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拉芙蕾丝》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拉芙蕾丝》影评10篇

2022-03-07 12:59: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拉芙蕾丝》影评10篇

  《拉芙蕾丝》是一部由罗伯·爱泼斯坦 / 杰弗里·弗里德曼执导,阿曼达·塞弗里德 / 彼得·萨斯加德 / 克里斯·诺斯主演的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芙蕾丝》影评(一):全因深喉

  每次在观看日本进口小电影的时候,我不单单享受画面里男女白花花肉体激情碰撞产生无与伦比的视听感受,我对于匍匐在阳具怜悯目光之下的女人怀有深切的敬意。这种敬意使我的情欲纷纷而下,如冬雪如秋叶,在屋顶在丛密在每一条小路的深处。

  我不知道嘴巴深处是否真的藏着一个快感的枢纽,但我毫不掩饰我对口交的好感。因此在看此片之前,我对《Deep Throat 》充满好奇、欲望。出于勃起,出于本能,出于对情色作品的激情,我快按捺不住我一睹为快的渴望了,直到我看了《Lovelace》。真是遗憾,我现在提不起一点观影《Deep Throat 》的兴趣,我的兴趣全随液体射在琳达的嘴里了。

  《Lovelace》再现了当年Linda Boreman在拍摄《Deep Throat》前后的生活。她的生活因为认识前夫Chuck Traynor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变化有快感有痛楚,有压迫少有反抗。一个清纯的邻家少女在糜烂生活里徘徊不前。

  这种糜烂源于她投向那个男人的怀抱,源于那个男人悲哀地跪倒在金钱面前。我对这样的男人没有丝毫好感。于是,琳达在外和其他男人性交,回家和Chuck做爱。在外可以得到一叠纸币砸在脸上和谐的声音,回家则只有"啾啾"一股热液粘稠粘在脸庞。我不知道琳达当时的想法,但毫无疑问,她是屈服在男性权威下的姑娘。《Deep Throat》就是诞生在这样的环境里。

  知道了《Deep Throat》拍摄幕后的故事,我顿觉索然无味。我觉得它里边性的意味全被幕后的暴力、贪婪所覆盖。而我则对性充满好奇、向往,但对暴力金钱即使没有厌恶也谈不上喜欢。所以我宁愿把看《Deep Throat》的时间花在看成年片上。

  可惜《Lovelace》只着重表现了琳达的悲惨境遇。观看此片之后,也许会有人对她充满怜悯,就像怜悯匍匐的姑娘一样。但琳达后来投身反色情运动,成为反色情女权主义者才应该是要被称道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导演是想让观众独立思考,那么他成功了。我做到吃结块泛白的鸡屎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填饱肚子。

  《拉芙蕾丝》影评(二):摊手

  想到了一位岛国某v女优。是一位男性朋友和我说的故事,「她不是热爱这行才做这行的。她是为了男友的导演梦想,伟大到亲自上阵当演员。很是让人感动。」多伟大,伟大到和男友分手后还是继续这“伟大”的事业。

  听完我感到了很大的“触动”,因为我发现这位女优和我这位朋友三观感人。

  以上只是突然衍生出的回忆片段,和电影无关。

  下面来说说电影:阿曼达很漂亮,构成上总体上很一般,故事算是说完整了。拉芙蕾丝后来开展的反色情,反家庭暴力运动只用字幕带过。还了解到了《深喉》算一种类型的开山鼻祖。以上。

  喜欢看传记式的电影,这些人都很伟大。因为他们或为人类带来巨大贡献&巨大苦难,或勇于越过困难,摆脱苦难;挑战极限...看到他们,会唤起你的勇气,愤怒,感动,同情心,使命感,还有各种别的。同时比起他们你会感到渺小。

  因为生活并不都是大的痛楚。大学时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说过他当年北漂时的故事。一事无成穷的叮当响。和一群玩乐队的朋友在院子里种大麻。混迹在各种馆子里,占着一个桌子啥都不点。等到邻座有人起来了就坐过去接着吃人家剩下的。他说:当你感觉生活不会比这再糟糕了。当人走到底的时候就会起来的。此前也许别的人怎么劝你都没有用。

  那还没到底怎么办,那种还能忍耐的痛楚怎么办?感觉是去美容院挤过黑头的痛(抱歉用这样的比喻),当你疼得感觉受不住要喊停时,突然对方就收手了。于是你又可以继续忍受。事实上人的承受能力是很强大的。

  用一个已经变成有名的“大俗”台词,确实就是:抓住幸福其实比忍受痛苦更需要勇气。

  好像又写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就这样吧。

  不过是片刻所感。(手动再见)

  算来四年没在豆瓣瞎写了

  2015.5.27

  《拉芙蕾丝》影评(三):只是感触

  这种主题的电影我也看过一部就是《about the cherry》,说到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付兰兰~哈哈 好了言归正传,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海报上的美女阿曼达,不知道为什么自从那部《悲惨世界》开始我就关注了这个漂亮的女生,可是不得不说由于本身这部传记的女主角就已经抓住了我的视线,阿曼达的演技就被作为我的第二考察对象,不过总体来看这部剧的两部分叙事线的安排还是不错的,不过我感觉阿曼达也是把自己变成了两部分去演的,但从前半部分她的表情等等,我只可以看到她乐观开朗的一面,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方面可能还是有待提高的吧。

  再来说说对于Linda的感受,不得不说,整部片子就是在讲这个女孩的成长,只不过这个成长的代价确实很高啊,首先是家庭是造成她不幸的一方面,但是家庭这个大环境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她的父母,还有这个社会,看到linda晚上去找mam,我真是heartbreak了,21岁的linda想不到再去找谁了,也许女性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不论在什么地方。她天真可爱,我们都可以在她的身上找到自己青春时候的影子,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被一个gentleman的外表迷惑,只不过她更不幸的是遇到了查克。看过整个过程我们就可以知道她是怎么从一个艳星变成一个反色情的volunteer,可能电影的重点不是放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也许转变的过程不是那么好讲的,就像每个人的成长不是一两件事情的促成,每一件小事,一本书,一句话,不过不论过程多么的艰辛,多么的痛苦,她走过来了,她终于找到了自己。

  也许对于整部片子的理解应该上升到反色情这个世界性的话题上,不过从我这个自私的角度我也只是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伟大的转变!

  《拉芙蕾丝》影评(四):关于女权 关于斗争

  影片中的女主琳达,我没看出来和《给朱丽叶的信》里头的索菲是同一个人。索菲,是一个很干练积极的女性,可是琳达,却近乎颓废,十多岁怀孕生孩子这种事,对保守的中国人都无法理解,包括我。查理,现在听到这个名字就恶心,女权在他眼里就是个虚有其名的空壳。践踏女性自主权,像对待奴隶一样对琳达,琳达只是他用来赚钱获取利息的性工具,衣冠禽兽,何况还是个外表毫无优点,猥琐大叔的代表!

  真正戳泪点的是琳达与父亲的通话,我曾一度怀疑她的父母是否是冷血动物,可是当我看到父亲颤抖的拿着听筒,泪目,以及母亲切换频道的时候,原来他们真正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女儿。他们的信仰要求女性必须服从丈夫,可是一个像查理一样的变态是该被主惩罚的。

  最后的最后,琳达写《苦难》,终于,摆脱了噩梦,嫁给了另一个男人,有了孩子,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这样,似乎看到了索菲的影子。

  You can come out of this a complete person again. I can finally be myself!

  不论你是否经历了lovelace的痛苦,永远,都要be yourself,and fight for the rights,fight for yourself!

  《拉芙蕾丝》影评(五):拉芙蕾丝的半辈子

  看之前以为是一部完整的传记片,但是看完后觉得是有点中间重,两头轻的感觉,开始认识查克前的部分很少可以理解,是为了后面的故事解释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后期的反色情运动的描述少之又少,没有对拉芙蕾丝逃离色情后对之前经历反省的深刻描写。可以看出这不是一部很好的表达人物的经历情感影片,反而好像是一部描写对进入色情电影行业万种方式中一种的影片。

  我对影片的时间线的安排有点觉得有点糟糕,不是那么很轻松的能联系到之前片段和之后片段的联系,需要动点脑子才能回想起之前片段的联系。总之,时间安排上有点乱,有点跳线的感觉。

  阿曼达的演技就不提的,大家凑活看吧。 被打时和平静时的表演完全像两个人,好像女主演平静时就完全有被打这回事一样。

  有一段还是值得一提的,就是父母在电视机看拉芙蕾丝采访那段,母亲的哭表达了许多感情,有伤心,有悔恨,有爱惜,也有感动等等,那段比较能突出导演表达感情的独到之处。

  有几个细节想提一下,一是时间节点描述时,都是以六为数字,如六月,六年,没有对真正演员的生平有了解,所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第二个是全片有两处用到了抖动镜头, 一个是跳舞运动的时候,这个好理解;另一个是最后拉芙蕾丝回家见父母时的桥段,我想导演是想表达激动,对全片最后来点升华。

  《拉芙蕾丝》影评(六):演技担当不在家

  作为色情片鼻祖的“深喉”女主角拉芙蕾丝的传记电影,显然本片是不及格的,因为它犯了传记片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常说人物传记不好写,不好拍,一不小心容易成了生平记事流水账,好似我们飞行的时候,从起点到终点,但我们想看想感受的是那颠簸的、忐忑的、七上八下的过程。

  本片的题材对应人物,都有着双面性,此类题材不仅有着较大的噱头能够吸引观众,还有争议伴随左右,稍有不慎就会被扯出来批斗一番,到底是严肃处理还是打打擦边球是个问题;女主拉芙蕾丝从小就被教育“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又对一切新鲜感兴趣,愿意挑战禁忌,所以就像大多数人料想的一样,她碰到一个渣男,然后走上了一条辛酸的成名之路。

  沉寂时有多落魄,成功后就有多俗套,拉芙蕾丝的经历就如同几十年后她的后辈影后们,那个所谓的“奥斯卡影后魔咒”,只不过拉芙蕾丝是悲惨的,我们通过银幕能够感受到那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切肤之痛,但这一切都是观者自行脑补,前述中说道,题材的两面性让编导们选择了避重就轻的方式,将重点放在了拉芙蕾丝个人的情感转变上,叙事结构也是从离家—走入社会—归家的线性叙事上,但这种方式需要演员的演技支撑,本片主演阿曼达明显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影片始终都是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少了尖锐,如何搏斗,可惜了这个本该出彩的好题材。

  拉芙蕾丝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她只在色情界待了17天,余生一直都在为反家暴,女权运动而奋斗努力,人们记住她的永远只是“深喉”里的那个“口交女”,当观者们都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影片却一直在开小差,既没有剑走偏锋,也没有类似主旋律的血泪史,两性价值观的展现也如此淡泊,那这部所谓传记片也只能注定消失在茫茫片海。

  我们也只好祈祷,琳达马里亚诺安息,一切安好。

  《拉芙蕾丝》影评(七):Hollywood真是个坑人的地儿

  这部电影是和The Canyon那部电影同天看的,看完后得出个共同结论——Hollywood真是个坑人的地儿。

  首先,关于Lovelace的故事实在是太丰富了,她本人的生活比电影Deep Throat还让人难以理解,然而当你看过这部电影后,你似乎能够理解the girl next door为什么能做出那么惊天动地的行为了。其实,性解放的思潮在那时影响着众多妇女,而Linda本身似乎也很愿意演电影,因为她觉得自己之前是一只含苞待放的花朵(小时候总听到这话儿,现在想来感到sick),需要释放自己,所以她去演电影一方面受人蛊惑,或是被传统价值洗脑,一方面也是自己想要did it, 因为她需要释放。

  然而,导演在安排这么个题材丰富的故事时,似乎没太抓好重点,但to be honest,传记题材的电影本就容易费力不讨好,因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Lovelace, 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最后,谈谈表演,如果电影是照着传记拍,那么它应该更多的挖掘主角的内心想法,然而片子也没怎么呈现这一点,所以导致Amanda可以发挥的空间并不多,这导致这电影有点不伦不类,似乎有哗众取宠之意。

  希望,Amanda能够凭着这么多的牺牲能获得一些表演提名,但似乎这次是白费力气了,挺喜欢她的,真的需要在演技上多提高提高。

  另外,片中的亮点是Franco出现的时候,不过他戏份太少了。

  《拉芙蕾丝》影评(八):多灾多难又无比辉煌的一生

  遇到一个坏老公后会对这个女人一生的轨迹产生一系列坏的变化,和你朝夕相处的男人会一点一滴的改变你影响你。女人一定要找一个好老公,一个拥有正能量的老公,要找一个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男人。

  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持让自己的生活又重新归于了平常。

  从堕落重新走向光明的过程是困难的。

  《拉芙蕾丝》影评(九):拉芙蕾丝的半辈子

  看之前以为是一部完整的传记片,但是看完后觉得是有点中间重,两头轻的感觉,开始认识查克前的部分很少可以理解,是为了后面的故事解释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后期的反色情运动的描述少之又少,没有对拉芙蕾丝逃离色情后对之前经历反省的深刻描写。可以看出这不是一部很好的表达人物的经历情感影片,反而好像是一部描写对进入色情电影行业万种方式中一种的影片。

  我对影片的时间线的安排有点觉得有点糟糕,不是那么很轻松的能联系到之前片段和之后片段的联系,需要动点脑子才能回想起之前片段的联系。总之,时间安排上有点乱,有点跳线的感觉。

  阿曼达的演技就不提的,大家凑活看吧。 被打时和平静时的表演完全像两个人,好像女主演平静时就完全有被打这回事一样。

  有一段还是值得一提的,就是父母在电视机看拉芙蕾丝采访那段,母亲的哭表达了许多感情,有伤心,有悔恨,有爱惜,也有感动等等,那段比较能突出导演表达感情的独到之处。

  有几个细节想提一下,一是时间节点描述时,都是以六为数字,如六月,六年,没有对真正演员的生平有了解,所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第二个是全片有两处用到了抖动镜头, 一个是跳舞运动的时候,这个好理解;另一个是最后拉芙蕾丝回家见父母时的桥段,我想导演是想表达激动,对全片最后来点升华。

  《拉芙蕾丝》影评(十):我差一点儿就中途离场

  一部讲述“色情电影”的“非色情电影”,这句话说出来的混乱感,一瞬间让我想到了以医学为借口乱搞的美剧《性爱大师》。这部电影是艺术,后者就是乱搞。你能想象在我们观看岛国动作爱情影片的时候,她们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可能真的只有部分日本人不会在意“妻女为娼”的尴尬。家暴和逼娼与影片前半段的幸福生活产生鲜明对比,更是凸显光鲜生活背后掩盖的种种不幸,这种伦理上的觉醒或者说事实的揭露,以时间轴中间点为限,阴阳明暗喜悲,压迫与反抗…制片人假以艺术来美化性情的手段,很真实嘛;用父母的影响来说子女的不幸之源,很实际嘛;借好友的关心来写自己的怯懦,很恰当嘛;最后得到的新生活和重新做人后的反击,好吧,正义再一次战胜了邪恶。

  其实,在开头,面对一个顽劣的男人,新生活的开始可能就意味着幸福的结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