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恋人们》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恋人们》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23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恋人们》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恋人们》是一部由桥口亮辅执导,筱原笃 / 成嶋瞳子 / 池田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人们》观后感(一):爱情,是诸法空相

  爱情啊,是诸法空相。

  恋人啊,和普通人一样

  曾经看到过一个微博主人拿着肉隔着玻璃引诱狗狗,狗狗各种旋转跳跃,去争去抢,但是却怎么都得不到。看完这部电影,我又想起了那条微博,又想起了那条狗狗(它好像我)。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虽然这些爱情的主角都是些小人物,他们没有任何的主角光环平凡的还不如我(哈哈哈,玩笑了)。他们的生活并不光鲜,甚至在我看来主妇阿姨和小胖哥的人生算是很糟糕的了,但是没有一点点防备,爱情还是降临了。

  对于小胖哥来说,虽然这爱情很苦,但是不能否认这份爱在他那三年里面支撑他活了下去,在那三年里,他帮妻子追凶上诉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虽然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但是如果不这样做他可能就会活不下去。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做出的每个选择其实就是当时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可能他不去这么做,他会无法原谅自己,或者是觉得对不起妻子。可能这么做,在别人看来或许偏执或许疯狂,但是这么做可能让他会好受一点点。

  对于主妇阿姨来说,这爱情是一颗回春的药。她喜欢一遍遍的看自己朋友们的video,video里面的她笑得那么开心,但是video以外的她是那么的苦闷家庭生活一片死寂,了无生趣,而且当她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在她脸上竟然看不到一丝反抗迟疑,看到这里,我以为她是已经习惯沉默,沉默着沉默着就忘记了自己有血有肉,有情有欲。但是看到她和美人大叔在黄昏下抓鸡,我才意识到原来她也会有表情,也会大笑,也会大叫,也会激动,也会疯狂。虽然美人水大叔各种套路,但是她还是为了大叔疯狂了一把,最后甚至准备离家出走。虽然末了证明了还是一场空,但是当时的笑,悸动期待都是真的。

  电影的最后,一切回归正常,各位见过爱情的苦与甜的主角们的生活都回归了平静和正常,在抬头看一眼天空,澄澈的像刚才去一场雨。

  爱情啊,是诸法空相。

  恋人啊,和普通人一样。

  我也是个为了爱很疯狂的人,爱上了就会很痴狂,会深深的迷恋,我觉得他不一样,他像光一样点亮了我的世界,有了他我的生活就会天翻地覆变化。为了和他在一起,让我干什么都行,让我放弃什么都行...但是到头来,我发现我的生活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些变化,和他在一起之后我也没有变得更好,一切还想往常一样。而我,一次次的燃烧,一次次的没落。

  昨天看到武志红老师一句话“我们为什么会痴恋一个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将对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个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他就越容易产生迷恋性的痴爱。然而,一个人越迷恋爱人,他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也即,他爱的并非是你,而是他自己。”

  所以啊,你是你生活的主宰,你自己都改变不了你的生活,你自己都不能让自己开心,别人能帮你吗?

  也许,爱情没那么伟大,恋人也没那么美好,还是脚踏实地去生活吧,憋整那些没用的。

  《恋人们》观后感(二):折後餘生

  妖都開始冷了起來,聽說某種狗都靠熒幕取暖

  欲借點溫暖的我靠著屏幕默默撸完了《电影旬报》15年排名第一的《恋人たち》。橋口亮輔這號人物,主打精磨細烹(情節非常瑣碎日常), 愛用天然食材(喜歡起用素人演員),是慢燉的好手。

  都說日本電影是雞湯,作為不算十分喜歡雞湯的人,過度緩慢的情節推進偶爾會容易走神。想想自己心中最喜歡的那幾部日本電影,不見得都能完滿收場,激奮過後或多或少有點遺憾和酸楚,但是不妨礙看完電影后精神為之一振,似乎又有點力氣向世界發起攻勢。感覺自己喜歡的不是日式雞湯,而是日式冬陰功。一如《松子被嫌棄的一生》,松子最後孤獨死去;又如《百元之戀》,一子在拳擊比賽被打得落花流水。這種日式冬陰功總令我熱淚漣漣又充滿了力量

  《戀人們》開場時容易被看成是一煲略寡淡的日式雞湯,作為主線的三個主角戲劇性不強,故事太平淡:妻子喪生於無差別殺害事件失意中年男筱塚淳的日常,暗戀直男基友三百年不敢表白對著自己男票任性撒氣的基佬四之宮的日常,以及與老公過著無愛也幾乎無性生活的中年婦女高橋瞳子的日常。

  所以看《戀人們》的前半段我有點遊魂,一邊想像假如這是一部雞湯片發展不外乎:中年男遇到救贖他的女孩;基佬終於推倒直男基友,勵志(喂!);中年婦女出牆遇上真愛決定離開沒有溫度的家。

  只是這樣就有點爛俗了。

  所以當我看到,因為被直男基友誤會自己是戀童癖而被斷然疏遠、平常春風得意的律師四之宮對著電話百口莫辯,甚至在對方掛斷電話之後才敢說出被年月擠壓成一口怨氣的悠長愛意時,我知道導演不打算給我灌俗套的雞湯。

  接著我看到瞳子遇到一個昇華了她無聊生活的男子,卻在她開始煥發朝氣的時候發現,男子只為斂財還是一個癮君子,受騙的女性還不止她一個。原來困頓的生活之外並沒有花海,而短暫的被愛幻覺讓瞳子有點無法重拾難堪的家庭生活。

  如果說上面兩位的生活還曾經有過閃亮之處,反觀導演著墨最多的淳君只有持續的低潮,因為自從深愛的女人被殺害後,他就拋棄了生活。所以一整部電影下來,你只看到淳自顧自沉浸在悲傷之中,控訴社會卻無門,雖然有工作又總是兩眼放空,也隔絕了自己和身邊的人。

  “戀人”讓人誤以為自己從此萬千寵愛在一身,不料只是得到過又失去,“戀人”沒有為三人捐輸過很多快樂,甚至因為“愛”,他們被生活的波濤碾成殘缺品。失去愛,似乎身上就有了一個“折扣”的標籤,打折的商品多麼惹人喜愛啊,但是成為折扣品的人卻那樣卑微,連餘生也難以招架。

  橋口亮輔絕對是親爹,對三位角色下猛藥的背後是玉不琢不成器的溫柔。

  能夠隱忍多年對自己心意毫不聲張,只求留在基友身邊的四之宮如果不是被直男等號為變態繼而一刀兩斷,這份單戀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到盡頭。而瞳子如果不是發現吸毒男的騙局,而是落得人財兩空才幡然醒悟,一定更加痛苦。況且導演最後還貼心地透了點瞳子的渣男老公想要跟瞳子好好過生活的端倪,那一刻瞳子的心明顯又活了過來。

  最失意的淳變成最暖的一條故事線。你會看到一蹶不振的他逐漸扭轉了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看到他第一次參加同事聚會,看到他重新投入了自己曾經很擅長的工作,甚至把垃圾堆一樣的家收拾得煥然一新。當我看到他在房間插了一束花,陽光從側窗堅定地照亮房間,亡妻的骨灰被安放桌上,整個場景讓我腎上腺瞬間飆升,淚如泉湧。

  原來又是一碗日式冬陰功。生活的酸楚劈頭蓋臉淋下來,曾經直面最卑微的自己,曾被大打折扣,但這些都無損你繼續擁有生活的權利。愛過的人會成為你生命中最寶貴的經歷,無論這種經歷是春日爛漫或是淒風苦雨,好好經歷,然後好好過自己的折後餘生。

  《恋人们》观后感(三):桥口亮辅式的动人细节和电影情绪

  ————载于不散,标题《等了七年他的新作,看完我就软了》

  日本有一位早已成名却作品稀少导演桥口亮辅,2015年的《恋人们》是他的第五部长片,而此时他已经53岁。水象星座的他,细腻是他电影里的特点。他能深刻感触到生活里一些不舒服转变,他愿意通过影像式的表达找到和观众的共鸣。最为成熟莫过于他2008年的作品《周围的事》,十年的日本在他的法庭画家的故事背后一笔一划地勾勒了出来。

  七年之后他的新片《恋人们》拿下日本电影旬报十佳第一名,这是桥口亮辅第四次进入旬报年度十佳。

  《恋人们》的英文名是《THREE STORIES OF LOVE》,说的是爱的三个故事,可是这三个故事却并不令人幸福

  瞳子是一位家庭主妇。她爱写小说,有着一个公主梦。她和丈夫还有自己的婆婆住在一起,生活没有乐趣。她遇到了一个自认为可以改变她的人,可谁知道这又是一次欺骗

  厚司是一位妻子被无差别杀害的丈夫。无差别杀害是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之间无冤无仇,随意挑选目标将其杀害。厚司在妻子被杀害之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请律师打官司索赔,却无人帮忙,一身仇恨无处报。

  四之宫是一位律师,可因为同性恋的身份社会排挤,自己喜欢多年的人却怀疑他猥亵了其儿子,无力辩驳。

  三组故事因为种种原因千丝万缕联系在了一起。桥口亮辅在电影里把观众全部扔向不幸深渊边缘,已经烂成这样的生活却会在他的电影里闪现一丝希望

  一次拍肩与一次碰拳

  一次拍肩和一次碰拳是桥口亮辅用在呈现瞳子与丈夫的关系里的。

  瞳子在做家务活的时候让丈夫去洗澡,正在看电视的丈夫站起来,轻轻地拍了一下瞳子的肩膀,瞳子顿了一下,收拾好丈夫随意丢掉的脏衣服,出去买需要用的安全套。这是他们房事之前的例行公事,而拍肩是他们之间的独特暗号。

  另一次碰拳出现在瞳子被吸毒男欺骗离家出走失败之后,一次吃完饭收拾桌子的时候,丈夫轻轻地用拳头碰了一下瞳子的手。原来轻拍肩膀隔着一层衣服,现在换成了手,是更为亲密肌肤接触。相较之下,轻轻拍肩显得疏离。除此之外,丈夫还说了一句话:我们都结婚了,怀孕了也没事的。夫妻关系的细微转变都在这前后同场景相对照的动作之下完成,这样的情节输出精巧而谨慎

  被掐死的鸡和鞋上的污泥

  瞳子的出走缘由其一是婚后枯燥的生活,其二是因为在她的生命里出现了一个流亡人——吸毒男。吸毒男在街上偶遇瞳子,坐上她的自行车追鸡,瞳子沉闷的婚后生突然多出来这样一抹新鲜感,连电影的色彩光晕和节奏配乐都变得浪漫起来。然而结束动作是吸毒男在瞳子面前掐死了抓住的那只鸡,他徒手扼杀不只是这只鸡,还有这只鸡于瞳子而言象征着的新生活。

  瞳子与丈夫的不合在于轻轻地拍肩,而与吸毒男的不可能除了杀鸡,还在于鸡场见面述梦想一场戏后瞳子鞋子上的污泥。瞳子的精心装扮只换来吸毒男老套的欺骗,瞳子站在车边失望的看着机场,去擦拭鞋子上的污泥。她擦掉的岂止是表面上的污泥,还有那对吸毒男的妄念,就像她手里那只熄灭在尿里的烟一样。

  这些都是暗示,暗示着情感关系的不顺,表面温和,内地急切

  拖动的拐杖和挂断的告白

  四之宫站在空荡的房间靠里侧,而他暗恋男人聪站在房子的外侧靠着窗边望着窗外,阳光透过落地窗射进房间,聪的影子长长地落在地上,四之宫拿着拐杖顺着他的头的影子形状拖动。这么多年的暗恋,都分散在那一条长长的黑色影子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四之宫眼神的闪躲,聪的刻意避开,一个空间里的对话尴尬

  四之宫被聪怀疑自己猥亵了他的儿子,聪故意疏远四之宫,可四之宫一直想解释清楚都没有机会,四之宫在被聪挂断道歉的电话之后,说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告白。而这段告白注定消失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

  桥上的叉和落下的刀

  厚司做着仅能维持生活的水道桥梁维修工作,他每天都需要检查,用锤子听声音辨别好坏。一次,他从新闻中看到杀害妻子的凶手仅仅只是被送去精神病治疗未定罪,整个人愣住,夹着菜的手一动不动。继续工作时,一个人气愤走向桥下。同事来问他桥哪里坏了,他在桥柱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说道:全部都坏了。

  他去找律师,律师拒绝了他,镜头快拉他的表情,写满愤怒无奈。他回到家里,镜头俯拍他凌乱的房间,他在房间里嘶吼,发泄着一次次失败之后的不满。电影里较为明显的两处镜头变化全都用在了厚司一个人身上,他的不幸全都被控制在镜头之下,生活之中,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他一个人在浴室里拿起一把刀想要自杀,手却迟迟不敢落下。碰在手腕上的刀和他崩溃的哭声融在了操蛋的生活里。

  在桥口亮辅的前作中,一直都贯穿着这样的表达方式。《三心两性》里直也问胜裕健身器具的问题,胜裕心不在焉,直也生气冰箱里拿起雪糕吃起来,胜裕问直也是不是生气,因为直也一生气就吃雪糕。这样动人的小细节在桥口亮辅里数不胜数,最后胜裕哥哥问胜裕和直也的事情,并对他说,“你有你自己的人生,只要你喜欢就好。”这一幕让人想起李安的电影《喜宴》。

  再如《周围的事》里的蜘蛛与金阁寺模型,丈夫用金阁寺模型杀死了蜘蛛,妻子不停跺脚哭泣,楼下的女人找上来,妻子与她对骂。妻子因为孩子的事蹲在地上大哭,丈夫站立无奈到蹲下抚摸。蜘蛛与孩子的映射对照,是生命的呼唤和亡灵的守护

  以及《恋人们》里的美女水,是一次情感欺骗的引入与揭晓。情侣在厚司面前的路边撒尿,是一个温暖的反照与刺激。

  新演员的戏剧性表演

  桥口亮辅是一个敢于启用新人、善于使用非职业演员的导演。《流砂幻爱》里的冈田义德和滨崎步都是首演电影,滨崎步更是让人看到了她唱歌之前不一样的一面。《三心两性》是加濑亮的出道之作,现在加濑亮不仅出演日本电影,还有韩国电影,如《自由之丘》。《恋人们》里更是使用了40多位新人,主妇的扮演者成岛瞳子在导演的指导之下演技值得称赞。他的这几部长片里,演员有一些也是一直沿用下来的,比如中川雅也、光石研。

  桥口亮辅的危机和情绪

  桥口亮辅2008年的作品《周围的事》拿下了日本电影学院奖、蓝丝带奖等多个奖项,可就在这时,《周围的事》的制作公司发生了“欺诈事件”,对他影响很大,他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危机。他在之后拍片子甚至没有动力,诉诸法律,解决无果。沉寂七年未出电影长片,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

  生活的灾与难不仅为难着导演,还有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这或许是他创作《恋人们》的初衷。导演常用跳切叙事的方法,切入口微小,细节生活动人,他的电影反射出日本当下的生活与逝去的变化。而这正是他电影里的情绪。

  作为一名同性恋导演,他在拍了三部同性恋主题的影片之后,开始逐渐跳出这个身份的框,着眼之外的日本,关注更为广的日本社会,大环境下的痛苦与落寞。

  导演在《恋人们》里的着力点都在家庭主妇身上,其他两个故事的部分稍弱于主妇部分。但是导演在电影里的情绪已经从深处浮了上来:生活即使有再多的不幸和苦楚,也有一点点桥口亮辅式的幸福。正如《恋人们》结尾导演给出的希望。

  1993年《二十岁的微热》、1995年《流砂幻爱》、2001年《三心两性》、2008年《周围的事》、2015年《恋人们》,导演的五部长片跨度22年,细心打磨出高质量,只是希望下一部不是又一个七年。

  《恋人们》观后感(四):被生活之神赐予的万千种不幸

  繁华而喧嚣的东京都市,存在着无数平凡的人生。 身为桥梁工程人员的平凡男子筱冢淳(筱原笃饰)拥有异乎常人的敏锐听力,能单纯凭借对桥墩的击打声判断出其中有无破损。深爱着的妻子被无差别杀人狂所杀害,本就清贫如洗甚至无法按时交纳健康保险费用的人生变得雪上加霜。 与丈夫和婆婆一起生活的中年妇女高桥瞳子(成岛瞳子饰)冷漠且无力地经营着三口之家。干着普通人都会干的家务,说着普通人都会说的笑话,和周围所有普通人一样关心着普通的八卦,即便丈夫对自己漠不关心,婆婆处处提防,仿佛也能平淡无奇走完自己的一生。突然出现的男子藤田弘(光石研饰)就像一块打破平静湖面的石子,令几乎心如死水的瞳子心中泛起波澜,然而镜花水月不过是种幻象,伸手能够触摸到的才是真实的人生。 整日西装革履出入东京高级公寓的律师四之宫(池田良饰),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不但是工作,就连在同性恋爱关系中,也一定要坚持自己君王般的霸道本色。看似温柔的外表,却对诸多问题有着超人的原则和坚持。被曾经心仪之人误会猥亵了对方的儿子,徘徊在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无所适从,不知何时才能看到生活的阳光。 担当三位主角的筱原笃、成岛瞳子、池田良均无任何表演经验,纯粹由桥口亮辅通过某种程度的选拔而确定下来,这也符合桥口一贯的作风,寄希望于演员成熟精湛的演技,不如返璞归真,用更加接近真实的情感来表现生活的真切和残酷。 当评价影片质量时,我们会用到一大堆专业术语。分镜的手法、细部的角度、构图的风格、效果的水准、台词的审美,这些都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必须懂得的基础。然而对于观众来说,最终降落在个体上的观影效果才是决定市场或者评价的关键。就好像我们选购手机,对于屏幕像素、处理器型号、内存大小、系统流畅度等一系列数据自然是很好,真正喜欢与否,往往还是落地到最后拿到手里时的一句好或者不好的简单评价。会主动选择这种题材和风格的影片观看的人,我私心觉得除了每天上学、工作、生存之外,对于人性本身还存在着相当的重视。这里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良好自我感觉,当然也并非选择不同题材和类型的影片就非此即彼。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假设相亲这件事的信息交换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有车么、有房么、有钱么,另一种是,善良么、诚信么、有教养么。单独选择哪种方式都十分OK,当然也可以两种一起用,只是我们自己在做选择的时候,不会那么在意不同内心的不同执着。 每一个奇葩的形成,都是生活之神随心所欲挤压的结果。因为有口无心说错了话,高桥瞳子突然被丈夫打了一耳光,这便是一种挤压。生活的方向在各种小事上挡住去路,可以前进的空间仿佛成为一座迷宫。丈夫一个暗示,就明白应该去买那个东西,就应该要坐上来自己动,所有的暗示聚在一起,就是高桥瞳子被编排好的整个人生。被快餐的雇主指手画脚也是一样。深埋在内心的梦想,并非多么伟大,也并非一定要具体到画少女漫画、一次突如其来的性交,甚至一瓶美女水。那是一种感觉和触动,在对的时间触碰到完全对头的G点。只是站在观众的视角,梦想和金钱的纠缠听上去充满讽刺,站在养鸡场被拥抱和在屏幕前吃零食也不会拥有相同的脑回路。生活的难捱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切的崩溃都经历了漫长的忍耐,这就是生活的残忍之处,比凌迟处死要漫长的多的多。 似乎过了给自己一个梦想就能享受快感的年纪。 能明显感觉到律师部分的用力不足,通篇都在欲言又止。其实也不是。考虑到桥口亮辅本人的取向,哪怕自始至终的叙述平直且低调,令观众完全不能产生任何有关所谓代入的怀疑,却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一种力量,仿佛在说,我都说的这么直白了,不懂的人,无伤大雅,懂的人,自然懂。不必去追究人群中伸出的将四之宫推下楼梯的那双手,那仅仅代表着特殊人群所受煎熬中的最肤浅的一种。想来奇怪,再微不足道的同性小众,绝对数量比起爱人被残忍杀害,毕竟还是多的,却难说引起了更深刻的回应。将原因归咎到演员的表演上,其实是最轻而易举却也最令人百口莫辩的指摘。相对比较容易触动人心的镜头,一个是四之宫腿上石膏被签字后难掩的喜悦,一个是坐在车后排明明你懂我懂却无法说破的苦涩,还有一个是最后面对名人客户有关婚姻自然愈合描述时的淡然。也许是有关同性题材的优秀作品太多,此番的点到为止实难算作出彩。正如之前所说,倘若在人生的千万种不幸中换一样来展开,效果难保不会更好。只是缓慢到刚好的节奏和日式文艺作品独有的内敛展现,与整部作品的风格完美契合,节奏把握也恰到好处。 个人还是最喜欢筱冢淳的故事。多少人看到缴纳保险这场戏时会哑口无言呢。你会唤醒内心住着的雷锋,还是会对更换办事员视角的假设唏嘘不已。目睹多少冷漠的他人,就必须承认存在多少冷漠的自己。没有人理所应当对别人的人生不幸负责,说的难听一点,分明是各有各的不幸。你看到的是筱冢淳的几近崩溃,却同样看不到所有冷漠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脱下工作身份后同样可能存在的人生不幸。不幸本身并不存在比较的标准,也更不存在比较的价值。所以,每个人都在对付各自的人生,人类这种生物在文明社会的弱肉强食集中表现为所有人都可能不顾一切地向着哪里奔跑。 目睹办事员置身事外的感觉并不好受,然而我们的义愤填膺本身也是置身事外。有时候置身事外是一种残忍,有时候置身事外是一种逃避。区别在于处在不同的角度。筱冢淳有理由不期待和东京奥运会产生任何关系,所以办事员也有理由不期待和筱冢淳的不幸产生任何关系,所以同事的断臂其实也和筱冢淳没有任何关系。可是有一天,不经意的一问,便和这件事产生了关系,至少是一种对他人关心的表达。在日本的文化中,自始至终还是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这和所谓文明的冷漠是两回事,毕竟已经在竭尽所能不给别人添麻烦了,就像最后宁愿选择让筱冢淳自我爆发后突如其来获得走出阴霾的力量。 因为杀不掉别人,又杀不掉自己,简单粗暴地将所有人分为别人和自己,于是将自己的人生卡在这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中走不出来,彻底崩溃。又如何呢,前来拜访的同事说道,大吃大笑才是人生。为什么要考虑这种一定要杀掉谁的问题呢。所以同理,跟着直男癌的丈夫过着死水一般生活的高桥瞳子又如何呢,丈夫突如其来的温暖,一句因为我们是夫妻嘛,生活仿佛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四之宫也一样,目睹了一桩桩分分合合,同样变得平和。与其说生活不会像剧本的变化一样突然,倒不如说,其实生活原本就没有你想象中的要死要活。 当我们刻意去评论喜剧电影效果,唯一的标准就是,那的确搞笑。同样,当我们面对悲剧的时候,标准也应该一样,那确实伤人。尤其是面对不幸。我们比较容易从他人的快乐中体会快乐,甚至有时候,从别人的不幸中也能体会快乐,比如以伤残为噱头的小品和各种整蛊视频,然而面对他人不幸时,真正的感同身受很难。我们并不会刚好体会,难得获得真爱却不得不接受爱人被杀的结局。我们并不会刚好在一段不幸的婚姻中难捱,却在红杏意外出墙正准备拥抱崭新人生时被撩到飞起然后摔的粉碎。我们并不会刚好是同性取向,面对周遭和社会的压力已然不算什么,却突然发现这段同性关系本身已经千疮百孔。我们体会人性,代价却也是他人的不幸,虽然只是虚构的角色,并没有人想真正经历这些,这里会存在自然的心理排斥。也许有些不幸的朋友刚好经历了其中的一种人生,我们也很难说清这种撕开伤疤的触动是好还是坏。何况,费尽周折制作的电影,不是为了感动固定的极少数人。人的一生经历过坏事,这件事未必是坏事。未必是不幸,我相信大多数人的一生至少曾经历坎坷和挫折。既然选择这种题材的影片,就对自己狠心些,将深埋内心的痛点定期挖凿出来,未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释放。 讲完这些深沉,再回过头来研究桥口亮辅本人。自从公开自己的同性取向后,观众就难免格外注意影片中关于同性之爱的情节细致。对于律师四之宫的故事是否存在代入心理的猜测始终没有停止,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便是两部作品之间的7年空窗期。2008年指导的电影《周围的事》通过描写一对普通的日本夫妇长达十年的生活轨迹而窥探人性,广受好评,影片亦获得第5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以及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作品第二名,之后的7年,桥口亮辅却在电影创作方面毫无建树。拒绝制作人的多次劝说,桥口亮辅将工作重心放在表演研究会的经营上,却因所在公司遭遇欺诈事件被卷入其中几近倾家荡产。曾对政府和法律无比信仰的他被告知虽然证据确凿却无法被主张正义,崇拜法制的思想遭受了沉重打击。有关于筱冢淳的绝望,此刻仿佛看的更为真切。而我们也同样通过窥探别人而审视自己。每一种不幸而扭曲的人生都经历着生活之神变态的蹂躏和碾压,而大多时候,我们会微笑着假装面对这些无能为力的时候可以有所作为。

  《恋人们》观后感(五):自言自语的恋人们

  这是一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恋人,却名为《恋人们》的电影。

  《恋人们》将东京那压抑扭曲,光怪陆离的空气描绘得淋漓尽致。每一次独自在都心徘徊时,都能切实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不真实,世界仿佛是倾斜的,自己顷刻就会消失。其主路有多繁华,暗巷就有多肮脏,像极了这个彬彬有礼的社会背后的冷漠无情。而桥口亮辅此次展现的,正是那光鲜亮丽之下昏暗龌龊的暗巷。

  不论是在东京被他人蔑视的失败者厚司;还是看似在东京高高在上轻视他人的成功者四之宫;抑或是徘徊在东京之外,被人无视的边缘者瞳子,大家都在追寻恋人的过程中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恋人:厚司深爱的妻子为杀人魔所杀,痛苦的他一直幻想着能手刃犯人为妻子复仇,但懦弱的他却连自杀都做不到;瞳子是一名在家中毫无地位的主妇,一直憧憬美好恋情的她却发现情人藤田是一个瘾君子,于是她放弃了所有幻想,回归平淡的家庭生活;四之宫是一名同志,他暗恋多年的挚友聪结婚生子后便与他渐渐疏远,只想一直默默守护挚友的他,却遭到了冰冷的拒绝。

  三人都努力地向他人传达自己的痛楚,却无法获得理解:厚司愤怒地向不愿给他办理健康保险证的工作人员说了他的悲惨遭遇,对方却只是象征性地给他发了一周期限的保险证,像打发一条野狗;瞳子盛装打扮,下定决心赶到藤田家,却撞见对方在注射毒品,她流着泪倾诉自己的梦想,藤田却始终背对着她;四之宫拼命地向聪解释自己没有对他的儿子不轨,然而聪却心不在焉。最后,四之宫终于说出了压抑多年的表白,对着已被挂断的电话,假装有人在听。

  人类似乎天生无法理解他人的痛苦,与此同时,哪怕深切体会过这种无助,我们也往往不愿给予别人自己渴望已久的温柔。被聪漠视的四之宫无视向他求助的厚司的痛苦;向周围人喋喋不休倾倒苦水的厚司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的心情;瞳子责怪丈夫的不解风情,但她又可曾理解过会郑重其事地握住她的手,说着“有孩子也没关系,因为是夫妻啊”的丈夫的感受?她又可曾理解过沉溺毒品的藤田的感受?

  这是一个何其冷漠的世界,每个人都同时是加害者与被害者,每个人都孜孜不倦地倾诉,却没有人愿意聆听,我们都是自言自语的恋人们,谈着一场无人回应的恋爱。

  语言,作为情绪传达的载体在本作中占着无比重要的位置。许多人认为电影更为重要的是视听语言,过于依赖台词是拙劣的表现。然而本作中语言的功效不仅仅是“表达”如此简单,其更深的意味在于体现语言的“无法表达”。影片开场是厚司一个人的独白,仿佛对谁诉说着他与妻子的甜蜜往事,然而画面中却没有出现那位本该在场的倾听者。这奠定了本作的整体基调:不论如何努力地用语言传达,都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没有。

  此外,本作的日式鸡汤结尾想必会为人诟病,那种黑暗过后必有一线光芒,不论人生多痛苦,我们总得活下去的老套说教确实令人不快。桥口导演在访谈中言及:“不论描写怎样的悲伤与痛苦,我也不想否定人生,不想否定自己。”如果我们将立场换置于常年遭受地震、台风、核泄漏、火山喷发等种种灾难的日本人,那么他们这种不得不持有的乐天主义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因为随时可能遭遇末日,才要努力告诉自己还有明天。日本国土频发的灾难已经给日本民族打下深深的烙印,选择纪念福岛核泄漏的歌曲《Usual Life》作为本作片尾曲想必也是这一寓意。

  哪怕跳脱日本的文化环境来看待这一结尾,也是引人深思的。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很糟,我们中的许多人也许不止一次思考过,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活着?我们到底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与他人无法割舍的羁绊?为了自己渴求实现的理想?为了信仰?为了一丝对未知的期待?只是害怕自绝?或有更多其他的理由……但确实,厚司也好,瞳子也好,四之宫也好,不论经历怎样的苦痛,他们最终释然,得以幸存。也许观看这部片时,我们会觉得这一切很虚假,然而我们自己也同样是幸存者,不论遭遇过什么,不论背负着什么,至少现在的我们选择活着,与剧中人别无二致。也许这正是桥口亮辅想让我们思考的问题:世界那么糟,可我们还活着,为什么?

  也许,自言自语也好,无法传达也罢;就算没有理解,哪怕没有体谅,只要有一个人愿意聆听,生存就有意义。

  《恋人们》观后感(六):日本人似乎就是这样真诚和善良,略带傻气

  等了两个月的《恋人们》,桥口亮辅对三段故事里细节的处理太值得学习,放在啤酒罐上糖果、脚下被踩瘪的空瓶子、暗恋了一整个青春的男人送的钢笔。世界上本来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们不是意外丧妻生无可恋的男人,不是以画漫画为生的中年危机家庭妇女,不是忍受世界恶意小心隐瞒自己情感的律师,生活对每个人都不公平,可是只要有一丁点希望,人们就能揪住它重新走出阴霾,再坚持着活下去。

  在桥口亮辅的电影里似乎没有主角配角,絮絮叨叨的纯情小青年同事以为向自己推销的女骗子是一生真爱这条暗线很打动我,日本人似乎就是这样真诚和善良,略带傻气。

  《恋人们》观后感(七):让人动容

  私藏了几天,趁公众号还没发现这部佳作,还是忍不住拿出来分享一下感受。中秋节这几天朋友圈都在狂刷韩国丧尸电影《釜山行》,以及抑郁症患者乔任梁的意外去世,而我却将这部由完全龙套新人主演的现实题材闷片翻来倒去的看了将近三遍。巧合的是,蓧原笃扮演的主人公之一无疑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影片讲述了不同身份阶层的三个日本普通人的压抑生活与追求:妻子被无差别杀人犯刺死后,蓧原笃求助于法律,然而法律似乎更庇护加害者,因此他陷入了长期的郁闷与困惑;主妇成嶋瞳子与丈夫结婚多年,生活沉闷到完全没有波澜,而她遇到的鸡场屠宰工大叔光石研,有情趣有梦想,看上去是个很可靠的男人,然而当她决定离家出走拿着行李到大叔家里时,才发现对方不过是个可悲的吸毒男人;而保险公司职员池田良是个同性恋者,被歧视暗害导致自己骨折也只能咬牙忍受,更糟糕的是他也无法取得自己恋人的谅解而分手,而他曾经暧昧一直单恋的学长,还与妻子一起怀疑他是否对他们的孩子有过不合适的猥亵行为。影片用无数平实的细节打动人心,抑郁症患者一个人的喃喃自语,翻看手机通讯录名单却谁也没有打;主妇与鸡场屠宰工抓鸡时的神采飞扬;好像一直笑着的保险公司职员,面对学长已经挂了的电话,仍然深情表白自己的感受。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果然不愧是拍出《周围的事》的导演啊,果然不愧是去年日本电影旬报评出的十大佳片的冠军啊,果然是去年旬报最佳导演获得者啊。

  有意思的是,今年看到最好的三部日本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都与无差别杀人事件有关,正好三个角度:这部反映的是被无差别杀人犯伤害的家庭,三浦友和主演的《葛城事件》讲述的是无差别杀人犯的家庭是怎样的存在,而森田刚主演的《白昼之雨》则深刻剖析了究竟无差别杀人犯是怎样才会产生的。

  而我们的无差别杀人事件白银案,据说也要搬上大银幕了,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恋人们》观后感(八):桥口亮辅的电影

  日本电影的舒缓,已经作为一种民族影像被接受。即便像侯孝贤的《咖啡时光》,内核虽然保留了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但其风格也是对此的一种模仿:松弛影像。与此相异,桥口亮辅并未追求日常生活的松散质感,他截取现实生活中间接观察到的断面,并将其组接起来。这已经不再是一种松弛影像,而是紧致影像。

  如果不是环绕这些关键动作往前与往后延拓时间,添加进无意义的纯粹时间,那么桥口亮辅的电影就将引发类似动作-影像的机械效应。但事实与此相反,这些纯粹时间的保留加重了影像的生活质感,并且通过对演员表演(《恋人们》中素人演员的惊人力量)的挖掘和多线交叉的叙事方式,瓦解了这种效应。

  每一处场景因而都将围绕着一个事件或一些动作而展开,并引发表现背后潜藏着的心理秘密:这是桥口亮辅制造幽默的方式。《在恋人们》中,当那位天真的同事一本正经地讲述自己被美女搭讪,求得“美女水”,并认定其为真命天女之时,那是富于生命活力的个体与冷漠的群体环境间的疏离,人物的天真将这种冷幽默透散出温暖的质感。同样发生于《周围的事》中的数个场景,随着固定机位的延长,摄影机失去了审视的力度,如同滞留于这一“尴尬”场景中的它物,无奈又急切地分享主角们暴露的情感秘密,并从中获得乐趣。

  桥口亮辅一直都是制造幽默场景的高手。他的空间不像杨德昌电影中暴露出物理特性,而是包裹着电影里的失意人群,并始终给予温暖。摄影机也不再是作为观察的工具,在大多数时刻,隐藏于镜头背后的桥口亮辅消失不见,如同谜一般消散于影像中。作为导演,桥口亮辅没有观点需要表露,他放任所创造的人物自行融进场景,与周围环境交互,并为自己的失意人生寻找出口。“Le vent selève,il faut tenter de vivre”,保罗•瓦雷里的这句诗最好地概括了桥口亮辅电影的主题。

  桥口亮辅的电影便由这样一些要素构成:紧致影像(关键动作的断续),人物与场景间的融解(摄影机的物性),温暖的幽默感(生活无论多么困意,都要继续活下去)。

  《恋人们》观后感(九):影评,恋人们(什么是爱恋?或许懂得人真的很少)

  等了一年,终于看到了这部由桥口亮辅执导的新片,可谓是众望所归。擅长用叙事手法描述小市民生活现状的桥口,这次用了三段不一样的故事,三个社会地位不一样的人物,三种不一样的情感构成了这部时长近2个半小时的电影。

  说起这部影片,就不得不提“第89届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的评选。桥口亮辅时隔7年执导的《恋人们》毫无悬念登顶2015年日本十佳之首,影片通过都市里的三个人发生的三段情感,探讨人性的转变与各自情感的缺失。导演用最直白的拍摄手法将故事叙述的有条不絮,以浓重而真实的生活气息夹杂人物内心情感的挣扎与宣泄,将影片的主旨烘托了出来。实至名归。

  电影海外版的名字被翻译成《Three Stories of Love》,切入主题的同时又有效传达了故事的构成。三段爱情故事,或许译为“爱恋”比较合适。

  影片三组“爱情”主线。生活清贫的水道维护工筱冢淳的”生无可恋“,便当店雇工高桥瞳子的“随性之恋”,及律师四之宫的“同性之恋”。接下来,我们一一详解。

  影片最早出场的筱冢淳,一名城市水道建筑维护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妻子被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杀害之后,长期处在彷徨、混乱与精神折磨之中。”生无可恋“的他如行尸走肉一般度过一天又一天。

  第一幕,“饱受精神折磨”的筱冢淳

  一个走在回去的路上,一路神神叨叨,吓的路人快速避开。可是谁又知他内心的苦楚,只有自己。他无法摆脱那个阴影,无法释怀妻子被杀的事实,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值得理解)

  第二幕,“穷困潦倒”的筱冢淳

  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只能去买一份为期一周的保险,结果却不被待见,真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第三幕,”生无可恋“的筱冢淳

  一心想结束自己无趣的生命,却一次次下不了手

  第四幕,“心情释然”的筱冢淳

  两次谈心。一次是与自己的前辈,一次是与自己的好友同事。不同场合的两次心灵疏导,使得早已厌世、仇视世界的筱冢淳,重获新生。正如最后的一幕,筱冢淳朝着天空说出”好了“,他终于释放了内心的压力与精神上的苦楚,可以迈步向前走了

  影片第二个出场主角是便当店雇工高桥瞳子。

  外表一副劳碌样子的中年妇女,在家受制于丈夫与婆婆,操持家务,完全没有地位;内心却是公主心,与工友一起看日本公主出场,闲暇时画画”美少女战士“。实际上就是一个涉世不深、随性的老女人。导演将影片较大的篇幅给了这个角色,一步步演示她内心与外在的变化,让人深思。

  第一幕,传统的居家型妇女瞳子

  正如大多数日本女性一样,高桥瞳子除了工作以外还要劳作各式家务,都是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婆婆的唠叨与苛刻,丈夫的无视与漠然,让瞳子看不见生活的乐趣。

  第二幕,“春心荡漾”的瞳子

  两次偶遇与一次奇遇,成就了瞳子与好男人(实际是瘾君子)荒唐的爱恋。第一次是男人送肉去瞳子所在便当店的相遇;第二次,瞳子骑车回去路上遇见正在追捕母鸡的男人。第三次相遇,这个绝对是有预谋的,男人直接抬水来见瞳子。

  仅仅三次,”天真烂漫“的瞳子就以为遇见了白马王子,智商捉急。不过想想,挺正常,因为这个男人的出现让她第一次感到自己被需要、被尊重,这个很重要,重要到足以让人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第三幕,”现实打碎梦想”、“梦醒以后”的瞳子

  打扮一新的瞳子带着行囊去找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可是到达“王子”居所后,现实的景象让她惊讶,“王子”变成了瘾君子,一切憧憬的美好瞬间荡然无存。看清现实的瞳子又回到了起点。

  最后出场的四之宫,律师,高级阶层的代表,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霸道总裁“的模式。他的”同性之恋“或许正是导演影射自己对于伴侣的一种解读。众所周知,桥口本人就是一名同性恋者,他的作品或多或少会有同性符号的展示。

  回到作品中,影片里的四之宫是个彻头彻尾令人生厌的人(侧面说明演员的演技好)。

  第一幕,”同性爱恋“的四之宫

  从台阶上滚落的四之宫(有人推了他),摔断了右小腿。在院中休养的他,迎来以前的同学,四之宫无法掩饰自己对于同性同学的爱恋,却又不能在同学的夫人与小孩面前表现的过于入骨,只能忍着。导演在这个时候,设计了一个桥段,令人玩味,四之宫看着同学,却无意识的用力揉捏同学儿子的耳朵,口中念着”他的耳朵与你的很像“

  第二幕,尖酸刻薄的四之宫

  在高级公寓的盥洗室,四之宫与他同性小情人的对话,霸道、盛气凌人,完全不予理会小情人的诉求,结果一拍两散

  第三幕,金钱至上的四之宫

  在一个空调有问题的房间内,一脸焦急的筱冢淳求助律师,想要起诉杀害其妻子的凶手索取赔偿。结果四之宫一脸藐视嫌弃的样子,勉强听完后要求筱冢淳放弃诉讼

  第四幕,”被人嫌弃“的四之宫

  走在小巷里,四之宫电话自己的同学,想要解释以前的误会(他们认为他有娈童倾向),却被对方匆匆的挂断了电话。内心孤独的他,一个人拿着断了线的手机,说出了他那不可能传达的同性爱恋之情。

  三段故事就此终结,导演没有用浪漫、虚幻的爱情来诠释他的观点,而是用极致的现实来告诉人们一些实用的恋爱常识。不要去相信那些被戏剧化的美好爱情(不是说没有,而是太少,少到根本不可能被遇见),这都是电影的编剧与导演想象虚构出来的,真实世界中的爱情,总有磕磕碰碰,总有不如意,如果过分美化爱情的芳香,结果只能是败兴而归。所以《恋人们》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用普通人的视角来讲普通人的恋爱与生活。让人看的津津有味,让人思绪万千,让人肃然起敬

  推荐人群:需要重新思考恋爱人生的观众

  原文+图片可以在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里获得。

  《恋人们》观后感(十):一个主观性世界 器

  摄影机直视的道德目光--电影的记录本性 与 现实性(现实主义,纪录电影)

  关联性 电影的记录本性是建立在 摄影-放映的自动装置里,而观众就是这个装置的被捕获者。那么,假如,你察觉到了一种道德感,那是否是说这是作者有意摆给你看却又装作是无意行为。

  现实主义无法规避的就是其本身引发的道德性问题--它是以善的目光,还是适得其反,无意识地成为一种伪善,而这种道德性问题又引发了真实性问题--关于摄影机的客观性问题?

  拍摄一个人的真实哭泣是否是不道德的?这意味着我们不是在制造一种现实的痛苦,而是记录着一种现实的痛苦。而相反,假如创作者利用戏剧性制造了这一哭泣,那么它是否还是道德的。这首先体现在创作者自身对待现实的态度上,一旦试图揭露现实的阴暗角落,本质上就进入了意识形态区域。如想以一种纯客观的态度--就像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那样,不预设任何的道德性,这几乎不可能。

  众所周知,多数打着现实主义电影的旗号都是针对社会问题,而这基本上也预设了一种潜在的政治诉求。

  这种道德性是关于三个问题

  首先是关于人的道德性即对于摄影机所记录下的人(演员、纪录片中的受访者,路人等)是否侵犯了诸如隐私等权利,或者让一个残疾人出现并且自我指涉为残疾人 PS:甚至可以扩展至对生命(动物世界)的道德性的探讨

  其次是关于观众的道德性:透过摄影机所呈现的不道德是否是以上述的形式让观众感到不适。

  最后是关于角色的道德性,毕竟是创作者与观众都是对角色的共识性才让电影得以运转,创作者扮演角色,而观众“将错就错”,角色是创作者与观众的共谋。

  而首先要从真实性的问题--如何 如实地描绘现实

  最后结论可能是:摄影机的客观性即摄影机的记录本性不可能真正地被认识,甚至从不曾存在,因为一旦经过 摄影-放映的电影系统之后,我们就无法分清虚构与真实,只能被一种媒介的权威性--其预设立场所引导,比如 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完全建立在新闻媒介的属性上,我们要求或者新闻要求我们必须相信其具有真实性。真实性与虚构性全凭媒介的权威性(沃霍尔的《帝国大厦》就是对其的巨大反讽),比如维尔托夫宣称“电影眼”电影是机器,那么理所当然我们不会怀疑其摄影机的客观真实性,可《持摄影机的人》的创作痕迹处处可见。而德国表现主义算是最具形式特点的虚构,但却反应着一战后德国人的普遍心态。那么,虚实的无法分辨,不也就造成了在影像上没有任何不是人的目光所及之处,它是一种评价的目光,道德的无处不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