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智与情感》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理智与情感》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18 02: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智与情感》经典观后感10篇

  《理智情感》是一部由约翰·亚历山大执导,哈蒂·莫拉汉 / 查丽蒂·维克菲尔德 / 大卫·莫瑞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一):Andrew Davies的所谓三大要素

  Adrew Davies大人发挥了他一如既往对简奥斯丁的三大认识:“With Austen, the themes tend to be timeless: love, sex, money”(!!!

  画外隐隐有声音传来。。。。。。。。。。。。。for heaven's sake, 没有白衬衫你会死吗???)

  于是,我们在得到了一个刚从池塘里钻出,身着湿漉衬衫的达西先生以后,又得了一个

  在大雨中劈柴,又是湿上一把白衬衫的爱德华费拉斯(多么华丽的男版水着啊)。

  连带在他Love, Sex, Money的理论里附送的bonus还有普一开场威乐比和布兰顿上校养女幽会的场景

  然后,AD大人还给了我们意外的大礼,三大要素之外又横添了Blood!现在真的齐全了, LOVE!SEX!MONEY!BLOOD!

  我们心爱地布兰顿上校和威乐比进行了非常viril的决斗,后者的白衬衫当场血染啊.

  这次总算没有休格兰特的老脸和斜三角出来打秋风,爱德华费拉斯先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帅了那么一小下下,风头绝对能盖过威乐比。

  布兰顿上校算是不过不失,鉴于我是AR到底的粉。这次剧集在他身上放了不少的戏份特别是对marianne的感情发展,着墨很多,也许是因为电视版本时间长。

  哈哈,轮倒威乐比了,憨豆先生二号,我再重复一遍,憨豆!我怀疑casting manager是不是和威乐比有仇,要不就是marianne亲友团。

  尤其是他惊天动地的出场戏,marianne一摔倒,就从小妹妹的身后迅速钻出一个形迹可疑人物,酷似小老鼠偷油麻利和贼头贼脑,喜感程度可以媲美色戒中梁朝伟飞身跃入车内。从头到尾,从仪态倒剧情,威乐比就是猥琐全场。这下我倒有点怀念李安版本里的威大少,虽然不大有人是威乐比的粉,但是那里,我们起码还能理解marianne对他的一见钟情。可这里,我只能说,她扭了脚的同时估计还摔坏了脑子

  好了,发泄了对AD的不满以后,还是有积极的话要说的,无论如何,BBC它永远是BBC,在被那么多ITV近来的名著改编吓怕以后,

  我对08版本的理智与情感充满了感激,无论从画面对白,它都是精细的做工,德文郡海边的cottage,是我对英国乡村风景理想演绎

  海边的悬崖狂野风浪,起伏的山坡下,谷底中,一间小白屋。两个Dashwood姐妹没有了李安版本的星味,真实平易。(我一直喜欢Emma和kate winslet,但是一个明星耀眼光芒容易遮盖了角色本身的魅力

  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BBC上一次的理智与情感要追溯倒81年。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二):就想这样安静地看剧

  看完了95年的电影版才有想法写个05年的评论可能想念bbc电视剧里的美丽风景,安静看电脑感觉

  手边没有书,原著也是高中时候只看过一遍,细节之类记不清楚。刚看电视剧的时候被它的细腻感染到了,虽然断断续续的,但每次就是想一口气看完。

  Elinor的成熟稳重与Marian的活泼轻快形成鲜明对比,又不失少女明亮。 Marian的演员的侧面很美,很有那种marian的青春洋溢。还有那间海边的屋子,我想如果我站在石边面对那样美的景色肯定不会再在乎被风吹乱的头发

  虽然我也认为描写marian和Willoughby的篇幅过多,但后来marian在病床上握住上校的手的温柔眼神和在琴声中的相处欢笑仍让我觉得超过电影版。

  还有edward和elinor,或许对电影版期望太大,看时看后不断想起电视剧里的镜头,尤其喜欢在伦敦时edward来找elinor,从门口踏步走进来情急握起elinor的手,一句miss dashwood后瞬间变成elinor。这样的感情流露是在大结局之前的唯一一次,而这样的美好巧妙细节怎么能不让我喜欢

  看的过程中越看越倾心这版,最后一集elinor对marian表露自己感情的痛苦坚忍那段,差点让我落泪。

  现在看电影总会有稍微不舒服的感觉,有时是自身原因有时是剧情。安不下来。 看这版S&S时是完全安心舒服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三):比李安版更好的版本

  隔了将近三十年BBC再次改编了奥斯丁的这部经典 andrew davies大人亲自上阵 相比李安的电影版 剧情更加饱满细腻 场景也更加到位 尤其是德文郡海边的cottage 是更加原汁原味的英国乡间风光 不得不说AD真会选人 埃兰诺和玛丽安都是生面孔 相比95版的耀眼星光 反而让人觉得乡间小屋里的这对姐妹更加亲切 特别是埃兰诺 一点也不比艾玛汤普森演的差 诠释的很完美 还有布兰顿上校 小玛格丽特 都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哈哈

  特别想说的是 这版的爱德华也太帅了吧 一上来被惊艳到了 反而与原著里那个内敛呆呆的原型有点不符 如果爱德华长那样 谁还会去瞧威洛比一眼啊 美中不足的还有结尾比较仓促 3个小时就等来那几句话 有点小小的不爽 总之 这是个经典的翻拍 with BBC...what else can i say..

  “听说那些最优秀的驯马师都是小心的靠近 然后径自离开 十有八九 那些野马都会顺从。。”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四):Sense And Sensibility

  ense & Sensibility

  小时候傲慢偏见,看各种各样外国小说,总觉得都是形式不同主题相似,就像今天的偶像剧穿越剧一样的爱情剧本

  今天再看简奥斯汀,了解了她的生平,可能才更懂一些她对爱情的心理洁癖,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爱情信仰坚守

  理智与情感

  或是不同的人

  也可能是同一个人不同的面

  人生的不同的阶段

  或是对爱情

  或是对生活

  两种不同的态度

  最终也许都是希望 Sense 常在线,但常常还是会Sensibility。

  爱是克制?爱情是责任婚姻是信仰?

  在当下或许是被视为另类

  也或许只是存活于如此这般的小说里......

  特别喜欢Edward对书屋描绘。。。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五):Like a boy

  如今看Jane Austen大抵成为了一种现代女性选择,为了在剩男剩女大泛滥的今天摸索到一条真爱之路?我不能免俗,初中时候囫囵吞枣地读完所有Austen的书,记得那时候室友可都是琼瑶阿姨忠实支持者,看来那时的我已经可以预知未来,料到如今Austen的书都成恋爱手册,选择她的书也是众大小资一族的趋势

  某个偶然空下来的午后,把95版和08版一口气看完了,然后发现头脑上空霎那飘满了各色各类的泡泡,每个泡泡都是一本恋爱秘籍,教你如何理智地面对动心的人,如何对心动的人展开猛烈攻势,如何在恋爱中保护自己,还有一点,永远都不要绝望,在你伤心哭泣的那刻也许那一个他已经骑上白马驶向你的小木屋,带着他的丘比特之箭,小说里的情节总能让悲观主义者也对无奈的生生出几分乐观分子艺术嘛,高于现实才好。

  Charles Dickens让我在历史课上总是能轻易拿到高分,Thomas Hardy带给我语文课上作文的文思泉涌,Jane Austen…总是在我的脑海描绘出春日阳光下英国乡村的草地芳心暗许的少女深情眸子,梳着干静小卷发的英国绅士平静地让少女凝视着他高大背影,那一面眼光深邃,身未动,心已动,但是亲爱淑女小姐,他会隐忍退让,在暗波汹涌磁场中给你一段距离故事千回百转,大部分都是淡淡的happy ending,其实我更习惯错过的美丽,实际生活中的完美主义者觉得艺术应该超越现实一点,哪怕仅一点点就好,错过的美丽让我安心。

  好的电影我会看好多遍,再听好多遍,听的时候自己是导演,给男男女女安排了场景,表情,心理波动,叫Cut了就得重来一遍,天马行空的预演让人满意了才散去。

  我也是个幻想家啊,但看到一些小女生或大女子感言一直在期待自己人生中的Mr. Darcy时,我的幻想就破灭了,Darcy是很多女生梦中情人呢,代表社会帅气多金男的整体特质,让我来把这些做梦的人扇醒吧,见到这类人就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的姐妹不在少数结果总是被痛痛地打击,女生应该更大女子一点,像Kate Winslet(现实生活中的)那样的范儿是我中意的,没必要那样自觉地送上门给人欺负,like a boy, 讲的就是咱要运用他们的思维对待他们,男女平等,思维平等

  如同Elinor般的女子所具有的特质是我修炼不到的境界,但却真是佩服其定力及隐忍,可以对你频频眉目传情,可以在见不到你时对你日夜思念,可以在众人的雪亮眼睛注视下掩藏队你的一片真心,可以在见到你能够这作若无其事其实她本人心中早已暗波汹涌,可以在双方真情迸发的一刻终于留下一行喜悦泪水,如果这个女人生活在现在,再多出几分美貌,那定会所向披靡视爱情如星际争霸不亦乐乎,嗨,看电视的女人们,stop你的幻想吧。

  电视里的Elinor 大致还是忠实原著的,其貌不扬才华横溢,英剧里女性人物才华横溢的表现形式大抵是经常泡在图书馆书房手里总记得拎本小书然后跟男主角畅谈一番,Elinor也是如此表现了一把,女性的贤良淑德等优秀品质尽显其中。小说勾画出的人物大多是我们不可能成为的人,但它从某种程度上又折射出我们的影子,这种模糊诱人关联性让我们继续关注事情节的发展,我大抵是没有可能成为Elinor般的女子了,现实生活中不大不小的事情总能轻易激发我体内肾上腺素的浓度,面对爱情时荷尔蒙也很不听话,就是因为我没有希望成为Elinor,我对她如同多数女性读者产生了敬佩之情,敬佩?严重了,like a boy般面对一份感情,不要先电话他,他的简讯不要急着回,他的语音留言不要去理,他的深情咱假装没看见,面对他时要含情脉脉,分别时要以一种决绝神态记住不要回头,balabalabala.我真不是专家呢,Elinor才是。

  不过在她面对Edward的情人时,眼神倒是着实惊了一下,然后迅速恢复平静,我都看楞了。若是换成Marianne遭遇此种场面,那会儿定是会天下大乱,而如果我偏偏就是Marianne这一型的,敢情就只能等待上校般的人物出现了,Marianne是女性情绪化的典型代表,热情勇敢敏感单纯执著等等花季少女均具有的特质,她不善于掩饰从来不会掩饰她对一个人的钟情,她不习惯去在意身边八卦群众闲言碎语,她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真爱,她不委屈自己接受不喜欢的人,她若是陷进对你的爱,她会飞蛾扑火般对你深情,你能深刻感受她那汹涌澎湃的爱了,那种爱是不加修饰的最原始浓烈的爱,你若是接受不了如此强烈的爱,你若是不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舍弃了她的爱,你就配不上世界上的任何女人,因为没有女人会如同她那样爱你爱的炽热,你若辜负了他,你兴许会悔憾终生错过了如此爱你的那一个她。Marianne所受的伤害我能懂吧,此时能做的只有move on了,生命因为上校始终坚定地等待而又一次鲜活了,疗伤的心灵悠扬钢琴声中渐渐抚慰,又一个happy ending, 这个美好结局是我喜欢的。希望每个Marianne都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在受伤,他不值得你的真心。

  敬佩Elinor的品性,慨叹Marianne的性情,不喜欢Elinor和Edward的happy ending, 喜欢Marianne和上校的happy ending, 虽然在结尾处Edward奇迹般出现在Elinor面前时我的泪腺还是被激发了小下下。感情上的评定还是受到现实与虚幻的交错影响,因为现代社会M要比E多,最终都是M在爱情星际争霸的游戏伤痕累累,如果E如我所期待地多一些,那时候男女才能思想上对等吧,like a boy, when he called you never get it back…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六):Sense&sensibility

  Elinor

  代表理智与自控的姐姐。

  当妹妹感叹姐姐一定没有那么深爱大表哥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就联想起了傲慢与偏见里的姐姐Jane。

  两部作品里奥斯汀都将大姐塑造成内敛不轻易袒露心声时刻为别人考虑常常委屈自己太过温顺以至于稀释存在感的女孩子,其实这样的女孩子虽然不惹麻烦招人喜欢但是却异常叫人心疼呢,所以奥斯汀都让她们遇见了最温柔最诚实守信最值得依靠的绅士。虽然情路曲折坎坷但是幸福美满的小结局实在让我大大地感动,不厌其烦地感动啊啊。

  姐姐皮肤看上去水汪汪的,真可爱〜

  Marianne

  代表情感与宣泄的妹妹。

  妹妹跟Elizabeth的情感经历却很像。都是先遇见一个百般不合心意的嫌弃人家,然后遇见一个各种戳中红心的叭地坠入情网,然后那个假装的白马王子终于露出马脚,这时原先被嫌弃的真爱挺身而出赚尽好感值,最后糊涂女主醍醐灌顶顿悟心之所属与真正的白马王子双宿双飞。

  话说,其实妹妹嫁得一直都比姐姐富裕呢,但是这两种不同的幸福却是同等地招人羡慕啊。

  妹妹身材真好,要什么有什么〜

  randon

  萝莉配大叔嘛,还有神马好犹豫的!

  大叔老帅了,瞧瞧格斗时候那姿势啧啧,老潇洒了!

  跟Darcy先生一样善良,照顾着被假王子欺负的女酱油,为女主出头出气,女主家出啥事都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忙。

  这么一往情深,这么长情专一,这么高富帅哎哎。

  王子就应该拍着白马衣袂飘飘而来,所以即使大叔为了探望公主只能把小白龙拴在一颗老寒碜的小枯木上,王子仍旧是王子无论年龄,所以等到王子的公主也仍旧是公主,无论家身。

  老王子帅得太温柔了!

  Edward

  大表哥艳压群芳啊啊。

  大表哥你怎么就那么没出息怎么就那么不贪财怎么就那么招人喜欢招人爱呢你简直太讨厌了!真是的,没有双下巴的大表哥永远自带追光有木有啊。

  本来我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比较爱姐姐却还要那么义正严辞地要娶Lucy,你看看他冲进房间握紧姐姐双手的那份激动劲儿,分明是新婚燕尔出差归来小别胜新婚的炙热感啊啊,然后你再看看他发现Lucy也在的时候那个尴尬那个呆萌劲儿,哪里是被捉奸在床啊明明是被小三发现自己其实爱着正室的小表情啊啊。

  不过想想姐姐的为人也就懂了,是啊,如果大表哥是那种纯粹追随内心不考虑别人感受不遵守承诺的禽兽姐姐怎么会喜欢上他呢,就算喜欢上如果发现这一点也是无法接受的吧,那么自我压抑的好女孩呢。

  不过如果是被别人抛弃就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真心无比感激奥斯汀把情敌设定成一个爱慕虚荣的村姑!财富是检验感情的第一法宝有木有!

  大表哥我爱泥〜

  Willoughby

  终于到小禽兽了!

  是啊,虽然说如果一个女孩子在还只有15岁的时候就敢跟男人苟且那么这女孩子一定本身也不是什么好果子,但是连15岁的女娃娃都下得了手的一定是禽兽!小禽兽你好好看看Fall里面杀人狂大叔怎么对待看上他的那个15岁小碧池的!

  不过,骂归骂,虽然一开始九猜到小禽兽不是好货但是在他跟妹妹孤男寡女独处空荡荡的庄园接吻过后沉默着最后克制地提出该送妹妹回家了的时候我想小禽兽对妹妹是有真爱的,只是不够爱罢了。

  小禽兽的狗狗眼睛实在是太可爱了没办法讨厌只好嫌弃了•••

  诸配角略过,只想特别说一下Lucy Steele这妹子。

  她表明身份的时候我还在好奇,一是为什么要单独把姐姐拉出来说为什么那么巧就是姐姐,二是大表哥看上了她哪里怎么就跟这个无才无貌的酱油党了?

  看到后面,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好几次Lucy紧张的眼神和刻意的炫耀让我坚信她要么已经听说姐姐喜欢大表哥,要么她多疑到只要是跟大表哥有所接触的女人都要消灭干净。

  但是说实话,看到结尾我都没明白第二个问题,她哪里好哪里好?这么一个神经兮兮还神经得一点不可爱的女酱油哪里好?

  事情败露之前碧池还在跟姐姐炫耀她要见重要的人了,对于含糊的表达,直白的反应反映最真实的想法,姐姐觉得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另一半,碧池觉得是有钱有势的老佛爷。奥斯汀这个伏笔埋得好。

  事情败露后大表哥义正严辞得地表示对碧池负责到底,碧池却从听说老佛爷一毛钱也不留给大表哥之后就开始颤抖抽泣一看就有问题啊,男人为你出头的时候你就应该昂首挺胸得意忘形把老佛爷一口气气死嘛!

  老佛爷到底是过来人一眼看透人心的,居然还托麦哥表示宁愿两害取其轻收了姐姐(你个傲慢的老太婆怎么就那么肯定我们姐姐还愿意要大表哥呢嗯?)。

  但是这也就叫我不能明白老佛爷为什么会同意二儿子娶碧池,这么个冲着钱来的女酱油您怎么就收了呢?而且大表哥他弟长得也不错的混就混了吧怎么就栽这么个法国公主美貌级别的碧池手里了呢?

  还是说,其实最大的boss是碧池,既能勾引到大表哥这等纯良绅士也能摆平他弟这种纨绔子弟?说不定最后连老佛爷都按着她那女仆级别的劣质讨好套路给收了?不要啊要是真的我可不喜欢老佛爷了,咋能这么没见过世面一般容易被收服呢?

  碧池就是碧池啊!

  最后,感谢无处不在的麦哥和他老婆的铜钱头•••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七):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适合做少女读物,所谓“愁亦破鸿蒙”,这类书便是她们闺房里的一扇窗。记得读初二的时候好朋友就在看这些,我好奇也借来一本,结果被压在枕头下面整整一个假期,可能说明我是“晚熟产品”。

  西方女性初期的笔触犹如东方的杜丽娘,被动的需要有绅士或君子闯入,跟她们谈论拜伦的诗。没有丈夫财产继承权的妻子不必担心,只要她有未出嫁的女儿。这一点东方表现得比西方更浪漫,因为柳梦梅当初还是“三无产品”呢。

  其实我不想提这些,因为我写的故事也只是这样的浅层次,所以我避重就轻地收手了,怎么好作茧自缚?我如今只发发牢骚,也属二五之后女人的正常情绪(看不惯的请自便)。如今我就是讨厌孔子,因为他的一句话确立了与我的对立性: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不清楚孔子通过哪项实践得出了以上结论?尤其是对后者的“女子”,我们更不得而知。做不了实践家还可以做思想家,通才无论搁在什么位置都是伟大。

  君子对孔儒之道是只可意味不可言传,所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当然也要领会精神,人前偶尔抛这么一句,显得多有层次!要是实在遇上迂腐的,至多再解释道,此小人非彼小人,此女子非彼女子也。真是天大的仁慈。

  只是啊,我其实没必要这么较真,因为女子终究已经摆脱了只能被“养”的命运,虽然被“养”不见得是坏事,甚至那也是女子的渴望,也许很久的将来,那会是幸福的所在。此时我考虑的是怎么说服我妈让她收养可怜的小四,因为我真的想养它作为实践,看到底有多难养。

  再回来,《理智与情感》我最喜欢小玛丽安,梅格,玛格丽特,她有这么多小名字,她想成为一个作家,多好!我喜欢海边的小乡舍,晚上可以躺着听潮声。玛丽安在海边拾贝壳,然后把它们用绳子穿起来,一串串挂在枝桠上。她怎么想到这么神奇可爱的事情?

  她在搬家时的马车里抱着她的小鱼缸,在窗子前面,在小鱼缸的上面,看到某位骑健壮黑马的绅士的到访,于是便大声嚷她姐姐们的名字。

  我希望可以永远都这么小,像不会长大的袖珍狗。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八):有很多人物看不透,细节看不懂

  三星打给爱德华。。的美貌!!还有艾莉诺!BBC的这部剧里好多事情没交代,人物内心变化和感情处理太敷衍。比如说爱德华和露西是怎么回事?他们也是私下订婚的,爱德华怎么看到她怎么感觉透着屏幕都尴尬,那四年的感情是怎么维系的?还有露西这样的虚荣爱财的人是怎么能让爱德华和她订婚的?我始终看不透爱德华是怎样一个人!艾莉诺是个好姑娘,坚强到让人心疼,玛丽安这样的姑娘很多,但是艾莉诺却很少。所以到最后爱德华仅仅如此的表达让我觉得两个人的感情厚度不在一个层次,让人觉得虎头蛇尾,就这样结束了?没有那种久别重逢后的欣喜若狂,没有苦尽甘来的幸福感,只是觉得,哦,这个男人被甩了,所以来找我了!!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九):成就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所言所感,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或是未成之事。

  成就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所言所感,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或是未成之事。

  带着翻译腔的台词看得有些别扭,但基本上还是能明白它的意思。

  我们总披着一个爱的名义,给自己一个去冲动,去相信,去任性地爱的理由。女人啊,总是视觉动物。大部分人都比较倾向于妹妹玛丽安感性,少有人像姐姐埃莉诺那样沉着冷静。她是个十分善于调和理性和感性的好手。当一个女人被爱冲昏脑袋的时候,她所相信的是表面情感,无法理智去思考是与非。

  内容不仅养眼,还养心。恍然意识到女人不应该全用感性的角度去理解爱,适当的时候必须学会收敛自己的情绪

  若你善于冷静思考,控制自己的情感,你将看清很多本性。

  《理智与情感》观后感(十):their happy ending

  C的古典名著系列。无疑李安拍的那个版本更接近原著,无论从时代特点演员特点或是平和安静的背景。不过显然这个版本更精致也煽情,虽然删改的也更多。

  音乐和画面,比演员本身更有表现力。当你看见海潮一边边淹没鹅卵石,看见阳光投射的日夜在湛蓝的水面上摇晃,不同的故事在这岸边上演。Edward帅得不近人情尤其不近这故事,明明不应该是最帅的角色嘛。反倒是Willoughby的一张娃娃脸,在黑暗中显得有些邪恶……曾经有人跟我大赞英式含蓄,比如《赎罪》里大家等待Robin回来,Ce不安地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出现了,气氛像在爬升——惶恐,疑惑,好奇,指责,还未说出口的那一瞬间。妈妈却开口叫她的小女儿Brioney去睡觉。如果你要把这个算作英式含蓄,电影就强过原著。

  喜欢的镜头。Willoughby和Marianne去他姑姑的房子里,他们在楼梯上的手——那个镜头有种很含蓄的亲近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光线晦暗,转角处有轻微的触碰。不知两人的心里是否都漾起涟漪。后来Marianne在大雨中回想起那个镜头,有种感觉i got it……不知有多少人在第一遍出现时就注意到了。

  在窗前她美得宛若天使。Willoughby亲吻她,背景音乐和角度都把握得很好,我居然没快进~。之前在他们搬家时,Edward送Elinor礼物,欲语还休。不过那个地方表达得并不很好;也许导演是太想要作出这种气氛,反而显得有些生硬。

  爱情。爱情多美啊。Marianne长得也很美,她的卷发也很美。她的脸让我想起Anniston。

  还有就是她们的妈妈。很符合角色的形象和脾气,让人看出她曾经美丽曾经富有曾经心怀希望;像一切平凡普通的妈妈们。她们家的小妹妹Maggie也很好看——让我想起Emma Watson——最丑的Elinor却长得很有英国女孩的感觉,喜欢她的声音加上brit accent。最震惊的是一开头似乎听见美国腔……

  不知是不是每个女孩都有像Marianne一样的时期,相信爱情相信浪漫相信热情相信未来。她一来到伦敦的新房间第一件事就是坐下写信;从头到尾,觉得Marianne的面容总是粉红色,尽管它闪烁出的有幸福有快乐有悲伤。情感被理智取代爱情被生活取代青春被婚姻取代。她们夜间的谈话里姐姐很诚实地回答,No, I don't know, maybe.

  于是我们得以看见从水中爬出来的Mr.Darcy,然后看见了更帅的Edward在雨中劈柴。……大大满足了色女(又名花痴)的眼睛。BBC的男色视觉盛宴,没错。夏绿蒂的丈夫很有趣……或者说是典型的丈夫形象……小插曲一段。一坐下就展开报纸,临走时扔下一句屋顶都变形成这样了!

  Lucy很美,同时她的妹妹很聒噪。为何偏偏是她听见了的秘密呢?Elinor的侧脸上那双一直给人一种故意瞪得很大的感觉的眼睛,失落地隐进明暗交界的地方。含蓄让人想心旌荡漾,暧昧却始终像一把钝刀,时间空间切割开无由的思念。谁说过暧昧是糖啊,甜到忧伤。

  很早以前,我们都还没有学会那么多技巧那么多心机。后来有很多人相信这让人家更容易爱上你。谈恋爱像一场战争;他过了几天才给她打电话,而她过了一个星期才跟他出去。同样是急切是思念却要掩藏作不在乎。Marianne显然不懂得。她哭着说他爱我——不,他从没有说过……

  含蓄有时酝酿成暧昧。深爱,或者不爱。在二人都深爱时,含蓄看上去很美。那感觉像初恋,一个眼神一抹浅笑掀起心底惊涛骇浪山崩海啸。当你说服了自己,在许多年以后,那不再是初恋般的喜悦,却依旧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如怀中揣着一只小兔。只剩下微甜的情绪。过往回忆潮水般退到一个无法伤害你的角落,露出大陆。风和阳光都让人欣喜,语言被遗忘留下笑容和十分之一秒中的感觉,城市不过背景一张海市蜃楼。忘记他,记住爱,那曾是你多么卑微的愿望。才明白所有的情绪都不像你以为的那样危险而决绝。自以为彻底的遗忘被现实击碎,你疑惑自己是否做错了,毕竟你是你、他是他。你的心情是一场monodrama,像Marianne一样将别人强加为男主角,现实却白纸一张眼泪一缸。

  当Marianne大病初愈,听见曾如此痴迷的男子那一番激动的声明,心里又会是怎样的情绪翻杂。

  然后你发现那种感觉。渴望铭记却又无所谓记得与否,爱情像浅浅的风吹得你满心欢喜又忧伤。什么都不想要,不羡慕任何人也不感伤,只是喜欢他。你不明白这到底是解脱还是深陷;为何故事里那哭喊着我爱、我爱的傻子最终修成正果?你不想说爱。那是隐形却又存在的一件物品,如影随形,只有跟自己在一起时才能交谈。往事心情像沙被时间吹起落进眼里流出泪来。你说你长大了,把许多来龙去脉深藏。旁人眼里你的哭笑喜怒,都像无由的天气变化。那时候你才明白,心疼你的再也不是他。

  惟有失去后,你才懂得拥有。

  Colonel像雨雾像云朵淡淡渗入她的心。似乎每一个故事里都有这样一个人,守望爱情,终于等到云开月明。Snoopy的作者曾在旁边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用这么多单相思的素材,大概这世界就是由单相思构成的吧。当Marianne坐在书房里弹琴,他在草地微曛的阳光下放飞臂上白色的鸟儿。她的心恍惚随它飞去,一切都像一夜长梦一场大病,醒来她的微笑依旧甜美动人,故事却走向happy ending。

  也许这一切看来太古典;我读着古典爱情长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某些方面才会显得那么out吧。有happy ending,有痴心坚决的男女主角,他们有美丽的外表和美丽的灵魂。我喜欢也相信但无法期待Jean Austen式的故事;从Elisabeth到Emma到Fanny再到Elinor,也许Jean Asuten是像我们一样地自我安慰:聪明内敛的女孩子不但不是没人要,而且值得更优秀的男人。我不断听着contradiction,说只有像Elisabeth的姐姐Jean那样柔弱没大脑又美丽的女人才会赢得青睐。当然毕竟是现实一种。个人习惯中有一项就是极喜欢看帅哥,但那喜欢就如同欣赏一个永远不会用的空花瓶。只看见他们的脸而看不到心,比普通人更不容易成为爱恋的对象。直到有一天终于有个人抗议了,而我依旧难以把他的情绪当一回事——偏见么?小说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美的,男男女女,也不知是为了让观众无可挑剔还是审美疲劳。也许正因为如此,偶尔看见不那么美的演员、不那么完整的人格会感到更加吸引人。如同张三李四你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罢,讲出来又不知可以感动多少人。现实永远比虚构的故事更戏剧性呵。

  顺便提一下,在李安的那个版本里面有个场景很动人。虽然在这部BBC版里,Edward跟Elinor在空旷的房间里站了几步远交谈,镜头切换于两人的侧影和正面,是很不错的一段。却更喜欢李安拍的,毫无任何预兆地,听见他说他并没有结婚,Elinor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而痛哭失声。After all,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你可以掩盖自己的情绪,一天,一个月,许多年。却不应让它因你自己的扼制走向无疾而终。这一点恐怕我们都更容易理解Marianne,爱是爱,恨是恨。生活却是一出色彩难辨的戏,不是一场happy ending就能够终结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