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婚姻生活》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婚姻生活》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10-14 02:0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婚姻生活》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婚姻生活》是一部由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让-皮埃尔·利奥德 / 克洛德·雅德 / Hiroko Berghauer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婚姻生活》影评(一):安托万第四部

  “安托万系列”的第四部,这部电影让我又找到一个喜欢法国电影的理由: 没有俗套可憎的性别歧视元素,却在不经意流露出sexual equality,女性魅力不仅体现优雅着装,也被阐释于在婚姻关系中的理智独立,以及对自我价值认知珍惜....此外,那些摆弄鲜花、乐在其中的借钱、遥控小船孩子命名纠纷等日常生活琐事,在导演的摆弄处理之下,竟如此的顺畅连连,妙趣横生~~~

  《婚姻生活》影评(二):断了气

  看四百击的的时候很想哭,那是每个敏感坚忍的孩子都会经历过的童年

  但是一边哭一边拥抱温暖。看到他写的作文,那是黑夜中一点温暖的星光,那是我们回家的灯塔

  看到《婚姻生活》,才是真的绝望

  安东尼也有孩子了。所有的绚烂都要归于平淡了。

  或许因为我是个不安本分的人,我怎么能忍受电影里也有美人迟暮英雄穷途。

  他再也不在海边奔跑了。他的青春断了气了。

  《婚姻生活》影评(三):好羡慕你们

  妈呀我太喜欢这对小情侣了 安东超可爱 脱下袜子还闻了才一下扔掉 就喜欢法国电影的真实

  《婚姻生活》影评(四):永远的安托万

  拉小提琴要钱的那个片段,让我想起来上一集里面模仿抽奖机构套取别人住址桥段。。。

  马路上随便借给别人钱。。。借钱的大哥特别逗。。。

  安托万真是永远做着莫名其妙工作。。。。。。。。。。。。。。。。。。。。。。。。。。。。。。。。。。。。。。。。。。。。。。。。。。。。。。。。。。。。。。。。。。。。。。。。。。。。。。。。。。。。。。。。。。。。。。。。。。。。。。。。。。。。。。。。。。。。。。。。。。。。。。。。。。。。。。

  《婚姻生活》影评(五):男人都是孩子

  这是一部微妙的电影,没有楚浮一贯的强烈立场。是安托万系列中的一部,却有一种三岁看到老的感觉。对于多部曲来说,完成的相当出色,安托万的举动,无不是少年时期(包括《偷吻》他对爱情表达)投射的影子,正如邻居家的女人说“男人都是孩子”

  和当代流行的多部曲电影相比,每一部之间的联系,不只是片名,更多的是人物精神维系,安托万生活在电影里,却也和我们自己契合

  分析一个片段

  电影中安托万和电梯中女人聊天时,穿插剪辑了克里斯汀与楼下了别人的谈话。安托万再聊的是外国女人的新奇与难以融合差异,却还带着一点点惊喜,此时与kyoko的情感发展还未结束。而克里斯汀在检讨自己沟通方式【(基于,后来她说自己是个生错了时代的女人,20岁还是处女说明是一个思想相对保守的女人)】然后在和邻居的聊天中,展露出自己依然爱着他的一面

  不由得感叹爱情于男人女人而言,真是极不同的两件事,于性别如同一道鸿沟般难以理解,但是楚浮却把女性心理形容的很微妙。

  雄性在大多数时候会对中意对象主动出击,并享受这种追捕的过程。和性一样,是一种伴随着冲动快感,女人不同,是后劲更加悠长的快感。在与雄性的被动接触中,逐渐放下了戒备,开始爱上这个人

  克里斯汀比安托万更适应婚后的生活,她在慢慢的更爱安托万,而他在没有猎物之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直到kyoko的出现。舶来品kyoko还是没有克里斯汀对安托万的胃口,吃一口新鲜罢了。当时安托万还很年轻,这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虽然后来安托万和克里斯汀离婚了,但是就和他所有的系列一样,这就是生活啊!

  《婚姻生活》影评(六):婚姻生活哈哈哈

  从一个点上说你的好与不好。就是一个日本女人。

  怎么会有这样的情节安排完全不走心。这位惊人的日本女人在以下几方面可谓惊人:1、主动。主动把安托万叫到身边单独辅导,主动在临别前送上一吻。2、礼节。安托万叫她“多礼小姐”。这种东方礼节,和服穿着,媚人的丹凤眼,碗碗碟碟的和式食物,不就是勾引你的咒符吗?3、思维。日本人的任务就是到处宣扬他们的自杀情结吗?吃饭的时候说,我要是自杀的话,希望陪伴我的那个人是你,是想叫人直接喷饭吗?安托万叫什么,每个礼拜天都干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才认识了几天就说要殉情的人,大概只有怪兽了吧。所以这场婚外恋飘渺得就像一个梦,毫无真实可循。

  但是从另一角度,我愿意相信亲爱的特吕弗先生没有那么糊涂,日本女人就是一个讽喻嘛。日本女人也好,美国女人也好,相互的名字都不用知道,认识一星期也好一天也好,休止符都在床上。婚外嘛,就是秋天去吃大闸蟹一样,尝个鲜。没有婚外的刺激,婚姻生活还真是过不下去。从婚内折腾到婚外,男人最终发现他的女神不是充气娃娃就是小姐。只需要一次付费足矣,包您满意。您要是能挑到会蹦出一两句中东语或者以前练过杂技乐意尝试姿势的站街女,你就赚到了。既有异国风情,又有***,还要日本女人干什么?这里特吕弗的教义是,对于美不可以亵玩,异国风情和女权一样都是不贴标签会死的垃圾文化,以及对于城里的人,即便你偶尔流连城外的风景,在城里生活是终极命题,如同人之为活着。

  光“还钱”那个桥段就太好玩了:

  刚升级当爹的安托万路遇友人

  “我有孩子了。”

  “太好了。我欠你五十。”

  “是吗?再借你五十,正好凑一百。”

  他们再次相遇,这时安托万刚遭受婚外失恋打击

  “嘿!我欠你一百!”

  “借钱吗?没有”安托万夹着大腿赶紧溜走。

  “婚姻生活”,要是咱们自己的影视剧得多撕逼。本来八杆子打不着边的两人在一起生活,多好的喜剧!

  《婚姻生活》影评(七):困在围城

  看到安托万夫妻俩边吃婴儿食品边看的模仿秀节目时,我才记起在《床第风云拍摄时,特吕弗与戈达尔还没有决裂。那套模仿秀中,特吕弗不无诙谐的恶搞了《女人就是女人》,还有雷乃的《去年在马伦巴》以及自己的《偷吻》(两部影片中都有我喜欢的女演员Delphine Seyrig)。安托万走在大街上,身后是约翰·福特的西部片大海报,而描写夫妻俩人生活时,特吕弗也用了几个神似《蔑视》的横摇镜头,这一切都是新浪潮的标签,1970年距离“五月风暴”也仅有两年之遥,只是特吕弗已经判若两人

  紧跟着《偷吻》的结尾,安托万与姬斯汀步入围城,他们住在公寓里,对隔壁的男高音,楼下的杂货老板这些邻里习以为常。生活化的的剧情中,不时出现令人会心一笑的小花絮:姬斯汀以马赛曲作暗号,安托万便跑到楼下,委婉的向妻子的小提琴学徒索要学费;安托万笨手笨脚的染坏了了鲜花,等等。当夫妻俩的孩子降生时,初为人父的大男孩更是兴奋过了头:“你会像巴尔扎克一样写作,拿破仑用剑没能完成的,你来用笔完成。”似乎一个承载着他理想的小安托万即将展翅高飞,甜美动人的法式浪漫

  然而太多繁琐幽默,串在一起就变成了平庸,就像夫妻两个日复一日的睡前黄色笑话,就像邻里间日复一日的闲聊。而在职场上,没有良好学历的安托万走的跌跌撞撞,还糊里糊涂的爱上了偶遇的日本女人。影片用情节剧一般的大量溶镜,串起了安托万平淡的生活,《四百下》中的叛逆少年完全变成了一个被世界抹平棱角的布尔乔亚。按常理说,《床第风云》根本不是一个适合拍成电影的故事,因为它比生活还生活。生活告诉我们,枪打出头鸟,平庸虽然重复而平淡,却给人安全感。于是我们看到安托万与邻里仅仅因为一个房客不太合群就称之为“扼杀者”。看,秩序的向心力是多么大。

  在中产阶级的秩序之下,风流韵事也成了安托万打出的一个无伤大雅的擦边球。特吕弗又一次祭出了拿手三角恋剧情,不过这次他真的累了,懒得再为剧中人做功课了,于是《床第风云》没有了《祖与占》中三人的决绝,也没了《偷吻》中安托万无奈的妥协,却成了一部过火癫狂卡通剧。这样的故事,结局自不用提,安托万重回老婆怀抱,做起了居家好男人,整部影片落下大幕,只留下怀旧影迷声声叹息。

  岁月力量有多巨大,看特吕弗的变化就能明白

  《婚姻生活》影评(八):婚姻生活

  所谓婚姻就是两个人共同生活。既有柴米油盐琐碎,也有磕磕绊绊的迷惘。一个刚刚步入中产生活、自己还像孩子一样的年轻父亲,要如何安定下来?将错就错的安托万在妓院里尴尬地撞见岳父。岳父挽起他的胳膊神秘地告诉他关于家庭幸福的全部秘诀:你要拥有一栋舒适的大房子

  早在法国电影的新浪潮运动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世界电影面貌之前,早在《四百击》里少年安托万从少管所偷跑,那段几乎是影史上最著名的长镜头结尾,最终定格在他面对大海无处可逃的迷惘神情之前,作为《电影手册杂志言辞最为犀利刻薄的影评人,特吕弗同他的革命伙伴一起用稿纸抨击的最为激烈严厉的,便是那些四平八稳的老辈导演所精心炮制出的浮华优雅又虚伪做作的中产电影。

  可是迷惘动荡的安托万也会长大,就在电影里。其后的二十多年时间,特吕弗先后继续拍摄了三部安托万的系列电影和一部短片,都是由让-皮埃尔•利奥德饰演安托万,这是属于他们共同的角色。于是安托万在短片《安托万与柯莱特》里经历了伤感初恋挫折,似乎他爱上女孩父母比爱上女孩更多。接下来《偷吻》的一开始,安托万被军队开除(又一次迷惘逃跑的终结),他依旧不适应那套与学校、少管所一脉相承刻板规范,而妓院则是他对爱情的模拟补偿。他跑过曾经在黑夜里跑过的广场,又一次回到了生活的中心。一个年轻人没什么经验,在两个女人的爱情关系里摇摆不定接受社会生活的洗礼

  现在该特吕弗来面对他所厌恶的曾经在“僵化状态”中打滚作势的中产电影了。《床第风云》延续了《偷吻》日常生活的主题机智嘲讽的轻喜剧风格讲述仍旧迷惘动荡的安托万如何步入标准的中产生活。特吕弗为影片制造了一个生动有趣序幕,镜头是一双运动中的裸露漂亮小腿,引诱观众的目光遐思,但是女孩的画外音却在纠正别人对她的称呼,“太太”宣告了安托万的婚姻生活,也断绝了我们对一个过路女人的美好想象。这就是婚姻。

  可是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两个年轻人都还没能投入婚姻的稳定状态。安托万在花店上班,为花朵染色(又是甜蜜有趣的嘲讽),妻子教小提琴为生,却不好意思索要学费。他们甚至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话,而楼下的市民生始终是乱哄哄的琐碎,偶尔的神秘意外关于一个古怪的男人,最后也被证明不过是他们的无聊妄想。安托万的染色实验失败,阴差阳错的面试让他在一家公司谋得职位,结束了社会角色的动荡。妻子怀孕,装电话;妻子产子,开新房。他们的生活一步步走进中产阶级围栏,接下来便是情人出笼,争吵分居回头。法国人喜欢说,这就是生活。

  出轨几乎是中产电影不变的母题,楼下酒吧女侍的勾引安托万视而不见,那不过是日常生活的镜像,琐碎平淡,而一位东洋情人所带来的异国情调才配得上冒险。他不是那种有机会就上的情场熟练工,也不需要在更年期重新证明自己的雄性魅力,或者逃避家庭社会的压力倾轧。他是被遥远的非现实的犹如来自另一个截然不同世界的幻觉所吸引,俨然与日常生活割裂开拔,充满仪式感的浪漫与不明就里的美化。而特吕弗的喜剧化处理,使得它更接近是一场梦,陌生古怪又不真实,令安托万着迷不已,却无法落成现实。所以我们可以将安托万的“出轨”看作是内在的,与他灵魂的迷惘不安息息相关。他所憧憬迷恋的永远不仅仅只是那个人,就像他爱上妻子也需要爱上她的父母,他爱上一个情人也必定是因为在她背后有某种东西存在。安托万的迷惘是在永恒寻找他的缺失

  当外遇被揭发,妻子打扮成情人的形象羞辱安托万,妻子是在要回自己的身份。可是在安托万的眼中,妻子的角色却不是那么简单,她更像是他的妹妹女儿母亲,多重身份反过来淹没了她作为妻子的角色。但是安托万始终没看清自己的身份角色又是什么。在妓院巧遇岳父无疑是特吕弗对中产生活的嘲讽,却也是安托万找回一个丈夫角色的契机。所谓中产生活无非就是舒适的大房子,维持各自的身份角色,在琐碎中安稳度日,即便有时候这种维持显得虚伪。

  影片的结尾是戏虐的,安托万夫妇复制了一个不耐烦的丈夫和一个慌忙追赶的妻子的桥段。这是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出现过的场景,人物则是他们隔壁的一对中年夫妇。似乎也是在宣告安托万经历种种,终于融入标准的中产阶级生活。叫人既伤感又滑稽。(杂志用稿,请勿转载)

  《婚姻生活》影评(九):"普通生活”

  这是 特吕佛 (Truffaut) Antione Dionel系列的最后一部。也就是说“四百下”是第一部,Bed and Board是最后一部。在借到这部片子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而是听到男主角的嘶哑嗓音,认出了原来就是那个十四岁的Antonie长大了。这个系列还有The stolen kiss, love on the run. 不知是太巧,还是太不巧,我竟然把一头一尾给看了,人物命运悉数掌握。“四百下”的结尾叫我为Antione的命运担忧,而 Bed and Board的一开篇便叫我放下了这颗心,最后Antoine和所有的男人一样,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开始了“主流”的生活。

  可是Antoine还是Antoine。虽然我并不曾奢望过他成为与众不同的人物,可是我还是希望他有那么一些不同。但是据生活观察而言,像Antoine那样的长大的孩子,最后并没有像Room and Board里的Antoine一样是一个有趣的人。

  Room and Board 中的Antoine 从事着不大普通的职业,比如给花儿染色,染坊就在公寓楼下的小院落里,听得到妻子拉马赛曲。比如替一家美国建筑公司遥控模型船只。当然职业的不普通也许跟Antoine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而大部分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都从事着主流的通常的工作。

  Antoine在片中成为了父亲,之后又和某个日本女孩儿发生了婚外恋,再后与妻子和好,最后基本融入中产阶级的“通常”生活。每次出门前在门外焦躁的等待收拾打扮的妻子,只待妻子的一声“我来了”,他就把妻子的手袋和大衣扔到楼梯上,以便妻子一边下楼一边穿衣拿手袋。这一招儿,显然是从邻居那对意大利夫妇学来的。而,意大利夫妇对此的评语是“他们真正的相爱了”(They are really in love now.) 莫非这也是对成熟的最后考语?

  和“四百下”相似,Room and Board 没有什么显著的情节,而是让观众和与电影人物以及人物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当然也包括“生活的节奏”。因此似乎电影不是以故事情节为节奏的,而是以生活为节奏的进行着,如是显得非常自然,有“流淌”的感觉。这也许是特吕佛为什么喜欢实景拍摄,而不是在摄影棚拍摄的原因之一。 而相比“四百下”,Room and Board显得更为熟练而自然。影片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常让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比如意大利夫妇出门前的丈夫等待妻子的细节;比如当学生忘记付小提琴课学费时,Antoine的妻子Christine拉马赛曲给Antoine信号;比如邻居间窃窃私语某个奇怪的公寓租客,而当大伙儿发现他是一名演员的时候,一清早一拥而上向他示好;比如某位女邻居每天必要勾引Antoine;…这些都是挂一漏万的举出的细节而已。特吕佛似乎并不打算非要表现一个什么思想或主义,而只是用一条流畅的生活之河将观众包融;若是观众在离开电影院的时候脸上能带着点儿会心的微笑,似乎也就尽够了。而“巴黎的最后一班地铁”里,特吕佛似乎向主流走进了一步,却仍保留着自己的特色。

  而如此说来,他似乎带着我们再一次经历并发现了生活;进而发现原来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也有不普通的细节和经历,因为在电影里的人物原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人们,那些“主流”的普通人。

  不知王家卫是否受特吕佛的影响颇深?感觉王家卫的影片中看得到特吕佛的影子。比如王家卫的影片系列与影片的联系,比如王的影片中细节运用。当然也许我错了。

  最后提一点,特吕佛似乎对女人的美丽小腿有着相当的好感。“四百下”和“最后一班地铁”中都出现丈夫对于妻子小腿的欣赏,而且都是在上楼的时候欣赏妻子的小腿。而 Room and Board的一开头儿就是一双女人的美丽小腿,而运用楼梯拍摄女人的小腿的镜头也不止一处。不过,他对于女人的双手似乎不大重视,那位有着修长美腿的日本女人,却有着粗糙,骨节粗大的萝卜般的手指。

  而“四百下”里的男孩儿Antoine现在已经长大为男人了。令人遗憾的是,他失去了少年时代身上的特有气质(grace)。

  特吕佛的Antoine Dionel Adventure系列还没有看完。暂时先写下这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