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奧古斯丁》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奧古斯丁》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14 21: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奧古斯丁》经典观后感10篇

  《奧古斯丁》是一部由艾丽斯·威诺古尔执导,基娅拉·马斯特洛亚尼 / 梵尚·兰东 / 格莱戈尔·科林 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奧古斯丁》观后感(一):影评

  http://i.mtime.com/moicinephile/blog/7699391/

  翻完所有影评都找不到我觉得真正看懂的,在时光上搜到这篇,遂贴。

  有些内容仍不太赞同,比如,在使用那个类似金属弓箭的工具时,我不觉得医生是在为了“避免自己身心投入“,而是欲望已无法压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然而压抑所带来的攻击愤怒情绪,使得他在使用工具时非常粗鲁,连旁边的助手都有点看不下去了。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使用了克莱因关于攻击的理论

  这部电影拍得过于晦涩,但整个癔病治愈过程我觉得展现得还是挺到位的,男女主都演得很好啊。

  后面癔症奇迹般治愈,刚开始不太明白是如何治愈的,后来想了想发现也许是内心冲突已经升级到不逃离便无法忍耐地步,但是当她以奔跑的姿势疯狂逃离时,被压抑的反而全然释放了,摔倒是释放的顶点,所以就治愈了。

  癔症就是这么一种奇妙不可捉摸东西,等过段时间状态好些,打算刷完《癔症研究》之后,自己再写一篇影评好了。

  嗯,不过状态这个东西,同样也是很不可捉摸的,便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奧古斯丁》观后感(二):文艺欲望论:掩藏的身体与显明的罪

  文艺欲望论:掩藏的身体与显明的罪

  ——《奥古斯丁》中的观念,身体与科学

  文/空语因明

  1】影片采取了一位最著名基督教神学家的名字《奥古斯丁》,来讲述一个关于女性歇斯底里症的故事,这样既含义显著,又将故事的矛盾凝聚着。正是由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将原罪说或“禁果论”进行了首要的详细阐述。由此,人的身体和欲望就从本质上和罪恶联系在了一起。为了避免原罪对人的侵蚀,信徒就必须限制身体的欲望,甚或将身体掩藏,忽视身体。而在《奥古斯丁》这个影片中,奥古斯丁是个青春少女的名字,她患有因性欲压抑而产生的歇斯底里症。唯有释放这种身体的欲望才能治愈这样的疾病,而这也就会遭遇巨大而无形的“奥古斯丁屏障”。整个影片的故事由此处在身体与罪的张力中。

  《奧古斯丁》观后感(三):疯人院里的巴黎圣母院

  癔症界神父,疯人院里的埃斯梅拉达。医生迷恋年轻女生依赖暧昧、急求各位同僚认可与资助,不能说医生是坏人,从第一幕起医生自己掏空腰包让病人每周能吃上肉,对小姑娘受病魔困扰抱满同情。真真是做到了全民免费医疗~虽然都是女病人,但是看脸也没有帝王坐拥后宫的赶脚。

  删剪段真害人,应该医生在病房里没做什么不可描述,倒是我们的小姑娘赤裸裸的xing诱惑~~从第一次当众发病的xing挑逗到后来动不动就脱,和猴子游戏时接吻的暗示~~被拒后居然半夜借题发疯

  莫名其妙的摔跤就病好,也许真是医生说的大脑有淤血才会癔症,然后摔倒血栓融掉了~~毕竟我国琼瑶神剧,摔倒治疗百病,什么失忆啊,瞎眼啊的

  从这个角度看,本片还算70分智商片,怒摔大鱼海棠这些两条街

  最后姑娘也随了愿了,没有勾不到手的男人,只有不即时的冷水澡。

  《奧古斯丁》观后感(四):奥古斯丁

  导演艾莉丝威诺古尔在此片中除了满足她自己的唯美形式和莫名的感伤怀想,其他什么也没有做到。影片有的一个很好题材,就这样被生生浪费了。

  在影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乖戾的老医生夏柯特一个是严重的癔症患者少女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希望癔症能尽快被治好,夏柯特则是从奥古斯丁扭曲的身体和疯狂的叫声里看到了他研究获得更多关注可能可想而知,电影里这种原本简单医护关系在奥古斯丁一来二去的夸张高潮体验下被置换成了情欲关系。但是这样的转变非常突然而且生硬。这起因一方面是夏柯特对奥古斯丁的特殊对待,他把她接到他的房子里,给了她好看衣服,另一方面是这一系列环境变化使奥古斯丁愈加自主的感受自身女性的存在。但问题是奥古斯丁的感性意识并不意味着两人的性欲觉醒,影片硬是将这两者划上了等号。更何况在人物设计上,全片并无太多奥古斯丁和夏柯特双向互动情感交流。他们更多时候都是各自在感受各自的世界。所以表面上湿答答的情欲,实际则是干巴巴的。不过相比于从头到尾古怪到底难以理解的夏柯特,奥古斯丁不断完善的女性形象确实有更深的意义。影片在前半段也有意强调这种女性形象的群像,比方说夏柯特医院里的各色女病人,甚至电影会在叙事过程中刻意打断叙事插入她们的独白,描述她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等。这本是很好的一笔画龙点睛,可以使这部近乎猎奇的电影变得具有一定历史维度的思考,但可惜的是影片并没有将它深化下去,蜻蜓点水般开了一个涟漪没有了波纹。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在面对所有可能会使它变得更好的主题时,都采用了这样的做法:起个头,然后悄无声息的消失。譬如它的故事背景。这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很微妙的时代。因为它正处于一个科学从某种荒诞现实过渡时期医学界则是这传统旧观念和新思潮碰撞最激烈地方。在某些病症的态度上,这种碰撞尤为激烈,甚至激烈到荒唐的地步。癔症就是其一。西方的医学界关于这个的治疗方案从古到今可谓千奇百怪,群魔乱舞。这些荒谬的医学展示在电影中也有展现。在这样的冲突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新旧势力一个焦急和一个勉强的更迭,是两性权力地位的慢慢变化。这是一个多好的题材。但在这样一个到处是亮点的背景里,导演选择了一个最中庸的切入角度。另外又譬如奥古斯丁在一开始所有的强烈宗教信仰—她反复的祈祷、房间里的十字架,这本可以成为观众对宗教在面对科学冲击下的没落情形的一瞥,也可以使奥古斯丁的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具有代表性,这些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在叙事上,这样的“特点”同样扎眼。开头奥古斯丁的妹妹上镜频繁,后面蒸发。夏柯特夫人(扮演者基娅拉马斯特洛亚妮是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和凯瑟琳德纳芙的女儿)除了贡献不少幽怨的眼神和细腰(被束腰绑的褶皱丛生)之外,再无更多建树。导演一定也知道前者的生活境遇可以和奥古斯丁形成对照,而后者既是传统上流社会女性的代表也是其制度牺牲者。

  在影片的视觉效果上,艾莉丝威诺古尔还算用心,全片试图呈现一种雾蒙蒙(或者湿答答)的美感,构图也极为讲究,并且用了数量极多的人物面部表情动作的特写及近景镜头来营造心理上的压迫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估计奥古斯丁的癔症和夏柯特的孤僻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这样的压抑感也让人由衷的觉得结尾奥古斯丁的离去不论对人物,对电影,还是对观众,都是一种解脱

  《奧古斯丁》观后感(五):马甲下的情欲 疼痛的诱惑

  想这样一部低沉饱满的电影,若以一个人名简单定名,是不是有点过意不去。还是“马甲下的情欲”比较意思。一语双关,两个意思,即是指包裹奥古斯汀奇异病痛外衣同时也可理解为医生窥探病症由理性到乱意的套衣。短促略急促的法语,在这部充满对病因未知恐惧和探究病因的理性,所有的情绪和举动都是紧张却是异常兴奋。幅度不高但足够持续从到到尾。不了解的SOKO,只是惊艳不算标准漂亮的脸上和身体,竟将歇斯底里的病症和胆怯勇敢的状态让我喜欢,现在听着SOKO的清纯歌声,竟也有让我分心的魔力。 开场即赤裸而强烈的展现奥古斯丁突发的病痛,简直叫人揪心,医院门口惊着的马叫声,真实增加恐怖气氛, 病,真正叫人恐惧的未必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对自己心里的打击而带来的“自卑”。 我总有这样的感受,平时不注意的身体,在医生面前变得异常敏感不自信,甚至到自责。 每每听到医生询问症状或是有什么自感的体感不适,总因为词不达意而压力重重,在当时封闭,尚待启蒙的环境中,这场神秘的痹症有足够的力量,将奥古斯丁的表妹吓到不敢探病,既是因为怪变更是因为 此病包含了太多所谓“放荡,下流”的表现。但也成为医生大人的“新宠” 公开的展示,像极了为自己博得注意的工具。

  在封闭的环境中,奥古斯丁一共发病了两次,而这两次的发病真是妙不可言。第一次发病只是开头和入戏的起因,而第二次杀鸡受到的刺激,复发移至左侧身体时,不得不猜想,这刺激不仅仅是杀鸡过程的惊吓,想必在医院里,医生的医治给予的不仅是身体伤的治疗还有在畏惧中的支持信任。这心情的变动更加刺激。但其中给予奥古斯丁梦生情愫的还有阴森却充满雾霭的的庭院庄园,在陌生的环境中多了可以隐蔽,自以为可以掩人耳目浪漫。每每这样的远景或是俩个人从远远走来,总让人忘记这场病的较真而陷入爱情戏中。

  对医生从信任到依恋,完全成为了恋爱小女人的小性子,在一场挣脱的奔跑跌落后,病症终究刺激治愈。然而这才真正到了将早早不是秘密感情说白,为保全医生名誉的装病到在宴会场上的终于逃出医院。奥古斯丁依旧残留稚嫩的遮盖着的脸庞,医生冷峻但能够透视出澎湃的纹理,这场越轨的短暂终将像逃离医院时奥古斯丁的黑袍背景,冷酷,绝情,一头不回的远离。

  片中间有段部分插入了一段关于月经的段落,实际上,月经的到来使得不仅接受身体上的发育,更要求要接受 心理上从女孩女人的到来和转变。这场迟到并且伴随异常的成长,简直将奥古斯丁推向了SHOW的中心。别动的成长,强硬的接受。远没有插入人物那样将这个到来 讲的如此轻松惬意,而是带着已经不谙事理却早已受伤的心,留下了最后一段无语战抖行走的长镜头里。

  太美了,残酷,但愿意窥视别人苦痛也曾兴奋窃喜的我们,在某一瞬间也是残忍的病人

  《奧古斯丁》观后感(六):男权社会中的一朵野性鲜花

  这是一部平淡的电影,暗色调和低沉的音乐贯穿整个过程。出场人物几乎不表达感情,仿佛只有奥古斯汀是鲜活的人。她穿鲜艳的衣服,对夏科特微笑

  奥古斯汀的访谈中说道,着迷历史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你会发现这关乎于欲望、权利平衡和男女关系。一旦插手,便停不下来。

  这里全是女人的身体,医院里只有女人,她们在男人的保护下生存。只有男人在观察着一切。这一点非常可耻,讽刺。这部电影混合着色情和医学。

  这种病人的给予不仅仅对象是医生,还有巴黎的上层社会。那场奥古斯汀的催眠重现病症的过程,就是个偷窥秀。一群衣着讲究的男人,看着半裸的女人兴奋的秀。

  奥古斯汀是野性的,她从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开始就想逃走了,整个过程中她和医生之间的情愫是意外的,牵绊她的只是自己的病症,所以就算夏科特提出在她好之后要帮她找工作的时候,她坚决拒绝了。不是她不喜欢他,而是她不想在这个男权社会中连自尊都失掉。她最后乔装成男人逃走了,那时他也发现了她的离开,但放不下周围这一切, 舍不得,但除了看着她离开没有别的选择。

  他说过,那些因为妖术被烧死的女孩儿们其实都是病人,是臆病的患者。周围的人对他的观点当做笑话一样听了,因为他们的思想禁锢在一直以来被告知的所谓事实中。他们相信那些话,不去思考它们的正确性,就全然接受。不同与他们,夏思特的选择是——了解。不知这是否在说,像当时社会中男性掌握着社会的权力,不尊重女性,不相信女性与他们一样平等。在偏见谎言充斥的社会中,我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在评说事情之前,先掌握事实,而不是那无凭的口述

  《奧古斯丁》观后感(七):解放性

  影片開頭那一段,少女第一次病發作,猶如魔鬼附身,場面震撼演技精湛。

  少女不知為何得了歇斯底里症,身体開始局部癱瘓(先从右眼到左手)。間接性的出現性高潮狀態。個人認為是长时间的性壓抑所導致的生理失調。一個十九歲的少女不知什麼是月經,充分的說明了在階級壓迫下的人們知識之缺乏。醫院裡得了癔症的女人,症狀幾乎相似幻想,意淫,自虐。

  因長時間對性的壓抑,而無發排泄出這股性能量,影響了心理與生理上的變態。影片中暗示了一些當時法國高層階級對底層女性的壓迫與道德界線的矛盾心理,然而階級之間也存在著階級上壓迫。

  少女與醫生經過複雜的心裡鬥爭最終逾越了道德與階級,把人類最原始本能表現得淋漓盡致(病人不是病人,医生不是医生)。

  當人們在壓抑某件事的時候,已經促使了它的生長,你越是壓抑它,它的力量越是強大,也注定了它最後的爆發。你只要放鬆心態去接受它,用平等自然眼光去看待它,一切痛苦,恐懼,都會隨之消散。存在的就是最美的。

  癔症 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奧古斯丁》观后感(八):奥古斯丁,离开后得到的爱情

  从冬天开始看各种欧洲古装片,大部分时候觉得导演和演员都是认真的。道具走心,背景符合历史时代,演员选的复古,表现符合那个时代女性的特征,加上含蓄的剧情台词,朦胧唯美的场景,以及主角走心的演绎。看完后往往给人一种唏嘘不已的感觉。

  奥古斯丁也是。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身为平民的她,在6个兄弟姐妹的家里,人生没有出路,14的她出来做女仆,主人言笑晏晏的生活与他没有关系,周围仆人也没有善意的关怀,只有她的表姐。

  19岁的奥古斯丁如往常一样,在主人的宴会间穿梭忙碌,可是这次不一样,有个很帅的客户一直盯着她,盯了她很久。她察觉了,又不知所措。这种不知所措到她回到厨房时,变成一种奇怪的不适——她感觉自己的手不受控制。于是她在众人面前第一次歇斯底里的发作。

  奇怪的是,她的左眼自此闭起来睁不开,表姐送她到一家医院——公益性质的癔症病医院。但是没有人告诉她医院的性质,在表姐欲言又止的表情中,奥古斯丁开始势必需要长期留在这里了。

  对此懵懂不知的奥古斯丁还经常询问周围的人,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于是在一天天的等待与劳动中,她见到了这座医院的创始人兼夏柯特医生,别人告诉他,这个人执掌她们的未来。

  于是,奥古斯丁在夏柯特医生将走之际,再次发病。她典型的病状惊到了众人,也引起了夏柯特医生的注意。功成名就的夏柯特医生,有自己的事业,有良好的社会地位,有支持他事业的妻子,有背景的岳父,唯一欠缺的就是进入科学院。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最后他选择研究当时主流的、主要存在在女性中的“癔症”来研究。

  “癔症”是现在科学也无法说明的病,在女性还收到压迫与专制的年代,癔症的发病率是极高的,部分女性被当成女巫直接处死了。部分女性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与自我误解中悲苦的过完一生。没有人理解她们,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去理解她们。夏柯特医生的医院和研究在嘲笑和质疑中往前走。

  奥古斯丁出现的恰到好处,她年轻,充满活力,有着无法解释的病症,当众发病的一幕,确实可以惊吓到很多人。夏柯特医生找到了绝对适合的研究对象。奥古斯丁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她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可以少量的工作,接触最新的科研。于是她慢慢的变得活泼,就像一个少女该有的样子,大胆,热情,充满活力,眼神越来越亮,活泼中带着特有的自信

  关于她的变化夏柯特医生看在眼里,也明白她之前的郁结所在,也了解她发病的原因,可是他却没找到方法治愈她。或许他有,但是他不知道这是否奏效。她看着这个郁蹙的少女慢慢的活泼,感知她的心里变化,他却没有办法回应她。

  从小就做女仆的奥古斯丁,在她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压抑本能成为她的日常之一。她没有更好的渠道表达自己,也没有人在意她是什么样子,想些什么。这些得不得释放的压抑最终让她自我疯魔——得了那个年代人人避之的“癔症”。

  得了癔症的女性,在别人眼里跟疯了也就没有区别了,作为进步,她们没有被烧死已经是幸运。她们在夏柯特医生的医院里艰难求生,外界将这里要穿为夏柯特医生的后宫。学术界对于这部分可怜的人的认知为——一个全新的、另类的研究领域。没有人想过在对女性存在专制与压迫的时代,无法实现自我,无法自我表达的女性,在这里何其艰难的生存生活着。

  在很早以前看《包法利夫人》,少女时代的包法利夫人从教会学校出来,便有父亲做主嫁给了老实人包法利。这个生性木讷、没有太对追求的中年人,和刚刚毕业、还满脑子风花雪月的少女根本没有共同语言,丈夫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的人,自己的生活也不是曾经向往的,包法利夫人是苦闷的,这种苦闷的结果是,前期她常常跑到河边哭泣自虐,后期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人。最终逼得自己自杀,欠债无数,在包法利先生死后,自己的女儿小小年纪沦为女工。

  印象特别深的是,包法利夫人将自己平静无趣的生活对外解释为自己生病了,然后有人告诉她,曾经附近有个姑娘和她得了一样的病,这个姑娘经常一个人跑到河边痛苦,后来结婚以后就好了。而包法利夫人这么说,她是接了婚以后得了这样的病。

  这些生性富于幻想的女性都是一样的,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她们生活在现实与想象之间,但是又没有其他途径让她们成为想象中的自己。在极端的苦闷下的异常举动,变成了世人眼里的“癔症”。

  奥古斯丁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夏柯特医生,作为医生进阶科学院的研究之路,奥古斯丁得到了很多特殊的照顾,夏柯特医生在和奥古斯丁相处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喜欢上这个年轻、活泼、大胆的姑娘。他和他的助手使用很多方法治疗她。催眠、药物、器械……希望可以在这个年轻姑娘是身上找到“癔症”的发病原因,找到相对的治疗方法,治好她,成就自己,让自己再攀事业高峰。

  片中,奥古斯丁一共发作过四次。除去第一次发病,其他三次都有表演的成分。第二次引起了医生的注意;第三次大胆的催眠自慰行为,我理解为是她的一次大胆的自我放纵;第四次,已经解开心结的她,为了医生,当众表演了一次发病,甚至大胆的撕开自己的衣服。后三次她的眼神直接而敏锐,盯着医生看,传达自己的看法。

  夏柯特医生是懂的。他第一次看见奥古斯丁发病,还奇货可居的话,第二次还不明白,从奥古斯丁后来的言论和行为中,他是懂得的。解开心结的奥古斯丁不药而愈,将明恋的暗恋变成实际后,看着功成名就,获得认可的医生在人群中来去穿梭。她独自好披风,在夜色中快步离去。

  离开的奥古斯丁,已经成为另外一个自己,也许生活必将继续回到从前,默默无闻的工作,或者嫁人,这段人生过往从此尘封。夏柯特医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同行的赞赏,科学院的支持,攀登上事业高峰期的医生,也许永远都忘不了这个大胆又充满活力的姑娘。我相信,他们之间应该是有过爱情,可能不在同一个频率上。于奥古斯丁是分别前,于夏柯特医生是分别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