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10篇

2018-03-27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10篇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是一部由郑丹瑞执导,郑丹瑞 / 周秀娜 / 邓月平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一):曾经硬邦邦的小男人,不靠伟哥不行

  《小男人周记》是香港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很有名系列,从小说改编到广播剧、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都有辐射演出。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大IP。记得80年代描写都市男女情缘同类型的题材不少,除了《小》之外,还有廖伟雄、刘嘉玲主演的电视剧《柠檬丈夫》,周发的电影《大丈夫日记》。里面的男性角色大多是敏感懦弱唯唯诺诺还有点花心的“小男人”形象,反观女性都是发号指令,独立自主的女强人。这种风气在当时的影视作品里盛行,郑丹瑞和郑裕玲这对屏幕情侣那几年也拍了不少同样形象的电影,例如《吴三桂与陈圆圆》。(这种风格,另一个中年版本的则是沈殿霞和董骠的《富贵逼人》系列。这种“小男人”的IP甚至还有衍生到三级的,贱男人周记,贱种贱男等等) 《小》的电影版最后一集是1990年的《错在新宿》,转眼间已经近三十年过去了。第三集重启,时光荏苒乌飞兔走,当年的“何宽“,女人口中昵爱的“宽宽”小男人,已经成了众人的“宽哥”老炮儿。不辞而别十几年的女儿忽然现身,除了带来老婆已经遇难的噩耗之外,多年没有共同生活隔阂已经让父女两人相见不相识。中间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代沟,父女之间对于情感的填补,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又引发了一连串尴尬和笑料。 经典的港式幽默,是属于下里巴人的娱乐,不乏一些成人段子和性暗示。香港栋笃笑鼻祖黄子华曾经在《娱乐圈血泪史》里提到,一部地道的港片评价如何,你要去午夜场里听那些观众,俗称“嚼蔗帮”的蓝领们的心声。他们能简单粗暴的告诉你,你的电影到底好不好笑。阳春白雪高雅类型的喜剧毕竟有点脚不沾地。只可惜这几年香港的本土市场逐渐萎靡,为了票房,为了生存下去,大多是大陆与港合拍的电影居多。而坐拥庞大资源的大陆市场需要政治正确,不许低俗粗鄙,又红又专框架将港影限死成两头不到岸的鸡肋。有时候为了电影能顺利上映,不惜改头换面,电影名不和谐的,改;人物不讨好的,删;结局光明的,甚至还安排两种不同的版本。有时候一套电影被删减编辑面目全非编剧也畏手畏脚,港影沉沦已是不可遏制的结果。 郑丹瑞自导自演,这个题材没有落到色情片之王王晶或夜蒲之父钱国伟的手里,所以电影里呈现的“色”点,更多的是语言上狎秽的挑逗。搔首弄姿、卖弄风情的反而是男人而不是靠乳房与大腿,腥膻色大多点到即止。怀旧与温情片段依然保留着,一群步入老年最佳损友的互损拌嘴让人感慨岁月匆匆,四下无人之处悼念起亡妻,生死两茫茫的悲情还蕴含着多少泪点。年轻演员邓月平形象靓丽,但表演还属生疏僵硬,毕竟是屏幕初影,也只有18岁。周秀娜出道多年,这几年也渐渐开始摆脱靓模花瓶姿态(毕竟也32岁了),开始走心的演出了。电影里一票当年的甘草演员聚集,几个明星也来客串捧场(郑伊健,张智霖),也算将这个系列划上了一个句号。 当年硬邦邦的小男人,已经不靠伟哥不行了。 这也是香港电影现在真实写照吧。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二):情怀在哪里都有市场

  这个片子靠情怀在香港卖了1000多万,算很不错了。但其实这片子与这几年香港本土爱情喜剧并无二致,而且刻意地像模仿叶念琛的风格,连结尾彩蛋都试图这样反转。若不是打了情怀牌,这样剧作水平,票房也就几百万,情怀给加了一半的钱。

  郑丹瑞真的已经OUT了,之前一部《不再说分手》已见他技穷,刻意模仿叶念琛,连片名都是。像张坚庭、文隽、马伟豪、杜琪峰等人已经驾御不了为主流观众青睐的爱情喜剧,除了故事俗套,还有细节台词等都跟不上时代,又没什么创新可言。

  本片最大的看点就是周秀娜跟邓月平斗胸了。话说,娜姐已到发展上限,是时候让新人上位了,看好邓月平,但她名字也太土气了。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三):不願長大的中產契弟--從劉德華說起

  劉德華不是小男人,他只是在《小男人周記》的電視版客串演出;其他客串嘉賓包括張學友、黎明、李嘉欣、鄭裕玲、吳君如、毛舜筠、關之琳……可謂星光熠熠。《小男人周記》在三十年前盛極一時,從廣播劇、小說、電影到電視節目,是鄭丹瑞的代表作。因為鄭丹瑞所飾演的「梁寬」形像太深刻,加上他多才多藝,不少人以為筆名「阿寬」的編劇和小說作者就是鄭丹瑞,而不知是陳慶嘉,加上電影版導演是陳嘉上,便更使人混亂。《小男人周記》(下稱《小》)系列誕生於1986年,最初是香港電台節目《青春交響曲》和《阿旦眼中的世界》的廣播劇環節。因大受歡迎,後來改編為小說,先後由友禾和皇冠出版。1989年陳嘉上執導的電影版上映、翌年推出續集《小男人周記II錯在新宿》(下稱《小II》),由鄭裕玲飾演阿寬的強勢妻子阿Ann。1992年《摩登小男人》在無線電視播映,以戲劇為主體,同時結合了名人訪問、音樂特輯和資訊性節目等綜合元素。[1] 在最後一集,「四大天王」中除了郭富城之外皆有客串,張學友飾演神父、黎明演阿Ann舊愛、劉德華演他自己。梁寬為了討阿Ann(朱慧珊飾)歡心,請求劉德華為她獻唱一曲,於是劉便唱了一首《是我嗎》。

  1980年代中至1990年來初,那是很多香港人心目中的「黃金年代」,是女性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日漸上升的時候,也是中英主權移交的「過渡期」,是(男性)焦慮與狂放並舉的時代。在港產片的領域,則見中產輕喜劇和無厘頭喜劇比翼齊飛。今天,觀眾概嘆周星馳光芒不再,那《小男人周記》也過時了嗎?2007年的舞台劇版本《小男人周記之Kiss Me Goodbye》口碑不佳。再隔十年,電影版第三集《小男人周記3之吾家有喜》(下稱《小3》)在賀歲檔期獲得超過一千五百萬票票房,對不計中國市場的港產片而言已算是「佳績」,鄭丹瑞表示「當自己攞咗奬」。不過,這齣戲已很難說能牽起甚麼話題,打正「三十周年紀念」的口號來宣傳,顯然是情懷為主。這年頭已沒有人談論「小男人」了,人們更喜歡談論「港女」、「毒男」和「觀音兵」。不過鄭丹瑞不甘懷舊,在《小3》中影射社會議題,表現其時代觸覺。三集電影一氣呵成地觀看,可以看出近三十年來兩性關係和社會身份意識的變化…… [繼續閱讀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四):香港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告别过去?

  “契弟”一词,属粤语独有,硬要在中文找一个对应,有点接近“龟孙”,但没那么负面,或者说除了骂人之用外还能用来表达一种生存哲学,而这种生存哲学正是港人深深信奉,并诠释得最好的。

  香港有史以来“契弟”的巅峰与代表人物非韦小宝莫属,作为金庸小说的主角,他武功平平,也缺乏习武的苦心天赋,但却能够凭借其小聪明与厚黑学取得了无数大侠毕生难及的财富与美色。这种不走正道投机取巧成功方式正是全体香港人认同向往的。

  回归的时候需要总结香港精神,被总结为“自强不息、力争上游”这样的烂俗鸡汤,其实,真正的香港精神本来就是摆不上台面的,在这中西政治文化交汇的小岛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市民为了生存不断把一些道德暇丝美化,无论是张小娴的小说还是林夕的歌词,都不断把人性自私贪婪合理化,而金庸的《鹿鼎记》,更是冠冕堂皇将不为主流所接受的成功捷径作为美德歌颂,一直以来香港人都存在一种不劳而获的小市民心理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哲学与内地近年来盛行的“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又有不同,并不允许你坏到极致,很多原则你又不能违背,影片中陈友扮演的被千夫所指的“王辉”便是这种“契弟”哲学的对立面。

  说道《小男人周记》系列,在香港经济腾飞的80年代初以广播剧形式登场,80年代末被陈嘉上改编为电影,后又经历了小说、电视剧、舞台剧多种形式,可以说在香港经久不散,可见影片人物与价值观深入民心。而由郑丹瑞扮演的“梁宽”,正是这种香港“契弟”的最佳代言人,他长得不帅,也无过人之处,更不会拼死拼活努力工作以求改变命运,却总能凭借小聪明与上天眷顾而左右逢源,可以说是一个“韦小宝”的低配版。本系列也成为了郑丹瑞的代表作。

  89、90两部电影获得不俗票房,后来跟着香港电影的衰落一并退出电影舞台,而今次郑丹瑞重拾这一代表作,加入来不少新元素,如凭空冒出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朋友,由于拒绝内地市场(其实也没有)所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港味,但无奈剧情实在薄弱,反反复复在探讨的也无非是被后九七港片说烂了的“世界已变样”。死去的郑裕玲的阴魂对阿宽纠缠不放,过去香港的繁华也一直在港人的记忆里不断重播,眼前的现状只是在重复提醒旧日的风光无限,《金鸡》、《柔道龙虎榜》、《岁月神偷》、《大茶饭》..........香港人一直沉浸在这种对过去的追忆里无法自拔。

  末尾,干脆来了段两部前作精华画面的闪回,风华正茂的郑丹瑞和郑裕玲在银幕上仿佛在发光,这一段也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跟着香港人一起陷入了对过去的沉溺,随后阿宽便选择与自己逝去的前妻以及香港的过去和解,重新投入了新的感情和生活,但某种程度上这种释怀却更像一种自我慰藉,影片之外,无论是香港电影还是全体港人,从未从那串闪回承载的“黄金时代”中抽离。

  《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影评(五):为香港电影的动人文化基因,致敬

  看着画面还算清晰,顺手就下了。

  非常流畅的故事,剧情。就像香港电影一贯的质素。

  导演兼主演,郑丹瑞,名副其实的老戏骨。包括嫩模出身的周秀娜 ,演技到位纯熟,毫无刚出道那会儿博胸出位的青涩

  何况,现如今身材也没差到哪里。

  讲述了主人公第三集里妻子去世,女大十八变的青春美少女回来认父后父女之间的关系琐事,伴着社会的打拼,职场刻薄,直至爱情、亲情的重新温暖,甚至包括正义的这些人性的正能量的回归。故事很小,却一如既往的从港片小家庭系列影片的桥段娴熟而温情。

  秀身材也罢,“咸湿”荤段子也罢,点到而止吻戏床戏也罢,放在香港社会和电影的特定语境中,都很是自然而毫不做作。

  之前从没听说过这个系列的电影,百度一番,才发现竟是80年代开始上映的系列。《小男人周记1》,1989年,导演陈嘉上,主演郑丹瑞,郑裕玲,钟楚红,胡慧中,李美凤,文隽;《小男人周记2之错在新宿》,导演陈嘉上,主演郑丹瑞,郑裕玲,关之琳,文隽,黎彼得。

  登时肃然起敬

  活脱脱就是《五福星》、《家有喜事》系列的节奏啊!致敬的不是单纯对经典的追忆,更有对拍摄质感质量水准的致敬。客串的张智霖、郑伊健、草蜢、葛民辉,哪个不是香港影坛(娱乐圈)史诗级的人物?甘于为这样的胡子拉碴老演员、大胸新人影片做绿叶,看中的是什么?套用大陆现下一句时髦话:情怀。

  只是这情怀,真不是大陆以票房亿计的导演和小鲜肉们所能演绎的。

  ——君不见,这部“小”电影里,可一个内地演员都没有的。

  为香港电影的动人文化基因,致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