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鹿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白鹿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21 09:48: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鹿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白鹿原》是一部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 / 张雨绮 / 段奕宏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鹿原》观后感(一):王全安拍不好也很正常

  《白鹿原》是我在读本科的时候看的。当时无意中在书店买了这本书,就看到封面上写着矛盾文学奖作品。买回去细细读来,感叹不已,这书写的太棒了!!!!!于是我的这本白鹿原,在我们系被广泛传阅。后来一个同学看完后兴冲冲跑来跟我说:谢谢,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虽说这个同学有些好笑,但我并不奇怪,称其为现代的最厚重最有意义的书也不为过。

  所以,白鹿原电影还没上映前,我就知道它肯定逃不出拍名著必被骂的自然定律。果不其然,网上评论一边倒。很多人说,这部片子就是王全安捧自己老婆拍的,完全没有展现出原著应该表达的东西。

  一点没错。

  背景就没有介绍清楚,就用了一片麦子地加上字幕时间来交代背景。确实没法让人去理解那个时代,也没办法理解人物间的人际关系。相信要是老外看更加一头雾水了。好在鄙人看过原著,从白嘉轩7个老婆开始,一直到白鹿原的由来,又到种鸦片,白鹿两家的恩怨,都没有交代。白孝文等人上学读书也没有。反正除了小娥别的情节基本上都去掉了。白鹿原是史诗一般的巨著啊!!!!硬是给拍成了一部不伦不类的贱女生死录。

  但我还是给了这部电影3颗星,因为张丰毅的出色演出。因为这部片子不管是谁都拍不出来原著的内涵。因为秦腔和麦田。因为导演这么拍也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部头的书有几个人会去看?厚重的历史有几个人去反思?那个年代,传统文化,封建礼教,思想变迁,几乎早就被世人抛于脑后了。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有多少看过原著,并且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呢?

  所以,王全安导演,你拍不出小说原有的味道我一点都不怪你。唯一觉得你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就是:既然你要捧你的老婆,那你就要能豁出去啊。只露到肩膀,你说你对得起观众,对得起其他的男演员么?要我说,就应该拍成情色片,绝对比现在这个好。

  要当婊子就好好当婊子,别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白鹿原》观后感(二):别拿脱衣服和剪刀手说事儿!

  昨天看完电影之后,我充着个别画面的美丽和原著的名气给了两颗星,但是昨晚看了原著的开头之后,我果断今天把评价改成一颗星!!!

  每个为这部片子叫屈的人都要埋怨广电总局的剪刀手,丫丫的呸的,我这回真替广电总局叫屈啊,你自己把片子剪成这个死样子,还要怪我,我的技术怎么可能剪成这个样子,至少我剪过的片子结构还是有的,也不会华丽丽让自己啊老婆当主角,前一秒钟还和干爹上床,后一秒就拿刀子砍干爹!

  每一个来看电影的都是冲着原著的名气和导演老婆的大尺度表演来的,不过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苍老师那样的大尺度表演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对得起观众,就请你拿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出来吧,你丫就纠缠着一个女人的生啊死啊情啊欲啊的,你丫忘了我们是来看张丰毅的啊,我们要看的是爷们儿!要看的是白鹿原,果然是应了豆瓣上那句影评:只见小娥,不见白鹿。老娘之前看影评还以为是有人故意要黑啊,没想到看了片子老娘自己都吐血了不能不吐槽啊!一般来说我写个影评都是怀着真诚的感情去谈论剧情的,但这电影的剧情就像我的心一样支离破碎啊。~~~~(>_<)~~~~ 我纳闷他就怎么没让广电局掐了呢?非要出来祸害人,据说票房破亿不成问题,丫的,看了这个消息,我忍不住登高疾呼,恨不能挽救无数无知少年于水火啊:千万别去看啦!!!一定要给这种电影一个血的教训啊。

  方方老师说啦,这片子比那些砸钱没有诚意的娱乐大片好很多。我想说,切,小娥传的诚意是有,可惜全被阉割了。白鹿原的诚意在哪里?一剪刀下去全没了!

  好了,吐槽了这么多,就让我正式说下观影感受吧,导演的实力在啊,很有实力啊,blablablabla,一堆人这么对我说。于是我忍受了他开场很长时间的麦田啊,连个角度都没换,连个人都没出现,所以我始终没有进入故事,可是突然人出现了,一群人!于是这个时候我就像是坐在一个镜像世界前,突然一只手伸出来把我强行抓到故事里面去,跟着一群人看着皇帝没了,大总统来了,于是渐渐进入故事,以为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我眼前的。可是突然画面动荡起来,一群人奔跑着去抗粮,镜头你就不能平稳一点能不让我感受到摄影机的存在吗?这就像是魔术穿帮了,你不能这样啊,不带这么拍电影的啊!就算老娘不懂电影,老娘也知道除了在纪录片里面,一般来说,摄影机是不能被观众感受到的啊!因为摄影的问题,于是我很快又回到了现实世界,之后很久才渐渐进入故事,看俩娃吃冰糖,兆鹏呢?兆鹏你去哪儿了?为啥是孝文?

  接下来的情节就纠结在田小娥这个女人的身上了,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个女人什么时候死,她必须得死,不然白鹿原还演不演了,终于这祸害被鹿三一刀劈了,大概是老婆完事儿了,导演就匆匆地讲故事了,讲得一点心思都没有了,急匆匆往下讲,连口气都不喘,终于翻到了1938年,在一片硝烟弥漫中,白嘉轩,(嘉轩啊,你可算有出头之日了!)白嘉轩喊了一声:子林。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就出现了让你想掐死的导演的名字!

  亏得中国没有伯恩哈德这样的人,不然王全安你就成吐槽对象了!虽然毫无疑问他现在已经是了。

  最后说一句:看片需谨慎。看完之后你一定会觉得像冯小刚这样纯正的娱乐是多么的可爱!像姜文这样纯正的文艺是多么的了不起!

  《白鹿原》观后感(三):那么厚的一本书呢?

  白鹿原忘了什么时候看的了,只记得中间看到入迷处趴在被窝里继续,夜深人静,看到鹿三被白小娥附身转过头捏着嗓子一句“谁是你三哥”(类似),顿时吓得汗毛倒立,扔了书怎么也睡不着。

  于我而言,大块头的文学书都那么有吸引力,看起来总是不忍停下,不得不终止时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事情没干完的感觉。

  于是,白鹿原的翻拍一开始就对我有吸引力,有点多年后遇到老朋友的感觉。看完了,才发现这其实不是白鹿原,更有点像白鹿原书摘,不去管故事是否连贯,只要这一段写得精彩,就摘下来,另一段精彩,也摘下来,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个由片段组成的电影。

  我们经常嫌弃电影不好看是因为没有故事,可在王全安手里,那么厚厚的一本故事居然给改没了,改成了几个大宅门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一堆捉奸的故事,没有一个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场景,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的内心,尽管有那么多的好演员。

  开始我在想,既然闲时间太短不够用,干什么不拍成上下呢,赤壁不就是这样做的,可是看完以后又觉得,拍成上下集,估计也比现在强不了多少。

  如果不是看过原著,估计我连看懂都难。

  拍电影还真是一个光有勇气不行的活计。

  《白鹿原》观后感(四):天平

  像一架天平,剧烈地震荡了一下,便不住来回摆着,一会左倾,一会右晃。摇摆着,摇摆着,渐渐幅度小了,小了,平衡了——看似平衡了,可实际上还在微微晃着,轻微到不易察觉。

  那样的年代,正是天平摆动最剧烈的时候。而这样的振幅,正是故事的迷人之处。

  天平剧烈摇晃,上面的人们自然身不由己。

  《轩辕剑·苍之涛》里慕容诗说:原来我们都只是在海涛上沉浮的小木片,彼此珍重都来不及,还去相争什么呢……

  在那时活着就已不易,还侈谈什么人性、欲望。

  最动容的一段是灯红酒绿桃花村,孝文小娥依偎呢喃。人生已如此艰难,且纵情相欢吧……

  再摇摆的天平,再混乱的世道,也要觅一处桃花村,寻一刻桃花梦。

  还是结尾处唱得好:

  风花雪月平常事

  笑看奇闻说炎凉

  悲欢离合观世相

  百态人生话苍凉

  《白鹿原》观后感(五):启迪民智比反腐倡廉有意义。

  除了小时候连着把《哈利波特》前面四部连着看完,我几乎很少再看长篇小说了。为什么后面的几部没看?

  因为书太厚了啊!有电影2小时看完为啥要看书啊!

  不过,国产小说本掌柜真正看进去的只有《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这两部巨作被陆续改成了电视剧,前者我看了两集,后者昨天晚上终于等到了剧版上映,我原来打算看完再写的。

  《平凡的世界》讲的是离我们近一点的时代,讲改革开放,讲贫穷。因为那个时代的确没什么颜色,选角用了精致美丽的锡伯族美女佟丽娅来演黄土高原上的田晓霞,就有点违和感,王雷演孙少安也太洋气了点。

  同样是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故事,《白鹿原》讲的是100年前的事情了,故事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具体书里讲了什么,说实话我忘光了,但是人物在我脑海里还是很立体的。

  这就是一本厉害的文学作品的魅力。

  所谓一千个读者内心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心目中的剧中人都是有自己心里的模样,当他们要从书里走到电视或者电影银幕上,这是一个影视剧组的二度创作,讨论“像不像”、“是不是”,没意义。

  而是要讨论“传神”。

  不论是不是《白鹿原》的书粉,相信很多观众被电影版伤害过。电影版《白鹿原》给观众们留下最大的财富估计就是最近大火的《人民的名义》里的沙李配的“原配”,张丰毅老师和吴刚老师就是《白鹿原》电影版里白嘉轩和鹿子霖。

  我只想说,剧版《白鹿原》的人物真的是很传神。

  从第一组海报曝光了秦海璐演仙草我就被震撼了。秦海璐的演技自不必说,也是属于吊打对手的常胜将军。昨天看完第一集给我比较大惊喜的反而是张嘉译饰演的鹿子霖。

  本掌柜对张嘉译是有偏见的,我一想不太喜欢那种演员自我光环或者自我标签太重,演什么都像自己,当然,这是某境界。只不过,我会更喜欢演什么角色,就把自己化作那个角色的演员,比如章子怡,比如张国荣。

  张嘉译饰演的白嘉轩没有了张嘉译以往那种套路的感觉,他所谓的肩膀疾病似乎也在白嘉轩面前不治而愈,能扛着秦海璐大步流星的走回家。当然,这一集只是开始,他还是要以一个中年大叔去演青壮年时期的白嘉轩,如果到后面把白嘉轩演回张嘉译,我估计也是要弃剧的。

  从第一集看来,制作上是很用心的,人物形象、时代特征、文学气质基本是保留且呈现了。提一个小细节,在鹿子霖父亲的寿宴上,有个抢镜的“傻子”,我顿时就乐了。我就想起了我们村在任何红白喜事上都会出没的那个“傻子”的身影,没有他不热闹,不鲜活,甚至是没面子。

  真的是每个村子都有个爱热闹的“傻子”呀!

  最后想提一下有网友在争论的台词的问题,说可惜了不是全程陕西话。

  请考虑一下全国观众的感受好么!

  这点上剧组真的是考虑到了,用普通话对白,夹杂部分陕西话的口音俗语,既交代了故事场景,又让它能被更多的观众接受。而且在台词的设计上,从第一集看来,不仅写得很好,而且能感到所有的演员是做了充分的语言训练和调整,没有任何生硬和不适,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剧中人,就是一个个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穿越时空把他们的故事讲给现代人听。

  这点上必须先豆瓣给五星好评的预定了。

  我相信剧版《白鹿原》不会让我失望,我希望它不会。

  对于《白鹿原》和《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作品开始“同台竞技”,我看到一个很好的一句话:启迪民智比反腐倡廉有意义。

  用昨天开播仪式上秦海璐朗读的《给陈忠实先生的信》做结尾,掌柜的被她开口两句就读哭了,如果不看电视剧,也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原版的《白鹿原》。

  ----------------------

  微信公众号:文艺杂货铺

  《白鹿原》观后感(六):关于电影《白鹿原》与小说《白鹿原》

  关于电影《白鹿原》与小说《白鹿原》

  说实话,电影白鹿原拍的不咋样。和读小说时完全两个感受。这一点早在意料之中,但没想到差距有这么大。(但看电影依然很开心,只是与电影本身无关)。

  余华说,他第一次看电影《活着》的时候,觉的那怎么是那个《活着》呢。金庸也有类似的表达,觉的看港版《神雕侠侣》就是看每天打自己的孩子。我想陈忠实应该一样的感受。作者都不计较,我还计较个什么。但忍不住还是想说。

  关于小说《白鹿原》我有很多话想说,说一天都说不完。但这次就先说电影吧,先说电影里面让我想到的小说,也说小说里面让我想到的电影。

  电影的时间比较短,无法像长篇小说那样,坐下来心平气和的给你讲白鹿原上那些生死爱恋,造化弄人,魔幻现实的故事。所以必须删减情节和人物。

  我觉的电影里面删了两个最不该删的人物,一个是白嘉轩的姐夫,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另一个是白嘉轩的三女儿白灵儿。

  朱先生的身份是关中大儒,白鹿原上的圣人,白鹿原上既有生活秩序的精神领袖。怎么说呢,我很喜欢的人物,他绝非书呆子,但有点书呆子气,儒家文化最好的领悟者。为什么这样讲?白嘉轩在很多次疑难未决的时候都是在他姐夫这里受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启发,而且白嘉轩是朱先生理论的最好实践者,(须知,儒家文化是教人如何活着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白孝文、白孝武、鹿兆鹏、鹿兆海还有黑娃、白灵儿都是朱先生的学生,在这里他们受到了人生最重要也最初始的启蒙。白鹿书院也是各种重要且有趣情节发生的场所,比如鹿兆鹏的脱险,白嘉轩的询问,还有朱先生本身那宁静的耕读生活本身都充满了魅力。尽管,在此后,他们有着完全迥异的生活道路,但妙就秒在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难免要遇到各种冲突,在化解这些冲突的时候,我们发现白孝文在经历了和田小娥的苟且之后,已经完全蜕变为一个性格阴郁且现实的人,这一点已经离白嘉轩的乖儿子,白鹿原上新的族长身份越来越远。而黑娃在经历了自己那匪夷所思的命运安排之后,在骨子里反而变成了朱先生精神的最好继承者。所以,没有了朱先生,白嘉轩就单薄了,黑娃单薄了,黑娃绝非电影里面演的那个莽撞的土匪。连鹿兆鹏都变的没意思了。

  白灵儿这个天赋异禀、精灵古怪的女儿。陈忠实甚至把她写成了白鹿原上那只若隐若现的白鹿的化身。我一直觉的,在这篇魔幻现实主义巨著里,作者忍不住要写一个真、善、美这些人类永恒价值的化身,而那个就是白灵儿,她在人性复杂、政治斗争的白鹿原上仿佛一个来自童话世界的人物。这样的人物给读小说者以希望,因为她始终代表了我们永恒的追求就是美。没有了白灵儿,白嘉轩内心那最脆弱的一点点就没有了。鹿兆鹏和白灵儿最终的结合本身就是历史命运诡异的轮回,在白鹿原上,白鹿两家世代相争。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小说《白鹿原》给我的重要体会其中两点。其一是,小说把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后这段中国近代史放在白鹿原上展开了,你读小说白鹿原,我敢说如同一部很不错的历史教材,只有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与冲突中,我们才能深刻的感受历史,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教条,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故事,变成了与每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举一个例子吧,比如写到北洋军阀混战期间,我们知道历史教科书上的说法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我们没感觉,看了就记下了,在读白鹿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今天城里来了个军阀纳粮,明天又来了个新的军阀要纳粮。我们就能体会出来,军阀混战给普通老百姓生活带来的艰辛。

  其二是,我觉的小说成功再现了儒家文化下乡村的秩序。我们读小说白鹿原,刚开始除了那些神奇的东西外,更重要的是被小说开始勾勒的白鹿原上那种宁静的乡村氛围所打动,这种宁静是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的整个宁静。白鹿两家世代相争,但这种争斗又从不表面化更没有白热化,他们的争斗止乎礼,遵循义。白嘉轩和鹿子霖典型的中国乡绅,而白更像君子,鹿更像小人,注意,这样的评价只能放在白鹿原上儒家的生活秩序中,也只有在小说中才感受得到。

  这些电影里面都拍不出来。

  最后,说说田小娥这个人物,电影里面的主线啊。

  小说里面,田小娥在郭举人家的时候情欲受到了压抑,所以才有她勾引黑娃。并非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他们之间刚开始还有些爱情的东西,黑娃在初去郭举人家的时候完全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少年,而且完全不懂男女之事。

  接下来田小娥的第二个男人,鹿子霖,田小娥作为一个女人在没有黑娃之后要在白鹿原上生活下去,要面对白鹿原上复杂的各种势力,所以鹿是仗着自己的权势占了田小娥的便宜,小说最后写田小娥尿到了鹿子霖的头上,依然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和权力相抗争的女人。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女人只不过是男人权力下的一种资源,这里面在加进去一些人伦的东西,一切就变的诡异莫测。

  在接下来田小娥的第三个男人,白孝文。很有意思,小说里,白孝文是被白嘉轩敢出家门后,即彻底摆脱了此前父亲以及父亲所带便的旧秩序的压抑之后,才成功的和田小娥发生了关系,治好了此前阳痿的毛病。这一点写的反讽而辛辣,如果我们读过一点弗洛伊德的东西,就完全不难理解。在西方的审美传统中,这完全是“俄狄浦斯”情节的再现,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压抑着“弑父娶母”的情结,小说神奇的展现了这一点。白孝文此前过着的是白嘉轩给他安排好了的人生,而白嘉轩作为家族的绝对权威,当然白孝文只有做乖儿子的份,但看样子他被压抑的不轻。

  电影大致以田小娥的命运为主线,似乎是迎合我们这个时代这些庸俗而无聊的看客的窥私欲吗?当然这是提高票房最好的办法。

  当然,有一点美学的理论我是同意的。如萨特所言,任何艺术作品创作出来就完全脱离了作者,他变成了有生命的存在,而每一次读者的阅读都会带来新的不同的理解,赋予它不同的艺术价值。所以一切文学评论和影评都有独立的价值,绝非这些作品的附庸。当然电影一定不再是小说,导演和编剧想通过那个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表达他们想表达的东西,但对不起,我还是没有看出他们要表达什么。

  我想到一点,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我觉的张艺谋还是改遍的很成功,他完全独立表达了他想表达的东西

  先说这么多,我的一些急切想表达又表达的不那么另我满意的想法。有时间,我还像接着聊。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就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去说,不过,我只想讲小说。尽管,电影里面的黄土地是我熟悉的,段奕宏和张丰毅都是我喜欢的男演员。。。

  《白鹿原》观后感(七):怎么定义赢家

  本来想写绝对女主田小娥戏剧的一生对现代女性有何启迪,现在想想还是白嘉轩的故事更让我动容。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是白鹿两家的族长。他对封建社会里祠堂那一套很执着。祠堂的地位在白鹿原举足轻重,影片很多镜头都着重描画了祠堂的威严和冷酷。白鹿原生机勃勃的黄色田野一转镜头到了灰黑色的祠堂里,白孝文小时候调皮捣蛋挨白嘉轩惩治也是在祠堂里,几乎所有的严肃问题都要在祠堂解决,更添祠堂的冷酷与不近人情。

  姨太田小娥与割麦工人黑娃偷情被赶出家门后跟着黑娃到了白鹿原,白嘉轩硬是不让其进族中祠堂。其后有一段对话表明了即使在年轻人心中,祠堂的地位仍很崇高神圣。黑娃和小娥回到白鹿原后,白孝文给他们找了一个简陋的窑洞先住着,他俩与黑娃童年玩伴,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年轻人鹿兆鹏聊起了苏联年轻人自由恋爱的事情,鹿兆鹏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显得与白鹿原格格不入。他认为黑娃和小娥是自由恋爱是进步的爱情观,并举出苏联年轻人都这么做,还表示了向往。田小娥问道那苏联的自由恋爱是不是可以进祠堂了,鹿兆鹏说苏联人家没有祠堂,小娥唏嘘道那还有啥意思呢。一个害她住破窑洞受人冷遇的封建礼制到头来她还离不开似的,让人好笑又心生悲凉。不禁想起在废除裹足后还有些许中国妇女不同意,哭天喊地要继续裹。

  说白鹿原原著是鸿篇巨著不可否认,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钟想要拍出一定的水准的向巨著致敬的影片,只能从微观角度进入,或者说,必须有大部分的放弃,王全安还是不错的,我读原著时曾经设想过小娥由谁来演够味儿,从开始的巩俐,到后来无人可选,不得不说张雨绮演的不错,她的长相气质很有时代剧感,光芒足已让其他男演员黯然。我想着也是影片受诟病的因素之一,如果张雨绮与导演没啥关系,或者张雨绮是个初出茅庐的女星,结果一定是惊艳于她的表演,载誉而归。

  打住,还是说白嘉轩吧。

  铁面无私?

  白嘉轩是剧中最正派的一个人,农社和民国的浑水他一概不趟,后来,黑娃成了土匪头子回来找他算账时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腰挺那么直有什么用。

  他的“正派”让他成了最能“演”的一个人。

  除了他,白鹿原上的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真实。

  黑娃脾气暴躁,执拗得不行,敢爱敢恨无所畏惧。

  田小娥对待爱情是天真纯洁的,对待男人是风骚妩媚的。毫不对情感遮遮掩掩。

  鹿兆鹏是个理想化的青年,估计有着所有时代青年人共有的那种半梦半醒下的桀骜不驯,和执着。

  就连看似狡猾不得欢迎的鹿子霖在白嘉轩面前都显得真实可爱,好像人心中的欲望被他演上了台面,你羞于面对可你不能拒绝那是自己。

  本来继承他族长之名跟古板气质的儿子鹿孝文很有可能走父亲的老路,却拜倒在小娥裙下,过了风流快活一段时光。

  一下子,白嘉轩简直成了一副没血没肉的皮囊。演着不知是谁,反正不是自己的那个。

  又或许,那就是他。

  农社那段黑娃带着人们砸毁祠堂时,白嘉轩无动于衷,鹿子霖劝了一句白嘉轩,让他管管,白嘉轩面色凝重拒绝了。当时我有点晕菜,我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不是执着于演的人。他怎么这么没有演员的自身修养呢。

  他的处事原则原来是墨守成规的皮囊和欺软怕硬的心,两者冲突时,可以更“中庸”点吧。

  这些年,我越活越想弄清楚,人跟人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有没有标准?你可以说这是价值观,也可以说是星座血型或其他,只是,没醒的时候还好,你甘于梦境,醒了,真实再残酷我也拒绝睡过去。

  影片中讲到田小娥死了就结束了,我归结为致敬至此,人物关系什么的再往下说恐怕也没什么意义,恩怨情仇,演的够了。

  白嘉轩打算把田小娥的骨灰压在塔下,小娥被烧后发现了其怀有白家的孙子,白嘉轩不顾旁人劝慰恐怕压在塔里断了他白家香火,坚持埋了,说要与妖孽鱼死网破之类的话。

  矛盾的白嘉轩啊,他摇摆的心始终偏一个方向,而那个动荡的年代摆到另一个方向。究竟是小娥悲剧,还是白嘉轩的悲剧。他本人一定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可是,白鹿原恐怕不会同意吧,最后看来,那个时代也没同意。

  《白鹿原》观后感(八):白鹿不知何处去,空留娥姐笑春风

  吐槽一下刚刚上映的《白鹿原》,原定9月13日首映的这部“大作”,因传说中的技术原因延迟到9月15日上映,这点小小的布局反而使期待他的观众热情再一次高涨起来。

  周六一早在微博上看到首映的消息,立马奔赴影院买票观影,不大的影厅早已被一群打着“欣赏现代文学史诗”旗号的所谓的文艺青年,和我这种只为欣赏“人体艺术”的二货青年所占据。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完全没弄明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后悔在电影上映前恶补小说《白鹿原》扫盲,结果是希望越大,失望更大:执刀胡剪,情节凌乱,灵魂不在,徒留红颜,偶有笑点,难掩心酸,一味迎合,结局突然。

  执刀胡剪:一部将近5个小时的电影,先剪成4个小时再剪成3个小时再剪成2.5小时,试问还能留下什么?

  情节凌乱:故事情节之间的延续性严重缺失,以至于看过原著的观众坐在那儿心痛的骂娘,没看过的坐在那儿茫然的骂娘。

  灵魂不再:“关中大儒”朱夫子是《白鹿原》一书的灵魂,可是在电影里这个角色竟被残忍的删掉。

  徒留红颜:段奕宏的臀,张雨绮的背,要是这都是看点的话,我感觉苍老师的片子更有看头。

  结局突然:日军飞机一出,电影戛然结束,预知后事如何?请到书店买书!

  若5星满分,此片只打3星:其中第一星献给三秦大地上那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第二星献给悠悠秦腔给我带来听觉上的超凡震撼,第三星献给张丰毅、刘威这些老戏骨们的倾力表演!

  震撼人心的《白鹿原》,活脱脱让广电总局这帮孙子审成了老秦人版的《乡村爱情故事》;王全安这厮,硬生生把这部巨作剪成了自己新婚妻子“张雨绮”的肉色写真!

  《白鹿原》观后感(九):田小蛾传

  影片的美术不错,因为选择景色很苛刻,服装不错,道具不错,演员张雨绮有些富家女的感觉,缺少一种骨子里的妖娆,尤其她的眼睛缺少一种诱惑的骚,黑娃的段奕宏有些文弱,缺少陕西冷娃的楞,他需要一个看起来很楞很狠而且要有些黑,但对女人很温柔的形象的陕西人形象。其他的演员个人感觉还行,大部分演职人员是业余演员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白鹿原一直喜欢看,甚至可以从头背到最后,经常和弟兄们做雕塑的时候,大家会让我来讲述大段大段的文章,个人比较推崇白鹿原,当然从外地人来看可能也许不太了解这段历史,这片土地。陕西人生冷蹭倔,由于自古以来是皇上待的最多的地方。十三朝故都,又是八百里秦川,所以秦八怪就有一条姑娘不对外。你看今日城墙四方围堵,所以这个土地的人们大部分不爱出远门,总觉得自己的土地最好,这么多皇帝能建都在这里,那自然人们骨子里既有对自己文化的自豪和认同,又夹杂着一种相对内敛的气度。自家的事情自己解决。形成不到最后绝不翻脸的态度。

  影片中对于人物的展开,也许是因为我伟大的电影审查导致出现每个故事段落跳跃式前进。没头没脑的来没有没闹的过,到最后几乎成了一个田小娥传记,试问白鹿原的内核是什么?它有两个主线,白家和鹿家,通过它们整个家族的变迁来体现关中人文的宏大以及穿插着这些关中人物事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那么自然少不了首先农会鸡毛信的抗粮,拍摄的一笔带过?然后军队在国共合作的穿插失败和土匪黑娃的趣事,主要体现黑娃一个土匪如何从一个枭雄最后蜕变为一个学者,以至于关中大儒朱先生说自己最好的得意门生居然是一个土匪。其次在白嘉轩的塑造上颇为失败,白嘉轩几乎是整个关中人的代名词,腰杆如此的硬朗,不卑不亢,深明大义,而影片体现出来的感觉是白嘉轩似乎很怯懦,而对于穿插的人物白嘉轩的姐夫关中大儒朱先生,在白鹿原中侵染了太多的笔墨,为什么?因为他深刻的体现了关中文人的气节,同时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们的高风气节,但在影片中没有将这几个重要的东西体现出来。

  当然对于影片的长度来说,过于苛求是不对,但对于王全安往昔的影片质量和身为一个陕西人,对这个白鹿原的鸿篇巨制,熬制这么长时间居然过多笔墨选取了小蛾,表示极度的失望。因为它无法体现古长安东白鹿原这个片地所体现的文化和时代的交织前进。

  《白鹿原》观后感(十):悲凉和毁灭之歌

  这是一场关于毁灭和悲凉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的,是中国人曾经经历过什么,以及为何我们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故事开头白嘉轩作为白鹿原的族长,带领众人朗诵祖训的那一幕,体现的是古老而传统的价值观,白嘉轩那时候是何等的中气十足,坚定无比。这是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里所行使的,所信奉的价值观,它被每一个人所理解,并且被每一个人所接受,例如仁义,例如救人于水火,例如明辨是非——这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照出自己的面目。

  但是随着“皇粮被兵抢了,皇帝现在叫做大总统”的一声炮响,乱世拉开了帷幕,国民党军烧过了,农会砸过了,日本人的飞机也来了,旧的生活方式更改了——例如辫子剪还是不剪——新的事物也开始出现——例如有了学校,女孩子也可以一起和男孩子读书。然而写着祖训的石碑被砸碎,却再也无法恢复以前的样子。

  这也是关于三个男人——关于三个父亲:代表了宗族的白嘉轩,代表道德的鹿三,以及代表了贪小便宜,损人利己,两面三刀的古老生活智慧(没错,这是老祖宗遗产中的一种,小人的生存之道)的鹿子霖。讽刺的是,三个父亲都遭到了三个儿子的背叛,或者说,三个儿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父亲进行了忤逆和毁灭——这是一条杀死父亲,走向远方,从而成为自己的道路。在影片的不同阶段出现了三次的“父亲轰然倒地,昏死”场景,是如此地具有象征意义。曾经被国人沿袭千年的生存方式——且不论鹿子霖道德与否,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自保和生存的有利方式——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假惺惺的笑脸,和背地里的阴招——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方式也没能让他笑到最后。无论是宗族的力量,还是旧式的道德,甚至是这种小人的生存智慧,都被时代所撕裂,所损毁,人们的命运走向不取决于他们的所行所为,也不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努力——这和那些美式的励志故事是多么的不一样啊。每个人,包括他们各自叛逆的儿子,都在受命运的拨弄,而即使是英雄也无法战胜他自己的命运——这是从古希腊时代起便沿袭下来的悲剧之美。

  这也是一场新旧道德的交锋,虽然就三个儿子而言,他们各自所追求的自由并不相同。受过新式教育,并且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鹿兆鹏是唯一一个有自我意识,并且有抗争意识的人,而黑娃只是感觉到不公,感觉到愤怒,却不知道该向何处发泄,白孝文被父亲的权威所压制,甚至在幼年时一场暴打后陷入了不举的境地——千年来的父权和宗族压迫,都在对他进行阉割,直到田小娥的诱惑让他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悲的是,他和黑娃都陷入欲望当中,并且靠着欲望的支撑前行,盲目而且不知前景为何。多年的压抑导致一时的放荡,并最终导致了毁灭。

  田小娥是唯一一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女性角色——其余的,她们不是隐忍的哭泣的妻子,就是操劳的,肥胖的白发母亲,但田小娥不同,她是男性作家笔下常见的另一类形象:妖女。她们对男性有着强烈的性吸引力,常常令他们感到无法抗拒,并且无法控制,甚至会因而产生恐惧。在这些被压制和被阉割的男性们面前,她的生命力,她的炽烈的肉体和直接赤裸的表白方式显得如此鲜活。即便如此,田小娥的自我意识仍未觉醒,她的所作所为,开始是受了欲望的趋使和身为麦客的黑娃偷情,后来却是被侮辱,被伤害,被奸污,最后对白孝文的勾引,完全是为了报复——即使是这报复,也是被鹿子霖利用——在这个男权的社会里,一个独身的漂亮女子不仅无法独自生存下去,恐怕也无法保全所谓的爱情,作为珍贵的繁衍资源,她会被掠夺,被买卖,而当男性们感到对她的魅力无法抵挡,甚至无法控制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毁灭她——这也是田小娥最终的结局,也是她最终的悲剧。她沿着自身的欲望和本能所驱使的道路向前走,既不遵从千年的礼法,也不屈服于男性所规定的规则,这样耀眼的,蓬勃的生命力的花朵,使得两个儿子背叛他们的父亲,走上和父辈截然相反的道路,可以说,田小娥为他们所指点的是另一条道路——以不同的方式,但都通向各自的自由。

  只有秦腔,只有悲凉,嘶哑,荡气回肠的大秦腔最适合这个故事。在满野的金黄麦田和牌坊的剪影中,在绚丽无比的火烧云下面,它唱着我们曾经是的样子,我们遭遇过什么,撕裂过什么。

  于是明白,我们为何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