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15 20: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埃贡·席勒:死神少女》是一部由迪特尔·贝尔讷执导,诺亚·萨维德拉 / 马蕾茜·里格纳 / 瓦莱丽·帕赫纳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一):《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对一个画家浮光掠影

  (芷宁写于2017年8月6日)

  一部画家的传记片,倘若缺省了对其人生关键时刻内心情感的相对有理有据适度揣摩,便会失分不少,影片《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Egon Schiele: Death and the Maiden)》 便是如此。该片选了一位非常帅的演员诺亚·萨维德拉来饰演在彼时颇有争议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1890年-1918年),似乎有走捷径的嫌疑,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着墨的地方就能含混而过。

  埃贡·席勒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命只有短短的28年,就他遗留作品数量而言,他短暂一生的容量似乎涵盖了懒人的几辈子,而他的个人生活,有着典型艺术家随性随意,堪称“邪魅狂狷”,放纵肆意,似乎怕来不及活到明天似的,这或许和其家庭背景也有点关联父亲在他15岁就离世,而在离世之前,父母关系并不融洽,争吵如家常便饭

  埃里克·侯麦在影片《双姝奇缘》中藉由蕾妮特这个学习绘画女孩儿说出过这样的话:“当一个人绘画时,画就是他本人,因为……情绪感应,完全跃然纸上,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是内心独白。”席勒的画,线条富有激情造型夸张,色彩触目,观之能从画中感到某种极度悲伤的情绪,也有着不安焦虑苦闷,仿佛画家的内心独白。而“画家想要表达的,和人们看到的,通常是两回事”(语句同样来自侯麦的蕾妮特),故而不同观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或趋近于画家的意图,又或者根本与画家的本意背道而驰。传记片的拍摄与解读,有时候也是如此。

  埃贡·席勒和女性的关系,一直是人们解读他的关键,他的生活、工作中不乏女性——他和母亲的关系紧张,当面不知该如何相处,在信中却往往口出狂言;他曾让妹妹葛尔娣做他的模特,而妹妹则对他有种痴缠的迷恋;他和很多女模特的关系暧昧,其中维拉尼,也就是沃莉,是他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缪斯;沃莉和他一起经风雨,除了做模特外,还帮他和画商周旋,为他出庭作证,在他被羁押其间,也不离不弃,而他最终却抛下了全身心为他而活的沃莉,娶了家庭条件相对好的哈姆斯家的女儿

  对于这部影片,人们普遍不满意的地方大约便是——对席勒决定娶哈姆斯家的妹妹伊迪丝感到突兀。虽然往事的确如此,但影片对此缺乏必要交代过渡,他之前似乎和哈姆斯家的姐姐阿黛尔接触得更多,这中间依稀有断裂或跳频之嫌。其实对此,影片也是做了些不算充分的伏笔,如,当席勒发现妹妹和自己好友有染时,他很愤怒,怒斥妹妹不该如此轻率不智,他的怒吼中流露出了他的观念——他认为女人该珍惜纯洁躯体。沃莉起先是席勒的老师克林姆特的模特,片中的席勒还曾询问过沃莉和老师关系,可见他是在意的。而阿黛尔·哈姆斯在和席勒的闲聊中,谈及妹妹伊迪丝因年龄缘故,在社交方面被管得严,必须按时回家,此时,闪过一个席勒对伊迪丝有另眼相看之感的镜头,但很短暂,稍纵即逝

  饰演沃莉的瓦莱丽·帕赫纳,算是这部影片中对角色情感和情绪拿捏比较合适的一位,她诠释出的无望的爱恋与彻骨的悲伤,足以令沃莉义无反顾地加入一战医疗队伍行为来得符合人物的行为逻辑,而悲伤的结局也足以令片中的席勒明了,他究竟错失了什么,于是画名“男人与少女”终成“死神与少女”。

  现实中的埃贡·席勒曾言:“看着你,让我的心脏很痛。我爱你。”这话究竟为谁而言,各有解释。而该片对席勒的塑造似乎流于表面,没有诠释出一位画过上百幅自画像的人的极度自恋与自我怀疑自卑又自傲且一丝不苟气质也并未体现出来。

  影片的画面是美的,很多场景颇有质感,倘若在剧情架构和人物塑造方面,能再往前推进一步的话,就再好不过。

  (杂志约稿)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二):“不大不小”的席勒

  冥冥之中,皆存联系。无关这种联系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跳出来将你吓的目瞪口呆;还是悄无声息的汹涛暗涌,推波助澜,都不可置疑于它密切存在你我的一切人生轨迹之中。 比如这部电影,昨夜某个可爱人儿无意的提及,或许只是因为拼错了名字字母顺序,而直接导致我在接收到相关信息时,完全没有在大脑里get到与其相关的信息联系。如果当时做出了那样的联系的话,我可能会不禁感叹“巧了!” 因为那段谈话的三个小时前,我正在读一本艺术史的书,而且正好读到这位任何一本艺术史相关的书籍都不可能不提及的人物,一个一生颇受争论的“不大不小”的人物-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不小”是由于他作为一代知名表现主义画家的名望;而却只活到28岁,实在是“不大”。 这么一个倘若活在当下可能会被以“不可描述罪名”告到死的(当然在他那个时代也被以同样的缘由告到呆萌);也皆可能会被现在社会女性的道德眼光视为“渣男”的艺术家,短短的一生可谓波澜起伏。在此,我不想过多着墨于这位倒霉蛋的各种花边的真伪,因为我们要看电影。 看电影起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男主的那该死的令人嫉妒颜值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三):Tod und Mädchen?No,just man und mädchen.

  生离和死别 只有一线之隔

  在别人的婚礼上起舞的Wally 多么放任自由 多么明媚潇洒 仿佛生在这世上的意义就是为了尽情呼吸阳光下起舞 从来都为自己而活

  一纸“我没有爱过任何人”的证明 却不想以《死神与少女》挽断罗衣留不住依依带泪总难别的姿态面对他的离开

  在那些blind in love的愚蠢女人中 唯有她轻扬着头聆听他说 他以为美好肉体内总是美好的灵魂 告诉他“你是更卓越的那类人” 懂得他生命中全部的意义都在于艺术

  不在乎三个女人尴尬的电影 仍旧为维也纳纷纷的暮雪内心震颤 激动不已 奔跑去天真无忌的打起了雪仗

  当闭上眼睛 仍会想起她穿上他设计长裙时的欢喜 在他身陷囹圄时不离不弃 他们激情溢至的一次次吻 记得和他坐上牛车离开纽伦巴赫的田园牧歌

  看 她又在日光翩翩起舞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四):用席勒的作品祭奠自己的生活

  艺术家的传记电影看过不少,但席勒这部却看的人难过,不仅仅因为28岁就死去,而是席勒人生的三个女性的故事,暧昧而真挚亲情葛尔蒂,陪伴却不能牵手伴侣瓦尔莉,结婚却并不理解艺术的埃蒂丝,她们在席勒人生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让人开怀

  看过这部电影,仿佛更加理解席勒作品中阴郁的暗色,杂乱的线条,和无处不在的女性身体和性。那是那个时代的表现,也是席勒寻找艺术创新和对女性思考的表现,而这一切,衬上席勒短暂的人生,他妻子短暂的人生,她伴侣短暂的人生,无法不让人联想到自己荒废而无所成的生活,在这个最好或最坏的时代,而祭奠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客厅中那副莫奈的风景画,换成席勒的《死神与少女》。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五):殉道人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是一部活色生香的电影,但好在它色而不淫。

  有时候裸露的身体未必会勾起性欲,也有可能唤醒对艺术的感知,放下纷杂思绪管中一窥天才的禅定时刻。

  这部传记电影的质感继承了主人公埃贡·席勒的精髓——行事作风牛鬼蛇神放荡不羁,灵魂深处又如天使之翼般纯净无暇。

  故事始于埃贡去世的那天。导演在插叙中将这位表现主义绘画巨匠短暂的一生娓娓道来

  埃贡·席勒1890年出生于奥地利,1918年死于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在他短短28载的一生中,留下了三百多幅油画与上百张素描。据说若按尺寸计算,埃贡画作的均价堪称世界之最。

  虽然这位艺术天才的履历璀璨多姿得让我眼花,但我所看到的电影中的埃贡,更为接近“殉道者”的形象——他一生为艺术殉道,所到之处皆是灵感与现实的兵戎相戈。

  画画于埃贡而言犹如吃饭穿衣一般,是生活不可分割的板块。他本人更是对此深信不疑,而这种笃信注定了他会一次次伤害身边的人以及给自己招致无数麻烦。埃贡走到哪都几乎纸笔不离身,看到任何想画的东西他提笔就画,旁若无人。若是看到想画的人,他甚至会下意识提出:保持这个姿势别动。

  他为各式各样的女人作肖像画,甚至还有未成年女孩。那些无家可归迷途小羊倒十分愿意跟他待在一块。埃贡的画,线条永远不走寻常路,笔墨浓重,基调阴暗,充斥着人类心底的不安与痛楚。那些夸张扭曲的肢体语言是埃贡眼中的真实,是这个世界在他心底的最终投射。这位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深受哲学家尼采的思想启迪,以至其在表现众生迷惘疼痛层面上如此得心应手

  埃贡的作品让他在艺术界逐渐名声燥起,但随之而来的,其离经叛道的行为与风格诡异的画作也一时间成为广大吃瓜群众的讨伐对象。埃贡·席勒为坚守心中的艺术信仰受了不少磨难,他承受铺天盖地的谩骂,甚至遭到关押。但这一切似乎只能吓到旁观者,吓不到他。

  尽管在外界看来,埃贡是苦行僧式的艺术疯子,依然有一个女人愿意为他的信仰妥协,愿意跟随他一起“受难”,那就是瓦莉。模特瓦莉遇见埃贡时只有17岁,这个热烈奔放的性情女子很快成为埃贡的缪斯,并陪着他走南闯北很长一段时间

  在与瓦莉相伴的4年间,埃贡为她留下了一幅传世肖像画,并以她的名字命名。画中的瓦莉看上去满腔柔情,几乎将埃贡笔下那种专属的乖张线条都柔化了。或许这就是埃贡眼中瓦莉为他自我牺牲的顺从模样

  可惜世间很多相濡以沫都不如相忘于江湖,瓦莉的不离不弃最终也没能换来埃贡的与子偕老。

  埃贡将自己与瓦莉的分手比作死神与少女的诀别,这份被现实拦腰斩断的爱情给了他《死神和少女》的灵感。画像中,瓦莉半跪在纷乱地面依依不舍地抱住死神,死神亦面露沉痛,轻轻抚摸着少女的棕色发髻,仿佛下一秒就会将她带走。

  关于埃贡与情人瓦莉的结局,大多数历史记载里都是冰冷的,远远不似电影所呈现的那般曾经沧海难为水。而埃贡离开瓦莉的真相,众多版本都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他抛弃了这个伴他4年的女人,转而投向中产阶级富家小姐怀抱

  埃贡这一生只拥有两样东西:女人和画。除此以外他算得上一无所有

  在埃贡的价值观里,他需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为艺术创造价值,绘画艺术永远排在首位。我甚至猜测:也许女人在他眼里和商店排架上的笔墨纸砚没有太多区别,唯一区别在于她们能在寒冷的夜里为他带来少许温暖

  或许诸神忙着创造一个为艺术殉道的埃贡·席勒,却遗漏了一个拥有人之常情普通男人。

  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拥有精美的构图、配色与打光,妥妥颜狗春天专业养眼不容错过

  一定要听片尾曲。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六):男人和少女

  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

  现在眼前还浮现着男主在自己展览隔壁的小屋里默默地把每一张条目上的作品“男人和少女”改为“死神和少女”,桌角静静的躺着刚寄来的带有wally死讯的纸条

  影片显然是将两者的爱情美化了。据真实记载,二人分手的场景十分不堪,schiele抛弃了对他不离不弃四年的wally,转身就娶了家庭条件优越的Edith。他确实是势利,女性对他来说永远只有利用价值,用完了即抛弃。在离别咖啡店,wally穿着他亲自设计的裙衫,含着泪的深吻也未能留住这一放荡的游子,他只是生硬地别过肩膀毫无表情地疾步离开。但影片仍然想让观者相信,离开wally的那几年,他也会时不时想起克利姆特家的初见、与她共度的纽伦巴赫阳光明媚的乡间和维也纳的大雪。更无法忘记的,是紧抱她于胸口,“男人和少女”的灵光乍现。

  女性在schiele的一生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他以充满情色意味的人物画著称,并坚称他对身体的一切描述都只是艺术。缪思可以有很多,但真爱只能有一个。我们都心知肚明,wally在他妹妹婚礼上的“没有爱上任何一个人”的证明是假的,她深爱这个如此执扭又忧郁的男人,也许是从第一天那目不转睛的眼神开始,也许是他让她把长袜拉高一些的时刻。所以,一年后,当他拿着写着同样证明“一年会花几周的时间和wally一起度假”,而要娶Edith的时候,这仿佛是一场无情的儿戏。

  艺术的圈子里,特别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男女关系是说不清楚的。wally和Edith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能是出于身份的卑微,wally永远像百灵鸟样用无限带有浪漫生机的包容对待这位大艺术家,所以他们的爱情也好工作也罢才能维持数年之久。在得知schiele和Edith的婚讯后的崩溃也在情理之中,她对他是海水般的爱,既可以有汹涌的激情为他提供艺术的灵感,又保留着日复一日平静却扎实的爱。艺术家身边的女性是最伟大的。而只有艺术家,往往是男性,被历史所记住。女性,一定要像蒙马特情人苏珊娜瓦拉东一样,不仅要有过人的才华,还要有睡遍整个印象派,让无数男人梦寐以求的名声才行。要不然只落得卡米耶克洛岱儿的下场:分明有着和罗丹不相上下的天才,却只以“罗丹的情人”被记住,在精神病院孤独的死去。而Edith从新婚开始就在不满,“我不想让别人这样看到我”,这是看了schiele的素描后的冷漠话语。要不然就一直在嫉妒他和别的女人,即使schiele在多活几年,这段婚姻也不会长久。高傲怪诞如schiele,怎么会任人轻视他的艺术?

  也许在世人看来无情,但他是把moua,wally和其他的一切视为艺术。爱情、友情、亲情。。。。所有的都和艺术所重叠,因为艺术既是生命,是他一生所追求,而不会左顾右盼地迷茫。。。。

  :1.最近几年传记电影越来越多了呐,前段时间看了舞女,也非常棒。欧洲的传记片画面都特别唯美文艺复古

  2.花痴福利:男主360度美颜,小哥实在是太帅了(屁股没有想象中的性感,总要有缺点。。。)他是不是模特??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七):埃贡·席勒

  埃贡·席勒

  (EgonSchiele,1890.6.12-1918.10.31),奥地利绘画巨子,20世纪初期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其作品表现力强烈,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看片之前并不知道是人物传记,奥地利90后演员诺亚·萨维德拉的美让人感动,很久没看到这么符合审美的年轻男演员了。美男子的美不是简单的浓眉大眼瘦削肤白,诺亚雕像般的五官轮廓和健康肤色无可挑剔又富有灵气,还带着孩童般的友善和欲望,更何况表演起来也完全对得起这张俊脸。

  演绎一个个性十足的年轻画家并不需要怎么用力,诺亚安静病娇又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艺术家的干净与纯粹。尽管他将自己的作品称作情色艺术,尽管满屏毫无遮掩的肉体,却丝毫不觉肮脏。只是出于对艺术的愚钝,对大师的风格有点不太能接受,直到结尾字幕出现:

  “埃贡·席勒卒于1918年10月31日,时年28岁。他留下约三百幅油画和超过两千幅素描和水彩画。他的画作如今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卖以数百万价格。”

  立马对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画也能略欣赏一二了,没办法,就是这么势利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八):能怎么办呢?当然还是选择原谅他啊

  经过巴塞罗那兰布拉大道边的一条巷子,我被路边书店橱窗内的一本画册吸引。书店不大,很容易就走过了,但画册封面上那个人的眼睛仿佛深深看住了我。

  我定在那里百度,才知道这居然就是一本埃贡·席勒的画册。封面上是埃贡·席勒的自画像。

  当即走入书店把它买下来。

  我用了“居然”,因为就在来西班牙的漫长飞行中,我刚看完了存在手机里的电影《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繁华的兰布拉大道正是之前巴塞罗那遭受恐怖袭击的地方(而就在美国当地时间10月1日晚,拉斯维加斯Route 91 Harvest乡村音乐节遭遇枪手扫射的恐怖袭击,至少造成59死515伤……)。路口如今还放置着许多的鲜花和蜡烛,悼念亡者。路上停着警车,走三五步便看到荷枪实弹的警察。

  然而游人依旧如织,欢闹喧腾,路边二楼情色博物馆阳台上,有人打扮成梦露掀起裙子朝行人慷慨派发飞吻。

  而书店所在小巷连接的另一端是巴塞罗那市政厅。市政厅门口有人静坐着请求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立。这些天,在西班牙随处可见加泰罗尼亚人张贴的独立传单,他们选在10月1日这一天进行公投,要把加泰罗尼亚从西班牙独立出去(然而最终西班牙政府阻止了此举,警察捣毁了投票点,还酿成了流血事件……唉,10月1日还真是个多事之日啊。)。

  不管是“恐袭”还是“公投”都与政治相关。而这家出售艺术画册的小书店就这样默默偏安于连接两处的巷子里。仿佛电影《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所述:艺术是独立的,恒久的,美好的,关乎心灵的,超越于政治与世俗之外的存在。

  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就活了28岁,便被死神夺去了生命,如果不是留下了那些不朽的画作,因为艺术,没有人会记得这短暂如流星一样闪过的人。

  让我们撇开“死神”,先来谈一谈少女吧。

  席勒一生除了画了大量自画像,最多的绘画题材就是少女了,《死神和少女》《斜躺的女人》《黑发的裸体女孩》……还曾因为给未成年少女画裸体画被以诱拐罪名逮捕。

《死神和少女》《坐着的女人》《黑发的裸体女孩》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中席勒一生主要有这样几个对他很重要的少女——

  他的妹妹葛尔蒂,拥有异域风情的莫阿,和他生活多年的瓦莉,以及最终成为他妻子的埃迪特。

瓦莉

  这些女人在他生命中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照顾他,呵护他,给予他生活上的依靠,情感上的滋润。有人在他弥留之际衣不解带看护他,有人为了他一路追随,有人为了他痛不欲生……然而对席勒来说这些女人就只有一个名字——“缪斯”。

  女人千万不要爱上艺术家。因为他们不会有同等的爱给你,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生命,他们的一切都献给了艺术。

  他们把自己都给了艺术了,更何况是牺牲牺牲你呢?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中,如果席勒有一件事情是真心的,那就是绘画。除此,便没有第二件了。

  所以他可以和画家朋友分享莫阿,也可以在遇上瓦莉之后便将莫阿抛在了脑后。

席勒画的瓦莉

  妹妹葛尔蒂爱上他的画家朋友,要和对方结婚,席勒大声反对,反对的原因是:“你看他根本就不作画了!”

  席勒的人生只有绘画。所以当一战开始,他努力躲避应征入伍。甚至不惜选择抛弃瓦莉,选择和中产阶级女人埃迪特结婚。埃迪特还有个妹妹阿黛尔,席勒跟朋友说:究竟和姐妹中哪一个结婚都无所谓。他只不过是要一个婚姻的外衣罢了。

  电影中埃迪特去看望入伍的席勒,给他带去画笔。久别的两个人抱在一起亲热,席勒突然放开她:“亲爱的,别动,保持这个姿势。”就此作起画来。

  被他抛弃的瓦莉悲痛欲绝,席勒却请求瓦莉依旧与他保持情人关系,但被瓦莉拒绝了。估计席勒还是想在她身上寻获新的灵感。

  那张《死神和少女》就是瓦莉听闻席勒要抛弃自己时,伤心地扑在席勒身上紧紧抱住他,这时,席勒从镜子里看到两人纠缠的姿势,于是灵感突至,作起画来……

  后来,瓦莉在一战中当了战地护士,很快就去世了。听闻消息的席勒正在筹备自己的画展,于是将展册上所有《男人和少女》都改成了《死神和少女》。

  就算在这一刻,很多人都被席勒的举动感动,认为他还是爱着她的。但说不定也是他从瓦莉的死亡中得到的最后的一点灵感,她最后一次做了他的缪斯。

  席勒有一句名言:万物都是活着的行尸走肉。

  只有艺术是生动的永恒。

  可是女人又怎能不爱上艺术家,他们浪漫、多情、有趣、不羁,才华是最大的魅力,将她们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就算是埃迪特,她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愿意被别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身体。但依旧让席勒以自己为模特画了很多裸体画。再画上别人的头。

  没有女人能拒绝被席勒绘画。

  所以能怎么办呢?就算被他欺骗、背叛、抛弃,能怎么办呢?当然还是选择原谅他啊!

  席勒确实是天才的画家,在他短暂的28岁生命中,留下了许多动人心魄的作品。

  他为艺术献身,艺术也慷慨地回赠了他。

  席勒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简直是令人惊叹。

《克鲁默景色》(1910)《拥抱》(1917)《裹着绿毯子蹲坐着的女子》(1914)

  28岁时,西班牙流感肆虐欧洲,埃迪特和席勒相继死去。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席勒仍旧在画素描。

  他是一个战争的逃兵,一个感情的逃兵,一个有着太多缺点的男人,但却是一个毋庸置疑伟大的画家。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不算是非常好看的电影,至少和席勒的画作比起来相差太远了。

  但还是可以一窥画家的人生。

  就像在控告他诱拐的法庭上,坐在被告席上的席勒一直都是骄傲的,理直气壮的,直到法庭当众烧毁了他一幅画,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心痛又绝望的神情。

  电影拍得很美,但问题也在于这种美。扮演埃贡·席勒的男演员诺亚·萨维德拉实在长得太好看了,比电影中每一个女演员都好看,好看得像一个模特,一个明星,一个牛郎……而不是一个艺术家。

  他应该出现在画布上,而不是执画笔的人。实在是好看得让人出戏。上一次看电影因为男演员长得太好看而出戏是小田切让的《彩虹老人院》。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中有一幕是席勒因为被应征入伍不得不去接受身体检查,想要躲避上战场的席勒说:“医生,我心脏不好。”

  医生冷静地回道:“那是女人们看到你后的反应。”

  虽然现实中席勒的朋友形容他“少见的英俊,外表一丝不苟,人们甚至不能在他脸上找到一根未刮干净的胡茬。”但朋友的夸赞真的可信度也就这样吧。

  不信大家看照片,是不是艺术给他加了很多分?

  我想,我还是更爱他画出的那个双眼凹陷、表情乖张、四肢羸弱、姿态扭曲但却深深看进我心里的那个他自己吧。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九):死神与少女:镜像关系

  迷席勒是从他的一幅自画像开始。席勒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当自恋,短短28年生命里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其中有一张非常特别,是两张一样的脸依偎在一起。居上者神情天真烂漫,又带点无所谓地望向画外,居下者则神色阴郁,眼神警惕。面部用席勒标志性的表现方法,强调线条和棱角带来的冷峻决绝效果,阴影处用席勒爱用的橙色填补,肩部以下则完全留白,两具身体融为一副。

  之所以先说到这幅自画像是因为情节进行到这一幕:席勒为了能继续画画决定娶埃迪特,在最后一夜拥抱瓦莉。透过镜子他们的神情凄楚,无法不令人联想到前面这幅自画像。

  说这个场景和自画像很相像,不只是姿态和相对位置。席勒所在的上位对应着醉心艺术的一面,瓦莉对应着那个为他奔走考虑现实问题的一面。

  事实上这个场景对应的是另一幅名作《死神与少女》。也是这部电影的点题。一开始起名叫《男人与少女》,在席勒开办展览时,他收到了瓦莉感染猩红热病死的消息,于是默默把所有的标签改成《死神与少女》。

  相比较自画像,这幅画在情感上更接近于电影中的场景。艺术进行到表现主义人们早已不要求画家以工整的人肉照相机技术复刻细节,颜色和线条成为传导人类共性情感的工具。橄榄绿的死神的脸和橙色点缀的少女的脸两相对照,是高度饱和的哀愁下暗涌的不安。

  当然不是说席勒本人对瓦莉真有通常概念上的爱情体验——瓦莉之所以能在席勒身边相当稳定地度过四年时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对于其他席勒的模特没太浓重的嫉妒——因为她觉得她与席勒心意相通,直到席勒开玩笑似地要她写书面保证:绝对不爱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瓦莉气得摔门而出他追出去喊的也是:别走,我需要你……为了画画。评判艺术家的道德水准如何很无聊,渣不渣并不能影响他本身的伟大。

  真正有意思的部分是自画像与《死神与少女》里,瓦莉和席勒的对应关系恍若镜像。精神层面的共鸣到底是生死大义还是细枝末节很难说清。席勒一生中三个重要的女人里,他的表妹平和恭顺,妻子保守守成。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嫉妒,前者在早年间嫉妒席勒从裸体剧院带出的演员模特,并因着嫉妒嫁给席勒的艺术小组中席勒最讨厌的人。后者嫉妒席勒和瓦莉的关系,不愿意以同样的方式被席勒描画。

  早在莎士比亚的《驯悍记》里就说了嫉妒乃是女人的天性。瓦莉有过嫉妒么?她有过嫉妒也依然义无反顾地追随着席勒。席勒去当兵她没钱到布拉格租房子就跑去当战地护士“期望能在未来某天与你偶遇”。但只有在席勒临死之前他才知道自己失去的到底是什么。时间的错位让圣母般的奉献虚掷。

  如果可以,希望世界上没有人能遇到知音,众镜相照,重重观影,成其无尽复无尽。但也只是镜子而已。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观后感(十):男人和少女

  总体来说:画面五分,配乐五分,男主五分,各位全裸出境的女孩儿五分。倒叙手法,很平淡的叙事,最后为瓦莉狠狠哭了一鼻子。

  瓦莉不承认爱上谁大概是怕说了爱你却得不到我也爱你。在这一点上瓦莉太软弱了,把自己的人生捆绑在另一个人身上直到死。而所有的女人都是一样的软弱,才给这种自私的男人以掌控她们的机会。但另一方面讲,这种俊俏、阴郁,又才华横溢的男人偏偏招女人喜欢,一个个沦陷在黑白分明的眼神里根本走不出去。

  以艺术家身份自居,为画画辜负一沓女人,为艺术牺牲的第二面事实上就是自私。这难道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跟艺术又哪来的半毛钱关系?

  无论是男人与少女还是死神与少女,少女只存在于镜中。谁也无法感受到瓦莉的绝望。

  又让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越想越气,气得要死,气得想哭。我不是女权,我只是想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