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吸血鬼》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吸血鬼》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10-10 02:4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吸血鬼》经典观后感10篇

  《吸血鬼》是一部由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执导,朱利安·维斯特 / 莫里斯·舒茨 / 瑞纳·曼德尔主演的一部奇幻 / 恐怖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吸血鬼》观后感(一):电影微评:吸血鬼

  7.5分。本片同前一年(1931)拍摄的《德古拉》里描述的那种尖耳尖牙,血腥优雅的吸血鬼大相径庭全片几乎就没有出现恐怖的镜头,而是更多通过场景音乐来营造气氛,激起观众的心理恐惧感棺材中镜头的运用非常出色可惜年代还是过于久远了一些,又在默片和有声片的转型期,太多的字幕书本形式)一定程度影响观感

  《吸血鬼》观后感(二):Bullshit!

  有什么有什么,这些难道是艺术电影的伟大之处的理由?Bullshit.都他妈就只会说这个。虽然我看不出来哪些迷人,但是绝不是有什么面部特写,大量变化长镜头,唱戏都比你们这些垃圾影评好听

  你***哪次看中国的电影也长镜头用用就标上艺术了?都是屁话,不信你自己拍拍,能拍出什么东西来?

  豆瓣就***说些废话。别看我的,我知道我的也都是一些废话。没办法,我自学电影,但是从现在,我不说废话。有什么有什么?天天文学调,我看不起我自己,同样看不起现在的影评。

  《吸血鬼》观后感(三):影像凌厉的皮影戏

  那时候恐怖片还没有被血浆、尖叫和异形所充斥;那时候吸血鬼还没有进化成耽美帅哥冷艳的女主角也不必非得撕缠人鬼情未了;那时候的电影像是在一大片空阔海滩上架起银幕和放映机,尽管游客未必都会对新戏法感兴趣,但却有那么多的疆域可以征战与开拓,信手一点就是开创历史……德莱叶在这部电影里圈定了惊悚片“吃药+做梦+精神病三足鼎立戏剧基础。这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历史的看,仍然是一部有声默片, 声音和字幕一样属于附庸与索引。最华彩的部分是用皮影戏调度出人鬼共生的魔界,影像凌厉,直让人觉得那只爬上墙头的鬼分明就是电影的真身。

  《吸血鬼》观后感(四):可能要称作有声默片才合适

  【欧盟电影展-04】充满气质的恐怖片。光影的运用很棒。

  平行蒙太奇信手拈来,最喜欢磨坊里被面粉活埋的医生男女主渡河那一场,伴随诡谲的提琴音,让观众也坐立不安起来。

  看见自己被埋葬的那段也很奇妙突然就切换到了棺材内的视角天窗逐渐和画幕合二为一,宛如自己也躺进了棺材里那样。

  没有什么露骨的一惊一乍,恐怖因素叠加制造气氛,在音乐的推进下屡次自己吓自己,看着看着就蜷缩在座位里,简直爽爆。

  虽然有声音,但字幕插进和背景铺垫几乎都是默片式的,中间还有大量对焦文本内容的镜头。思维还是被局限在了老拍法上。感觉干脆不要声音说不定自然呢。

  当然还是要惯例最后吐个槽…故事推进还是显得孱弱。临死之前托赠的杀死吸血鬼的秘籍男主就这么拖愣愣没有看完,男主仿佛梦游无所作为,要是没有行动力+max的管家可怎么办啊…

  《吸血鬼》观后感(五):【270】《吸血鬼》——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吸血鬼》 Vampyr -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年代:1932年 / 国家:德国、法国 / 导演: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 主演:朱利安·韦斯特、马瑞斯·萨兹

  1、虽是黑白片,但很恐怖哎!

  对于喜欢看吸血鬼类型电影的观众来说,这部1932年的作品显然会让一些人失望。它既没有血肉模糊的血腥画面,也没有缠绵悱恻爱情故事,相反,如果是第一次看可能还会难以理解。但是它充满诡异的画面和多变的氛围,却相当出色。即便没有恐怖画面,却一样令人感到恐怖,这与它贴合情节而又不乏张力的背景音乐有很大关系

  《吸血鬼》观后感(六):“自杀的人没有来生,通过天堂金色大门永远关闭”

  由于片子较短,所以没有像以前那样看着看着睡觉了然后醒了继续看之后很后悔的感觉。

  虽然短,但是一些镜头还是很值得一提

  1.开始几分钟那个年轻人入住房间内举着蜡烛墙壁,由于黑白片,那蜡烛的火苗十分明晰,给人真实的感觉(其实电影就是实景拍摄,只是我看多了觉得习惯,所以这个镜头小小地打动了我的心)

  2.中间几分钟不论室内还是室外,光线明显暗淡了很多。有人讨论说是数码修复(本底片曾被遗忘好多年)的原因,有的说是故意造成鬼影重重的效果。我觉得意性质的前者居多。

  3.雷安被某个老人吸血后躺在某椅子上,然后某个白衣女仆跑过来,她的面目空白一片的。

  4.烧焦般的外景处理

  5.灵魂出窍后虚化的灵魂以及看见自己尸体入棺,从棺材中往上拍安装螺丝的镜头,以及棺材被抬出屋子,从棺材里往上看的蓝天教堂、俯视他的医生

  6.电影开头某男河边站着,扛着一把大弯镰刀(我写这个是猎奇性质)、男青年古怪房子里看到的奇异的各种东西:小孩骷髅头、青年脸的塑像、一个安着瘦细假肢的人走出窗台、墙壁上跳舞的人,黑暗分明的楼梯

  7.划船湖中,雾,呼喊

  8.某个人在挖土,似乎是反着播放的,铲子往上扬起的时候土块正好落入铲子中。

  恐怖的效果:开不进去的那个门的旁边柜子里突然走出来的人、某个骷髅头眼睛本是黑暗光线为主,光线一照反而凸显深凹的两只眼。

  最恐怖的其实是那些老人。老人真的可以出来吓人的。(没有歧视老人的意思),只是那个呆滞老太恐怖效果太好了。

  还有突然有几秒没了一切声音,也是恐怖。

  那个呼唤雷安的姐妹的声音太像一只猫了,音调高。

  那个医生被面粉啥的盖住了,实在是逗。

  被咬过的女人的呆滞的脸,露出牙齿的笑。

  这些演员应该不化妆的吧。不像现在的演员。

  电影节比较慢,现代人看了闷?

  几点不明白

  开头那个老头写着“我死后才开启”,什么寓意?这个老头是先知吗?他说的“她不应该死”是什么意思?

  一句台词“自杀的人没有来生,通过天堂的金色大门被永远关闭”是什么意思?

  :观后一些人留下来讨论,女主介绍故事大概适时地笑。刘师说是具体某些情节无需纠缠关键是看出哲理梦幻人生,北欧广袤,于是拍城堡室内追求内心如同卡夫卡,云云。后面几排某男知道的不少。后来又谈及上一周看的《愤怒日子》等。

  《吸血鬼》观后感(七):这是最让我掀桌叫好的realCult片

  这几天刷cult,德莱叶的《吸血鬼》简直要让我掀桌跺脚了我靠!一回头看这些年恐怖片,不向它致敬你都别叫自己恐怖片!配乐炸摄影炸特效炸群演炸服化炸,realcult不能再real啊啊啊啊。控制一下情绪,以上是看完此片的第一印象,目前已三刷。。。德莱叶太擅长利用人物表情还有细节的镜头语言讲故事,气氛马上提升N个档次。关于吸血鬼题材看过太多都有点审美疲劳,但是德莱叶这部也是让我首次感觉到没有把吸血鬼过于实体化看待并且转移到诡异神秘的空灵感十足的影片,德莱叶的作品艺术到都快自我熏陶了。

  技巧

  与1931年的《杜古拉》比较,全片总体节奏以不急不慌的姿态造就一个值得让人感化体验的恐怖气氛,也是首次体现到能将吸血鬼题材以非直观性的表达形式灵异化与氛围塑造出的艺术品先驱,即使慢也是慢的精彩漂亮

  影片有几波精彩群演的惊悚镜头以致把气氛提到高水准,简直快成现今恐怖悬疑片镜头语言的开创先河。死亡:老爷子临死喂药那缓慢的几幕,你是完全被带进老爷奄奄一息呼吸声里,当他的大特写镜头越拉越近犹如死亡和诅咒逐渐逼近留下一丝不舍和对宿命的妥协,瞳孔时而睁大然后越来越大最后断气,全程对白过渡自然浮夸不沾分毫演技完整生出紧张压抑悬念的氛围。诡异:同样是慢篇幅的女主姐姐被抬回床上醒来的戏,原本悲观的姐姐从哭脸慢慢变成诡异笑脸面向女主,同样大特写侧脸至正脸移动自然流畅,而且此时配乐一起不诡异才怪。这里看出影片对化妆很讲究,躺床上的人是完全素妆,而其他的下人和女主是显得冷艳哥特的妆感,以一群苍白黑眸更像死人却未曾被下咒的群众反衬一个躺在床上没有任何颓感的脸孔龇牙咧嘴的更显诡异,到结局躺床上的人一醒来却变成哥特容颜飘逸说着自己痊愈腰腿老好了你能不悚。恐惧:男主看见自己被装进棺木这幕戏可谓是全片经典中的经典我都要打人了,1932年就能有这样的创意我不服不行。这里无论第三视觉还是主观视觉做到超前惊艳的水准,男主并非是安详闭眼地躺在棺木而是睁大仰望了双眸。一个是主观的仰视封棺人扭螺丝和吸血鬼的镜头,一个是棺内俯视男主头部下方镜头(因为动作慢一直有种他眼珠子随时朝我眼睛看的冲动这个太吓人),一个是棺外透过一小块玻璃俯视仅男主头部的镜头,这三组几乎成轴对称的镜头和自然景观特写的组合了一种无孔不入的恐惧,透过男主臆想对死亡的命运折服,由内而外生命终结的唐突,无奈,虚浮,飘渺,自然的压迫如同超自然的诅咒折射的是生者对死亡的畏惧,慢慢地归入尘土,当自己亲眼看到自己那堆死不瞑目的双眼,面对时空展示的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敢妄想的梦魇。说到男主灵魂出窍这个时空交替的手法即使偏向颠倒的蒙太奇,可是也将德莱叶对时空叙事的想象力进一步扩大,我却是想着可能男主是坐在椅子上做的一个预知的梦,因为结局并没有死,灵魂出窍的原因这里没有解说的很清晰保留着神秘很出彩。

  以上体现了德莱叶的天赋造就他的才华,可能也是他本人意想不到的。关于技法还有不得不提到里面光和影子的运用,从一开始他就敲定吸血鬼必须是邪化到极端生物,鬼影憧憧阴魂不散更黑化吸血鬼的阴暗诡异,无声无息可以伸出的毒爪去陷害人类,貌似连影子都在预知着未来景象,德莱叶用鬼魂黑影未知与直观进行众多隐喻,如前提及的众人、模糊的自然外景、物体移动特写衬托都是他营造诡异氛围的妙招,而并非去实体化直观塑造吸血鬼的形象受害人的伤痕等等的冲击性视觉,如果转移到直观性视觉冲击如人物表情他就会以极端姿态呈现,两者相辅相成的极端表现手法感染力相当有力度。而片尾的处理是以交叉蒙太奇来体现出他本人高冷的艺术气质,吸血鬼同伙的医生被管家活埋交错着两人出逃的景象,德莱叶与身俱来的聪慧机器停止运转的镜头放在了影片最后一幕,一下子贯穿全片死亡的主题,影片邪恶正义死神的交替经过一场轰烈的过程而在高冷无情的机械镜头结束齿轮停止运作相等于邪恶最后的一丝力量被自然外力逐渐磨灭至消亡,没有悲观尖锐的音乐,一切剩下单纯物理震动声,寂静慎人,心里的诡异却没法马上消散,德莱叶再次强调了自然外力的可怕,一切恐惧来源在未知的外力,如同他亲手塑造的镜头语言一样震慑人心

  这片子幸好是白天看的,晚上看完觉得没法入眠。。。

  July 30th, 2017

  4:13am

  《吸血鬼》观后感(八):每个人都会遇见一口棺材,打开后发现自己躺在里面

  (去年写的一篇评论想想还是放到豆瓣上来吧。)

  在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中,老教授伊萨克在他那个著名的梦魇里,碰到了一辆载着棺材的马车。马车撞落,棺材落地,一只手伸出棺材,伊萨克走近一看,棺材里躺着的正是自己。正是这个梦,开启了伊萨克那一场关于追溯记忆的旅行。不知道伯格曼的这个手法是否参考了1932年卡尔·德莱叶(Carl Theodor Dreyer)的首部有声电影《吸血鬼》(Vampyr),片中男主角阿兰·格雷在跟踪行踪可疑的医生时,灵魂出窍,并在一间破落的房子中看到了一口棺材,他打开棺盖,发现里面躺着的正是自己。随后,卡尔·德莱叶采取了棺内人的视角,天花板、两位抬着棺材的木匠,木匠给棺材钉上盖子,接着棺材被抬出,走出房子,这时候,作为死者”的阿兰·格雷看到了阳光穿过的树梢屋顶、教堂的尖顶依次出现。这个视角的张力,言语难以体显,每一个细心观察的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心吊到嗓门口——这位灵魂出窍的阿兰·格雷先生,是出于梦魇,还是恐惧,或者二者皆有,才走到这样的境地拍案叫绝!自1895年电影产生以来,有人这么大胆富有创造力地如此作为过吗?

  纵观后世的吸血鬼电影,少不了吸血鬼伸出獠牙,在无辜光洁脖子上凿上两个血孔的“典型”画面,嗜血成为吸血鬼电影共同的象征,尤其是特兰西瓦尼亚神秘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张开双翼,用他骇人的造型时刻刻地恐吓着这个世界。除了成就最高的茂瑙 (F.W. Murnau)的《诺斯菲拉图》(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后世的几个版本: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的诺斯菲拉图(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给人留下了更多关于黑死病的印象,而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吸血惊情400年》(Dracula)则将重心转移到了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和薇诺拉·赖德(Winona Ryder)的跨越时间瀚海的爱情和神交中;至于像尼尔·乔丹(Neil Jordan)的《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则已经将吸血鬼影片发展为注重明星造型艺术以及讲述吸血鬼物种“孤独”主题的商业电影。讽刺的是,德莱叶在拍这部片子时,也是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但结局完全背离了他和制片商的愿望,卫西谛老师将《圣女贞德》和本片称为德莱叶电影生涯中的两次“失败”(卫西谛《德莱叶的两次“失败”》)。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争先恐后地想让自己“艺术”起来,但最后发现,他们只能待在“艺术”的门外徘徊惆怅,而卡尔·德莱叶的简简单单的愿望,是希望这部片子能够挣到足够的钱,但没有办法,他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艺术直觉,在观众伸进口袋掏钱的当口“出卖”了他。往往是这样,真正的“艺术”只能留在历史中等待正名,此为题外话。

  不难发现,后世的吸血鬼经典镜头在德莱叶的这部片子中几乎找不到。它没有吸血鬼的獠牙,没有被吸血后留下的血孔(只有片中少女脖子上留下的一条小疤痕),甚至你都看不到吸血鬼在片中的造型,那位最后被尖木桩穿心的吸血鬼老太婆玛格丽特·卓萍就是片中最邪恶的肇事者。没有造型,与常人一致,这就是德莱叶的吸血鬼造型。刚开始的时候,在不知道该片是吸血鬼题材时,我们还以为,这是个恐怖故事,一个对神秘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即将遭遇他的鬼魅。如同前面所说的,没有造型,吸血鬼的形象无异于常人,真正的恐惧感并不需要在造型上做多少文章,剔除那些我们“后”入为主的元素,德莱叶想讲的“恐惧感”立刻具备了普适性。每个人不需要发现吸血鬼、或者发现自己变成吸血鬼后才能够切身体察这个世界的恐惧。或许是这个原因,伯格曼的《豺狼时刻》(Vargtimmen)与上述的《野草莓》片段,才能够历尽时间的冶炼,在每一代影迷的心坎上重重地留下几道恐惧的印迹。

  出于商业上的目的,据说,德莱叶摒弃了《圣女贞德》中被大量应用的人脸特写、快速剪辑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流畅的长镜头,但事实上,诸多特写镜头依然是德莱叶的拿手好戏。由于《吸血鬼》大部分均是室内剧,因此,德莱叶将空间利用得近乎极致。镜头充分利用了光线在室内的明暗对比,吸血鬼自由移动的影子在黑白墙面中时而隐没、时而出现,阿兰·格雷先生,总是睁大双眼,看着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的影子,他在窄小的空间里不断走动,而他的四周,不是吸血鬼的影子,就是一些奇异的人们,他好像永远走不出去,他的四周——与其说是由具体的物质建立起来的墙,不如说,是由鬼魅们合力筑起来的围剿之墙。我们忽然发现——阿兰·格雷先生,被无处不在的鬼魅包围住了!

  即便是在大量的移动镜头中,德莱叶也不忘切入特写镜头,记满吸血鬼故事的书页、人的头骨、少女被吸血鬼吸血后的痛苦表情。最让人惊悚的莫过于,阿兰·格雷先生发现躺在棺材里的人正是自己时,镜头一方面切换了另一条线里木匠的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地切入躺在棺材中的“死者”阿兰·格雷的脸部特写,没有人愿意多看自己死时的模样,哪怕多看一眼。但是德莱叶正试图通过影像告诉每一个人,这或许是你死时的表情。这种诉说,围困了人类共同的心灵,激发了每个人都在劫难逃的恐惧感。

  或许正因为如此,伯格曼用一座岛和一座城堡围困住了马克西·冯·西多(Max von Sydow);或许这因为如此,伊萨克在梦境中找到了躺在棺材里的自己;而爱伦·坡(Edger Allen Poe)的用他的猫“喵”吓了这个世界,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写出了私藏爱人尸体几十年的艾米莉小姐。——人类的恐惧感找到了它们统一的经典样式:源自于心灵,挣脱于感官。他们无疑都在证明一个论点:每个人都会遇见一口棺材,打开后发现自己躺在里面。

  《吸血鬼》观后感(九):拍完这部《吸血鬼》,导演自己疯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部正儿八经的吸血鬼电影,名字就叫《吸血鬼》。

  那么问题来了

  猜猜下面哪一个是吸血鬼?

  答对了你可以考虑加入门萨俱乐部

  答错了也不怪你,因为——

  一。个。也。不。是。

  这是丹麦电影大师卡尔·西奥多·德莱叶1932年的经典作品《吸血鬼》。

  影片上映后,获得了影评界的一致好评,但票房却惨败。

  主要原因是观众连哪一个是吸血鬼都没搞清。

  来来来,万圣节一起看吸血鬼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一冰

  不分享 就捣蛋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位神秘的吸血鬼到底长什么样子:

  用一句诗形容:安能辨我是雌雄?

  好像和现在电影里的吸血鬼画风不一样啊?!

  她还有一个非常玛丽苏的名字:玛格丽特·肖邦

  这部73分钟的《吸血鬼》里,吸血鬼竟然只出场了不到5分钟?!

  全片就这一个吸血画面……

  看不清?放大了再仔细看看。

  连獠牙都没露!

  WTF?!

  其实这是导演有意削弱了吸血鬼的存在感。人家是大师,不会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来吓唬观众。

  德莱叶要另辟蹊径,表现人被吸血鬼影响之后呈现出的怪异精神状态,从心理层面上让人发怵。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

  男主角名叫艾伦·格雷,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始终直勾勾地看着前方,非常creepy。

  格雷酷爱神鬼故事,总是幻想自己也身在其中。

  来到这个吸血鬼出没的古堡后,他就不断地做噩梦。

  他来到了一个破败的庭院,看到墙上的半截影子,是一个瘸腿人。

  只见这个晃晃悠悠的影子开始移动,格雷跟随其后。

  终于影子来到了本体的身边,二者合二为一。

  瘸腿人是吸血鬼的帮凶。他的影子仿佛是一个使者,指引着格雷来到这个被吸血鬼掌控的“阴间”世界。

  接着更多影子在房间里动起来,有跳舞的人,有乐手,有摇摆的钟表,还有空转的轮盘……充满了不可名状的诡异感。

  这一位是反派医生。但不仅不行医,反而也是吸血鬼的帮凶,试图诱惑人喝下毒药。

  相比吸血鬼那张难辨雌雄的脸,神情阴森的医生反而更让人感到可怖。

  这间屋子是吸血鬼和变态医生的藏身之所,吸血鬼所到之处都有骷髅陪伴,强化了她作为死神的形象。

  突然——

  代表邪恶的影子里伸出一把枪,一个人应声倒地。

  中枪的是古堡的主人,随后吸血鬼掳走了他的大女儿莱欧娜。

  被吸血的姐姐倒在长凳上

  像极了文艺复兴作品当中受难者的形象

  被吸血后,莱欧娜感受到死亡的脚步正在临近。

  她逐渐被恶魔附身,这表情把妹妹吉赛尔吓得不轻。

  更特别的是,德莱叶使用高光摄影来凸显姐姐精神世界的裂变。

  这种处理对后来的电影人影响很大。比如库布里克在《闪灵》中就是学习了本片的做法,用强烈的特写高光来表现作家的精神分裂。

  给你点颜色看看

  明当明的发疯,比暗搓搓的吓人更为恐怖

  妹妹被姐姐怪异的情绪感染,也变得神情恍惚,甚至还能听到窗外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姐姐受伤后医生来给看病,医生却想趁机让她喝下毒药,把姐姐变成祭品,以此增强吸血鬼的力量。

  格雷一把夺过毒药救下了姐姐。但这时,狡猾的医生已经绑架走了妹妹。

  片中没有一个正常人,每个角色都有脱离常人状态的怪异之处,让观众背脊发凉。

  演员要有“神经”气质,这是德莱叶的选角标准。

  演医生的这个演员是德莱叶在火车上认识的,人家本来是正儿八经的大学讲师。找他来演反派就是因为他长得比较吓人。

  而出演吸血鬼的这位更加离奇,德莱叶本来是登门邀请另一位演员的,结果那个演员的妈来开了门。就这样,老妈抢了女儿的饭碗。

  因 吹 斯 汀

  整部影片中只有姐姐这个角色是由职业演员出演的,因为姐姐需要表现从正常到神经的转变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套表演。

  再来欣赏一遍:

  相比之下,其他人只要睁着眼睛梦游就好。

  后来,格雷出现了灵魂出窍的幻觉。(这个85年前的特效值一块)

  灵魂在游荡时,看到了一口棺材,棺材板一掀开,里面居然是自己的尸体!

  观众看这个镜头的时候,相当于是在棺木内看着一具尸体,就问你恐不恐怖?

  这个桥段后来还被伯格曼借鉴到了《野草莓》当中。

  德莱叶为格雷尸体的棺木上开了一个窗口,使尸体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尸体的视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观众头一次能够透过尸体的眼睛看棺木外的场景,让人汗毛凛凛。

  格雷的尸体“眼睁睁”地看着外面的人把自己钉进棺材

  尸体被抬到户外,垂直仰拍的镜头也是从未有过的

  这种混乱视点的表现手法后来在新浪潮中受到戈达尔的推崇,而德莱叶整整早了半个世纪。

  灵魂的巡礼结束,格雷又回到了他的肉身。

  他和古堡的老仆在一本书中发现了杀死吸血鬼的方法,于是一同撬开吸血鬼的坟墓,老仆一钎子扎进了吸血鬼的胸膛。吸血鬼,卒。

  医生脚底抹油似的二度逃跑,他躲进了一座废弃的磨坊。四面铁网像笼子一般困住了医生。他无路可逃,被倾泻而下的面粉活活淹死。

  另一边格雷救出了被囚禁的妹妹,抱得美人归。

  二人坐着小船通过一片雾蒙蒙的水域,从彼岸来到此岸,象征着他们从冥界回到了阳间。

  男主角格雷的扮演者,当年其实是硬生生买下了这个角色。

  事情是这样的:

  之前德莱叶拍了史诗巨制《圣女贞德蒙难记》,但票房惨淡,导致没人敢再投钱给他。

  当得知德莱叶缺钱拍《吸血鬼》的时候,财大气粗、酷爱鬼怪故事的尼古拉斯伯爵决定投资一波,而要求只有一个:人家要当男主角~(不小心连字都变粉红了呢)

  德莱叶在拍《吸血鬼》之前曾说过,要证明自己也能拍商业片。但是也一定会融入个人的印记,绝不会做一部雷同的片子。

  结果还是太超前,观众看不懂,票房依旧惨败。

  这位影迷,说好的要坚强呢?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据说导演因为公映时的嘘声备受打击,之后不得不接受了三个月的精神治疗。

  这里我想借豆瓣上另一位影迷的话来评价德莱叶的“失败”:

  “

  这个世上有许多人争先恐后想分一杯艺术的羹,最后只能在艺术的门外徘徊;而德莱叶的愿望只是拍一部挣钱的片子,结果却被自己的艺术细胞出卖。

  ”

  ╂

  德莱叶的画面构图非常精美。

  他借鉴了丹麦著名画家哈默修伊的作品,充满了“框”(门框、窗框、画框……)的运用,赋予电影构图上的美感,空间上的纵深感。

  威尔汉姆-哈默修伊的作品

  左:《室内》 右:《白色的门》

  《吸血鬼》中有大量和“框”相关的画面

  影片中多次出现格雷从外看窗户里的镜头,导演都特地给这扇窗户加上了网格,来表现格雷深陷鬼怪故事难以自拔的心理状态。

  格雷身体被限制在“外面”,精神上却被困在“里面”

  因为当时拍摄用的胶片感光度不高,所以夜戏也是在白天拍摄的。德莱叶的御用摄影师马特在摄影机上蒙上了薄薄的一层纱,来模仿月光下朦胧的效果。

  最后格雷牵着妹妹的手走出森林,迎接微熹的晨光。

  这画面像极了法国画家科罗笔下的田园风光,梦幻的外景设计再次体现了德莱叶超高的艺术品味。

  摩特枫丹的回忆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罗

  惊悚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评价,《吸血鬼》是唯一一部值得他看两遍的吸血鬼电影。

  所以你是不是也很想在大银幕上欣赏一下本片呢?机会来啦!就在欧盟电影展!

  本届欧盟电影展将为您带来一大波优秀的欧洲影片,包括这部德莱叶大师的《吸血鬼》。此次官方指定关灯拆电影进行同声评论服务。

  2017年欧盟电影展将在五个城市进行巡展,已开放购票,官方合作售票平台为猫眼电影。

  同声评论讲解人:仝晓锋

  11月18日 21:30 百美汇影城(嘉里中心店)

  我们在上海等你哟~

仝晓锋,2005起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1993至今,从事影视艺术导演、编剧和策划工作,参与过大量影视作品的拍摄,并多次获奖。 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教授影视艺术课程,并策划电影专题讲座。 出版有专著:《影视知识鉴赏辞典》、《新电影·新西部》等。

  欧盟电影展映时间分别为:

  北京:10.14-10.31

  上海:11.17-11.26

  成都:11.01-11.14

  济南:11.29-12.05

  深圳:12.08-12.17

  关灯拆电影是本次欧盟电影展的官方指定影评服务合作伙伴,关灯拆电影指定上海站的开幕影片为《木星之卫》评论场。

  上海同评场信息:

  11月17日 19:00 百美汇影城(嘉里中心店)

  同声评论讲解人:葛颖

  葛颖,电影编剧,电影评论家,被影迷们称为:行走的电影百科全书。

  开创“电影1:1同声评论观影模式”。即伴随电影放映,解读影片。

  将原来只有专业学院学生可以享受的拉片式教育,向广大电影观众普及。

  更多同声评论观影场次,敬请关注后续排片信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