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影评10篇
《射雕英雄传》是一部由蒋家骏执导,杨旭文 / 李一桐 / 陈星旭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射雕英雄传》影评(一):几生抵不过与你一刹那~
有人说,华筝与郭靖的十年抵不过黄蓉与郭靖的一天。确实,黄蓉与郭靖初见在张家口,彼时她还是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他却丝毫没有嫌弃她,他请她吃饭,送她黄金,他们互相讲自己的趣事,初见却好像已认识千万年。她打趣他,让他把小红马送给她,本只想逗逗他,哪曾想他毫不犹豫的就送了她,她骑在马上,转身泪湿眼眶。第二次见面,她恢复女儿身,一身白衣飘飘,堪称绝世无双,原著中那句最经典的那一句“靖哥哥,你不认得我了吗”如清婉呢喃般喊了出来,从此,一声靖哥哥,一生靖哥哥。而他早已看呆,面前这个很好很好的很好很好的姑娘就这样走入他的心中,从此再也无法抹去。至此,第二次见面便情定终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她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他的呢,或许是在他帮她解围的时候,或许是他在请她吃饭的时候,又或许是在他送她小红马的时候,在他送她碎了的点心的时候,总之,她是爱上这个傻傻的靖哥哥了。有人说,不知道郭靖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蓉儿的,其实我想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喜欢她了吧,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而这在蓉儿女儿身之后便水到渠成。从此,山南海北,天涯海角,他们再也分不开了。
《射雕英雄传》影评(二):万万没想到又一次翻拍的金庸武侠剧可以这么好!
作为一个铁杆武侠迷,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我是极其喜爱的,而作为金老先生的成名作《射雕英雄传》,可谓大气滂沱,据说当年出书的时候引起了一代人的山呼海啸,而当年黄日华翁美玲的电视剧也一时万人空巷,然而经典固然是经典,他可以让许许多多的人无法忘记,但经典不是标杆,我们不能要求每一部《射雕英雄传》都成为83版,也不能要求每一个郭靖都是黄日华,每一个黄蓉都是翁美玲,在此呼吁那些无脑一星的人们,麻烦你们用心看看电视剧再评论好么?别觉得你们看过经典忘不了经典就有多高大上了。
言归正传,对于金庸武侠剧的翻拍几乎可以见证整个大陆港澳台甚至新加坡的电视剧发展史,当然,年龄的问题加上网络资源的限制,我也不敢说每一版我都有看过,不过基本上每一版每一部金庸武侠剧我都或深或浅的了解过,每一版有每一版的特色,每一位导演也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个演员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作为一名原著党,我还要说一句,于正的武侠剧除外,他拍的那一坨坨的都不知道是啥。。。)其中不乏经典,比如孟飞的胡斐,吴越的狄云,黄日华胡军的萧峰,樊少皇的虚竹,林志颖陈浩民的段誉,吕颂贤的令狐冲,陈小春的韦小宝,古天乐的杨过等等等等,抛开其他的不谈,单说《射雕英雄传》,现在人们印象较深的有四版,黄日华翁美玲,张智霖朱茵,李亚鹏周迅,还有我们现在看的这个杨旭文李一桐的版本。胡歌的那一版我没怎么看,我本人是很喜欢胡歌的,然而不知为什么就不想看,大概胡歌的李逍遥在我的印象中过于深刻,以至于一看他的样子就觉得,那不是郭靖,因此抛开不谈。
先说新版,今天第一次看,只看了两集,弹幕中好多人都在怀念老版的同时贬低这一版,还有许多人因原著中的剧情设计来吐槽电视剧,一时忍不住就跑来发影评了。先说出场的郭,杨两对夫妻,坦诚的说这四个演员我都不知道叫什么,但是肯定是在其他电视剧中见过,这个不重要,就说人物形象,郭啸天跟杨铁心的选角还是不错的,衣着也很符合原著,包惜弱够漂亮,不枉费完颜洪烈的倾慕。然而李萍这个演员演技没有问题,就是太好看了,金老先生大概为了解释段天德这个衣冠禽兽没有糟蹋李萍,所以写李萍是个乡野鄙妇,不应该这么美的。加上后来的丘处机,这几个角色都还不错,等段天德一出场,卧槽神似啊,这个演员选的,可以说是史上第一段天德,一脸的欠揍模样,碧绿的胎记,还有那一副坏官军的屌屌的样子。然后江南七怪,柯震恶的声音有些怪怪的,朱聪蛮神似的,韩宝驹个头有点高,这个就不及张纪中的那版了。然后就是蒙古人,我觉得蒙古人说汉语这个有问题,应该处理一下更好。而这版的哲别真心不怎么样,蒙古的这些演员我觉得诸版里张纪中的最好,都很神似,而这个哲别看上去并不像一名万夫莫敌的神箭手,仅此而已。这些是我看到的。
而这部电视剧最好的地方我觉得就是该省则省,好多废话都没提,然而该提的地方却都精描细写了,好比江南七怪各自喝酒的那一段,就跟原文很像。这样很好,同时也有些担心,52集的电视剧,前期这么简化,是不是要留下时间给感情戏和武打戏啊,但愿不要。
总而言之,这部电视剧还是不错的,尤其一打开爱奇艺那一瞬间,铁血丹心的节奏忽然响起,怎么看,都只有惊艳二字。在如今网络剧横行的时代,张大胡子的沉静加上于正那个煞笔拍的一坨坨大便,这部剧可谓是一道清流,让我们这些对金庸武侠充满留念与期待的人们看到了曙光,真心不错,值得一看。
《射雕英雄传》影评(三):我要给5星
作为一个90年生的,不大不小的人,看了一集就感觉到了,平时不怎么看国产剧,最近连综艺也停了不看了,也没有要襃欧美贬国产剧的意思,确实整体电视剧(包含所有类型地区)比较少看了(电影比较多),这种感觉很微妙,简单说,仔细回味了一下第一个让我有这种微妙的感觉的电视剧,还是十几年前,0几年,当年上初一Windows98上的回合制光碟游戏:仙剑奇侠传,和同学一关一关的存盘、再读盘、打穿关,突然有一天变成了高清电视剧在卫视上播映!李逍遥帅气绝伦的侧脸加挑眉(我感觉我快弯了),那些经典画面到现在都历历在目。这种感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并不知道这个剧的主演们是谁?只是觉得:国产剧的春天终于到来!新一代的经典妙手得之!应运而生的“郭靖“即是中国明日的巨星!
《射雕英雄传》影评(四):对各版的深刻印象,不写缺点不想招骂,因为中庸也不期望牵粉。
83 红了新人翁美玲,以后版本都是红星演黄蓉,直到17版又采用新人。程小东的武打开创了八十年代到九十初期的武侠风潮。顾嘉辉的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94 梁婉静的包惜弱。包惜弱的文戏处理不好拖慢节奏,梁果然有名媛风范。
03 武指马玉成曾经加入了程小东的团队,武打是这剧的看点。对受人诟病的鹅公喉没有感觉,支持现场收音,喜欢周迅,她敬业,连粤语也懂。叶锦添给周迅设计服饰很唯美,虽然很不宋代。
08 难得片头曲有武侠感觉。
17 找回了遗弃很久的武侠感觉,期待这有实力创作班底能完成三部曲。
《射雕英雄传》影评(五):17射雕,希望他早点播完,又怕完了我没剧看了。。好纠结啊
追到32集,本来想去买个会员,可是想想这4集要是看完了我怎么办≥﹏≤。。。过来聊聊好了,我心目中的正常评分是4星,但是看到了那么多无脑1星的,我也无脑一下,多送一分给情怀。 情怀这种东西,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对于我这每年刷一遍83射雕的人来说。17版的这出戏真心比不上83版的。翁美玲死后再无黄蓉,朱茵不行,一桐一样不行。她们的黄蓉只是可以看,但是没有蓉儿的灵气。
要知道黄蓉是整个射雕的灵魂。听说当年83版拍之前,无线专门做了一个选拔黄蓉角色的,当时的女明星们都去试演,然后从中挑选出来了翁美玲。感谢他们让我见识了如此灵气的蓉儿。
但是17射雕也有比83好的地方。场景非常好,一想起83破布上画个圆就是太阳就觉得尴尬。忠于原著,而且郭靖帅气,欧阳克可爱,还有一堆老戏骨个个都不错。是一个用心去拍的电视。虽然还是有些瑕疵,比如说惜弱一点我见犹怜的感觉都没有,李萍太漂亮了一点,穆念慈的演技差了一点,药蛇和鲨鱼假了一点,剧情太原著了一点。但是总的还是很不错的。
可是就这样的一部良心好剧,被一个知名影评人评分6分。说他只值6分。。我就呵呵呵了。还是豆瓣比较靠谱
《射雕英雄传》影评(六):新版为我们展示黄蓉的另一种可能性
作为80后,我看过83版,也看过朱茵版,周迅林依晨版也多多少少看过片段。我发现历代的黄蓉常常用诸多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娇俏、聪慧、古灵精怪。比如说被奉为经典的翁版,表达一个情绪从眼珠到表情再到肢体频繁活动很多次,显得十分活泼。我们在小说时脑子里想象的形象也会局限在我们这样的认知里,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翻拍达不到自己标准的原因。
此版我是在看了豆瓣评分后去看的,中规中矩的一个武侠剧,大体蛮好看,黄蓉一出来,我的眼睛就亮了。这孩子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人没笑眼睛总先笑了。目前看到她做菜让引洪七公教功夫这段,有好几个片段令我忍俊不禁。她让黄河四鬼的师叔(名字我老没记住)割脑袋上的包那段,身体没扭,手没到处点(港式表演的固定套路)只是头微微一偏,眼带捉狭,声音压低,轻轻一句“割了吧!”仿佛在认真劝说一样,我一个本应哈帅哥的妹子硬是被撩得直想和郭靖打一架。还有她发现洪七公走后又回来并躲在树上偷听他们说话时,眼睛先是挣大表示惊讶,然后慢慢往回眯成笑,精光一闪,接下来套路就来了(话说这版在眼睛上也给了很多特写),这样的俏皮和甜萌,真是撩死人了!
说实话,翁版我也喜欢,毕竟童年时的迷梦,朱版颜值我更喜欢,周版林版没什么感情。这版给了我惊喜,也许没有前几版那么活泼(小说里也没说黄蓉是活泼的女子),但是古灵精怪全在一颦一笑里,这另一种的黄蓉我更更更喜欢!
《射雕英雄传》影评(七):最爱的射雕
认真读过原著,这一版的《射雕》无疑是还原度最高的,有些地方的改编甚至大于原著。
郭靖从账外进来,满脸疲惫,帐篷里,黄蓉正伏在桌案上睡得很沉。郭靖怕惊醒她,便轻轻地摘了铁盔放在桌上,自己搬了一只小凳独自坐在火堆旁,想趁着这短暂没有敌情的时间里,休息片刻。
黄蓉还是听见了声响,醒来见眼前的人是郭靖,脸上立刻堆满甜笑,但注意到郭靖侧脸沾着血迹,马上慌张起来。于是急忙走到郭靖身前,端起他的脸细细的查验了一番,见并没有伤口可却还是不放心,跟着紧张的询问
『靖哥哥,你怎么了?』
郭靖用手擦了擦脸,看着手上的血迹,这才明白了蓉儿的担心,于是笑着说
『哦,我没事,可能是沾上别人的血了。』
黄蓉这才放心了一些。见郭靖此时仍是一身戎装,战甲未脱
『那我帮你把甲脱了吧。』
不想郭靖却没有领情。
『不用了,蓉儿。我怕...我怕敌人晚上回来夜袭。』
作为先锋主帅,郭靖不敢太过放松。
蓉儿见自己的一番好意不被领情,自然是不高兴了。于是脸色沉下来,嘟着嘴背过身去,坐回了离郭靖几步远的伏案边,眼神又怨怨的盯着郭靖,过了一会儿,怨怨着说
郭靖不知该如何辩解,只是又闭上了眼睛。
『说话呀!』
郭靖这才缓缓睁开了眼睛,然后呆呆的望着眼前的篝火,沉了口气后,心思凝重地低声说道,
『我若是找不到你,自是终身不娶的,如果找到了,我就和华筝成亲后,再自杀谢你。我现在心里只有两件事情搁置不下,一是要杀完颜洪烈,二是要安置好我娘,至于咱们俩,天上地下,永不分离呗,有什么好说的』。
这下,靖哥哥的心意黄姑娘全懂了。再然后就是我们黄姑娘美滋滋的跑过来了,趴在郭靖的腿上,要唱小曲儿给他听哈哈。
啊,这一段真是甜到心里头去了。。。
《射雕英雄传》影评(八):说符合原小说的就呵呵了!
如果照搬书就是尊重原著的话,那么西游记就可以说是垃圾了。那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看就是因为它没有照搬原著而且抓住主要思想再经过加工才形成了经典。
新版黄蓉虽然不错,可是明显在演。而83版的却和人物融为一体。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除了故事好,还有就是演员的演技。只有演技好。情节好。配乐好等等才构成了经典。相反只有故事,演技不好,只能看一遍却不能成为经典。甄嬛传真的比芈月传故事好吗?不见得。是演员!不能否认里面的华妃,皇后,姐妹等等演员演技的出色。假如换个人演你觉得还会成经典吗?
还有大家为什么不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好多人把港剧奉为经典?难道不是因为演技吗?
演员都和人物合为一体,至于有些情节改变一下又何妨?难道为了尊重原著就应该拍垃圾出来吗?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所以才有小说改编不宜,往往扑街的事情。
《射雕英雄传》影评(九):金庸作品,最喜欢还是《射雕英雄传》
我在想若干年以后,这一版也会成为很多很多人心中的经典吧!
对翻拍没有太多的关注,看17版是因为各大网络自媒体的花式夸赞让人禁不住想一看究竟,是怎样的新版俘获各方好评。
17版倒也对得住“业界良心”四个字了。在我个人心中这一版在众多《射雕英雄传》里排名第三,83版位居榜首各方面综合起来都很经典毋庸置疑,94版小而美排在第二。
17版选角、场景处处都能看出走心了,甚至我认为最神来之笔的开场曲都是用的改编后老版的曲子,这一点真是又聪明又实用,配乐最大化的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
完美的事物都是相对来说的,观众们对国产影视作品的要求实在过于苛刻了。而且观影是个极其主观的感受,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很多评分不是很高的电影电视剧我个人却挺喜欢的。
金庸的小说没看过,改编的电视剧倒看了不少。说起来,最喜欢的还是《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就是郭黄夫妇了;最喜欢的女主角还是黄蓉,她古灵精怪,美丽大方。逗逗你,撒撒娇,吃吃醋,煮煮饭,用一千种方法告诉你她爱你、在乎你,男人娶她为妻包管一辈子不会闷。
《射雕英雄传》影评(十):借题发挥,怎么拍好金庸剧
作为金庸骨灰粉,一般来说宁可把书翻烂掉页,也不愿意让翻拍再翻拍的电视强奸了眼睛。每次对于新剧,又有一点儿恨铁不成钢的关怀心切。好比种一棵草,明明已经种死了,隔几天却要不甘心的看看,它能不能活过来。 瞄了一瞄第四集的开头,郭靖爬山崖见马钰。小演员不装逼不做作,以一种有志少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姿态让我放下了成见。我应该承认这一版其实是不错的,除了过多特写的武打镜头。 先讲郭靖。郭靖在原著中其实是不太笨的,最多是憨厚加笨嘴拙舌。太笨的人看不懂唐诗,理解不透武穆兵书也没办法带兵打胜仗,甚至在最后《是非善恶》一回中,尽是钻一些聪明人才回钻的牛角尖。所以不管让谁来演,只要表演自然,不着痕迹,本色演出,他跟傻姑是两类生物,别刻意扮傻,通常就不会出错,想要出彩基本是靠导演对人物对小说的理解,虽说演员发挥的余地受到人物性格的制约,但是李亚鹏胡歌,我猜他们没看过原著。 反而,最难表现的是黄蓉。翁美玲多了点港女式的娇蛮,不够江南式的温婉;朱茵太美貌太性感,观众的关注点大约不会在智慧这个方面;周迅太知性,且没有少女感;林依晨可以不谈。 射雕是金庸的第三部小说,前两部,书剑和碧血剑,主人公的性格塑造方面几乎是失败的。通常我们会说陈家洛优柔寡断缺乏人格魅力。我想金庸的本意,是想表达人物内心的冲突,而处女作笔力不足勾勒野心的宏大,想来一幅哈姆雷特式的大格局,却最终得到了一个谋而不决的小男人。第二个主人公袁承志同样的根正苗红乖乖男,金庸写了一半,大约也是发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下去清汤寡水,于是乎果断放弃袁承志,开始剑走偏锋,重点放在了极端分子金蛇郎君夏雪宜身上,复仇的风流浪子,容易出彩的多。武侠小说骨子里的另一半,是爱情小说,如果男主人公性格刻画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那么爱情线就难以成立,看起来就很别扭。也可以姑且认为男主陈家洛袁承志得到那么多女性的爱,是人帅功夫高,道理上行得通,然而故事看起来却牵强,没有水到渠成的快感。因为读者对于这么虚的东西,是万万没有代入感的。特别对于成年读者,没有代入感,感动就无从说起。 我猜测金庸在经历了前两部男主的失败之后,痛定思痛,决意反其道而行之。第三部描写郭靖的人物性格时,我相信他是找到了一条捷径。 捷径的名字叫极简主义。 借用原话来说[郭啸天道:“这道君皇帝既然画得一笔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定是聪明得紧的,只可惜他不专心做皇帝。我小时候听爹爹说,一个人不论学文学武,只能专心做一件事,倘若东也要抓,西也要摸,到头来少不免一事无成。”曲三道:“资质寻常的,当然是这样,可是天下尽有聪明绝顶之人,文才武功,琴棋书画,算数韬略,以至医卜星相,奇门五行,无一不会,无一不精!只不过你们见不着罢了。”] 曲灵风描述的是师父黄药师,而郭啸天所形容的,是他儿子的一生。郭靖生来平凡,没有使命没有压力,不需要权衡太多普通人根本无法选择的难题。他只要有一条价值观贯彻人生始终,忠孝节义。按着步骤走,并且始终深信不疑自己的人生信条,做一个单纯的人。再次申明,郭靖不笨,他只是平凡,只是跟他的老婆,丈人,跟铁木真比,相比较的平凡,性格单纯的如同白纸白开水,不含杂质,这也就是他人物造型最出彩的地方,是金庸的狡猾和机智。当然,他要带点蛮牛式倔强和坚持,带一点狠劲,爬山学艺的刻苦劲电视里表达的还可以,降服红马,需以自身更强的烈性征服马的烈性,这里没有表现出来。对于郭靖这个人的阅读快感在于他的成长线一直在以弱胜强,从黄河四鬼到梅超风到欧阳峰,读者可以不费力气却得到一种历经艰难不屈不挠的虚妄成功感快感。你尽管可以觉得郭靖假大空,是活在乌托邦的人物,我想金庸也早早考虑到了这一点,然而他可以不在乎。 因为郭靖仅仅是前面一小节故事的主角,而整部书后面,真正的灵魂人物,是黄蓉。郭靖,只是她爱情世界里的终极追求,这个小伙儿是郭靖还是欧阳克不重要,智商高低不重要,武功排第几不重要,风流倜傥完全不需要。唯一重要的是,这个人要单纯。 朱子柳很聪明,看穿她“隰有伎楚,倚滩其枝,乐子之无知”,这是她喜欢的状态。黄蓉是什么人,一个复杂的早熟少女。世上有这么一些聪明人,是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的。历史上,美貌且聪明的女人有很多,但最终很少有不陷入自恋,自我膨胀的怪圈,用世俗的眼光总结,她们过的不开心。黄蓉她不需要她老子黄药师的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全才,她从小耳濡目染,厌倦透了天下第一装逼宗师内心世界的孤独,所以一生追求的只是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她不同于她老子,是追求愤世嫉俗只求狂拽炫酷的盛名,还是回归柴米油盐回归内心世界平淡是真,她的选择后者,虽然这个选择过程审美价值不及其父亲,但于情于理很说得通。在初见郭靖的张家口,就清晰的为自己的人生埋好了结局。 笔者最爱黄蓉的是一个细节:[眼见面前一条长岭,极目并无可以避雨之处,郭靖除下外衫,要给黄蓉遮雨。黄蓉笑道:“多遮得片刻,便也湿了。”郭靖道:“那么咱们快跑。”黄蓉摇了摇头,说道:“靖哥哥,有本书上讲到一个故事。一日天下大雨,道上行人纷纷飞奔,只有一人却缓步行走。旁人奇了,问他干么不快跑。那人道:‘前面也下大雨,跑过去还不是一般的淋湿?’”郭靖笑道:“正是。”黄蓉心中却忽然想起了华筝之事:“前途既已注定了是忧患伤心,不论怎生走法,终究避不了、躲不开,便如是咱们在长岭上遇雨一般。”当下两人便在大雨中缓缓行去] 这个小细节,缠绵万状难舍难分,大概只有林夕的词可以拿来比较。失恋的人不能多看。 而黄蓉形象的最高峰,是铁枪庙中洗冤的胸襟到成吉思汗大军西征途中三挫欧阳峰领袖气质的成熟,由一个明媚少女初尝人生凄凉的过程,她的凄凉主要是明白且接受了郭靖的不可驾驭性,照笔者看来,唯一能驾驭郭靖的只有他的岳飞爷爷,因此直到神雕中,对郭靖几乎是言谈计从,少有忤逆。所以我说黄蓉特别难演好。同样特别难演好的是令狐冲和乔峰,因为他们是金庸眼中男性的完美形象。在下一部小说神雕侠侣里,爱情戏也是同样的架构,性别反一反,小龙女同样是极天真,金庸把一个套路用了两遍。 虽然我们对故事的情节都太熟稔,金庸全集当作枕边书的主要价值,主要在于欣赏每一个人物的性格,这里面就是一个百看不厌的万花筒。这点难很做到的,古龙在某些时候做到了一半,另一半靠思想性弥补,思想性再不够的时候就沦为说教。射雕里很多配角的存在感是很强的,如三国演义,太多英雄的事迹可用来煮酒话青梅;甚至可比拟《权力的游戏》,每一个出场人物都有他的故事线。聪明的导演可以认识到这一点,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都是撑起整个故事的骨架,绝不是龙套,他们跟郭黄二人,没有太明显的主次关系。黄药师清高,名士风流;华筝天真直率,(汉族人对小数民族的惯性思维。然而失恋人物重在内心世界,这个是没办法拍好的,不如略过);蒙古族人基本都是英雄气概的原始崇拜;成吉思汗也绝对颇费笔墨,很多地方照着毛泽东的性格,刻画成一代伟人一代思想家,这些都是重头戏。这样的众生相的构成,要拍的不好看都很难。(题外话,我也是服了张纪中)当然,梁子翁灵智上人等等还不免沦为小丑角色,这是金庸不如乔治马丁的地方。 自射雕的成功以后,金庸形成了经验,往后全部作品,人物性格都并不复杂,以纯朴动人:杨过轻狂,令狐冲洒脱,乔峰豪迈,全都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却不会显得人物扁平化。甚至最为寓言化的,岳不群,任我行等人,都没有太挖掘内心世界,寓言通常是没有没心世界的。作为通俗小说,也完全没必要弄的像王家卫风格的电影一样,每个人的内心都是黑洞。化繁为简是金庸的智慧和境界。 举个例子,《锦囊密令》一回: [哲别跃下马来,跪在李萍墓前拜了四拜,将身上箭壶、铁弓、长枪,尽数交给郭靖,又牵过自己坐骑,把马缰塞在他手里,说道:“你去罢,咱们只怕再也不能相见了。”郭靖愕然,叫道:“师父!”哲别道:“当年你舍命救我,难道我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就不会舍命救你?”郭靖道:“师父,你干犯大汗军令,为祸不小。”哲别道:“想我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大汗最多打我军棍,不至砍头。你快快去罢。”郭靖犹自迟疑。哲别道:“我只怕部属不听号令,这番带来的都是你的西征旧部。你且过去问问,他们肯不肯贪图富贵拿你?” 郭靖牵着马走近,众军一齐下马,拜伏在地,叫道:“小人恭送将军南归。”郭靖举目望去,果然尽是曾随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旧部将士,心下感动,说道:“我得罪大汗,当受严刑。你们放我逃生,若是大汗知道,必受重罚。”众军道:“将军待我等恩义如山,不敢有负。”郭靖叹了口气,举手向众军道别,持枪上马。] 这里头人物感情十分简单,无非是表达一种义气,就完全避免了价值观选择权衡的过程中,对气氛的削弱,就像烧个菜,只管用烈火,火势小了,就没那么够味了。天龙八部少林寺结拜的豪气,康熙岛上寻韦小宝的温情,陈近南临死的忠义都差不多,以人性里最基本最朴素的情感取胜,反倒是每一次看都必被感动到,有永恒的生命力。 如果导演们有同样的认识,就该知道什么是金庸划出来的重点,那么,考到高分都是比较容易的。 ~~~~~~~~~~~~~更新第五集的分割线~~~~~~~~~~~~~ 表示一下我的态度,第五集,我给0分。 第五集本来该是铁木真人生巅峰,大放光芒的一集,新剧无脑般的添油加醋,自以为聪明凭空生出一些不知所云的情节(原著释放都史示弱假意和亲,八天后偷袭王罕,是一部酣畅淋漓的史诗,电视生生拍成强奸时正当防卫),反而删掉最精华的部分,买椟还珠,狗尾续貂,品位太差太差。 删掉的情节是什么呢,原文附上: [ 铁木真心想:”你既已知道此事,我跟你更是永无和好之日。”从怀内摸出一个小包,掷在札木合身前,说道:“这是咱们三次结义之时你送给我的礼物,现今你收回去罢。待会你拿钢刀斩在这里。”说着伸手在自己脖子里作势一砍,说道:“杀的只是敌人,不是义兄。”叹道:“我是英雄,你也是英雄,蒙古草原虽大,却容不下两个英雄。”札木合抬起小包,也从怀里掏出一个革制小囊,默默无言的放在铁木真脚边,转身下山。 铁木真望着他的背影,良久不语,当下慢慢打开皮囊,倒出了幼时所玩的箭头牌石,从前两个孩子在冰上同玩的情景,一幕幕的在心头涌现。他叹了一口气,用佩刀在地下挖了一个坑,把结义的几件礼物埋在坑里。 郭靖在一旁瞧着,心头也很沉重,明白铁木真所埋葬的实是一份心中最宝贵的友情。 铁木真站起身来,极目远眺,但见桑昆和札木合部下所燃点的火堆,犹如天上繁星般照亮了整个草原,声势甚是浩大。 他出了一会神,回过头来,见郭靖站在身边,问道:“你怕么?”郭靖道:”我在想我妈,”铁木真道:“嗯,你是勇士,是极好的勇士。”指着远处点点火光,说道:“他们也都是勇士。咱们蒙古人有这么多好汉,但大家总是不断的互相残杀。只要大家联在一起,”眼睛望首远处的天边,昂然道:”咱们能把青天所有覆盖的地方……都做蒙古人的牧场!” 。。。。。 。。。。。 铁木真大怒,喝道:“亲兵背叛主人,这种不义之人,留着何用?”下令将五名亲兵在札木合之前斩下首级,转头对札木合道:“咱俩还是做好朋友罢?”札木合流泪道:“义兄虽然饶了我性命,我也再没脸活在世上,只求义兄赐我不流血而死,使我灵魂不随着鲜血而离开身体。”铁木真黯然良久,说道:“好,我赐你不流血而死,把你葬在我俩幼时一起游玩的地方。” 札木合跪下行礼,转身出帐。 ] 前期铁木真胸怀和抱负,伟人形象,拍案叫绝,而结义的情谊,笔法细腻处,虽克制,回味悠长。 虽然我一贯的观点是,改拍电视,古龙小说做加法,金庸小说要做减法。(比如比武招亲有点恶俗,吃灵蛇长内力太小儿科,等等,此处不展开)。但是无脑剧组的这只叫花鸡,把中间的鸡扔掉了,包了一大坨烂泥进去。零分零分!83tvb也有种种恶俗之处,因为那个年代的电视是主要是拍给在家里一边拖地一边带孩子,靠耳朵听电视的家庭主妇看的,情节不能推进太快,而且要有主妇喜闻乐见的花边内容。现在的电视在网上快进着看,沿袭三十几年前的恶趣味,再毫无借口。 关于怎么拍好金庸剧,第五集就是极典型的反面教材,该被金迷吊打鞭尸 ~~~~~~~~~~~~~更新第三十五集的分割线~~~~~~~~~~~~~ 最近时间不多,直接跳到35集看了一集,看完直接毫不犹豫把四颗星改成三颗星 因为从导演到演员完全没有吃透两个主角的性格,长岭遇雨这一段感情小高潮,不出意外,完全变味了,居然还有愉快的背景音乐!黄蓉经历这么多依然被活生生演成了一个不知愁苦混不吝的烂漫少女,性格上竟然毫无转折升华。郭靖的人格魅力虽然是到了神雕中闯蒙古大营那一段才开始大放异彩,但是射雕中也是有铺垫的,估计导演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呆滞少年怎么可能成为日后倚天中张三丰记忆中的一座丰碑。金庸人物的武力是有个背景大框架的,最终成就还是依托于各人的资质不同。资质平庸的人练再好的功夫,也不能达到上流境界。乔峰毫无奇遇全靠苦练,战无不胜,张无忌内功外功都是最顶级配置,却屡屡受伤在周芷若之流的手下。全真七子武当七侠为什么都跟各自师父相差太远就是佐证。令狐冲适合随机应变的剑法,段誉适合逃跑,郭靖的大气象大格局,适合雄浑的掌力。当然电视剧里头这种标准的路人以下气质,是让人觉得这年轻人事业上注定一生平庸。 周伯通也是同理,一个人如果身上完全见不到成年人世界里的欲望纠葛,这是多么理想境界,百岁张三丰最终都没有达到这种层面。导演既然认为周伯通这样大智慧的人物只能行驶小丑娱乐的角色,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接下来顺着话题理一理金庸小说中的小丑形象。 如果说周伯通的形象是导演领悟力还不够,那么其他小丑形象就是金庸书里的胎里毛病。灵智和尚,沙通天侯通海这些人,其实是很拉低整个作品的艺术性的。而这个问题金庸本人从头至尾都没有意识到。倚天的周颠,笑傲的桃谷六仙,天龙的南海鳄神,侠客行鸳鸯刀里面这种垃圾人物更是不胜枚举。 笔者虽然武侠小说看的不少,但也没搞清楚武侠小说中是不有约定俗成小丑人物的这种惯例,类似于点了穴道人就被定住一样行业内部标准。或者猜想这一口味继承于莎士比亚剧中不可或缺的小丑。可惜金庸在这上面只学其形未得其神。 莎士比亚前期作品的小丑纯粹被用来取悦观众,与戏剧的主线脱离,对剧情的发展也不产生影响,功能仅仅是搞笑,而没有深刻内涵。 到后期小丑的功能就不同了。利用他们特有的灵活性,可以及时与读者观众产生直接交流。或服务于剧中的主人公,或缓解紧张的气氛,或在适当的时候跳出来做几句尖刻的评论,让读者回味无穷,同时表达主题。 莎翁的小丑并不愚蠢,只是不会与其他人一样为了名誉、地位、爱情、尊严等等东西而绞尽脑汁,自作聪明,而作为一个清醒的旁观者,享受他自己的快乐,并且带来揶揄、嘲弄、反叛、反思,等等 而反观灵智上人被抓三四回领头肉,不光无趣,而且读者尴尬。如有第三次修订,建议把这些人物全删掉为好。 ~~~~~~~~~~~~~更新于4.7日~~~~~~~~~~~~~~~ 已经看不下去全面弃剧。 射雕比起后作如天龙八部,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稚嫩之处不过除了金庸本人大幅修改,艺术价值也很难更上层楼。 除了金庸对于历史和政治的认知还是比较的粗浅这一环,可作为切入点。 从政治制度上,从军事上可以分析蒙古军团的崛起于衰落,带到小说里,宋朝作为贸易最繁荣,经济最富裕的朝代也可以挖掘其社会风貌。从经济学分析到政治学,再谈及社会关系学,就比纯粹的国仇家恨高级不知多少。毕竟马克思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都告诉我们,一切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手。既然小说以全真教,九阴真经道家思想为纲,如果有道家超脱的眼光看待政治军事的运行规律会更好。这方面太高深,不是学这个的,纯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