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杯酒人生》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杯酒人生》的影评10篇

2018-03-16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杯酒人生》的影评10篇

  《杯酒人生》是一部由亚历山大·佩恩执导,保罗·吉亚玛提 / 托马斯·哈登·丘奇 / 维吉妮娅·马德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杯酒人生》影评(一):杯酒人生

  同样是描述中年危机,却不像美国丽人那样压抑绝望极端,杯酒人生仿佛就像是描写邻居一样千千万万普通中年男人平庸生活落魄的中年男人,没有钱,离了婚,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写的小说再三被退稿,以至于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才华,又回去做自己讨厌的英语教师,擅长和感兴趣的都是些不能赚钱不被人理解东西,如文学如电影如葡萄酒,可是,生活依旧得继续,是啊,这个年纪失败的人生连自杀都没有意义。还好,导演在结尾的地方仍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爱情永远是治愈创伤改善生活提升自我的最有力温馨的一剂良药。只要还拥有爱情,这样的人生还不算糟糕的彻底,他不像杰克,他真诚,他本分,他追寻内心,所以他配拥有爱情。

  《杯酒人生》影评(二):人生之味

  这部据说吸引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众多文艺派影评人的电影下载到硬盘里已经两三个月了,一直没酝酿到合适心情氛围欣赏。我一直认为真正有心灵震撼力的电影是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再去欣赏的,没有涤清自己心里的浮尘,没有彻底放下平时看商业大片的惯常心态,是无法领略其中的意蕴的。

  昨天夜里,终于有勇气打开这部电影。如果用茶来表述自己喜欢的那些电影,那么《大鱼》像一杯福鼎白茶,味道有些魔幻的怪异,下喉以后却给人不一样的思考;《当幸福来敲门》则像是一杯岩茶大红袍,生活的干涩不停地刺激你松弛的神经。《心灵捕手》像是一杯安溪的铁观音,淡淡的辛涩过来确留下满腔的茗香。那么《杯酒人生》更像是哪一杯呢?

  两个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为了排遣生活的单调枯燥开始了一周的品酒之旅。男一号为爱偏执,内心情感丰富,始终坚守自己认为最纯粹的内心世界,却在现实生活中事业爱情处处受挫。男二号纵欲倜傥,游手好闲,因有一个有钱的岳父泰山处处玩世不恭。这两个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似乎就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不得志中年男人的符号缩影,或郁郁寡欢自酌自饮,或夜夜笙歌只争朝夕。当生活的现状无法改变时,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呢?

  我们从一出生下来,每天接触的电影,电视杂志报纸都在视图教导我们,如何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为政客、成为巨商、成为学者、成为艺术家、成为金领,却从来不曾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更快乐地当一个平凡人。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中年男人在青春丧失,梦想破灭,前途未卜,生活平淡时,他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男一号在没有高脚杯的快餐店,就着汉堡包,终于喝光了那瓶象征着自己那片心灵自留地的1961年的好酒,选择了向真正懂自己的人敞开沉寂已久的心扉。男二号最终放弃了跟酒厂美女自种葡萄搭理酒厂的激情梦想,最终回归到他那个房地产老板千金的面前。

  终于想到了,其实《杯酒人生》更像一杯白开水

  白开水并非无味,而是你心里觉得它是什么味,它就是什么味……

  《杯酒人生》影评(三):大道溜边儿

  昨天一个人捧着电脑把“杯酒人生” (sideways)看完,已经是深夜两点多钟了,特想跳起来去砸对面家姐们儿的门,冲进她的车库里,把她珍存的昂贵红酒都喝光。

  尤其看到影片结尾处,Miles这个衰人,跟只老鼠一样,猥琐地缩在快餐店的椅子里,偷偷摸摸在桌子下面将那瓶的61年Chelval Blanc 倒在一次性纸杯里,贪婪地糟蹋着。在此之前,他曾经按捺着万丈欲火,执著等待自己结婚十周年,能跟某个特殊的人在特殊的时刻共享这瓶佳酿,而最终老婆跑了,酒还在。

  那种痛快,就跟有人直奔到蒙娜丽莎的原作前,用喷漆直接在她脸上涂鸦一样。就跟杜十娘一件一件向江里抛珠宝一样。人,已经衰到不能再衰,日子已经烂得不能再烂,于是豁出去了,捡个好的罐子破摔,灌地有声,跟自己来个痛快的告别。

  跟影片中的milse一样,我临辞职前,老板知道轮番长谈也留不住我的时候,开始跟我讲如何管理人生的“derailment",他的观点就是每个人都有不符合人生轨迹的时候,如果你不愿意改变方向,你至少可以利用工具,老板的工具是指底层员工,比如你是个近视眼,你可以带不同款式的眼睛,你的眼球还是你的眼球,而视力却不同了。我只有苦笑,不,我宁愿象个偏离的保龄球,知道要冲下轨道了,就别拧着劲再把别人撞下去,麻利儿自己冲下道完了。

  片子的英文叫"Sideways",就是溜边儿。Miles一心想在主流社会昂头吐气,因此循规蹈矩小心翼翼。没想到作品没有出版,老婆嫁了人,哥们儿在玩耍过后依然靠谎言赢得了暴利婚姻,就剩下他,孤家寡人一个,没工作收入没老婆没爱情,如今连朋友也没了,只剩下那瓶白马庄园的佳酿。人生果然如女主角Maya所说:“你什么时刻开瓶,那就是特殊时刻。”

  生活的窄门,因为人少,于是有了宽度。Miles可以任意选择何时喝,怎么喝,糟蹋好东西的快乐,是因为没人注意你。可怜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人,众目睽睽之下,只好永远挺胸抬头。

  保龄球滑下轨道,享受着速度的快乐,没了方向的压力。溜到社会的边缘,独自走小路的人,也许不经意发现了自己生命的宽度。

  Maya说每一瓶酒都是有生命的,葡萄如何生长,出太阳时会怎样,下雨时又怎样,怎么到了她手中,她又会在哪天打开,那瓶酒的味道都会不一样,也许酿酒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打开之后,所有的酒,都会经历无可挽回的衰退。

  生命,所有人都一样,自然落体运动,死盯着所选择的落点,必然错失了周围的云朵和蓝天雨滴雪花。它的每分每秒都不会重现,犹如这一分钟的微笑比下一分钟的要年轻,所有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存在

  为此,人生还能称得起“美好”,就连此刻的忧愁或许都比下一刻的轻,或者深。痛,也是,没准明天更剧烈,所以有什么理由不满足今天痛的少些呢?

  《杯酒人生》影评(四):杯酒人生——看电影写作文

  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学校有什么“包场电影”。起初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后来则寓教于乐,“在健康娱乐中树立正确人生观”。语文老师自然要求观后有感,“从《灵与肉》看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残酷”、“青春无悔——电影《搭错车》带给我们的启示”,等等。这几天假期综合症,头痛鼻塞干什么都恹恹乏力。于是把羊喝汤术后消磨的碟片,拿过来自己过了一遍。到底积习难改,写几句心得体会算是纪念语文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是哽着嗓子看完的。说真的,人物有点脸谱化的幼稚,但还是未免被它感动。我根本不相信,有坏得像“大灰狼”一样卡通的校长;却很希望,自己能努力成为克莱门特那样可爱先生。其实很早就有个阅读经验:修道院、教养所里的故事,一多半都能击中我们的心灵——只有寂寞孤独、曲解、残忍才能哺育美丽细腻忧郁……伟大灵魂,比如简爱,又比如这个蓝眼睛的孩子皮埃尔·莫安琦。感动,大概还有一个原因:失败的音乐家,引起了失败的文学中年的共鸣

  看《卢旺达饭店》,干脆几次失声啜泣。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有大约100万人在那次……“政治风波”中丧生。历史是刻意被弄成迷雾的,但人性也何以这么容易迷失?人性又岂有异哉!片中黑人小孩喊爸爸妈妈,也差不多是一样的baba mama,人性的软弱坚强疯狂善良跟我们毫无二致。没有中文字幕,好在演员的英语都不地道(英语说得越好听起来越勉强。我跟美国老师交流困难,但跟母语并非英语的瑞典老师说话就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弄错,胡图族暴徒的那些砍刀就是从中国进口的,我甚至觉得,那个家伙说到“china”时的表情正是剧本需要。而后来保罗为安慰无助妻子,还背诵了一句孔夫子(Confucius)的哲理。孔夫子我没有见过,那些大砍刀眼熟得心惊肉跳

  《玛戈皇后》在包装封套上被印成《玛弋皇后》,但无论如何,皇后殿下实在漂亮。我觉得伊莎贝尔·阿佳妮有点像《魔戒》中的精灵公主丽芙·泰勒,属于那种钻石一样的……让人绝望的“美丽”。因此我宁愿另外找时间专门看黄片,而对这个电影里的暴露镜头不以为然。让鲁莽的情人垂着“那活儿”说出深沉台词已属难忍,该死的导演,居然让玛戈在撕扯中漏出了pubes……扯远了扯远了,这个电影给我的教育是:西方也曾经有一个血腥的过去,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它文明的现在(我记得当年《灵与肉》的观感大致是:西方有一个血腥的现在,正如它一直有一个血腥的过去)。

  我猜《杯酒人生》的导演,知道男人结婚前(?)都经历荒唐,并且差不多都有个兄弟,一起见证与保存着那段秘密(跟男人共同荒唐的女人,一般不像男人那样希望分享秘史)。电影就奔着这个诉求点:我们都被诱惑,但又不想放弃平稳的生活。请大家想一下哥们儿的婚礼,爱与眼泪,香槟和誓言……但只有你端着酒杯,远远地看着新郎倌微笑。 电影的主题思想一般,但我喜欢“杯酒人生”这几个汉字,喜欢杯酒、葡萄、宾馆旅途的意象,喜欢江湖相逢、人生邂逅荒谬感,喜欢在小木屋昏黄的灯光里,跟内心挣扎成熟女人谈文学——即便隔壁房间里,你即将成亲的哥们儿,正伙同一个不相关的女人做爱有声——这边即便你只是坐而论道,她眼睛里那一星潮湿光亮,也足以令你心旌摇荡魂不守舍(嘿嘿,可见王少的流氓理想不过如此)。

  还有个《金刚》,没看。一直不觉得娜奥米·沃茨怎么样,没有美女的非现实主义作品,对我没有吸引力。现在还是倒一杯小酒,到阳台上去看看行人吧。

  《杯酒人生》影评(五):中年人为什么不自杀?

  哪种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不是最笨的人,而是最聪明的人,满脑子幻想欲望的人

  因为他们总是会后悔自己人生的各种决定

  他们认为他们本应过得更好,因为他们聪明而有才华

  但是他们往往是失败者,并非真的是,而是他们的生活不是他们欲望中的那个,他们的女人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

  他们在35-40之间,会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阶段

  思考自己的人生发现诸多不如意,他们想改变,想重活一遍

  甚至想抛弃眼下的一切,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好

  大学的那个校花当初为什么没追?

  那个重要职位为什么没得到?

  那次旅行为什么没有艳遇?

  他们因此而倍感寂寞,即使娇妻爱子,宝马豪宅也不能满足他们心底的欲望。。。

  拜托,醒醒吧,很多人已经站在人生的巅峰却不自知,只要一小步就能登上最高处,但是他们却想退回来。

  中年人很多想从头再来的,但是中年人为什么很少有自杀的?

  因为他们知道玩不起。

  就像Miles,是自己把自己推向失败的边缘。Jack则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还好,这样的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有人从后面踹一脚,让他们彻底跌倒。

  当然,别太狠。

  这些话大概只有这个岁数的人能明白,当然,主要还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共勉吧。

  《杯酒人生》影评(六):失衡

  基本上,我觉得,人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你想要的要不到,是一个很正常事情。小的时候,我们梦想无限大,我们以为想得到就可以做得到,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子的。你爱的人,不一定在你想要回头的时候,还在那个地方等你。你想要做的事情,即便你准备到百分百,还是可能会失败。

  有一天,你觉得,算了,找不到爱人了,找一个合适的人也就将就了。然后你突然发觉一缕春风就这么吹过来了。但是,你的春心荡漾,究竟是因为她真的是跟百年不遇洪水那样的真爱,还是因为她是一个不一样的人刚好向你走来?就像溺水的时候,快要淹没的时候,看到稻草就死命抓。我不认为吴珊卓那个角色就是Jack的真爱,只不过要结婚了婚前恐惧症突然抓了这根稻草。

  Miles给前妻电话,未必是因为他在听说她再婚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她的爱是多么强烈。只不过他突然发觉他没有那跟稻草永远在那里给他抓了。抓不抓是一个问题,有没有机会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次没有耐心看完,上次冒死不知道伴着写某篇论文的时候听完的。听说,结尾是Maya给机会Miles了。不要说都大叔阿姨的年纪了,就是现在当下年轻人恋爱,也都是“谁没了谁不能活”的样子。这次回头成功了,稻草抓住了,是因为对方刚好也空着,也没力气挑了,也没什么可以挑的。不然故事根本不会是这个样子。又或说,有类团圆的结局,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个故事。

  突然想起曾经看见的话,大概说,恋爱就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他身上带有还算合适的感觉,有着还合适的背景,而恰巧他也适时宜的合适的对我表达了,所以,就合适了。

  本身人生或许是一个追求平衡的过程,平衡内心的欲望和能力的有限。变成大叔还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得起什么,显然不是很符合时代的要求。那,当然,另一个方面是,我们永远有一个希望中的我们自己的样子。有机会,却未必。

  厄,对Miles那个角色感觉一般,可能我本身并不喜欢这样自我纠结的人。但,就演员来说,他演得让我觉得是个纠结的,让我不舒服的人了,那,就是一种成功。

  喜欢吴珊卓,也喜欢这种有个性的女人。

  或许我也应该在我变成老阿姨之后再来看,然后大感慨我生命的无奈。只是我觉得未必。生活嘛,心态要好。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也别看得太低。给自己机会,也给别人机会。不要拍脑袋就作决定,但是显然也没有人天天等着你犹疑。

  爱情上,大家都是白菜,别把自己当秤子,拽起来就好。

  《杯酒人生》影评(七):换个姿势,也说杯酒人生

  作为葡萄酒爱好者眼中最著名的葡萄酒电影,《杯酒人生》的剧情、出现的酒和大道理已经被分析过很多次了。其实这部电影要探讨的东西:葡萄酒、婚姻、中年危机——都以一种非常美国Style的方式简单直接的呈现给了观众,所以关于情节并没有什么可再深入解读的。之前看到不少红酒公众号拿这部电影的情节炒冷饭,让我忍不住也想挑战一下,换个角度,换个姿势,用比喻的方法来解读一下这部经典的,《杯酒人生》。

  当然,既然是在加州拍摄的电影,那么这次就只用加州的酒来做比喻吧!

  ——————下面进入正题——————

  1、迈尔斯:索诺玛郡的黑品诺Pinot Noir

  迈尔斯是个典型的中年文艺宅男,有着一份不满足但又安稳的教书工作,一边惦记着出版自己的小说来改变人生,一边还要默默消化离婚为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在整部电影中,他的首要特征就是敏感和各种情绪化的反应——对前妻、对好友的新欢、对玛雅、对出版社编辑,甚至是第一次在斯蒂芬妮打工的酒庄品酒的时候,他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不适,一种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和他闹别扭的幼稚情绪。作家(或者未成名的写手)往往都是敏感的,或许因为只有敏感才能更好的延展思维和提炼生活。

  显而易见的,敏感这个词汇,同样适用于黑品诺。一杯精心酿造的黑品诺红酒拥有精妙细致的香气,而这都得益于这个葡萄品种本身对环境近乎夸张的敏感,所以只有能经受得起它的挑剔,才能催生出它绝妙的香气。

  在和玛雅那段最著名的对白中,迈尔斯认为黑品诺需要完美的舞台才能生存,而一旦它得到了这样的对待,它的香气将是“最持久最辉煌的”。这段话怎么看都像是他在表述自己的现状。因此,只有像玛雅这样欣赏他的才华,能理解他的怀才不遇的女人,才能真的让他展现自己的价值。

  我也曾试图找出另一个选择,绕开迈尔斯最喜欢的品诺也能和他的气质匹配,但是最终果然还是Pinot Noir最适合形容这个敏感而忧郁的男人。

  2、玛雅:索诺玛郡的歌海娜Grenache

  玛雅看上去和每个人都很亲切,就像歌海娜总有丰满的果味和微甜的口感,但同时她最真实的一面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接近的,这又如同歌海娜纤薄果皮之下蕴藏的酒精潜力,会让小看它的人感受到入喉的辛辣。正因如此,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夸夸其谈的渣男之后,能够毅然决然的割舍掉原本光鲜平稳的生活,一个人跑到加州的小餐馆里打工。在她和迈尔斯的故事里,迈尔斯骨子里还是个清高的人,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在酒庄和餐厅打工的这种生活方式的不屑。但玛雅并不是这样,她是一个一旦喜欢上了葡萄酒,就愿意重新开始学业,并且不介意当服务员来赚取生活费的实干家。这就如同黑品诺和歌海娜的区别一样——后者可以在很多地方生长,拥有品诺无法企及的适应性。

  但是另一方面,大多数环境下成熟的歌海娜其实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比如难以亲近的酒精度,比如平淡的香气表达。只有在最好的环境下——不那么炎热,甚至有一点寒凉,可以深深扎根的土壤和经年累月的坚持——歌海娜才能绽放自己的潜力,表现出能够和黑品诺媲美的精致果香和曼妙的结构,而它绽放的结果就是西班牙Priorat产区那些迅速征服了世界的膜拜级红酒,还有教皇新堡那近乎神迹的Chateau Rayas。

  玛雅和迈尔斯,仿佛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个人,骨子里却都在寻觅那个最适合自己的舞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找到彼此后会让人觉得那么锦瑟和弦。

  3、杰克,纳帕谷的霞多丽Chardonnay

  杰克从头到尾都像一个傻瓜。他为了钱和女友结婚,到葡萄酒产区也只想着找姑娘大干一场,爱上了酒庄打工的单身妈妈,悔婚不及又被暴打,死性不改又被捉奸,还被鸵鸟【哔——】。如果说迈尔斯是悲观精神的代言人,那他就是一滩会走路的乐观主义化身。不过多说一句就是,正因如此,他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忍受迈尔斯无休止神经质的朋友。

  杰克的这种因为迟钝而存在的包容性,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霞多丽。后者对橡木桶同样具有非一般的包容力,能够经得起各种塑造和试验,而且总能和各种挑剔的味蕾相处融洽。众所周知,霞多丽是在美国最受大众欢迎的白葡萄品种。如果大批量生产,那么用它酿出的酒都没有什么个性,但只要用橡木桶进行一番包装,一样可以拥有还不错的品质。

  杰克是一个过气的二三线小明星,他依靠着这一点光环效应生存,在这一点上他和一瓶普通的霞多丽没有什么分别。他有着寻常人的审美,寻常人的追求,寻常人的弱点,寻常人的小心思,如果他的天赋资质再好一点,那么他一样有可能成为潮流推动下的演艺明星,但这种成功不同于艺术家自我主张的呈现,而是因为符合大众审美而存在的被消费品。

  杰克,他身上的毛病可能比迈尔斯还多,但他并不令我讨厌甚至还有一点喜欢的地方在于,他从骨子里都单纯的好像还在学生时代。用葡萄酒的术语来说,这大概可以算是“忠于风土的表达”吧!

  (PS:我其实真的很喜欢霞多丽——那些完美得无懈可击的霞多丽XD)

  4、斯蒂芬妮:洛带(Lodi)的金粉黛Zinfandel

  在这个四人故事中,斯蒂芬妮是比较单薄的角色。我们不知道她的过去,也没被告知她的未来。从导演呈现的故事中,她是情节推进和矛盾冲突的关键,但我们只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符号——单身妈妈,充满魅力与野性的本能动物,燃点很低的配对鸡尾酒,随时可以爱也随时可以斩情丝的慧剑断头斧……

  当然从这些片段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和她类似的酒,我认为来自加州中部地区的金粉黛就是很合适的选择。在它东方的故乡(好吧,相对美国而言的东方),它并不太被人重视,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能在美国如鱼得水。这个品种有强烈的个性,比如非常甜美的覆盆子、草莓水果香气,充满官能刺激的辛香料味——这些都是它自身所带来的,既不需要人工添加,也不容易被人工抹除。(曾喝过一款高达17度的意大利金粉黛,不经过橡木桶陈酿也一样有浓郁的香料气息。)对喜欢它的人来说,金粉黛是简单直接、充满活力的性感尤物,而对挑剔的人来说,它只是狂野不羁缺乏深度的胭脂俗粉。

  所以,虽然杰克一下子就被斯蒂芬妮征服了,但永远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不懂放松的迈尔斯却时常对她表露出不理解也不感冒的神情。显而易见,黑品诺和霞多丽是来自勃艮第大学加州分校的校友,更是多年厮混的好基友,彼此能够主动去理解和宽容,但面对这个刚认识的女人,黑品诺毫不掩饰地展现了自己挑剔的一面,而霞多丽一如既往的充满包容力。

  《杯酒人生》影评(八):Pinot

  两个中年男人,一辆跑车,两箱美酒,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婚前旅行。

  什么是男人的失败?

  大半辈子过去了,没有钱,靠母亲给钱接济;深爱的妻子,离婚后嫁给了别的男人;想当一个作家,稿子却屡屡被拒;为了生活,不得不埋没自己talent去当一个中学英语教师;为了保持词汇量,一有空闲就去做crossingword;更有甚者,与有共同兴趣且对自己有意思的美丽女郎深夜共处一室,在对方主动暗示情况下,却不敢去kiss她。这就是男主角Miles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fucking loser。没有事业,没有婚姻,没有金钱,对于中年男人来说这已经不能叫失败,这就是完全的disaster。

  反观另一位男主角Jack,事业有所小成,有自己的高尔夫会员卡,快要娶豪门的千金。似乎一切都是那么春风得意。然而影片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Jack一直很担心自己现在结婚是不是一个mistake,不止一次向Miles询问自己是否该delay婚期。甚至当他遇到Stephanie时,还认真考虑了是否该买下一个葡萄园,和Miles以及Stephanie在这里住下来。甚至Jack说他爱Stepahnie我也相信是真的。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不错,对葡萄酒有极深造诣的Miles和Maya独处时关于酒和人生的对话堪称经典。Pinot,一种很难种植的葡萄,但是Miles对用它酿成的酒情有独钟。原因很简单,他自己就像Pinot,“Only somebody who really takes the time to understand pinot's potential can then coax it into its fullest expression.”。一直怀才不遇的Miles坚信如果能遇到somebody who really takes the time to understand his potential,他就一定能散发出the most hauting and brilliants的香味。

  生活还要继续,Jack带着被Stephanie打塌的鼻子,Miles带着故意撞坏的跑车,一起回到了Jack未婚妻Christine的家中。终于,Jack还是和Christine结了婚。而Miles在Maya的原谅和鼓励下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愿若干年后他不要再做 a thumbprint on the window of a skyscraper 抑或 a smudge of excrement on a tissue surging out to sea with a million tons of raw sewage.

  《杯酒人生》影评(九):醉里挑灯看剑

  印像中最深刻的镜头是在两男人第一次约两女人坐在一起喝酒,Jack心谋不轨,Miles略有不平,于是Miles一杯接一杯的喝,后来不知怎么就醉了,镜头一路移向电话机,时而摇晃,时而模糊,时而对不准目标,那些该死的数字按键!好容易拨出去了,致自已的过往爱人,自已也能感觉到的语无伦次,真的醉了,却又真的清醒着。这段拍摄恰好其分拍出酒醉的状态和原由,牢牢的牵引我的思绪,记得有一次喝得似醉似醒,也是这种状态,意志仍然牵引我的脚步,头绪却再也理不清楚,一贯内敛的性格在此刻,语气带着蜜也带着剑,无头无脑,却都是发泄内心的真言。天南海北,物转星移,大喜大悲,多是因为她人醉,可于自已喝醉的那刻也很爽。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杯酒人生》影评(十):有关于梦想和现实的那些日子

  梦想和现实有多远,这应该是一个被讨论烂了的问题,但却不妨碍它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人们那些小说、电影甚至是绘画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两种人对这个问题最精于乐道,分别是大学刚毕业的迷茫青年还有就是步入中年却一事无成的危机人群。其中以后者尤为突出,在他们遭遇这个问题时,往往年华已老,徒劳的想抓住青春的尾巴,他们在思考着一问题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缅怀青春,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路找到明智的方向。他们通常有两种结果,要么不放弃梦想从新站起,要么认清现实顺着那条虽然不甚喜欢但却足以应付生活的道路继续前行。

  电影《sideways》中的两位男主角就是那些中年危机的典型代表。

  剧中MILES是一位中学英语老师,貌似非常平凡却又不普通,他喜好高尔夫,懂点文学且对品酒有着与生俱来的执着,甚至妄想把自己的小说出版,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另他失望,小说屡遭碰壁不说,连心心念念的前妻也已经再婚为人母。这一波波的打击怎么不使他沮丧、萎靡不正。于是他一次次在那个与他有着共同喜好、心地善良的姑娘MAYA面前望而却步,之后虽然在兄弟的刺激下和那位姑娘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却因为兄弟谎言被揭穿失去了MAYA的信任,不过好在导演没有让他一衰到底,在最后关头还是给了观众希望。在这里MILES其实就是美国社会小知识分子的集合体,他人到中年,却依旧没有自己清晰的人生定位,爱好文学却又没有办法正视自己的才能有限,一方面不安于现状沉醉酒乡,另一方面却又沉湎旧情对新情畏首畏尾。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虽然不齿于朋友新婚前依旧寻欢作乐的行为,但当朋友一脸可怜向他哭诉认错时,他依旧会为朋友沾花惹草的行为善后。MILES很矛盾却也很真实,就好像是在观众身边的那些小人物的放大版。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爱MILES的原因之一,MILES实际就是那些不放弃梦想,从新站起的典型代表。

  而另一位主角JAKE却就不那么讨喜了。在剧中,故事的发生是以从JAKE未婚妻家出发而展开。导演对JAKE的设定是一位昔日小有名气的演员,他感情泛滥且一根筋,从和MILES旅行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最后狂欢一把,且一再警告自己的朋友不要成为自己找女人的障碍。他完全没有责任的束缚,对自己的未婚妻也总是草草敷衍,几乎他所碰到的每一个女人他都要想方设法的把人家骗上床。然而就在我认为这个人物也就是为了衬托MILES而被特定的跳梁小丑时,JAKE的一句“你懂酒懂电影却不懂我”让我真正意识到也许JAKE也是无奈的吧。他人到中年,虽然曾经有些小名气,但已时过境迁,好不容易有一位年轻且富有的未婚妻,却被自己的未来岳父要求从事自己未曾涉足的地产事业。我想JAKE心里也许明白自己在电视圈可能也难有作为,但他却还不甘心,表现在和MILE说“不想离开这个圈子太远”或是“想推迟婚期”或是“你和我搬过来一起开个葡萄酒厂••••••如果有试镜机会我两个小时就可以赶到”等。JAKE实际上是想用一系列寻找刺激的行为来测试自己想结婚的心到底有多么坚定。但最后JAKE失败了,他没有和MILES继续奋斗,我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JAKE的性格所致,他天生乐观,却也干事情没有三分钟热度;对别人没有责任感对自己也没有责任感;光说不做,只图口头痛快,表现电影开头他向自己的未婚妻一家夸耀MILES出版图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而此时却只有一家小的出版社仅仅表示有兴趣而已;同时也多次提出自己对于电视业多么的留恋与热爱而相比较MILES却对自己的小说能否出版采取保守态度。所以最后影片的结尾JAKE妥协了,与其说是他爱CHRISTINE,到不如说是他没有做好在梦想面前克服困难的准备。JAKE这个人可恨也可爱,他神似我们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的集合体,他的挣扎,他的放弃就如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同样真实。

  此外在影片中贯穿了诸如介绍葡萄酒种类乃至品赏的大量片段,我想在这里“葡萄酒”也许就是“梦想”的象征物,它必须是纯净的毫无杂质的才能成为最好的,酒也是需要慢慢品味,同时这门品酒的技能也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与修炼,一如梦想同样要求纯净,不管是追逐者的心亦或是追逐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缓慢却坚定地过程,虽然其中不乏曲折与徘徊。我想剧中暗示的MAYA会去葡萄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梦想的实现吧。“葡萄园”同样可以视为关于梦想很好地发生“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