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了一句话》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为了一句话》影评10篇

2022-04-05 03:3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了一句话》影评10篇

  《为了一句话》是一部由庞好执导,李雪健 / 朱媛媛 / 辛柏青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了一句话》影评(一):中国式人生的几个层面—《为了一句话》剧评

  lt;图片1>

  在《芈月传》之类热剧的喧嚣下,电视剧《为了一句话》在央视8套寂寥落幕。按说《为了一句话》这是一部相当有水准的电视剧,原著作者及创作主导是刘震云,刘震云自然是一个狠主儿;主演则是李雪健,朱媛媛,辛柏青,徐菁遥等演员。虽说这些演员并不是具有很好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但是各位演员的事后感想就是演的过瘾。不说别的,就这一句-演的过瘾,足可见该戏在演技上的优质呈现。

  这样一部掺杂深刻社会关照的艺术片,在这个喧嚣时代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或许尤其必然性。但是《为了一句话》的投资方,并不急于放弃该剧,而是在央视播出之后,并没有把版权卖给视频网站。他们期待随着口碑的传播,会有各省台购买该剧的二轮播出版权。这似乎是一个赌注,这个也是看点。

  《为了一句话》的小说底本是刘震云的矛奖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据说该小说类似《水浒传》或者《清明上河图》的视角全景式呈现来看近现代中国人的流离人生。故事庞杂,人物众多。本人并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通过电视剧,这样的文学视角,表现的很清晰。

  简单讲,这部电视剧呈现了中国式人生的几类层面:

  1,底层人。这些人理讲得少,生活没有想法,没有色彩。在剧中,老姜头,卖豆腐的老杨,打铁的老牛都是这样的成色。忙忙碌碌,虽然偶尔有点小聪明,但是基本上都是重复着本能的人生。

  2,凡事讲个理儿。这类人以主人公杨百顺为代表。这些人善良,读过书,做事勤奋,不安心当下的生活。但是凡事讲个理儿,是这些人内心根深蒂固的精神落脚。按说讲个理也没错,只是爱讲理的杨百顺常常在需要钻牛角尖的地方,不钻牛角尖,全身而退是通常的做法。比方说,杨百顺给人家印年画的记账,做得好遭人嫉妒。很多人要造反,为了不给老板增加压力,撤。后来杨百顺又给人挑水,又被底层的挑水工挤兑,他也就撂挑子不再干了。他的理由是,不和他们争,不干这个我有其他活路,而他们除了挑水什么都不会干。就这样杨百顺干的很多不同的行当,很多都不顺,整个人生的底色,孤独而黯淡。

  杨百顺和新学校长的女儿秦曼卿,谈对象,这是片子不多的亮色之一。但是也是因为校长被人要挟,秦曼卿无奈嫁他人(高得令)。杨百顺除了当稍显暗淡的好人之外,别无选择。另外和寡妇吴香香结婚,也是比较正面的人生故事,但是毕竟没有年少轻狂的爱情来的有劲。做一个有限的,温暖的好人这是唯一的轨辙。遗憾的是,这种底层的暖心人物,结尾也不好。困惑,漂流是永远的话题。

  3,县长韩敬明。这类人物在混世通达上要比杨百顺透彻的多。韩敬明的口头禅是敢作敢为,大胆创新。在场面上那是绝对是正能量,主旋律。这种口头禅是怎么来的呢?因为这是上级耿专员喜欢的一句话,所以这也就成了他的口头禅。并且长年累月的书写敢作敢为,和别人交往送的字幅也是敢作敢为。按说这是拍马屁的做法,但是韩县长说,写得多了,也就喜欢上了。什么无欲则刚,如果没有敢字当头,无欲则刚则是假的。

  虽然如此,韩县长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和耿专员贪污巨款。另外还有副县长丁梓护需要防着,丁梓护时刻想推翻这个韩敬明,试图取而代之。人生就是争斗。韩敬明,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这些特征都有,可正可邪,玩的却也滴水不漏。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百顺成了韩县长的秘书,耿直的杨百顺爱说,凡事要讲个理儿。韩乡长冒出了一句金言:讲理儿不讲理儿,关键不在那个理儿上,而在讲儿上。道理千千万,关键的时候讲到点上,就是好理儿。怎么讲,这个才是关键。杨百顺听了似乎醍醐灌顶。但是,落到现实,杨百顺依然是杨百顺。层面不同,实现跨界并不容易。

  韩敬明,这样的人其实对于社会的正正邪邪,看得很透。怎么着都能玩。他比杨百顺这样凡事讲理儿的人,在人生自由度上要宽广的多。面上讲人话,背后讲鬼话,也比较敢做事,扭转局面,和别人争斗都是好手。当然并不需要简单的从道德评价上看这个人,如果你太计较表面性的道德,或许你是以杨百顺的层面看待韩敬明。这个是看不拢的。只能说在社会变迁的洪流中,他有一定的“超前性”,看社会看的很透彻。发点昧心财,好;倒霉了,栽了,自己也认。

  伴随韩县长这样的人格特质,片子中有很多勾心斗角的描写。期精彩度远超宫斗十万八千里。

  4,黑色官场。丁梓护,高得令,这些人就是要以黑道手法跋扈官场。手法狠辣,做事阴损。但是这些人通常起来的快,倒下也快。他们是主要的和韩敬明周旋的人。韩敬明在文斗武斗上,似乎略胜一筹。

  5,书生。秦校长和汪老师,这些都是为韩县长服务的人。大开大合上,不及韩县长,但是在一些道德坚持上,似乎也有古士之风。因为贪污案,秦校长独背黑锅,在押往省城的路上,吞金自杀为韩敬明脱罪。秦校长的前前后后,倒让女儿秦曼卿成了真正的苦人。而汪老师则接受不了这种黑色的官场气氛,远走他乡。

  6,流氓。倪三,靠的是赖,赖成了黑道的老大。金刚则是因为敢杀人,成了公安局长高得令的小弟。并且大有取代高得令之势。

  7,社会边缘人。寡妇吴香香,原来是妓女,后来从良,“克死”丈夫。公公索要房产,豁达开朗的吴香香总是有办法争争斗斗,守住自己的立足之地。后来和杨百顺结婚,倒也是温暖美满,不料后来发大水,又是家破人亡。意大利传教士老詹,传教40多年,只收了8个徒弟。为了营救冤屈的杨百顺,他把教堂抵押给政府。然后长期为别人剃头,希望挣点钱盖新教堂。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詹信心依然。只有这样的边缘人,最理解杨百顺。杨百顺也是他们的亲人及好友。

  《为了一句话》整部电视剧的色调是灰暗和孤独。故事的结尾虽然隐隐展现社会的成长,和人们的某种变化,但是生活是苦的,这样的调调依然没变。作者也似乎通过这样的苦生活,来透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某种不自由。是什么东西匡束了不同层面的人,使他们每个人都拼命的挣得自己的生活,但是精神的落脚却是难以名状的精神孤独?

  如何健康有力的展开更广阔的生活,相对而言,这似乎成了整个故事的一种核心期待。大音希声,放在这里,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一句话》影评(二):良心剧《为了一句话》,啥也不说,看吧

  这部剧11年就拍完了好像,然后不知道为什么4年后才在央8播出,一天4集,我每天晚上回家8:30,正好赶上芈月传,对比一句话这种灰扑扑90年代初的电视剧质感,芈月传当然是首选咯,结果追着追着实在失望。然后调到央8看了几集一句话,顿时舍不下了。但是一天4集,36集9天就放完了,还没回过味来就结束了。这么好的电视剧,观众却是不多,这点从豆瓣的评论数量上就一目了然了。于是去网上找资源,就连网上的资源都只有央视网络平台才有,像素还极低,放到ipad上看还将就,放到电视上看连字幕都看不清了快。

  这部剧诙谐中带着苍凉,正经中带着调侃,背景似乎永远是冬天,人说话总是哈着气,屋里的炉子总是坐着冒热气的茶壶。中原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发生,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合情合理。里面每个演员都演的到位,朱媛媛不用说了,把香香给演活了,演的好像就像我们生活中会出现的那个一个人,某一个神态就让你觉得她就像你家楼下那个推着车卖水饺的东北大姐。李雪健更是老戏骨了,秦曼卿的选角选的太好了,大气,演技收缩自如,把曼卿那种无奈和坚强发挥的很好。倪三,罗五,每个人,虽然不是帅哥,但是人物复杂的性格表现没得挑,每个人都有不得已,活在这个世上都在左右逢源,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结局又是那么悲剧。不过话说回来,编剧怎么不能编个好点的结局,尤其是曼卿,那么好的一个女子,却是那样的结局,本来父母健在,和和睦睦,转眼间什么都没了,后来居然把她的孩子也给丢了。在家破人亡之后她回到家里,看到一片狼藉,真怕她扛不住。高得令凭着厚黑,干掉了一路上的阻碍,本来看他起初对曼卿也算是真心,后来即便夫妻情谊不在,到底女儿是自己的,他都无所谓。连戏子都看不下去。

  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上,这样的良性作品可能不受欢迎,就像冯小刚瞎拍的片子能大卖,仔细的认真的1942却是叫好不叫座,也许我们需要服装华丽无需动脑,打光打的的电视剧来打发时间,但是也希望像这样的好作品也能有较大的观众接受度和好的市场认可度。否则真是白白浪费了我们国家这么多人才。

  《为了一句话》影评(三):中国式人生的几个层面—《为了一句话》剧评

  在《芈月传》之类热剧的喧嚣下,电视剧《为了一句话》在央视8套寂寥落幕。按说《为了一句话》这是一部相当有水准的电视剧,原著作者及创作主导是刘震云,刘震云自然是一个狠主儿;主演则是李雪健,朱媛媛,辛柏青,徐菁遥等演员。虽说这些演员并不是具有很好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但是各位演员的事后感想就是演的过瘾。不说别的,就这一句-演的过瘾,足可见该戏在演技上的优质呈现。

  这样一部掺杂深刻社会关照的艺术片,在这个喧嚣时代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或许尤其必然性。但是《为了一句话》的投资方,并不急于放弃该剧,而是在央视播出之后,并没有把版权卖给视频网站。他们期待随着口碑的传播,会有各省台购买该剧的二轮播出版权。这似乎是一个赌注,这个也是看点。

  《为了一句话》的小说底本是刘震云的矛奖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据说该小说类似《水浒传》或者《清明上河图》的视角全景式呈现来看近现代中国人的流离人生。故事庞杂,人物众多。本人并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通过电视剧,这样的文学视角,表现的很清晰。

  简单讲,这部电视剧呈现了中国式人生的几类层面:

  1,底层人。这些人理讲得少,生活没有想法,没有色彩。在剧中,老姜头,卖豆腐的老杨,打铁的老牛都是这样的成色。忙忙碌碌,虽然偶尔有点小聪明,但是基本上都是重复着本能的人生。

  2,凡事讲个理儿。这类人以主人公杨百顺为代表。这些人善良,读过书,做事勤奋,不安心当下的生活。但是凡事讲个理儿,是这些人内心根深蒂固的精神落脚。按说讲个理也没错,只是爱讲理的杨百顺常常在需要钻牛角尖的地方,不钻牛角尖,全身而退是通常的做法。比方说,杨百顺给人家印年画的记账,做得好遭人嫉妒。很多人要造反,为了不给老板增加压力,撤。后来杨百顺又给人挑水,又被底层的挑水工挤兑,他也就撂挑子不再干了。他的理由是,不和他们争,不干这个我有其他活路,而他们除了挑水什么都不会干。就这样杨百顺干的很多不同的行当,很多都不顺,整个人生的底色,孤独而黯淡。

  杨百顺和新学校长的女儿秦曼卿,谈对象,这是片子不多的亮色之一。但是也是因为校长被人要挟,秦曼卿无奈嫁他人(高得令)。杨百顺除了当稍显暗淡的好人之外,别无选择。另外和寡妇吴香香结婚,也是比较正面的人生故事,但是毕竟没有年少轻狂的爱情来的有劲。做一个有限的,温暖的好人这是唯一的轨辙。遗憾的是,这种底层的暖心人物,结尾也不好。困惑,漂流是永远的话题。

  3,县长韩敬明。这类人物在混世通达上要比杨百顺透彻的多。韩敬明的口头禅是敢作敢为,大胆创新。在场面上那是绝对是正能量,主旋律。这种口头禅是怎么来的呢?因为这是上级耿专员喜欢的一句话,所以这也就成了他的口头禅。并且长年累月的书写敢作敢为,和别人交往送的字幅也是敢作敢为。按说这是拍马屁的做法,但是韩县长说,写得多了,也就喜欢上了。什么无欲则刚,如果没有敢字当头,无欲则刚则是假的。

  虽然如此,韩县长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和耿专员贪污巨款。另外还有副县长丁梓护需要防着,丁梓护时刻想推翻这个韩敬明,试图取而代之。人生就是争斗。韩敬明,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这些特征都有,可正可邪,玩的却也滴水不漏。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百顺成了韩县长的秘书,耿直的杨百顺爱说,凡事要讲个理儿。韩乡长冒出了一句金言:讲理儿不讲理儿,关键不在那个理儿上,而在讲儿上。道理千千万,关键的时候讲到点上,就是好理儿。怎么讲,这个才是关键。杨百顺听了似乎醍醐灌顶。但是,落到现实,杨百顺依然是杨百顺。层面不同,实现跨界并不容易。

  韩敬明,这样的人其实对于社会的正正邪邪,看得很透。怎么着都能玩。他比杨百顺这样凡事讲理儿的人,在人生自由度上要宽广的多。面上讲人话,背后讲鬼话,也比较敢做事,扭转局面,和别人争斗都是好手。当然并不需要简单的从道德评价上看这个人,如果你太计较表面性的道德,或许你是以杨百顺的层面看待韩敬明。这个是看不拢的。只能说在社会变迁的洪流中,他有一定的“超前性”,看社会看的很透彻。发点昧心财,好;倒霉了,栽了,自己也认。

  伴随韩县长这样的人格特质,片子中有很多勾心斗角的描写。期精彩度远超宫斗十万八千里。

  4,黑色官场。丁梓护,高得令,这些人就是要以黑道手法跋扈官场。手法狠辣,做事阴损。但是这些人通常起来的快,倒下也快。他们是主要的和韩敬明周旋的人。韩敬明在文斗武斗上,似乎略胜一筹。

  5,书生。秦校长和汪老师,这些都是为韩县长服务的人。大开大合上,不及韩县长,但是在一些道德坚持上,似乎也有古士之风。因为贪污案,秦校长独背黑锅,在押往省城的路上,吞金自杀为韩敬明脱罪。秦校长的前前后后,倒让女儿秦曼卿成了真正的苦人。而汪老师则接受不了这种黑色的官场气氛,远走他乡。

  6,流氓。倪三,靠的是赖,赖成了黑道的老大。金刚则是因为敢杀人,成了公安局长高得令的小弟。并且大有取代高得令之势。

  7,社会边缘人。寡妇吴香香,原来是妓女,后来从良,“克死”丈夫。公公索要房产,豁达开朗的吴香香总是有办法争争斗斗,守住自己的立足之地。后来和杨百顺结婚,倒也是温暖美满,不料后来发大水,又是家破人亡。意大利传教士老詹,传教40多年,只收了8个徒弟。为了营救冤屈的杨百顺,他把教堂抵押给政府。然后长期为别人剃头,希望挣点钱盖新教堂。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詹信心依然。只有这样的边缘人,最理解杨百顺。杨百顺也是他们的亲人及好友。

  《为了一句话》整部电视剧的色调是灰暗和孤独。故事的结尾虽然隐隐展现社会的成长,和人们的某种变化,但是生活是苦的,这样的调调依然没变。作者也似乎通过这样的苦生活,来透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某种不自由。是什么东西匡束了不同层面的人,使他们每个人都拼命的挣得自己的生活,但是精神的落脚却是难以名状的精神孤独?

  如何健康有力的展开更广阔的生活,相对而言,这似乎成了整个故事的一种核心期待。大音希声,放在这里,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一句话》影评(四):这部国产剧打败了《芈月传》,却只有200人看过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当年《芈月传》热播的时候,

  来势浩浩荡荡,风头盛极一时。

  奈何收视越来越高,口碑却一路扑街。

  而和它同期在央视八套播的一部国产剧却迈入豆瓣的高分行列。

  这部电视剧11年就拍摄完毕,却因政治敏感被雪藏了4年。

  个中辛酸,不言而喻。

  从15年播出到现在,豆瓣评分8.6(芈月传仅有5.2),却只有221个人评价过。

  这惨绝人寰的数字可能比某些小花小草们随手一拍的流量烂剧还要少。

  海报做的极其简陋,当年宣传也极为低调,

  要爷说,它口碑不好才奇怪。

  因为它除了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还请来了这位老哥亲自担当创作指导。

  要知道光是刘震云这三个字就已经是大IP。(先后和冯小刚合作,几部作品都被搬上荧幕)

  先说说优点吧。

  虽说影片是以上世纪30年代的河南延津为背景,打着讲述了中国人“千年孤独”的招牌。

  但却是透过三个人物的主线体现出对小人物的关怀,让人看到对于人性的讽刺,有批判,也有自嘲,耐人寻味。

  这部剧演员选的实在好。

  三个人物李雪健、辛柏青、朱媛媛都是老戏骨。

  辛柏青演的杨百顺善良,读过书,做事勤快。

  名叫“百顺”却事事不顺,认死理,好与人争辩,颇有种堂吉诃德式的孤独感。

  杨百顺给人家印年画的记账,做得好遭人嫉妒被迫离职。

  后来给人挑水,又被底层的挑水工挤兑,他也就撂挑子不干了。

  磨豆腐、杀猪、染布、挑水,几乎没什么是他不能干的,却没一样是他能干下去的,真是又气又心疼。

  李雪健此次一改往常表演风格,饰演的县长韩敬明有些gay里gay气,却总爱说“敢作敢为”表现得自己很爷们儿的样子。

  但是往后看才发现韩敬明是个太监,再次佩服李雪健老师的演技!

  在这个小县城里,没有皇帝,但是小到县长,就可以只手遮天。

  他精通于拍上级耿专员的马屁,在场面上那是绝对是正能量,主旋律。

  而背地里却和耿专员一起贪污巨款,为了前程处处与人斗。

  他懂得运筹帷幄,别人却也有着向上爬的雷厉手段,所以他时刻处在欲望和争而不得的矛盾之中,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式的反面角色。

  朱媛媛演的寡妇吴香香,原来是妓女,后来从良,“克死”丈夫。

  虽然她独自带着孩子辛苦熬着日子,心里却活的透彻。

  人之所以有着丰富的内心,就是因为明白爱与恨的滋味,而要演绎出这样一个凄苦却坚强的女性角色并不容易。

  连朱媛媛自己也说,

  吴香香被我演得很干净,她既得有姿色、有风情,但又不能过于骚情。过了就是脏,少了这个戏又不成立。她这个度特别难把握。

  老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吴香香就是如此。

  一方面要招架绞尽脑汁争夺房产的公公,

  另一方面要与倪三、丁副县长这样的垂涎她姿色的不速之客周旋。

  每一个举动都让人看出这个女人的聪慧,每一件事却让人怜悯生活加在她身上的苦。

  其他台词很少的演员,演技也可圈可点,看过之后还能玩味。

  老姜头,卖豆腐的老杨,打铁的老牛都是十足生活气的人物。

  偶尔有点小聪明,但是都为了求生而忙忙碌碌。

  倪三,罗五,人物性格都表现的复杂又矛盾。(绝了)

  每个人都活的不容易,挣扎着在世上左右逢源,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这样一部精彩的国产剧收视不高,它也有它的不足。

  其实作为一个人物体系如此多而杂的小说,改编起来十分困难。

  连制作人王钧都说,

  我第一次看书的时候一边拿A4纸在旁边画表,因为光看不画不行,根本分不清谁和谁的关系。记得拿一张A4纸画到最后不够了,再用一张,一直占用了三张纸,才把人物图画出来。不瞒大家说,我也是看了两三遍才看明白人物图谱。

  而且电视剧相比原文来说,相对改动也较多,可能会让原文的粉丝觉得少了味道。

  不过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总是有它的难处,倒也无伤大雅。

  剧里的前半部分相当精彩,对白字字抓心,

  不过结局却太过仓促,让人感觉有点散漫。

  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急转直下,有种为了悲剧而悲剧的感觉。

  曼卿因为得令一句话,嫁给了他,错付了一生。

  罗五为了一句话,放不下香香,杀人越狱嫁祸百顺。

  百顺因为一句话,亡命天涯,心惊胆战。

  韩县长,因为耿专员的一句话,敢作敢为4个字写了十年,这马屁拍的震天响。

  所有人不过是因为一句话,就尝尽了沧桑炎凉,只有孤独恒久不变。

  然而不幸的又何止他们几个,孤独,正是现代人的通病。

  正如原小说中曾写道,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不过爷要说,放在十年前,或许他是部受人追捧的好剧。

  然而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也未必有年轻一辈能懂得其中的辛酸。

  活得明白如香香,还不是远走天涯,得不到幸福。

  老实讲理如百顺,还不是处处受排挤,郁郁不得志。

  老奸巨猾如县长,还不是时时提心吊胆,活的不像自己。

  影视剧的题材越来越丰富,婊婊们追剧的口味也已经改变。

  这是这类电视剧面临的极大考验。

  这就让爷不禁想起之前刷爆朋友圈的那些文章,

  那些狠批《三生》系列、《锦绣未央》,

  义愤填膺的斥责中国影视市场利益至上,

  痛心疾首的高呼中国拍不出好题材却又在为肥皂剧贡献收视率的人,

  爷真的很想问问你们——

  如果影视创作真的抛弃了流量花草,也摘除了浮夸有趣的剧情,你们真的会看吗?

  其实派爷觉得,这些只不过在于每部电视剧的目的性不同而已。

  有的剧用来消遣,有的剧用来针砭时事揭露人性,有的剧用来窥探生活,有的则用来品味与解读。

  人生需要娱乐,也需要深沉的思考。

  世上任何一部好作品都不会被埋没,因为人们评价它时关注的是它的价值。

  好的作品不是曲高和寡,也不是人云亦云。

  而是当你看它的时候,能够感觉到真真切切的感动,那对你而言就称得上佳作。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

  微信搜索:电影派

  《为了一句话》影评(五):谦卑般崇高的中国式日常

  重新看这部片子,又翻出近一年前的观后感。

  中央8以一天四集的冲刺速度终于把三年前就拍摄完成的《为了一句话》播放完毕,低调无宣传,连播少广告,好似生怕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关注。作为观众,更怕中间漫生枝节忽然停播,断了这入木三分的刻画。怎么说呢,刘震云原作丰润繁茂,庞好导演细致入微,张荐的配乐兼有摇滚的放达与民乐的柔韧,演员更是出神入化,老戏骨李雪健,人艺辛柏青朱媛媛,还有太多的台词很少出场有限的配角,在充满政治社会隐喻的剧情中,绘声绘色地演绎了民国延津县城的一段微观史。可圈可点的地方难以忘怀,摄影喜欢用正面或侧面的自然光,屋里屋外经常飘逸着布满阳光的空气;情节真实而值得玩味,复杂的人性交织在暗淡的政治中,社会生态中的大人物小事件,小人物大事件;道具质朴完美,银烛台舞社火秦校长书架上的天演论;满篇充满思考人生之路的况味,又极具中国社会特征,再通过台词对话眼神传达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看得入戏而出神,又联想很多。剧中对老詹的着墨不少,也是难得有如此细腻丰满且不戴有色眼镜表现外国人在中国的一种生存样态。剧中每一个人物,都隐隐地过着某种悲悯沧桑的日子,而他们却时常在当中寻些乐子,时常有些浅浅的笑容,在笑容中又透出生活的崇高来。如果说有什么缺憾的话,似乎没能把豫剧唱词的内涵和剧集中的情境充分联系起来,略显空泛,而少了幽深。另外大约结尾部分有些弱了,办新式卫生学校并不能解决某些旧有的社会人生问题,不过终归百顺还是在寻找,他说,他还是会,一直寻找下去。

  《为了一句话》影评(六):《为了一句话》剧评:男人就该靠自己

  一部难得的好剧,看完整部剧我记住了那句话,“谁也不找找自己,谁也不靠靠自己”。男人就该靠自己。 这部剧不管从颜色基调和演员阵容上知名度都不高,但整个剧组的所有演员清一色的实力演技派,没有任何虚的,这样的片子关注度不高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的人都太浮躁了,而且各有各的想法,从名字上看更像一部励志剧或是抗战剧,一般人不深入的去看也很难看的下去,我看的初衷就想知道这一句话到底是什么话。也许我也在寻找这么一句话,一句能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一句话,我想到现在我找到这句话了。

  这部剧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改编,和小说也不大一样,一集接一集的看也没找出哪句话最重要,倒是每个角色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句话活着,我看这部剧时间也有些久了,也不去讨论剧情了,反正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剧就对了。

  男人就该靠自己,以前有人对我说过这个世界谁都靠不住,除了自己,现在我信了,父母是靠不住的,因为我的父母已经老了,亲戚是靠不住的,毕竟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朋友也是靠不住的,他们能帮你的也很有限,那么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靠得住的,自己对自己知根知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如果自己无法解决才去考虑亲戚朋友的帮助,但最终都还是要靠自己。

  我活着就是为了一句话:男子汉大丈夫,要有责任和担当,要顶天立地。我就是立志要做这样的男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