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7月22日》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7月22日》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10-15 01:0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7月22日》观后感精选10篇

  《7月22日》是一部由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托尔比约恩·哈尔 /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 Ola G. Furuseth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7月22日》观后感(一):题材沉重,请谨慎享用

  对于这种题材的电影,还是要谨慎享用。压抑沉重的氛围感染到。各方承受压力,都有所表现。谁都没权利决定他人的生死。开头的事件呈现,给人很荒谬感觉愤怒情绪被激起。随后,具有职业精神律师重伤依旧勇敢面对的男孩温柔坚强女孩…登场,各方矛盾更加激烈。他们勇敢的向恶魔宣战,让他接受正义审判。最终,这个恶魔受到全世界的遗弃,被置于无止境孤独之中,对他来说,这应该是最严厉惩罚

  《7月22日》观后感(二):“他有枪,我们有爱”和“他们有枪,我们有花”

  比较一下最后法庭上男二号说的“他有枪,我们有爱”和巴黎恐袭后那位父亲说的“他们有枪,我们有花”-----我是把本片当做一部关于欧洲白左的高级片子看的。整部片子展现男一号恐袭前准备充分,杀人时的冷静,以及后面对审判过程精准掌控,谁才是真正的最后的赢家昭然若揭。欧洲人不通过此片认真反省,必将自取灭亡。片中男一号用了一个长得很像中东人的演员,跟现实中的男主差别极大,我怀疑导演有意为之。

  《7月22日》观后感(三):何其软弱

  比较客观冷静地反映凶手筹备爆炸枪击、被抓,以及漫长的庭审过程。从始至终都是那个变态极端分子在把控局面,他主动投降,甚至为了在庭审过程中表述自己立场观点放弃了精神疾病辩护(如果不放弃的话,法庭可能无法让他服刑,只能让他去治疗),整个过程都是洋洋得意自信满满、毫无悔意

  挪威的法律量刑为什么这么轻?七十七条人命啊,法律对打击暴力犯罪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不能保护受害者权益,那么保护再多施暴者的权利都是本末倒置

  最后受到惩罚的只有被迫接受工作的辩护律师,他一直被骚扰和威胁女儿也被迫转学。真正的凶手却被高墙保护者,愤怒的民众拿他没办法。

  影片最后字幕说凶手被判终身监禁,其实,在既没有死刑也没有无期徒刑的挪威,他只被判了21年,关7年就可外出度周末不受监控,关14年便可假释。

  他在狱中住着小套房,可以看报纸,有跑步机,还可以玩线上游戏,甚至在狱中读了大学。但他却绝食抗议要求改善虐待般”的监狱生活条件

  貌似挪威监狱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治他,好像只能尽量满足。没有办法处罚这样的魔鬼,真的是太软弱了。

  明年8月,凶手关满7年,当他外出度周末的新闻出现在挪威媒体时,那些还在与伤病作斗争的幸存者不知道有多痛苦和愤怒。

  《7月22日》观后感(四):《7月22日》:用挪威屠杀事件为例,探讨恐袭的原因后果

  恐袭、枪杀题材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不可忽视,《孟买酒店》(Hotel Mumbai)之后又看到了发生在挪威的真实枪杀事件电影《7月22日》,由我最愛的保罗·格林格拉斯自编自导,不仅还原了残酷的现场,更是探讨了这起事件背后暴露出的更多问题,及人们是如何勇敢面对和处理伤痛的。

  影片根据挪威真实屠杀事件改编。2011年7月22日,极右翼恐怖分子Anders Behring Breivik在奥斯陆市中心政府办公大楼前及郊区于特岛上的工党夏令营里分别以爆破、枪击杀死共77人。

  如果《孟买酒店》从头到尾还原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俨然变成了一部残忍的恐怖片,那么这部《7月22日》则更多侧重讲述事后影响后续发展上。这样的处理方式相对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也能更全面展示事件前因后果,更加丰富、全面,也具有了更多人性化的内容。但短短十分钟的恐袭现场依然只能展示得十分真实,就像他指导的《United 93》一样,会让人有亲临现场的感受惊吓程度也不亚于《孟买酒店》

  导演在片中着重关注袭击幸存者、挪威的政治领袖枪手三个部分,三条线并行展示事件的后续。而凶手与律师讲出的内容可能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因为我们都希望知道究竟是什么造成他们屠杀无辜人们。大部分恐袭的枪手都被击毙或自杀,而这部里的却自己投降,还毫不掩饰地说出一切目的,与政府谈判,算是非典型又值得推敲的案例

  导演对整个审判过程展示得很仔细,特别关注了一个受伤青年康复和出庭作证,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恐袭对这些年轻人的影响,及借助这位受害者的嘴,讲出他希望表达的内容:这样的事件不会打败我们,不会改变我们,你的目的无法得逞。特别是伤者是家人朋友支持鼓励,而枪手却是孤立无援的。这番话确实也戳中要害,是比子弹更加有力的回击,也是影片中升华的部分。

  导演在首映上表示,促成他拍摄本片的原因是,目前很多类似的右翼分子依然活跃,如果不做出行动,十年内类似的恐袭还会在发生。讽刺的是,这些右翼分子这样做就是因为911之后,他们开始对外来的难民,其他种族和教派产生抵触、排外情绪,打着保护自己国家人民安慰旗号,做出的却是与恐怖分子一样的事。暴力屠杀永远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多伦多观影

  《7月22日》观后感(五):逝者安息,恐袭事件的审判体现高度文明国家的社会体系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残酷和悲痛的事件,电影没有过多描述事件本身的情节,而是转向对于事件发生之后的幸存者,他们的家人以及恐怖分子面对社会和法庭审判的态度

  艺术创作在还原事件本身的同时可以看到恐怖分子被做了适当的美化,看到面对维亚的陈述,他似乎地下了眼睛陷入一丝伤感同情。欧洲面临新法西斯恐怖袭击的电影被世界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从不同侧面表现出沉重、阴暗和令人震惊,同时不同的社会法制背景相同的体现了伟大的和感人的故事

  电影题材通过事件本身的描述引发了一定的深度,并引入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政治主题,却也是无法解决的,比如电影的中心主题是右翼极端主义,这也是当今欧洲和西方社会的一个非常现实和重要话题

  故事的展开运用的多线平行推进的方式,一方面围绕在犯罪者身上,另一方面集中在受害者身上。这两位主角一共有两个相遇点,第一次见面是恐怖分子持枪在小岛上射杀,第二次是在电影的结尾处维亚在法庭上的陈述,也是把剧情推上高潮。而这两条线索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中平行进行空间感很强。

  由于体制的不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国家,挪威向世界表明,所有人都有权受到公正的审判。本次袭击事件是挪威二战后遭受的最大规模袭击,深入根本起因移民政策上的开放使得欧洲的穆斯林逐步增多而激化了保守派情绪。通过查找维基百科了解到当时北欧其它国家:丹麦、芬兰、冰岛与瑞典在7月24日下半旗致哀,北欧五国在7月25日正午12时一起为死难者默哀1分钟。

  但作为国人,无法理解这样的法制体系,并且与我国司法体系和政治体系完全不同。在北欧这样一个法制社会,体现的是一个高度文明和完美国度。电影描述的袭击事件的判决也是这个国家在二战争以来最重刑的一个案子,这样的法制体系的形成完全是由经济状况、文明程度决定的。他们认为只要不让犯人继续危害社会就算完成了法律的使命,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哪怕这是个罪大恶极的人,再一次证明挪威社会体系在保护和维护人权方面是非常发达的。

  这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影片,真实的反映了袭击事件后所有人的真实生活,维亚的坚强和励志表现值得感动。社会的关注让生还者得以健康的生活下去,包括受害者在内,大部分的民众对最终的判决满意,最终可以让社会回归平和安宁,无论如何让逝去的人得以安息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查找到一些世界上最人性化的监狱的图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