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危险心灵》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危险心灵》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21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危险心灵》经典观后感10篇

  《危险心灵》是一部由易智言 / 杨雅喆执导,黄河 / 桂纶镁 / 李烈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心灵》观后感(一):温吞的剑

  拖拖拉拉地把《危险心灵》看完,30集,看了我一年多,有够折磨的,哈~!

  很奇怪的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里面的画面台词角色,我都记得。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住在我附近,从高三到现在。

  最开始关注这部剧的时候,当然还是因为八卦啦!有小镁在里面嘛!后来看到职员表,就改变了我看这部剧的动力——易智言。这个和小镁比起来,我更爱他。当然对两人的爱是不同方面的啦!呵~!

  好了,不要当谢政杰了,不要搞笑了。

  从筹拍到拍竣,一直留意着这部剧的发展,阵容很赏心悦目,有不少好戏之人,李烈,高捷,蓝正龙等等。有新脸孔的本色让我激赏,黄河,张书豪,胡桓玮,纪培慧等等。

  我不想说一些这是一部很好看电视剧,因为它已经远远超于这个程度,它所隐藏的内容超越你们的想象,如果你想用看偶像剧的心态去看它的话,那么可以在第一集的时候把它卡掉。

  正如导演所说,从一个国中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这个世界。台湾所说的国中生就是内地所说的初中生,我们和他们有一样年纪,接受看似不同但实质相同教育,会有类似烦恼

  我只是想读书读得开心一点,考试少一点,这样有错吗?然后一场莫辩对错的纠缠就展开了。

  对不对

  在谢政杰发生老师驱逐到外面上课的时候,一直反复在我脑海里的就是这个问句。按照剧情发展,老师的这种做法当然不对,为了私益而剥夺了他的学习权利。但是回归生活,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上课会开点小差,偶尔捣乱课堂,然后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们开始觉得他们与自己不一样,随着老师的每次批评,同学们的厌恶感渐渐出现,不喜欢和他们玩,不喜欢他们出现在自己的附近。“影响力是一种很可怕东西。”孤立在建立围墙。厌恶像水藻,发狂的蔓延。他们真的有妨碍你吗,同学们?

  这样的事情,我们一直都在做。我们同情谢政杰,但是我们曾经都有过那些同学们的行为。我们现在以羞耻的同情心在慰问着,但是别忘了曾经在背后捅他一刀。对不对?

  有没有

  我期望谢政杰会好一点,可是没有。他去魔界,他喝酒,他嗑药,他差点被捕。没错,他很糟糕。我一边看着画面一边责怪他的无知愚昧。可是在你被误会的时候,你有没有失控过?你是否有过好奇那些灯红酒绿酒吧是什么样的?你有没有做过你本来就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告诉我从来没做过,你没有义正言辞理直气壮。你一定会做过。大人总是希望小孩子在一个美好环境中长大,当然小孩子也希望,应该说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情。大人教会小孩所有的安全措施与危险信息,应该要做什么,绝对不要做什么。应该做的都做过,不要做的不仅没做过,而且从来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有三头六臂,是不是那么恐怖吓人。你们告诉小孩危险的信息,但是没有教会他们应对危险的招数。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接触过,你也确信在你们一再忠告之下他们不可能会遇到。但是假如危险时会变形的呢?他会变化成不是你口中说的模样来欺近小孩,那他们该怎么办?没接触过,他们该怎么办?没接触过可能就被击倒了,他们该怎么办?你做过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有没有?

  好不好

  事情的发展真的是超乎想象,out of control。刚开始好像只有谢政杰在那一个人默默的接受默默的对抗,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加进来。越来越多的人,最后就变成了他们的事情了。到学校理论,找媒体,开协调会,这是大人们一直在不懈地做着,谢政杰在一旁看。有些时候,我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谢政杰你是怎么了?可能他给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大人们有盲点,自认按着小孩的思路为他们着想,但是这只是大人想像中的小孩的思路,你们有问过小孩的意见吗?你们有问过这样子做,好不好?还是那样子做好一点。

  什么是什么

  好了,抗争来了。原来只是一个人的事情,演变成很多很多人的事情。或者这本来就是很多很多人的事情,只是隐藏在一个人的事情里而已。解决了谢政杰的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其他人的问题。那么其他人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什么是什么。

  用这四个小标题,概括了我看这部剧的感受。正如导演所言,这部剧没有结束,他设下了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结束的是影像,开始的是思考。也许这是个永远都没有办法解决的思考——教育的问题,人生的问题,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教育改革时时在进行。这样说起来,好像中国的教育很有前途,你看时时都在改革哦!改革是个多么光荣词汇。从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哪个不是让人怦然心动的。你说是不是?问我吗?我抿了抿嘴,不知道是不屑还是欣赏

  去年,实行原始制度。今年,考完再填志愿。明天,回到大文大理。明明年,好像又有大举动经历过的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他们曾经在这个道路上畏畏缩缩,盯着公文度日,害怕每一个小动作。每天高唱陈绮贞的歌:我爱你我爱你,我用尽所有美好梦想,就算没有了一切也拥护你的动作。屁咧!~唱错了啦,疯子

  他们不回头看,是因为什么呢?不想,不敢,不齿?我无法猜测每个人的内心,我只可以诚实地解读自己,我不齿曾经的自己。我不齿。

  不多说,自己看完剧集自己思考。不要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面。

  接下来写影评,上面不算影评么?屁咧~!上面是吹水,行不?哈!~

  好了,按照自己的习惯,从技术上谈起。

  一开始时注意剧情发展,但后来就不知羞耻的想分析别人的影像。

  镜头

  除了用了四次架子,其他的都在用手托着拍。摄影师如是在摄影日志里面说。但是在我眼中根本看不到有使用架子的痕迹,从头晃到尾,从头晕到尾。我还记得当初看到这些镜头时自己的那个惊呼:“Amazing!”这真的是一个创举,一个大冒险,有谁敢这样在一部电视剧里面摇晃镜头,有谁敢这样在一部电视剧里面摇晃了20多个小时,有谁敢这样在一部电视剧里让这些摇晃出现在黄金八点档。我只想说,你们太屌了,摄影师,导演,还有公共电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外界评价公共电视为良心电视了,他们愿意冒险把一些没有噱头没有所谓值得的卖点的电视剧在黄金时段播出,他们愿意低收视,他们愿意亏本,他们只想让这些什么都没有的电视剧带给观众仅有的良知,仅有的思考。我爱你,公共电视。你是勇者。

  除了摇晃,另一个在常规电视剧里面最不要得的是不合理的镜头。所谓的不合理的镜头,就是失去水平衡,切像等等,这些都是被告诫的错误,但在这里都被运用了。经常可以看到画面里的布景是倾斜的,人物也会被切头,我很纳闷,看了很久才适应过来。后来再去看摄影师日记就明白过了。摄影师是希望用一种纪实的手法拍摄,纪实意味着不需要精确计算,呈现真实,就好像我们看纪录片一样,因为拍摄者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镜头无法计算,只能尽量捕捉。虽然说这部是电视剧,有剧情,可以预料接下来的事情,但是如果希望有真实感的话,就必须卸掉计算,凭感觉拍摄。其实我不是很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习惯了电视剧模式的人是很难看得进去的,电视剧是拍给人家看的,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可是另一方我很欣赏镜头的实验性,让观众有不一样的视觉,很特别。有时候故意放低的视角,可以看到一些常规镜头里被忽略的细节,加大了剧情的张力。而且这部剧的对白确实和这样的镜头很match,加在一起的冲力让人感到无论是镜头还是对白都很出彩,互相加分,很不错看哦!如果你不怕头晕,如果你想有新视觉,可以去研究一下它的镜头。前提是,晕倒不要怪我没提醒你!

  我最称赞的镜头是逆光镜头,这通常是运用在电影里面的,因为逆光的效果很难掌握,很容易拍烂。可是如果拍得好的话又可以传达很多信息,因为它的独特性让它可以寄托很多导演的想法在里面。逆光的效果之于摄影师来说就好像我学心理学里面的一种趋避心理,很想用可是很怕用。在剧里也用得不多,但是用得很好。谢政杰被转学之后和高伟琦在路边的那一幕,80%的镜头都在逆光的情况下呈现。镜头下耀眼的是阳光,两位当事人面孔被黑掉,只剩下对话。我很难通过镜头去发掘他们的表情,因为镜头确实太暗了,在这种暗的条件下我只能通过剧情的前后牵搭来推理他们的表情,这就好像电影镜头给人的感觉,无限的想象。我就可以想象当时谢政杰的内心一定很挣扎不知所措。高伟琦一定很想帮到他,因为这样自己就不再是无聊的人,可以有有聊的事情做了,活得久一点也不错哦!这是我认为很能提高人物丰富度的重要表现,很大爱这样镜头,而且拍得那么好!陈大璞叔叔厉害的说!不过不得不说的是,镜头有拖沓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台湾影像的一个弊病,过于冗长的镜头让人很疲乏,适时是可以加大张力,但更多的时候是在磨观众的耐心

  对白:

  我只能赞扬地说,新颖好玩。你永远预计不了他们下一句说的是什么,永远有新惊喜。这就是我认为它不能跟一般的偶像剧相提并论原因,光是台词这一块就足以让其他烂剧拿出焚化炉火葬。我找到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恰当的引用,台词的基调是运用了古代修辞中的反复手法。很多看似无关紧要句子经过数次的反复陈述,慢慢调动观众的情绪,在句子陈述的时候角色的表情一直定格在画面上,那么连带的让情绪定格在屏幕上,让观众深陷其中。对白很少有竭斯底里,在一种冷静中煽动人的内心。对比其他偶像剧,动不动就搬出一大堆自以为是的大道理声情并茂地讲给观众听,很做作。动不动来个大洒泪,大感人,问问作为观众的自己,有被感动过么?还是看到中间忍不住要笑出来,起身到外面泡个杯面填填肚子?但是反复说那么多遍也是很考观众的耐性的,但我喜欢考验。而且对白有晦涩之处,没有一定思考是很难看得进去,对于想明白此剧的小孩来说,会有难度啦!

  另外对白的真实性很令人激赏,就好像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一样。不像有些剧的对白就是要煽情就是要义正言辞,一点都不贴近生活,听了很想吐。剧中前部分大多是谢政杰自己的自白,这里的充分体现了编剧真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很多天马行空的用词与运用正是很多孩子的想法,在某个点上我甚至会大叫:靠,怎么说了我以前的话!超级有意思。在后段剧情进入阶段的时候,各人的想法通过对白很好地表现他的人物性。有些对白很残酷有的很温软。例如在讨论事情的时候,虽然说各人都在帮小杰,但语气中可以明显的体现各人的小小私心,若是在一般偶像剧中一定个个都是上帝,恨不得从自己的嘴中说出最动听的话来打救世人,很庆幸这里没有,保留了人性的真实。詹老师的语言也没有我想象中的恶毒,甚至带有一点点的温情,他是通常意义上的恶人,但是他也有善良的行为,到最后我甚至有那么点点的爱上他。每个人的语句都带着些神奇色彩,意蕴特别。

  摘下一些被我所喜欢的句子:

  .沈韦:影响力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小杰:说到秘密,越老的人越多!

  杰妈:结婚后每天都是洗衣、煮饭、带小孩,结婚真的会让人变笨。

  高伟琦:千万不要跟人家说心里的话,也千万不要听人家说心里的话.因为一但说了心里的话或听了心里的话,我们就会变成朋友了。

  小杰:我一点都不知道考一百分和漂漂亮亮的人生有什么关系.我实在不懂,老师的答案,作弊的答案;补习班算过一次,隔天来学校又写一次,这些又跟我漂漂亮亮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呢?

  詹老师: 在夹缝中求生存,作什么都是错

  小杰: 其实,我之前都听别人的话。做这个,做那个,现在我想听自己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杰: 对,我也想读书啊,考高中啊,但我想自由一点,也想快乐一点,我这样很贪心吗?我很贪心吗!?

  为什么,大家要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那么的不快乐

  小杰:曾经我以为我是好学生,努力过着正常的生活.在我和堕落的人之间会有一道不可侵犯的界线。只是,我没想过,这道界线竟是这么的单薄......

  小杰: 我不会是烂人,不会是艾莉,不会是沈韦,我不会是烂人,我也更不会是你!我不想要搞什么革命,我只是希望,我可以跟大家一起快乐的玩;一起读书,一起上课。我根本不希望变得多不一样!

  沈韦: 资本主义的猪,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这个社会要完蛋了!

  彭老师:因为我觉得你们两边都有一点道理啊!道理这种东西,不一定是二分法那么简单的!

  杰爸: 我想,路上的人都面无表情,无聊的活着吧......我们,我们的爸爸,我们的爸爸的爸爸,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才对!?所以我们的儿子长大后才会都面无表情,无聊的活着

  小杰: 他叫劳伦斯,她叫艾莉,我叫River,我们一车子都是外国人,一车子都是假的!

  杰爸: 有时候啊,一个人平白无故会有这么多的诬陷跟抹黑,要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一点责任?爸爸不在乎这件事会变成怎样,我在乎的是你的将来,你会成为怎样的人.

  小杰:这是王明智,这是林淑琴,我是谢政杰,我们都是真的

  小杰: 爸爸说把人贴标签,把人分类,这是不对的。因为好人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啊。就像詹老师会说谎,艾莉会诚实,搞笑的高伟琦也会流泪......

  杰爸:你们这群大人,利益勾结在一起,互相掩护一起对外说谎,你们根本就是一群互相帮助的共犯结构!

  詹老师:你说的没有错,这是一个共犯结构......你们证明我有补习,甚至指控我说谎,只是打败我这个人,有什么用?

  詹老师:坦白说,如果一位老师因为注重学生成绩而被惩处,我觉得非常荒谬。

  校长:这又不是考卷,哪有正确的答案。

  小杰: 我相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我们浪费那么多时间,在教育里面争辩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实,教育只是那么简单。哪怕只要一点点的关爱,启发。只要五分钟,学生也能深深感受到。

  彭老师:他们把你说成是害群之马,当他们认为你是害群之马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排挤你。其实不只是你,我也是。要的东西不同,自然就会被排挤。

  小杰:幸福的故事都一样,不幸的故事却有千百种

  詹老师:如果心里还有一点遗憾,就不要随随便便地变老。

  《危险心灵》观后感(二):温存的剑。

  温存的剑。by 周天財

  这部电视剧花了我半个月的时间,起初是看了09年的新电影《MISS KICKY》,电影里有一个叫黄河的男生,我好奇这个名字,百度一下,发现了他在05年主演的这部《危险心灵》,于是一集一集地看下来,我不能说这是我看过最优秀的作品,但是却是我最最喜欢的作品。那段时间心情时常乱糟糟,朋友们都问我怎么了,我用谢政杰的话说——

  我人格分裂了。

  我不停地在这部剧中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也看到那时候的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影子,那些都是我,又都不是,他们都是假的,只有我是真的。想到这里我反倒觉得有些悲哀。

  如果非要把高考算作一个人成长的分割点,现在想起来好像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高考没有影响我什么,甚至讲我推向了更加不知所谓的一个世界。但是又非要去找到那么一个时间的话,十五六岁大概是叛逆期的最后一点点时间吧,在那个时间里我们开始想要摆脱别人,想要找到自己,想要学会独立,学会隐瞒,学会承担。谢政杰和艾丽坐在路旁,艾丽对这个小男生说道:十五岁,大概是你这辈子最后的一个时间点了,你还能相信爱情,相信诚实,相信善良,相信好多好多,以后,不久以后,和陌生人上床,其实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了,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了。

  这些话让这个刚刚接触成人世界的谢政杰思考了很久,他突然觉得自己坚持的信仰,在那么一瞬间就崩塌了。什么崩塌都不重要,信仰一旦崩塌,才是最最伤感。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思考了,现在一想到未来就头疼,那时候的我也是坚持这想要寻找自己,思考人生和价值,慢慢地长大着。谢政杰也长大了,他走在逆光里很高兴地想:我大概是长大了吧,可是,长大的感觉,实在是有点孤独。

  实在是有点孤独。我都快忘记了怎么去思考,我收藏了许多秘密,我变得没有脾气,变得安于现状,我变成了大人,我在老去。

  我很难过。

  这个男生不断地想要摆脱严厉的数学老师,摆脱麻烦的爸爸妈妈,摆脱坏学生沈伟,摆脱好学生汝浩,他只想变成自己,他说:我不是我,我都是别人算的,想到这里,搞笑的人突然觉得一丝悲凉。

  那时候和父母的对话永远是,“没有啊”“不是啊”“不知道”等等,开始不怎么讲话,开始收集秘密。妈妈那时候也常常说:这小子以前什么都要告诉我,现在呢,什么都懒得说了。对啊,什么都懒得说了。在那段时间里,所有的少年都是这样吧。

  谢政杰也找到了自己——一个大俗辣。

  他发现这件事的时候,突然为自己做的第一件大事感到伤心。

  在所有的同学都在备战学测的时候,这个谢政杰却想要从数学老师的补习班退出,就像是,当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个时代拉着脖子拼命往前的时候,只有他一人挣脱了,他停下来思考,我们究竟是谁。

  小小的童心起了波澜,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俗辣,于是——在数学课上很牛逼地看起了漫画。当然,被老师看到了,加之之前退出补习班的事件,然后被罚坐到外面。

  那时候的少年们都是幻想家。他坐在教室外面,他说: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坐在教室外边上课,真的很不赖。他在教室外面坐了一周,每天他都这样告诉自己。大家开始把门窗都关上,他坐在外面什么也看不见。

  有一天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个拾垃圾的城市边缘人。他停下来想了很久:他会不会也和我一样,从某个教室被赶出来,门窗都被关上,然后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的场景想起来无比熟悉。那时候我好不容易做完了数学作业,晚自习的时候数学老师来检查作业,他翻着我的练习册的时候,说道:“抄作业的速度还是不错嘛。”我对他做了一个笑脸,心里想的是“X你妹”,就这样,又脆弱又坚韧。或者是,问班上一些好成绩不懂的题目,被班主任看见,尖酸地说一句:“有什么问题去问老师呀,不要打扰别人。”我还是对她做了一个笑脸。

  其实现在想来,自己也并不是不爱学习的男生,只是,大多数的我们都像谢政杰一样,我们爱看书,我们也想要成绩好,只是,中国的教育里太过艰涩,没有感动也没有温馨。后来的我也习惯了把教育比作战场,看,免不了被同化。

  某一次的小考,数学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有两种人最可悲,一种是学习不好的人,一种是不知羞耻的人。”他把考卷交给谢政杰,问道:“谢政杰,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会一直坐在教室外面。”谢政杰站在门口,看着教室里几十双眼睛,说道:因为我不知羞耻。数学老师说:“我听不到。”他大声吼道:“因为我不知羞耻。”

  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心里难受及了,我能够将心比心地去感受到那份羞辱感。被特殊化,被边缘化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那一天的数学考试谢政杰没有考,他去图书馆看了一本叫《麦田捕手》的书,看着看着他就哭了起来。

  妈妈被请来学校。数学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责母亲没有教育好儿子。谢政杰一时生气,出手推了数学老师。妈妈一直给数学老师道歉,后来谢政杰听了妈妈的话,也去给数学老师道歉,他想:我连不知羞耻都能够说出口,对不起这三个字,又有什么困难的呢。

  妈妈回家的时候,坐在出租车上,哭了起来。那个时候我突然想起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被班主任请家长,我拿起电话心里充满里愧疚感,我给妈妈打电话,我说老师要见你,可能她也有些惊讶,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她什么也没说,没有骂我,反倒是更加关心我的学习。那时候我其实根本想不明白。

  电视剧里谢政杰的妈妈擦干眼泪,心里想:是啊,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可是,也更懂得照顾妈妈了。

  连我都看出眼泪来。

  爸爸妈妈吵架,他把自己关在寝室里,耳机里放着超大声的摇滚乐。

  我哪有他那么淡定,我又不是谢政杰,爸爸妈妈吵架,我只有在一旁吓得要命。好像,所有的家庭都有这般经历。电视剧里那个记者说:这个世界上最紧密的关系,是同仇敌忾的夫妻。但是,我没有见到同仇敌忾的夫妻,也无所谓能不能见到。

  他的爸爸签好字好,收拾好东西便离开了。谢政杰冲下楼去,谢爸爸给他道别,他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谢爸爸说:“我怎么会不关心你。”他说:“你知道我被罚坐在教室外面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打老师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侮辱妈妈的吗?你知道我有御守吗?你知道圣堂教父吗?你什么都不知道,我关心你比你关心我多太多了。

  爸爸没有说话,开车走了,他站在街上对着开走的车大喊道——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是真的吗?

  我想说的是,谢政杰比我幸运太多。

  快乐是什么,我们都在寻找快乐,谢政杰躺在床上,心里想:我只是想读书读的快乐一点,我相信爸爸妈妈也想结婚结得快乐一点,沈伟想要生病生得快乐一点,高伟琪想要赚钱赚得快乐一点,詹老师……詹老师想要教数学教得快乐一点,艾丽想……她就是想要快乐一点,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对啊,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在班上,男生们开始欺负他,每节课他的课桌都会被搬到教室外面很远的地方,每次他都要去找很久,每次找到后他都会在那个地方坐上一小会儿,然后再把课桌搬回教室。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在想,但是我看着都觉得难过。对于一个敢于抗争的人,却成了最先的牺牲者。

  他想:绕了一大圈,我的课桌还在是教室外面,不过前一次是詹老师,这次,是我的同学。我越发了觉得这个场景熟悉,和上次坏学生沈伟离开时候一样,我知道,下一个要赶走的,是我。

  谢政杰转了班。在新的班上,除了英文老师接受他,所有的,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接受他。家长们带着那些孩子离开教室来威胁英文老师讲谢政杰转出他们的班级。那堂课只有谢政杰一个人,英文老师叹了口气,强作笑颜,说道:“我们上课。”

  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他一个人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突然他喊道:“起立,敬礼,老师好。”就在这么一瞬间,我自己都崩溃了,我看到了心中梦寐以求的教育。谢政杰想:我相信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幕,不晓得为什么,我们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去争辩教育里面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错的事情,其实教育就是这么简单,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关爱,启发,只要短短的不到五分钟,一个学生,就能深深感受到。

  就是这样,真的是这样。

  最后谢政杰偷偷转学了,他偷来爸爸的印章签了字。没有人知道,爸爸妈妈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朋友们不知道,他只是觉得,不能再让别人担心了。当一个少年长成大人的时候,他便开始学会承担。

  谢政杰很怀念他的学校,但是离开有事不得不行。他把书包扔出围墙的那一刻,回头看了看学校。他想:很久很久以前,犹太人被赶出德国,黑人被赶下公车,原住民被赶离河边的水草地,谢政杰被赶出礼仁国中,只因为,我们不一样。我曾经听说,幸福的故事都一样,不幸的故事却有千百种。我想,在学校的故事都一样,可是,离开学校的故事,却有好多好多。

  英文老师站在走廊上,想了很多,她越发地想不明白,什么才是教育,作为老师究竟是要教会这些学生什么东西。她想:其实我不知道学校应该是快乐自由,还是学习竞争,我也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有没有真正的交集,可是我知道,同学们在什么都还没有学会之前,先学会了把不一样的人赶走。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我们再也找不出勇敢的学生,再也找不出学会抗争的学生,我们都是奴隶,我们都不是自己。

  谢政杰回家后,他躺在浴缸里。

  他想:我的国三,像是CD跳帧,一直重复一段歌词,一直一直一直重复,一段其实写得很烂的烂歌词。

  关于教育里面,真的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争辩。

  谢政杰和他的朋友们在学校外抗议。时间越长,所有的焦点都落在他们身上。我记得后来好像是教育部长来了,邀请谢政杰和他会面,谢政杰收集了所有抗议者的陈情信,有家长的,有老师里,更多的是学生的。里面有一张让我想了很久,他写道:我小时候,好想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我以为我会在学校,学习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好让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赋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热爱这个世界,直到我开始上学之后,我才明白,我想错了。他们说,教育就是竞技场,而读书,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为了保持领先,我们放弃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开始学习平庸,冷漠,虚伪,贪婪,我们彼此责怪,互相憎恨。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他们被驱散,第二天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是真的被遗忘了吗?还是以最隐晦的方式被记了下来。可能学多年后,谢政杰长成了大人,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坚持他自己的信念,还是,变成,真正的“大人”。

  故事结束了。

  人都是要长大的,心呢?

  这部电视剧让我经历了太多,也想了太多,我推荐给了很多人,我说,这是大家重温青春期的最好方式。

  《危险心灵》观后感(三):这部戏中的人们

  以谢政杰为中心的这些人,有些连接又好像没有,最远的网咖老板,最近的爸爸妈妈,最亲密的朋友,战友,暗恋的人,暧昧的人,路人们,围观的人们,统统在这个事件里获得了与彼此看似有些关系的关系,他们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里发生着微妙的事,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一个是高玮琦,在那个烂人世界里封闭自己孤立自己又标榜自己的学生,在面对谢正杰父母急迫救赎自己儿子的时候,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带着一张灰色的脸,而回到家那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里,这种阴郁又会被放大,他从旁观者变成情绪中的主角,其实剧里并没有对他的心理有非常多的渲染,反而那种一带而过就带出了他这个人本身现阶段很孤独的宿命,在主角丰富的故事面前,他的悲哀就更加悲哀,也许像生活本身发生过一样,如果高玮琦是主角那么他的故事又是一条跳动的线,但是我们,也多多少少成为过高玮琦这样没有办法发泄的配角吧。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丘宪,谢正杰的妈妈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就着丘宪的问题频繁向谢正杰的爸爸发问,你觉得呢你觉得呢你觉得呢,或许丘宪和谢正杰的妈妈的关系真的有一点微妙,可是剧里却在每次都让人觉得“这如果是偶像剧丘宪马上就要抱住谢正杰的妈妈说让我来照顾你”的情节就要发生的时候,又会有另一个重点出现剥夺丘宪的存在感,让丘宪这个人和谢正杰爸爸妈妈间紧密的纠缠间,总是有那么一点点不能逾越的距离,恰到好处至极,或许是因为丘宪不是主角配不起这样私密的戏份,或许是丘宪始终积极正面的形象实在是不好被这种有些出人意料的环节破坏,而这种也许有些有意的掩盖,也让我觉得温暖而善良,不只是丘宪的那些付出和与生俱来的敏感聪明,还有编剧们导演们所做的可爱的取舍,而我这个普通观众,每每想起这部电视剧的精彩瞬间,必有一个是丘宪望着谢正杰妈妈询问谢正杰爸爸你觉得呢,那个酸酸的,幼稚的,又努力不自乱阵脚的,演的漂亮的眼神。

  这部剧有无数这样的瞬间,谢正杰革命前交妹妹的那支舞,高玮琦的一颗五百,张心如的救急电话,艾利袒露真名,赵会长办公室适时想起的那支歌,张主任的无奈,赵汝浩的指认,都是值得五颗星安排

  《危险心灵》观后感(四):谁的心灵危险?

  连续看了两部台湾的电视剧,关注的都是弱势群体,虽然二者在最后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或者说不是我们常见的喜剧结局,但却留出了更多的时间给世人思考。

  抛去剧中所想关注的教育问题,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至少我从剧中看到了人性的善和恶,表达和演讲的重要性。

  沈伟,一个有着独立见解,也是一个会独立思考的学生,作为一个中学生,能思考的那么深,确实很难得,他会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怕被报复,被驱赶,被大家认为是不同的人,而不是盲目的只是学习。而且会认识到影响力的重要性,他对小杰说过“影响力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在最后的抗争中沈伟也确实发挥了他的影响力。他似乎不应该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好像是一个经历过沧桑的中年人,很多事情看的透彻而且无谓,说话铿锵有力而富有逻辑,小杰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才会有后面的故事发生,思想才会转变。

  汝浩,张心如,本来想分开来写,但是他们是一类人,放在一起说好了,可能是需要注意电视影响的问题,在汝浩和张心如如此对待小杰的情况下,小杰还没有梳理他们,还是愿意和他们保持以前的关系,或许是我狭隘,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做不到,如同最常见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会气愤、压抑、反击、绝交,但小杰没有,这也是导演尽量想让整部电视剧更柔和一些,故意削减一些锋芒的安排吧,很多镜头和情节本来是紧张、对峙、愤慨的,剧中却故意用轻松诙谐的音乐作为背景,或许导演只是想从小杰的角度去看问题,对一个中学生来说,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美好的东西,而不是负面的。

  高伟奇和艾莉是一类人,在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家庭的问题,他们不是选择去抗争,而是选择放弃自己,但又渴望得到关爱和关心。在放纵自己的同时做一些社会不认可的事情。

  按照小时候老师教育的思路,一般看完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或者是文章,都会在最后问一句: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教育?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抗拒这样的问题,但是现在我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接触到的人接触到的事,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等,无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深入思考,就会收获很多,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过程,成熟的越晚,对自己的损失越大。下面是我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收获。

  一、人性。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词用的有些过,但在这部片子里也展现的很完整,当你不同于常人时,所谓的不合群时,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异类,渐渐的疏远,昔日的好友也会落井下石,恋爱的情人也不抛弃你而去,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真的不必期待你的挚友你的爱人会站在你这一边,他们会有他们的选择,正像剧中说的“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小杰的豁达,自愧不如。

  二、人的心理。詹老师的气场是无可争议的,他每次讲话的时候都那么富有感染力,煽动力,眼神坚定而富有张力,强烈的让身边的人受到他的感染,而且会瓦解人的心理,让你败下阵来。抑扬顿挫的表达和善于瓦解别人的心理,这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三、影响力。用好你的影响力,发挥你的影响力,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关于这点我还没有更深刻的体会,或者是怎样和生活对照起来。

  四、思考。要想成为一个健全的人,首先要学会思考,深入的思考,不仅仅是今天吃什么,明天去哪里玩,而是要知道我是谁?我要的是什么?对事情有自己的认识和独立的见解,而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这样我就这样。要想成熟,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

  《危险心灵》观后感(五):请不要随随便便地变老

  “我不想随随便便的就变老,如果你心里有一点遗憾的话,你也不要随随便便的就变老。你心里,有一点点遗憾吗?”

  ——彭老师

  当彭老师说着“我觉得我变胆小了,变妥协了,也变老了”然后大口大口喝着啤酒,我难过极了

  回想自己的学生年代,那些所谓的青春美好时光

  了解同学被冤枉的事实却不敢说出真相

  跟着大多数人一起冷淡不受欢迎的同学

  看着老师侮辱学生却只敢在心里怨怼

  给贪玩不喜欢念书的同学贴上标签告诉自己我们不一样

  ……

  小时候的我,努力做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小孩

  长大一点之后,开始学会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谢政杰说:其实,我根本不想变得多不一样

  我也是

  可是,他真的变得不一样

  而我,是真的很俗辣

  沈伟说:影响力是很可怕的东西

  而当时的我和大部分学生一样,被教育成事情都有他自己的规则,规则是用来被遵守而不是被打破

  你看

  我还是这么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而不去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

  真的很俗辣

  但我发现

  后来的我变得勇敢了,变得敢对不合理的事情说NO

  我的勇气好像跟着我的年纪一起增长

  我开始越来越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说话

  如果我们讨厌复杂为什么我们自己不选择简单

  我开始越来越不喜欢听到“没办法”这三个字

  这个世界应该可以更好的不应该轻易就放弃

  我开始检视自己

  因为我们都是其中的共犯结构

  而我竟然发现这所有一切的获得,都是在我离开校园以后

  离开校园以后

  不再有考试排名的压力

  不需要在数学老师面前自卑

  不用在看课外书籍的时候负载严重的罪恶感

  我才开始真正了解爱,理解,包容,分享

  才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而在这之前

  我没有时间

  没有时间思考礼义廉耻

  没有时间思考道德标准

  没有时间思考生存价值

  只是日复一日

  与课业和考试为伴

  与老师和家长周旋

  与自己和青春消耗

  而我们的父母,景况比我们更糟

  我常常在想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也许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从来没有思考过诸如“我是谁,我为什么生存”这样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

  生活就是和大部分人保持一致,符合大部分人的标准,努力的把生活过成大部分人所希望的那个样子

  对于那些不公平的,不合理的,还有自己曾经缺失的

  都只能叹一口气说:没办法,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再用他们认为的真理去要求他们的下一代符合他们认同的标准

  这不是他们的错

  在那样动乱的年代

  他们根本来不及思考

  一如被课业和考试压迫得来不及思考的我们

  他们没有办法好好读书

  所以把他们的缺失归结于学习

  所以他们的下一代拼命的学习

  好像这样就可以完成他们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然而所谓的学习,不过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个又一个的分数

  分数,这简单的两个字,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拥有一个比较快乐的青春

  沈伟说:学习不等于学测

  可是现实是:学习,只等于学测

  被大家遗忘的教育本质,应该早已经习惯寂寞了吧

  詹老师说:人都是这样子变老的,就连谢政杰,有一天也会这样子变老

  其实詹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留下学生家长的贿赂信封,把里边的东西退回,说每一个信封都是家长对孩子的一份期待

  他给路边摊老板的小孩买参考书,告诉他们不可以吵架要好好念书

  但他也会不断逼问谢政杰黑函出自谁手

  会把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考卷扔在地上让学生去捡

  会因为学生告诉校长他课后开补习班而心怀怨恨甚至一次又一次的说谎

  我想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吧,每一个也都有他人性的弱点

  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一时做好人,一时做烂人的时候吧

  当詹老师面对汝浩的问题拿起笔说“好,我们今天来上数学课”

  明明刚才还觉得大快人心的我们,又为什么会难受呢

  我想如果我是詹老师

  应该也会觉得委屈甚至失望

  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力达到学校和家长的期望

  选择妥协在夹缝中求生存

  却始终还是变成这被扭曲的教育环境下被牺牲的棋子

  但他终究还是有所收获

  如同他最后说着如果台湾能够生出当年那些孩子,这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有时候,失去可能是一种得到

  只是当我们深陷其中,往往不能了解

  小杰其实是一个幸福的小孩

  因为他不是孤独的面对世界

  当他勇敢的抗争

  他的身后有父母,有朋友,有喜欢的人

  这样真的已经完全足够

  真的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了

  当心如对他说:我真的觉得你很勇敢

  小杰第一次觉得走路也有风吧

  当妈妈看到坐在教室外边的小杰,走过去跟他挤同一个课桌,说着“我是你妈,坐一下嘛”

  当詹老师很大声的教训妈妈,小杰控制不住的上去推了老师并拒绝道歉,对妈妈说,他说你是烂妈妈,你不觉得他在教训你吗

  当妈妈对小杰说:妈妈只希望你好好念书,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找到好的工作,多给妈妈买几件漂亮衣服,就够啦,他讲什么我真的一点都不在意

  当妈妈在计程车上流泪,说着“小孩子长大了,管不住了,小孩子长大了,也开始学会替妈妈着想了”

  我深深觉得,小杰和妈妈,都是幸福的人

  当爸爸陪小杰上课,在课堂上打呼,回到家里对妈妈说,你不晓得,英文和国文还听得懂,物理和数学,完全听没有

  我和小杰一起偷笑

  当爸爸用笨拙的身躯陪小杰翻学校的院墙,陪小杰举牌抗议

  我知道无论小杰以后在哪里念书,做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人生

  他都一定会是一个好人,一个快乐的人

  因为他用詹老师口中浪费掉的时间,看到了世界另外一面的样子

  其实我很喜欢邱记者

  当他在美丽旁边喊着“可是我还没有吃饭我还没有吃饭我没吃饭……”

  当他对美丽说“哎,我真搞不懂你是真的变笨呢,还是装笨”

  当他每一次打开美丽的笔记本帮她写她没有写完的稿件

  当他一次一次举起三根手指自言自语的说“我发誓我帮小杰只是为了正义而不是为了跟美丽吃饭”

  当他在稿件上不断重复的打出“结束结束结束结束结束……”

  我都会感受到一种单纯的美好

  年轻,热情,执着,正义,善意,道德,爱

  都还是那么好好的存在着

  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很多无疾而终的爱吧

  有时候,很心酸,但也真的,很美好

  小杰说,你们离婚,我一点都不难过,我一点都不难过

  却让所有的人都难过了起来

  所以

  当爸爸和妈妈终于再一次拥抱

  我们和小杰一起微笑

  所以

  邱记者只能靠着墙壁对自己说:小杰希望爸爸妈妈和好的心愿,就这样达成了

  他好像笑不出来,却又好像不必哭泣

  在那一场抗争之后

  一切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没有人告诉我们

  小杰后来怎样了

  艾丽后来怎样了

  高伟琦后来怎样了

  张心如后来怎样了

  邱记者后来怎样了

  学校,后来怎样了

  结果,到底怎样了

  故事的结尾

  如同那些晃动的DV镜头一样真实

  我们都像蝴蝶

  匆匆来过这世界

  世界不会为谁而改变

  我们,也终将被遗忘

  然而,真的都被遗忘了吗?还是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被记得?

  当彭老师拿过扩音器大声质问

  什么时候,台湾的教育变得无所适从了呢

  我知道,这个地方会更好的

  无论这些抗争终将被遗忘到什么程度,庆幸的是终究没有被沉默掩盖

  那些抗争的声音,终究会在人们心底留下痕迹

  任何一个问题会被解决,都是从拥有想要去解决问题的决心开始的吧

  我也一直相信,我们的人生都会更好的

  虽然艾丽说:你真的觉得那些关于“你”的问题那么重要吗,我们连名字都是假的

  虽然小杰说:为什么我们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都那么不快乐呢

  但生活不应该那么容易就妥协的啊

  如果

  你心里还有一点点遗憾

  就不要随随便便地变老

  好吗

  《危险心灵》观后感(六):你选择了怎么做,你就变成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部我看得澎湃激动的电视剧~

  一个15岁的男孩身上的小事件最后演变成一场惊天动地的社会事件,改变了身边的爸妈、同学、老师、学校、教育部所有人的思想,这种力量让人激动,一个小小的杠杆撬动了地球~

  男孩从一个没有自己思想到希望不模仿任何人走自己的路,并且遇到巨大的压力、排挤和阻挠的情况下坚持,到最后改变了许多人。

  从沈伟的一句:“你应该自己判断,不该受任何人影响做判断”开始,小杰开始了思想的觉醒,他以前一直听别人的话,做这个,做那个,现在他说“我想听自己的话,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我选择了怎么做,我就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我不会模仿任何人,我不会搞革命,我不会打老师,我不会逃避,我不会再回补习班”我也不会和詹老师谈条件,我只想自由快乐的读书,我只是想靠自己的尝试探索学习知识,我不接受老师的添鸭,难道这样我就错了吗,我就会遭到老师的差别待遇,我就要接受老师报复的记大过,转班,转校,遭到那么多人的排挤。

  我坚持不转班,也不转校,因为我没有做错。

  而如果我一旦转班,转校,对的就会变成错的。

  “你想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希望他不要像路上行人一样,面无表情,眼神充满无力感,看到那些眼神,使我想到死亡,仿佛世界将消失不见。”

  《危险心灵》观后感(七):我只是想更自由更快乐,这样很贪心吗?

  这部电视剧的画面就如摄影师所说的那样灌了“半打的海尼根"从头晃到尾,不过真的有够吊,公视竟敢赌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述台湾社会存在的教育问题。难怪说公视是台湾现在的“良心”,在综艺节目泛滥,带有蓝绿色彩的政论节目横行的台湾电视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呛声,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关心台湾的困境。但是,危险心灵做到了,就算有很多bug,但这就够了。

  电视剧是讲一个叫谢政杰的国中生因上课看A书而被数学老师驱逐出教室,由此导致了老师,学生,学校,家长之间的冲突,最后催生了台湾教育制度的革命。谢政杰想做自己,想看看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少,他不想去数学老师那里补习,上课看圣堂教父,;大家都在考试的时候他翘课在学校游荡,跑到图书馆看麦田捕手;大家都在k书要挤上第三志愿,他在教室外面看着蓝天白云做着还不赖的白日梦。他一方面受到好学生沈韦、父母、嗑药的高韦琪、虚构的北条和浅见的影响,一方面又拼命想摆脱题目。不管他是输是赢,这都不重要,因为只有他focus的不是无聊的成绩,而是他要变成什么样的人,他要快乐和自由,这恰恰是教育所无法给他的。遇到这样只focus成绩的教育现状,他真的很背,但是他又好幸运,连刚开始不理解他的老爸最后都来挺他。事情发展到后面,他一度被赶出礼仁国中,变成没人要的学生,而蓄势待发的革命也终于开始,迅速演化为全体学生甚至老师对教育的抨击,但是我们没办法预想到革命之后的结果,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为这场革命而设的御守,会在危险来临前发光,所有人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光的来源。

  公视没办法给出答案,或者说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8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台湾或是大陆,关于教育的革命还在日复一日地进行,我们似乎还是站在离隧道口几百码远的地方,隧道口的亮光对我们来说只是臆想中的国境之南。很逊对不对?现在的小朋友宁愿在无意义的考试中虚度光阴也不要“人格分裂”,想别人不会也不敢想的东西,宁愿当俗辣也不要被当笑话看。那本所谓的圣堂教父真的只是A书吗?书里有一句话:路上的行人眼里充满了无助感,将来他不要和路上的行人一样就好了。这超越了那些平庸的教科书不是么?抨击教育每个人都会,它可以变成你失败的借口,真正的教育革命是要先从自己开始,这才是荒谬的地方。就像谢政杰一样,他开始觉醒,有寻找人生意义的意识,因此才决定反抗和逃脱。我们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就像八点档的乡土剧,黄金时段,到点结束,然后第二天又是新的循环,一个没有出口的怪圈。

  看完这部电视剧,竟然没有在这样摇晃不止、低光的镜头中眩晕,而是真的像喝了半打的海尼根有一种想喊却喊不出来的冲动。

  《危险心灵》观后感(八):温存的剑。

  温存的剑 □Teechy

  这部电视剧花了我半个月的时间,起初是看了09年的新电影《MISS KICKY》,电影里有一个叫黄河的男生,我好奇这个名字,百度一下,发现了他在05年主演的这部《危险心灵》,于是一集一集地看下来,我不能说这是我看过最优秀的作品,但是却是我最最喜欢的作品。那段时间心情时常乱糟糟,朋友们都问我怎么了,我用谢政杰的话说——

  我人格分裂了。

  我不停地在这部剧中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也看到那时候的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影子,那些都是我,又都不是,他们都是假的,只有我是真的。想到这里我反倒觉得有些悲哀。

  如果非要把高考算作一个人成长的分割点,现在想起来好像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高考没有影响我什么,甚至讲我推向了更加不知所谓的一个世界。但是又非要去找到那么一个时间的话,十五六岁大概是叛逆期的最后一点点时间吧,在那个时间里我们开始想要摆脱别人,想要找到自己,想要学会独立,学会隐瞒,学会承担。谢政杰和艾丽坐在路旁,艾丽对这个小男生说道:十五岁,大概是你这辈子最后的一个时间点了,你还能相信爱情,相信诚实,相信善良,相信好多好多,以后,不久以后,和陌生人上床,其实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了,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了。

  这些话让这个刚刚接触成人世界的谢政杰思考了很久,他突然觉得自己坚持的信仰,在那么一瞬间就崩塌了。什么崩塌都不重要,信仰一旦崩塌,才是最最伤感。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思考了,现在一想到未来就头疼,那时候的我也是坚持这想要寻找自己,思考人生和价值,慢慢地长大着。谢政杰也长大了,他走在逆光里很高兴地想:我大概是长大了吧,可是,长大的感觉,实在是有点孤独。

  实在是有点孤独。我都快忘记了怎么去思考,我收藏了许多秘密,我变得没有脾气,变得安于现状,我变成了大人,我在老去。

  我很难过。

  这个男生不断地想要摆脱严厉的数学老师,摆脱麻烦的爸爸妈妈,摆脱坏学生沈伟,摆脱好学生汝浩,他只想变成自己,他说:我不是我,我都是别人算的,想到这里,搞笑的人突然觉得一丝悲凉。

  那时候和父母的对话永远是,“没有啊”“不是啊”“不知道”等等,开始不怎么讲话,开始收集秘密。妈妈那时候也常常说:这小子以前什么都要告诉我,现在呢,什么都懒得说了。对啊,什么都懒得说了。在那段时间里,所有的少年都是这样吧。

  谢政杰也找到了自己——一个大俗辣。

  他发现这件事的时候,突然为自己做的第一件大事感到伤心。

  在所有的同学都在备战学测的时候,这个谢政杰却想要从数学老师的补习班退出,就像是,当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个时代拉着脖子拼命往前的时候,只有他一人挣脱了,他停下来思考,我们究竟是谁。

  小小的童心起了波澜,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俗辣,于是——在数学课上很牛逼地看起了漫画。当然,被老师看到了,加之之前退出补习班的事件,然后被罚坐到外面。

  那时候的少年们都是幻想家。他坐在教室外面,他说: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坐在教室外边上课,真的很不赖。他在教室外面坐了一周,每天他都这样告诉自己。大家开始把门窗都关上,他坐在外面什么也看不见。

  有一天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个拾垃圾的城市边缘人。他停下来想了很久:他会不会也和我一样,从某个教室被赶出来,门窗都被关上,然后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的场景想起来无比熟悉。那时候我好不容易做完了数学作业,晚自习的时候数学老师来检查作业,他翻着我的练习册的时候,说道:“抄作业的速度还是不错嘛。”我对他做了一个笑脸,心里想的是“X你妹”,就这样,又脆弱又坚韧。或者是,问班上一些好成绩不懂的题目,被班主任看见,尖酸地说一句:“有什么问题去问老师呀,不要打扰别人。”我还是对她做了一个笑脸。

  其实现在想来,自己也并不是不爱学习的男生,只是,大多数的我们都像谢政杰一样,我们爱看书,我们也想要成绩好,只是,中国的教育里太过艰涩,没有感动也没有温馨。后来的我也习惯了把教育比作战场,看,免不了被同化。

  某一次的小考,数学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有两种人最可悲,一种是学习不好的人,一种是不知羞耻的人。”他把考卷交给谢政杰,问道:“谢政杰,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会一直坐在教室外面。”谢政杰站在门口,看着教室里几十双眼睛,说道:因为我不知羞耻。数学老师说:“我听不到。”他大声吼道:“因为我不知羞耻。”

  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心里难受及了,我能够将心比心地去感受到那份羞辱感。被特殊化,被边缘化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那一天的数学考试谢政杰没有考,他去图书馆看了一本叫《麦田捕手》的书,看着看着他就哭了起来。

  妈妈被请来学校。数学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责母亲没有教育好儿子。谢政杰一时生气,出手推了数学老师。妈妈一直给数学老师道歉,后来谢政杰听了妈妈的话,也去给数学老师道歉,他想:我连不知羞耻都能够说出口,对不起这三个字,又有什么困难的呢。

  妈妈回家的时候,坐在出租车上,哭了起来。那个时候我突然想起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被班主任请家长,我拿起电话心里充满里愧疚感,我给妈妈打电话,我说老师要见你,可能她也有些惊讶,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儿子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她什么也没说,没有骂我,反倒是更加关心我的学习。那时候我其实根本想不明白。

  电视剧里谢政杰的妈妈擦干眼泪,心里想:是啊,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可是,也更懂得照顾妈妈了。

  连我都看出眼泪来。

  爸爸妈妈吵架,他把自己关在寝室里,耳机里放着超大声的摇滚乐。

  我哪有他那么淡定,我又不是谢政杰,爸爸妈妈吵架,我只有在一旁吓得要命。好像,所有的家庭都有这般经历。电视剧里那个记者说:这个世界上最紧密的关系,是同仇敌忾的夫妻。但是,我没有见到同仇敌忾的夫妻,也无所谓能不能见到。

  他的爸爸签好字好,收拾好东西便离开了。谢政杰冲下楼去,谢爸爸给他道别,他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谢爸爸说:“我怎么会不关心你。”他说:“你知道我被罚坐在教室外面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打老师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侮辱妈妈的吗?你知道我有御守吗?你知道圣堂教父吗?你什么都不知道,我关心你比你关心我多太多了。

  爸爸没有说话,开车走了,他站在街上对着开走的车大喊道——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你们离婚我一点也不难过。

  是真的吗?

  我想说的是,谢政杰比我幸运太多。

  快乐是什么,我们都在寻找快乐,谢政杰躺在床上,心里想:我只是想读书读的快乐一点,我相信爸爸妈妈也想结婚结得快乐一点,沈伟想要生病生得快乐一点,高伟琪想要赚钱赚得快乐一点,詹老师……詹老师想要教数学教得快乐一点,艾丽想……她就是想要快乐一点,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对啊,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地不快乐。

  在班上,男生们开始欺负他,每节课他的课桌都会被搬到教室外面很远的地方,每次他都要去找很久,每次找到后他都会在那个地方坐上一小会儿,然后再把课桌搬回教室。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在想,但是我看着都觉得难过。对于一个敢于抗争的人,却成了最先的牺牲者。

  他想:绕了一大圈,我的课桌还在是教室外面,不过前一次是詹老师,这次,是我的同学。我越发了觉得这个场景熟悉,和上次坏学生沈伟离开时候一样,我知道,下一个要赶走的,是我。

  谢政杰转了班。在新的班上,除了英文老师接受他,所有的,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接受他。家长们带着那些孩子离开教室来威胁英文老师讲谢政杰转出他们的班级。那堂课只有谢政杰一个人,英文老师叹了口气,强作笑颜,说道:“我们上课。”

  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他一个人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突然他喊道:“起立,敬礼,老师好。”就在这么一瞬间,我自己都崩溃了,我看到了心中梦寐以求的教育。谢政杰想:我相信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幕,不晓得为什么,我们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去争辩教育里面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错的事情,其实教育就是这么简单,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关爱,启发,只要短短的不到五分钟,一个学生,就能深深感受到。

  就是这样,真的是这样。

  最后谢政杰偷偷转学了,他偷来爸爸的印章签了字。没有人知道,爸爸妈妈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朋友们不知道,他只是觉得,不能再让别人担心了。当一个少年长成大人的时候,他便开始学会承担。

  谢政杰很怀念他的学校,但是离开有事不得不行。他把书包扔出围墙的那一刻,回头看了看学校。他想:很久很久以前,犹太人被赶出德国,黑人被赶下公车,原住民被赶离河边的水草地,谢政杰被赶出礼仁国中,只因为,我们不一样。我曾经听说,幸福的故事都一样,不幸的故事却有千百种。我想,在学校的故事都一样,可是,离开学校的故事,却有好多好多。

  英文老师站在走廊上,想了很多,她越发地想不明白,什么才是教育,作为老师究竟是要教会这些学生什么东西。她想:其实我不知道学校应该是快乐自由,还是学习竞争,我也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有没有真正的交集,可是我知道,同学们在什么都还没有学会之前,先学会了把不一样的人赶走。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我们再也找不出勇敢的学生,再也找不出学会抗争的学生,我们都是奴隶,我们都不是自己。

  谢政杰回家后,他躺在浴缸里。

  他想:我的国三,像是CD跳帧,一直重复一段歌词,一直一直一直重复,一段其实写得很烂的烂歌词。

  关于教育里面,真的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争辩。

  谢政杰和他的朋友们在学校外抗议。时间越长,所有的焦点都落在他们身上。我记得后来好像是教育部长来了,邀请谢政杰和他会面,谢政杰收集了所有抗议者的陈情信,有家长的,有老师里,更多的是学生的。里面有一张让我想了很久,他写道:我小时候,好想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我以为我会在学校,学习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好让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赋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热爱这个世界,直到我开始上学之后,我才明白,我想错了。他们说,教育就是竞技场,而读书,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为了保持领先,我们放弃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开始学习平庸,冷漠,虚伪,贪婪,我们彼此责怪,互相憎恨。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他们被驱散,第二天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是真的被遗忘了吗?还是以最隐晦的方式被记了下来。可能学多年后,谢政杰长成了大人,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坚持他自己的信念,还是,变成,真正的“大人”。

  故事结束了。

  人都是要长大的,心呢?

  这部电视剧让我经历了太多,也想了太多,我推荐给了很多人,我说,这是大家重温青春期的最好方式。

  《危险心灵》观后感(九):电视剧比原著小说深刻得多~~

  我是先看了易智言编导的电视剧~

  再来看侯文咏的原著小说的~感觉到一点小落差~

  一般看来 许多电影、电视的改编都很难超越原著小说~

  但我认为《危险心灵》恰恰相反~

  易智言说故事的技巧也比侯文咏流畅得多 而那些易式风格的经典台词 借助影像所呈现的荒诞无力感 都是小说所欠缺的~

  且小说中侯文咏只是把批判的着力点放在教育体制和媒体、政治这些表层~ 但易导成功的把观众的视角导入到人性深处 引发让人震撼的思索: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庞大的犯罪共同体呢?没有人可以逃避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让体制得以运转的螺丝钉。

  这也正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观点“人们被迫生活在谎言之中,但他们能被迫这么做,只是因为事实上他们可以这样活下去。因此,不仅是这制度使人性疏离,同时,是疏离的人性支持了这制度……这成了人性堕落的写照。人们作为人失败了的见证。”“我们都变得习惯于极权主义制度,将其作为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来加以接受,因而帮助了它,令其永存。换句话来说,我们所有的人——当然是在不同程度上——得为这个极权主义机器的运行承担责任;我们当中没有人仅仅是牺牲品,我们也都是它的共谋者。”

  《危险心灵》让我们不得不直面道义的鞭策 想一想自己 在正义的前夜 你都在做些什么呢?是否如哈维尔所言的“无望导致冷漠,冷漠导致顺从,顺从导致把一切都变成例行公事”,还是要像小杰那样鼓起勇气真实的活着呢?

  这样的思考 不论是对于已经转型的台湾、捷克,还是对于尚未转型的我们 都是有警醒和启示意义的。

  《危险心灵》观后感(十):有关少年的叛逆真的是叛逆么

  · 你应该自己判断。

  · 影响力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 学习不等于学测。

  · 不要跟任何人说心里话,也不要听任何人说心里话,千万不要。一旦说了心里话或是听了心里的话,就变成朋友了,我不需要朋友。

  · 蓝色的天 白色的云 坐在教室外面上课 真的不赖。

  · 为什么大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都这么的不快乐。

  · 曾经我以为我是好学生,努力过着正常的生活,在我和那些堕落的人之间,会有一到不可侵犯的界线,把我们分开,我只是没有想到,这道界线竟是这么的单薄。

  · 其实我不知道学校应该是快乐自由还是学习竞争,我也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有没有真正的交集,但是我知道,同学们可能什么都还没有学会就先学会了把不一样的人赶走。

  · 如果心里还有遗憾就不要随随便便变老。

  · 将心比心是最大的伦理。

  · 他们说教育就是竞技场,而读书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为了保持领先,我们放弃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开始学习平庸、冷漠虚伪、贪婪。我们彼此责怪,互相憎恨,斗争杀戮。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真的被遗忘了么?还是,以最隐晦的方式被记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