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玩酷青春》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玩酷青春》观后感10篇

2022-03-20 10:13: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玩酷青春》观后感10篇

  《玩酷青春》是一部由孔令晨执导,吕丽萍 / 郭涛 / 盛冠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运动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酷青春》观后感(一):我们的专业精神

  一个母亲为家为儿子所作的牺牲已经不用再多说了,相信天下多数父母都可以做到。缺少沟通,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无法让含辛茹苦的母亲理解儿子。

  一直有这种说法:“中国人缺少专业精神……”母亲被下岗,其实也该退休了,且不说她的退休金,社保,为什么要让日本人说了算?还要从当事人到领导一起乞求……这样的事情以后应该不少发生。我们的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什么保障让他们专业?养肥了再杀掉,又有多少所谓的民族品牌卖给了曾经的侵略者们,能做主的人,有多少能为一线的员工着想?不多说了,也许社会残酷,逼着有机会的先捞一把。

  向蜘蛛侠学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玩酷青春》观后感(二):不只是青春

  如果没有金马奖,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这部电影,一部小成本、不起眼的电影。

  看片头的时候,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是用来消磨一下时间。最开始被带起劲儿的是一系列活力四射的跑酷,老帅了。看到后来,很自然的就想起了我的高中,我的高考。母亲的艰难、儿子的痛苦,电影最出彩、印象最深的就是儿子与母亲夜里那段撕心裂肺的吵架,看得人有些心力交瘁。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陷入这样不可妥协的境地。那个夜里,儿子推开母亲,回头不忍心的看了看、然后痛苦地奔出房门,那种又恨又爱的揪心,太真实。

  这部片子不似纯纯的青春片,散发着特有的北京调调,亲情与梦想的冲突,底层小人物的日子。最后结局的大圆满,没有不良少年,没有青春的边缘,没有变质的叛逆,是给我们青春最好的解释--永远健康向阳的青春。

  影片呢,虽然整体还是有些散的,但单就母亲与儿子这一冲突的主线来说,已经非常不错。比起用钱堆起来的中国大片,像这样贴近小生活的“小”电影,希望可以多一些。

  《玩酷青春》观后感(三):母爱沉重,还是现实沉重?

  刚刚看过印度电影《三个傻子》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看了这个国产电影《玩酷青春》,结果发现这是个很难受很诡异的事情。《三个傻子》之中提到的父母无需过多干涉孩子,应让他们“爱干什么便干什么”,这明明让我颇感认同,但《玩酷青春》里表现的母亲为孩子“走正道”、忙学业而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又不得不让人深受感动。

  这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国产电影,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了,至于其他的所谓永不褪色的主题,诸如亲情、梦想、青春之类,主题倒是没褪色,只是表现视角、叙事方式也毫无新意——大概,要不是吕丽萍的出色表演(这让她获得了本届金马影后),这个电影就真的只剩下诚意了。

  吕丽萍饰演的人物,就是那样一个很普遍、平凡的母亲,似乎有我们许多人母亲的影子。这个母亲对亲人有着深沉的爱和期望,一旦谁、包括这个亲人自己对这种爱和期望有所损伤,她几乎会像一个受伤的野兽一样拼命挣扎、歇斯底里——自然,这种母爱让人觉得有些沉重,这种沉重也压抑了青春时期的许多幻想和萌动,这些都是为我们所熟知、也最容易让我们有所感慨的。

  于是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情况,我在很多长辈面前都是被表扬的例子,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很“听话”,懂得体会父母的心思,从不和他们顶嘴、不和他们争论,所以不会让他们担心操心。只是很多时候,我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心里隐藏着一丝酸楚。我因为这个“听话”,又让自己委屈了多少呢?我也想走自己选择的路,只是为了不出现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局面,我已经先把他们的选择当成了自己的选择。

  《玩酷青春》观后感(四):假模假式假温情

  我是冲着金马影后那座奖杯看这电影的。

  母子亲情我不想讨论,再假也是禁止被批判的。

  从看到吕丽萍退给房客小方房租的时候我就开始恶心。

  作为北漂,我不知道这位房客是受了房东多大的恩惠,要多交房租给房东,理由是:现在房价那么高。。。

  这种假模假式到令人发指的情节我再也不想看到,在整个京城的房东都在和中介一起抬高房租房客叫苦连天的时候,我居然看到了有房客死乞白赖自愿多交房租给房东这连梦里都不会出现的情形。编剧是有真实经历如此梦幻的奇遇还是根本在闭门造车。我只想说,你想突出女主人公善良,可以,能TM换个情节么?

  早恋,叛逆,追求理想,省略不提。

  母亲为叫儿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而装作癌症---这应该是九十年代的编剧热衷于的戏码吧??????

  我服了编剧。真的服了。

  《玩酷青春》观后感(五):谁的青春没有代沟,谁的结局如此完美

  下午三点左右看完的这部电影,窗外的阳光射进来,记忆也随着影片慢慢展开,想自己在那段青春岁月里说过的做过的的现在看来却因为年少情轻狂伤害了最爱自己的那两个人的心的傻事......

  影片很清楚地揭开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身为父母的他们因为自己曾经的经历而害怕自己的儿女再重蹈自己之前的挫折,身为儿女的我们却有着自己伟大的梦想自己想要走得路,而现实,就是在我们彼此明明深爱着对方的时候却因为这种隔阂而彼此伤害.....幸好,善良的导演在最后时刻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局,可在现实生活中,我想,这是不是只是一个童话?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愿你们一切安好~

  《玩酷青春》观后感(六):酷气外表下的传统内核

  没报多大期望,但是最后还挺感人的。

  故事很简单,叛逆个性的儿子与观念传统的母亲在儿子未来的问题上矛盾逐渐爆发。母亲为了让儿子高考谎称得了绝症,儿子逐渐发现了母亲的不容易,最后皆大欢喜了。

  我考完的第一感觉是,我怕自己以后会成为这样的妈妈。固守传统的观念,认为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跟儿子几乎是互不理解的程度;又自以为是为我独尊,非要儿子按我的想法走,好可怕啊!

  但是片中的儿子结局还是不错的,虽然违背自己意愿上了大学,起码自己跑酷的心愿没有被放弃!

  .尼玛啊,复习几个月就上线了,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再ps.他复习的时候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了

  片子几个旁枝发展的不好,房客(忘了叫什么了)、男主的女朋友、吕丽萍的前夫,说他们吧又多余、不说吧还确实是剧情发展需要的人物,结果弄成了现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局面。姥姥这个角色倒是非常吸引人,活泼开朗又善解人意。

  《玩酷青春》观后感(七):玩酷青春⌒金馬獎,它懂中國父母心....

  直至2011年,还有影迷不满吕丽萍封后2010年第47届台湾金马奖。《观音山》入围的张艾嘉将与大陆的三位女演员汤唯《月满轩尼诗》、徐帆《唐山大地震》、和吕丽萍展开影后之争。

  哥觉得,吕丽萍能够凭借本片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这是金马奖评委读懂了如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下,人民对未来的彷徨。提高点角度来讲,这已经不是一部以‘跑酷’为主题来诉事的电影了。这是一部以‘跑酷’为引线,向华人世界展示现代中国的内地人民,他们为何如此执着几乎是逼迫式地要子女读书。至于孩子们的理想、爱好,内地的父母都可以嗤之以鼻。内地的父母也是人生肉长的,为何他/她们回如此顽固的要求子女走读书才有出路呢。通过本片,或许你能看到答案。

  哥觉得,就是这么一点,吕丽萍完全有资格荣任本届金马影后。汤唯这次‘谈情’,徐帆只是演绎了一个极度不真实的灾难下的母亲,观音山,哥还没看过,听说还是些‘情事’。吕丽萍封后,对金马奖,对电影来讲,都是有积极、社会教育、探讨意义的。至少哥这么觉得,甚至本片可以为内地父母开辟一条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新途径。

  再者,无论是金马或是香港金像奖,评委们都注重得奖角色与电影所表达的情感多一些。这些个封后称帝的出彩角色却不是银幕上的英雄、美女,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人物。例如鲍起静金像奖封后的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她在片中角色仅仅是个为生活奔波的平凡妇女罢了。这样的例子还不是一两个,影迷们有兴趣多找找吧。

  如此尽管哥现在还没生儿育女,甚至还未结婚/有女友。时至今日,哥真能体会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就说片中吕丽萍的儿子何志鹏吧,称作‘自我意识’特别强。好啊,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想飞了。认为就算考上大学,毕业后也没啥好出路。但哥想代你妈教育你一句:“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出路是没以前好了,大学生确实算不上是个稀罕的东西。但是,你,一个连大学都没念的高中生,在眼前这个社会里,就更神马都不是了。”

  你爱跑酷,不爱读书是吧。好啊。有本事你现在就别吃家里一口饭,别喝家里的一口水。靠你的跑酷混社会去呀。哥和你妈一样担心你,一走入社会,靠神马跑酷,的确是很酷。就怕你还没靠跑酷混上口饭吃,万一来个啥撞伤,扭伤,碰伤的。最后送你上医院,帮你付医疗费的,还是你的父母嘞。

  影片演到2/3段落时,吕丽萍与何志鹏这对母子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其实母子间这种蕴积而出的矛盾,最后爆发的如此强烈,在和谐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是必然的。

  中国,从古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四十年里。苦难的中国人始终每天战战兢兢的忙碌着,下层人民尤其如此。统治阶层只开放了一条‘唯有读书方能出仕’的门路,于是出生底层的人民,偶有会念些书的才能在极低的出仕率中脱颖而出,爬入统治阶层,‘光荣’成为压迫人民中的一员。

  而如今和谐社会下的劳苦大众们依然坚信着,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里,唯有读书才能稍稍有个好奔头,好出路。培养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儿女们都在千军万马中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至于孩子们自由的理想,不是不能有。只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玩乐理想,在和谐社会里,是混不了饭吃滴。唯有习惯被‘压迫’---进入人民的队伍里,或者爬入‘压迫者’---档和ZF的行列,才是中国人民的两大出路。

  试问,在如此的制度下。80、90后的父母,再是如何的开明。他们有神马理由不去担心儿女们未来的出路,如若真遂了那些‘谈理想、自由’的孩子的心愿,只怕自己老了临S那一刻,孩子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是个问题。善良的中国80、90后的父母,他/她们于心何忍啊….所以他/她们只好狠下心,趁早断了儿女们不理智的‘中国自由、中国理想’,逼迫儿女们加入滚滚的‘高考大军’中去。

  “这是我,省吃俭用为我孩子将来上大学存的钱。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我作为孩子他妈,我问心无愧!就有一件事儿我对不住孩子,为了他能考上大学,我骗他说我得了绝症。让孩子替我揪心,诊断书在这儿呢。我真的很后悔,我不该骗我的孩子。可是我没办法,我没有别的办法,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跟我孩子解释呢。”

  看见没,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作为她的孩子或者所谓的‘家暴求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你们能说这位母亲是个大骗子么。如果她是,那也是普天下父母里头,最伟大的、高尚的、用心良苦的、不择手段的好父母!!!总之,哥只知道,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如此和谐的国家里,谋得最后一丝可能生存下去的行为。

  玩酷青春,金马,它懂内地父母心....

  《玩酷青春》观后感(八):现行教育的骗局

  第一次知道这个电影是在金马奖,当时也没在意,觉得应该就是个拿跑酷当噱头的片儿吧。昨天偶然找到了资源,今天无事就打开看了看,突然就有好多想说,抒发情绪。

  真不知道为什么父母都觉得上大学那么重要,重要的不惜以死相逼?

  真想把他们放到他们想让孩子念的大学里看看,看看大学到底是个什么鸟样,好几万扔进去其实是给他们自己买了个心理解脱,然后呢?

  不知有多少人是从小听着家长叨咕着“上大学”长大的,反正我算一个。我还真就觉得念大学是个特别崇高和重要的事情(呵呵,天真的自己都不好意思),一直努力,然后背井离乡,在这个以后和我一辈子屁毛关系都不会有的地方呆了四年。

  我只想说,我觉得这他妈他爸他家祖宗十八代就是个骗局。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疯狂的往里面钻,我很欣慰。

  伟大的制度,伟大的教育,继续扩招吧,继续向美国早已淘汰的体系孜孜不倦的追随吧,看看这个谎言到最后会由谁来买单。

  《玩酷青春》观后感(九):酷!酷。

  看着看着死机了,网速的问题,所以很遗憾不能一次性看完了,但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片子最大突破就是大改以往电影的广告植入为直接运用广告的拍摄方法来表达一些,高频剪切,rap,特写……某些片段单独看还真以为是运动品牌的广告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片子的主题本身了,何志鹏和母亲的矛盾初一看是两代人观念的碰撞,其实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并不是个新命题。先从片子本身而言,这种家庭争吵其实是上一代教育体制下的悲剧。因为恢复高考,人人变有了人上人和人下人的划分。于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成了那一辈没考上人的终身信仰,而且他们一直认为这种信仰的值得终身守候的,因为上大学=好生活,他们之所以没有过上好生活就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9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活了,文化市场也繁荣起来,这就注定了90后们比他们的父辈能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至少在思想上更加独立,一部分人称之为自我。所以,在更多90后眼里,文凭不代表一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剩余一切,于是就有了矛盾,出了争执。片中运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没上大学人的生存现状,比如一个女人在月薪1000的情况下养三口人的生活艰辛,小叔大把年纪了仍带个兔耳罩为逗人乐辛苦排练……

  最近看很多片子让人比较蒙了,不知道到底该务实还是务虚。三个傻瓜告诉了我们真我之于生命的重要,而现实不是电影,一时半会看不到结局,一切选择似乎成了一场不知收场的豪赌。总之青春不应该挥霍吧,相信自己,社会上对90后或多或少有些偏见,不管怎样,这部片子能够大胆站出来,去探讨这个问题,其本身已经是一种进步。

  90后应该有90后自己的姿态,不是自我而是对真我义无反顾的追求。真我是自己找的,不靠父母,也靠不得父母,找到了就要坚持下去……高考是个节点,它浓缩了两代人两个立场观点的交锋,也是很多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但从个人角度看它仅仅是每个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点,给生命一个机会去思考去追问去质疑。只是有人从大流了,有人被父母和谐了,有人放弃了。

  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放弃的是思考,而对于梦想则选择搁置,不同的是有人搁置十年,有人搁置一生……

  《玩酷青春》观后感(十):主题先行,无关青春

  金马奖评委们把影后颁给吕丽萍的时候就说,电影虽然很一般,可是吕老师的演技却值得奖赏,其实言外之意就是徐帆的《地震》太主旋律、太煽情,连冯导都说她老婆都是路线斗争的牺牲品。问题是这电影还够不主旋律么,能比《地震》能强多少呢,一个妈妈经历下岗(李元妮也下岗),有个儿子还不爱学习(方达也不爱学习),然后妈妈含辛茹苦抚养儿子(李元妮也是这样的),最后的不同无非就是何志鹏依靠北京户口神奇地过了录取分数线,而方达则下海从了商。

  名字听着蛮热血的,《玩酷青春》,你玩了么?你酷了么?电影其实就是说一个男孩的梦想被老妈的传统思维扼杀掉躲进小房间里复习温书结果考上大学的傻气故事。这故事有什么好说的呀,我身边这样的事情纵然不多,但也时常能听到。

  都说了中国人实在太变态,人的自由和梦想都没有了,还做什么人?难怪这片土地是现在这个模样。

  你连跑酷都没有怎么展现出来就好意思叫《玩酷青春》,你以为人家《滑轮女孩》《阳光小美女》是在闹太套么?要是改个名字叫《罗素芳与儿子》《我叫罗素芳》之类的我还能忍受,但是你配“青春”两个字么?孔令晨你懂什么是“青春”么?

  尽管这故事是及格的,表演确实也还是不错,罗素芬的老妈妈更是表演中的亮点,但是要说主题先行的肉麻行为,《玩酷青春》绝对不比《地震》差!人家起码还打着个灾难片的幌子抒发了一下大情怀,你《玩酷》到底想说什么,想说北京娃娃只要高考之前复习一下就能考上大学么?

  反正金马奖的脑子有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把今年获奖电影看完之后,除了《第四张画》里的郝蕾还没有什么好吐槽的之外,什么影帝影后最佳电影都屎得让人无语。并非说他们不好,这个“屎”的意思,我想一定会有人懂。

  电影差一点没什么,别烂就行;电影节评委要是脑子“屎”一点,就真的没有意思了。

  谨以这寥寥数字,献给我心目中的年度华语电影《唐山大地震》和年度影后徐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