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垃圾场》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垃圾场》影评10篇

2022-05-16 12:46: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垃圾场》影评10篇

  《垃圾场》是一部由露西·沃克 / Karen Harley / João Jard执导,Vik Muniz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垃圾场》影评(一):很淡很淡的剧情 很轻很轻的人生

  这是一部被搁置在电脑里很久的片子

  仅仅是因为没有字幕

  就差点因为自己的懒惰而与这样一部叩击心灵的片子错过

  而现在看完整部片子的我

  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出内心震撼和感动的万分之一

  似乎隔着屏幕就能闻到扑面而来的垃圾臭味

  但那些终日与之为伴的人们

  却都是过着体面生活的你我远远不及的人生哲学家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辛酸 甚至谈起来的时候忍不住要落泪

  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即使是在旁人看来最黑暗最无望的人生里

  每个人一直都在强调同一个词 Dignity

  作为一个Picker 他们生活艰辛 条件恶劣

  但他们有尊严 不至于出卖肉体 不至于依靠毒品

  有尊严地活着

  这正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他们最珍视的东西

  在Vik和他的同伴们到来前

  他们的人生似乎看不到尽头

  而看似离他们最遥远的艺术却最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这一群艺术家有争执 有彷徨 有疑虑

  怕他们带给这些干净的人们不好的影响

  但是有些许不同也好过什么都没有

  看着这些人露出的笑容 以及vik和Tiao最后的对话

  让我切切实实意识到

  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用一种美好的形式

  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为自己感动落泪 为自己找到生存的意义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而我想做到

  不管这一天有多么遥遥无期

  不管我离我想走向的道路有多远

  但总有一天它会来临

  不得不提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已经老去的Valter

  那双嵌在皱纹里的明亮眼睛 清澈的让人难以忘记

  我不知道Vik有没有遗憾过

  在Valter有生之年

  没能用那些他一生与之相伴的Material为他做一幅肖像

  所以让我为你记录下你的每一句话

  愿你已放下 常驻光明中。

  quot;The fight is long comrade, but victory is certain !"

  quot;It's not bad to be poor.It's bad to be rich at the height of fame with

  your morals a dirty shame."

  “I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me because I don't have either a

  rimary or a secondary education.

  You didn't ask me, but I'm going to introduce myself.I like

  introducing myself with my own voice.

  I have been a picker here for 26 years.

  I am proud to be a picker.

  I am the Vice President of ACAMJG. I represent 2,500 pickers

  who work here at the landfill. I carry this with pride.

  Let's say each household generates one kilo of garbage. And one

  kilo of garbage generates 500 grams of recyclable material. So a

  thousand homes generate 500 kilos of material that could be

  recycled.That's 500 kilos less of material that would pollute the

  rivers,the lagoons that won't clog the sewers or be buried here in

  the landfill,doing such great harm to nature and the enviornment.

  I try to explain to people, what they can recycle and what they can

  compost,and what they should do.

  eople sometimes say"But one single can?"

  One single ca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ecause 99 is not 100, and that single one will make the

  difference.”

  《垃圾场》影评(二):《Waste Land》:艺术的力量

  评分:8.6

  对于垃圾工人的现状,影片并未并未深入挖掘;对于垃圾回收的意义,讨论也只浮于表面;然而影片成功地向我们展现了艺术的力量,这才是影片的主旨所在。

  Vik Muniz 的作品极富感染力,几位参与的垃圾工人逐渐找到了身份认同,通过作品筹集到的资金也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办了图书馆、建了学校,Tião成立的公会组织更让人看到了乐观的前景。而反观艺术家本身,他又何尝不被这段创作经历深深影响呢?

  与其说影片是对垃圾现状的呼唤,我觉得这更是Vik成长的一段影像记录,一段理解艺术力量、体会艺术家责任的记录。

  Waste.Land.2010.720p.Bluray.DTS.x264-DON

  《垃圾场》影评(三):垃圾与艺术的转换

  《垃圾场》,借由艺术的视角关注底层民生,试图通过对垃圾的艺术转换来改变垃圾拾荒者(材料再利用分类者)的生活,同时让世界关注我们的生存状况。垃圾,是废弃物。对于制造垃圾的我们,是弃物。我们制造和生产物质,享受和消费后,弃之的垃圾成了供养我们的这个星球的负担。拾荒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清道夫,谋生的同时将污染和浪费降解到最低。艺术家:艺术家的出现,让他们的渺小,被世界公认为伟大;让他们的平凡,被另一种视觉化为美丽。当垃圾转换成艺术时,他们中有的人因为这次艺术行为所带来的价值认同,可以不再自卑,可以大声而自豪地告诉周围的朋友,“我在垃圾场工作”。而艺术家,自我的心灵也通过了这次的创作得到了洗礼。物质,不再像之前那样重要,需要也可以越来越少。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就是垃圾!但有这样的艺术家可以让垃圾变成艺术。在垃圾与艺术的转化中,他们完成了彼此的救赎。

  《垃圾场》影评(四):VIK MUNIZ “CATADORES” 重組經典文化圖像的當代意義

  此文更多的在探讨Vik Muniz的“Catadores”系列作品,而非影片本身。

  Vik Muniz出生於1961年,巴西聖保羅,現定居於紐約和裡約熱內盧,是當今國際著名攝影師,亦被譽為視覺藝術家。Vik Muniz擅長以出其不意的材料創作:灰塵、糖漿、巧克力、鑽石、魚子醬、玩具、紙張打孔器、垃圾、乾性染料等素材為靈感,長期模擬前人名作進行創作,通過挖掘觀眾的潛意識視覺庫,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CATADORES》系列展覽於2008年,是藝術家從布魯克林的總部基地回到他的出生地巴西,於坐落在裡約熱內盧郊區世界最大的垃圾傾倒場格拉馬丘撿垃圾人的合作作品。Vik用了三年時間與撿垃圾人群合作創作了這一偉大作品,模仿早期繪畫大師的作品,顯示了垃圾工作者自身的尊嚴和絕望。

  《CATADORES》系列由多幅作品組成,題材均取自早期繪畫大師們的經典名畫,如Pablo Picasso ”Ironing Woman”, Jacques Louis David ”The Death of Marat”, Jean Francois Millet “The sower”等等。初看之下,會令觀眾產生似曾相識的感受,並對其新穎的表現手法產生興趣。細看之後才會發現,組成名畫的是食品、汙物、舊玩具、塑料、電線、破衣服、廢輪胎等各種各樣的垃圾。

  原來,在垃圾堆里,Vik給撿垃圾者們拍照,讓他們擺出各種世界名畫的姿勢,然後再將照片投影到巨大的白色畫布上,與撿垃圾者們一起用他們撿來的垃圾填充投射的映像,最後,再用相機翻拍這些作品。其中運用了拼畫、材料重組、攝影等多種藝術創作形式。

  然而,我們是否會問:藝術家僅僅是在模仿名畫嗎?

  相較於早期繪畫大師們的名作,Vik《CATADORES》系列作品的色彩更濃烈。在人物與背景的處理上,採用各式各樣的垃圾填充滿背景,使其色彩豐富,細節明顯。另用細沙勾勒出人物輪廓與陰影,簡潔生動,單一的棕色運用更使得人物突出。而最後的成品製成一人多高的大尺寸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如此運用,實則有心。觀眾在遠處看作品時,首先會在潛意識視覺庫里搜索經典名畫圖像,走近后,又會細究作品的內容。甚至會出現觀眾在一幅作品前遠看又近看,近看又遠看,來來回回好幾次的有趣現象。漸進的視覺享受會引來思考:“畫中人是誰?”“為什麼是由垃圾組成?”“它和原作表達的意義有什麼不同?”

  這些疑問,可能就是藝術家想要通過藝術作品,與觀眾的對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Vik Muniz曾說道:“What I want to be able to do is to change the lives of people with the same materials they deal with every day.” 創作作品的三年間,格拉馬丘的撿垃圾者們正在為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與政府進行鬥爭。作品完成后,參與了《CATADORES》系列創作的撿垃圾者們也的確發生了變化。有人從中獲得了持續奮鬥的勇氣與支持,有人發現了工作中的尊嚴與樂趣,也有人從此一去不複返……

  而於Vik自身了?《CATADORES》其中一幅作品《Marat(Sebastiao)》在倫敦拍出了約26萬人民幣的高價,Vik將所得捐贈給了格拉馬丘拾荒組織,用於改善環境與建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複製、印刷變得輕而易舉,早期繪畫名作在現當代被不斷複製、不斷印刷,猶如龐大的垃圾,身在其中的Vik,其實也是一位撿垃圾者,將早期經典文化圖像加以回收與利用,重新賦予當代意義,煥發出這個時代的光芒。

  這也是我所欣賞的當代藝術之意義。

  《垃圾场》影评(五):观看垃圾场的一些感受

  最早留意该片,是大概半年前在BBC西语频道的视频新闻里,报道它夺得了很多奖项,当时标记了下来,一直想看,而观看这部片子是在研究拉丁美洲电影的电影课上。

  之前一直比较反感纪录片,不是不好,是大多数的感觉都很沉闷,经常看不下去。垃圾场更像是一个剧情片,从最开始观众看到艺术家Vik Muniz前往垃圾场,便怀着对他在这样一个环境到底能做出什么结果的一种期待一直看下去。对片中巴西人民的热情和淳朴,我感同身受,之前有幸去了同在南美的厄瓜多尔,在一些小城市,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对于幸福生活渴望的强烈,还有骨子里的那种没被市侩之气所玷污的淳朴。最大的感触就是即使一些条件很困难的家庭,你也可以看见他们脸上纯真的笑容,是那种真真切切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笑容,没有任何雕刻。

  片中几个工作者在Vik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由垃圾组成的他们的画像,也因此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有他们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即使身份卑微,却都勇敢坦然地面对生活,并且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片中在垃圾场里做饭的那个大妈在去博物馆看到自己的画像的时候激动地热泪盈眶,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去博物馆,而在此之前,她总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是那么地渺小,不值得关注。她在垃圾场里工作了20多年,有句她说的话我记不太清了,大意是:在这个垃圾场她耗尽了很多的年华,也是在这个垃圾场里她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她。话中听不到抱怨,而是对生活的那份坦然和从容不迫。而另外那个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小女孩,她的爸爸是个毒贩,她也只能在垃圾场里工作来并独自抚养自己的孩子,却丝毫没有这个时代一些年轻人身上的脆弱和幼稚。而当他们在博物馆自己的画像前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每个人都面带着笑容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他们不觉得自己工作卑微,他们有着坚定的自信,而我知道他们的这种自信,是源自于内心的。

  像他们很多人说的,Vik的这个想法或许真地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为他们感到开心,也为Vik的再一次成功感到高兴,因为如果有一天别人会告诉你你的举动曾经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看来那已经是莫大的成就和荣耀了。

  《垃圾场》影评(六):waste land

  废弃之地——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这里工作着2500名拾荒者,他们每天拿着25-30美元的收入,从这里回收200吨的垃圾。有在这里工作了26年的老者,有中年人,也有年轻人和孩子,他们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这个岛上拾荒的唯一理由是工资高,期冀着靠它来改变下一代的生活。这是个被废弃的岛,然而拾荒者却都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傲,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可以从这里捡到马基雅维利的书,把它带回家烘干后享受阅读的乐趣,女人在这里跟卡车司机相爱然后分手。这片土地上的垃圾堆吸引了无数来吃腐食的黑色鸟类,俨然一座巨大的坟墓,然而人们却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前来创作的艺术家带着对另一个世界的好奇,将镜头对准这群拾荒者,纪录下拾荒者表面的生活,然而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想,因为我们不是需要抚养三个小孩的年轻母亲,庆幸自己是拾荒者因为可以不必干毒品贩卖和妓女的勾当,也不是7岁起就在这里拾荒,刚刚失去自己的孩子的18岁姑娘。

  导演和艺术家vik以局外人的身份闯入他们的生活,vik以一种拯救者的姿态,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虽然这出发点是好的,但看到那些沾着艺术气息的黑白照片,在垃圾场搭置的摄影棚,和他谈到的艺术抱负,以及最后伦敦的高级艺术馆,还是觉得和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影片后半段纪录了vik和他的艺术创作,他指挥着当地的拾荒者一起完成用垃圾(在拾荒者眼里不是垃圾,而是回收品)拼成的大型肖像画,拾荒者也许不明白vik的意图和这些这些画的价值,仍旧带着他们拾荒时的热情仔细地拼贴。之后vik和同事讨论的一段录像中,他们发现拾荒者不愿意再回去工作了,而vik认为这是好事,同事却不这么认为(听力差没听懂之后的话)。最后vik将这些画拍卖的钱全部给了共同完成作品的拾荒者,并带他们去博物馆参观自己的画作,这时拾荒者才意识到生活有了多大的改变。结局很完美,vik成功了,不仅是艺术品,他还帮助当地人建设一些具体设施,受采访的几个人生活状态确实得到了很大改善,可是我不知道今后他们会不会再回去,还有2500人中的其他人,以及这片废弃之地上的垃圾又会何去何从。

  *写完在网上找到资料“……然而桑多斯和他的同行们将面临一个残酷事实,2011年这座巨型垃圾场就会被关闭,垃圾工人们也将难以谋生。桑多斯已经为此找过里约市的政府官员,为垃圾工人的生存奔走疾呼。”看来想简单改变一群人的生活确实像是艺术家的妄想。

  《垃圾场》影评(七):荒原藝術 (寫於2011年3月23日)

  因著 YouTube 一段短片的感召,旅居紐約的巴西藝術家 Vik Muniz 決定重返故鄉,以可回收物料為素材,描繪一班在 Jardim Gramacho (全球最大堆填區) 工作的拾荒者。Vik 透過將成品拍賣,為這班拾荒者籌措經費,助他們改善生活,開創較光明的未來。

  導演 Lucy Walker 與拍攝小組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將 Vik 的創作故事拍成【荒原藝術】(Waste Land)。在紀錄片中,觀眾不僅看到 Vik 與一班拾荒者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醜陋的「垃圾」變成一幅幅精彩絕倫的畫作,更看到一班拾荒者如何力抗俗流,自強不息。看過【精銳暴隊】(Elite Squad) 的朋友會知道,在巴西,要墮落再易不過,但這班拾荒者選擇了自力更生,有尊嚴地過每一天。想起本地因六千元所引起的爭拗,對這班拾荒者更添欽佩。

  紀錄片中有一段爭吵,說 Vik 的創作項目會對拾荒者造成傷害。Vik 的出現,擾亂了拾荒者平靜的心湖,令他們往後不能面對現實,重回堆填區工作。不知看過紀錄片的朋友又覺得如何?到底 Vik 的善意,是為拾荒者帶來美夢還是惡夢呢?

  ~ * ~ * ~ * ~ * ~ * ~ * ~ * ~ * ~

  栗子妹覺得,就算沒有紀錄片,單是付四十元去看 Vik 的作品,都已經物有所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垃圾场》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