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都市时装速记》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都市时装速记》经典影评10篇

2018-10-12 02:0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都市时装速记》经典影评10篇

  《都市时装速记》是一部由维姆·文德斯执导,维姆·文德斯 / 山本耀司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一):2017年4月26日

  冲着山本耀司去的,无聊到我中途打完了两个卡,写完了《衍生》接下来1/3的情节大纲。

  这和之前看的《时尚大帝》一个款。老实讲,这种“纪录片”真是毫无诚意客观地说,它们只够资格称为“访谈录”。就像是把自己qq空间说说拍成了电影的那种无聊感…

  而且真的是很没诚意!我也看过几本时装类的书,每一本都比你有诚意有氛围你好歹是个吃经费的“纪录片”!拜托长点心吧!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二):IDENTITY的幻象

  严格的评价,这部文德斯和山本耀司联手的纪录片算不得大师级的力道。可我偏爱

  他观察他,他了解他,他记录他,以导演普通人的双重视角

  山本耀司在创作中的气质更像个舞蹈家,用衣料、剪刀女人作为道具行为的不可预料推涌着作品奇妙完型。(相比之下,三宅一生则像个雕塑家,结构色彩造型早在头脑中雕凿成型。)

  文德斯质疑着图片,质疑着影像,质疑着电子设备的记录手段,质疑图像呈现的真实意义。他与山本耀司交谈,保持个体独立方式和互不侵犯,他从监视器后边观察山本耀司的城市和时尚,思考并判定identity与fashion的性质可能存在的幻象。

  没有求证。惯有的那种公路电影随遇而安心态

  Caurent Petitgand的音乐不错,分隔了不同场合、人的状态流露自在以及fashion show的流光溢彩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三):彩排场面

  与其说是山本耀司纪录片,里头却倒不如说是文德斯对于时装设计师这一行业思索。“固体+液体感觉他好像用两种语言说话。”这是他对山本耀司的评价。同样的这片子充满了导演自身的思考,在采访时,镜头大多转向窗外的高屋建瓴,有一条又长又宽白色的高架桥,被持续注视

  这片子配乐我相当喜欢排练时装展时,其钢琴演奏曲可谓狂野至极,充满盛大的生命力,与T台上的冷色调相成了强烈对比。(但我不能确定Laurent Petitgand所作的配乐是由山本耀司时装展曲子还是文德斯所选)文德斯选择了低机位拍摄,而播出正式走SHOW时却将T台上的影像遥远的放置在右上角,下面同时播放两个监视器里山本耀司接受其访谈和为此系列时装和助手不厌其烦的趴在地上修改图样,在模特上进行裁剪专心致志工作场面,这个安排可谓相得益彰

  彩排场面:台上的行走的模特大多身套黑色丝质披风似的黑裙子,里头穿有同样质料等长的彩色裙子,只有在快速行走时才偶尔一晃而过,此外便全是黑色的,包括袜子鞋子。镜头里出现山本耀司和他助手面对T台商议的情形,之后便切到对面,镜头里只映出模特们在铺有薄薄的多层白色塑料纸台上不断行走的腿,膝盖稍微往上一点,可以看到裙摆摄影机静静对着T台中部,看到纤细小腿类似芭蕾鞋那样的黑色平底鞋,不断左右穿插着走动。一个模特的腿突然定在中间,彷佛失去了方向,左右犹豫着不知如何迈步,摇摆时隐约露出大衣里的彩裙。摄影机跟着她的步伐向右走,碰到对面走来的另一队人后返回,继续固定对着T台,这时你已经完全被这仅有黑白两色的舞台迷住了。最后镜头跟着某个向右的步伐一直拍到最后,镜头上摆,见到即将进入后台模特的背影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四):摘录

  lt;关于外国黑白老照片 那是一个引子。>

  “从那里你可以发现真正的男人和女人,我的意思是说人类。人类穿着‘真实’,不是穿着服装,是穿着真实。里面是我喜欢衣服。”

  “人们不是去消费这些服装,所以对我来说,那意味着,我就想做出像那样的设计。比如,十九世纪初,如果你出生于一个不是很富有国家,冬季对你来说就是非常冷,你需要外套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正的衣服。不是为了时尚设计,那衣服就是美的。因为你感觉如此寒冷,而且因为没有这件外套你无法生存。它看起来就像你的朋友家人一样,我对此非常嫉妒。如果人们会以那种态度穿我的衣服,那我就会十分幸福了。因为比如当衣服、裙子、夹克或外套,铺在地上或者挂在墙上,你可以认出,这是约翰,那是汤米,像这样,这是你自己。”

  “在这个现代的国度里,比如在日本,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有钱,所以他们相信他们可以消费一切。他们甚至认为可以消费他们的生活。他们消费一切,他们不明白物体的意义,比如石头树木,一切物体。他们认为他们可以买下一切,那是非常悲哀的。如果我能回到照片的年代我会很开心,那个人们不能什么都买下的时代,那个人们被迫过简朴生活的时代。”

  “我20年前年轻时候,我想,如果我可以设计时间该多好。因为我喜欢二手服装,用过的东西和旧东西。如果你真的喜欢那种触感,你得等上十年,因为棉布还是活的。所以那就意味着时间。你在设计时间,我一想到如果可以设计时间,就会觉得很开心。”

  “我对未来没有兴趣,我也不相信它。首先,我不相信未来,我甚至不相信自己,相信明天或者后天。我知道自己......我活在当下,怀念着过去。我就知道这些,明白这些。”

  “换句话说,现在的人,站在一扇介于过去和未来的窗户边,保持着平衡在那里生活。但在我的情况里,我总是想尽快变老,快快地结束一切。对我来说,来临的只有结束,我不觉得未来有事情开始。”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五):Everything changes, and fast.

  you live wherever you live

  you do whatever work you do.

  you talk however you talk.

  you eat whatever you eat

  you wear whatever clothes you wear.

  you look at whatever image you see.

  you’re living however you can.

  you are whoever you are.

  ‘identity’ of a person, of a thing, of a place.

  ‘identity’, the word itself gives me shivers

  it rings of calm, comfort, contentedness

  what is it, identity?

  to know where you belong?

  to know your self worth?

  to know who you are?

  how do you recognise identity?

  we are creating an image of ourselves.

  we attempting to resemble this image.

  is that what we call identity?

  the accord between the image we have created of ourselves

  and ourselves?

  just who is that, ‘ourselves’?

  we live in the cities..the cities live in us,

  time passes, we move from one city to another,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we change languages, we change habits, we change opinions, we change clothes, we change everything. Everything changes, and fast.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六):逻辑梳理了一遍

  我没有看过一本yohji的鸡汤(真的很会讲鸡汤),只零零碎碎看过秀场(现在存在感很低了),这可以说是第一次深入一点了解他。wenders的角度完美解答了我的问题,好导演拍纪录片不一般(疯狂夸)。

  -

  不管是yohji还是rei,大抵都被贴上“日本”标签。但yohji本身说自己的设计是国际化的,他喜欢东京的原因就是这里没有国界的感觉。

  我有时在想,除去设计师本人的国籍之外,让他们独立于别人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已习以为常的“日系”风格有何本源呢?

  wenders在拍摄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看法,他用35mm胶片拍摄东京街头的时候说“这个城市是电子的”,所以完全能用这种复古手法表达部分很锐舞派对剪辑方式竟能神奇地与yohji契合在一起(除去那些电子乐之外),毕竟他出身东京,也同样复古。

  但yohji与我这样的人不同,我很少回顾过去,对回忆管理非常随性模糊,更迫切地在意现在与未来,会看动画、听蒸汽波音乐。而yohji完全是溯源式的复古,他说希望自己快速变老回顾过去(具体意思记不清了)。也不同于西方华丽宫廷复古,而是更自然的状态,就如他钟爱的August Sander那样。这位德国摄影师总是被写在摄影史的开端,那时我们还能从被摄者的服装辨认他们的职业,他们的衣服是能经过时检验的。另一方面,yohji也不喜欢对称,认为手工根本无法达到这样完美的状态。

  -

  我解读他的另一个关键句就是他从未来到“战后”的状态。父亲在很小时就被抓去作战且迅速牺牲战友被囚于西伯利亚,yohji说会通过他们的信来回忆父亲。这种没有从战争离开来的伤痛感一直伴随着他,创作的力量随之而来(rei的创作中亦有体现战争)。

  虽然他聊黑色时主要强调更注重对材质轮廓把握,黑色比其他颜色更不具备象征意义。但也说这是一团颜色混合一起最终的模样,由此给我既漠不关心又戏谑的印象,看似无意义又非常有重量。yohji的男装非常随性,就像朋友一般。而女装是为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设计的保护。“他们关注着每件裙子、每件衬衫、每件夹克的尊严。”

  -

  以上基本是把这部纪录片的信息换了一种逻辑顺序讲出,从这部片顺利地初步捕捉到yohji的风格。

  正如片中所说:他学会接受自己风格的时刻,突然,监狱打开了,给了他完全的自由,“那对我来说就是创始人”。最初说起做某事的人,他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自己,最终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和必要傲慢,成为自己监狱的看守,而不是囚犯

  不是设计者,我最多只能在融合中逐步摸索自己的风格。多么希望自己能慧眼识珠,成为一种新力量的发掘者。

  (手机打字好累)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七):仍然是一些摘录

  1

  “你爸爸死了?”“死了。”“战死?”“战死。他甚至都不是正式的士兵,他是被抓壮丁的,这不是他的本意,他死在那场战争里,他的战友被关押在西伯利亚,我读到他们写的信,我想起我死去的爸爸。我内心的战争没有结束,对我而言,没有’战后’的概念。我是觉得,我是代表他们在工作,表达他们不能表达的,我感觉肩负重任,要为他们做事。这样看来,我所做的都是很偶然的,我感觉是被人引领着向前。想到这些时,我总是会得到一个结论,我不是为自己在战斗,而是其他一些东西的延续。”

  2

  “我认为男孩都生活在想象里,或者概念里,他的想法里,思考里,但女人都生活在现实里。你同意那样的说法么?”

  3

  “所有女人,那些穿着高跟鞋、长筒丝袜的女人, 还有靴子后面有一条长拉链的那种。每次我一看到那种女人我就觉得,首先觉得她年龄比我大,尽管我已经老了,但她看起来比我还老,我会觉得她有些强悍,让我有点怕怕的,这都是来自我童年记忆。所以,当我看着高跟鞋时,我感觉我什么都不能为她们做。”

  4

  “有时我脑中会有个声音大叫道,我不是个时装设计师,我只是个裁缝。所以,不要问我关于女人的事。”

  5

  这一段是文德斯的旁白。“有一天我们说起’风格’,这是非常难以呈现的。风格可能会变成监狱,里面全是镜子,只有你的镜像在模仿自己。Yohij很清楚这个问题,当然他曾跌入过这样的陷阱里,但他逃脱了。他说,就是当他学会接受他自己风格的时刻。突然,监狱打开了,给了我完全的自由,他说,那对我来说就是作者,一个首先有话要说的人,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最终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成为监狱的看守,而不是囚犯。”

  6

  山本耀司很喜欢老照片。文德斯对此很好奇,“Yohij在这些老照片上寻找着什么呢,为什么老是被它们围绕,即使好像与他的工作无关?”

  山本耀司的答案,“从那里你可以发现真正的男人、女人,我是说,人类,穿着’真实’,而不是服装,是穿着’真实’,里面是我喜欢的衣服。因为人们不是去消费这些服装,人们在穿着这些衣服生活。所以,这意味着,对我来说,我想做出这样的衣服。比如说,在十九世纪初,你没有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国家,冬天对于你会非常冷,你需要一件厚外套,这就是生活,这对你来说就是真实的外套,这不是为了时尚。而这外套是很美的,因为你感到非常冷,你离开这件衣服就无法生存。它看起来就像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我对此非常嫉妒。如果人们能以那种方式穿我的衣服,我会感到非常开心。比如,当衣服,裙子、夹克或者外套铺在地上或者挂在墙上,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认出,哦,这是约翰,那是汤米,像这样,这是你自己。在这个现代国度里,我是说,比如在日本,所有人都很有钱,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消费一切,甚至认为可以消费自己的生活,消费一切。他们并不明白物体的意义,像一块石头、树木,所有东西,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买下一切,那是非常悲哀的。所以,如果能返回老照片里的时代,我会非常开心。那个不是什么都能买下的时代。那个人们被迫过着简朴生活的时代。

  当我年轻时,我是说,像是20岁,我想,我要是能设计时间多好。因为我喜欢二手衣服,用过的、旧的东西。如果你真的想要那样的触感,你得等上十年,因为棉是有生命的。所以,这就意味着时间,你在设计时间,我一想到可以设计时间,我就很开心。”

  7

  “我的生活完全献给这一位伟大的女性,对她来说,这个社会、世界是男人的,所以,我要保护她,时时刻刻。所以,当我把服装献给女性时,就像是在说,我能为你效劳么?”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八):城市小调:文德斯与山本耀司

  (是03年看的,那时候,普遍叫这部电影《城市小调》)

  文德斯(Wim Wenders)总是通过一个小小的监视器与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的行动和讲述共同进行这个纪录片。他是一个中等导演,不好不坏:有时好有时坏。和山本耀司差不多。这样来看,由他来拍摄山本的电影,是适合的。

  在片中,很容易区分在五六只手里面哪一只是山本耀司的手,至少是他的左手,那只手的手腕上一直有一个别针球像手表那样戴着,这样,就很独特了。一个时装设计师和助手以及模特的区别马上就呈现在这里。黑色的海胆一样匍匐在他的手腕上,很柔软,但里面有很多针尖。设计师的锋芒也就在这里面。

  他有一个中年男人的fashion,他自然是主流里面的老王子,常常穿着宽大衣袖的白衬衫,扣子一直扣到领口,内心残留着天真,证据是——他说:当看到女人穿着细细的高跟长筒靴的时候,有的后面还有长长的拉链,他就感到她很成熟,比他还大(older),尽管他已经是很大的男人了,但她仍然比他更大。这表明他对于性感和成熟是有奇特的定义的。与自己对于国家的认同(identity)是一致的,山本耀司很多时候不把自己当做日本人,而是一个东京人;恐怕最后就在内心里留下这样的印象:连作为东京人也是暂时的,只有作为山本耀司,才是永远的。

  所以,作为流行艺术家也是暂时的。从精神方面而言,每个意识到自己的人,自己和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如同片子放映时,我门外的小孩说的:今天太阳好大,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不过是个人和世界的事情。

  在前面的部分,山本谈到,最近他开始喜欢人的缺陷部分,越来越喜欢。这不是什么奇怪的地方,首先,日本人有这个传统,其次,所有人在认识到世界的庞大时,差不多都会把一切表象仅仅当做细节去考虑,从而抛弃简单可笑的优劣判断。中间,他也谈到时装中的平衡性问题,由他的公司名字“山之脚”开始,“那是一个平衡性很好,很容易hold的地方,其实不然,平衡性并不好。实际上,我常常故意在(完美的)平衡中打破一点点,破坏平衡性……”。完美因为不存在,或者超出人们的理解力,作为一种强势的“推销”,一种style,必须push的不是完美的平衡,那样会让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茫然,而应该留出突破口,留下一个诱惑入口,让人进入。这样,似乎更性感。当然,不平衡也是可以反过来凸起的。这是我理解的山本。

  回到电影:和山本一样,一切都是并行的,在试图寻找核心概念的时候,记录无休无止。文德斯热爱他的监视器,很多时候就让监视器和其余画面对话,这和《枕边禁书》的形式有点像,也同时表现出,他对于融合的(fusion)日本认同度比较高,由《寻找小津Tokyo-Ga》(1985)开始,延续到这个纪录片,他充分表露出一个“世界”导演的身份和对拼贴、融合的热爱,这也同样在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Byond the Clounds》(1995)里面流露出来。因此,他对形式的偏爱也是不可避免的。他在这个电影里,不断采用了1-2个的画中画方式,也给了我们监视器过于饱和丧失了细节的画质,35mm的艾曼摄影机胶片与DV的偏色大景深杂乱地给出。他甚至用摄影机让山本耀司头朝下地呆了一会儿。玩闹的性质似乎是要体现一种天真。尽管是尝试性和粗糙的,对于《城市小调Notebooks On Cities And Clothes》而言,也是终极的。和山本设计服装时的端详、然后东一剪刀西一撕一样,衣服和影片最后的定型,既有预料,也有即兴,从表面来看,就是主流与另类的融合,其间的冲突大概就是卖点所在。我倒没有想到,卖那么贵的衣服,其实是那个人随便地在裙裾下摆上向上那么一剪剪出来的性感,至于口袋,也是在胯部斜着开了两刀,模特就手把手掌和前臂都伸了进去,在里面,她抚弄到的是自己光光的大腿和三角区。文德斯的纪录片,抚弄到的是光光的山本耀司和维姆·文德斯。

  《都市时装速记》影评(九):Yohji Yamamoto与德国的邂逅

  女人?女人很奇怪的。女人很成熟,当她们穿上高跟鞋的时候,我觉得她们都比我大。

  ——by 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是谁?我想对于热中于时尚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如雷贯耳般的名字。他不仅仅是整个日本时装界的宠儿,也是整个世界时装界的宠儿。东京出生成长,巴黎学习时装设计,最终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设计理念,也使他成为一个殿堂级大师人物。

  我从来不是一个对时尚拥有敏锐嗅觉的人,我在时尚面前永远是渺小、被动、木讷和落伍三分的。正如我在大街上看到前卫享乐的年轻人身穿并不张扬但势力十足的Y-3黑色T恤,我才蓦然发现首家Y-3独立店在上海开幕至今已经足足半年有余。而拥有一件Y-3,在这个夏天是多么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荧幕上“认识”了山本耀司。差不多3年前的一个平静的夏日夜晚,我在一张名为[Notebook on Cities and Clothes]的记录片中悄然邂逅山本。而吸引我完整看完这80多分钟记录片的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名字:Wim wenders。据说为了拍好这部片子,文德斯辗转东京、巴黎,到处搜寻山本耀司的身影。文德斯手中有些原始粗糙的35mm摄象机,在山本耀司的天才设计面前仿佛也张开了一双灵性的眼睛,忠实而又夸张地记录着这一切。文德斯“眼睛”下的山本,似乎永远不会只在设计图纸上纵横勾勒他的天才和灵感,这太浪费。他总是偏爱直接在模特身材进行剪裁,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总是带有一丝即兴、随意和浪漫色彩,又注定使得别人无法企及和模仿。

  文德斯注定是一个对亚洲尤其是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德国人,他的另一部著名记录片[寻找小津],就是向他的偶像小津安二郎致敬的经典影片。也正如德国人文德斯和日本的缘分一样,本文的主角日本人山本耀司和德国也拥有着一分未尽的缘。提起Y-3,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了。作为adidas三大系列之一,Y-3在世界潮人面前拥有你不敢想象的人气魔力。只不过由于Y-3迟迟没有进入中国,阻碍了不少中国年轻人,尤其是阿迪粉丝们的视线而已。而阿迪Y-3系列的总设计师,正是山本耀司。

  大概是2006年初吧,Y-3首家独立店进驻上海著名时尚枢纽—新天地,同时这也是中国首家Y-3铺面开张。Y-3风暴终于来了,人们径相奔走着。由于Y-3属于阿迪中的高档奢侈品,因此价格比较昂贵,一条裤子动辄都要上千,这是其他两个系列Sport Performance专业运动、三叶草Sport Heritage复古系列所无法比拟的。于是Y-3注定属于小众,属于那些敢于标榜另类,特立独行,享乐至上的年轻人。当然,如果你是阿迪超级粉丝,你更加没有理由和它说“不”了。

  引下内容来自网络:

  那时候,艺术青年们可能未曾料想,山本耀司如今的名声,会在那些他们认为是在可口可乐里浸大、目空一切同时脑袋空空如也的Hip-Hop小孩里,有如此响亮的号召力。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山本耀司的"Y"字牌号后边,添了一个“3”,而后者在山本耀司自己说来,是几乎每个日本孩子身上每一天都少不了的一个标记,“adidas”。

  山本耀司和adidas的合作,让两个词语变成近年来时尚界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一个是Crossover,不同领域的品牌或者设计师,基于同样理念的跨界,殿堂级大师山本耀司与Adidas共同跨界合作的Y-3便是典范;另一个是SportsFashion,Y-3是“在运动中加入时尚”这一新锐概念的先驱,一出生就先在演艺圈火得一塌糊涂,明星们不管爱不爱运动,都先弄一身Y-3的衣服穿着,大大的Logo十分晃眼。

  被誉为“黑色魔法师”的山本耀司使传统运动品牌adidas从此赫然跃上了Fashion的版面,运动装从此也登上大雅之堂。

  提供给追求流行的先锋人类一种自由穿搭且不失Modern的风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