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抗体》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抗体》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01 03:1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抗体》经典观后感10篇

  《抗体》是一部由Christian Alvart执导,Wotan Wilke Möhring / Heinz Hoenig / Hauke Diekamp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抗体》观后感(一):四不象

  我收这张碟的原因简单,它是英国Tantan公司发行的DVD。影片的前15分钟果然很有Tantan出品的风格,我也以为这是一部硬核暴力电影,但是凶手被抓住了!接下来就看见一个执着乡村警察,一定要弄清当年少女凶杀案的真相,于是他就去找凶手面谈了,当中有很多的闪回镜头布置的一条暗线,我觉得从这里开始有点象《沉默羔羊》了。在凶手的布局下,乡村警察一步步地走向黑暗,他思想里的黑暗元素迅速增长,几乎丧失自我。到了这里又有点象《七宗罪》了。

  最绝的还是结尾。乡村警察为了维护正义——更准确的说是“血液纯洁性”(估计只有德国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决定杀死自己儿子时,画外音响起《圣经世纪》里亚伯拉罕祭子的篇章,就在手指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奇迹发生了!森林里走出了一群鹿,然后——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象福音电影和迪斯尼动画的结尾呢?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犯罪心理电影,虽然缺少足够原创性,不过依然体现出纯熟的电影技巧

  《抗体》观后感(二):为什么好片子总要用晦涩的镜头折磨人?

  电影配乐很牛逼,乡村谋杀题材充斥着军工风格的音效,这其中的隐喻耐人寻味直升机空降闭塞原始的小村庄,这一画面在暮暮夜色中是那么突兀与诡异

  既然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了我们,那这邪恶是否是上帝创造的?为什么在天堂伊甸园里,上帝创造了邪恶之果?当农夫要扼死连环杀手,他是扼杀这诽谤,还是扼杀那真相?羔羊冲向并受困于铁丝网下奄奄一息,这是个暗示性极强的镜头。人类思考痛苦到底是给上帝制造笑料还是原罪的审判城市警察常去妓院风流快活虔诚教徒农夫警察想要快速的切过午夜成人节目而失灵的遥控器让他抓狂,前者酒肉穿肠过,后者却无法直面内心的黑暗。连环杀手的论文集写道“世界不能恨你,但它会恨我,因为我是它通向邪恶的证据。”

  《抗体》观后感(三):在有美女美食时候,什么片子都变的好看了。

  热热闹闹的包完粽子吃完粽子聊完粽子之后,这部片子由party的主人呈现给了大家。主人的苹果屏幕和外置音响要赞一下。

  片头惊讶的看到了《行尸走肉》里的弩男,这片子2005上映,那时候还没有行尸走肉,弩男应该也是处于半红不红的状态,不知道他在本片出场的那几分钟的意义何在。片子一上来就上演露屁股裸男涂着血浆,边画画边杀人边打枪,开头的视觉冲击力和效果基本就是本片的全部血腥暴力镜头,导演编剧成功的将观众按在了座位上,然后,用将近2个小时时间,慢慢的消磨观众的意志,最后通过宗教来感化观众。这种“吓人---磨人----育人”的模式,怎么看怎么像某些非法团体,有些影视艺术作品和那些老鼠会邪教其实没什么区别,呵呵。

  本片引经据典桥段不少,比如伊卡洛斯,汉尼拔,这些元素的加入让本片不是特别的“非主流”。故事本身其实还不错,凶手像T-bag和汉尼拔的合体,又恋童又同性恋又没事儿自残光屁股,其巧妙的用信息不对等的方法来忽悠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农民兼警察。太过正直的人只是羔羊,遇到狼也只有被屠宰的份儿,何况是一只已经被宣判死刑,毫无任何可失去的狼。所以说,千万不要和没有任何牵挂的人争斗,让其自生自灭即可。片子看到后面,很多人都觉得又要被《致命id》的手法坑一次,结果最后的《圣经》故事还原貌似暴露了本片的本质。经一美女提醒,本片结局也和《迷雾》有类似之处,只不过有了《圣经》加护,本片结局就是喜。相信自己家人是个永恒话题长辈后辈永远指导,而不是决定,这也是我将来的育儿方针我会做我子女的甘道夫,而不是阿道夫。我将来的伴侣也希望是格兰黛尔,而不是爱娃。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的话,我是百分之百不会看这部德语悬疑片的,在有着美女和美食在身边的时候,什么故事都会变的如此美好对了,本片没有一丝一毫体现出德国人特点,如果整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也毫无差别感。德国人拍的片子如此脱离德国,还不如现在中国导演拍的片子,至少大部分事只能发生在中国。

  《抗体》观后感(四):善的臭味

  安格尔坐在轮椅上,抬头望着麦克,眼神直勾勾的,正是魔鬼教导浮士德时挂在脸上的那副模样

  “你一身发臭的农村气味,你就跟法律秩序一样臭”安格尔透过牢狱的铁栅栏诱导着麦克,因为他在这位有着圣人面相的乡村警察身上看到了一丝真正的黑暗,于是他决定培育、宠爱这份黑暗,正如同他在杀死12个男孩时所做的那样。

  乍一看来,本片仿佛是《沉默的羔羊》的德国翻版,悬疑与恐怖气氛细腻的犯罪心理刻画实现。或许还有些《罗生门》的味道案件事实在逐步地“发现”时,又层层地剥离,从一个扑朔迷离进入另外一个扑朔迷离

  是的,所有这些“似曾相识”都使得本片更像一部二流作品,德国人或许并不擅长讲故事,却有将问题究至刻深的趣味

  麦克是一座淳朴小村庄的警察,一起凶杀案打破了当地的平静。12岁女孩露琪亚被害,她的尸体在湖边码头上被发现,有人将她奸杀后,剖开其下体。

  人们认为凶手是一个正好流窜至此地的变态杀手,麦克却心怀强烈感觉——凶手就掩藏在身边,就在这个村庄中或者周围徘徊,一日不能将其绳之于法,一日阴云不散。

  麦克为人正派做事一丝不苟,待人也非常古道热肠,简直是圣人再世。然而,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圣性,实际上是一种敏感性。圣人能够敏锐感知纯善的召唤,却也能同样清晰地察觉到邪恶的涌动。

  他常常训导自己的儿子:“邪恶是以很小的东西开始的。当它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它夹到蓓蕾里,我们不应该忍受邪恶。”

  麦克的儿子克瑞斯汀刚刚进入青春期,对于性充满了朦胧好奇。麦克仿佛看到了儿子身上那正在发芽的邪恶。

  而老子对儿子的说教缺乏内在的说服力,因为麦克也同样在自己的身上发现了邪恶的种子。正是这一点点种子被敏锐的安格尔发现了,令其欣喜若狂

  安格尔这样描述他对麦克的第一印象:“你好像在警察与小偷游戏中扮演警察的那个孩子,你不会是一个好的盗贼。”杀人狂和圣人共享着某中共同的东西,像孪生兄弟血脉那样亲近,他们俩在进行一场有着不同角色却有相同规则的游戏。

  麦克前往市里配合案件调查,他要查清楚安格尔是否就是杀死露琪亚的凶手,但迄今为止警察根据嫌疑犯的供认确定:他只杀男孩。

  与其说是证据让麦克怀疑残杀露琪亚的另有其人,还不如说是他一开始就不相信安格尔是此案的凶手。原因很简单,如果安格尔是凶手,那么结论将是显而易见的,这不符合麦克心中对于真凶的直观感受——真正的邪恶是隐藏起来的。

  影片设计曲折情节,试图去展示发现“谁是凶手”这一富有戏剧性过程。然而,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这种东西上面,就难免要落入俗套。其实本片最出色的地方在于麦克心灵上的战场,这是导演最出彩的地方。

  “不是我干的,但是我知道是谁干的,因为我目睹了全部的过程。”安格尔的话印证了麦克内心的猜测,虽然后者表面上并不承认。于是麦克比以前更加积极地去怀疑、拷问他身边的人,他的邻居,他的同乡。这符合他的理念:邪恶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

  而在对于邪恶游刃有余的安格尔看来,麦克于“恶魔学堂”还只是个小学生,他没有认识到邪恶不是在身边,而是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去扶植、培育麦克身上的邪恶,成了令安格尔兴奋至极的任务

  圣人麦克受到了邪恶的鼓动。当市里警察局的干探请他到夜总会中去“左拥右抱”时,他义正言辞拒绝了。而他却悄悄地跑去和一个刚刚认识的售货员上床,背叛了其对于婚姻忠贞承诺。“你和女人上床的时候脑袋里面在想什么?”安格尔的问题一直灼烧着麦克的神经

  如果说影片的上半部分是黑暗唱主角,展示了圣人的步步堕落的话,那么下半部则可以称作“善的反攻”。而吊诡的是,纯善是在邪恶的诱导下走向胜利的。

  圣性回归的麦克后悔莫及,他向神父忏悔表示受到了一个男人,撒旦的同盟,的诱惑而猥亵了自己的妻子。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恶魔感染,开始质疑曾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

  “上帝一定有黑暗的一面”,麦克感到自己在邪恶与正义之间徘徊回荡,所有的一切都在瓦解。

  神父坚决地回绝了他:“这是对神的不敬!”

  忏悔不能解决麦克的疑虑,神父的指导不得要领空洞得很。无奈之下,他又回头向安格尔“求助”。本片最精彩之处全在此处,善与恶被一种微妙关系交织起来。

  我们很难用寻常眼光判断安格尔的行为,因为从表面上看,他确实是构建了一个阴谋要陷麦克于不义。

  安格尔告诉麦克,杀死露琪亚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乖儿子”克瑞斯汀,这孩子是天生的邪种。麦克彻底震怒了,使他崩溃的不是安格尔的谎言,而是这一结论仿佛正是意料之中的事,一切的证据都涌上来配合的天衣无缝,使得其心中的法庭已经认定克瑞斯汀是凶手,铁案如山。

  也许麦克不愿承认,但他那颗因寻找邪恶而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邪恶在儿子的身上,从他所出的子嗣那里,就正好揭示了邪恶在他自己的血液当中这一隐藏着的深刻认识。

  而正是在此绝望顶峰,圣人的善性破土而出,带着无比的坚定

  导演恰如其分地引用、模仿了《旧约》中的故事。耶和华要亚伯拉罕用他的儿子来进行献祭,当虔诚的亚伯拉罕将尖刀举向其子时,大天使从天而降结束了这场信仰考验

  麦克向警方隐瞒了安格尔告诉他的“真相”,决定亲自下手杀死孽子。而正在他准备举枪“行刑”的千钧一发之际,市里的干探拿着安格尔的一份秘密自白前来,阻止了悲剧。麦克喜极而泣,他紧紧地拥抱自己的妻子、儿子。他感到克瑞斯汀是纯洁的,自己也是纯洁的,世界因而都洁净了。

  本片不是一部先锋电影,它有思考,却不会去挑战大众伦理威权。所以,导演必须把安格尔塑造庸俗的、玩弄阴谋的恶魔,当然也就同时使得麦克的圣性练成变成大团圆式的浅薄。而导演却用片名补偿了这种遗憾,所谓“抗体”,正是用毒来形塑健康意思。这使得“明眼人”仍能从中窥见其“反常”的思索,算是导演的“春秋笔法”吧。

  《抗体》观后感(五):满有意思的~~

  抛开一些模仿的地方不说,影片无处不在黑色幽默似乎才是真正的看点,和SEVEN和沉默的羔羊比起来,这片子太不血腥,太不残忍,太不恐怖了,演警察的主角竟然是个似乎陷入中年危机的土老帽,而影片二十分钟过后的许多时间里面竟然让我想到了<美国美人>哈哈~~~

  乡下人进城受到花花世界的诱惑然后洋相百出,相比之下,父子之情没有深入刻划,杀手的内心世界也就简单的模拟了一下SEVEN,而主角的内心似乎乱七八糟的可以,一会是宗教,一会儿是家庭,然后又有很多非分之想,靠,这片子太热闹了,然后从拍摄上来说又是一部冷冷的悬疑片,惊竦片~~~哎~~~

  影片逻辑性很强,很清晰的故事性,相对很多欧洲同类电影简直是我们这些不喜欢脑筋观众的福音~~每个问题都在最后得到了应有的解释,没有你想不通的地方,除了结局时候的那些鹿(可能没看过圣经的观众不太能够理解,我看了则是笑翻了),其实后三分之一的剧情相当的好,主线和各条伏线层次起伏,悬念制造的相当有水平.

  反正看了结尾之后我是觉得黑色幽默才是这部片子的真正目的,很多有关信念感情的东西不过是导演用来嘲讽四平八稳生活的(那个警察竟然只是个兼职,他去城里之前,妻子还提醒他要早点回来收割)

  与杀手对话的几组场景里面,镜头推移得都非常有感觉

  如果对杀手的残忍,变态的世界观和死亡再多一点的渲染这部片子也就流俗了~~

  这样正好~~哈哈

  《抗体》观后感(六):脱离盲区的重要性

  ‘’精神与意志上的博弈‘’是否能够相较出绝对值的正邪?

  杀手一直试图从精神层面上让男正去质疑自己,自己是否存在精神与心理上相悖于正义的一面。

  不被渲染的绝对性排斥,才是抗体的最终目的。

  人的精神架构外界环境有着紧密的互动,而形成方式即自体化也有诱因式,在被精神状态异样支配,不可控前提下,因‘’精神繁乱‘’等因素所催生出的精神状况,如性格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等的极端,被人们统称为‘精神病态’。

  在人类文明社会,道德戒条与人性以及人道规范中,杀人者的种种行为需要被钳制,癫狂的杀人者以自己的信条进行着暴行,合理于他自己的逻辑中,将人类共通的道德底线在独有的认知中卸除。

  男正的出发点相对鲜明,固有的观念、意识支撑着他的思维方向与意志结构,但生活中的长期压抑,使其精神上的磨损,萎靡与疲惫,不断的敲击着自己的‘’人格耐力与伸缩性‘’,因而在某种诱因中生成‘’盲区‘’。

  电影的结尾,缓和了人类存在的缺陷,将‘’以此为戒‘’的结局引向拉了一把,就好像‘’如梦初醒‘’一样,与其它相类型影片所铺设的‘’一千人心中的一千种形态‘’理念不同,该片确切来说并没有一个直观上的开放式结局。

  鹿群出现得也很有意思,视角点的模糊,对于正确性,正真的立场,有得推敲。

  《抗体》观后感(七):只有做人,才更靠近神

  逻辑上零散,分散讲述一下自己看完电影后的想法(糟糕,我的影评一向有剧透,介意者慎!):

  麦克是一名小镇警员,一年多前小镇一名12岁少女惨遭杀害,麦克怀疑这起变态虐杀案是小镇村民所为,无奈侦查却良久没有进展,他被这梦魇所困,家庭生活失去和谐,变的沉闷压抑,而他的怀疑及愤怒也惹得村民们的不满。

  连环杀人案嫌犯安格尔第一次见到麦克时,认出这是当年小镇满眼正义的小警员,这个恶魔的小尾巴又翘起来了,他在被捕甚至生命即将结束之时也未停止恶魔的游戏——折磨并摧毁他人……他抛下诱饵和陷阱——“你并不认为我就是杀害少女的凶手才来见我的吧!我知道是谁杀了她!”……

  安格尔知道一切,夏日那一夜的惨案对于麦克来说太沉重了,他了然麦克的怀疑和挣扎,他决定临死之前设计再带走几个同路人(果然是丧心病狂的疯子=-=)……

  Genau~麦克的焦躁、案件的拖沓、家庭的沉闷都源自于麦克怀疑:少女死时手里拽着的是自己儿子的项链!麦克本能收起了这条项链,死命清洗掉上面的血迹并保存在警局柜子里,隐瞒了一切。

  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一年来麦克备受煎熬——他恪守道德及规矩,愿用自己的痛苦和牺牲换来和平与正义……可他同时深爱自己的儿子,他保留了怀疑,不忍失去儿子,却又被正义感折磨,他不希望看到儿子哪怕一点“恶”的倾向,他犹如惊弓之鸟般担心自己的怀疑成真……麦克矛盾地来到安格尔面前,是想得到一个结果和解脱,因为这冲突让他难以面对……

  这部电影的开头有充满美感略显文艺(当然也很变态=-=),与电影后面的叙述格调差别明显,整体感不佳……电影中也也不少Bug和违和感,比如说麦克对安格尔房间的检查,比如说明显打酱油的胖警官(长那么精明的样子居然就是没用的嫖客的酱油君?)……DEMO!……个人喜欢这部电影的两点在于:

  1、善与恶/上帝的邪恶

  安格尔提出上帝是否创造恶的疑问让牧师们难以回答,这个问题让麦克无所适从——当他“接受诱惑”面对自己内心兽性的渴望“放纵”后,强烈的赎罪心里让他痛苦地选择自虐以寻求心理的平衡……这个情节的必要性我特别想提一下:当麦克对自己产生怀疑后,才会对信仰产生怀疑,对人性的本质有客观地认识,才会最终相信安格尔的谎言,认为自己的儿子会犯下罪行,从而产生类似“亚伯拉罕弑子祭祀”的行为;

  当然,疯子安格尔也提了其他的一些尖锐或下流的问题,动摇了一个极其自律的道德行为规范者,引诱他作“恶”,让他备受煎熬……不过这些恶似乎充满人间各个角落啊(可能是麦克的这种清教徒般的生硬执拗的正义感,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纯洁,所以才会想要折磨虐待他?)……

  (PS:伊甸园和蛇的故事总是让人觉得上帝好狡诈=-=)

  2、亚伯拉罕弑子祭祀

  麦克心中抱定实践弑子仪式的决心,悲壮地同自己的儿子去打猎,意图在沉默中开枪射击,亲手结束恶魔和罪恶。但是第一次他输给了自己的那颗爱子之心,第二次如同神迹般,小鹿拯救了这对被安哥拉愚弄的父子……这个设定我觉得颇为有意义,若我没想多,这也是这部电影表达自己宗教/人性观念的关键——只有做人,才更靠近神;

  这部电影让人想起《沉默的羔羊》,但跟汉尼拔相比安格尔这个变态杀手完败,萌点为0……

  《抗体》观后感(八):德国版有结局的"杀人回忆"

  前半部分我实在太喜欢了,可是后半部分就让我有点失望了,最后的结局圆的有点牵强,也就是说如果那个变态狂不撒谎,那也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了.最后怀疑他儿子的部分还是满有点新意的.因为回想起尿床,虐待动物等等还真的会以为是他儿子干的呢!

  因为很喜欢韩国的杀人回忆这类体裁,所以总的来说我还觉得可以看看的.另外我看过的德国电影不多,里面几个场景也是满有意思,比如男主人公在宾馆里看电视,除了宗教就是性,上帝创造了你,你是上帝的创造物,你有黑暗的一面,那么上帝也有黑暗的一面.

  看了很多变态狂杀人的经历,共同点一都有不堪回首痛苦的童年.可见一个糟糕的童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二都爱钻牛角尖,把人心丑恶的一面扩大再扩大,偏执的极端.事实上我看的时候在想,他说的是没错,人有的时候就这么虚伪,残忍,可那并不是人的全部.显然他钻到里头出不来了.

  如果你喜欢看杀人回忆,又无奈他没有结局的话,可以看看这部抗体.

  《抗体》观后感(九):1.别太迷宗教 2. 跟孩子要有真正的沟通

  片子我觉得很棒,悬疑递进,层次展开,多角度的探讨,都很不错,值得一提还有就是折射的更为宽泛的社会性问题。

  其实本片的悬疑把我也欺骗了,因为我在后半部分基本就相信了是他儿子杀死了那个女孩,一直等待的就是他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其实我觉得也会有人来争论,也许把凶手就设定为是他儿子也可以,也是很好的探讨,但最终的处理,其实在道德上温和了很多,而且等于又多了一个波折和高潮,娱乐性变得更好。

  在结局之前的,他和儿子出去打猎那段时间,真的是让人揪心。一度以为悲剧要发生或已发生,我心里满满都是对宗教狂和不和孩子好好沟通的家长的气愤、愤慨、愤懑。。。总之是各种这类情绪。

  频繁出现的宗教内容,其实倒是也和一直叙述的男主的发展很契合。总体上,我的理解是导演和编剧是有些反宗教的,尤其反宗教狂。宗教的确劝人行善,但过度的对自身欲望的压抑和刻板否定,催生的许多人的罪恶感,这是个很不好的力量。对于一些人,欲望由内而生,即使有压抑的力量,却催生内在的扭曲和变形,实际中很可能产生很多更坏的后果。

  《抗体》观后感(十):经不住“邪恶”诱惑,浅尝美艳恶果知其痛、害,方可免疫其浸淫。这就是抗体!德版《沉默的羔羊》

  电影的名字起的太棒了,深刻概括了该片的精神内涵。好久没看这么精彩的电影了,比《沉默的羔羊》有过之而无不及!

  该片前一小部分,感觉有点乱,因为一来自己领悟能力不高,二来字幕不给力,再加上是德语片,很多人名听着不习惯,容易遗忘搞混。从三分之二处,开始引人入胜,最后的误会和真相大白最激动人心,不过最后的高潮部分并没有继续阐述“抗体”。

  抗体的诠释应该在本片的中间:

  一个乡村警察(麦克,城里警察叫他farmer、农夫),恪守尽职且信仰上帝,简单纯洁,因为一个变态恶魔(安格尔),乱了生活。 邪恶的凶手,起初用语言迷惑,心理暗示来搅混麦克的道德底线。但麦克坚守,将袒胸露/乳/的三/陪推走(倒)一旁,愤然离去。

  案件因为麦克的细心得到了极大进展。作为farmer的他,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自豪感,却释放了心底的恶,丢掉了底线,主动找了卖给他西装、对他有好感的“美女”,发生了一夜/情。

  疯狂的那夜,妾,罂/粟/花摇曳;郎,兽性大发。伴随着安格尔质问、爆粗口的背景音,麦克彻底沦陷。

  邪恶是病毒,安格尔就是病原体,而麦克则感染了。

  当心不在焉的麦克在床上对贤妻模仿那夜所学之后,他开始痛苦地忏悔……一边反思,一边狂躁。感染病毒、驱赶病毒的心,并不平静,那有颤栗的痛楚。

  本片最后,是案情片经典情节:

  安格尔妄图利用假现场细微但关键的证物骗过麦克,借刀杀人(麦克自己的儿子),想一举摧毁两个人!14个孩子(13个男孩+1个女孩、露西娅)+1个警察+麦克和他儿子=17个受害者。

  麦克的儿子,处在青春期,不善沟通,几次误会(手/淫,虐/狗,放火,过家家玩绑架)和阴险的安格尔制造的假现场让麦克坚信儿子杀了露西娅……

  之前,麦克还怀疑过自己的岳父,因为他不配合调查,后来才知道确有难言之隐(岳母告诉他,他岳父13年不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