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她》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她》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25 20: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她》经典观后感10篇

  《她》是一部由保罗·范霍文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罗兰·拉斐特 / 安妮·康斯金尼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观后感(一):理清观影逻辑

  借此影片梳理下自己的观影逻辑.

  2017年3月,第一次看完:故事与米歇尔 组成了强大自由感(米歇尔内在的力作用现实世界后 而不被左右而产生的自由),这'自由'是我本人基于电影而产生的,所以说电影于我个人所产生的意义最为主要的是这一感性共鸣.

  3月,印象中似乎有重看过,但不确定

  2017年6月25日,上海电影节,大光明电影院原本导演见面会,结果来的是于佩尔,有些失望。于佩尔讲到拍摄过程中几乎未和范霍文有过关于角色表演沟通,影片与故事中情节的指向一直都是一种开发式的,并未有明确的设计并施以表现。对此我在散场后与朋友说'于佩尔是技巧性的回答,以免使问答变为争论,或是有意将争论完全留给观众',而朋友的理解却是与我不同

  由此,关于这部电影引来的'理解'开始喋喋不休

  首先,关于电影是否可以有如此之多的'开放式'呢?当然可以,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的呢?即便是一个好电影的标准来看,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何况对于任何事物,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人与人个体深刻本质的不同决定,任何一点在个体的深处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宇宙。对于一个自诩制作者的我来说显然是不习惯这种大量的'不确定性'。

  而后,我第一次观影后的'感受'是由我当时观影时产生的一次次'确定'叠加而后产生的价值判断吗?如果我当时已经得到了那么多的'确定',那为何还欲与朋友探讨呢?这些'确定'的答案此刻回想,也是充满了模糊的猜测。那么这个模糊的猜测不就证实了,在这部电影的这一点上我下意识追求一种安全感,并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形成努力与他人不同的价值认定吗。然后希望这种认定能够被他人认可并得到另一种共同体的安全感。

  想来真是可笑,这两种内心的驱动到底是要合呢还是拆呢!

  而人的力量所在不正是在这二元之间才得以放大吗。

  回归正题,

  (我又这样跑题跑得忘了 开始强烈欲望要写的是什么了)

  《她》观后感(二):生活把我撕得粉碎,我站起来把它拼好

  中国女人特别是中国农村妇女喜欢自杀。妇女进了城,就从喝农药变为跳楼。总之,丈夫变心,丈夫出轨,忍气吞声被赞为美德,直到忍无可忍,自杀成为绝望人生出路

  她们的存在是决定于丈夫对她的忠心,整个社会对于女人的认可仍然从属于男性

  因此对于她们有了许多荒唐的标准,比如结婚年龄、生育的要求、对于丈夫出轨的态度恋爱忠诚的要求……

  当我们还在纠结这些事情的时候,范霍文的ELLE《她》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相较而言,我们社会对于女性题材的叙事落后了不止一个年代。伊莎贝尔·于佩尔阿姨凭借此片获得了金球奖影后,影片本身则得了最佳外语片。

  这部片子讲了一个独居法国女人的自我治愈。60岁的于阿姨凭借其凌厉的风韵优雅可爱,把一个离婚独居女人演得让男人又爱又怕,让人完全正视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的样子。影片幽默风趣,充满笑点

  比起国内或者亚洲屏幕上经常出现的期期艾艾的女人形象,甚至美剧Good Wife《傲骨贤妻》里的Alicia,于阿姨都是堪称现代女性楷模的一个标杆。尽管她遭遇了被命运安排的各种不幸,于阿姨依然现身告诉你们,我的父母皆祸害,我的儿子有点傻,我和丈夫离婚了,我被强奸了,生活把我扯得粉碎,但我还是把它一块块拼了起来,我活得很好,而且越来越好。

  1、被人入室强奸怎么办?

  电影里于阿姨作为游戏公司老板,离异数年但仍与前夫保持友谊。某天她突然被人入室强奸,完了之后还经常收到未知名短信。阿姨遭此一劫不惊恐是假的,但她很镇定,没报警,在密友聚餐的时候若无其事地宣布:我被强奸了。

  阿姨不报警,因为她不相信警察,她要自己查。顺便她买了一瓶超强力防狼喷雾和一把大斧子,最终防狼喷雾误伤了好心的前夫,斧子用在了结束真凶的身上。

  这也是本片的争议之一:女主被强奸之后没有报警,她自己找到了真凶,并在罪犯第三次犯罪的时候以正当防卫理由将他杀死。

  也许这种做法法律上值得商榷,但她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寻得了正义

  在查找真凶的过程中,游戏公司老板的她曾怀疑是公司一个做游戏的下属干的,你知道她的验证方法是什么?

  很快也很直接。

  要证明你是不是,把你的JB掏出来让我看一眼。

  好了,你不是,你不用被开除。

  对阿姨服了吗?

  2、隔壁邻居好像有点帅,凡是老阿姨看上的,都要拿来。

  于阿姨虽然独居但是生活也是很丰富的。比如突然看到对门邻居年轻貌美,就拿着望远镜一边视奸一边自慰。当然这是不够的,有事没事还要猫机会去搭讪,以邻家阿姨的姿态大方邀请小区里的夫妇来家做客。

  一来二去勾搭上了这个有妇之夫,于阿姨经常有事没事“麻烦”一下他,比如大风大雨天让他来帮忙关个窗,顺便引诱一下。

  然而生活之狗血远高于想象

  阿姨没想到,这个自己喜欢的邻居,其实就是那个入室强奸犯!

  天打雷劈!

  然而阿姨并未因此报警、揭发,而是和他继续玩了起来。她知道了这个人的特殊癖好,并玩了一次窒息强奸Play。但这只是表象,她最终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对这名强奸犯进行报复

  生活强加于我身上的,我加倍奉还。

  当邻居那虔诚的天主教妻子送走丈夫的棺木后,于阿姨对她说,哦,我知道你很伤心,真是太可怕了。

  好邻居说,谢谢你给了他需要的,至少曾经给过。

  ……

  于女士的内心受到了暴击,勉强地笑了一笑。本来稍有的怜悯之心顿时变成吃了一只苍蝇,眼前这个虔诚的天主教女人居然以一种宽恕可怜之人的口吻纵容丈夫的犯罪。

  3、儿子喜当爹,父母皆祸害

  于阿姨的儿子有点缺爱。由于母亲强势父亲的缺位,儿子找了一个强势又势利的妻子。阿姨一眼看出这女的不对头,但是儿子是不会听的。

  妻子怀孕产子的时候,儿子比谁都紧张呵护备至,结果生出来一个黑娃。

  儿子你傻吗,这孩子比你俩黑至少两个色号啊!

  可儿子就是说,他就是我儿子!

  不仅儿子傻,儿媳天天当着于阿姨的面骂儿子,让她觉得儿子一无所长,甚至怀疑是不是出生时候抱错了。

  气得于阿姨在她妈的葬礼上,把她妈的骨灰直接倒到路边花丛。儿子蠢成这样,真是没法活了。

  于阿姨的妈妈是被女儿气死的,因为她公然在圣诞派对上反对自己和小男生结婚。这要说到女主的家庭。父亲本是一个天主教徒,结果某天突然发疯烧了一把大火,从此因为纵火罪和杀人罪入狱。母亲对于父亲是宽恕的,而女儿一直拒绝,她甚至拒绝看一眼父亲的相片。就像她母亲说的,她不愿意把自己交出去,始终处于完全的自我防备之中,即便母亲中风倒地,她还冷静地问医生,我妈的中风是不是装的?

  母亲死后,她也是难过的,并且终于实现了曾今母亲希望她去看望狱中父亲的愿望,但是当她到达监狱,父亲自杀了。她坐在父亲的遗体旁,在他的耳边说了一句话,你知道我要来,所以你自杀了。

  表面冷漠无情是无奈的自我防御,压抑感情终于在父母双亡之后爆发,但经历了一场车祸之后,她一边拄着拐,一边开始正视自己。

  影片的高明就在于导演没有设定一个远离生活的形象,而是展现了一个与所有人一样被生活折磨支离破碎的人,她所有的遭遇,连同她的冷漠都是一种现代病。

  4、睡过的男人,永远是我的。

  阿姨在剧中说对前夫过一句话:

  我对你有点担心。胸大不检点的女人我毫不担心,但是对于读过《第二性》的女人,会把你吃了,然后把你吐出来。

  虽然一手握着小鲜肉,前夫也是不能放的。比如给前夫女朋友的肉卷里面藏一根牙签,嘻嘻。阿姨调皮起来也是没边没际的。

  有一次前夫以她有个小提琴家情人为理由,辩解自己有女朋友也没啥。结果她说,那人已婚,年龄大,有三个孩子;而她年轻,单身,正想要孩子,没有一项符合我们之间的约定。换言之,和我离了婚你也别结婚了。

  什么强盗逻辑,但就是这样。

  5、睡了闺蜜老公,与闺蜜终成眷属

  在于阿姨常年的独居生活里,是不缺少男人的。其中一个便是闺蜜的老公。然而闺蜜并不知晓,直到阿姨良心发现

  那段时间,于阿姨突然看透人生,不仅断了隔壁邻居,还问闺蜜,你是不是觉得你老公出轨?

  闺蜜是有点感觉的,她发现了老公出轨,伤心得要死。于阿姨一脸冷漠地告诉她:

  那人是我。

  是的,她觉得应该告诉好朋友真相了:

  我当时情绪低落,就是碰巧需要睡一下。以及你看,你老公这么不靠谱,你看上他啥了。

  如果这事情搁到什么韩剧里面,大概两个女人就要开始互相扯头发吵架,太可怕低级了。

  可是在这部电影里,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踢了老公互相睡!男人滚边儿去。

  是的,目瞪口呆的观众看到两个好姐妹丝毫没有因为一个男人而翻脸,百合结局温馨美好

  终于有人能够这样说,对于女人而言,朋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男人。

  很多看似荒谬与不合理关系,是支离破碎的生活强加于我们的,也同时产生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需要去填补生活的破碎,就像年迈独居的母亲需要年轻的男子,就像离异的丈夫需要一个崇拜他的女孩,就像儿子需要一个角色扮演父亲,也像自己突然某一天对闺蜜老公的需要,像邻居对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令受伤残缺的自己得到完整,就像来自上帝的力量,帮助自己治愈。承认并接纳这种需要,使女主最终解开心结,获得新生

  一个男性导演能拍出这样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范霍文的作品中女性一直以来都充满了智慧勇气,比如《本能》和《黑皮书》。而终于在他70多岁的时候,把一个现代女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足以令东方的男性导演感到羞愧。

  《她》观后感(三):这部黑暗励志

  一个杀人犯的女儿,长大成人成为一家电游的老板,如果把其中的经历拍成电影,肯定是一部白傻甜青春励志片,结局当然是事业爱情两全其美。但是导演却并不满足可能导演也知道,生活并没有“happy every after”, 而是无数的辛酸寂寥委屈不公悲伤接踵而至。导演选择继续叙述王子灰姑娘从此过上幸福快乐日子”之后的故事,那就是“灰姑娘”离婚了,当前任有一个年轻貌美又有才的女朋友,自己依然形单只影,靠着外遇和自慰滋润生活;自己的儿子没头没脑,到了成家立业年纪,依然失业,跟自己女友共同抚养一个明显不是自己骨肉黑人婴儿;而自己的妈妈跟一个年轻得能当自己孙子的猛男谈婚论嫁;在自己的公司,遭到下属的质疑、陷害抹黑;她十二岁那年爸爸犯下的狂暴的杀人罪恶,即使到了当奶奶的年纪,仍然使她成为发泄怨恨对象,好好地在餐厅吃饭,也能被人泼得一身脏,就连她妈妈的小男朋友,这么一个恶心尴尬、言不顺名不正的角色也能对她恶言相待;自己呢,还在自己家被人强暴。

  其实女主角自己何尝不是一个受害者?!如果你想在片中看到,韩剧中经典的哭戏,是如何的天昏地暗撕心裂肺,那不好意思,让您失望了!影片不断地重复女主爸爸种种残暴的罪状,还有女主的豪宅,这两者其实形成了鲜明对比,身为爸爸,他不但没有尽到爸爸的职责,还给自己的女儿打上“杀人犯的女儿”的标签,很难想象,女主想当年到底要多坚强,多努力才能有如今的财富的呢?自己被强暴了之后,自己被污蔑抹黑之后,她没有想到寻找别人的帮助,因为她深谙警察是废的,所以她自己坚强起来,买防狼用品、换锁;找出污蔑自己的人。

  以前总以为,自信微笑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原来,坚强也是!

  《她》观后感(四):Michèle的"独角戏"

  一部典型的欧洲电影做派,情节露骨,又有点压抑。如果看惯了传统好莱坞的价值观,看本剧必然会不习惯。

  开始看本片,会感觉到一种诡异气氛,各种情节都显得很奇怪,比如在自己的家里被性侵但是不报警,与好朋友的丈夫偷情,开始拒绝Patrick后又试图在饭桌上勾引他,儿子喜当爹却满不在乎,在知道强奸犯是邻居以后还主动配合,甚至还有一只象征着不详的黑猫。每条线单独拉出来都很可以很丰满,但都是点到即止,导演好像有意在表现Michèle的多面和矛盾的内心。

  可以说,这是一部Michèle的"独角戏",每一个角色都是围绕着她来设计和展开。

  邻居银行家Patrick,有让人艳羡的职业和美丽的妻子,却隐藏着一个只有性侵才能得到满足的秘密。我觉得Patrick是爱Michèle的,在行迹败露之后,Michèle出了车祸他仍然前去营救,甚至到最后他还天真地以为Michèle会一直配合他。

  儿子Vincent,极力想摆脱强势母亲的阴影,甚至喜当爹之后还不断欺骗自己,可见小时候心理阴影之重。Michèle不仅被小时候家庭环境影响了,也影响了自己的家庭。

  父母,Michèle极力想摆脱母亲,但是又迫于世俗压力的影响,不得不照顾她。老太太是一个有意思的角色,比Michèle还要个性。值得回味的是老太太昏迷之前让Michèle去看看她父亲,而父亲在知道女儿要来看他的晚上自杀了。

  好友Anna,Michèle和Anna,看得出来是经历了考验的闺蜜,知道自己丈夫出轨,Anna先告诉的是Michèle,剧终Anna来找Michèle和解,也说明这段友谊/爱情是摆在其他事情之上的。

  看了很多评论,都在赞美电影表现的女权主义精神。Michèle有一个不幸的家庭,还经历了性侵,仍独立、自主、坚强,诚然这种说法站得住脚,但女权主义似乎有其他更有力的表现方式。

  这部剧被定义为「惊悚」着实有点说不上,最开始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徐子东老师说本片「让人意想不到的程度」超过《西部世界》。看完本剧以后感觉有些言过其实,比如Patrick就是强奸犯、Patrick的妻子也了解实情,都能够猜到,除了诡异也没有觉得惊悚。感觉导演并没有从悬疑这个角度着力。

  最后说说女主Isabelle Huppert。由于剧情的复杂,女主角性格多样,十分难以驾驭,据说很多女明星都拒绝了导演保罗·范霍文的选角,只有于Isabelle Huppert答应了导演,她也确实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工作,我甚至一度以为,这部电影是为她量身定做。

  《她》观后感(五):【煲点正能量】你的人生是甜是苦,只看你怎么导这一场戏

  【煲点正能量】你的人生是甜是苦,只看你怎么导这一场戏

  1.

  她集万千悲剧于一身

  她的父亲

  她的父亲在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成了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判了终身监禁。每隔十年可以上诉,每次上诉电视台都会为了迎合大众重播一遍这个案情的点点滴滴,当然包括那时候站废墟前眼神空洞的小女孩的她。这几十年来她恨她的父亲,恨恶意塑造她是个邪恶帮凶的警察和媒体,又或者,她恨的只是这个给她加诸莫须有之罪的残酷世界。

  她的儿子

  她的儿子是白人,找了个白人女友,生了个巧克力色的孩子,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白人女友把他当狗使唤,不工作不友善不感恩,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辞掉了在快餐店打工的工作,原因只是车坏了,坐公交上班要一个小时对身体不好,他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她的母亲

  她给母亲买了套舒服的房子,母亲却拿来金屋藏娇,包养比她小两轮的男妓。甚至把他带到家庭聚餐,跟所有人宣称要结婚。

  她的邻居

  她的邻居是一对看上去很完美的夫妻,妻子是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家里有很多宗教雕塑,会专程跑去膜拜教宗。而丈夫是个体面的银行家,平时有空就联系空手道跆拳道。可是,男邻居是个虐待狂,有一天蒙着面破门而入把她给强奸了。

  她的丈夫

  她的丈夫是个作家,而她在大学主修古典文学,他们的结合可以说是情投意合。平时温和谦逊的作家丈夫有一天失控对她进行家暴,就算有孩子她也决定要结束这段婚姻。可是离婚之后,他们仍然相处得像个朋友,她甚至因为前夫交了个年轻的女友而吃醋。

  她的员工

  作为一家游戏公司的创始人,她立过不俗的战功,推出过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的爆款游戏。然而被强奸之后,突然有人发匿名骚扰短信给她,甚至把他们正在制作的一段游戏视频的女主角(视频中的女主角正在被怪兽强奸)的头像ps成她的,转发给所有员工。起初她以为是强奸犯,后来发现是躲在友善外衣下面的男员工。

  “

  当很多女孩活在白雪公主童话里时,

  她活在杀人犯父亲的阴影下。

  当很多妻子温存在丈夫爱的怀抱里时,

  她因家暴选择结束这段婚姻。

  当很多女儿每天倾听母亲的淳淳教诲时,

  她每天都要说服母亲

  放弃包养一个小她两轮的男妓。

  当很多母亲享受天伦之乐时,

  她的儿子生活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当很多人与邻里和谐共处时,

  她被有虐待狂的邻居入室强奸。

  当很多老板受员工尊敬爱戴时,

  她的员工制作了一个恶搞她的视频,

  并到处散布。

  ”

  她的名字,叫米歇尔。米歇尔是一部电影的女主角,这部电影,就叫《她》。

  2。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却不是一部悲剧。

  可以说一个人在世上的最大悲剧都在她身上发生了,这种机率之小本身就已经足够荒诞,更加荒诞的是米歇尔却活得相当坚强,准确说应该是泰然。

  坚强总有种苦的味道,就像那污泥中的清莲,破污才能脱俗。之所以说泰然,是她在各种悲剧发生之后的从容淡定与快速move on。就算被强奸,也没有奔溃,晚上照样点外卖,对新菜单照样有兴趣,只是隔了几天在与小团体见面时,把这个事情轻描淡写地陈述出来。

  荒诞是荒诞,可是这荒诞的背后,导演给我们醍醐灌顶的是对人生之苦的思考。

  都说人生如戏,冥冥之中,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事情会降临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这是一部悲剧还是荒诞剧。痛苦本身已经足够苦了,如果我们沉浸在痛苦之中,耿耿于怀已然发生的不幸,只会让这痛苦进一步侵蚀你的灵魂。何不远而观之,把它当成一部荒诞剧,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行装,然后重新出发。

  有一句话可以概况了米歇尔的核心,阐述了她为什么能如此泰然。只不过导演借了女邻居之口。男邻居二度入室强奸她时被儿子从头面打死了,这时候米歇尔还过去安慰那个女邻居,女邻居说:“幸运的是我有信仰,如果不经历痛苦的话信仰又有什么用呢?”

  米歇尔同样也有坚定的信仰,但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全能的神或上帝,如果说有上帝,她认为上帝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

  “人生如戏,你的人生是喜剧还是悲剧,全看你自己怎么导怎么演了。”

  最近我的人生经历很多变故,花了很长时间对很多事情才逐渐释然,于是决定写个公众号,希望给更多的人传播点正能量。这篇影评是其中的一篇文章

  公众号的名字叫:“X点正能量”,不知道下面的二维码能不能显示出来,欢迎常来看看。

  quot;X点正能量”二维码

  《她》观后感(六):一个人的对话

  在故事的前面,“萨曼莎”曾问男主角结了婚是什么感觉?西奥多的回答里提到感情维护的困难性在于:“一起成长,但要试着朝同一个方向;一起改变,但要试着让对方不害怕。”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要怎么办?我想电影来这里给出了答案:第一,发生矛盾时,要及时沟通,而不是忽视问题,逃避问题;第二个答案我认为电影是借助男主人公的朋友艾米给出的。在电影里,艾米后来也与老公离婚,这件事情发生后她被家人责怪,但是她自己觉得她喜欢现在的这种生活,虽然这种改变并不能让其他人所接收,但是她说“fuck it”。当西奥多询问艾米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能应付现实的感情,询问艾米他对“萨曼莎”的感情是不是爱的时候,艾米回答说她是局外人,她无法给出答案。但是她认为人生苦短,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想出那么多事情来否定和怀疑自己,而应该尽情去享受快乐,所以也是“fuck it”。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就是:当改变真的发生时,让对方不害怕的前提是,自己也不害怕,自己首先要认同发生的变化。如果自己排斥自己的改变,如何让对方接受呢?改变之后,如果两个人真的不能走在一起,那就顺其自然,不必勉强,不必纠结责怪于这发生的改变,继续走下去,享受美好生活才是重要的。 (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它看起来很琐碎,东说一点西扯一点,但是每个点又存在某种联系,在无意间就把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了。但是我不太喜欢故事后面的安排,我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要安排“萨曼莎”与很多人同时在谈恋爱的这个情节,他想通过这个来表达什么呢?还有最后让西奥多带艾米走上天台那段我也觉得太过于矫情,直接去掉,停在“萨曼莎”消失的那个地方更好。)

  《她》观后感(七):强奸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部电影我看了无删减版,的确黄暴,却也的确可以看作一曲女权主义的讴歌。《她》的女主角米歇尔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游戏公司老板,离异,有一个已成年却智商堪忧的啃老族儿子。作为一名中年妇女,米歇尔看似衣食无忧,一个人住着一所大豪宅,本来是可以颐养天年的年纪,可是平静生活的底下却暗流汹涌。

  电影以一段强暴戏作为开头,嗯,我们的女主角米歇尔一开始就被强暴了。而她对待强暴的态度,却令人瞠目结舌。被强奸的米歇尔,冷静地收拾了自己,换了家中的所有门锁,还能打扮得漂漂亮亮和亲朋好友一起聚餐,就餐期间语气平淡地对朋友宣布“我被强奸了”,把在座朋友吓得一愣一愣的时候,她若无其事地翻看菜单开始点餐,对于她这则消息引起的波澜视若无睹。这算是米歇尔对于被强奸的自我消解,也是她对强奸犯的一种独特嘲笑。

  米歇尔这种处理强奸的手段,闻所未闻。社会主流价值观大概都认为女性被强奸后,应该蒙头大哭、躲起来不见人,至少要寻求警察、亲人、心理医生的帮助,把歹徒绳之于法,治疗身心创伤,这才符合受害者的设定。而米歇尔大概是最强大的强奸案受害者,她甚至都不屑于报警,在饭桌上把一宗强奸案当成“邻居家母狗生小狗”这种鸡毛蒜皮小事说出来,实在令人很火大,这个女主角怎么一点都不遵受社会规则呢?如果米歇尔要遵守社会规则的话,她就担当不起讽刺男权、强奸生活这个美名,敢于挑战社会规则、敢于践踏传统陋习才是时代先锋者。

  当然,吾等普通人,万一真的遇上了强奸案,肯定要报警的,米歇尔不报警,是因为她的暗黑身世。在她小时候,她爸爸制造了一起社会凶杀案,连杀28个人,所以,她从小是背负着“杀人狂魔之女”这个骂名长大的,这样的身世经历或许可以解释她为什么心脏如此强大。

  米歇尔大半生都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一直在惧怕父亲、逃离父亲。在父亲入狱的这么多年里,她没有去探望过父亲一次,而唯一一次决定去看父亲,却在监狱里见到了父亲的尸体,米歇尔深吸一口气,靠近死去的父亲的脸,轻轻说了一句“因为我来,你就死了。”这句话等于宣告了自己终于挣脱了父亲的阴影,逃离了父亲的掌控,从此没有人可以影响她的人生。

  强奸犯无法影响她、杀人狂魔父亲无法影响她,甚至连亲生儿子也无法影响她。作为母亲的米歇尔,也不按照套路出牌。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妈妈,她没有因为母爱而把自己客体化,身为儿子的ATM机,她自然尽力给儿子房子车子一日三餐,可是除此之外,她没有因为母亲这个身份而失去理性。

  我们知道,婆媳关系是个世界性难题,米歇尔也遇到了该难题。儿子的老婆是个咄咄逼人的女人,一言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儿子发飙,更离谱的是,他们两个白人却孕育了一个黑色皮肤的宝宝,没错,儿子喜当爹了。自欺欺人的儿子不愿面对现实,米歇尔则在众人面前对儿子挑明了事实,她逼迫儿子去面对“这孩子不是你儿子!”是的,米歇尔在儿子面前依然保持着超脱的清醒理智,她知道生活的残酷,所以要让儿子也尽早接受生活的残酷。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生活的残酷,都在米歇尔身上发生了,身世悲苦、父母不尽责、儿子不中用、婚姻破碎、遭遇强奸……这些事情任何一件单独拎出来都可以写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文,甚至是可以造就一个悲剧主角。而集合了所有悲情故事的米歇尔,却凭借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性格把这些事变成一种对自我韧性的锻炼。她把世界看成自己的游乐场,即便生来是悲剧命,她也要尽可能玩得尽兴,甚至带着一种“我不高兴你们谁也别想高兴”的自私。这种女人不讨喜,从来不会讨好别人,但围观群众就是会被她吸引,她身上带着一种魔性,令人好奇、产生求虐心理地去围观。

  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比米歇尔抗压,也没有人能学习她这种“把一切干翻在地”的性格,更没有人能比她自由、任性,这是我们围观她的理由。她向世人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女性的张力,对抗世俗、对抗生活、对抗男权,没有人比她更在行。观众甚至可以从米歇尔身上总结出一篇“独立女性行为准则”或是“反抗男权十诫”。这种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会被贴上“女强人、李莫愁、灭绝师太”等标签,因为鲜有男性能够驾驭她们,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们不在乎男人的看法,微微一笑,优雅地对世界竖起中指。

  米歇尔的人生无法复制,她的经历也没有可比性,所以《她》不是一部励志片。我们却依然可以从米歇尔身上看到希望,她告诉女性,你们的人生有无限个可能,遇人不淑被出轨不是人生的终点站,被强奸了可以强奸回去,离婚了春天还会再来,儿子不孝也没什么了不起,最重要是,内心要强大到混蛋,直到可以干翻一切混蛋。

  《她》观后感(八):巴黎遇上好莱坞

  荷兰名导保罗·范霍文曾在好莱坞红极一时,留下《本能》和《星河战队》等经典作品,继《黑皮书》后沉寂十年,今年携新作《她》华丽回归。电影本要在美国拍,但因涉强奸等敏感话题,在道德临界点打擦边球,遭遇不少阻碍。77岁的他决定重回风化开放的欧洲大陆,首次执掌法国团队,在巴黎拍片。用他的话讲,“一切从零开始”。

  《她》观后感(九):这种老婊请去死

  我是分两口气看完的这部《她》。

  第一次看了开头,她第一次被面罩男暴力强奸,不但没有报警,没有寻求家人友人的帮助,还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该吃吃该睡睡,此处黑人问号脸。然后她在吃简餐时莫名其妙的被路人大妈倒了一身垃圾汤汤水水,此处又是黑人问号脸。这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我带着一堆问号不得不睡觉了。

  第二天的白天,我脑袋里还是控制不了各种问号。虽然没看多久,影片的调性比较写实,没有刻意用镜头语言去展现黄金比例的美。导演想干嘛?

  老公加班很晚回来,虽然他没说,不过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好奇,想像超级玛丽一样,撞掉问号,看看会不会有bonus。整部片子好长,对我来说却没有尿点。看完已经是凌晨,各种问号迎刃而解,只想大喊一声:Bitch!

  女权?玩弄男人?女性的独立回归?嗯,也许导演的角度是这样,观众的解读是这样。凌晨躺在床上的我,怎么也哄不睡枕头上那颗清醒的脑袋。所有的画面又一遍像幻灯片在黑暗中的我的眼前,清晰的一张又一张的映过。不怕失眠,嘲笑失眠者的我好恐惧,我真怕我睡不着。后来,在半夜里,非常烦躁的醒来,皮肤瘙痒,像一条得了皮肤病的老狗,我又清醒了,就算知道刚刚真的睡着了又怎样?我不敢去翻看手机上的时钟,我怕只是过了10分钟而已,我怕还停留在我躺下的那个凌晨时刻里。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这部片子对我的影响?

  女主角这个演员的实际年龄已过60,在影片中却丝毫不影响她塑造的角色,去角逐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无可非议。她演的这个角色真是太婊了,我是看不到独立女性或女权主义的任何闪光点,她玩弄男性,从前夫到闺蜜老公兼同事,小下属,邻居兼强奸犯,包括自己的儿子,我不觉得这是可炫耀的资本。从最终到结局来看,她好像也并没有损失什么,好像还赚到了,但是这种当了婊子还立牌坊的老婊,请你死远一点好吗。

  很多人认为,她借助儿子的手,成功报复了强奸犯,也为广大妇女朋友除掉了一害。但是,她是正义的化身吗?她是法官?她是警察?她只是个网游公司的女老板。她是受害者,她在脑袋里模拟过如何杀死面罩强奸犯,她在他闯入私宅施加暴力时,她完全可以这么做,但是第一次她没有机会,之后有了机会她倒是有点享受,尤其是当她知道了强奸犯正是她撸过的帅气又年轻的男邻居。别看她冠冕堂皇的质问男邻居,你是不是对其他人也这样过?就算是,你也没有权利用儿子的手剥夺强奸犯的生命。你大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手续治罪强奸犯。中间那几次算什么?地下室的高潮算什么?你不是也助长了强奸犯的罪恶?当你不想玩了的时候,你就说停?就像闺蜜的光头蠢老公?你不想和他上床了,就说我们的关系还是朋友?此处黑人问号脸。

  两个男人如果能share一个女人,不是说这两个男人心有多大,也不是说这两个男人有多爱这一个女人,而是这两个男人至少有一个人很爱对方。同理,片中的女闺蜜很“爱”女主,所以得知老公偷情的是女主,她是难受,背叛这东西,无论在爱情上还是职场上都是扼喉窒息的。闺蜜只是难过那一会儿会儿,把老公扔出去不就解决了。不过女主完全只是需要个炮友,只是饥渴,而当她腻歪了,干脆落井下石,美其名曰一切回归到正常?那你别开始玩呀。

  也许是女主太得意于男人在她的石榴裙下团团转,所以她有充足的理由去嘲笑自己母亲的品味,快入土的老太太养着low low的小白脸。她对她母亲还是很残忍的,她母亲都中风了,她还问医生,母亲是不是装的?你们是不是能够通过专业的医学诊断出她是真的中风?此处医生黑人问号脸。

  关于女主的缺根筋的傻儿子,很明显能看出来他的妈妈是有多强势,才造成了他的三流女友可以随时朝他咆哮辱骂,他心甘情愿当接盘侠,在黑人儿子的身上找到父爱如山的存在感。老婊女主肯定恨铁不成钢,但她也要接受,她的宝贝儿子是她一手造成,自己的屁股自己擦吧。

  至于她的前夫,我看她风流的要死,从来没缺过性爱,她前夫好不容易可以性福一下下,和年轻的瑜伽教练好好玩玩,老婊女的醋缸都被砸了,醋意波涛汹涌。能看得出她的前夫曾经也是个耙耳朵,现在还是被她操控着。

  当女主骂强奸犯,说这样的关系是病态的时候,我笑了。大家都有病,谢谢。

  强奸犯是不暴力无法勃起,这是病,得治。不过他的妻子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也许他们之间连性爱都没有,也许。女主的父亲杀了27个人,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过比较极端。此事影响了女主的整个童年,伴随着她的人生。女主可怜,也有可恨之处。所以她很冷血,对父母都是冷言冷语,强势下是她受伤的童年和破碎的心,她必须强大起来,所以事业上她是女强人,不过生活上,她不是勇于揭露现实的勇敢女性,她是一个非常自私,完全不顾及是否会伤害到不该伤害的人的那种婊子。

  这种老婊才是真正的祸害。and天主教真的是背了一整部片子的黑锅。

  《她》观后感(十):这样的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的

  没有什么是一个爆头不能解决的吗?前夫有了年轻貌美品味相当的新女友即使分手了以后还会有别人。莫名其妙在餐厅泼一身食物。杀人魔父亲在她决定去看望的当天自尽,米歇尔也没有机会朝他脸上吐唾沫了。母亲临死前米歇尔还因为她的再婚而态度刻薄,死前最后一句话竟然是让米歇尔去看她最恨的爸爸,而米歇尔母亲再婚对象不久后便在她公寓里搞上了别的女人。儿子取了个狂躁的泼妇,只在有求于她时才登门拜访,儿子被朋友绿了仍然无怨无悔当接盘侠,甚至为了老婆而在埋外婆时对米歇尔大喊“婊子”,无奈之下米歇尔直接将母亲的骨灰撒在湖里,最后儿子失去工作被赶出家门还抱着非亲生的孩子来投奔她。在自己出车祸后没有能求助的人最后只能打给曾强暴过自己的人,那人还是自己意淫过的暖心邻居,被强暴后的米歇尔甚至不愿报警,还得继续与侵犯者接触并被再次侵犯。米歇尔被员工恶搞,顶着她头像被怪兽侵犯的淫秽视频传遍公司,最后发现始制作者竟然是信任的下属,被发现后还问她是否能得到奖金。在办公室和最好朋友的老公搞在一起,三人还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米歇尔甚至可以说是还掰弯了她最好的朋友。

  就是这样shit的生活,最后尽然还能好转,强暴犯被爆头,儿子家庭和谐,帮助前夫出书,把父母合葬,看了恶搞自己的下属的小JJ就原谅他了,被爆头的邻居的天主教徒妻子谅解了她,向闺蜜坦诚自己就是小三两人竟然还没撕逼依然是好朋友,妈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