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只愿笑
一千三百年前的秋天,终南山已是郁郁葱葱,翠绿一片,白天清泉在石上流,夜晚清风在林间吹。
时间的洪流浩浩荡荡,无可阻挡,如今的王维也已与那“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自己告别,走到了一个“行动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年纪,在经历了纷繁的苦乐、得失、毁誉、称讥之后,终于对“放下”和“放下之放下”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把握。
于此,王维了知,生命就像是一场游戏,无法置身戏外,也因此,徜徉其中,并在每一个当下觉知,这只是一场游戏;也因此,与其抵制,不如相拥,与洪流的每一个当下相拥。
于此,往后余生,他在绵延的终南山,辟了一块空地,修了一个木屋,如是,苔痕可以上阶绿,草色可以入帘青,而居于其中,可以调素琴,可以阅金经。
于此,一个人独来独往,却全无寂寥之感,看东方大日,看夕阳西下,听鸟鸣山幽,听万籁俱寂,溪声尽是广长舍,山色无非清净身,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待到某一天清晨,一口气走到了水穷之处,筋疲力尽,席地而坐,仰望蓝天。白云青山中,飘来飘去,像极了心海里泛起又落下、泛起又落下的,念头。
这时,林中走来一个老者,和自己一起坐了下来,彻底敞开地畅谈,哈哈大笑之中,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空间,全然的当下,无上的自在。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两千五百年前,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就是传统里的拈花微笑,一种对于生命实相的领悟,一种对于心心相印的契合,一种对于语言无法企及之处的表达。
在生命的历程中,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微笑超越语言,超越文字,微笑总是在人生转角之处,生发着特别的温柔与力量。
西藏有句谚语说,你可以在踏出的每一步中都展现悲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仅仅是将悲心藏于心底深处是不够的,你需要在每天生活的起舞之中,将它呈现出来,譬如,一个微笑,譬如,布施一片叶子,譬如,念诵一段经文,等等等等。
如果有可能,此生你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去看一看风马,和那儿的小喇嘛,去看一看那单纯的、无尽的微笑,和人们心里的盛开的花。
你没有布施过一个微笑,你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什么又是无住相布施,那听起来会很抽象,直至你真正去做了。譬如,每一个清晨,你可以给陌生人一个微笑,给小区的门卫一个微笑,给辛勤的清洁工一个微笑,给穿行于城市之间的快递小哥一个微笑,你问自己,这个微笑会让这个世界好一些吗,你微笑的时候有自我吗,还是没有能所。然后,你对于微笑,会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了知。
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微笑。
来吧,给自己一个微笑,你看,你可以微笑,给自己微笑,绵绵不断地给自己微笑,你是很好的,也是良善的,你是可以敞开的,也是可以无所畏惧的。
请来个微笑吧,你里面有个会让自己自在和无畏的微笑,不仅你的笑颜逐开,你的心里也有笑容,这种喜悦与温暖的感觉是一直都在的。
我们必须学着更好地对待自己,带着更多温柔,要经常微笑,无论有没有人在看你的微笑,你都可以听听自己的溪流,回应自己,你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或许会说忧郁是好的,以为忧郁时便会对轮回的苦产生厌离,以为出离心自然生起,以为可以开始看到彼岸,只是,当我们真的忧郁时,根本无法超越那种神经衰弱的状况。
所以,请舍离忧郁,于此展开美丽笑颜吧。
何以我们要在泥泞中打滚呢?
我们何不唤醒自己,同时来个微笑。
在此生绵延的起伏里,情况可能是痛苦的或令人鼓舞的,只是,若是对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一点了解,对于知是空华即无乱转有一点了解,对于无苦集灭道有一点了解,那么,无论什么样的境遇,苦乐如一,全无分别,如是自在,微笑千年~
梧桐,20190112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