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生活发给孩子的邀请函
本文作者/枣姐
01在一个心理学网站给咨询者释疑答惑,发现了一个问题,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心理问题上不自觉有了草木皆兵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有些压根不是事儿的事儿,过分夸大,严阵以待。
比如某个人问:小时候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担心有坏人上门,很恐惧,想知道这份恐惧的源头是不是和自己听了太多负面社会新闻有关。
为了找到答案,这个人还找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认为,社会上的负面事件是非常稀少的,不足以成为恐惧的源头。她就此事和心理医生有异议,于是拿出来到这里继续问。
我小时候一个人在家时,家里的门栓从来都是栓上的。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场景,有什么必要探讨呢?但是,人和人就是这么不同,这个人居然还找了心理医生,居然又因为和心理医生的不同看法,再跑到别处来求证。我答了她一句话:您是有多闲呢?
因为我的回复简单直接,这人不高兴了,怼我:我愿意啊,我自己长期和心理医生沟通,遇到困惑想问就问……
另外有个人,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好像干什么事儿都有点怵头,感觉从小到大也没受什么挫折,所以找不到缘起。想来想去,想到父亲性格中有懦弱的成分,于是求问,自己是不是遗传了父亲的心理机制。
干什么事儿都有点怵头?这也是一个初入社会的人的正常反应啊,怎么就和心理学联系起来了呢?
心理机制,看这说辞,多专业啊,对心理学一窍不通的人压根不知道这样的词语的。但是,学习了一点心理学的皮毛,就每天拿只放大镜在自己身上照本宣科,是不是也和学习心理学有点背道而驰了?
02这代人基本从小什么都不缺,要物质有物质,要宠爱有宠爱,所有感官都被得到了极大满足。相比于过去N多代人,独生子女一代所获得的,是过去N代人连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这代人的幸福值,好像并没有过去的人幸福值高。
就是什么都不缺的这一代,存在问题好像也是最多的。抑郁症,尼特族,网瘾,低头族……等等等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心理疾患,各种奇形怪状的人生,不胜枚举。
因为这些不胜枚举的问题,各种教养孩子的理论横空出世,不能说这些理论说得没道理,但我还是有点想不通啊,过去那个年代,父母用家法管教孩子是家常便饭,好像也没见出什么事儿,现在讲究科学抚养了,家长喊两嗓子拍两巴掌,孩子居然“噗通”一下跳楼自尽了。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3过去的女人也结婚生孩子,一个人生七八个,没有公婆帮忙也都养大成人了,现在可好,只生一个,嚯,你看这个折腾吧,从怀孕那一天起,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来了。
我接到过不止一个倾诉——我都怀孕了,婆婆还不过来伺候我!我都怀孕了,老公还不啥事都依从我!
每听到这样的吐槽,我那个无语啊,您不就怀个孕吗?至于这么大张旗鼓的吗?
妊娠期头三个月,的确很难捱,可是,世世代代的女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怎么到了您这里一家伙就成了金枝玉叶了?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碰,恨不得婆婆和老公从自己怀孕那天起,就得天天三叩九拜早请示晚汇报了。
曾经,有个女人和我痛哭流涕的不能原谅,不能原谅自己孕期时,某天半夜想吃个什么东西,非要老公去买,老公没从,这梁子就此就结上了,孩子五岁了想起来还透心凉呢。
我也是女人,知道孕期的确有想特别吃什么东西的时候,但也不至于急到半夜三更非得让另一半不睡觉满城里去给您找吧。您不睡觉,人家店家得睡觉啊。
孕期馋嘴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是,稍微有点克制心,稍微有点忍耐度,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笑话啊。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好像不觉得这是笑话,反而将这种事儿看成是自己是不是被伴侣重视的证据。
说起来还振振有词:“我都给他怀孕了,怀胎十月如此辛苦,让他付出点不是应该啊。”
生育本来是上苍赋予女人的一项荣光,现在却成了很多人做出无限牺牲的“牺牲”了。
每看到这样的读者,我都忍不住想问她一句:您生出来的孩子管别人叫妈么?
很多人说:如果我能做主,还真就不生了。
然后会历数生孩子的种种代价,首先是身体上的伤害,继而是工作上的代价,再就是带一个娃长大的各种辛苦。
每听到这样的吐槽,我都想请这些女人去看一下《人间世》的第二季,有关妇产科的那一集。具备生育能力还一肚子怨怼的女人,如果看到有的女人为了要一个自己的孩子把性命都丢掉的悲剧,还好意思这么大言不惭么?
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
生完孩子,一个女人才实现了真正的完整,只有当了妈,你才知道当一个妈妈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儿。04每听到年轻人各种奇形怪状的吐槽,我都会想起某个小说家说的一句话: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享受到由痛苦转换而成的财富。老话说吃苦要趁早。
独生子女一代之前的那些代,没有优渥的生活环境,吃饱肚子都成问题,所以,不得不早早的实现了吃苦要趁早。
从物质占有上来说,那些人和独生子女一代比起来,好像过得很苦,但是,那代人心理有问题的,好像没现在这么严重。究其根本,不过是从小到大相对粗粝的生活环境让那些人的心不至于那么娇贵。
睡惯鸭绒床垫的公主,七层垫子底下有颗黄豆粒都感觉硌得受不了。连床被子都没有的穷孩子,直接躺在沙子堆上都能睡着。
从生存环境上来说,穷孩子不如公主幸运,可在人生长路上跋涉的途中,面对风霜雪雨,谁的生命力又更茁壮顽强呢?
《朗读者》第二季中,董卿有一段话说得特别深刻:
痛苦本身并没有意义,要看对谁来讲。对于温室的花朵来说,痛苦就是灭顶之灾。对于松柏来说,它如果能扛过所有苦难,那痛苦就是财富。这就是所谓的松柏之志,经霜犹茂。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辗转各种关系帮儿子转班,具体原因不过是,儿子所在的班级遴选手工制作参赛选手,没有选上她的儿子。而她家孩子呢,在手工制作方面确实挺棒。
“就是因为我过节没有给老师送礼,于是特意给我儿子小鞋穿,这种没品的老师,离得越远越好。”
或许这个朋友说的是真,但是,对于她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极不赞成。
孩子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的确让人生气,可是,孩子这一生,谁知道会遇到怎样的人啊,现在可以帮着儿子转班,将来到了社会上,难不成还要继续帮着儿子转工作环境?
外面的世界我们改变不了,越早引导孩子调整身心适应各种挫折越好。
挫折是生活发给每个人的邀请函,邀请你来锻造那颗可以脆弱也可以强大的心。
这份邀请函,越早送到孩子手中,他们越能早一点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人间。
- END -
枣姐:知名自媒体人,百万畅销书作者,儿女情长,烟火道场,徒手微光写就霹雳文章,带你邂逅智慧、温暖和希望。
每个关注枣姐的人都获得了希望、智慧和勇气
“我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句话欺骗了多少人
对孩子狠心是个技术活
给“在看”的自己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