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面具之内》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面具之内》影评10篇

2018-04-22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面具之内》影评10篇

  《面具之内》是一部由Jennifer Siebel Newsom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面具之内》影评(一):这神奇的洗脑文化

  刷新三观纪录片,很不错,正好配上之前看的“狩猎场”,很好的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之前说到的性别问题,多数都是女性弱势所引起的一切一切,稍微偏门一点的也就是LGBT类的少数性别,还真没有在意过这些少数弱势性别的对面,强势男性性别的那些有的没的。细想一下,我们说性别平等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从来都以弱者视角出发,好像强者天生就是强者,这何尝不是一种想当然的歧视,对于那个从一出生就赋予了欲加之罪的性别来说,我突然有种怜悯的母性出现咧(走歪了)。

  说到米国的这种男性至强文化,我突然觉得我好像也有被洗脑呢,请刷新我的男神列表,嗷~~~~就连我这种八只脚外的边缘人士都能被默默都洗一洗,可想而知,身在其中的几乎避无可避。从来没想过在一个崇尚自由民主个性国家男女性别的对抗意识可以如此的独辟蹊径,将所谓女性化的标签从各个方面家庭的,社会的,文化的和man的气质对立起来,再孤立边缘化,说实在话,不得不佩服这种洗脑方式,再想远一点,有必要思考一下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其他意识的洗脑可能~~~~~。

  另一方面,我突然很庆幸自己身在上海,一个女性化的城市,也突然意识到自己这诡异取向是怎么来的呢,被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洗脑的性意识,又有身为上海大女人对男性社会性别骨子里的排斥,这种神奇的组合原来就是这么来的啊啊啊啊啊啊。

  《面具之内》影评(二):撕掉面具,迎向自由

  一部讲男子气概的规训如何伤害男性的纪录片,有点感慨。在这套狭隘定义里,男子气概=对女性气质的拒绝恐惧。于是,把痛苦眼泪,恐惧,同理心,脆弱感性亲密渴望都藏在面具之下。

  而这些,并不是女性特有,这是人性

  我总觉得,男性的情绪问题比女性严重,更需要关怀。我们觉得女性情绪化,是女性显性表达情绪带来的认知偏差。男性的情绪问题是沉默无声的。沉默中爆发或灭亡。

  物化人者,其实先物化了自己。不管是男性贬抑女性,男性贬抑男子气概不足的男性,还是女性贬抑女性,女性要求男性像个男人。男女都是人。把自己当作人了,就能把别人也当作人。

  性别只是个事实,本身不包含价值,不需要去证明,捍卫或否定。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都不会伤害到ta作为那个性别的价值,因为性别没价值。我既不为它骄傲,也不为它羞耻

  但愿可以少一张面具,这样就多一分作为人的自由。

  《面具之内》影评(三):一起来讨论:男人为何越来越不行了?|《面具之内》

  一起来讨论:男人为何越来越不行了?|《面具之内》

  微信版本请点击:

  男人为何越来越不行了?

  每月观影

  也叫

  七嘴八舌

  每个月会推出一部

  有看点有启发的影视作品

  你在观看后可以与一同观看的小伙伴

  通过线上的方式一起交流讨论

  可能是瞎哔哔,

  也可能收获许多意外之喜

  11月观影作品介绍

  《面具之内》

  也称

  《“直男癌”是怎么形成的》

  豆瓣评分8.2

  这是一部纪录片

  该片采访了美国不同族裔、性取向和年龄段的男性,以及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既有个人故事,也有数据研究分析

  只为探讨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有种种特权情况下,

  男人却越来越不行了,

  读不好书,

  做不好工作

  男人究竟是怎么了?

  以往我们认为,是女性很容易遭到性别偏见,其实男性也是如此。

  影片的一开头,引用了乔治•奥威尔的话:

  “他戴上了面具,而他的脸竟然渐渐地适应了它。”

  这就是一部关于

  戴上了面具,遭受了性别偏见男人的纪录片。

  如果你对男性性别感兴趣

  如果你是一个遭受到性别偏见的男性

  如果你是一个男人

  如果你是一个关心男人是什么东西的女人

  我们邀请你一起观看本片,并一起讨论。

  讨论并没有时间限制

  在本文案推出后1个月内在专属微信群进行。

  1、扫码关注公众号

  一杯咖啡(coffeecenter)

  2、在一杯咖啡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回复

  “面具”

  一杯咖啡影视组介绍

  如果你

  善于运用镜头视频达人内心丰富情感

  熟悉国内外影视、娱乐动态,经常观看各类影片

  懂得拍摄制作影视等多媒体作品

  喜欢写一些影视作品的分析,对一些作品有自己的见解

  (上述有一项符合即可)

  现在,我们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

  用镜头疗愈内心:一杯咖啡心灵影视组组员召集中

  一杯咖啡介绍

  我们是沪上有一定影响力公益心理团队

  由心理咨询师和关注身心健康伙伴共同维护

  本着使用业余时间做一些有意义事情初心

  以“一杯咖啡”平价的方式

  提供公益心理类活动

  (包括公益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成长工作坊,在线学习交流等)

  以可靠有趣形式

  提供心理类成长资讯

  (包括原创、读书笔记、外文翻译等)

  《面具之内》影评(四):愿你们不再假装坚强

  这部片光是看预告片就能把人看哭。

  小男孩们,少年们,青年大叔白发苍苍老爷爷,对着镜头说,我觉得孤独,我把我的感情藏起来,我很少能交到知心朋友

  这让身为女性的我感到很震惊——他们看上去都那么坚强,没想到内心里有那么多被藏起来的苦闷。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时候我却想说,男人哭吧不是罪。

  这几年来,大家谈女权谈得很多。我们在提到性别平等的时候,却很少把关注点放在“性别平等”这话题的另一半人——男人身上。毕竟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众所周知,而男性,在性别平等这话题上,往往是作为需要打倒和推翻的角色存在。诸如“直男癌”“妈宝男”之类的词层出不穷,然而我们有没有仔细想,是什么把男人变成现在这样?表面强大甚至刻意在压迫、贬低女性的男人们,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坚强和无懈可击

  这部纪录片揭露了一个我们早有意识,却很少正视的事实:性别偏见对男人的伤害不比对女人的小。

  虽然纪录片拍摄在美国,但很多道理放在中国也适用。

  这个社会充满了刻板的性别印象:男人要很man,而“男子气概”这个虚无的概念,被具现化到到了三个方面:擅长运动或打架,有钱,受女人欢迎。我们看的主流电影里充满了这样的形象一身肌肉的超级英雄挥金如土的华尔街之狼,左拥右抱的花花公子。当然还有三者兼备的,比如能打架又有钱还一集换一个女主角的007。这样的男人确实有魅力,然而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他的优点绝不仅仅是这三方面——他可以擅长跳舞,可以是个学术高手,可以感情细腻温柔体贴,甚至可以擅长化妆(Kevin老师举起了手)。而这些优秀的人的特质,被排除在了男子气概之外。

  影片里提到一个调查结果——对一群男女孩的个性做采样,假设绝对女性气质”为最小值,“绝对男性气质”为最大值,画出分布图。两个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和方差相当接近,而两个分布重叠的面积有90%。这说明大部分男女,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上都是类似的,并没有真的二元化的差别。我们看到的男人和女人如此不同,是因为社会刻意让男孩子更具男性气质,而女孩子更具女性气质。

  这样的后果是,我们的男孩子们,从出生时的多元化个性化,逐渐被培养单一样子。然而怎么可能所有人都一模一样呢?那些生性安静感性的人就会受到霸凌,因为他们不够有男子气概,是个“娘娘腔”。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从小学开始,强势的Alpha male成为领头羊,而跟他们(或是整个社会)想象中不一样男孩子们,则饱受孤立和排挤。我们总用强者为王来解释这样的现象,却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把“强者”定义为符合狭隘的男性气质的人?喜欢读书的人,喜欢跳舞的人,他们的优点同样无法取代,我们为什么不去认可他们?

  因为长久以来,“不够man”的男人从小就饱受欺负,男孩子自然会想着说,“我要变得更有男子气概”。这样能得到朋友的认可,能事业有成走上人生巅峰。影片里采访了好多青少年——其中一人瞪着迷惘眼睛说,“我小时候长得萌,经常被人说娘娘腔。于是我只好去打篮球,成为队长,并且跟啦啦队长搞在一起。好了,所有人都喜欢我,但是我特么根本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啦啦队长啊!”他们忍痛剪裁自己的个性,把自己塞进名为“男子气概”的盒子里,总觉得这是成功必经的痛苦。然而这样真的能把他们变成更优秀的人吗?

  过于狭隘的男性气质,让男人们无法自由地敞开心扉。多愁善感,善于倾诉,这都被归到了女性气质去。那些经典的银幕硬汉,哪个不是酷酷的,说话不多,遇到大事与其废话不如打一架?男孩子过了十岁,就被教育说不要在别人面前哭。遇到烦恼,女孩子们会找闺蜜倾诉,而男孩子们多半憋在心里。这样长大的男孩子,表面上变成了个坚强的人——而事实上,他内心孤独、不善交流,痛苦得要死。感情总是需要有出口,如果无法说出来,一些男人就选择付诸暴力。美国的男性犯罪率比女性高,仔细一看,喝高了打砸抢的,抑郁了开枪扫射的,打老婆比比皆是。并不是男人比女人更邪恶,而是很多人在事情没有变坏到最后一步之前,选择了沉默沉默再沉默,既无法开口倾诉,也不能寻求帮助,最后只有爆发。

  影评里采访的一位父亲说,当有一天,他儿子对他说爸爸爱你时,他感动极了。他自己年轻时,并没有被鼓励表达感情,和父母关系也并不亲近。直到成为父亲,他才从儿子身上看到了他自己没有的那些东西——坦率、直接的沟通,大大方方地说爱。如果说每个男孩子都曾是这样的小天使,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把他们变成一块沉默的石头,为什么要让男人们独自站在孤岛上呢。

  男孩子们,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坦率地去表露感情,甚至承认自己的脆弱——这些一点也不丢脸!相反,它会让你更自信更坚强——当你认可了你就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当你不再带上社会给你的面具时,你会从手中感到力量。因为此时再也没有人能否定你。

  而作为女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男人更包容一些。在观影结束后的讨论里,有人问制片人,女性应该怎样让身边的男性走出“典型男性气质”的阴影?制片人说简单啊,最起码你要做到他哭泣的时候别嘲笑他不够有男人味。男孩子们在异性面前总喜欢展现自己坚强厉害一面,然而,一旦他们流露出一点脆弱,请不要嘲笑或贬低他们。相反,这是他们最勇敢时刻离开了刻板的所谓男人味的形象,给自己的心打开了一扇门,这是值得鼓励的好事情啊。

  至于那些更勇敢一些的男性——敢在这个允许女人穿裤子却嘲笑男人穿裙子的社会里,坚持做自己,不被所谓男性气质束缚的男人们,给他们点一百个赞。穿女装也好,当幼儿园阿姨也好,做全职先生也好,带小孩也好,只要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路,认真地走下去,就值得肯定。某种程度上,他们真的比一些强撑硬汉的男人要勇敢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男人之所以强烈反对女性气质、嘲笑所谓“娘娘腔”,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办法达到他们所向往的“真正的硬汉”,只能通过拼命去除女性气质来体现男子气概。然而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才不需要这一点哦?周杰伦也大大方方地穿粉红色,马克·扎克伯格照样休两个月产假带小孩。没人会因此就否定他们是成功的人。因为男人,在他是一个男人之前,首先是一个人。遵从内心走自己的路,承担一个人应有的责任,哪怕这些看起来不那么man,又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人来说,这已经足够顶天立地

  发散了那么多,回电影。这部纪录片非常值得一看,它点明了很多我们忽略的事实,作为了解性别偏见和平权对男性的影响来说,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影片里最赞的地方就是有非常多的采访,各个年龄层的男性,各种族裔各种取向都覆盖到,看到这么多不同背景的男人说着同一个困扰,真的非常震撼。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事实之外,影片推出的一些结论过于片面(也许是为了加强震撼力?),但不影响观看。对于不是很了解这个话题的小伙伴来说,能打开一扇新世界大门。对于那些认为女权是只属于妇女的话题的人,我更要推荐这部电影,因为女权即是人权,性别平等对男人来说同样重要

  《面具之内》影评(五):更好地培养更好的人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美国学者谈论美国现行文化对男性内心感受缺乏关照的问题。

  影片中有个让我感慨的片段:辅导员发给每个在场的男学生一张纸做的面具,并让学生在面具的正面写上他们想让别人看到的自己,背面写上他们内心中真实的自己。学生给出的答案都呈现出表里的反差,表面阳光却心藏阴影。

  正面:幽默、快乐、有趣、外向、

  背面:愤怒、害怕、痛苦、孤独、

  《面具之内》影评(六):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了

  啊!有好多想说的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放到一起。

  首先,父母教育的方式啊,从刚一出生男孩就被打上“标签”了。蓝色是给男孩子的,玩具必须是车/手枪(反之亦然,女孩是粉色,芭比娃娃等)不准像女孩子一样哭哭啼啼,“man up!”“don't be a pussy!”。应该没有哪些家长想把自己儿子打扮成公主带粉红蝴蝶结吧。那不喜欢篮球棒球这些运动,想要安安静静的,喜欢和女生一起玩,嗓子尖尖的...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会被嘲笑。这么小就培养成了-discrimination towads drag queen/king, transgender/transexual.

  然后是学校这个小“社会”,因为男孩子被教的不能随意表达他们的感情,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难过和痛苦,怕被嘲笑because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show their emotions. 要是有一点点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会被排挤,校园暴力。老师不管,家长也觉得:要么你自己变强壮要么早晚会过去的。-teenage depression/suicide or deviance/drug/smoke/fight/engage in violence/sex/drop out from school...

  然后是里面成长中教给男孩子的价值观"man up, don't be a pussy/sis...man=mascline. 一个男孩子不应该像个“娘娘腔”或者有任何一丁点“女性化”的特征,甚至不能和女孩子混在一起不能和她们一块儿玩,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关联,就会被嘲笑被霸凌。他们会怎么看待女性?“我不要像女孩子一样,因为像女孩子和不好的事情挂钩”-sexism/homophobia..

  还有互联网/游戏中的种种世界观,(虽然我觉得这个只占小部分)有很多妞泡就是帅会被很多人羡慕!女人就应该是被“玩”的..问题同上-潜意识物化女性sexism/gender equal rights/sexual assults/rape..

  更别提这些问题引发出更严重的mental health,暴力文化,家暴,校园枪击,猥亵儿童,drug dealer,murder..etc. and when those people grow up, they will teach their children exact the same thing to next generation, and next generation, and nex....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可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了!!一直知道这些问题存在也知道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但不知道具体出现在哪。一直以为女性被欺压是“直男癌”的锅,现在发现everything is socially constructed,everything is being taught in this way..所以人类,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要create such chaos/trouble?不是这个世界对我们有恶意,是我们对自己有恶意啊..what's wrong with all of you guy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