国长年累月的战争。从现实来看,美国总统权力扩张最快的时候是在二战罗斯福当政时期,因为宪法有规定,在战争期间,总统有权绕过议会做出决定。同盟与帝国长年的战争不仅消耗了同盟的国力,更重要的是给了最高评议会议长扩张权力的机会,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权力的天枰就倾向了一方。不加限制的权力的危害,想必关注政治的人都知道,腐败盛行,舆论被压制,这就是同盟存在的最后几年的情况。

  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被认为是一部史诗式科幻小说,但比起科幻性,它用以打动我的反而是犀利地,以未来故事为镜,促使人反思现实的批判性。有时候,换一种形式看现实,还是很沉重。。。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七):谢谢你,许我一个乌托邦

  历时半年多,终于把银英的110集动画看完了。梦的尽头,悲欣交集。

  也许正是这部动画,让我开始慢慢放下英雄主义情结。一个人无论再伟大再完美,也是会死的。而活下来的人,生活还要继续,不是为了一个人而战、而活着,而是为了他的信念和自己的信念。杨威利的伟大之处,也就是让人明白了这一点吧。

  不同的人看银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我一边看一边不断的问自己,我到底喜欢的是身为军人的杨威利呢,还是立志成为历史学者的他呢?到最后,我明白了,我喜欢的是那个一直在思考的普通人,温和宽容,不偏激,不固执,始终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

  我也慢慢过了那个尚武热血的年纪,所以对以莱因哈特为首的帝国众人自始至终没有什么好感。”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样的口号和征服宇宙的梦想固然灿烂光辉,但要以万千生命为代价、为赌注,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国家存在的意义,是要让它的人民生活得更好。

  至于银英的政治意味和影射,我并不想去过度解读。任何制度都有它的优劣利钝,最好的民主或是最好的专制,其实都是太过完美而不可能存在的。 而信念或者说希望之美,也就在于它给人许下的那个乌托邦,让人明知那是太过遥远的彼岸,也要坚定的朝着那个方向走去。也让我相信,不管当下的生活再有缺憾,在未来的某个地方,尤里安和卡琳会承载着他们父辈的希望,幸福平静的生活在一起。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八):生是偶然,死亦偶然。

  生是偶然,死亦偶然

  在1500多年后,会有那么一个男人。他缺少家庭的温暖,他痛恨战争的残酷,他只想活在自己所爱的世界,静静地看书。

  在1500多年后,会有那么一个军官。他用兵如神,他礼贤下士,在他指挥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没有一次败绩。在众人心中,他是魔术师,是奇迹,是不败的神话。

  我一直笃信,1500多年后,会有那么一个人。因为他,才让后来的人看到这段历史时,感受到一阵扑面而来的清香。

  初闻杨威利其人,便是他的结局。即便如此,在那个时刻到来之时仍泪如泉涌。并非事发突然,亦非怀着英雄不死的天真想法。只是那情那景,实在难自抑。

  世间有多少将领,可以让只是旁观者的我在目睹其逝去时如此伤怀。

  一地血迹,两声没力气说出口的对不起,一个无法亲眼目睹的和平年代。如困极的孩子般缓缓闭上的双眼。从此,魔术师,一去不返。

  在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即使他不像吉尔菲艾斯一般不时在剧中以虚像出现,我依然错误地认为他并没有离开。总以为打开司令官办公室的门后,还是那个看上去懒得无可救药,成天胡思乱想的青年提督在打瞌睡。

  杨威利不是神,他没有办法像莱因哈特一般站在社会的最高点任人膜拜,高呼万岁;也没有办法像罗严塔尔一样,只要一个眼神,胜利和女人就会乖乖拥到身边;他甚至没有办法像奥贝斯坦拥有绝对的信念。他只是顶着一顶军帽,无视衣领上高级别的军衔做着小国寡民的梦。

  也许他根本不应当走进军校的大门,不应当参加那次模拟实战比赛,不应当负责埃尔·法西尔的撤退行动,不应当成为同盟英雄,成为不败神话,继而成为民主主义的救世主。他也许只应当坐在海尼森的一小块土地上,专心翻着手中的书。世间的纷争,政权的更迭,与他何干。

  他又何苦负起自己不愿的责任,神经紧绷却又从容不迫地盘腿坐在控制台前出生入死。他又何苦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每一个口令都关乎国家得失存亡。

  如果把这些话慷慨激昂地当着他面说出,也许他也只会耸耸肩,露出无奈的表情。

  顶多再叹口气。

  杨威利就是这样,并非特别高大的身躯却生就了一颗足以包涵宇宙的心。印象中,他从没发过脾气,即使在面对最难以接受的局面时也依旧保持平直的声线。就是这样。你可以赞同,可以不屑,他却依然这样。

  第一次看见有人说『杨威利不朽』时感到些许夸张。久而久之,自己也忍不住要写出这样的句子。杨威利这个形象,温和得甚至有些散漫,却让人在不经意间往其中陷。这样的感情称不上轰烈,却足以在每一个该或不该的时刻想起这个名字,这个形象,和与之相关的种种种种。于是,早他千余年的我,也情不自禁地向往他所向往的世界和生活。发着和他一样老气横秋却无可奈何的牢骚。

  你说,世上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形象,从他口中竟然说出一直藏在你心中却无法表述的想法。又怎么会有这样一样形象,让你对他从里到外如此认同。

  学历史的男孩们,都怀抱着理想般的英雄主义。甚至也会在某些时刻听到类似『为一场战争的胜利死几百几千个人根本没关系』的说法。当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成王败寇价值观告诉我们,战争中己方的军队死亡叫做『牺牲』而对方却叫做『罪有应得』。杨威利却一本正经告诫道『如果戴上“国家”这副有色眼镜看问题,视野便会有所局限』。当众人慷慨激昂地歌颂英雄主义时,他也只是耸耸肩,甩下一句『英雄这种生物,在酒吧的醉鬼中一抓一大把,而在牙医的手术台上却一个也没有。大概就是这种程度吧』。这样几近消极的和平主义者,却背负着一身无法洗清的血债,也成就了一场场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面对如此矛盾的一声,看尽人类戏剧性历史的他,除了叹气闭眼,无他。

  最后他也只能流干体内所有的血液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内疚。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能彻底放下这身包袱,更别提自己一心所向往的确确实实的民主时代。

  这样的人,也许并不希望自己不朽。他只想好好享受完人间的每一天,再一身轻松地回到来时的地方。

  6月1日,这一个属于纯真和率直的日子,同样也属于他。

  ===

  越过痛苦的灵魂

  『一直以为他是死了五六道还能站起来的人,为什么这次却真的没有回来。』

  一瞬间,本属无忧无虑的节日,却变成两个人的纪念日。

  『小伙子,睁大你的眼睛,给你看个魔术。』

  沾满新鲜血液的战斧,缓缓上行的台阶。

  『这是个不错的位置。』

  那样悠然,那样高傲。

  『华尔特·冯·先寇布。37岁。我的人生不需要座右铭,只有美女的眼泪才能安抚我的灵魂。』

  鲜血、火焰、玫瑰。他的一生,被这三种红色深深浸透。

  虽然与众不同,但作为怪人集中营的伊谢尔伦,前有杨威利,后又尤里安,以至真正主动关注先寇布,则是在他厚厚一沓出征申请中划掉卡琳名字之时。

  从那时起,我即认为在他身上,也许寄托了我幼年残存的希冀。

  孩子埋怨父亲家庭观念的缺失,暗自为委屈的母亲鸣不平,便自以为是地认为父母之间没有存在爱情这一必要因素,继而把过错推到父亲身上。不理不睬的表情,神经过敏的大喊大叫,看似青春期的狂躁,实则孩子一厢情愿的报复。而当孩子这样做时,也从某种程度上轻视了父母的感情。

  『要拥抱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人生岂不是太苦短?』

  卡琳无言以对。不仅因为自己只是个孩子,还因为先寇布的话,句句是真。

  经历过伴侣战死,见证大量鲜血与阴谋。也许更加清醒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所以才更恣意享受人生。

  这样的男人,可憎可敬,又可爱。

  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人,将苦痛和不幸化为嘴角一抹笑容。

  先寇布。战乱年代的革命家,枪声炮火来当歌,茹毛饮血亦作乐。任何严峻的时间到了他那里则变得不值一提。在困难的任务,只要身着陆战服的先寇布手执战斧向前一指,就可闭上眼睛心安理得地等待捷报。

  介于杨威利的魔术和波布兰的夸口之间,先寇布有的,是无数场血战换来的无比可靠的经验。

  人可以按照不同的轨迹作不同的活法,超然如杨威利,华丽如莱因哈特,温良如吉尔菲艾斯……先寇布选择了真实。真实地活在世界上,感受生命赐予的各种浓郁,未尝不失为一种良方。剑要交给勇士,美人自属英雄,于情于理,何来非议之音。

  坐在台阶的最高处俯看人间悲喜,这是符合他的姿势。心有不甘却昂头迈进瓦尔哈拉。华尔特·冯·先寇布,一生戎马,傲然独立。

  2009.06.01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九):2003年,或者更早之前的银英

  最开始知道《银河英雄传说》是在《动漫时代》上,有一篇叫做《今夜无人入睡》的文章。写的是什么早就不记得,只有那么一句“我只想很自私的将那颗最亮的星星命名为莱茵哈特”一直深嵌在脑海里。是怎样一个人让作者如此钟爱?于是找来漫画看。

  莱茵哈特是有他作为一个英雄的伟大的一面,可是私下里却认为他只是一个孩子,任性的孩子而已。任性的得到,任性的失去。得到了整个宇宙,失去了亲爱的齐格飞。整个宇宙也填不满莱茵哈特心中失去齐格飞的空洞。得到了整个宇宙有怎样?没有你的分享,一切都没有意义。看在眼里,英雄的王者不见了,只有一个有着寂寞眼神的孩子。永远25岁的莱茵哈特。

  在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有三个孩子在他们自己的花田里快乐地嬉戏着,他们是莱茵哈特,吉尔艾斯和安妮罗茜。

  美丽的姐姐张开双臂迎接两名天使般的少年:“莱茵哈特!齐格!……”

  转眼间少年们长大了,深爱的姐姐被皇帝弗莱德里希四世招入后宫成了罗严格兰伯爵夫人或称为格留尼华特伯爵夫人。随着亚斯塔堤会战的胜利,莱茵哈特也成了莱茵哈特·冯·罗严格兰伯爵,官拜上将。没变的是莱茵哈特与吉尔艾斯的友情。从那时起:

  ——我要的到整个宇宙!跟我一起吧!吉尔艾斯……

  ——好。如果是莱茵哈特大人,就一定能做到……

  两只握在一起的手,注定了从此纠缠的命运。

  为了小时候的誓言,莱茵哈特一次又一次的带兵征战。凭着他天才的头脑和吉尔艾斯的帮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曾经的少年隐退在不端攀升的军衔和爵位后面。

  因为有了吉尔艾斯,我才能走到今天这地步。而且,以后也……

  以后是谁也不能预测的。连你也不能,莱茵哈特。就算你能预测到宇宙将是属于你的,你也无法料到吉尔艾斯的离去。如果一切是能预料到的,你也一定不会在吉尔艾斯最后的日子里那么对他吧?

  所有的变数都是因为一名叫做鲍尔·冯·奥贝斯坦的瞎眼男人的出现。之所以在一篇专写莱茵哈特和齐格飞的文章里特别提到他,是因为,如果没有他,金发少年和红发少年一定会相携走下去吧。而不是莱茵哈特孤独的面对吉尔艾斯的中途离去。

  ——霸者是不能有私情的。

  ——霸者心中无圣域。

  ……

  在这样的论调下,在这样的进言下,莱茵哈特作了一个让吉尔爱斯无法认同的决定。为了内战早日结束,牺牲了那么多无辜民众的生命。

  曾有人说,威斯塔朗特行星的毁灭是一个残酷而正确的决定。若没有奥贝斯坦的坚持,没有莱茵哈特稍有的身为当权者的自觉,莱茵哈特的称王之路不会如此顺利,死去的也不会只是齐格飞一人。但,我还是很讨厌他。为吉尔爱斯,为从那一天,莱茵哈特发誓要得到比任何人都要强大的力量的那一天起,就跟他追求同样目标,与他在同样道路上的吉尔艾斯。

  吉尔艾斯第一次与莱茵哈特产生了分歧。与敌人作战时,不择手段是必须的,为了推翻腐败的政权。但是,为了一时的胜利去牺牲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是吉尔爱斯不能接受的。而为了早日取得胜利的莱茵哈特却不得不那么做。

  争执产生了。觉得的不到理解的莱茵哈特一气之下说出了那样绝情的话:“你是我的谁?”吉尔艾斯一定不会想到莱茵哈特有这么对他的一天。但他还是温和的接收了:“罗严格兰阁下,我是你忠实的下属。”从此,吉尔艾斯没有丝毫的特权。

  霸者是不能有私情的呵……

  没有特权的吉尔艾斯进殿的时候也不允许佩枪了。以前被莱茵哈特任性的要求“你不要卸枪,你要在我身边保护我……”又被他任性地收回了。莱茵哈特不知道他将为这个任性付出多大的代价。

  没有枪的吉尔艾斯在保护莱茵哈特的时候死在了他面前……

  面对无法回应自己的吉尔艾斯,莱茵哈特崩溃了。不知道这时候的他有没有想起姐姐曾说过的“我希望你不要忘记,到底什么才是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东西,也许有时你会认为那并不太重要。但我希望你明白,与其失去后才后悔,倒不如现在好好珍惜”……

  被姐姐的一句“我知道……你还未有倦意”点醒后,莱茵哈特又重新踏上星之征程。“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连区区宇宙也得不到,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有一场战争胜利了,莱茵哈特成为了莱茵哈特·冯·罗严格兰公爵,官拜宰相。

  ——帝国元帅,军务尚书统帅本部总长,宇宙舰队司令官,帝国宰相顾问……我可以给你的就只有这些地位和名衔……吉尔艾斯……但这样于事无补……

  雨中的莱茵哈特的眼泪,滑过脸庞,也划过我的心。

  霸者心中无圣域。莱茵哈特心中的圣域是有姐姐,有吉尔艾斯的曾经。可是为了霸业,连吉尔艾斯都……为了保护你而死或许是吉尔艾斯的命运,但是,你最后那段时间的做法,让我这个无关的看客都委屈得心痛。即使吉尔艾斯没有丝毫的怨言。怎么会有怨言呢?你是他的莱茵哈特大人呀!

  战争仍在继续,但也终于结束了。莱茵哈特得到了他一直想要得宇宙却没有吉尔艾斯在身旁分享。不久莱茵哈特病逝,留下一名叫亚历山大·齐格菲·罗严格兰的儿子……

  一切的轰轰烈烈都褪成淡淡的背景。

  惟有希望永远25岁的莱茵哈特能在永远的沉睡中找回他心中的圣域——美丽的姐姐看着金发、红发的少年在花田里追逐嬉戏……

  而我,也会在抬头看到那颗最亮的星星时,想起莱茵哈特飞扬的金发,冰蓝的眼眸……

  《银河英雄传说》影评(十):杨威利 UC767-UC800

  不是杨利伟啊,大爷!

  我看银英是比较晚的,基本上是出于懒惰所以要等到动画出来才看完。在此之前,通过无数途径我已知道田中芳树杀人大魔的手笔,知道了关于《银河英雄传说》(不是“坛”说啊,大爷)的种种和杨威利的结局。尽管有人年年在BBS上发祭文、XX同志如何慷慨激昂地向我讲述她初读原著时的震撼、无数经典评论以及对郭敬明之徒的暴贬群殴,等等等等,我还是等了这么久,才一次性下完了110集外加一个剧场版。

  在看它之前,我就对杨威利非常尊敬了。理由是我尊敬的人全都很尊敬他。追随杨的大多是良实派,写传记的那种。所以如果有同人搞出BL之流,会被唾沫淹死。

  说了半天,还没进入主题……

  这篇文章不是写给银英fans看的,你们比我更有发言权。这篇东西是写给没看过任何载体的《银河英雄传说》的人看的,属于扫盲篇。

  《银河英雄传说》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一部科幻小说,由于写得太好而获得了星云奖。将原著改编成漫画的操刀手是日本漫画家道原香津美,可以说,她对人物的设定是成功的。个人感觉,看原著和漫画比看动画更爽些。毕竟那是1988年,能做出这样的动画,可以说完全是依仗着强大的原著而精彩纷呈。

  好了,今天我们的主角是杨威利。那么有关故事和其他好事之人就先避而不谈。

  杨威利是一个大智若愚、不修边幅的男人。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历史,但是由于家贫而又想念书,不得不去读军校。在士官学校他的成绩也是一塌糊涂,学的也是最冷门的军事史。然而他拥有战术方面的卓绝才华,一次次令他不厌其烦的战争竟使他屡屡晋升,最终他在退伍梦想实现之前,死于一帮地球教人的暗杀。

  这男人的最大愿望就是宇宙和平几十年,能让自己呆在家里睡觉和喝红茶。所以最好不要有什么战争。现实往往不遂如人愿,他一放开手自由同盟就完了,所以他还得继续给帝国善终。可惜他死的还是太早,故事还没进行到一半。田中大神似乎是想告诉人们再英雄的英雄在浩瀚宇宙的历史进程中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不过杨威利这个人,以其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获得了后世子孙的永久祭拜。

  他是十四岁男孩尤利安的监护人。有一天早上尤利安来叫他起床去参加他晋升后的舰队的成立仪式,杨威利大被蒙头,说:“如果我继续晋升为立法委,就宣布一项法律,将清早骚扰睡眠定为重罪。”

  挠头,处乱不惊,微笑的样子非常和蔼可亲。现实生活中杨不是完美的“四有新人”,战斗中也并非有魄力的领导者。他的笨拙是可爱的,他的全部才华都相当低调。但他是一个很有人品的好男人,只这一点就足以打动所有观众。随着故事的进行,你将慢慢被他同化,虽说在这一场政治讨伐中很难说清孰是孰非,但是绝没有人会说他是坏人;于是轻易地就把帝国变成了反派。

  作为一个不笃信信仰的军人,杨提督相信正义的对面有同样的正义。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真实地希望人类拥有和平自由的生活。但这并不是他能够追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桎梏,各有各的使命。杨威利只是在不恰当的时刻,被迫出演了一个救世英雄的角色。命运的冲突对他来说是一生最大的痛苦所在,也是成就他奇迹的因素。

  杨的政治国家理论揭示出了田中的深刻思考。多数人的暴政究竟是危险的,还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由民主选举出的独裁是否合乎逻辑。马基雅维利是极端的,然而潜藏的发展动力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历史不能证明理论,历史只能告诉你经验。

  他说人并非因偶然而死去,而是因为偶然才活着。

  大腿动脉击穿。无论漫画还是动画,这一场景都是白描勾线处理。死前的这一段,据说田中大神写了六次。

  跟“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莱茵哈特不同,杨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生近愚人节,死在儿童节。

  杨威利不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