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路》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回路》观后感10篇

2018-09-25 02:1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回路》观后感10篇

  《回路》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加藤晴彦 / 麻生久美子 / 小雪主演的一部恐怖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回路》观后感(一):互联网构成的回路,触发了人鬼两界的孤独

  色调偏暗,颗粒感重,寒气逼人。鬼片肆虐范围向来锁定在特殊的几个人,导致观众作为局外人仍可存有侥幸心理,但这次幽魂溢出世间,无人幸免的态势就不那么让人淡定了。况且将日常所用的互联网作切入口营造恐怖异常有效,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鬼片还能演变末日。“救命啊”,话出自鬼魂之口,也许鬼与人相似之处在于,孤独都是他们最惧怕的东西。于是按《回路》中的设定,失联的亲友越来越多,面对躲在暗处的魂,谁也便甘愿伸出拥抱的手。所以互联网反而让人们断了往来,给鬼钻了空子,暂且认为是本片寓意之一。放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再看,也许真让黑泽清不幸言中,人类走向孤独的末日。下面回归正题,泥煤我被吓到好几次啊,这还怎么睡!

  《回路》观后感(二):浸。

  渗透~压~L'empreinte 2016:L'ombre collée sur le mur, la trace de vie, la cendre, l'empreinte du corps humain. Deux mondes parallèles d'un même espace, l'envahissement du fantôme, comme le gaz, pénétrer dans tous les organes et nous détruit.Réduire en miettes et voler au vent, il n'y a plus de l'empreinte qui justifie la trace de vie, C'est le néant, la fin du monde.

  《回路》观后感(三):末日感营造得相当出色

  十多年后再次重温黑泽清这部颇有争议经典,才发现这并非是《午夜凶铃》那类恐怖片,尽管两者都借鉴了同样的类型片手段,通过日常的电子媒介传递惊悚气氛。事隔多年后,我才渐渐发觉《回路》里的电脑绝对比贞子爬出来的电视机毛骨悚然得多。也许是科技发展速度太快,现在看回片中拨号上网操作台式电脑的场景有点不合时宜的幽默感,然而,片中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孤独的话题却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反而更贴近现时这个社会趋势看看天地铁里玩手机的低头族就知道了。

  黑泽清最为高明之处是借用恐怖类型的外壳,不断向内填充耐人寻味哲学思维,令影片逐渐超出普通恐怖片的内涵解读层次得以不断延伸。“做人时感到孤独,死去之则是永恒的孤独”这个观点最让我深刻。而影片的名字也让我想入非非导演是否在暗示人与鬼其实都处于彼此联通的两个世界呢?有了电脑这种媒介,则令这两个世界在某个时候接在一起形成“回路”?片中主角曾提到,随着人类死去,鬼魂的世界越来越拥挤,它们选择回到人间也是很自然的。

  尽管影片充斥着跳跃费解剪辑,令人物情节变得晦涩,但是导演在色彩声音处理方面却令人惊艳,例如鬼魂出场的形态和速度,惊悚度让我头皮发麻;干扰的电流声与电话中的求救声也令这种诡异气氛不断增强。至于故事空间与气氛处理更是经典手笔:从高塔上纵身跳下的女子城市上空掠过失事的飞机,影片里的末日感营造得相当出色,十多年前看的这一段至今仍历历在目

  《回路》观后感(四):灵魂回路

  因为参加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去了北师的北国剧场看的这部影片。剧场环境很好,还是软椅,因为没有在影院看过恐怖电影,所以很是珍惜这个机会.好好享受一次

  影院播放是用交卷的,而且电影业偏老了,是2001年的,画面泛黄,有的的时候字幕也会看不清!不过比较喜欢镜头从人的背面,脖子部位拍摄过去的效果感觉凉风阵阵……

  故事开头很平淡简单描述几个人物,还有他们的生活背景!那是一个电脑网络刚刚普遍的时候,很多人想学习一些新东西,或者工作所用,或者彼此保持联系,电脑网络便是很好的这样一个工具

  现实中的人越来越多的使用交通工具或者信号工具等保持彼此的联系。其实这样终究冷淡了彼此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渐渐的,人们发现自己与世界与他人莫名产生距离——我们始终是一个人

  一个光碟,一个网络,他们链接了另一个世界。对于灵魂一说,每个人都持自己意见 ,我只能说灵魂也有可能,但是思念灵魂者,或者灵魂所憎恨者都消亡了,也变成了灵魂,之前的灵魂也就消亡了……世界有没有足够地方去容纳这些灵魂,这些灵魂还在我们身边游荡吗?这些说法就更复杂了。多少婴儿在出生的那一刻就丧生了,难道世界上有上百万,或者有亿亿个这种灵魂在我们周围飘荡吗?

  但是,从一个灵魂的角度出发,他一定是孤独的。这部电影也是如此阐述的。孤独是无尽的寂寞,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也不会产生温暖,他们总是在寻求更多的依靠!一旦无法释放孤独,很多人愿意选择死亡!但殊不知,死亡更是无尽的孤独!化为一滩黑影的灵魂,依旧在寻找所谓的回路

  从第一个死亡的人开始,他会牵扯到很多人的生活,爱他的人会因为孤独选择死亡,因为也许死亡就不再寂寞……接着,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第四个人,你,我,他……影片中最后的船上留下了两个人。他们是成功的逃离者?不能这样说,刚开始我认为是懦弱人才选择死亡,后来发现,片尾留下的女主角是一个没有钟爱的人或者钟爱的事的人,她的生活里有爱的人,却不至于为了寻在她的“寄托”而奋不顾身。这样的一个她才没有选择死亡。

  到底我们看透了多少世间的爱恨情仇,我们顿悟了多少生死轮回!谁能告诉我,下一站是哪里,如何寄托我们的情感

  《回路》观后感(五):Kairo

  回路是日本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黑泽清在2001年拍摄的作品,影片是一个以鬼魂为题材的恐怖故事。

  在花棚工作的年轻女子美智(Michi),身边的朋友因为一张光盘中的内容而开始一个个离奇自杀或消失,死去之处都留下一个黑影。。。

  而身为学生的亮介(Ryosuke Kawashima)则无意连上了一个奇怪网站,网上提示他是否希望看到鬼魂,并且不时自动连接,对网络一窍不通的他为了搞清楚这个奇怪的事情意外结实美丽的Harue,然而两人对此事的一再追究却导致了Harue的自杀。。。

  本片把鬼魂的故事搬到了网络上,乍看之下还是老套的鬼杀人的故事,然后实际上黑泽清希望表达的是网络时代所造成人们相互孤立可怕后果,影片中最初的鬼魂一再呼号着自己的孤独,受害者们也在对孤独的极度恐惧中慢慢死去,而他们留下的黑影则依然绝望地企求帮助。

  影片在拍摄手法上让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就是对于恐怖的表达,影片并不像其他很多亚洲式恐怖片那样通过可怕的形象突然出现来给观众心脏病威胁

  片中所有的鬼魂处在黑暗中并用模糊效果使得观众完全无法看清容貌,而那所谓“可怕”的容貌也只是在影片最后示以黑色眼睛暗淡面庞。然而观众却始终会因为期待而保持紧张情绪,因为知道影片结束前,你都无法预测导演会在那模糊的身影背后藏下如何可怕的景象

  另外,本片的音效再次让我领教了日本导演“虚张声势”的本领,如果没有那些阴冷古怪的配乐,我觉得影片的紧张和压抑效果将大打折扣。至少现在当我回想起某些场景时,一阵寒意依然会爬上我的背脊。

  影片的结尾依然带着日本新浪潮电影那种固有的绝望,如同铁男和阿瓦隆一样,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当男女主角乘坐小艇离开空无人烟的城市,背景昏黄的天空和灰暗的建筑完全是一

  副末日的写照;当女主角在两人登上的大船上询问航向时,我们更可以得知,这样的末日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离开前目睹鬼魂可怕真面目男主角也像其他人一样慢慢失去生命,在女主角面前变成了黑影而消失;而影片结束时响起的音乐则仿佛是对死者的超度和临终的安详。。。

  最后讲一下影片的一些细节处理,镜头运用的非常好,鬼魂闪现时的切换,现实与恐惧的交替都表达得非常流畅。而片中女主角目睹一名女子从高塔上跳下的一幕则更是令人震撼为此我把这一段反复看了三遍。

  《回路》观后感(六):我们都在直奔孤独至死的未来

  无数次,在科幻电影和小说里,我们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未来。人类会被战争与核武器毁灭,会被日趋恶化的环境污染毁灭,会被失控的尖端科技、肆虐的病毒以及恐惧与扭曲的人性所撕碎。

  而这部新千年初的恐怖片,却向我们指出了世界毁灭的另一个方向——孤独。

  在《回路》里,孤独的人会开始失去信心以至于最后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而即便没有选择死亡,孤独的人也会慢慢消失,终于变成地上或墙上一滩黑影。《回路》其实不是一部血统纯正的恐怖片,它前三分之一铺设谜题,制造恐怖的情景。后三分之二则成为了艺术电影完全沉陷在孤独的黑影当中,哀伤无比。

  大概文化差异,东方的文化对人心思考得更加敏感细腻。尤其是日本的艺术家眼中,日本已经无药可救得走向孤独至死的未来。寺山修司在《双头女》当中便运用了影子这个意向来表达孤独。伊藤二在漫画众人都是孤独的》里的安排剧情和《回路》极其相似。同样设置了一场由个体消失乃至群体消失的悬疑事件,同样有着神秘团体,通过飞机发放传单,通过网路与广播宣传奇怪的口号:“我们都是孤独的”。

  而漫画里出现的被缝合在一起的尸体与《回路》当中的一滩黑影都是一种相似的符号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人的“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漫画里的尸体通过彼此缝合来逃避生命的孤独。而黑泽清的《回路》则把答案完全否定了,彻底的绝望。无论或者还是死去,人都无法逃离孤独。以至于电影中即便是活着的人也会慢慢变成一滩黑影,而那黑影,只会一遍遍重复着“救命”。即便活着也会变成黑影。

  《回路》观后感(七):死 作为生的一部分永生。

  看完回路 只是十分钟之前的事

  想趁着还没忘却 赶紧写下自己的感想

  可能因为老师之前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是 horror film

  所以自己一直抱着 对于“日本恐怖电影”的心情去提前准备看这部电影

  只是 相较于 “午夜凶铃” “咒怨” 这一类 个人认为是日本恐怖电影代表的电影

  回路 本身 除了有“幽灵” 这一物体出现 以及 诡异的背景 音乐之外 实在找不到和horror有太大关联

  这部电影里“鬼”的本体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

  黑泽清 用了大量的阴影正常的行走方式 来阐释“幽灵”

  这一点跟我本身对于恐怖电影的认知有很大相似点

  真正让我们觉得恐怖的东西 并不是 电影本身的成分 只是自己心里作祟

  没有东西可以吓到自己 只有自己才可能吓到自己

  就像这部电影的结尾

  老师问 是谁杀了他们

  有人说 科技

  或者 孤独感

  我觉得 他们自己选择结束了自己

  没有东西可以结束自己 只有自己可以结束自己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为何 结尾只有michi 一个人活了下来

  因为她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 自己仍然选择活了下来 虽然也会犹豫

  这也是为什么 她会在最后 问船上的那个人 “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对的”

  并非进入红色胶带所封闭的房子内部就一定会死

  就像开头tabe说的“有的时候 自己就是想死 没有原因” 一样

  这也是为何 kawashima明明吩咐harue不要离开列车 她自己仍然离开

  为何 michi告诉kawashima不要进红胶房 他仍然还是进去了

  死与不死 明明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

  或许黑泽清之所以选择用这种诡异的方式阐述 科技带来的无形隔阂 所产生的影响

  是因为 他希望观众心里所产生的恐惧感可以加深自身对于生活本身的感激

  希望观众可以去寻找生活中仍然让我们坚持活下去的理由

  也希望观众能意识到并非死就可以摆脱孤独 因为死了还是会孤独

  最后的最后

  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

  因为你找不到任何让你毛骨悚然 心跳猝停的画面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 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

  《回路》观后感(八):禁忌房间制作

  大半夜看完恐怖片,还深陷回味中,回味了几下就想写两句,结果刚你妹的写下两段停电了什么鬼。黑暗中盯着电脑屏幕愣了个一分钟。确认自己没有漏尿。

  接上面牢骚。

  这部算是非常规恐怖片。

  然而唯一的败笔偏偏就是后段出现了常规恐怖片的庸俗套路,即依靠主角非理性的作死行为推进情节。我是觉得就算导演再怎么对故事本身不讲究,这种方便主义也实在是过头了。虽然说跟幽灵面对面的情节前面有铺垫吧。但是那强行接梗的方式还是太生硬了。

  的确导演就没说清楚瘟疫一样的幽灵到底哪来的,红色胶带封印的不能打开的房间是怎么回事,怎么的东京就变成个鬼城了。故事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然而期待这个片子给一个明确的起承转合故事线本来就是选错了片。我倒是还没看美版,但是依照美版翻拍的一贯尿性可以推测美版会更符合这类需求。

  我的感觉上,黑泽清的影像风格侵略性实在太强,已经进入一种精神污染境地。让人压抑的慢节奏,让人压抑的低机位和让人压抑的超长镜头,怪异全在画面中,看似不经意一笔带过实则精心编排,看得越细越觉得诡异,这点倒是跟闪灵的很多设计异曲同工。以及莫名的怪切,烦躁的音效,时常突然停止而更让人烦躁的音效。这部里使用的人声BGM真是烦到透顶当然我这是褒奖意味。

  所以说比起那种突然蹦出个鬼脸然后配上个砸锅一样的音效单纯冲击心脏的低级桥段来说,黑泽清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他的鬼就堂堂正正出现在你镜头中,怪异地行动,怪异地扭动,缓慢接近镜头,缓慢向观众渗透压力。是有那么好几次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可视性恐怖?大概是这么个说法。

  同样让人烦躁的还有经常搭不上调的对话,经常搭不上调的电波。比如川岛第二次去找春江;美智把朋友救到自己家中看似关切却忽视朋友最后的搭话,这两处极其明显。那么就要说到主题了,人与人真的是在互相支撑,互相需要又互相理解吗?啊,即使距离如此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心之壁却依然……呃,打住。

  故事虽然暧昧不清,想说的东西还是清楚的。在网络中游荡的鬼魂,感染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最后春江即使选择跟它在一起也仍然拒绝川岛的好意;死城东京和世界末日在十五年后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现在进行时。从一开始导演就借春江之口直白道出本意——太接近就会死亡,太远又会走近的程序,那是用来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系统。而拒绝他人选择孤独死亡的人们在化作黑影之后又不断呼救的情节成为了这段话的另一个补充说明。啊,人类不就像豪猪一样吗,渴望靠在一起取暖,却又被彼此的尖刺互相伤害……呃。

  考虑到片子的年代,那不单单是世纪末与世纪初的混乱期,更是御宅文化全面复兴的一个时期。我倒不认为导演想谈的是高度发达的科技带来的疏离(那样会更明确电脑和互联网这个概念),而更像是开始泛滥的御宅文化和伴随而来的孤独。活着就是孤独,死了就能跟大家在一起了——然而那只是想象,死后也是永远的孤独。

  《回路》观后感(九):世界末日又来啦

  记得当时比较反感号称什么体现后现代生存价值观之类的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理由是里面的小朋友只要日子过得不太开心了,有了点心理问题了,就要闹到全世界都末日的层度上,还要闹得仿佛自己很哲理。后来关注了一些日本文学和电影,才发现日本存在的一种主流潮流文化便是真的依附于此种认识倾向上,除却我那一向对潮流文化条件反射的反感,客观点说,这里面也多少存在着些好玩的深度。比如《回路》。

  考虑到美国翻拍的日本恐怖片虽然很糟糕,但相应的日本原版都算有看头,所以便挑个阴风阵阵的良辰吉日来学习一下。按照剧情中某个突然出现的傻瓜人物的解释看——这个人物出场了几分钟就为了做这个令整部片水准严重打折扣的解释——本片的大概内容便是:人死后变的鬼魂本来喜欢躲在一些低调的地方,后来人口太多了,鬼没地方待了,便通过互联网之类的东西到处泛滥了出来。看到这个白痴理论就想关机了,可无奈片中有两个靓女——印象中日本鬼片有一个就不错了这部片有两个,只好坚持继续看下去了。幸好,后面还是有些好玩的观念的;鬼溢出来总得害害人吧,要不多无聊,把人吃掉就太没有新意了,所以还是把人也变成鬼吧,好玩的就在这个鬼怪的变法上:选择互联网并非因为考虑到经济效益高传播速度快,而是考虑到“互联网的不真实性给现代人所带来的愈发孤独”。所以《回路》中出现的所谓鬼怪网页,到后来才知道所反映出来的不过是一堆正常人类百无聊赖的生活视屏。大致是想说明现代人类长期沉浸于非现实的虚拟交流交往中,填补不了自身的孤独感,而这些孤独感无助感只要被所谓的鬼怪煽动一下(煽动的方式比较傻冒,也算是其中一败笔,可从CULT片的角度说其实也勉强说得过去了),就能将大活人通通变成了鬼魂,或者干脆一点,把人吓到(诅咒到?)要对着DV或者电脑QQ视屏那样的摄像头自杀。变成鬼魂之后还要不能傻傻地到处爬爬天花板吓吓人那么简单,而是要“没有尽头地,永远孤独地活在这世上。”

  不过互联网可是大东西,这样一传播,可不再能像《午夜凶铃》录象带那么小范围流通,也不能像《咒怨》那样只连累一下街坊,毕竟是象征着全球化之类的东西嘛。导演的高明之处便是,最后没有像好莱坞丧尸片般让鬼魂大批拥出狂欢弄出个《28 DAYS LATER》或《THE DAWN OF DEAD》那么热闹,而是选择了荒芜的末日。最后主角开着车在硝烟弥漫却又空无一人的城市中乱逛,间或天上再坠毁一架飞机什么的,虽然CG感觉似乎太假,但其中的绝望感要比电影《SILENT HILL》所营造的要好很多——也就是说,影片到了后半部,也就是人类开始逐渐消失在自己所营造的阴影中时,这部片子已便脱离了日本传统优秀鬼片的吓人无逻辑模式,而仿佛上升到“后现代末世寓言”之类的高度了——我听到一堆新世纪福音战士们在那偷笑。

  其实这种关于消失的末世纪情怀,在许多文学电视电影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在上个世纪末,夹杂着对人类文明的悲观情绪,不断被强调。个人以为,自己不爽嘛还是自己扛着比较男人,就如《DONNIE DARKO》(《死亡幻觉》)那样,世界末日来就来呗,THE DREAMS IN WHICH I AM DYING,ARE THE BEST I EVER HAVE。这个世界其实没了你也许会更加美好呢。为什么总要推己及人把自己的世界当成整个人类世界呢?为什么要把人类世界当成整个地球呢(哪怕陆地是占领得差不多了,可70%还是海洋啊)?为什么要把地球当作整个宇宙呢?你一不小心来个空虚无聊天就真要塌下来砸死全宇宙不成?加上对认知无止尽世界的疲倦甚至恐惧,不如将天上的星座都拉到自己莫名其妙的性格中来解释才好。不过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脆弱的人还是应该有的,世界才能丰富多采嘛,也不能总强调些积极的东西,要是所有脆弱的小朋友们在情绪低落到一定层度时,还经常理智地发现“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想必也不是都能接受,大多数搞不好都DONNIE DARKO那样等天上掉下个飞机引擎把自己砸死,等不及的自行解决的那就更对不起祖国对不起社会对不起爸爸妈妈了。

  扯远了,说一下配乐。光听这部片一开始日式咏叹调样的伴奏,就让人感觉这部电影不是特别傻瓜就是还有一点新意和看头——个人感觉应该算是后者,末世感离不开宗教感的咏叹调嘛。

  电影里面没有出现类似的鬼怪面孔,因为所有的鬼魂都只不过是百无聊赖的人变的嘛,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临近尾声时靓女脱下黑头罩后还是靓女。

  关于一开始提到的好玩的深度,个人感觉还是一种特别省事的创作技巧。按PARRRRR的说法,便是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西方恐怖片,由于受西方现代哲学逻辑理论体系的文化影响,总要将每一步都弄清弄楚,哪怕是无稽的鬼片,也要给自己创造一个较之完备的世界观,于是无稽就更加无稽起来。而“神秘的东方”鬼才管你那么多——应该说鬼都不管你那么多——就要给你点到即止,让你自个儿慢慢琢磨些好像很深奥的东西出来。当然,首先要放进几个靓女靓仔在片里,先保证你看得舒服,想赞它几句,又不想只赞靓女靓仔那么粗俗,才会有努力深奥的动力……按照这种理解,我也很可能是因为靓女而为这片子扯出那么多话的;不过《回路》好像还拿了什么康城电影节最受关注奖,应该有推荐一下它的理由吧——如果我上面写的东西像是在推荐的话。

  最后再来看一下美国版的《回路》——《PULSE》的海报,果然出来一堆堆鬼怪开PARTY啦,看了相关海报发现里面鬼魂的样子还恶心疤瘌的。

  算是又认识了一个日本导演,学到不少东西。但我就不信邪!“都市言情剧”的计划还是等等先吧,现在充满斗志打算拍一个全都是大老爷们没有靓女的灵异片挑战自我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回路》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