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危险心灵》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危险心灵》经典观后感集

2018-07-26 02:3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危险心灵》经典观后感集

  《危险心灵》是一部由易智言 / 杨雅喆执导,黄河 / 桂纶镁 / 李烈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心灵》观后感(一):只是想留下一段對白

  我小時候 好想背著大大的書包上學

  我以為我會在學校學習 思考 體會 尊重 分享

  好讓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賦予我的一切 更懂得熱愛這個世界

  直到我開始上學之後 我才明白我想錯了

  他們說教育就是競技場 而讀書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爭奪戰

  為了保持領先 我們放棄思考 體會 尊重 分享

  開始學習平庸 冷漠 虛偽 貪婪

  我們彼此責怪 互相憎恨 鬥爭殺戮

  難道這就是我們的教育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謝政傑

  《危险心灵》观后感(二):简单又不简单

  去年九月份班里转来一名学生叛逆,对老师带有一份敌意。一天上课的内容刚好是关于老师的,当我问到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时这位学生带着不屑的语气说:老师,都是看成绩的,对于我们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巴不得我们退学……他说,在原来那所学校的老师都是这样,凭成绩分三六九等

  而观看到这部影片的结尾,还是心存疑问。是否詹老师对学生的暴力教育就可以体谅?就是因为应试教育必须要如此”严格“对待学生?很巧,快放假时刚好和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个同事a就像剧中的詹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学生一犯错,书包就直直地被扔到教室外,伴随着难听的大声的斥骂,在办公室都能感受那种“荡气回肠”;有次,有个学生因父母离异整天逛网吧发现,在办公室里,她把那个男生书本砸过去,且又骂起非常伤自尊的话(同事是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看着男生发抖地啜泣,我在旁边特别难受。这位老师,带的班成绩好,纪律好,领导喜欢。学生也都非常喜欢。就是同事也在跟我的争执中非常认同这样的行为。所以当詹老师和彭老师在台上拿话筒诉说时真的深受触动

  可是,毫无疑问地,我还是喜欢彭老师,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很多影子,比如她好多次的”我直说了......"每次听到她说这句我就忍不住嘴角上扬。在学校我就是如此“讨人厌”的:比如当所谓的主任在办公室里用“垃圾,烂货"来形容那群总惹事的学生时,我直接反驳他(其实心里巴不得扫它耳光);当同事对一个和父母发生矛盾的学生又跑出去等很晚才来又大声斥骂:”你父母都是为了你好,你这样做........"(是学生的母亲对学生说滚出这个家,当我是孩子时,我也曾被说过这句话,知道这句话又多伤人)我也要去打断她。确实很讨人厌的行为。

  以上说的这些,只是想说,很多时候,是否对于在靠近边缘的学生时,我们老师的一些行为直接推波助澜(无意的),让他们成为了“烂苹果”。而教书这几年,我会时常反省,怕自己的某些行为会给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伤害。我也想说,为什么就不能有折中的方法,严格的詹老师是否也可以维护下学生的自尊心,难道把试卷扔到地下学生会更拼命学习吗?如果是我,即便努力也是抱着不那么健康的心态的。

  不过,毕竟是十几年前的片,我想,如果剧中的詹老师对待小杰的行为在如今的学校发生时,我想这个老师会被集体排斥吧。

  而我也想替老师说说心里话。因为你不一定会碰到好的学生。很多时候,对学生用尽心思的好也只是换来心寒而已。很多时候,我也会看到对学生非常好的老师却被学生气伤心的哭,当然有男老师。办公室里,同事们还调侃,如果自己的孩子以后想当老师,就先打断他们的腿.当然这只是笑话。可是也可体会那种心酸

  我心疼遭到冷暴力的无数个“小杰”,也希望学生,社会能多体会老师的不易。当然,真心希望天下的老师,特别家长们都能不要语言暴力,行为暴力不要做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悬崖帮凶

  而讲回到开头的男生,他在一个月后的作文中写道,新来的学校老师很好,不再和以前的老师一样可惜已经错过了很多时光……

  讲完这些,心里浮现出让我流泪的一个情节,就是伴随着小杰的旁白,只有一个学生的教室里,彭老师认真地在黑板上写着笔记情景。是啊,有时候,教育就是如此简单。如果,教育能如此简单该多好!

  《危险心灵》观后感(三):我们有多少时间来长大。

  文:JEEMOO

  这部电视剧花了我半个月的时间,起初是看了09年的新电影《MISS KICKY》,电影里有一个叫黄河的男生,我好奇这个名字,百度一下,发现了他在05年主演的这部《危险心灵》,于是一集一集地看下来,我不能说这是我看过最优秀作品,但是却是我最最喜欢的作品。那段时间心情时常乱糟糟,朋友们都问我怎么了,我用谢政杰的话说——

  我人格分裂了。

  我不停地在这部剧中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也看到那时候的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影子,那些都是我,又都不是,他们都是假的,只有我是真的。想到这里我反倒觉得有些悲哀

  如果非要把高考算作一个人成长的分割点,现在想起来好像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高考没有影响我什么,甚至讲我推向了更加不知所谓的一个世界。但是又非要去找到那么一个时间的话,十五六岁大概是叛逆期的最后一点点时间吧,在那个时间里我们开始想要摆脱别人,想要找到自己,想要学会独立,学会隐瞒,学会承担。谢政杰和艾丽坐在路旁,艾丽对这个小男生说道:十五岁,大概是你这辈子最后的一个时间点了,你还能相信爱情相信诚实,相信善良,相信好多好多,以后,不久以后,和陌生人上床,其实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了,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了。

  这些话让这个刚刚接触人世界的谢政杰思考了很久,他突然觉得自己坚持信仰,在那么一瞬间就崩塌了。什么崩塌都不重要,信仰一旦崩塌,才是最最伤感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思考了,现在一想到未来头疼,那时候的我也是坚持这想要寻找自己,思考人生价值,慢慢地长大着。谢政杰也长大了,他走在逆光里很高兴地想:我大概是长大了吧,可是,长大的感觉实在是有点孤独

  实在是有点孤独。我都快忘记了怎么去思考,我收藏了许多秘密,我变得没有脾气,变得安于现状,我变成了大人,我在老去。

  我很难过

  这个男生不断地想要摆脱严厉数学老师,摆脱麻烦的爸爸妈妈,摆脱坏学生沈伟,摆脱好学生汝浩,他只想变成自己,他说:我不是我,我都是别人算的,想到这里,搞笑的人突然觉得一丝悲凉

  那时候和父母的对话永远是,“没有啊”“不是啊”“不知道”等等,开始不怎么讲话,开始收集秘密。妈妈那时候也常常说:这小子以前什么都要告诉我,现在呢,什么都懒得说了。对啊,什么都懒得说了。在那段时间里,所有的少年都是这样吧。

  谢政杰也找到了自己——一个大俗辣。

  他发现这件事的时候,突然为自己做的第一件大事感到伤心。

  在所有的同学都在备战学测的时候,这个谢政杰却想要从数学老师的补习班退出,就像是,当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个时代拉着脖子拼命往前的时候,只有他一人挣脱了,他停下来思考,我们究竟是谁。

  小小的童心起了波澜,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俗辣,于是——在数学课上很牛逼地看起了漫画。当然,被老师看到了,加之之前退出补习班的事件,然后被罚坐到外面。

  那时候的少年们都是幻想家。他坐在教室外面,他说: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坐在教室外边上课,真的很不赖。他在教室外面坐了一周,每天他都这样告诉自己。大家开始把门窗都关上,他坐在外面什么也看不见。

  有一天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个拾垃圾的城市边缘人。他停下来想了很久:他会不会也和我一样,从某个教室被赶出来,门窗都被关上,然后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的场景想起来无比熟悉。那时候我好不容易做完了数学作业,晚自习的时候数学老师来检查作业,他翻着我的练习册的时候,说道:“抄作业的速度还是不错嘛。”我对他做了一个笑脸,心里想的是“X你妹”,就这样,又脆弱坚韧。或者是,问班上一些好成绩不懂的题目,被班主任看见,尖酸地说一句:“有什么问题去问老师呀,不要打扰别人。”我还是对她做了一个笑脸。

  其实现在想来,自己也并不是不爱学习的男生,只是,大多数的我们都像谢政杰一样,我们爱看书,我们也想要成绩好,只是,中国的教育里太过艰涩,没有感动也没有温馨。后来的我也习惯了把教育比作战场,看,免不了被同化。

  某一次的小考,数学老师对全班学说:“有两种人最可悲,一种是学习不好的人,一种是不知羞耻的人。”他把考卷交给谢政杰,问道:“谢政杰,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会一直坐在教室外面。”谢政杰站在门口,看着教室里几十双眼睛,说道:因为我不知羞耻。数学老师说:“我听不到。”他大声吼道:“因为我不知羞耻。”

  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心里难受及了,我能够将心比心地去感受到那份羞辱感。被特殊化,被边缘化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那一天的数学考试谢政杰没有考,他去图书馆看了一本叫《麦田捕手》的书,看着看着他就哭了起来。

  妈妈被请来学校。数学老师一而再再而三指责母亲没有教育好儿子。谢政杰一时生气,出手推了数学老师。妈妈一直给数学老师道歉,后来谢政杰听了妈妈的话,也去给数学老师道歉,他想:我连不知羞耻都能够说出口,对不起这三个字,又有什么困难的呢。

  妈妈回家的时候,坐在出租车上,哭了起来。那个时候我突然想起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被班主任请家长,我拿起电话心里充满里愧疚感,我给妈妈打电话,我说老师要见你,可能她也有些惊讶,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她什么也没说,没有骂我,反倒是更加关心我的学习。那时候我其实根本想不明白。

  电视剧里谢政杰的妈妈擦干眼泪,心里想:是啊,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可是,也更懂得照顾妈妈了。

  连我都看出眼泪来。

  爸爸妈妈吵架,他把自己关在寝室里,耳机里放着超大声的摇滚乐。

  我哪有他那么淡定,我又不是谢政杰,爸爸妈妈吵架,我只有在一旁吓得要命。好像,所有的家庭都有这般经历。电视剧里那个记者说:这个世界上最紧密的关系,是同仇敌忾的夫妻。但是,我没有见到同仇敌忾的夫妻,也无所谓能不能见到。

  他的爸爸签好字好,收拾东西便离开了。谢政杰冲下楼去,谢爸爸给他道别,他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谢爸爸说:“我怎么会不关心你。”他说:“你知道我被罚坐在教室外面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打老师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侮辱妈妈的吗?你知道我有御守吗?你知道圣堂教父吗?你什么都不知道,我关心你比你关心我多太多了。

  爸爸没有说话,开车走了,他站在街上对着开走的车大喊道——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是真的吗?

  我想说的是,谢政杰比我幸运太多。

  快乐是什么,我们都在寻找快乐,谢政杰躺在床上,心里想:我只是想读书读的快乐一点,我相信爸爸妈妈也想结婚结得快乐一点,沈伟想要生病生得快乐一点,高伟琪想要赚钱赚得快乐一点,詹老师……詹老师想要教数学教得快乐一点,艾丽想……她就是想要快乐一点,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对啊,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在班上,男生们开始欺负他,每节课他的课桌都会被搬到教室外面很远的地方,每次他都要去找很久,每次找到后他都会在那个地方坐上一小会儿,然后再把课桌搬回教室。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在想,但是我看着都觉得难过。对于一个敢于抗争的人,却成了最先的牺牲者。

  他想:绕了一大圈,我的课桌还在是教室外面,不过前一次是詹老师,这次,是我的同学。我越发了觉得这个场景熟悉,和上次坏学生沈伟离开时候一样,我知道,下一个要赶走的,是我。

  谢政杰转了班。在新的班上,除了英文老师接受他,所有的,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接受他。家长们带着那些孩子离开教室来威胁英文老师讲谢政杰转出他们的班级。那堂课只有谢政杰一个人,英文老师叹了口气,强作笑颜,说道:“我们上课。”

  教室里出奇安静,他一个人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突然他喊道:“起立,敬礼,老师好。”就在这么一瞬间,我自己都崩溃了,我看到了心中梦寐以求的教育。谢政杰想:我相信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幕,不晓得为什么,我们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去争辩教育里面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错的事情,其实教育就是这么简单,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关爱启发,只要短短的不到五分钟,一个学生,就能深深感受到。

  就是这样,真的是这样。

  最后谢政杰偷偷转学了,他偷来爸爸的印章签了字。没有人知道,爸爸妈妈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朋友们不知道,他只是觉得,不能再让别人担心了。当一个少年长成大人的时候,他便开始学会承担。

  谢政杰很怀念他的学校,但是离开有事不得不行。他把书包扔出围墙的那一刻,回头看了看学校。他想:很久很久以前,犹太人被赶出德国,黑人被赶下公车,原住民被赶离河边的水草地,谢政杰被赶出礼仁国中,只因为,我们不一样。我曾经听说,幸福的故事都一样,不幸的故事却有千百种。我想,在学校的故事都一样,可是,离开学校的故事,却有好多好多。

  英文老师站在走廊上,想了很多,她越发地想不明白,什么才是教育,作为老师究竟是要教会这些学生什么东西。她想:其实我不知道学校应该是快乐自由,还是学习竞争,我也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有没有真正的交集,可是我知道,同学们在什么都还没有学会之前,先学会了把不一样的人赶走。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我们再也找不出勇敢的学生,再也找不出学会抗争的学生,我们都是奴隶,我们都不是自己。

  谢政杰回家后,他躺在浴缸里。

  他想:我的国三,像是CD跳帧,一直重复一段歌词,一直一直一直重复,一段其实写得很烂的烂歌词。

  关于教育里面,真的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争辩。

  谢政杰和他的朋友们在学校外抗议。时间越长,所有的焦点都落在他们身上。我记得后来好像是教育部长来了,邀请谢政杰和他会面,谢政杰收集了所有抗议者的陈情信,有家长的,有老师里,更多的是学生的。里面有一张让我想了很久,他写道:我小时候,好想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我以为我会在学校,学习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好让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赋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热爱这个世界,直到我开始上学之后,我才明白,我想错了。他们说,教育就是竞技场,而读书,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为了保持领先,我们放弃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开始学习平庸,冷漠,虚伪,贪婪,我们彼此责怪,互相憎恨。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他们被驱散,第二天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是真的被遗忘了吗?还是以最隐晦的方式被记了下来。可能学多年后,谢政杰长成了大人,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坚持他自己的信念,还是,变成,真正的“大人”。

  故事结束了。

  人都是要长大的,心呢?

  这部电视剧让我经历了太多,也想了太多,我推荐给了很多人,这是大家重温青春期的最好方式。

  《危险心灵》观后感(四):温存的剑。

  温存的剑 □Teechy

  这部电视剧花了我半个月的时间,起初是看了09年的新电影《MISS KICKY》,电影里有一个叫黄河的男生,我好奇这个名字,百度一下,发现了他在05年主演的这部《危险心灵》,于是一集一集地看下来,我不能说这是我看过最优秀的作品,但是却是我最最喜欢的作品。那段时间心情时常乱糟糟,朋友们都问我怎么了,我用谢政杰的话说——

  我人格分裂了。

  我不停地在这部剧中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也看到那时候的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影子,那些都是我,又都不是,他们都是假的,只有我是真的。想到这里我反倒觉得有些悲哀。

  如果非要把高考算作一个人成长的分割点,现在想起来好像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高考没有影响我什么,甚至讲我推向了更加不知所谓的一个世界。但是又非要去找到那么一个时间的话,十五六岁大概是叛逆期的最后一点点时间吧,在那个时间里我们开始想要摆脱别人,想要找到自己,想要学会独立,学会隐瞒,学会承担。谢政杰和艾丽坐在路旁,艾丽对这个小男生说道:十五岁,大概是你这辈子最后的一个时间点了,你还能相信爱情,相信诚实,相信善良,相信好多好多,以后,不久以后,和陌生人上床,其实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了,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了。

  这些话让这个刚刚接触成人世界的谢政杰思考了很久,他突然觉得自己坚持的信仰,在那么一瞬间就崩塌了。什么崩塌都不重要,信仰一旦崩塌,才是最最伤感。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思考了,现在一想到未来就头疼,那时候的我也是坚持这想要寻找自己,思考人生和价值,慢慢地长大着。谢政杰也长大了,他走在逆光里很高兴地想:我大概是长大了吧,可是,长大的感觉,实在是有点孤独。

  实在是有点孤独。我都快忘记了怎么去思考,我收藏了许多秘密,我变得没有脾气,变得安于现状,我变成了大人,我在老去。

  我很难过。

  这个男生不断地想要摆脱严厉的数学老师,摆脱麻烦的爸爸妈妈,摆脱坏学生沈伟,摆脱好学生汝浩,他只想变成自己,他说:我不是我,我都是别人算的,想到这里,搞笑的人突然觉得一丝悲凉。

  那时候和父母的对话永远是,“没有啊”“不是啊”“不知道”等等,开始不怎么讲话,开始收集秘密。妈妈那时候也常常说:这小子以前什么都要告诉我,现在呢,什么都懒得说了。对啊,什么都懒得说了。在那段时间里,所有的少年都是这样吧。

  谢政杰也找到了自己——一个大俗辣。

  他发现这件事的时候,突然为自己做的第一件大事感到伤心。

  在所有的同学都在备战学测的时候,这个谢政杰却想要从数学老师的补习班退出,就像是,当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个时代拉着脖子拼命往前的时候,只有他一人挣脱了,他停下来思考,我们究竟是谁。

  小小的童心起了波澜,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俗辣,于是——在数学课上很牛逼地看起了漫画。当然,被老师看到了,加之之前退出补习班的事件,然后被罚坐到外面。

  那时候的少年们都是幻想家。他坐在教室外面,他说: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坐在教室外边上课,真的很不赖。他在教室外面坐了一周,每天他都这样告诉自己。大家开始把门窗都关上,他坐在外面什么也看不见。

  有一天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个拾垃圾的城市边缘人。他停下来想了很久:他会不会也和我一样,从某个教室被赶出来,门窗都被关上,然后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的场景想起来无比熟悉。那时候我好不容易做完了数学作业,晚自习的时候数学老师来检查作业,他翻着我的练习册的时候,说道:“抄作业的速度还是不错嘛。”我对他做了一个笑脸,心里想的是“X你妹”,就这样,又脆弱又坚韧。或者是,问班上一些好成绩不懂的题目,被班主任看见,尖酸地说一句:“有什么问题去问老师呀,不要打扰别人。”我还是对她做了一个笑脸。

  其实现在想来,自己也并不是不爱学习的男生,只是,大多数的我们都像谢政杰一样,我们爱看书,我们也想要成绩好,只是,中国的教育里太过艰涩,没有感动也没有温馨。后来的我也习惯了把教育比作战场,看,免不了被同化。

  某一次的小考,数学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有两种人最可悲,一种是学习不好的人,一种是不知羞耻的人。”他把考卷交给谢政杰,问道:“谢政杰,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会一直坐在教室外面。”谢政杰站在门口,看着教室里几十双眼睛,说道:因为我不知羞耻。数学老师说:“我听不到。”他大声吼道:“因为我不知羞耻。”

  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心里难受及了,我能够将心比心地去感受到那份羞辱感。被特殊化,被边缘化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那一天的数学考试谢政杰没有考,他去图书馆看了一本叫《麦田捕手》的书,看着看着他就哭了起来。

  妈妈被请来学校。数学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责母亲没有教育好儿子。谢政杰一时生气,出手推了数学老师。妈妈一直给数学老师道歉,后来谢政杰听了妈妈的话,也去给数学老师道歉,他想:我连不知羞耻都能够说出口,对不起这三个字,又有什么困难的呢。

  妈妈回家的时候,坐在出租车上,哭了起来。那个时候我突然想起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被班主任请家长,我拿起电话心里充满里愧疚感,我给妈妈打电话,我说老师要见你,可能她也有些惊讶,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她什么也没说,没有骂我,反倒是更加关心我的学习。那时候我其实根本想不明白。

  电视剧里谢政杰的妈妈擦干眼泪,心里想:是啊,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可是,也更懂得照顾妈妈了。

  连我都看出眼泪来。

  爸爸妈妈吵架,他把自己关在寝室里,耳机里放着超大声的摇滚乐。

  我哪有他那么淡定,我又不是谢政杰,爸爸妈妈吵架,我只有在一旁吓得要命。好像,所有的家庭都有这般经历。电视剧里那个记者说:这个世界上最紧密的关系,是同仇敌忾的夫妻。但是,我没有见到同仇敌忾的夫妻,也无所谓能不能见到。

  他的爸爸签好字好,收拾好东西便离开了。谢政杰冲下楼去,谢爸爸给他道别,他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谢爸爸说:“我怎么会不关心你。”他说:“你知道我被罚坐在教室外面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打老师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侮辱妈妈的吗?你知道我有御守吗?你知道圣堂教父吗?你什么都不知道,我关心你比你关心我多太多了。

  爸爸没有说话,开车走了,他站在街上对着开走的车大喊道——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是真的吗?

  我想说的是,谢政杰比我幸运太多。

  快乐是什么,我们都在寻找快乐,谢政杰躺在床上,心里想:我只是想读书读的快乐一点,我相信爸爸妈妈也想结婚结得快乐一点,沈伟想要生病生得快乐一点,高伟琪想要赚钱赚得快乐一点,詹老师……詹老师想要教数学教得快乐一点,艾丽想……她就是想要快乐一点,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对啊,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在班上,男生们开始欺负他,每节课他的课桌都会被搬到教室外面很远的地方,每次他都要去找很久,每次找到后他都会在那个地方坐上一小会儿,然后再把课桌搬回教室。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在想,但是我看着都觉得难过。对于一个敢于抗争的人,却成了最先的牺牲者。

  他想:绕了一大圈,我的课桌还在是教室外面,不过前一次是詹老师,这次,是我的同学。我越发了觉得这个场景熟悉,和上次坏学生沈伟离开时候一样,我知道,下一个要赶走的,是我。

  谢政杰转了班。在新的班上,除了英文老师接受他,所有的,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接受他。家长们带着那些孩子离开教室来威胁英文老师讲谢政杰转出他们的班级。那堂课只有谢政杰一个人,英文老师叹了口气,强作笑颜,说道:“我们上课。”

  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他一个人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突然他喊道:“起立,敬礼,老师好。”就在这么一瞬间,我自己都崩溃了,我看到了心中梦寐以求的教育。谢政杰想:我相信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幕,不晓得为什么,我们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去争辩教育里面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错的事情,其实教育就是这么简单,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关爱,启发,只要短短的不到五分钟,一个学生,就能深深感受到。

  就是这样,真的是这样。

  最后谢政杰偷偷转学了,他偷来爸爸的印章签了字。没有人知道,爸爸妈妈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朋友们不知道,他只是觉得,不能再让别人担心了。当一个少年长成大人的时候,他便开始学会承担。

  谢政杰很怀念他的学校,但是离开有事不得不行。他把书包扔出围墙的那一刻,回头看了看学校。他想:很久很久以前,犹太人被赶出德国,黑人被赶下公车,原住民被赶离河边的水草地,谢政杰被赶出礼仁国中,只因为,我们不一样。我曾经听说,幸福的故事都一样,不幸的故事却有千百种。我想,在学校的故事都一样,可是,离开学校的故事,却有好多好多。

  英文老师站在走廊上,想了很多,她越发地想不明白,什么才是教育,作为老师究竟是要教会这些学生什么东西。她想:其实我不知道学校应该是快乐自由,还是学习竞争,我也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有没有真正的交集,可是我知道,同学们在什么都还没有学会之前,先学会了把不一样的人赶走。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我们再也找不出勇敢的学生,再也找不出学会抗争的学生,我们都是奴隶,我们都不是自己。

  谢政杰回家后,他躺在浴缸里。

  他想:我的国三,像是CD跳帧,一直重复一段歌词,一直一直一直重复,一段其实写得很烂的烂歌词。

  关于教育里面,真的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争辩。

  谢政杰和他的朋友们在学校外抗议。时间越长,所有的焦点都落在他们身上。我记得后来好像是教育部长来了,邀请谢政杰和他会面,谢政杰收集了所有抗议者的陈情信,有家长的,有老师里,更多的是学生的。里面有一张让我想了很久,他写道:我小时候,好想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我以为我会在学校,学习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好让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赋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热爱这个世界,直到我开始上学之后,我才明白,我想错了。他们说,教育就是竞技场,而读书,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为了保持领先,我们放弃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开始学习平庸,冷漠,虚伪,贪婪,我们彼此责怪,互相憎恨。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他们被驱散,第二天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是真的被遗忘了吗?还是以最隐晦的方式被记了下来。可能学多年后,谢政杰长成了大人,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坚持他自己的信念,还是,变成,真正的“大人”。

  故事结束了。

  人都是要长大的,心呢?

  这部电视剧让我经历了太多,也想了太多,我推荐给了很多人,我说,这是大家重温青春期的最好方式。

  《危险心灵》观后感(五):抗爭是會上癮的,那種感覺,大概就像嗑藥一樣

  每集約四十五分鐘,全長三十集的《危險心靈》,洋溢著一股迷人且精準的節奏。

  一開始,升學班的國三同學們,一個一個面對鏡頭說著自己的新學期新希望,詹老師一句嚴肅的「不要搞笑」,立刻切割了大人與青少年,師與生兩個不同世代階層的界限。接下來,從督學探查借課情形、豪華辦公大樓裡的秘密補習、到數學老師暗懲所謂的「抓耙仔」沈韋,一步接著一步從懸疑甚至到達驚悚,首集最後在沈韋無端暈倒下落幕,創造了一個充滿力道的驚嘆號。

  我常用首集來衡量一套連續劇的價值,因為對我來說,一套好的連續劇,首集往往可以成為一個感覺很「完整」,但又「餘韻不絕」的故事。而《危險心靈》無疑是繼《吐司男之吻》與《孽子》後,第.三.套,憑首集就緊緊抓住我,達到這個標準的台劇。

  *****

  易智言大概是當今台灣最能抓住青春那股浮動感覺的影像創作者,攝影師陳大璞利用搖晃的DV影像,配合杜敏綺風格化的俐落剪接,加上侯志堅雖然偶而太過滿溢卻效果十足的配樂(片尾那首重新編曲的貝多芬快樂頌實在很棒),精準且傳神地呈現了八年級生那躁動的不安。看小傑和高偉琦把傳單當飛機折著飛,一派「操行零分」的瀟灑模樣,是不是洋溢著青少年獨有的反叛與淘氣?那逆光、那河堤、那青草、那手搖鏡頭,在學校走廊上奔跑、互相潑水的放肆,讓我想起了岩井俊二的《青春電幻物語》;當小傑翹課在校園遊盪,在夜晚的台北街頭漫遊,我則聞到了《怵目驚魂二十八天》Donnie Darko的氣味。當然,更不應該忘了沙林傑的《麥田捕手》。

  *****

  一開始,小傑的態度是很搞笑,很吊兒郎當的。當對沈韋的認識多了一點,對「考試機器」更加反感一點,在漸漸往著「革命家」那端接近的路上,他卻又透過段考結果,決定哪邊也不靠,單純做自己。其實不只是小傑,片中大大小小的角色,從心境到觀念上的不斷搖擺與轉變,都有著極合理的細膩鋪陳。《危險心靈》很聰明地設計了一組又一組的對照(學生之間,家長之間,教師之間…),然後巧妙地把這些點串成一個面,讓格局變得宏觀起來。從小傑,與生命搏鬥的沈韋,家庭問題重重的高偉琦,悲慘過去的艾莉,到被家長嚴格控管的趙汝浩與張心如,每個國中生都有自己的侷限與盲點,成年人也一樣,傑爸、傑媽、郝教授、彭老師、詹老師、張主任、邱憲、其他教師及學生家長,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盤算。

  因為有盲點,所以自私,所以脆弱,所以真實,而立體。

  *****

  《危險心靈》劇本的深度,在於給了其他配角深刻且寬容的觀照。比如詹老師,這大概是整齣戲中最能抓住我的角色,他的尊嚴、他的堅持,並沒有因為和小傑的衝突而被戲劇性的妖魔化,無論是他拿出空信封時對彭老師說的「這些信封是空的,每一個信封和上面的名字,代表的是每個父母的期望」,還是他帶參考書給麵攤老闆的子女,甚至還龜毛地找塑膠袋避免淋濕的體貼,都讓這個角色不再只是單純的大魔頭而已。

  一直到了故事快結束,我們才知道,詹老師原來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是像謝正傑這樣的異議份子;而相形之下年輕熱血的彭老師,卻為自己被層層阻力壓得逐漸怯懦而感到心虛、無奈。

  *****

  值得一提的是,《危險心靈》每集片頭音樂(我希望)播放前的開場(從一到十分鐘長度不等)尤其有畫龍點睛之妙,幾乎精彩到可以成為一部獨立的短片。

  以十一集的開場為例,藉由詹老師、學務主任、家長會長及小傑父親四個「父親形象」之間,三言兩語的利益衡量,就把整個記過事件「搓」出一個說法,手法實在讓我佩服。另外,《危險心靈》的編劇團隊不只幫小傑寫出一連串生動活潑的OS,其他如彭老師質疑一間快樂自由的學校,是否同時能夠具備學習競爭的能力的那段OS,以及謝父憤愾無奈的OS,也都讓我印象深刻。

  *****

  在大多數日劇或好萊塢電影中,理想主義者最後都打了一場漂亮的仗;

  然而《危險心靈》的恐怖,在於赤裸地告訴我們,當一個太有想法的理想主義者想要試圖找出一個說法時,他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這又讓我想到在國家社會體制中,當一名異議份子的悲哀)。

  我們的世界,永遠不會只是簡單的對錯二分法,《危險心靈》提出了一個更大層面的反思。

  世故者其實有溫情的一面,熱血天真者其實也可能流於鄉愿(那甚至是一種真誠,但最後只能流於口號式關懷的無奈,例如彭老師,例如沈韋)。一場仗打完,並不代表從此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到底誰該負責?誰錯了?同儕的排擠情有可原;家長的反彈也可以理解;教職人員的視若無睹,是有苦衷,卻也殘酷的。只是,象徵性的懲戒一個老師之後呢?學校謙卑地道歉之後呢?激情的吶喊過後呢?

  *****

  抗爭是會上癮的,抗爭是充滿感染力的,那種感覺,大概就像嗑藥一樣(這點台灣人尤其能理解)!所以「魔戒」裡的迷幻場面,竟然跟最後一集深夜的校門前集體抗爭,呈現類似的扭曲超現實異象(我唯一的小小意見是,超現實歌舞抗爭的音效對比是否該更強烈一點,鏡頭再超現實一點?)。

  我想全台灣曾經當過學生的觀眾,看《危險心靈》的心情絕對是激動的,甚至會有股衝動想跑上台跟他們一起吶喊。但最悲哀的是,我們卻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老去,我們已經失去了吶喊與抗爭的熱情。我們只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地咬牙掙錢。世界並不會因此只繞著你旋轉。年少的時候總是輕狂地認為自己站在是地球的中心;然而當我們體認到事實的時候,也就是長大的時候了。抗爭,真的是很奢侈的事,借用一下詹老師的台詞:「你只是在浪費時間」。

  *****

  真的是在浪費時間嗎?那「美好」(真的美好嗎?)的一仗真的就這樣被遺忘了嗎?易導認為,這個抗爭將以不同程度的隱晦方式,被不同的參與者懷記著。

  以下是他的說法。

  「小傑可能將來也變成了老師,或是出國唸書,變成了矽谷的工程師,或是變成了便利商店的店長,但是,不論他在現實中變成了什麼,但是,經過這一場洗禮,小傑從此以後,看待事情的態度一定不一樣了。同樣地,台灣的教育在經過這一場洗禮以後,不太可能會有什麼重大的改變,但是,一定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也許多家長會多五分鐘的反省,也許老師再多三天的耐性,也許…。所以,表面上一切都沒有改變,所以,表面上一切都被遺忘了,但是,在細微處,最最細微處,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於是,謝政傑的危險心靈之旅,又以最隱晦的方式記得了。在民主社會中,人人一樣大,人人一樣渺小的現況下,我們僅僅提出一種肯定自己的生命哲學。」

  *****

  我喜歡易導的解釋。所以,我喜歡抗爭過後的清晨,趙汝浩的不知所為而哭。我喜歡這個極其安靜的「後記」。易導沒有告訴我們張心如怎麼了?沈韋怎麼了?艾莉怎麼了?小傑怎麼了…。易導只利用詹老師在七年後所說的一句話,來為《危險心靈》劃下句點。

  「如果台灣能夠生出,像我們曾經認識的那些孩子,這個地方應該還不錯,應該還有它的優點,也應該適合我們的孩子」。有點無奈,也有點希望,以及堅定。

  鏡頭沉靜地掃過沈韋曾經躺過的空病床、小傑曾經坐過的課桌椅、擺放《麥田捕手》的圖書館、教室樓頂…。曾經留下的痕跡,曾經突然從腦海中蹦出並立刻付諸實行的衝動,都是真的,那也就夠了。台灣不會因此而改變,我們自己卻會,那也就夠了。

  《危险心灵》观后感(六):我觉得我变胆小了,变妥协了,也变老了。

  侯文咏的那部 白色巨塔

  已经时隔那么久,我依然会拿出来回忆 回味。

  如今这部 危险心灵

  让我想把原著买来拜读一下。

  谢政杰的事情,刚开始,我和大家一样,非常讨厌詹老师。

  但随着“革命”的推进,其实这个圈子里,没有人有错,没有人没错,是吧?

  不想补习,上课看漫画,被罚站,同学之间有排挤,老师和学生扭打....

  这一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师生矛盾。

  几乎这些矛盾基本都停留在家长被请到学校,然后回家小孩被臭骂一顿就停止了吧。

  我不知道这部片子值不值得推荐,因为可能你不感兴趣。

  我不清楚这部台剧为什么当时不红,可能没有重点,改变不了什么。

  很多影评里都说到一句话,是彭老师说的:

  我觉得我变胆小了,变妥协了,也变老了。

  这句话,没有错。

  经历多了,真的就老了。

  但不同的是,你是为自己胆小,妥协找借口,说自己已经老了?

  还是,因为真的老了,想变胆大,想不妥协,但力不从心?

  但如果真的坚定一件事,有怎么会力不从心?如果是真的,我帮你完成它!

  谢政杰说了很多话,很多真话。

  从一个15岁的视角看到的世界,很真实。

  义务学习9年,以为高中可以轻松自由,但又来3年。

  以为大学民主自主,但4年后发现好像还是这样被“管”过来了。

  现在,对过去,我会怀念,却不曾留恋。

  因为我,或者我们,并不喜欢看似无忧却面对分数需要多虑的岁月。

  《危险心灵》观后感(七):每个教育系统里的家长老师都应该看的台湾教育题材神剧

  “很久很久以前,犹太人被赶出德国,黑人被赶下公车,原住民被赶离河边的水草地,谢政杰被赶出礼仁国中,只因为我们不一样”

  ——谢政杰如是说

  这其实是事情的结束也是开端。

  这又是一部论考一百分和漂漂亮亮的人生,你更需要哪一个的故事,说到这里你应该也想到了《第36个故事》吧。

  30集的篇幅,节奏把握的特别棒,每一集都可以单独出来成为一个短剧。每一集有一个“引子”式的开端,开启着每一个蝴蝶效应般的剧情,环环相扣,每看完一集都不禁默默总结下,这一集小杰又变成哪般了,又是因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如果一开始他不揭穿沈韦举报詹老师,如果一开始他不遇上并好奇卖摇头丸的高玮琦,那他就不会因为在课堂上看漫画而被詹老师体罚,就不会为了向高玮琦证明自己不是“俗辣”而一次次向詹老师发出挑战。

  这是我继《还珠格格》《薰衣草》以后,目前为止第三部完整看完30集的电视剧。平时看电视剧一般到第三集稳弃。最初知道这个剧是因为在豆瓣上搜易智言,结果蹦出来了这么一个屌丝片名高评分的神剧,从好多人评论里,能看出来,有人因为黄河而看的,有人因为桂纶镁而看的,有人因为张书豪看的,也有人因为蓝正龙看,还有人因为蔡康永推荐过小说原著而看的,能想象的到,原著一定比电视剧更深刻。对,你没看错,正是一群光鲜艳丽的男男女女们排演出来的一部很深刻很有讽刺教育意味的电视剧。因此每个人在剧里的成分角色都对观众的教育意义举足轻重。

  有一开始会被认为是大Boss,但其实是颇有阅历,曾经也当过谢政杰这样激进分子,并很照顾人的大暖男,詹老师(温升豪);有一开始最青春可爱活力不谙世事,后来因自己不敢讲真话而怀疑自己变老变懦弱的英文老师,彭老师(蔡灿得);有一开始因家庭缺少对其关爱而卖摇头丸混夜店,后来开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一直帮助谢政杰反抗的坏学生,高玮琦(胡玮杰);有一开始就愤世嫉俗不爽学校不让学生上音乐美术课,而被老师赶出学校的患脑癌的激进分子,沈韦(张书豪);有看似洒脱但其实曾经也是被老师误会而中辍的援交妹,艾莉(桂纶镁)……

  此剧更伟大的地方就在于,编剧站在最客观的立场,每一个人视角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都理解到。

  谢政杰视角:

  谢政杰和所有世界上最单纯的孩子一样,最善良最懂事,也正是这种最中庸的性格让他对周边的环境开始迷茫。家庭关系不和谐,学校考试有压力,才让他一步步走出了世界上最受保护环境——学校和家庭。他开始接触到还有《圣堂教父》这种被禁漫画,开始接触到卖摇头丸的“问题少年”高玮琦,开始大晚上的在街头盘问援交妹桂纶镁的真假身份……所以他开始成为在最受保护的环境的禁锢的同学们眼中的“那一类人”。他凭借着姣好的成绩开始向老师提出不想继续课外补习,他渐渐开始环顾着周围所有人,然后仔细思考,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迷茫的人最容易被带偏离跑道,坏孩子要不是被逼变坏的,就是被感染变坏的。所以才有了沈韦那一句在第一集就深刻无比的话(至少从一个十几岁的国中生嘴里说出来):“影响力是个很可怕的东西”。所以,一开始,当我看到,小杰开始到沈韦家里看《圣堂教父》,帮沈韦递信到教育局,才惊悟,原来一个懂事老实的孩子被带拐偏竟可以这么容易。(并发誓我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孩子有独立鲜明个性)

  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小杰只不过不想课余时间补习,因为他课堂上都学会了,因为他想要快快乐乐的上学,因为他想有幸福和谐的家庭。当然这都是他后来的说辞了,我直到看到最后,总觉得如果小杰不被有思想的沈韦带跑偏,那么其实保持原有的生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快乐和自在,因为至少他不知道更快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老师视角:

  老师是被满怀期待的家长们嘱托的,嘱托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多关照试卷成绩,所以大多数老师便抛下教育的初心,纯粹为了分数效力。只有彭老师,天真善良率真的年轻老师,班上的成绩在年级里排名出了名的低,但每次上课走上讲台永远是激情昂扬的传授知识,只是真正的教学。所以当她好几次要被詹老师通化的时候一再的对自己感到失望,对现状感到无力。

  至于詹老师,当然在前半段一直都是被看来是最大的腹黑大Boss,直到最后,也反转成受害者。对于他,可说的实在太多了,各位看官还是自己看剧感知吧。

  媒体视角:

  对于媒体,不是每一个事件都有新闻价值,但他们总能把小事由搞成大事件。这个故事最后的抗议大游行,最大催化剂就是媒体人,是那个本来扬言想要保护小杰一家的有着敏锐新闻神经的邱宪。

  至于这其中的利益冲突,也请各位看剧,自己感知。

  宏观视角:

  在剧里,每次关键时候,都会出现的人物就是小杰的好朋友汝浩一家。汝浩爸给詹老师补课提供场地;汝浩妈经常慰问老师,“提醒”老师多关注自己家孩子,时不时给老师“上弦加劲”;汝浩则是班里最正的学生,听话,学习好,用功,在同学中还有威力影响力。每个人在观看的同时一定忍不住拿身边的人对号入座了,没错啊,他们作为三类人的代表,生活中太多了。但其实,这样的一家子,才是剧中教育学家口中“教育共犯结构”里的最大获益者。

  共犯结构的意思是说,当有不义、不平、不仁之事在你面前发生,而你装成没看见,你就是在默许,共同犯科。

  教育系统里的“共犯结构”,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并想让老师私下多开小灶补习更多的知识,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老师便尽到师长的义务,花费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拼命给学生补习,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一遍又一遍的考重复的题目;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承受着这一切,然后还要期待着自己马上就熬到头了。

  又像一个金字塔,这种共犯结构在中上端的位置,顶端是每一个庇护孩子的家长,底部则是每一个被冠以“坏学生”的边缘学生。边缘学生并不是坏学生,因为没有谁一生下来,从心到外都是坏的,坏的只是习惯、环境、还有被异样的眼光。

  那么,故事的最后?最终还是掀起了学生家长老师一糊片的抗议大游行,当然是抗议教育局,因为谢政杰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了。”

  这是一部神剧,至少,很少看到这样的题材,其实能从这种举动和荧幕上每个人的表现、台词看得出来,台湾人民是特别认真特别重感情的一群人,他们对待事情很少有投机取巧的想法,很少有油嘴滑舌的时候,做事情中规中矩有理有据。所以,他们对待教育问题很严肃,很认真,站在多方角度思考问题就是很公平认真的一种方式。在大陆不是很少见,是几乎见不到,更别提针对教育问题。

  没错,我是基本上算是从水深火热的教育体系中走出来了,回头看看我妹,敲完这些字又想到了她曾经给我讲过的学校里的老师是怎样逼退中庸学生而让有权势的学生进班的事情。

  《危险心灵》观后感(八):电视剧比原著小说深刻得多~~

  我是先看了易智言编导的电视剧~

  再来看侯文咏的原著小说的~感觉到一点小落差~

  一般看来 许多电影、电视的改编都很难超越原著小说~

  但我认为《危险心灵》恰恰相反~

  易智言说故事的技巧也比侯文咏流畅得多 而那些易式风格的经典台词 借助影像所呈现的荒诞无力感 都是小说所欠缺的~

  且小说中侯文咏只是把批判的着力点放在教育体制和媒体、政治这些表层~ 但易导成功的把观众的视角导入到人性深处 引发让人震撼的思索: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庞大的犯罪共同体呢?没有人可以逃避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让体制得以运转的螺丝钉。

  这也正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观点“人们被迫生活在谎言之中,但他们能被迫这么做,只是因为事实上他们可以这样活下去。因此,不仅是这制度使人性疏离,同时,是疏离的人性支持了这制度……这成了人性堕落的写照。人们作为人失败了的见证。”“我们都变得习惯于极权主义制度,将其作为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来加以接受,因而帮助了它,令其永存。换句话来说,我们所有的人——当然是在不同程度上——得为这个极权主义机器的运行承担责任;我们当中没有人仅仅是牺牲品,我们也都是它的共谋者。”

  《危险心灵》让我们不得不直面道义的鞭策 想一想自己 在正义的前夜 你都在做些什么呢?是否如哈维尔所言的“无望导致冷漠,冷漠导致顺从,顺从导致把一切都变成例行公事”,还是要像小杰那样鼓起勇气真实的活着呢?

  这样的思考 不论是对于已经转型的台湾、捷克,还是对于尚未转型的我们 都是有警醒和启示意义的。

  《危险心灵》观后感(九):谁的心灵危险?

  连续看了两部台湾的电视剧,关注的都是弱势群体,虽然二者在最后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或者说不是我们常见的喜剧结局,但却留出了更多的时间给世人思考。

  抛去剧中所想关注的教育问题,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至少我从剧中看到了人性的善和恶,表达和演讲的重要性。

  沈伟,一个有着独立见解,也是一个会独立思考的学生,作为一个中学生,能思考的那么深,确实很难得,他会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怕被报复,被驱赶,被大家认为是不同的人,而不是盲目的只是学习。而且会认识到影响力的重要性,他对小杰说过“影响力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在最后的抗争中沈伟也确实发挥了他的影响力。他似乎不应该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好像是一个经历过沧桑的中年人,很多事情看的透彻而且无谓,说话铿锵有力而富有逻辑,小杰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才会有后面的故事发生,思想才会转变。

  汝浩,张心如,本来想分开来写,但是他们是一类人,放在一起说好了,可能是需要注意电视影响的问题,在汝浩和张心如如此对待小杰的情况下,小杰还没有梳理他们,还是愿意和他们保持以前的关系,或许是我狭隘,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做不到,如同最常见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会气愤、压抑、反击、绝交,但小杰没有,这也是导演尽量想让整部电视剧更柔和一些,故意削减一些锋芒的安排吧,很多镜头和情节本来是紧张、对峙、愤慨的,剧中却故意用轻松诙谐的音乐作为背景,或许导演只是想从小杰的角度去看问题,对一个中学生来说,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美好的东西,而不是负面的。

  高伟奇和艾莉是一类人,在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家庭的问题,他们不是选择去抗争,而是选择放弃自己,但又渴望得到关爱和关心。在放纵自己的同时做一些社会不认可的事情。

  按照小时候老师教育的思路,一般看完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或者是文章,都会在最后问一句: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教育?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抗拒这样的问题,但是现在我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接触到的人接触到的事,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等,无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深入思考,就会收获很多,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过程,成熟的越晚,对自己的损失越大。下面是我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收获。

  一、人性。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词用的有些过,但在这部片子里也展现的很完整,当你不同于常人时,所谓的不合群时,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异类,渐渐的疏远,昔日的好友也会落井下石,恋爱的情人也不抛弃你而去,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真的不必期待你的挚友你的爱人会站在你这一边,他们会有他们的选择,正像剧中说的“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小杰的豁达,自愧不如。

  二、人的心理。詹老师的气场是无可争议的,他每次讲话的时候都那么富有感染力,煽动力,眼神坚定而富有张力,强烈的让身边的人受到他的感染,而且会瓦解人的心理,让你败下阵来。抑扬顿挫的表达和善于瓦解别人的心理,这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三、影响力。用好你的影响力,发挥你的影响力,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关于这点我还没有更深刻的体会,或者是怎样和生活对照起来。

  四、思考。要想成为一个健全的人,首先要学会思考,深入的思考,不仅仅是今天吃什么,明天去哪里玩,而是要知道我是谁?我要的是什么?对事情有自己的认识和独立的见解,而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这样我就这样。要想成熟,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

  《危险心灵》观后感(十):有关少年的叛逆真的是叛逆么

  · 你应该自己判断。

  · 影响力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 学习不等于学测。

  · 不要跟任何人说心里话,也不要听任何人说心里话,千万不要。一旦说了心里话或是听了心里的话,就变成朋友了,我不需要朋友。

  · 蓝色的天 白色的云 坐在教室外面上课 真的不赖。

  · 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的不快乐。

  · 曾经我以为我是好学生,努力过着正常的生活,在我和那些堕落的人之间,会有一到不可侵犯的界线,把我们分开,我只是没有想到,这道界线竟是这么的单薄。

  · 其实我不知道学校应该是快乐自由还是学习竞争,我也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有没有真正的交集,但是我知道,同学们可能什么都还没有学会就先学会了把不一样的人赶走。

  · 如果心里还有遗憾就不要随随便便变老。

  · 将心比心是最大的伦理。

  · 他们说教育就是竞技场,而读书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为了保持领先,我们放弃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开始学习平庸、冷漠虚伪、贪婪。我们彼此责怪,互相憎恨,斗争杀戮。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真的被遗忘了么?还是,以最隐晦的方式被记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