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鹿原》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白鹿原》的影评10篇

2018-04-20 20:3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鹿原》的影评10篇

  《白鹿原》是一部由刘进执导,张嘉译 / 秦海璐 / 何冰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鹿原》影评(一):好人的坏,坏人的好

  太复杂了,白鹿原上的众生万象,每个人人生一言难尽,还是想用三言两语说道说道。

  白嘉轩身为一族之长,凡事都是家族利益优先,自小受传统仁义道德耳濡目染,活了一辈子,是个好族长,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父亲

  鹿子霖是个教科书级别小人自私自利阴险狡诈,贪婪好色,却充满了人味儿,跟白嘉轩尔虞我诈却在听他交代后事时落下泪来,在乡亲们面前耀武扬威却愿意跟他们坐在一起掰扯,逼迫兆鹏成亲生娃却为他的安危牵肠挂肚....他就是个市井小民,有自己的算计,却也有时心软,他的坏大家都看在眼里,也算是个堂堂正正的小人。

  白孝文也是一个充满矛盾人物,看他小时候的种种表现,我心里也跟白嘉轩一样,就觉得他心术不正,是个坏东西。长大后反而开始心疼他,又没干过什么天理难容的事,从小就小心翼翼地活成父亲喜欢样子,反而越活越不受他待见。他这辈子……这辈子……没体会到过父爱,好不容易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却被父亲亲手送进了监狱

  鹿兆鹏和白灵是一类人,受到新兴思想的鼓舞,一腔热血奉献自己,同时也奉献着他人。仅靠鼓动唇舌就让他人舍生取义,这么一想,白灵也算受害者哩。要革命就得有牺牲,思想运动是革命的先导,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革命的必要条件。我觉得这无可厚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做自己要自由自私之间的界限模糊得很,要国还是要家也难以取舍,古往今来贤愚好坏不都在艰难地作着抉择么?

  看这部剧之前就被公众号安利了田小娥,有人说她是中国的马莲娜,因为长得好看而为世所不容。我觉得还是不一样的,马莲娜浪荡起来也不曾谈情说爱,她跟嫖客只有肉欲之欢而无男女之情,自然也谈不上背叛和负心,她其实幸福多了。田小娥被黑娃抛弃,在窑洞里担惊受怕,又被鹿子霖利用,怀了孝文的娃死在了炕上。她没知识文化,只想好好生活而已。她是有错,错在勾引有夫之妇,可是在那之前也没被世界善待过,这样的错误罪于至死吗?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白鹿,是个发大慈悲的大儒,洞观人世,不事权贵为民请命一生没有污点,“世上再没有这样好的先生呢”。

  鹿三是个朴实庄稼人,教育方式原始为人忠厚,唯一一件出了格的事就是戳死了小娥,他是恨她,她带走了黑娃,毁了孝文,这样的婊子就该死,他是替天行道。他对黑娃非打即骂,爷俩在一起也说不上几句贴心话,我对他的感情跟黑娃差不多吧。

  《白鹿原》影评(二):《白鹿原》人物简评

  《白鹿原》以一个农村角度以小窥大,书写了从清末一直到解放后这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军阀混战、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变革最频繁、最激烈的历史时期,映射出各种人性真实面目电视剧原著少了荒诞感,但以更直观形式展现出浓厚的关中风情,各路实力派老戏骨把白鹿精魂演绎生动感人

  1、朱先生

  白鹿原上真正的白鹿,其实是朱先生。白鹿所经过地方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给人以生的希望。当白鹿原上碰到极大困惑苦难时,就期盼着白鹿出现,为人们降福消灾。而朱先生在白鹿原上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作用类似上帝或者佛祖,尽管人们更关心灵不灵,但其实信不信更重要

  每当白嘉轩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了,最后一招就是向朱先生讨要法子,朱先生总能给出一颗定心丸,一路支持白嘉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族长。从更高的层面看,在历史各个时期,朱先生都能与时俱进地对时事给出自己独到、犀利见解,并采取果敢的行动。只身退清军,赈灾感饥民,潜心修县志,投笔欲从戎。当听闻鹿兆海死在抗日前线时,朱先生再次热血上涌,带着几个老头要去参军,让我为他捏了把冷汗,因为我认为他的笔杆子才是更有杀伤力的武器

  朱先生为人清高但不狂妄谦逊但不做作。他不忠于任何党派,只忠于那片土地和乡民。最后他悄然离开,不带走任何虚名和利益。这样的人物,高山仰止,但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朱先生的一生,正如他生前写的最后一幅字:砥柱人间是此峰。

  2、白嘉轩

  白鹿原族长,最大的特点是“腰杆子直”,一生致力于带领好乡民过安生日子。白嘉轩担任族长后,以身作则,克己奉公,遵循着修身、齐家、治族的逻辑理路,想以榜样力量感化大家,共建仁义白鹿村。所以说,白嘉轩才是把儒家理念执行的最到位、最彻底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要请徐先生来教四书五经,后来也一直不接受新学。

  但由于时代变迁太快,人心不古,榜样的力量逐渐已经无法对人们起作用了。于是,在朱先生的帮助下,搬出了乡约,也就是族法,违反者必重责,以此震慑着人们。再后来,乡约再怎么念也念不到人们心里去了,乡约碑也就“适时”地碎了。农协闹过之后,乡约碑又被重新修补起来,但乡约的约束力早已在族人们心中四分五裂,如同碑上的裂痕无法再弥补如初了。

  白嘉轩这个族长是白鹿原历史上最难当的一任族长,赶上了从清末一直到解放后的这一段历史大变迁,时局动荡人心不定。白嘉轩在这种形势下能把全族聚拢在一起,跌跌撞撞地往前奔,实属不易。白嘉轩一生坚持原则,从不抱怨,这种刚毅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3、白孝文

  白孝文显然没有受到父亲白嘉轩榜样力量的感召,虽然背熟了四书五经,但是都没真的学到心里去。他成天想着如何能被父亲表扬,如何能在人前风光,如何能压鹿赵鹏一头,如何能活的像个人物。白孝文有一个充满精神光辉的父亲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父亲的光辉很耀眼时刻能够指引他前进的方向。不幸的是父亲的光辉太耀眼,以致身边人任何一点小缺点都会被放大。

  白孝文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映衬出人心底最原始的欲望。刚娶媳妇儿时纵欲无度,被小娥勾引时无法自持,抽上大烟后卖房卖地,进了保安团不择手段,一旦碰到出人头地机会绝不放过。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我们可以轻易批判白孝文的各种不耻行径,但回过头想想,又有几个人能成为白嘉轩呢?所以就这点而言,我认为电视剧把白孝文的结局改为被白嘉轩大义灭亲(原著最后白孝文仍是县长),不如原著结局来的有味道

  4、鹿子霖

  鹿子霖也和白孝文一样,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爹陆泰恒在和白家争斗过程中,至少还是要把表面功夫做到位的。但到了鹿子霖这儿,实惠才是最重要的,被人骂全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白鹿原上的绝大多数乡民都和他一样,见利忘义是非难分,鼠目寸光。而他比其他普通乡民强一点的地方在于,他更精于算计,所以经常煽动几个乡民一起干些不上台面的勾当,为白嘉轩不断制造麻烦

  当然,以白嘉轩“笔直的腰杆子”是会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在鹿子霖危难时总是施以援手。但鹿子霖对他的感激只有短暂记忆,过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给白嘉轩使绊子。鹿子霖就这样磕磕绊绊地争斗了一生,算计了一生,最终并没有捞着什么便宜。二豆在白鹿原上是个妙笔,反衬出鹿子霖们的悲哀:瞎折腾了一辈子,还没一个傻子过的好。

  5、白灵、田小娥

  白灵和田小娥是白鹿原上最具风骨的两位女性,在当时的观念束缚下敢于追求自由。但白灵追求的步伐迈得比田小娥更大更快,也导致两人走向不同的方向。

  白灵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可以不依靠任何人的帮助,敢于直面任何的艰难险阻。而田小娥的追求是需要在依靠一个男人基础上的,原本她并不敢反抗,后来勾搭上了黑娃带她逃离,再后来还依靠过白孝文、鹿子霖。当白灵极力挣脱家族束缚准备进城前,找过田小娥谈心,想带她一起奔向新生活。田小娥虽然无限憧憬,但仍然坚持等白孝文回来带她去,最后等来的却是悲剧

  白灵和田小娥的差距还进一步体现爱情观上。白灵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过程中与志同道合的人摩擦出爱情的火花,所以她选择了鹿兆鹏,而不是青梅竹马的鹿兆海。而田小娥则相反,先通过荷尔蒙确定爱情的对象,再向对象灌输自己追求的理念,结果自然是矛盾重重,事倍功半

  《白鹿原》影评(三):原著改编,基本符合预期

  张嘉译的白嘉轩,有人说他腰不够直,其实腰太直了这句话说的本就不是真的腰,是说的白嘉轩这人的道德标准,抓着这点说张嘉译演的不行我觉得没道理总体来说张嘉译演的出演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白嘉轩的硬气体现的不够足,眼神转换也不够贴切,但是勉强还算是看的下去。何冰的鹿子霖,奸诈,猥琐,自私,胆小……可以说何冰把一个活脱脱的奸诈小人搬上了屏幕,让我之前对这个大宋提刑官能不能黑化得来的担心一扫而空。电视剧中的鹿子霖给人的感觉要比书中更“坏”,也更傻更鼠目寸光。但是我觉得这可能也算是剧组的改编吧。但是反观白嘉轩,在这方面编剧明显要优于鹿子霖,鹿的戏份基本就是一路到底的黑,负面太多少有正面。白嘉轩则不然,正面为主,但也掺杂了骗鹿家水田,自欺欺人种大烟,而且姐夫回来前不忍心犁掉的桥段,这就让白嘉轩这个人物看起来更有立体感。秦海璐的仙草,没有什么大的毛病,脸上棱角分明,有一种西北女人的感觉,演技也是全程在线

  总得来说这部剧还是很值得看的,编剧用心演员即使有一些不足,但是少有演技下线的,从选角到 道具布景都是诚意满满,绝对值得一追。

  《白鹿原》影评(四):电视剧白鹿原的编剧水平还是不够

  不可否认,电视剧白鹿原的主创都是抱着严肃认真态度在做这部戏,同样,我也不认为是影视作品篇幅所限,造成对原著的大量舍弃,毕竟这是一部长达85集的电视剧。现在豆瓣打分9.2份,多少有捧场的水分在,低迷的收视率,并不能怪罪于这部剧太严肃曲高和寡,恰恰是因为编剧对原著伤筋动骨的改编,使得故事发展严肃而平庸,从而失去了观众。

  陈忠实写的原著,主旨情绪虽然严肃,但严肃地有趣,我们作为21世纪的人,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作家写一百年前的农村故事,看乡村淳朴、狡黠和气派,是非常有趣而耐看的,但电视编剧的改编使之庸俗

  比如仙草,原著中仙草是药铺吴掌柜为报恩,在白嘉轩死了六个老婆后许给他的,白嘉轩和仙草本就情同兄妹新婚之夜因为熟悉窘迫,还交待了仙草在裤腰上系了六个小棒槌辟邪、不能圆房,白嘉轩睡马棚被仙草叫回来圆房的情节,这些内容既交代了白家的仁义厚道,又交代了仙草鲜明性格

  电视剧中的仙草变为一个乞丐,嫁给白嘉轩是为了报救命之恩。编剧的意图无非两个,一个是体现白嘉轩的仁义,二是突出白家娶不到媳妇的窘迫,只好娶个乞丐。但这种武侠戏中常见桥段实在是太俗套,观众一看白嘉轩救乞丐,就知道肯定会救活而且肯定会给白嘉轩当老婆(只有我们原著党会疑问:这怎么可能?),这种安排也弱化了仙草的个性,使仙草沦落成为报恩而以身相许的弱女子形象。并且以白家族长的气派,无论如何也不会娶乞丐的。小说中白嘉轩的母亲是何等刚强,即使在白嘉轩的老爹死了之后,卖房子卖地也坚决要给白嘉轩娶媳妇,老太太也是极有个性的。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白嘉轩的母亲,仙草,白灵,田小娥,都是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的,而电视剧一开始就把两个人白母和仙草的个性掩盖掉了,变成传统贤惠慈祥的形象,站在一边毫无作为,大失原著的风采,所以我说,这部戏虽然是严肃的,但是严肃而平庸,这与编剧对原著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才力有关吧。目前,前几集的改编,除了人名之外,大部分的剧情都与原著无关,似乎是编剧借了一些人名写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原著中有大量精彩的故事情节,戏剧感和冲突十足,也非常适于拍戏,并不是那种不适合拍成电影电视的作品,只可惜编剧买椟还珠,才分是配不上这部戏的。

  《白鹿原》影评(五):《白鹿原》——个人看剧前期对文学作品的赞扬

  半夜,看了一集《白鹿原》思考良多。共八十五集,这可如何是好!就现在如此多元的文化产业当中,能不时出现一部好戏,实属难得!中国的文学作品,还是需要以历史的宏大背景做依托,去讲述命运与时代的变迁!因为它厚重、因为它有强烈的时代感、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学习!大戏之所以能叫做大戏,是因为把文学作品或原创调整影像,去看见和真实它,让观者感同身受。那大戏本身必须存在一种叫做“活法”的命运承载!也是一代人下一代沟通脉络。所以苏童是、余华是、莫言是、白先勇是、陈忠实更是,等等等等。这一代人的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上最著名、最厉害、最真实、更是最直击人心的历史。但他(她)们也是最悲哀、最痛苦的一代文学巨擘——因为在我们的义务教育中,甚至是上大学。除了专修文学的学生外,我们在语文课本中,看到了以上哪位大将的作品?无论已故的还是健在的。无非就是从李白、杜甫到鲁迅、冰心、老舍、朱自清、林海音,甚至我们连萧红的《呼兰河传》选段都看不到;再回到他(她)们本身,所经历的动荡时代,每当感觉稳定一些,社会就有了变革。当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下的文学艺术是什么,赶上了文革。刚刚学会了别被批斗成左派或右派,却被压抑着自身的“硬欲望”。在终于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本以为可以大肆创作的时候,不停更迭的信息时代,让他们不断受挫。(白鹿原第一集中,何冰送粮食被剪了辫子,不知道已经没皇帝了——当时社会就是这样的感受,都被陈忠实写在了作品里)这就是中国文学的源泉环境,也是一部部好作品的横空出世。他们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命运时代变迁的真实记录者,也是被憋坏了的一批文艺工作者!!可至今我们却没有给与他(她)们任何的属于中国的大荣誉!甚至这种“不舒服”都带到了今天,好的文学作品拍摄影视,不断的被封杀、被删减!例如从《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红高粱》、《白鹿原》、《一把青》、《许三观卖血记》等等等等。所以我想问的一件事是,我们的外交官经常在世界媒体上说,希望某某国家承认历史事实或罪行时,为什么自己国家却藏着掖着不承认??更何况这是文艺作品,若是真实历史故事,定会比戏文里更悲惨,不是吗?或许是怕影响着什么,可又让年轻人学到了什么??

  说回戏本身,这几个戏骨头,真是太棒了。看这样的表演只有俩个字可以表达——太TM过瘾了。秦海璐饰的仙草、张嘉译饰的白嘉轩、何冰饰的鹿子霖,一看就是都带着角色的命运本身演的!那叫一个有劲,且还不多余!一点都没有那种“是不是有点戏过了”的感觉……以上就是看了一集的感受。望担待……

  《白鹿原》影评(六):记住的“人性”

  我不怎么喜欢这种暗灰色系的电视剧。“白鹿原”看到中途,不继续看不会甚是想念,接着看会随着剧中人物的走向或喜或悲,让人忽略掉还可以拉进度条这件事。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琪这样的阵容注定了口碑的差不离;邓伦、李沁脱去华丽外表也是一大看点。我没有看过原著,有人说这是一部乡土剧,我作为一名真实的农村妇人,看完剧也说不出什么言惊四座的领悟。脱去所谓的时代局限性,我所看到的就是在那一个个鲜活的角色里能找寻到我所接触的人甚至自己的影子。这应该就是秦海璐说的“群像”。自私、低俗、决绝、惨烈、善意、睿智等人性的刻画,会让自己对人性有了一些想法。 剧中我最感怀的是冷秋月,也许你会认为她是时代的悲剧,可是即便如此,伟大的鹿兆鹏先生把他的伟大分一点给这个女子,她是否就不会死的那么难堪!

  《白鹿原》影评(七):自信此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原著里最打动我的一个片段原著里白灵逃走了,白嘉轩恨下心来吼道全当她死了。多年后,耄耋之年时,等来的已是革命烈士的女儿,他呢喃道也许是自己把她生生给咒死了。电视里改编嘉轩对仙草说让她走,生了她的身骨子了却是别人的魂!

  白灵恰是白鹿之子,白鹿原的精神是什么,是白嘉轩挺了一辈子打也打不折的脊梁,是屹立在原上百年不倒的精魂。

  西方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东方有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矛盾文学奖里最爱《白鹿原》与《茶人三部曲》,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家族,垂垂老矣都别有滋味。

  鹿兆鹏不是很能理解,革命诚可贵,一个讲求“革”他人“志”的人却不能同视其家庭婚姻?月如钩,凄清冷秋月。中国女人大抵都是有点奉献主义精神的,总是把错都揽在也许是自己哪里“三从四德”做的还不够好,把悲伤留给自己。罢了,疯了也好,不捱了去了。想起于凤至再知书达理温婉识大体,又有多少人能欣赏徐渭的《墨葡萄图》。又如何不可悲乎?

  田小娥是真正意思上的勇士,对,是勇士,不是破鞋荡妇骚货。一个人葆有最单纯的愿望追求爱与美好是没有错的。田小娥与白孝文之间是有精神默契的。剧中这个剧情加的极好。她问,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是啥意思。君子所犯的过错,就象日食和月蚀一样。犯了过错,天下人都看得清楚;改正了,人人都心存敬仰。田小娥但求一个心存敬仰,祠堂不会给她,白鹿会指引她。李沁的眼神很清澈,这样透亮的一双眼

  鹿子霖,何冰演绎的入木三分,从大宋提刑官开始喜欢他。无论是臣子恨还是这样一个满身毛病的农民形象都活灵活现

  一点点自私,一点点贪婪,一点点虚荣,一点点胆怯,一点点良知,讨厌却真实。

  《白鹿原》影评(八):白鹿白鹿

  看了第一集就决定五分好评,电视的质感就像电影一样好。那摄影,那色彩。第一集也很好玩。我被仙草冲回来在酒席见白嘉轩的时候笑抽了。看到第五集,鹿子霖和白嘉轩死牢里的那段戏真是飚的可以,何冰的演技啊真是一个字好,十二公民和见字如面的时候就特别欣赏他,他是那种能将一个不怎么讨喜的角色演出一种喜感,鹿子霖这个角色就是这样的一个。他将鹿子霖身上那种墙头草小利小益心眼多但是和白嘉轩斗到老也斗出感情的那种人物心理表现的很好。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他是诠释的最好的一个。张嘉译的白嘉轩也很好可就是仪态方面驼背很是看不惯。其他还好。我会接着慢慢追,最近事情有点多,看的有点慢。然后觉得后面这几集的场景有些太新了,不搭衬。

  看到第11集,觉得这几集剪掉了好多,那石头是咋回事啊,他老婆孩子是怎么了。还有绑架这场戏,那土匪怎么就被打死了,谁打的?奇怪的很嘛!嗯,孩子们基本上也都出场了,觉得这几个小孩选的不错,兆鹏的戏份真多,不愧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啊,黑娃这个小孩很符合他那种性格,还有白孝文从小就有那股子怂劲,哎,小孩子也挺好玩的,长大了就没有了。再想说一下,我们鹿乡约演技真好,虽然哪这个鹿子霖角色很讨人厌,但是何冰老师演技真神,比张嘉译好。这几集白鹿原上人的人性展示的很彻底,种罂粟,凑钱就他们俩,赌博,等等这些。人性的自私自利随波逐流见识短浅见利忘义这些在看的时候感触很深。所以像朱先生这样的人不愧是被称为神人,所以白嘉轩的腰杆子很直。

  看完了19集,所有的后辈也都已经出场,白灵的戏份真多,裹小脚那真的是挺多的,白嘉轩对她真的是宠,真好嘞。白灵现在闹着要出去读书,鹿兆鹏也已经被逼着娶亲。真感觉白嘉轩和鹿子霖越来越好玩。后辈们的出场,就觉得孝文不是个好东西,孝武啊喜欢种地这挺好。黑娃就是被孝文给激的,从小就看不惯人家黑娃,这怎么了嘛!也想着白灵后来和兆海兆鹏之间的关系也是。想想后面,白嘉轩老了,鹿子霖疯了,就痛心啊!何冰老师的鹿子霖是最喜欢的角色,接地气!演的好,有喜感!

  《白鹿原》影评(九):白嘉轩们”:我们从不惧怕生命中的每一个困境

  白嘉轩们”:我们从不惧怕生命中的每一个困境

  白嘉轩出生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旧秩序崩塌的年代。陕甘大地好不容易从同治回乱的沉重打击中恢复了生气,却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改朝换代。

  让我们把眼光看向情况极为相似的东晋,那时候也有一个“白嘉轩”。

  

  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壬寅日,刘裕在彭城一户“积贫”之家出生,尚在襁褓之中的他,还无法知晓这片土地曾经的荣光——当年轩辕帝亲自选定彭城为都,殷商时武丁在这里消灭了夏朝,灭秦之后项羽在这里分封18路诸侯王,然而到他出生为之,这片土地已经许久没有诞生过“大人物”。

  至于这个国家,从贾南风乱政,引起八王之乱,北方胡人趁机入主中原,晋室衣冠南渡偏安一隅以来,外敌内忧就从来没断过。

  面对皇权的诱惑,再加上东晋这架破马车不可挽回的颓势,大将军王导反了!三次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的桓温也心猿意马!北方的一代雄主苻坚也终于忍不住吞下南方这块肥肉的想法。

  好在王导时运不济,大事未成就先病死了;桓温被“千古套路第一”的谢安用“九锡”坑死;苻坚被“小儿辈大破贼”。

  东晋这架破破烂烂的马车因为运气好,又挺了好多年,但是谁都知道,内有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割据,外有北魏、后秦虎视眈眈,那几位风姿卓卓的能臣或老或死,这架马车离寿终正寝已经不远了。

  再回到刘裕身上来,他和白嘉轩生活在一个相似的时代,却没有白嘉轩生在一个富裕之家的运气,他的家世实在是太差了。他的母亲因为疾病去世后,父亲刘翘请不起乳母哺乳,甚至打算抛弃他。

  如果说白嘉轩人生的第一次困境,来源于他连续“克死”六个老婆,以及父亲死亡后,他接过族长重任的迷茫。

  

  那刘裕的第一次困境,就是别人对他的轻视。因为家境过于贫寒,还在“稚子之年”的刘裕就必须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养活自己,有时候为补济家用,还要去赌坊玩两把“五木”。这在极其看重清誉的东晋,自然会遭到“乡里贱视,时人多言之不佳”。

  但贫穷终究无法阻止刘裕的英气勃发,史书形容成年后的刘裕“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

  已任要职的王谧是第一个赏识刘裕的人,他毫不吝惜溢美之辞的夸奖刘裕:“卿当为一代英雄。”

  或许王谧的推荐真的起了作用,刘裕顺利成为了北府军“军头”孙无终的“参谋长”,不久又被推荐给东晋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刘牢之。

  白嘉轩命运的转折点是“卖地”,而刘裕的转折点则是跟随刘牢之讨伐在会稽谋反的孙恩,此战之后,刘裕不仅在下层军事集团中积累了极高的声誉,还收获了下邳太守的关键职位。

  

  从这时候开始,刘裕面对的是家世、根基、声望都远胜自己的强敌。

  首当其冲是盘踞荆襄九郡,虎视三吴已久,一直伺机而动的桓玄,兵不过两千的刘裕独自挑起义军大旗,获得各地诸侯响应很,他不出两月便击败桓玄,迎天子还朝。

  义熙元年,刘裕单枪匹马出使后秦,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回淮北十二郡。

  义熙五年,刘裕接过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北伐的接力棒,率军直捣南燕,不出一年便攻下南燕。

  义熙六年,平定卢循;义熙七年,平定刘毅;义熙八年,灭西蜀,夺回天府之地,义熙十一年,大败司马休之。

  至此,南方的所有割据势力均被刘裕剪除,他一人获得了都督22个州郡的大权。

  此时的刘裕和靠种植罂粟,炼制鸦片,在三年的时间里发家致富、人丁兴旺的白嘉轩一样,不再满足于现状。白嘉轩开始行使族长权利并树立族长威信,而刘裕选择称帝。

  420年六月丁卯日,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此时站在建康眺望自己辽阔疆土的刘裕和站在白鹿原望着金黄色麦浪的白嘉轩一样,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

  

  当刘裕的目光扫向北方时,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自从衣冠南渡之后,羌、戎、氐、鲜卑、柔然在北方各有势力,汉人已经近百年未曾踏上故土,他必须从北方的胡人手中夺回曾经的家园。

  2

  “朱先生们”:慧眼看世,心怀天下

  朱先生无疑是白嘉轩的精神导师,这个“深得程朱理学精髓”、“当为关中理学大儒”的奇男子,影响了白嘉轩和整个白鹿原的发展。

  而刘裕的朱先生无疑是那个风姿卓绝、领袖群伦的刘穆之。

  

  巧合的是,这两对“合作伙伴”都有亲戚关系。朱先生是白嘉轩的姐夫,而刘裕和刘穆之则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刘太公。

  太公年轻那会儿,也是个情种,家里家外生了不少儿子,其中一个“最不成器”的就是刘邦,可太公自己也想不到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竟然当了皇帝。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刘邦自然无法免俗,他封弟弟刘交为楚王,后来时移世易,刘交的子孙大多没落,只有一个刘裕重振家风。

  刘邦分封完兄弟之后,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们,尤其对于庶长子刘肥,他更有一种愧疚感,于是他极为大方的赏赐刘肥73座城池,封为齐王,刘穆之正是这位齐王的后代。

  375年,北方那个““扪虱倾谈惊四座”的王猛,带着无法辅佐苻坚统一南北的“千古遗恨”离开人世,南方15岁的刘穆之已经开始审视这个乱世,并且思考自己的价值。

  经过一段“红烛昏罗帐”的荒唐岁月之后,这个出身于世家的少年,开始明白自己拥有的非凡才华,绝不能浪费在文墨上,他必须在乱世中找到那个能统一南北的人,辅佐他结束这个乱世。

  没有白嘉轩的信任和激赏,朱先生最多是白鹿原上一个无人问津的腐儒,没有刘裕的刘穆之,也只是建威将军府一个默默无闻的主簿。

  

  因为桓玄,刘穆之和刘裕的命运轨迹终于重合在了一起。

  当桓玄从父亲手中接过谯桓一族的大权后,他迫不及待的对皇权发起了争夺,进攻建康是第一步,诛杀北府旧将是第二步,如果没有刘裕,或许桓玄真的能成功,但是命运同他开了一个玩笑,老天将所有的好运气都给了刘裕,这其中就包括将刘穆之送到刘裕身边。

  起兵伐桓时,刘裕在前方冲锋陷阵,刘穆之就在京口大本营调度粮草、处理杂务,史书记载: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可以说,如果没有刘穆之提供的稳定大后方,刘裕的伐桓大计不可能如此顺利。

  当白嘉轩和鹿子霖因为李寡妇的几分水地而争得不可开交,甚至险些酿成大祸的时候,朱先生说了一句“为富思仁兼重义”,不仅化解了两大家族的矛盾,还让白鹿原有了“仁义白鹿村”的名号。

  

  当刘裕的支持者王谧去世,大本营扬州出现权利真空的时候,是刘穆之站了出来,痛心疾首的向他陈明厉害,并且从宿敌刘毅的手中保住了扬州。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刘穆之的眼光:得扬州者得江左。

  义熙七年,刘裕率军攻伐荆州刺史刘毅,诸葛长民监太尉府留事,留守建康,总摄后事。刘穆之在诸葛长民意图谋反,背后插刀的关键时刻,稳住了诸葛长民,为刘裕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义熙十一年,刘裕率兵讨伐司马休之,刘穆之加任尚书右仆射,留守大后方建康,负责总揽朝政。

  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后秦,留世子刘义符监太尉留府,刘穆之再次留镇建康,不仅要总掌朝政,还要支援在外出征中刘裕。

  义熙十三年,缠绵病榻已久的刘穆之望着北方深深叹了一口气,他明白自己离生命的终点不远了,但是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刘裕刚刚消灭的后秦,整个北方只有一个北魏可以为敌,再给他两年,不,一年,他就能辅佐那个男人得到天下!

  可惜天不假年,义熙十三年11月,带着不甘和愤恨的刘穆之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北方的刘裕惊闻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先是悲痛,后是无奈,终是痛惜,明明离成功只有一步,但他必须罢兵还朝,因为没有刘穆之的建康,不仅危险而且致命。

  很难想象刘裕返回建康时的心情,当初攻下长安的时候,百姓箪食壶浆,纷纷疾呼“百年未见王师”,如今,离大业只剩一步,却功败垂成。

  千年之后,白嘉轩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情。面对重税,他决定“起事”,发“鸡毛传贴”,亲自策划了“交农事件”,但宿敌田福贤、鹿子霖却拖住了他,使之失去了成为“一呼百应”英雄的机会,反而成全了一直默默无闻的长工鹿三。

  

  这是白嘉轩唯一一次与政治近距离接触,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也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对于刘穆之,几百年后的宋人陆游也曾在诗中无限感慨的写道:“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

  数年之后,刘裕也带着他北伐的梦想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能多给他一些时间,他或许能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南方统一中国的纪录提前几百年。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无论他愿不愿意,未来的主角都属于他的儿子们。

  《白鹿原》影评(十):“不可抗拒因素”停播,我想以先生乡党的身份说:亏你先人!

  小说发行遭遇删改,电影改编几番推迟,而今陈忠实先生寄予厚望的翻拍电视剧,仅播出一集就因“不可抗拒因素”停播。看过《白鹿原》原著的读者,都应该记得扉页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既表达了陈老先生对自己这部枕棺之作的期许,也映衬了它自诞生以来所遭遇的种种“魔幻”背后的现实主义。时间飞快,《白鹿原》问世也快三十年了,先生离开我们也快一年了,生前的他经历了从小说发行到电影拍摄的种种“奇遇”,而今他备受期待的电视剧又历经此番磨难。先生如尚存于世,面对今日情景,不知当作何感想?为什么别人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而我们只有被国家改变的电影?面对微博上满屏的问号,我想以先生乡党的身份说四个字——亏你先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