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逃亡者》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逃亡者》的影评10篇

2022-05-16 12:44: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逃亡者》的影评10篇

  《小逃亡者》是一部由莫里斯·恩格尔 / 雷·阿什利 / 鲁思·奥金执导,Richie Andrusco / Richard Brewster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逃亡者》影评(一):从摄像机的运用来看

  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其清新的风格。这要归功于导演恩格尔摄像机的运用。还记得小演员在玩棒球机时的长镜头吗?Joy不小心把球打向了摄像机,镜头一颤,小演员谨慎得看了一眼机器后面的导演,呵呵,太可爱了!这样的镜头也被保留下来……

  实际上,影片在这个年代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像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记录片。加之小主角的毫不做作的表演,让你打心底里喜欢。

  《小逃亡者》影评(二):小逃亡者

  导演:莫里斯. 恩格(美国)

  1953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美国独立电影的潜流一直很生猛,1953的作品,《四百击》的少儿版,比《四百击》早,应该说《四百击》是它的升级版。

  男主角叫乔伊,只有五六岁的样子,母亲外出,把他托付给大一点的哥哥照管,可哥哥想甩开他和朋友去玩,二个朋友就唆使他骗乔伊:给了乔伊一把猎枪和子弹,然后他哥哥假装被他不小心打死了,结果乔伊给吓坏了,就拿了母亲留下的钱独自离家出走了,来到一个海滨游乐场,玩木马、打棒球,钱花光了之后,就捡海滩上的汽水瓶,换钱去骑马……

  同样是孤独无助的童年,相比《四百击》的安东尼,男主角乔伊更加活泼可爱,没有安东尼的少年老成。

  手持摄影机拍摄,很多从乔伊的低视角拍摄的影像,绝对先锋。

  《小逃亡者》影评(三):短评字数有限

  这是一部很打动我心的电影。因为真实。越来越喜欢真实的东西,呵呵,真是矛盾,因为也不全然,毕竟我在无耻的看着金贤重的啥啥啥(都不好意思说)。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更珍惜这份真实吧。这是一个纠结于何为真实的年龄。我想起《再见,我们的幼儿园》一部所谓治愈的电影。我很讨厌治愈这个词,治个毛啊,矫情呗。《幼》有一种别样的美,但那时成人世界YY出来的故事。离真实太远,离我自己太远了。那样的没如同善良一样,是需要标榜的,但只能是趋于接近的。反之,《小》有一种可爱的,质朴的,平淡的,动人的美。因为它如此从容。把故事讲得很从容,故事本身也很从容。嗯,生活得过的从容吧。从容多美啊。

  撅着小脸、小屁股经历恐惧和忧伤,却快乐着,努力赚钱,又努力快乐,被欺骗了也无所谓,傻傻的笑笑,多可爱啊!妈妈下周还要带我们去克林岛呢O(∩_∩)O~

  《小逃亡者》影评(四):很好的儿童电影

  乔伊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给那个年轻的妈妈打来了水,小心翼翼地穿过人群,却扑通摔倒在沙滩上,水也洒了。他往年轻妈妈的方向看了一眼,她正张扬着,像在思考:水呢?怎么还没回来?于是他俯下身,偷偷地往另一个方向爬走了。

  雷利来到科林岛寻找乔伊,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他想了个办法,在乔伊可能经过的地方写下醒目的启事。注意这时候导演给了我们一个中景,可以看到,因为启事的高度原因,那些大人们是看不见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会低下头来往这个高度投注视线,反而是那些路过的孩子们都认真地看了启事,甚至还在一旁加上了批注——是的,大人和小孩的世界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因此绝难有交汇的时刻。最后,我们看到雷利在木马那里也写上了启事,这个启事,他是几乎趴在地上写的,他完全放弃了书写的舒适,将自己放低到乔伊的位置——他愿意主动地走进弟弟的世界,这为后面二人的和解埋下了伏笔。

  最后,雷利和乔伊在海滩上重逢。雷利说:你为什么会相信啊,这只是个玩笑而已。乔伊说:可是你没告诉我。然后,他就把自己的手交给了雷利。

  我想说的是,这才是真正的儿童电影,一个成年的导演,舍弃了成年人被这世界规训过的视角,完全站在一个孩子的位置,去经历,去冒险。

  最后乔伊就那样原谅了雷利。别忘了,有一个时期,我们也是乔伊。

  《小逃亡者》影评(五):父亲在哪里?西部在哪里?

  早在1953年,雷•阿什利执导的《小逃亡者》就预示了60年代对传统和家庭的反叛和逃离。这部电影不仅荣获了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而且影响了特吕弗的《四百下》,被认为是启迪了新浪潮的重要作品。作为一部独立电影,阿什利敏锐地洞察到当时好莱坞主流影片的精神困境,并在他的《小逃亡者》中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小逃亡者》是一部充满了童趣的作品,然而童趣之中却透露出美国社会当时的困境。主人公乔伊是个只有7岁大的小孩,平时由他12岁大的哥哥雷利照顾。母亲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看他们,而父亲则在电影中没有任何交待,只曾听母亲抱怨过一句:“雷利,如果你爸爸在家,那就不同了。”可以推测,父亲也许是上了战场。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美国男性离开了家庭奔赴战场,家庭妇女不得不在社会上从事男性的工作以养家糊口。

  在这种背景下,母亲只得长期把乔伊扔给雷利照顾。这却苦了雷利,由于年龄的差距,雷利和乔伊根本玩不到一块。原本雷利生日这天,母亲答应他去科林岛(美国一处平民游乐场)游玩,却因为母亲临时要照顾奶奶,而要求雷利必须一整天都照顾乔伊,哪也不能去。生气的雷利与伙伴欺骗了乔伊,让他以为自己开枪打死了雷利。吓坏了的乔伊拿着母亲留下的钱独自逃到科林岛,没成想却玩得很开心,而雷利必须在母亲回来之前找回乔伊。

  乔伊的出走是被迫的,而迫使他出走的原因,与其说是被哥哥雷利所骗,不如说是父亲的缺席所导致的。父亲的缺席导致了传统家庭关系的破坏,这不仅使雷利和乔伊的关系失和,同时也让母亲与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疏远。但乔伊有两个想象中的父亲,来弥补现实中父亲的缺席,一个是他的哥哥雷利,另一个就是西部英雄。这在影片的开始就表现了出来,乔伊在地上信笔涂鸦,所画内容正是一个牛仔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奔腾;而哥哥随后出现,如同父亲一般训斥他不要在地上涂鸦。现代都市里虽然没有西部,但有科林岛这处俗世的乐园。逃亡到这里的乔伊,在钱花光后靠拾玻璃瓶赚钱,并像西部英雄那样骑了真正的马。马场老板某种程度上再次替代了乔伊的父亲,他不仅亲切地教乔伊骑马,还告诉乔伊真正的牛仔必须学会跳马,并煞有介事地向乔伊演示了一遍。最终哥哥雷利找到了乔伊,两人安全地回到了家庭,只有妈妈被蒙在鼓里。

  乔伊的出走是一个精神上寻父的过程,也是对美国神话的一次验证,在父亲缺席、母亲温柔不再的现代都市里,家庭伦理是否还在发挥作用?个人奋斗是否还能实现理想?这次离家出走以胜利告终,乔伊在科林岛当上了牛仔,而与哥哥的隔阂也化为无形。在影片最后,乔伊看着电视上的西部片,拿着自己的玩具手枪不断射击着,而哥哥在一边像父亲一样为他脱下湿掉的衣服,换上新衣。乔伊的两个精神之父都回归了。虽然他真正的父亲仍然缺席,但他已经证明了美国神话依然有效地运行,在路上的孩子很安全,而且可以回家。

  《小逃亡者》影评(六):无所不在的美国精神

  这是1953年的美国,牛仔、玩具枪、电视、热狗、汉堡、电车、游乐场、棒球、保龄球、可口可乐、海滩、马匹……一派繁荣景象。

  当7岁的乔伊以为自己“杀死”12岁的哥哥雷利并离家出走,踏上电车独自在大街上瞎晃的时候,我真为他捏一把汗;当乔伊在海滩安然睡了一晚后,当他三番五次抱拿着喝空的可口可乐瓶子去换钱的时候,当他吃西瓜的时候,当雷利发现乔伊牵着气球的时候……我笑倒了;与此同时,我也提醒自己,这是社会安定、民众善良的美国,是所有公民为之自豪的美国。这里没有人贩子,没有地痞流氓,没有告密者——虽然乔伊也怕这一点。

  有人说,这部影片影响了《四百击》、《红气球》,其拍摄方式更影响了库布里克!没有莫里斯•恩格尔的《出走的孩子》,就没有法国新浪潮。前半句是有点道理的,即使特吕弗不想表现得那么听话,安托万的叛逆、谎言、偷窃、逃跑……也的确带有像《出走的孩子》致敬的成分。但是,后半句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原因众所周知。

  但《出走的孩子》仍不失为一部杰作。正如描绘同一场战争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前者是直接描绘战争的惨烈,而后者剑走偏锋,描绘战争来临之前的平静。成人社会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就是战争,谎言、死亡、失信、朋友、警察……在战争来临之前,就让我们单纯地相信吧,正如结尾部分,雷利说:我们只是开玩笑,你怎么会相信,乔伊则说,因为你没有告诉我。说这话的时候,乔伊是半哭的。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音乐很棒,简单明快,浑然天成;还极富引导性,把演员、导演和观众的情绪紧紧连接在一起,使得当中很多没有台词的地方,也处处闪光,又不失童趣。比如乔伊想要一个妇人的可乐瓶,却打翻了她的纸杯,于是他主动提出给她倒水,结果水箱被人团团围住。好不容易取到水了,路上摔了一跤,乔伊便不敢回妇人哪里取可乐瓶子,又逃了……哥哥也不是一味的坏到底,比如他用粉笔写给乔伊的留言,每一条都被篡改了。其中有一句,I’AM NOT DEAD,生生被别人抹掉了NOT;再比如,哥哥雷利在外面过的还不如弟弟乔伊呢,他的衣服就差点被沙子埋掉……中国电影总是把小孩处理得很乖很听话,甚至是很有心机,这点最讨厌。

  温馨之余,我想起另一部法国电影(暂时想不起名字)。有两个超级要好的玩伴,其中一个因为受到恐吓,出卖了另外一个,最后落水的故事。落水的还有穆谢特;说到自杀,还有《德意志零年》的小男孩……世界一切美好吗?理想主义者云:“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影片结尾,雷利在海滩上找到了正拖着塑料袋捡可乐瓶子的乔伊,两人和好,就像水消失在水里。乔伊对雷利的原谅,雷利对乔伊的宠爱,让人羡慕。至少哈桑与阿米尔从没这样甜蜜过,也难怪《追风筝的人》一定要和美国挂上钩。

  其实《出走的孩子》中也有很多可能发生意外的暗示,难怪有人想到了库布里克。但莫里斯•恩格尔让暴风雨化解了一切,也让美国大众为他们的人性沾沾自喜半个世纪呢。

  《小逃亡者》影评(七):诡异的童趣

  “美国独立电影里程碑之一,影片影响了《400下》,《红气球》其拍摄方式更影响了库布里克!没有莫里斯·恩格尔的《出走的孩子》,就没有法国新浪潮。”

  这是DVD封套上的介绍。

  WOW。

  所以我看了。

  但是看完之后,除了为这个表面散漫的故事心悦诚服外,我的观后感非常复杂,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折服了我,像一个好梦同时又像一个最可怕的坏梦。表面上,这片子充满童心童趣,哥哥的生日礼物,一个5岁小孩独自的escape island之旅,炙热的沙滩,一次又一次的旋转马车,捡不完的可乐瓶,热狗和棉花糖,小马驹和哈哈镜,完全是一场浪漫的奇遇。

  但这个故事同时又激起了我童年所有的噩梦,让我感到由衷地不寒而栗:

  噩梦1:谋杀亲人。我6岁时在睡梦中姥姥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当时我们睡在一个床上。大人们把她送医院急救我都没有醒。之后这成了一直困扰我的谁也不能说的恐惧:姥姥是不是被我踢死的,在长大的这二十年里我反复问自己,甚至在午夜惊醒。一种说法是,小孩子不能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常把亲人的离世当作自己的过错,严重的可以导致心灵trauma造成人格扭曲。这个故事的起点就是小Joey认为他杀死了哥哥而逃跑,有一个joey躲在衣橱里,惊恐地听着电话铃声的场景,还有在coney island遇到警察时的反应,都是最真实的恐惧的写照。

  噩梦2:出逃。我小学二年级有一次和哥哥打架,用砖头把哥哥的脑袋砸了。当时血一下子迸了出来。我哥哥捂着头号啕大哭往家跑。我当时血液好像凝结了,觉得我闯了世界上最可怕的祸,可怕到我从今往后决不能再回家了。我掉头就跑,也不知道跑去哪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再也不能回家!当时那些延伸的马路看上去都伸向可怕的未来,永远也跑不到尽头。我还有逃学躲考试的经历,也是同样的。太阳特别灿烂,街上的人热别少,可心里却感到世界末日一般。回到这片子,如果没有前半段joey逃跑的原因这一个小因子,单看后面coney island的情节,确实是很可爱的,但一旦把自己带入小Joey的心境,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可怕:一个很小的自己在一个巨大陌生的游乐场晃荡,看着那些肥胖的大人和满脸脏污的小孩像看着遥远的过去,早上空无一人的沙滩,黄昏投在地上斑驳的树影。看这些片断时我都不由得想到自己,那种害怕、无助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噩梦3:Freak Show。记得小学春游时,儿童乐园里有个畸形胎儿的展览。一个个皮肤被福尔马林药水泡的皱吧的畸形儿被装在小瓶子里陈列在一个阴森森的屋子里。到现在那个屋子的味道、光线和那种古怪恐怖的气氛都深深刻在我脑子里,绝对是我童年的一个烙印,什么时候那个键按下去什么时候还会胆寒(真不明白为什么儿童乐园要搞这些东西)。little fugitive里也有一段freak show (见花絮内容,60年代末的版本删掉了这部分),除去这一段,你不觉得那一圈又一圈joey坐在旋转木马上看那些古怪的哥特浮雕很可怕吗(joey用手捂住了眼睛那段);还有在炙热的阳光下一群大人穿着泳衣抢水那段,我觉得都像古怪极了可怕极了的freak show。

  我不知道这部片子是只和我相关还是有很大的通性,我一点也不觉得这个片子是部精巧可爱、温馨有趣的小品,正相反,这部片子暗黑得很,可以和一流的恐怖电影相比。难怪400击会专门拿出一个镜头像这部片子致敬。另外比如开头小孩在街上用粉笔画一只瘦长的马配上那段独白,结尾joey在电视机前长达3分钟一刻也不能停地比划着小手枪的片断,简直是cult片的桥段。

  《小逃亡者》影评(八):开先河的拍摄方式

  一下子就被自然,流畅,淳朴的风格吸引了,对白不多,故事简单,环境和人物行动都充满了诗意。 整部影片都写着“上镜头性”这几个字,光、影、人、街道、海滩,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韵律,并有着在当时的美国电影中极其罕见的日常生活的真实美感。

  传说一部好的电影一定要有一场雨,然后就真的等到了一场雨,Lennie写了那么多字,不仅被涂鸦篡改,还被大雨冲刷,可Joey仍然不知去向,哥哥感到焦急了,雨后Lennie看到Joey海滩在捡瓶子,奔向他,Joey一脸委屈地说"怎么不告诉我",然后兄弟俩分享了父亲送的生日礼物——口琴,我是真心感动得要哭出来了呢。怎么拍得这么好!

  首要的问题是,怎样把一个小演员天然的状态发掘得如此到位!(跟那种一看就热爱表演和镜头的天才小演员很不一样哦,不是那种超出一般小孩的小大人式的可爱劲儿,而是一个儿童非常本真的状态)

  秘密在那个包里。本片主要的导演莫里斯·恩格尔,也是摄影师本尊,基本上是遮着摄影机偷拍的,罩在一个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包里,夹在腋下(这样也比较稳定),也不看取景器。

  可我们看结果,灵活是灵活,自由的角度和运动(并不强调运动,需要的时候才动,紧跟人物,但并不显眼),但画面非常稳,也有很多漂亮的构图,只能说导演大人的摄影技术太好!(小盆友在木头棚子里观察阳光那段太美了有米有,还有小盆友看到的情侣亲吻的剪影,有丰富的后景活动哦,好处特别多,不一一举例了;打棒球那,摄影机被球击中了,晃了一下,但仅仅小幅度晃了一下,瞬间就回来了。)

  对付非职业演员(这里还是儿童演员),把摄影机藏起来,尽量让他意识不到镜头存在,对释放他表演的状态还是很有用的。

  我查不到摄影机的详细信息,只知道是一款导演大人自己设计的35mm便携摄影机。(太高能了!)不过不清楚是改装,还是拼装,也查不到型号。剧照中摄影机都装在套子里,也看不到。

  这种小作坊式(预算大概三万刀)的独立制片,free-style的拍摄方式,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的引入,其实也是五六十年代青年电影的重要特征。如果说对新浪潮的影响,可能这方面意义更大。特吕弗的说法在市面上被简单化了,他说的是:“Our New Wave would never have come into being if it hadn’t been for the young American Morris Engel, who showed us the way to independent production with [this] fine movie.” 强调的是这种独立制片的方式,如果没有这种方式,就不会有新浪潮。

  这是53年哦,应该最早这么拍故事片的,过了好几年才有手册派的那些年轻人拍的生机勃勃的电影,卡萨维茨也才开始拍片,如果说卡萨维茨是美国独立电影之父,那恩格尔起码是它大爷了。(很有趣的是恩格尔跟卡萨维茨一样都是夫妻档,家庭式团队,卡萨维茨两口子是演员出身,当然卡萨维茨也很精通摄影的,而恩格尔夫妻都是知名平面摄影师出身)。即便跟纪录片风潮相比,《小逃亡者》也比直接电影更早,而那时英国自由电影也刚刚启动。

  再追溯一下呢,怪不得Engel会选择这么自由的制片方式,原来他在二战中当过战地图片记者(应该还是受纪录片的影响)。又看了一下他的平面作品,非常出色的人物摄影。再一查,了不得,他跟过Edward Steichen大师。

  总结:手持拍摄(偷拍)→ 对非职业小演员的天才发掘(专注在人物的状态上,而非故事),捕捉生活质感(纪录+即兴成分),全新的个人化的制片方式。这确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电影。

  可惜导演的作品真心少。

  参考:

  《小逃亡者》影评(九):出走的孩子

  可以想象、期待,开怀,忧伤,回味的黑白电影。

  也许所有的弟弟都想要缠住哥哥,而哥哥们总是视他们为累赘,于是一场追逐与逃脱的游戏开始了。

  乔伊今年6岁,哥哥雷利12岁。影片是从乔伊蹲着用粉笔在地上画一幅画开始的,也许此时根本没有看清他画的是什么,一个小人儿,和,一座细长细长的桥。哥哥雷利在不远处与他的伙伴儿站一起说话,地上的粉笔画面并不完整,一开始你完全只当作这是一个孤独的孩子自己的玩儿乐。乔伊想要哥哥的口琴但哥哥从来不让他碰。乔伊想跟哥哥一起打棒球,几经努力才允许他做场外人员。哥哥和伙伴儿们商议要去格利兰岛,乔伊也要去,当然不被允许。乔伊总是用一种恳求又期待的眼神望着哥哥……而哥哥总是不耐烦并试图摆脱他。哥哥生日那天,妈妈接到电话去看另一处重病的奶奶,于是一天半单独照顾乔伊的任务就落到了雷利的身上,雷利百般不情愿但又无奈。乔伊回到自己的房间在张纸上笨拙地写了几行字“A HAPPY BIRTHDAY”,然后到自己的小柜子里选取礼物,似乎哪个都不舍得,拿起又放下,最后终于选取了一个破烂的棒球然后用画包起来去送给哥哥,哥哥打开一看立马就到乔伊房间扔到了他身上。。。。。。讨好没有成功还惹哥哥不高兴。

  如何摆脱乔伊呢?雷利的伙伴儿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乔伊对真枪的好奇中了计,误认为自己打死了哥哥,从一个大孩子手中接过哥哥的口琴哭着跑回家,从家中拿了钱,从后窗跑出,坐上火车,一个人去了格利兰岛,那里是一个游乐场,海边的天堂。在那里,乔伊都没有任何关于哥哥死去的回忆,只是在看见警察时,即使只是背影,他都要悄悄绕道而走,好像那些警察都是要抓他的。此外,他就一直好奇于所有的游戏之中,穿行于人群,街上的,游乐场中的,海边沙滩上的。。。。。。

  那些完全是一个儿童好奇的眼光,所好奇并一一去尝试的世界。骑上木马一圈儿一圈儿地努力用手去够边上的蓝框;买一个棉花糖吃上一口就团成一团练习投空汽水瓶只为了在游戏中能掷中目标;到照相馆里好奇地从照相机里看到一个颠倒的超人像,于是执着地把本来正放的纸像倒过来于是从相机里看到的就变成了正的;乔伊从不隐瞒自己的名字,所有他玩儿的地方,人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做乔伊,所以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杀死哥哥后自已要隐姓埋名:),他只是以为要离开那个闯祸的地方。为了骑上真正的小马,并且真正地让小马带着自己跑起来而并不只是慢慢溜一圈儿,乔伊从另一个小朋友那里知道空瓶子可以换钱后,一次一次,一次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两个,三个,八个,十个,二十个,。。。。。。。看吧,乔伊往返于沙滩上,寻找一个又一个瓶子,捧在胸前,跑到换钱处,用换来的钱去玩儿自己想要玩儿的游戏。

  终于,乔伊这一次又一次单独一个前往小马场骑马被游戏的主人杰伊觉得奇怪了,只问了三个问题乔伊就仓皇逃走了。杰伊问:乔伊你是跟谁一起来的?跟爸爸一起来的?跟妈妈一起来的?

  一个晚上过去了,第二天清晨,乔伊又来到了杰伊的跑马处。杰伊这次换了个策略,问乔伊是否愿意为他打工,乔伊这么想要骑马他当然满口答应。但是杰伊说可是乔伊你没有社保卡,我们要订一个,你告诉我你的地址;乔伊毫无顾虑地说出来。杰伊查到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到处找不到乔伊的雷利在家中接到电话。。。。。。。。。。。。。。。。。。

  妈妈要在今天晚上六点就回家来了,六点之前,必须平安把乔伊带回家,所有的事情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一切都好,就像雷利在电话中对妈妈撒谎一样:我很好,我们都很好。但是乔伊看到杰伊与经过的警察说话,他给吓跑了,雷利在岛上四处寻找。。。。。。。他从一处写满字的地方受到启发,用粉笔在一个又一个地方写上给乔伊的话,说自己没有死,在哪里哪里等他。但是这所有的地方乔伊都没有看到。时间越来越接近晚上六点,下午三点十五分,下午三点四十五分,下午四点半,下午。。。。雷利一次一次询问着时间,走到警察点寻找丢失孩子处又离开而没有报失。终于,雷利在玩儿游戏时,在最高处看见拿着一个气球的乔伊,而乔伊当然完全听不见哥哥的呼喊。。。。。。。气球飘向了空中,乔伊又消失在了雷利的视线之外.........

  一场大雨之后,空无一人的海滩上,乔伊又拾起了瓶子,他现在不再用手一个一个托在胸前了,而是用手拉着一个袋子,游走于一个又一个垃圾筐之前,沙滩上被他的袋子拖出了一条又一条线。。。。。。雷利兴奋地跑上前去。。。。。乔伊只说了一句“你并没有告诉我”就跟着哥哥走了,那些瓶子一点儿意义都没有了,他扔下看都不看一眼,用手绕过哥哥的腰。。。。。。

  回到家里,雷利去洗澡,乔伊又对着电视玩儿起了他的手枪,一枪一枪地打向电视。雷利很像一个哥哥的样子为乔伊擦湿头发,脱下脏衣服换上干净T恤,乔伊任哥哥摆布而并不停下自己的游戏。一切妥当,妈妈开门回来了,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影片的结尾,再次出现了片头乔伊画的粉笔画儿,原来是一个小人儿骑在一个有很细长很细长身子的马上,因为乔伊是这样想成为一个牛仔,他穿的衣服的样子也是像一个小牛仔,所以他才会一次又一次去拣空瓶子换钱而去玩儿骑马,也正是这个游戏引起了杰伊的注意,而才使哥哥有机会找到了他。

  这么好看的一部电影,忍俊不禁的地方很多,笑得喘不过去,惊吓的地方也有,原来那个打死哥哥的游戏,因为雷利的使坏吓得我差点儿以为这个游戏在孩子的疏忽下弄假成真。。。。。。

  小乔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