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9 02:2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10篇

  《都铎王朝 第一季》是一部由克莱恩·唐纳利 / 布莱恩·柯克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 山姆·尼尔 / 杰瑞米·诺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一):自己的小小流水

  01e01 国王叔叔在法国被杀 然后想要发动战争 但是大主教跟法国的主教都极力避免战争,达成了deal 他以后可以当教皇 让国王同意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然后顺便搞大了王后手下一个漂亮人妻的肚子 看王后各种不爽因为没生出儿子

  e02 在法国一个英国占领地协议 被法国国王各种羞辱 然后同时王后的侄子当上了神罗皇帝加西班牙国王 亨利又想跟他联合 反对法国 ,所以大主教的教皇梦就吹了 人妻为亨利顺利产下儿子 意图反叛的白金汉公爵被一下砍头了= =

  e03 神罗皇帝来跟henry又签了个treaty 小女儿也许配给他了 但是消息走漏法国国王知道了 king的姐姐不肯嫁给年老的葡萄牙国王 诺福克公爵跟boleyn 密谋推翻cardinal wosley

  e04 神罗皇帝活捉了法国皇帝 henry被anne 迷得团团转,想要跟皇后离婚 margaret公主去葡萄牙路上跟随从干了起来 嫁到里斯本之后直接用枕头闷死了老国王

  e05 神罗皇帝背叛了跟henry的约定 放了法国国王 之后又攻陷罗马囚禁了教皇 玛格利特回来之后想跟相好结婚但是被赶出了宫廷 之前的私生子生病挂下去了 主教们反亨利离婚

  e06 神罗皇帝又放了教皇 这样wosley就不能自己做主让henry离婚 henry又和法国签了和平条约女儿许配给另外一个王子 bradon 和诺福克公爵和博林结成联盟针对wosley

  e07 sweat disease 肆虐 henry一个基佬玩伴死了 anne和cardinal都病了 最后瘟疫消散了 教皇自己不敢做主派了个主教来裁定henry离婚事

  e08 catherine 死活不肯离婚 在宗教法庭撒泼之后直接走了 henry开始怀疑wosley的忠诚

  e9 教皇迫于神罗皇帝也就是皇后的侄子的淫威 不敢批准henry的离婚,henry迁怒于wosley 免除了他所有的职务 magret 得肺结核死了 henry任命“圣母”托马斯当新的chancellor

  e10托马斯大肆迫害宗教改革分子 wosley想跟catherine密谋东山再起但是被发现了 再牢里自杀了 宗教改革的种子在英国散播开来

  02 e01 henry想要当英国的宗教领袖但是一些大主教不同意 博林派一个厨子暗杀bishop fisher但是失败了= = henry让katherine 滚蛋 皇帝的大使找人试图暗杀anne

  e02 主教们向henry屈服 henry带anne去见法国国王, charles brandon怀疑anne以前的affair 跟博林敌对 Thomas more辞去了总理职务

  e03 cranmer被任命坎特伯雷主教 宣布kathrine的婚姻无效 承认henry跟anne的婚姻 cronwell被任命为总理大臣 刺客试图行刺anne失败 Anne加冕皇后 然后生下了伊丽莎白

  e04 henry让大家都宣誓承认king的宗教领袖地位 但是thomas不肯所以被关起来了 anne又怀孕了但是因为不能爱爱所以 想要控制king的情人

  e05 anne 流产让henry怀疑她的贞洁,。。bishop fisher先被砍头了。。然后thomas more还是死活不肯宣誓 最后被处刑

  e06 法国国王拒绝自己儿子跟伊丽莎白订婚 henry后悔杀了 more 同时开始厌恶anne

  e07 cronwell大肆查封教会 以充盈国库 anne与其口角 katherine在悲惨中死去 anne又怀孕了

  e08 henry在比武的时候摔下马差点挂掉 anne看到jane seymour在跟henry亲热激动又流产了 henry又想跟emperor重新结盟

  e09 cornwell在授意下罗织了anne boylen 通奸的证据 anne被抓去伦敦塔了 她哥哥 宫廷乐师,还有个本来要暗杀他的小哥都被处决了

  e10 anne被砍头了 伊丽莎白被贬为bastard henry向jane seymour求婚了

  03e01 henry 跟jane seymour结婚了 出现叛乱反对宗教改革 cronwell被责怪 派suffulk去镇压 跟mary 私下和解

  e02根本打不过叛军 只能跟她们和谈 还有个领主叛变 mary回到court

  e03 henry让suffulk奇袭了叛军 然后抓了首领 最后处决了 queen jane怀孕了 跟elizabeth和mary圣诞节和解

  04 henry 又派suffulk去镇压叛乱的农民 领头的aske也被吊死 jane生了儿子 但自己死于产后感染

  05 henry常年不理政事 贵族完全不鸟cronwell henry恢复了天主教的各种教条 宗教改革几乎毁于一旦

  06 henry开始找新老婆 杀了金雀花王朝后代一个叛乱主教的家人

  07cronwell为了跟新教徒联姻 让henry跟 anne of cleves结婚,但henry不满意都硬不起来 怪罪cronwell

  08 henry随便搞了个理由跟 anne离婚了 然后搞了个巨丑的cathrine howard cronwell被贵族联合绞杀

  04e01 henry 跟catherine howard结婚了 完全是个小丫头

  e02 henry的腿伤越加恶化 catherine howard跟herny的侍从culpepper搞上了 king后悔杀了cronwell

  e03 henry去北方赦免了反叛势力 catherine 跟culpepper偷情偷的飞起 之前跟henry说得怀孕也是假的

  e04 henry本来要跟苏格兰国王会面 但是苏格兰国王不敢来 还大肆烧杀抢掠 catherine之前一个旧爱来投奔她。。要谋求一个职位 然后表现十分轻佻 爱德华王子大病一场但是最后康复

  e05 有人写举报信给henry揭发cathrine婚前淫乱生活 然后老情人跟culpepper都被抓起来砍了 最后catherine也被砍了

  e06 henry再次跟emperor结盟 并且准备攻打法国 同时击败了scots 看上人家一个寡妇也叫catherine 但是她跟thomas seymour是秘密情人。。。

  e07 henry 跟这个catherine结婚了 然后亲自带兵出征法兰西 queen 任命了一个protestant作为私人牧师 堡垒久攻不下 军中还出现了流行

  e08 henry 用了间谍计谋 挖了地道炸翻了城墙 拿下了boulogne 不久emperor又反水跟france签订了协议 dauphin 又带兵准备打回来 queen catherine 暗中支持protestant bishop 想要处死新教徒 ambassador chapuys 要离开court了 suffulk跟抓来的法国女俘虏好上了。。。

  e09 surrey 想要谋反但是被发现了 逃狱也失败 jury迫于压力判了他死刑 bishop gardner 抓了queen的sister 而且继续想要逮捕queen kat

  e10 bishop 因为自己有腐败问题不敢抓lady hertford , queen靠对henry卖萌也获得了赦免, 最后bishop被赶出court suffulk 挂下去了 最后henry viii 也挂下去了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二):有关一个时代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欣赏到了一部历史飨宴——关于伊丽莎白之前的时代,也有关于发生在欧洲的重要变革

  制作元素

  我认为本剧会重新激起人们对于时代考证或是历史调研兴趣,不管本片反映东西是否属实——但眼见为凭,本片确实是一部华丽万丈的优秀历史剧,同时也让我们精细地目视了在英国的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环绕于历史年轮表演。较为时尚性的元素虽然初看不妥,但在之后会成为观众们注目的理由——无论是在服饰上的精挑细选,还是就演员选择,都可以让不少不愿意探寻历史的人定住眼球

  剧本上的优劣

  我认为用比较贴近当时感觉的英语会增添我们对那个时代的遐想(虽然我们并不清楚当时的人是否就是这样说话的),并且我认为全剧中台词设置乃至剧情的转折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诟病地方。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剧本并没有试图更进一步依从某些观点更为深刻的透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至于在一些人物性格塑造上显得并不那么丰满(例如对于王后,我们只能看到她的某些特质,但若是亨利,我们几乎就可以看到他的血肉之躯了)。除此而外还有一个令人不满的地方是剧情在某些环节发展得太快,几乎是完全在为交代故事进行表演拍摄,连最基本的字幕和切换转折都省去了。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幸好没有蔓延到几位主人公身上,否则本剧将有可能因此支离破碎

  演员的演技

  本剧最佳的演技我认为当属Sam Neill。除了他参与演出的《侏罗纪公园》有些糟蹋他的演技外(幸好这部电影的主角恐龙),我个人认为Sam的演技——无论是在任何作品中,都到达了登峰造极地步(我们该如何想象这个人在80年代出演了《着魔》的主角?)。所以我认为,沃尔西主教的形象经过Sam的演技诠释到了完美的地步,无论是他较为表面姿态,还是内心的丰富活动,都让我们瞧得非常清楚。而我认为另外一个演技之好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亨利妹妹的扮演者——公主殿下。虽然她没有安妮扮演者的美丽,但是我们却会不由地发现她的动作表情在一些特定的时刻充满了深度。例如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在船舱内,光照在她的脸上;她似乎在看什么,又似乎在深思,但又似乎只是发呆的样子,似乎人生未知就是借着她的面容加以展现的。而在另外一些时刻,她对于自身角色投入依然看去富有灵感,令人难以忘怀。而就两位主角而言就显得略为平淡,安妮·博林在个性上的诠释稍微给人一种不均衡、甚至是混乱的感觉;而国王则有时会给人感觉过于像一位穿着国王的服装对人摆架子发号施令现代青年,或者是导演刻意追求这样“青涩”的感觉?

  关于题材

  相较于更为热门的伊丽莎白女王为历史剧题材,“英俊笔挺的亨利八世”似乎是大爆冷门。也许本剧确实像简介所说,在为人们脑中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印象正名,而另外一方面也向我们提供了一段关于西方宗教的历史画卷。婚姻传统与传统教会、离婚的决意与宗教改革的发生,在英国这片土地产生了相当激烈化学作用,并影响着生活在当时的每一个个人。如果我们愿意把历史中人物的“样板”从脑中抹杀,或是仅仅是了解大概,我认为本剧所讲述的无疑会使我们受益良多。虽然这可能不是“正统”的历史发现,但实际上对于历史的研究永无止尽,所以当然我们也可以变换观点去欣赏,更何况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部时尚古装剧。

  推荐对于英国历史以及西方文化有所爱好的人们欣赏,虽然本片的制作也许不是为了揭示历史,但却能让我们通过美好画面直观地欣赏到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三):八卦亨利八世

  民众一向喜欢把皇帝拉下马,《都铎王朝》也选择了类似的切入点。

  也难怪,亨利八世的6位妻子先后“离婚、砍头、病逝、离婚、砍头、幸存”,也够看的了。

  都铎王朝的皇位是亨利七世靠武力夺来的,为了广结盟友,他将两个女儿远嫁到苏格兰和法国,又为亨利八世的哥哥娶了西班牙最小的公主凯瑟琳。可惜公主克夫,新婚燕尔新郎就死翘翘了。本应让她回家的,但她要走了,不仅西班牙不会再帮自己制衡法国,到了嘴的丰厚陪嫁也得飞走,亨利七世曾经想自己干脆公公改当老公,但娘家人坚决不干。后来教皇受命出面让18岁的小公主再配给12岁的亨利八世。

  18岁那年,亨利八世登基后迎娶了寡嫂。据说他们的婚姻除了政治还有爱情和尊重的成分。凯瑟琳王后是旧道德的典范,谦卑顺从、知书达理、宅心仁厚,深受国民爱戴。即便有娘家人撑腰,凯瑟琳王后对亨利八世与侍女之间络绎不绝的风流韵事保持宽容,他们的婚姻持续了24年。

  教规说弟弟娶嫂子会以无子终老,他们就像受了诅咒,连着夭折了几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血腥玛丽。

  这时血统更纯的老贵族也对王位蠢蠢欲动,谣传包括白金汉公爵,他有两个妹妹,一个被王后宠爱,一个被国王宠爱,不过这都没能阻挡国王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以叛国罪把他送上断头台,同时没收了家产。凑巧的是公爵的爸爸和爷爷也都被以前的国王砍了脑袋。

  亨利八世在聚敛地产方面颇有手段,识趣的人会自动奉上,附带家具,比如渥西主教的汉普顿宫,当时全国最华丽的建筑,有英国的凡尔赛宫之称,内部有1280间房间。有人说白金汉公爵的死起因于他两年前在宅邸给国王举办的宴会太过豪华,让国王眼热了。其实亨利七世死时留下将近200万镑的财产,足够让亨利八世召集军队干预西欧大陆的纷争,不过都铎王朝的国王都爱钱,也许正是这种对财富不加掩饰的欲望给国民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全国性的圈地抢钱运动。

  那个时代企图借助自己的漂亮女儿来分流国王钱袋的父母都争先恐后地把女儿送去当侍女,不过她们对亨利八世来讲,来得容易去得快,而且精明如亨利八世,即便热恋时送出去的财富,也会在茶凉的时候想方收回来。

  当然生个男孩来巩固王位的压力依然在,虽然他和侍女也有过私生子。安妮·博林的出现才让离婚变得迫切。

  她是托马斯·博林爵士和伊丽莎白·霍华德郡主的小女儿,她爸爸先买通关系给国王送上了大女儿,捞了一笔,很快国王就厌了,博林爵士自然舍不得到手的钱财又被收回,就前赴后继地派出了小女儿。

  说来安妮·博林和辛普森夫人颇有类似之处,长相极其一般,身材平坦如飞机场,脸黑得多涂几层粉,出身商贾,但她在法国深造过,信新教(跟凯瑟琳王后截然相反)、擅言辞、富才情、会掉泪。而且她使出了安妮斯顿吊皮特的高招:不入洞房,休想上床。即便亨利八世源源不断地送上连王后都戴不起的珠宝也无法突破防线。

  安妮·博林的手腕之高超,如果她肯传授,一定是情场的葵花宝典,而且她老爸也可以当古往今来第一星爸了,据她的情敌们留下的历史纪录来看,安妮·博林还擅长巫术、会变脸,总之,亨利八世完全在她股掌之中。

  为得到她,亨利八世赌天咒地要娶她,待她如王后,并避而不见凯瑟琳。他向教皇申请离婚,教皇可不想得罪西班牙,就拖,这一拖就是6年。

  1533年安妮·博林使出了杀手锏:奉子成婚。她买通了大夫说她怀了男孩,星象大师更预言这个孩子将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他们除了把性别搞错之外,那孩子还真是千古流芳,她就伊丽莎白一世! 为了避免孩子变成私生子,国王跟安妮举行了秘密婚礼。

  亨利八世为了强迫凯瑟琳离婚,逼迫她们母女分离,不给俸禄。但凯瑟琳不吵不闹,只淡淡地说,只要教皇没有承认婚姻破裂,请允许她依然把自己当成国王的妻子。她侄子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即西班牙国王曾写信给她说如果亨利八世敢离婚,就发兵。凯瑟琳却回信说,无论西班牙还是英格兰的子民,都是她最爱的。她绝不希望为个人的荣辱,让两国人民蒙受流血战乱。

  另外,凯瑟琳和玛丽宁愿坐牢也不肯改信新教让亨利八世更加恼火。亨利八世本来就对教廷的威望不满,对他们的财富和土地更垂涎已久,他就势向教廷抗税,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自此亨利八世的王权更加绝对。

  这时国民、国会、法院都同情凯瑟琳,在安妮·博林的加冕典礼上,忠心的臣民都对玛丽欢呼致意。教皇盛怒之下,于婚礼举行10天后宣布无效。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在罗马教廷的眼中始终是个私生女无权继承王位。

  此时安妮·博林名副其实地成了灰姑娘的后妈,让玛丽当佣人、伺机在她晚饭里下毒、还要让她下嫁男仆。被流放的凯瑟琳终于被激怒了,及时警告了安妮。

  1536年初,凯瑟琳死在放逐地,尸检发现她的心脏是黑色的。

  伊丽莎白出生后,国王失望至极,他大骂那些预测孩子性别的医生、星象师、取消了所有庆祝活动。不过依然安排议会立法确立了伊丽莎白的继承资格,把玛丽变成私生女剥夺了继承权,玛丽被迫给小伊丽莎白当侍女。

  尽管安妮·博林夺得了皇冠,却渐渐失去了国王的欢心,亨利八世毕竟不是一个长性的男人。加上安妮·博林积极参政,严禁国王偷腥,动则河东狮吼,生不出男孩还光流产,亨利八世终于用通奸和叛国罪把她抓了起来。

  审判中亨利八世也不太顾及面子了,罪名一是利用巫术迷倒了国王,让国王抛妻弃女;二是对国王阴谋下毒;三是与5个男人通奸,甚至包括她的亲弟弟。安妮·博林年轻时和姐姐一起在法国做宫廷侍女。法国国王戏称她姐姐是自己经常骑的英国母马。安妮·博林先用贞操做挡箭牌吊足了亨利八世的胃口,后来却又忍不住向亨利八世传授奇技淫巧。不管这些指控的真伪,亨利八世并没有给罪犯机会辩驳,安妮·博林于1536年5月19日被处决,成为第一个被砍头的王后。11天后,亨利八世和简·塞穆结婚。

  亨利八世好像对侍女有特殊的偏好,第二任王后是第一任王后的侍女,第三任王后是第一任和第二任的侍女。

  简·塞穆也是外貌平平不入洞房决不上床的那种,不过她比安妮白、比安妮温顺、比安妮人缘好、比安妮会收买人心,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善主,她屡次让安妮在公共场合失控自己则扮演纯洁小白兔博得同情。不过这个小白兔在产下小王子十几天后就死了,亨利八世在知天命的年纪得子丧妻,大喜大悲之下他认定简·塞穆是他此生的最爱。

  此后媒人蜂拥而至,其中包括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克伦威尔,不过这次他求功心切了,他把德国克里夫斯公主安妮夸得天仙一般,加上一幅美如圣母般的画像,亨利八世马上下旨要迎娶这位公主。公主和她的哥哥百般推拖还是没拗过大英国王的热情。

  待到亨利八世见到公主的真身,反映强烈不亚于贾宝玉揭开宝姐姐的红盖头,先是大吵大闹,勉强入了洞房又立即悔婚。安妮公主也如宝姐姐一般温良有涵养,同意了离婚,得了善终。有人说安妮公主的智慧甚至在宝姐姐之上,男的千方百计寻找休妻的理由,女的却暗示恩爱无比,且对前妻的子女宠爱有加,在世人面前品行也完美无缺。

  至于媒人克伦威尔,亨利八世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学徒不精的刽子手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练功。

  与安妮公主办完离婚手续,亨利八世在同一个月迎娶了第五任王后,刚满15岁的美女凯瑟琳·霍华德,说她天真也好,说她轻浮也好,都不足以砍头,可惜她信天主教,成为英国大主教的眼中钉。虽然比起第二任王后受审之时的墙倒众人推,凯瑟琳·霍华德至少还有国王的宠爱,可惜这个臃肿肥胖的老国王的自信心已极度脆弱,他甚至不敢面见美女怕自己会心软。小姑娘前言不对后语的歇斯底里加上情夫在重刑之下描述的春宫画卷,让国王悲愤成疾,无法在行刑书上签字,主教为免节外生枝,伙同国会借用国王的图章把凯瑟琳·霍华德送上了断头台。连同当年凯瑟琳·霍华德进宫的众多保举人和监护人也没能逃过此劫,不过他们都是极其富有的老贵族,国王在失去一个王后的同时变得无比富有。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亨利八世对娶妻一事心灰意懒。直到凯瑟琳·帕尔的出现,她相貌普通却学识渊博,连大主教都很敬重她的学问,她有点类似写《女诫》的班昭,极其推崇妇道。有人甚至赞美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女性的代表,知性与母性的完美结合。而且她也到了行事稳重的中年,之前有过两次忘年婚姻和丰富的遗产,遗憾的是她深知伴君如伴虎,不肯亲近王颜,再者她也有了心上人,就是第三任王后的哥哥,著名的美男子托马斯·塞穆。

  亨利八世一气之下给托马斯·塞穆派了个闲职支到海外不得回国,凯瑟琳·帕尔被迫嫁入王宫。

  凯瑟琳·帕尔当了王后,也没放松学习研究,甚至还借亨利八世的名出版了两本书,旁征博引论述宗教改革的成功,要知道亨利八世自己文笔也不错,曾经亲自撰写声讨路德教派的檄文。不过,比起他老婆来,还是略逊一筹。

  凯瑟琳·帕尔膝下无子,她承揽了伊丽莎白、玛丽、和爱德华王子的教育。伊丽莎白、玛丽都对她敬仰有加。

  当然宗教改革反对派也曾谋划推翻她,国王也听信谗言给她下了逮捕令,不过凯瑟琳·帕尔的智慧对付这些还是游刃有余的,而且她的追随者也跟革命烈士一样忠贞不二,打死不说。

  1547年她终于平平安安地把亨利八世送终。

  至于凯瑟琳·帕尔、托马斯·塞穆和伊丽莎白之间众说纷纭的八卦,那就是后话了。

  第一季的后半截节奏转慢,反复说明围绕离婚事件各方的观点和利益,让人不耐烦起来。加上不喜欢主角的长相,我已经失去兴趣跟了。

  同一时期的影片还有: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478/

  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7年出品,亨利八世的情妇之一、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姐姐,看介绍似乎导演要给她翻案。

  Lady Jane / 九日皇后 / 梦断英伦

  1986出品,1554年,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美女女王简·格雷,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伪造遗嘱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伊丽莎白 / Elizabeth / 伊丽莎白一世

  1998出品,重点讲述1554年-1558年她登基前后的风云。被逮、被审、登基、谋杀、政变、战争威胁、求婚、爱情。

  Elizabeth I / 伊丽莎白一世传奇

  2005年出品,她在位后期1587-1563年的两段爱情、战争、宫廷阴谋。和《大明宫词》的后半截对比看会很有趣。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四):爱情的姿态之君王之爱

  我是生活的滞后者,无论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同学一窝蜂的追《都铎王朝》的时候,我没有看。大家都在追新鲜的美剧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起来。对我来说,权力的争夺与较量没那么好看,错综复杂的爱情才让我感慨和无奈。

  推荐我看的朋友说她最爱中年的Henry,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正值壮年,最成熟、最理智、最有力量。而我却爱年轻时的Henry,纵使那个时候的他冲动、莽撞、不成熟,却更真诚、更可爱。

  Henry一生有六个老婆,其实是有七个,只是其中有一个后来诡异的没有成为皇后而成为Henry名义上的义妹,地位仅次于王后和公主。

  Henry的第一任老婆是他哥哥的遗孀,她以处女身份嫁给Henry的。Henry之所以娶她是因为老国王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愿失去她的遗产。第一任王后凯瑟琳是当时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的公主,她也是Henry历任王后中最优雅最高贵的一位。她给Henry生下了公主marry,也就是日后的玛丽一世。Henry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因为他认为娶自己哥哥的老婆是不被上帝许可的,会因此遭到惩罚。这种罪恶感一直伴随他们的婚姻,在凯瑟琳一直生不出儿子之后不断发酵,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凯瑟琳的脸上少有笑容,她沉静的面孔,优雅的姿态无时无刻不透漏出母仪天下的威严,这种高贵让人无法不臣服,让人尊重。当初她孤身一人离开西班牙来到英格兰,毫无依靠,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对丈夫忠诚而坚定的爱是她内心的堡垒,是她所有力量的源泉。她其实是一个异常忍耐的女人,对于Henry的风流,她一直保持一个王后应有的克制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男人是永远也无法被感化的动物,尤其是对Henry这种残暴而冷酷的人来说,虔诚的爱根本无法打动他。Henry跟凯瑟琳是政治婚姻,充满了利益的交换,这个陪伴他成长的大姐姐一般的女人,以及他们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婚姻,最终只是一种既成事实,他在抛弃她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犹豫和挣扎。

  安博林是Henry的第二任王后,她曾经是凯瑟琳的侍女。安博林的故事充分证明什么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但是我最喜欢的仍然是安博林这个角色,我爱风情万种的女人,因为她们不只有美貌,她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灵魂。一开始安博林并不爱Henry,她接近他、诱惑他只是为了家族利益。历史上的安博林并不美貌,对于Henry这样极度沉迷美色的男人来说,她能够抓住Henry的心若干年,完全是因为她的个性与才智。电视剧里演安博林的女演员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安博林与众不同的魅力,她不美艳,却魅惑,聪明、狡黠、大胆让她与那个年代的女人又很大不同。在Henry的众多女人里,她是唯一敢跟Henry发生正面冲突的,但是她的刁蛮与骄纵最后也毁了她。最初她用欲擒故纵的手段让Henry无法自拔,后来又利用Henry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鼓动Henry废了凯瑟琳。最初,她那样让Henry着迷,他们的偷情简直是天雷勾地火,Henry对她的狂热在黑死病爆发的那段时间达到巅峰。Lady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聪明的,狡猾的,自负的,充满魅力的女人。当初她从凯瑟琳手里抢走Henry的时候根本没想过有自己也会有这样一天,被自己的侍女以同样的方式抢走自己的老公。Henry抛弃凯瑟琳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凯瑟琳生不出儿子,而Henry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他和安博林无比自然的相信,安博林是一定会为他生出儿子的。但似乎,越显而易见的事情,越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安博林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这个被Henry和安博林所轻视的红头发的女孩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她开启了英国的黄金时代。当然这些,长眠地下的Henry和安博林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了。Henry的失望显而易见,事实上,他对她的感情在近十年的宗教诉讼中已经被消磨太多,而当她承诺的为他生一个儿子的诺言一次次被打破,他对她的感情已经不剩下什么。这时候,被Henry称为此生挚爱的女人,简西摩出现了。简西摩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人,她是安博林的侍女。二人的上位之路非常相似,简西摩背后也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家族,他们把自己的女儿送到Henry身边,诱惑他,企图让她成为王后,然后鸡犬升天。简西摩个性温和,有着天使般温柔善良的面孔,更关键的是她的美貌,她轻易就获得了Henry的心,更为讽刺的是,她借用安博林当初欲拒还迎的手段吊着Henry,让他更加着迷。Henry跟她的偷情就像当年和安博林的偷情如出一辙,只是这个时候安博林正怀着Henry的孩子。可是安博林却没有凯瑟琳当年的克制与忍耐,她的恃宠而骄让她在看见偷情的Henry时像一个泼妇般爆发了。她的哭闹并没有让Henry回心转意,反而让自己动了胎气而流产,并且流产的是一个男孩。当得知安博林流产的消息,Henry是那样的悲痛,但这并不是自责的悲痛,而是愤怒的悲痛,他对安博林怒吼到你毁了我的儿子。生不出儿子王后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那个时候的安博林可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后果的严重。

  刚开始,我认为Henry是很爱安博林的,因为他为了她而力排众议废了跟了她十几年的皇后,甚至不惜与罗马教廷对抗,他为她坐上宗教法庭的的审判席,他让她当上自己的王后。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年的感情是那样热烈,那是狂热摧枯拉朽,似乎要毁灭世界。越强烈的东西,越容易腐败,越容易消逝。后来,当他决定要绞死安博林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他并不是那么爱她的,或者说,他的爱一直参杂太多的东西。我一直以为他为她付出那么多,是因为爱她,但是他不仅仅是为她而战斗,她利用了他与教会的矛盾,这成全了她也毁了她。后来,人们指责她偷情,人们希望杀死她的时候。Henry一开始的愤怒是真实的,他恨她爱的女人背叛了她。但是他那么聪明和理智,他未必不知道这一切是子虚乌有的陷害,但是他却愿意相信他被背叛了,因为她需要死,教会,罗马,错综复杂的权力角力让她必须死。当初他名义上为了她实际上为了自己而得罪的那些势力现在蠢蠢欲动,总要有人付出血的代价。她是一个不忠贞的女人,一个偷情的女人,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所以,她应该去死。如果她死了,这一切就会终结。那些反对的力量会逐渐平息,总要有人成为替罪羊。

  刚开始,我以为他爱她,因为那是他年轻时那样热烈爱过的女人,但是后来我知道他并不那么爱她。凯瑟琳死后,他痛哭得像孩子一样,简西摩死后,他痛哭得像失去了生命。但是,安博林的死,他没有流下一滴眼泪。电视剧里的这一段拍得特别有张力。她被关在伦敦塔里,他与他的新欢在一起。对于处死她,他一开始犹豫,然后焦躁,然后愤怒,最后回归平静。安博林在死之前回顾她的一生,她比他更明白什么是爱。如果她最后能像最初一样把自己当做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如果她不爱他,她会是理智的,她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万劫不复的深渊。她爱他,于是就像所有国王身边的女人一样犯了傻。她去害凯瑟琳,她去害简西摩,她拼命想去生儿子,她却不知道,他们早已越来越远,对于一个国王来说,爱情去了和爱情来了一样自然。没有心就不会伤心。想要独占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最后注定悲剧,无论你曾经多么美丽,多么妖娆,无论他曾经多么宠溺,多么迷恋,都只是昙花一现。

  我想Henry是犹豫过,心痛过的,但是他的冷血、他的残暴,他对权势的渴望,让他宁愿毁掉自己爱过的女人。安博林被砍头后Henry让人杀了湖面上那一对恩爱的天鹅,他残酷的双眼里折射出凶狠和贪婪的光,带着血腥的肉残留在他嘴边,嗜血的本性从这一刻开始展露无遗。这是他所谓的新生。

  Henry的第三任王后简西摩看上去是一个好好人,虽然她也是小三上位,但那个年代,谁不是小三上位呢。她不算好人,但也不算坏人,她聪明,懂得如何自保。她带着天使的假面,被残暴的亨利八世称为此生最爱的女人。她与所有人搞好关系,玛丽,伊丽莎白,最重要的是她为Henry生了儿子。这简直就是世上最大的荣耀,是对一个王后最大的肯定,是王的女人最大的功绩。可是这样的人注定活不久,因为所有贤惠的女人内心都是痛苦的,伪装的幸福劳心劳力,她注定早早去见上帝。她因这个儿子而被Henry永远铭记,被最高礼遇。她被Henry称为是这个黑暗世界的唯一的光,是世上一切的善良与美好。Henry决定死后与她合葬。

  Henry后来的几任王后,我已经没有太多兴趣去看。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年事渐高,他的权势如日中天,任何女人,他只要想要都可以拥有。他爱美貌年轻的女子,例如凯瑟琳,他极尽可能的宠溺她。但是宠跟爱是不同的,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平等。就像一个宠物,在被宠,也不可能与主人平起平坐。

  故事里,我永远都爱年轻的男孩,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幼稚、青涩、热血而冲动,却更直接、更真实。随着他们长大,随着他们欲望的增长,能力的增强,他们渐渐言行不一,他们会伪装,会变得残忍,变得可怕。年轻人之间的爱更容易是平等的爱。就像我最爱他跟安博林之间的爱,因为那是唯一一段我我觉得真实并且接近于平等的感情。他爱她,说愿意成为她最忠实的奴仆,她跟他畅谈自己的想法,她可以否定他,她会跟他发脾气。刚开始,他是愿意容忍的。最后,他恢复了一个君主的本性。这是安博林故事的结局。凯瑟琳跟Henry之间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因为她作为公主的高贵和作为妻子的忠贞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国王的亵渎。早期的安博林跟他之间也有一种近乎年轻恋人之间平等的爱,那个时候她自信而骄傲,以为会永远拥有他的爱,而那个时候的国王还年轻,还没那么冷血。

  Henry后来的女人都是典型的王的女人,她们环肥燕瘦但从本质上都是宠物,哪怕是Henry的此生挚爱简西摩。她们在他面前伪装,奉承,讨好,让他开心。而他居高临下的宠溺他们。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随心所欲的送出和收回他的爱。美丽的人就像美丽的东西,应该被他占有,占有了之后,他又很快厌倦,然后他就像丢掉一件衣服一幅画一样的扔掉她们。

  安博林让我想到甄嬛,甄嬛是加强版的安博林,她们一样最初不爱那个男人,然后他强烈的爱让她眩晕,让她爱上了最后又明白自己不过他众多女人当中平凡的一个。她伤透了心,然后就没有心可以伤。只是甄嬛比安博林幸运,她醒悟的早,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她原地满血复活。因为她不爱他了,她就比他更狠,因为不在乎了,她会比以前更容易得到他的心。

  君王之爱,泽被众生,雨露均沾。自古以来,掌握权势的男人莫不过如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让皇帝尽享天下美女,同时还要求美女们对他忠诚。现代社会,掌握权势的男人依然摆脱不了封建腐朽的那一套,他们万花丛中过,不会为一颗树而放弃整片森林。这或许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真的不能,因为做不到。但是好在今天的女人们没有当时的女人那么悲催。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古代人规劝说,当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的情妇绝不是对你的贬低,风气开放的今天,更是如此。他可以玩弄你,你也不必必须忠诚于他,随时可以换下家。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无比年轻或美貌或聪明的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会成为这些男人的此生挚爱,会成为他流连花丛的终结者。可是她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或不愿相信,成为此生挚爱是要用生命做代价的。死掉的纯元,死掉的简西摩都是此生挚爱,因为死人才能没有缺点永远完美。

  我曾相信爱情只有一种姿态,但事实上,爱情是千姿百态的。女人们梦想那个男人站在权力的巅峰,还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当时是没什么好嘲笑或指责的。爱情本来就是一种虚妄。越美好,越强烈的东西,越短暂,人人趋之若鹜,如飞蛾扑火。而长久的东西,随处可见,没有人在乎,一点也不值钱。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五):love, war, women and irrationality

  当两个女人正是宣战,那个认真的架势实在很感人,也很arousing。更重要的,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女人都是猎人,男人才是猎物,even the king。更深刻一点,the softest is the strongest, like love.

  couldn't tell which is more irrational, the queen who's got all eaten up by the virgin idea, or, anne who refuses to be the king's only mistress, having all the love. sometimes we just feel no way out but stick to the meaningless,like catherine.comparing to the queen, anne's perseverance seems to be more meaningful, not the crown of future queen but her love for henry -- i'd trust she is in love as much as the king does. and like always, i'd regard this show as a love story, nothing to do the history of england, and no interest in the conspiracy, politics or men's war. i know he will get her or actually she will get him finally, but damn it, the scene i am waiting all along the way by no accident does happen..in the very end of the last ep of the season.

  i like the scene though, just like i adore anne on her first presence.if the show is all about anne being strong, the final scene would be the best highlight as a burst after long waiting and power saving.

  thomas is weak even if perhaps not hypocritical, wolsey is stupid, catherine the queen is pathetic..but only anne is strong, i believe she's in love but there's more, she doesn't surrender to love. so she may be soft, bent but never weak -- that's why she survives the sweat. reminds me of a line i've always remembered, "my will is stronger than my heart", turns out this might be the only way to fulfill a heart, cause love is always connected to hurting, sorrow or just another word for death, it blinds your eyes and your minds, makes your obey and serve and all of a sudden abandons you or tears you apart...only with a strong will you may eventually win it or at least survive it, like anne..so far

  --read a comment, saying she got killed by henry at last..crap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六):有感慨,没有感动

  经人推荐,但我觉得真不怎么样。

  就是一个男人的离婚史。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为离婚而努力着。其实到后来,离婚不单单只是因为安·博林,想要得到“独一无二的”“王权和神权的统一”,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公主死后,那个放浪的丈夫只说了句对不起,然后留下了一滴鳄鱼的眼泪;威廉爵士死后,那个说爱的作曲家又变成了异性恋,还先后跟一对姐妹搞上。这部剧里没有感动,更多的时候,我恍惚这是一部政剧,所以抱歉我没看完。

  给我感慨的还是安·博林,这个女人应该是被人们常说的那种“聪明且美丽”的女人,但她的结果却是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的,说到底,依附于男人的女人,企图自己兴风作浪定乾坤,还是有点异想天开了。从她决定做依附于皇帝的女人开始,她就失去了决定权。

  对都铎王朝感兴趣的朋友,不如去看看布兰切特主演的《伊丽莎白一世》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七):喜欢很多细节

  oftly love and to love softly

  Dew on the sycamore branch by the creaking gate

  where my heart hurries afterward through the path of wheat along the briar,

  to that stone, under which I lie.

  轻柔的爱意 爱得轻盈

  如枫树枝头的露珠

  我的心

  飞奔过吱吱作响的大门

  穿过麦田 穿过石南丛中

  直至掩埋我的那片地方

  翻译得一般,但是很喜欢那个场景,镜头配合音乐与诗,很有感觉。

  最近在看这部美剧,可惜只有两季。

  很喜欢男主角,因为他是帅哥。

  更喜欢片头,那是做得相当有感觉!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八):改观

  一开始看,觉得美国人拍历史剧简直就是小儿科,那些所谓历史上的勾心斗角风流韵事,放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里都是不值一提的小打小闹,

  但是看到后来,又觉得蛮有意思,虽然宫殿很小,虽然排场不大,虽然政治斗争很小儿科,但是看惯了辫子戏,拿欧洲历史开开胃也是不错的,

  何况美国人演欧洲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束手束脚的东西,一旦要表现H8的风流,就直接上限制级,都不用隐晦或者遮掩一下,喜欢历史8卦的都会看得很爽

  第一季完全围绕第一任皇后凯瑟琳被废全过程来展开,饰演那个著名小三安博林的女演员,虽然脸很可爱,但是眼神是在让人难忘,仿佛镜头一到她面前,眼眸里的光彩就会穿透镜头射过来

  看到H8和安携手起舞的时候,就好似看到纣王和妲及...相当强烈的“狗男女”的感觉,说明三角恋演得很成功...

  不知道是不是美国人也开始明白噱头的百试百灵,硬是把托马斯塔利斯的断背史拍出来,这个音乐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决没有那么重,但是其与威廉爵士的断背那叫一个唯美拍的

  先是在宴会上被女人搭讪然后冷漠回绝引起了威廉的注意,然后是威廉刻意的跑去听tom的风琴演奏,某晚在过道中,tom举着蜡烛独自穿行,威廉突然出现,只说“答应我”...

  下一幕就是t和w同床共枕,w熟睡中,t举着五线谱谱曲,

  最后当t坐靠在树上的时候,w走过说“I love U”,t回答“I'll miss U”,完全没想到竟是诀别,w染上寒热病死去,t从法国回来只看到一座孤坟,抓起一把土又松开,最后把随身的琴砸在十字架上,琴碎...

  第7集t很莫名其妙的娶了一个女人然后甜言蜜语的调情,这个女人死去的姐姐总是一副鬼魂样出现在两个人身边,完全不知道这跟故事主线有什么关联...希望这条线不要在第2季被埋掉...不然就成bug了...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九):膨胀的王权与可悲的女人们

  我对欧洲的历史了解的并不多 凭着我粗浅的认识,和这部电视剧带给我的感受,在这里写下几行字

  ---王权---

  亨利八世的时代是个王权膨胀的时代,伴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风潮,王权开始向宗教权利提出了挑战,并事实上获得了胜利。不论亨利八世进行的英国的宗教改革的目的究竟只是为了摆脱Queen Catherine和一己的情欲,还是为了将英格兰从罗马教廷的控制之下摆脱出来,以更加独立更加灵活的方式发展,他所引领的改革,最终成就了英国国教,成为了新教的一支。而其后正是由于他的子女或是抑制国教宣扬天主教,或是强化英国国教而镇压天主教和清教徒,才导致了大量清教徒逃亡美洲,以及后来由清教徒暴乱而引发的英国革命。可以说英国的革命和美国的建立,都与亨利八世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当然,这是后话。

  权利是个好东西,几乎每个人都想拥有它,而真正清心寡欲的确少之又少。而一旦拥有了权利,便总会期望得到更大的权利。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中,时常可以看到宗教权利和世俗权力的斗争,宗教体系和世俗体系纠缠不清。虽然我不清楚着两个体系最初的创建的目的和原因,但是我觉得,从事实上,两大体系的存在,是对双方权利的制约;而欧洲政治就是在这种双方权利的制衡中,找寻着平衡,维持着缓慢的发展。

  宗教统治往往墨守成规;世俗政治则经常变化,但这些变化的方向确不一定很好。宗教思想往往固守于迂腐传统一成不变的礼仪规范,因为维持了这些才能维持住宗教的控制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东西方贸易往来,加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国家终究要发展,要突破宗教传统的藩篱。世俗统治的灵活性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于是出现了宗教改革,其实就是世俗力量对宗教势力的挑战。而从长远和整体来看,世俗力量的获胜则是必然。

  但是,矫枉过正,代表着世俗力量的王权(或者说是世俗力量所依赖的王权),在这场改革中,不断的膨胀。当世俗王权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在没有新的强势(比如后来日渐强大的议会势力——其实是新兴商人和资本家势力的集团),谁又能控制住强大的行政力量呢?于是,整个英格兰在亨利八世(还有其后他的女儿血腥玛丽)的脚下战抖。凡是和国王意见相左的,不论先前曾为国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都难免一死。Cardinal Wolsey、Sir Thomas Moore、Charles Brandon Lord of Suffolk等等,都相继死去。最后,甚至Her Majesty the Queen也倒在了国王的屠刀之下,这一死,便是一个接着一个。

  王权下颤抖的英格兰,最终送走了亨利八世、血腥玛丽,迎来了爱德华和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也就是在第二季结束时刚刚被宣布成为私生女的伊丽莎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政治基本上稳定,国教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英国经济飞速发展,美洲殖民地巩固,文化发达(莎士比亚和培根etc.),英国才进入黄金时代。而经济发展带来的资产阶级的振兴,终于是的王权收到了挑战,伊丽莎白终结了都铎王朝,而其继任者创建的斯图亚特王朝仍然试图维持至高无上的王权,又把英国带入了恐怖之中,而终于在资产阶级的革命中轰然倒地。又是后话了。

  没有制约的权利是可怕的,于是有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行政权力的过大,就像过度膨胀的王权一样,会带来一时的变革和发展,但最终引向的还是腐败和恐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要求更加平等更加自由的政治,民意一次又一次的推动了英国的发展,也同样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由于行政权力的膨胀而带来的灾难,立法和司法成为了行政者手中的玩物。我们不希望看到可怕的革命,但是我们也不想永远在膨胀的权力下颤抖。基于民意的制衡的和谐一定就要出现,因为人民正在强大,一定会推动着它一步一步走向现实。

  ---国王的女人们---

  很多人说西方社会自古是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这种说法,在看过都铎王朝之后便会不攻自破了。

  虽然基督教义要求一个男人只能由一个妻子,一个女人也只能有一个丈夫,而非婚生的子女理应不具有任何继承权,然而,当国王要求更换自己的王后的时候,连罗马的教廷也曾经准备承认国王情妇子女的权力,这等于事实上承认,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多个女人。

  在这里,我不是想说东方君王的女人们不可悲,我只是想说,西方君王的女人们的可悲一点不亚于东方,甚至要超出许多。

  在多妻的东方,君王的女人们至少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号,而中国则还为她们设立了相应的等级制度。至少她们有自己的地位,还可能会母因子贵,成为万人之上的国家的女统治者或者干政者。而在英国,国王公开的和其他女子调情,公开的拥有姘头,而这些姘头,到死也不会有个真正的光彩的名誉,人们只会说,看吧,那是过往的情妇。而她的子女,可能不会有继承王冠或是王室权利的任何一部分的机会,还要适逢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随时又被厌恶了他们(或他们的母亲)的国王,以及担心他们的兄弟姐妹们除掉。情妇们不要想着能母因子贵,只要国王宠幸你的时候,会给你点好处,就已经了不得了。而当被国王抛弃之后,破败的名声,使得她们几乎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夫家。

  不过这个悲惨似乎被伟大的亨利八世解决了。《都铎王朝》中可以看到,亨利八世的王后第一季是Catherin,第二季是Anne,第三季将是Jane。国王自己成为了宗教的首领,终于不用等待教皇来裁决他的婚姻是否合法,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废掉任何一个王后甚至杀掉她们,来为新的女人腾出女王的宝座,戴上绚丽的王冠。国王的情妇们终于有了盼头,终于有了成为王后的机会,看看第二季结束时Jane Seymour兴奋的表情和眼神,完全不记得刚刚有一个用同样方法登上王后宝座的女人被砍掉了脑袋。而后来,亨利八世又杀掉了一位王后,理由为何,可能要看第三季以后的了。而死去王后的女儿,Mary和Elizabeth又先后被剥夺了继承权,被宣布为bastard。

  可怜的Anne,自从和国王结婚,就从来没有得到过好名声,所有人都咒骂她,她的父兄也只当她是获得自己政治利益的工具。而正是她帮助亨利八世从教皇和宗教压迫下解救了出来,实现了亨利八世强大王权,可也正是这强大的王权最终害了她,让她送了命。片子中,Anne临死之时,气氛渲染的异常感人,让人不免为之动容。而杀死了Anne的亨利八世,却也许永远都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心灵的平静了。

  多么的可悲,看似成果,却死的更惨,看似希望,却是无底深渊。专制制度下的女人可怜而又可悲,不论是宗教制度下的永远无法得以正名,或是王权强大时被砍掉脑袋,她们却只能做最为无力的抗争。

  这个世界还是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好好的对待我们心爱的人,让她们的生活远离悲哀,也让我们的内心的到慰藉和平静。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十):迷雾中的那个人----Thomas Cromwell其人

  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观众可能在第一季还没有特别关注Cromwell这个人。导演选择了一个反面形象的演员,而编剧也把他塑造成一个善于钻营、趋炎附势的小人。但这个小人却最终成为亨利八世后期的权臣,并以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被铭记。

  2009年英国的Man Booker小说奖得奖小说《狼宫》(Wolf Hall),正是以Cromwell为主角,并以他的视角来解读亨利八世的这一段历史。史料告诉我们的Cromwell是这么一个人:出身于铁匠之家,从小善于打架斗狠,却又聪颖好学;少年时离家出走,在欧洲多国流浪,当过雇佣军,跟着纺织品商贩学做生意,对银行业务(与当时商品贸易息息相关的行业)也非常了解;精通法律,拥有律师身份;后为红衣大主教Wolsey所用并加以器重。

  Cromwell之所以来到亨利八世身边,正是由于Wolsey的推荐,或是在帮Wolsey去国王那儿跑腿时开始。这一点,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历史解读的分叉在于Cromwell在来到亨利身边之后,是如《狼宫》小说中所刻画,不遗余力地帮助已经失宠的红衣主教争取权益;还是如《都铎王朝》电视剧中所演顺水推舟、投靠红衣主教的敌人Boleyn家族,对红衣主教之死视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

  以Cromwell当时尚未显赫的身份,以他精明的为人,在历史潮流变化难料、权利斗争瞬息万变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立场没有任何官方或私人文献流传下来,并不出乎意料。于是六百年后我们如何来猜测、揣度他当年的心思,大约只能用两个方法:

  方法一:唯结果论。在经过了围绕亨利八世离婚事件的权利斗争之后,Cromwell成为最后的赢家。甚至在暂时的胜利者Boleyn家族也随着Anne Boleyn的被斩首而沦陷后,仍然屹立不倒,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唯君命是从,国王偏向谁他就支持谁,国王放弃谁他就放弃谁。因此可以推断他是个政治嗅觉敏锐、政治手段犀利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纠结于“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家。

  方法二:唯出身论。野草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观赏类植物。因为野草的使命就是生存,而不是其它什么劳什子,比如说看起来比较美,闻起来比较香之类。像Thomas More这样出身世家、一心向佛(上帝)的人,可能会为信仰而折腰,但是像Cromwell这样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灵活的立场和更加灵活的身手,早就死了一千次了。

  综上所述,本人倾向于认同电视剧对Cromwell为人的塑造。但是也必须指出,他能够在几十年的政治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也有异禀过人之处,绝不是一般的小人都可以做到的。

  说到底,小人还是君子,伟人还是枭雄,纯粹是价值观的判断,而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全世界古今中外统一的度量工具。

  迷雾中那个人消失早已在历史的烟尘中,而他深谋远虑或助权为虐的所为,造就了一个财库富有、王权强大的英国,从此后它将从偏居一隅的岛国,走向称霸欧洲之路,直至到日不落的辉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