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10篇

2022-05-28 02:07: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10篇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是一部由阿基·考里斯马基执导,马蒂·佩龙帕 / 吉姆·贾木许 / Kari Väänänen主演的一部喜剧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一):萧瑟的欢歌

  这是我最近看过最开心的一部电影,调戏成分的冷幽默令人愉悦。

  形式感有CAMP风味,完全是各种现代元素的混合体:戏仿、符号化、反讽、黑色幽默。 乐队成员鸡冠发型,黑墨镜、夸张的尖头皮鞋,极具风格;行为模式装酷的程式化:排列走路、一起发笑、包括唱歌的姿势表情,演奏的欢畅喧闹的Solo 段落,都是一个个戏仿符号。

  影像却是冷静利落,少台词,有几分布列松的简洁和冷峻。

  冷郁的基调,和黑色幽默,二者的结合,就是郭利斯馬基特有的酷相。

  我觉的片中乐队演奏的歌曲蛮好听的,音律整齐的五六十年代的老调摇滚,在他们沿途的酒吧卖唱生涯中显的格外的苍凉。特别是那首“一生下来就是农夫,在49集团农场,那里有黑黑的土地,可以种植大麦…… ”唱的是挣脱命运和追求的悲怆。

  皆大欢喜的结局才是真正的讽刺。

  字幕分出的段落节奏和里面的歌曲一样,木木的生硬感,非常适合本片的调调。

  有着公路电影惯有的苍桑感,和冷冷的萧瑟。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二):一部欢乐的电影,两个有趣的小细节

  一部非常好玩儿的电影,形象和音乐自始至终撑起画面,78分钟瞬间即逝。

  影片拍摄在政治特殊年代,能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一部有味道的电影很难得。

  两个细节:

  17分33秒,旧车市场的老板扮演者是吉姆贾木许,美国独立电影标志性人物。关于孟菲斯和美国音乐,贾木许拍摄过一部《神秘列车》,也是非常棒的关于音乐的电影。

  44分20秒,在酒吧和老板面谈,出现了“青岛啤酒”。不值得这个是什么意思,在特定的年代,电影想说 共产世界消费品潜入资本世界?还是别的什么。电影可是在二十多年前拍的,这么一看青岛啤酒也算打入世界市场比较早的牌子了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三):世界那么大,队形要够齐,发型要够炸!

  太。飞。了~!

  难得有部能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片。

  飞机头火箭鞋都辣么的鲜明就不说了,祖父去美国了断了音信,镜头一照照片,特么是林肯,头顶也有一撮飞毛。我就跪了。

  一路开到墨西哥,车门打开,一大波空啤酒罐先涌出来,然后人才下车。而这些啤酒,本来是用于冰镇被冻死的吉他手的尸体的。炸裂不炸裂!!

  小表弟说我不会乐器也不会开车,队友说,好了,singer就是你了。

  乐队成员八九个人,队形永远保持得良好,不愧是社会主义,做什么都那么滴齐整。要说事情了所有人一起蹲下,躺一溜晒太阳,墙根坐一排啃生芹菜生洋葱。。砸个核桃那齐心协力的阵势,内圈的协作,外围的踮着脚专注看!尼玛!列宁格勒是有多无聊。

  其实他们这种冷面风超有范儿的,有着如此炸的发型和鞋型,玩band绝对火啊!

  那个被青岛啤酒冰了一路的吉他手,最后被浇了一口伏特加,又活了过来。啤酒说,大意了。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四):另类的喜剧《列宁格勒牛仔去美国》

  为了练琴而冻死郊野,这样的开头在荒诞里流露出一些心酸。但他们勇于梦想的精神值得学习。影片里最可爱的角色是那个渴望成为乐团一员的傻子,光脑袋的他要叫发型师搞成飞机头可谓执着。

  导演意图通过闹剧形式展现美国流行文化对于别国音乐的影响和渗透从而其反思霸权性。影片很短,却因为音乐展现的热闹非凡而让人回味无穷。整片展示了红军歌曲、摇滚、爵士和田纳西乡谣等等音乐类型,影片有一组从城市、牧场到湖畔的镜头充满着一种回归自然的渴望。同样乐队成员呆望田园的镜头有着导演渴望自然而无奈的心情。

  篮球、啤酒、猫王、朋克、哈雷摩托、这些元素都代表了时尚文化的一部分,而将林肯照片,小狗发型都搞成飞机头形状反衬了流行的力量。

  影片最大亮点不是他们的奇装异服和怪异的举止,而是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好听的音乐因为傻子的搞笑而增色不少,一部喜剧,动听的音乐让这部故事单薄的电影让人看下去是兴趣。在影片里卖给他们二手车的演员是美国独立电影導演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他的加盟无疑为影片增加了知名度。导演更塑造了一个自私而贪婪的班主形象,偷吃啤酒、野蛮、专横到最后自我觉醒导演始终让善意和宽恕占了上风,而电影结尾时候死而复活的乐队成员既说明了梦想成真的主题,又让影片有了超现实主义的气氛,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笑意的音乐喜剧公路片,值得一收。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五):音乐里没有忧伤

  荷叶们的影评:

  明一:虽然看之前知道是一部芬兰片,但是还是被影片异国情调的幽默弄晕了头,很快乐的一部电影。公路+男孩+音乐。里面的角色都很快乐,就算演员不在镜头焦距里,但是也是快乐的表情。很喜欢这部89年的片子。

  Lyric: 这部电影是芬兰导演的,他关注的是社会地层人的生活,用的是很轻松幽默的方式。我觉得中国导演应该学习一下国外导演,多多关注社会地层人们的生活。其中他们的经理人有象征的意义,代表一种专政。后来他离开了,正好1989年苏联解体了。

  小飞: 导演把他们其实很艰苦的生活用电影的方式美化了,用轻松的方式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梦。对影片中他们第一次演出失败只能露宿街头的影像感动,反映了搞音乐的人他们的一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其实也应该关注影片音乐里的歌词,其中有印象的是讲述一个男孩和女孩的一段辉煌时光。

  真水: 这部影片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诙谐。反倒让我很想去了解音乐人的生活状态,包括他们的精神生活。

  Lucifer: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另外的一部电影叫做《波拉特》,也是讲外国人来到美国人的故事。可以看到他们穿着很有本土特点的衣着打扮,尖头发,尖头皮鞋,穿着皮草。虽然和当地的人格格不入,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也自得其乐。

  一厘米:我想到的是看电影时的态度,这部电影包含的元素也非常的多。导演是用一种美化的手法来讲述这群年轻人的遭遇。

  言:这是一部很有意思,另类的黑色幽默的电影,既看得出有他们生活上的挣扎,对爱的需要。但是导演拍摄起来都是漫不经心的感觉,让情绪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到你心里。关于美国梦,我认为其实不一定是地点的问题,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梦想,可能他们想出名,想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可能就是纯粹音乐的梦想;可能就是为了挣更多钱。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六):小飞机头的头发也会长长的!

  这部片子已经二十岁了,实属相见恨晚。就仅仅是奇装异服和怪异举止都已经够吸引人了。还有那么多种类的音乐类型。从摇滚到乡村、爵士、甚至还有披着镰刀斧头旗放声歌唱。

  整个片子幽默诙谐,又好玩又热闹。那个年代的流行元素处处可见,是怀旧人士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啊。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不舍不弃一定要加入到飞机头团队的哑巴(应该是不会英语)。他只有一戳毛,鞋头也不够尖。可是他一直努力着,从田野里被揍到偷偷的搭运货机到纽约一直跟到墨西哥。在途中最后用一条鱼捕获了大家的胃一起去到墨西哥。最后唤醒了那个早已冻僵荒野的吉他手。带着梦想实现的征兆和他们一起融入到墨西哥炫彩斑斓的夜色中。

  影片最终他们在墨西哥一炮打红,经纪人大概是良心发现离开了。看到这里不免心酸,征美却在墨西哥红了。皆大欢喜的结局总是蕴藏着更多的无奈。导演用着轻松幽默,公路片特有的沿途美景的陪衬的手法,讲的却是一个简单的追求梦想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只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或者始终擦着边。终有一天,你的梦想会实现。

  生命总是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而展开的,或许迷惘,或许止步不前。就算格格不入,但只要还有梦,就请一直走下去吧。

  是的,小飞机头的头发也会长长的!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七):关于喜剧片的一些反思

  我看喜剧片不多,但几乎看到的每一部都是经典:卓别林,僵尸肖恩,波拉特和这部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总结了这些电影,再对比现在国内很火爆的某些喜剧电影和综艺节目,我发现,真正的纯粹的幽默并不是依靠夸张的肢体表演,拙劣甚至低俗的插科打诨来体现,真正优秀的喜剧片是建立在与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对抗之上的。换句话说,如果一部喜剧电影,有直视人性的荒诞,世界的荒诞的勇气,并不惮于用更离经叛道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部电影就是接近于伟大了。这也意味着,喜剧电影不是一味用来逗人笑的,它能引发观者的思考,以及,从荒诞中找出一些(人或世界)存在的意义,通常是一些温暖人心的东西。温暖和盲目的煽情不一样,温暖是一种厚重的力量,这部电影有充分的体现。而很多国产喜剧里令人尴尬的煽情桥段通常只是肉麻台词的堆砌,非常浮躁。

  从我有限的观看国内娱乐节目经验来说,所有所谓笑到肚子疼的喜剧节目和电影,它们所提供的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刺激。我看完了也会忍不住笑疯,因为这是身体的本能。但是笑过以后就会感到非常的空虚,仿佛只是为了笑而笑。这种纯粹的生理上的发泄,本来就应该是设计出来为人们减压用的。但是很多综艺和电影不甘于此,他们野心很大想要做真正的幽默,于是在疯狂的视觉刺激之后很生硬的塞进一段煽情。且不说演员的表演如何令人尴尬,这些感情成分对于就是来找乐子的观众来说也是不适合的,(但可能也有人就是吃这一套吧,我也不懂。)反而是起相反的作用。我还是相信,只有纯粹的东西才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另外,关于这部电影我也想说一些。首先里面的音乐元素非常丰富,从俄罗斯民谣开始,随着他们旅途的不断前进,风格也在逐渐变化。从高纬度到低纬度,这支八人乐队也逐渐成为superstar(我自己说的,虽然电影里可以看出来观众并不买他们的帐,但他们的演奏水平是一流的这不可否认,而且在音乐上的包容心很强。能很快适应和学习不同的风格也可以说明他们是一支水平很高的乐队。)遗憾的是,我相信这部电影里有很多关于摇滚乐的梗,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不能解读出来。其次当然是一些尖锐的政治隐喻了。这个我也不懂,不多说。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八):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玩性大发的Aki

  一支碌碌无为的奇葩乐队,在经纪人的牵线搭桥下,决定一起奔赴吃香滴美国找出路,经过一路挨饿受冻挨批受苦的折腾奔波,最后总算在墨西哥喜笑颜开。看完后毫不犹豫将这部片子列入我的大爱名单,可以说是今年看过最让我爱不释手的一部,其中有太多看似随意实际小聪明的闪光点,这次Aki玩得非常的肆无忌惮。

  表面上看就像是一场怪异逗趣的乐队旅美之行,实际处处都充斥着有意无意淘气的暗示和赤裸的嘲讽,各种有意思的小花招小计谋趣味横生,政治和黑色幽默一直是Aki电影里少不了的两大要素,但在大多作品里一般只是作为点睛之笔穿插其中,很少会花过多的篇幅去着重体现,不过在这部片子里从头到尾几乎遍布,一路看下来想不过瘾都难。ps:避免扫兴,建议看完影片再接着往下看,其中我有提及大量细节。

  这部片子带着Aki牌个性的典型烙印,一票乐队成员一字排开,个个西装笔挺不足为奇,但那奇特出位摇滚范的飞机头和过分夸张的尖头皮鞋着实眼前一亮,立马兴致盎然起来迫切期待后续发展。先来叨叨政治这块,Matti那张过目难忘的脸和某斯多么滴相似大伙都心照不宣了,他饰演的经纪人极尽吝啬、压榨、剥削之能事,吃西餐喝啤酒赚票子统统独乐乐,形成明显的等级划分,有着独裁者掌政握权的象征性意义,另外显而易见的片名,立马就能联想到那块广袤无垠土地上血性而强悍的民族。

  那张号称有去无回的林肯的祖先挂像只不过是Aki调皮讽刺用意的开始,穿着党装站在美国的土地上唱田园歌曲,字幕和内容间的反差效果也带有希望和现实间落差的尖锐嘲讽,立场看似暧昧实际相当明确(社主↑资主↓),可没少花心思把这俩老大哥给戏谑了个痛快,飞机上快速恶补英语冒充美国人,惊现生活在美国的亲戚很快混成一片,最后在墨西哥这片拉美滴领土上和乐融融的嗨皮,意图的明显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消除民族之间无论身份或政治上的芥蒂和隔阂这一块Aki始终都挺侧重,对于底层和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Aki更是一直都投有相当深切的关怀。片中执着的哑巴让人印象深刻,在紧随其后想要一起去美国遭到严厉的拒绝,还是毅然决然偷偷摸摸尾随而来后,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这个贫富差距巨大资本主义横行的大都市里,处处流露出冷漠孤寂的工业化主流痕迹的本质特点,在乐队处处碰壁遭遇冷眼相看时,Aki还是融入了他老好人的温情时刻。

  对于弱势群体看似傲娇的美国人也会伸出了援助之手,送上暖心的食物和动听的歌声。而身处底层阶级的美国人似乎也能和他们找到更多的共鸣,在热情逗逼更有乐感更专业亲戚很好的带领下他们融入了这个看似格格不入的国度,到最后总算熬出了点甜头有了一定的收入和欣喜的爱情,但思乡的情绪却越发急切,人物的很多想法依旧通过歌词形象体现,即使来到了拥有更多机遇和钱途的异国,那份溶于血液的乡愁如何也不会淡化和忘却。

  幽默这部分更是各种“呵呵”逗乐的奇思妙想,演员招牌式的那副淡定认真的做派,制造出一种严肃正经的冷幽默更是觉得异常好玩,为了方便踩油门把鞋子折叠顶上钉子固定;买了辆拉风的车少了位置,于是弄来两坐垫在后尾箱,两乐手直接爽翻的感受全方位敞篷车的快感,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十分可乐;幸灾乐祸发动机被偷结果竟是自己遭殃;存放尸体的棺材成了储存啤酒的冷藏箱,在街上擅自送葬结果无辜被抓;忍无可忍制服经纪人派队友买吃的,结果队友买了身潮装得瑟不已换来一顿暴K。

  哑巴拾到一条大鱼经过一番奔波,为食不果腹的乐手们雪中送炭,赢得共赴墨西哥的名额;迎合潮流放弃古典乐改走不死的摇滚路线,但不敢恭维的“个性嗓音”迎来了不少美国佬的呵斥和批评,经纪人最后竟归咎于气色不好,神来之笔的将他们齐刷刷的光溜着下半身躺在巨冷的海滩上吸收阳份,这也成了电影里的经典画面之一,全片看下来不得不为Aki天才惊人的想象力和创意鼓掌称赞。

  半路途中杀出了个亮眼的身影,化身为汽车销售员的贾爷,年轻稚嫩的同时异常有范,声音也富有磁性,还颇有口才,不当个演员着实可惜,其实想想Aki和贾爷作品的风格也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都是一副酷劲十足耐人寻味有质感有个性透着疏离和孤寂没有保质期的范,在脑残、滥情、小儿科、装字母的片子大行其道的今天,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简直如获至宝,不是为了不费吹灰之力赚票子、随随便便搪塞观众、轻而易举的打响名头,而是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电影。

  如今环境的限制、混口饭的艰难、有口难言的苦衷成为各种不得已的挡箭牌,而本质最重要理应有的那份态度却老早抛去了外太空,不免唏嘘。最后通过哑巴的热心肠和吹风机效应在家乡被冻死的队友竟神奇的起死回生,笑嘻嘻的融入乐队一起投入演奏,硬邦邦的仙人掌竟也成了解渴的源泉,经纪人默默离开了,大伙陶醉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路坎坷总算觅得了点希望和自由,回想全片就是一幅荒诞奇异逗逼的酷炫景象,令人回味无穷,这次的Aki玩得够嗨。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九):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家族。

  1、

  尖头皮鞋,长长的飞机头发型,宠物狗和襁褓的婴儿也那样的有态度。

  2、

  “我们要去美国”

  “祖父也去了那里,现在也没有消息”

  一张亚布拉罕.林肯的画像挂在墙上,却已是标志性的大飞机头。

  3、

  来纽约的第一晚,寒风萧瑟,露宿街头。一个飞机头队另一个飞机头说,“电视上说,在纽约你逃不了被谋杀的命运。”

  4、

  经纪人乌拉吉米卢在餐厅吃饭,乐队成员饿着蹲在餐厅门口。经纪人打包了一些牛排拿出来,并没有给乐队成员,而是喂给了蹲在乐队成员队尾的一只流浪狗。

  5、

  给棺材里的乐队成员送葬,庄严肃穆的当事人们与嬉戏看热闹的路人相应而出。西部警察终止了葬礼,乌拉吉米卢在棺材里藏啤酒的事也败露。

  在牢房,他们利用酒瓶罐制造了五天颇有节奏的打击乐。最后带着耳机抵制这种噪音的狱警也无奈,看着他们出狱的背影说,“never come back!”

  6、

  在一家卖青岛啤酒的美国西部酒吧里,他们动情又自豪地唱:

  “我们是列宁格勒的牛仔,在大草原上追逐牛群,再给我一杯伏特加,喝掉它忘掉一切吧。”

  后来,他们把这家酒吧唱倒闭了。

  7、

  他们在街边嘲笑几个笨笨地推着刚偷来的汽车发动机的小毛贼,之后才发现被窃得却是自己当初700美元全部家当买下的卡迪拉克。

  在此之后,乐队成员对乌拉吉米卢的吝啬、自私、中饱私囊再也忍不可忍,决定不再由乌拉吉米卢来管理乐队的一切。

  乌拉吉米卢被绑了起来,并且禁止说话和下车。他们决定让伊万去买食物。过了一阵子,伊万回来了——沾沾自喜身上新添置的艳丽行头和新烫的发型,并在乐队成员们面前展示了一番。结果被痛扁。

  8、

  在加油站,他们遇到了同类。一个有着尖尖的发型和穿着尖头皮鞋的人。他是其中一个成员的表弟。

  “你会乐器吗?”

  “不会”

  “你会开车吗?”

  “不会”

  “好吧,那你就当歌手吧”

  没想到这一新进的成员却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欢迎。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观后感(十):我爱摇滚乐

  牛仔们的技术不容质疑,牛仔们的寒酸也不容质疑,一群才华横溢又缺乏主见的苏联人,在一个自私的经济人面前是那么的无助,笑中带泪,一言难尽。这片子对于我这样一个酷爱摇滚乐的人来说确实是一次心灵之旅,从猫王到朋克,他们毫无意识的一个一个放在舞台上,让我去凭吊,伤感是很自然的,面对时代的更迭,人们的口味一直在变,人们习惯了伸手可及的生活,而那些老唱片,却找不到它的原先的意义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缅怀——缅怀过去,缅怀少年时代的理想……

  此时,东欧共产主义世界的悲伤与摇滚乐日渐衰弱的悲伤联系在了一起,牛仔们懒得用大脑思考复杂的问题,他们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演奏,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想想,这是多么的悲壮啊……尽管最后墨西哥拯救了他们一命,但谁来救摇滚乐呢?人是一种很现实的动物,笑也罢,哭也罢,物质来物质去,辛酸的东西日日堆积,最后化成一声黯然的苦笑——整部片子色调昏暗,对白极少(这在一般的喜剧片是不常见的),它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所带来的笑料,事实上,当那些噱头伴随着节奏响的时候,我真的一点都笑不出来。因为我爱摇滚乐。瞧见练琴的人快要饿死街头,我只想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