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肯尼迪家族》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肯尼迪家族》的观后感10篇

2022-04-04 03:3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肯尼迪家族》的观后感10篇

  《肯尼迪家族》是一部由强·卡萨执导,杰克·比尔 / 克莉丝汀·布丝 / 蕾切尔·威尔森主演的一部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一):拍的很不错,演技也很好,美国腔甚少

  情节紧凑,有张有驰,人物刻画恰到好处。唯一令人感觉不妥的是片中大量出现的道听途说的情节。诸如竞选中的不道德行为,肯尼迪的私生活,他们与胡佛、约翰逊的芥蒂。虽然这些事情被广泛传播,但是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所以我认为这部片子可能会误导一些缺乏经验的人。

  不过奇怪的是,片子却没有大肆宣扬肯尼迪之死的幕后故事。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两位肯尼迪被刺的故事版本多如牛毛,编剧也莫衷一是,无法取舍,只好采取与拍摄先前故事不同的手法,只拍被刺事件,不拍经过由来。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二):史诗电影感的电视剧《肯尼迪家族》——那些传奇的人物

  有人说,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民主平等,越来越世俗化和平民化。我乐见其成,但是翻开历史书,我又开始深深怀念那些伟大叙事里的传奇人物和神秘家族。没有了他们,历史该多么无趣啊?!尤其是那些人那些事经由影视表现出来,更加叫人动容。

  十二月,我利用零碎时间看完的八集《肯尼迪家族》,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美剧,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感,让人回味无穷。不同于一般的肥皂剧,《肯尼迪》家族的每一集内容环环相扣,国际国内大事与家族内外小事交织缠绕互相影响,时而波澜不惊,如同美国乡村般宁静祥和,时而又惊涛骇浪,如同核战危机一般一触即发,带有史诗的气魄和电影的格调。

  而剧中的肯尼迪家族人物,无论是咄咄逼人的老肯尼迪,外柔内刚的老肯尼迪夫人,还是郎才女貌的肯尼迪总统夫妇,难掩光芒的小肯尼迪夫妇都性格鲜明,叫人难忘,也叫人深思。他们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一、老肯尼迪——进取的爱尔兰移民

  老肯尼迪身上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移民的开拓进取精神。老肯尼迪在帮助JACK竞选总统时,不只一次地向自己的老熟人们说:“这个国家待我们不薄,原来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我们现在都成了富翁。我就是想,我们这个家族要回馈这个国家。肯尼迪可以改变这个国家。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没有阻止得了卡斯特罗,但是JACK可以做到他们没有做到的。”这话里有老爱尔兰农民的固执和狂妄,也有急于为国家服务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迫切愿望。

  可以说老肯尼迪的这种进取和自信的精神是肯尼迪家族发迹的原动力。一切似乎都是按照老肯尼迪的意志在进行,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肯尼迪家族上升的趋势。雄心勃勃的大儿子John在二战战场上牺牲,老肯尼迪便积极栽培本来并不看好的二儿子Jack,二儿子Jack当选之后,老肯尼迪又极力促成了三儿子Bobby担任司法部长。事实证明“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当爱尔兰农民的血性精神注入到平稳理智的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中,Jack和Bobby兄弟果然互为犄角,在校园种族歧视问题上,与古巴的猪湾事件上,与苏联的核危机问题上等等都打出了好几回合漂亮的组合拳,部分地实现了老肯尼迪对其老友们的承诺。

  但是人的性格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可能带给你优势,也会留下伤痕。老肯尼迪达成总统之梦的“不择手段”,一方面为JACK开辟了道路,譬如在JACK竞选参议员的时候,他通过鼓动一个与竞争对手姓名字母相似的流浪汉参选来分流对方的选票,一方面又被政治掮客所利用,虽然一时获得了芝加哥黑帮控制下的产业工人的选票,但是终究因为Bobby在司法部长任上,认真打击犯罪,而与黑帮结下了仇恨。所以,最后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就是死于黑帮的报复。中国有一句古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在此处,也十分恰当。

  当然我们从以上事例中除了能看到老肯尼迪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肯尼迪家族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还能看到美国的编剧并不惮于直面和揭示选举制度的弱点,如这项制度也可能被操纵,被利用,等等。但是,在这份弱点背后,你也能看到民主制度的强大,它不会因为别人描述了它的缺点而将其封杀...(南方黑夜天气冷,节省码字时间,此处略去一千字)。

  老肯尼迪夫人——坚忍的天主教徒

  虽然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在历史上和国际上的知名度更高,但是我个人认为剧中的老肯尼迪夫人更加丰富而立体,让人分明感受到一种厚重的精神力量,而且叫人相信一个家族的格调必然是与老祖母息息相关的。如果说老肯尼迪先生是家族的原动力的话,那么老肯尼迪夫人就是家族的坚强后盾。

  老肯尼迪夫人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剧中有一段情节,是老肯尼迪夫人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讨论丈夫外遇的问题。老肯尼夫人自述道:“我们的丈夫有天赋的才能也有天赋的风流。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关于肯尼迪的许多绯闻。亲爱的,那些都不是谣言(rumor)。我也有忍耐的极限,我带着孩子搬回了我父亲家。肯尼迪来见我的父亲,之后我父亲便送我回去,他说:‘一个天主教的女人应该呆在他丈夫的身边。’”你看,这是怎样一个传统的家庭,堪比我国的“三从四德”。但是,在威严的传统下,老肯尼迪夫人却保持了自我的意志,她所有的让步,都是为了坚守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那就是对家庭、对子女的爱护。

  除了忍耐以外,老肯尼迪夫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与坚信。她坚信“上帝的方法不同,但是他的目的是一致的。”她希望老肯尼迪能去教堂做弥撒亚,但是老肯尼迪总是敷衍,而且幽默地表示:“事情要做成功,必须要两只手。上帝的手,我的手。(God's hand, and my hand)”在大儿子战死二战沙场时,老肯尼迪咆哮着:“见鬼!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嘛!他让一个这样聪明、英俊,而有前途的年轻人就这样死了嘛!”而老肯尼迪夫人只能以泪洗面。当老肯尼迪中风瘫痪以后,老肯尼迪夫人面对一蹶不振的丈夫,安慰道:“要接受上帝的旨意,慢慢来,你一定会站起来的,让孩子们看看。”老肯尼迪夫人又曾经对儿媳杰奎琳和伊索尔坦诚说:“我所有的孩子中,我最喜欢Bobby.因为其他两个男孩都像肯尼迪,而Bobby像我,Bobby是我的。”的确,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Bobby虽然做事雷厉风行,但是骨子里他没有大的政治野心,他喜欢与平凡的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他的从政是为了满足父亲的野心,为了扶助亲爱的哥哥。但是当肯尼迪总统遇害之后,Bobby决定竞选下一任总统尽兄长未完之志的时候,老肯尼迪夫人又参加了Bobby的竞选演讲,为他争取广大女性选民的支持。老肯尼迪夫人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因为她坚信上帝的存在与安排,所以她曾说:“如果不是我的信仰,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足以让我无法坚持到今天。”

  老子说过,水是天下至善至柔的东西,但是“天下莫与之争”。老肯尼迪夫人在坚忍背后蕴藏的能量同样是惊人的。老肯尼迪在驻英大使任上,被罗斯福总统撤换,急躁的老肯尼迪立刻想对总统发难。而老肯尼迪夫人却在这时,表达了更深的政治智慧:“罗斯福曾经对你有恩,你在这个时候攻击他,别人会认为你忘恩负义,这样一切都完了。亲爱的,你写一封信感谢总统,并接受他的撤换。”又一次,老肯尼迪执意要肯尼迪总统将Bobby引入内阁,老肯尼迪夫人表示反对,并认为这样会招致媒体和公众的置疑。直到老肯尼迪说明,年轻如肯尼迪总统,如果在内阁中没有人发声支持他,他的政策将得不到执行,老肯尼迪夫人才转而支持丈夫的决定。后面,事实证明在猪湾事件和古巴危机时,Bobby的“冲锋陷阵”为肯尼迪总统在内阁决议中排除军方的反对和应对中情局胡佛的杯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肯尼迪夫人还在老肯尼迪因为芝加哥黑帮的事而中风的时候,打电话对肯尼迪总统兄弟表达了不满,认为他们无论如何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这是怎样一个坚毅的女子啊!

  但是最能体现老肯尼迪夫人性格特征的,还是在处理家庭事务上。原来,老肯尼迪家除了三个优秀的男孩以外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罗丝玛丽(rosemarry)",这个女儿到8岁时查出患有智力障碍,并且容易失控发疯。老肯尼迪自作主张,一意孤行,把玛丽送到修女院寄养,又在没有告知老肯尼迪夫人的情况给玛丽做了额前页的手术。手术失败,玛丽不再发疯,变得木讷呆滞,不久就死去了。老肯尼迪对他一系列行动的解释非常冷血,他说“我们其他的孩子是有前途的,但是罗丝玛丽没有。把她留在家里会耽误其他孩子。”老肯尼迪夫人哀求道:“虽然罗丝玛丽是这样,但她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必须去接受,好不好?”很多年过去了,老肯尼迪夫人每次去教堂的时候,都会带着罗丝玛丽的照片,强忍泪水。当老肯尼迪中风之后,老肯尼迪夫人辞退了与老肯尼迪关系暧昧的亲信女秘书,老肯尼迪愤而颤抖地在黑板上写道“报复(revenge)”,老肯尼迪夫人道:“不是我报复你,是上帝。”

  西方所谓“报复”,和佛家所谓“报应”,都是源于一种宗教精神,你能说它不好不对嘛?为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早早地套上敬畏的网有什么不好呢?没有人可以完全忽略别人的权利和感情,否则所作所为都是要偿还的。“上帝的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阿门~”宗教精神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发挥的显性作用可能也是东西方最显著的差异了吧,值得继续体会。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三):肯尼迪诅咒

  咒语魔力缠扰肯尼迪家族60多年,惹来美国民间不少说法。   

  说法一:20世纪70年代流传于美国南部,指肯尼迪家第二代掌门人约瑟夫·肯尼迪为了换取家族握有的政治经济大权,曾把灵魂卖给魔鬼。尽管这一说法纯属迷信,但至今有些人对此仍深信不疑。   

  说法二:美国作家兼传媒人克因曾撰文说,约瑟夫·肯尼迪在20世纪30年代曾任驻英国大使,1937年,老肯尼迪在乘船回美国的途中,同船有一位从纳粹魔掌逃出来的犹太牧师,而约瑟夫向船长抱怨,要求船长禁止犹太牧师等人在船上祈祷,结果那位犹太牧师给肯尼迪家族的所有男人下了一个诅咒:他们将遭悲惨的命运。   

  说法三:约瑟夫·肯尼迪1937年到1940年间作为美国驻英大使,在此期间为避免美国卷入“欧洲战争”,他曾拒绝为500名被送进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犹太人派发签证。1940年他回到美国,“肯尼迪诅咒”开始了。澳洲希伯莱协会主席古特尼克法师称:“这是犹太人的诅咒,这是报应。”

  1.1941年,约瑟夫的残疾女儿死于失败的脑叶切除手术;  

  2.1944年,约瑟夫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战时死于飞机失事;  

  3.1948年,约瑟夫二女儿凯瑟琳死于飞机失事;   

  4.1963年,肯尼迪总统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两天后夭折;   

  5.1963年,约瑟夫二子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6.1968年,约瑟夫三子罗伯特遇刺身亡;   

  7.1983年,罗伯特之子博比因吸毒被判刑;   

  8.1984年,罗伯特之子戴维因过量吸服海洛因死亡;   

  9.1997年,罗伯特之子迈克尔死于滑雪事故;   

  10.1999年,约翰之子小约翰·肯尼迪死于飞机失事;   

  11.2009年,约瑟夫四子爱德华死于脑癌;   

  12.2011年,爱德华·肯尼迪的女儿卡拉突然心脏病死亡;   

  13. 2012年,罗伯特的儿媳玛丽·理查森·肯尼迪被发现死在纽约州寓所内自缢;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四):意犹未尽,本可以是部史诗级

  整体来说,影片算是制作优良的。但受剧集太少的原因,总感觉表现的远远不够。

  美剧的一个优点就是演员特别像,肯尼迪和他老婆都可以算作“特型演员”了。(印象深刻的有《越狱》里,黑社会的John和他儿子就非常像,让人看出找演员是下过功夫的)。不过剧中的肯尼迪感觉有点犹豫不决的样子,优柔寡断,倒是他弟弟Bobby更像总统一些。而且梦露的演员也太难看了吧。

  肯尼迪先生算得上是“与多名女性发生并保持不正当关系”吧.也没见米国人怎么不待见他。都说肯尼迪,罗斯福,里根是帅哥,我怎么就不觉得啊。倒是肯尼迪的老婆挺漂亮的。

  影片对敏感的事件都是晦涩的就过去了,比如与黑帮的联系,也就是说了和肯尼迪有染的一位女性有瓜葛。滥用药物表现的就更隐晦了。对试图废除联邦储备委员会,太空军备更是没有提到。这些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这部电影根本就是主旋律嘛,真不知道米国为什么也遮遮掩掩的。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这样的话,怎么会是肯尼迪就职演讲上说出来的?不应该是“Ask not what your can do for your county, ask what your county can do for your”吗?

  小时候看未解之谜的时候,有个世上的巧合,说的就是肯尼迪和林肯。以前也觉得挺神奇,现在知道是假的了,我贴个果壳粉碎谣言的链接吧http://www.guokr.com/article/88438/。维基上有个更直观的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8%82%AF%E8%88%87%E7%94%98%E8%BF%BA%E8%BF%AA%E7%9A%84%E5%B7%A7%E5%90%88

  不过肯尼迪的弟弟也死了,应该有点蹊跷,就像李小龙和他的儿子。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五):肯尼迪:生于政治,死于政治

  在我的印象里关于肯尼迪只有一句话:美国的被暗杀的总统。除此之外一概不知。

  无意间关注肯尼迪是从北京卫视的档案开始,石凉一字一句彷如推理悬疑剧似的娓娓道来,看着幻灯片上他年少的意气风发,走上演讲台时的镇定自若,就职宣言时的字正腔圆 无不印入我的脑海,于是我不停地去查肯尼迪的资料,不敢去翻看, 爱迪生氏症折磨着他 坐不能超过五分钟,站不能超过二十分钟 每天服用大剂量的药物 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与勇气才能阻挡病魔来时的痛楚

  所以看到《肯尼迪家族》 心中的激动难以说明 格雷戈.金尼尔没有让我失望 我仿佛又看到肯尼迪缓缓向我走来 眉间充斥着种种忧虑(但对汤嫂的演技不敢恭维 确实有点做作 好好改进) 他们三兄弟都让我很难忘 罗伯特.肯尼迪也不愧为肯尼迪家族的一份子 但是很可惜他们都有同一个特点:生于政治,死于政治 不过也因此无怨无悔了吧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六):The Kennedys

  演约翰肯尼迪和罗伯特肯尼迪的演员经过化妆之后和历史上的真人非常像。

  杰奎琳没有上面那两位那么像,不过也很有神韵。

  肯尼迪家族是从老约翰肯尼迪那里兴起的

  剧中没有反应他的奋斗历程

  不过我很好奇他怎么从贫民窟考上哈佛 然后做到波士顿银行总裁 美国驻英大使的。

  老肯尼迪很有野心,可惜没当上总统

  于是寄希望于大儿子,老约瑟夫满心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成为总统

  可惜大儿子在二战中阵亡

  实际上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也差点没回来。

  大儿子不在了,老约瑟夫只好将希望压在二儿子身上。

  没想到约翰肯尼迪还果真当上了总统,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杰奎琳也像老约瑟夫许诺的那样在31岁成为美国第一夫人。

  本剧对肯尼迪任职期间主要的政治事件都有描写

  猪猡湾事件

  古巴核危机

  民权法案

  他弟弟,当时出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简直就是绝种好男人,他是他哥的左膀右臂,不但在公事上辅佐他哥,而且还成天替他哥那个花花公子四处擦屁股。

  但是他本人却绝不拈花惹草,极为顾家。

  电视剧里面演的,连梦露女神都没拿下罗伯特肯尼迪

  可惜好人不长命,在68年竞选总统的时候也遇刺了。

  至于四儿子,当了四十多年参议员的爱德华肯尼迪则在剧中根本没出现。

  胡佛和他基友倒是出现了

  :我很喜欢片头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七):肯尼迪家族之梦

  肯尼迪家族,属爱尔兰后裔,在美国稳扎稳打,站稳脚跟,成为显赫家族,后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表。父,约瑟夫肯尼迪,早年做过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赚的盆钵满满,遂走向政界。初,出使欧洲,正直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约瑟夫由于对希特勒一味的绥靖政策,导致声誉下降,后被美国总统撤职,总统梦想中断。不得不转向他的几个孩子,而其中,尤以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无论气质志向都为最佳,成为肯尼迪家族金钱政治下的第一对象。

  当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培养政治资本,约瑟夫安排小约瑟夫到欧洲参战,寄希望获得奖章,成为其走向政界的资本,奈何命途多舛,最终死在了欧洲。而约瑟夫的二儿子,约翰肯尼迪,长期生活在哥哥小约瑟夫的阴影里,也想通过参加战争,获取人生的意义。在通过不断与父亲约瑟夫交谈后,如愿以偿。并在一次海上巡逻中,不幸被敌军击沉,但大难不死,获得美国紫心勋章一枚。小约瑟夫死后,老约瑟夫安排约翰肯尼迪参加议员竞选,约翰起初不顺,后纵横捭阖,节节胜利,并最终赢得美国第35届总统任期,并任命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作为司法部长。

  约翰肯尼迪在竞选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其中,他说到,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一时成为人们相互传送的语句,直至今天。

  (这告诉我们,命运并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出来的,但也不是想争取就可以争取的,有人为因素,也有因缘凑巧命注定的意思。)

  当时正值苏联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冷战。在苏联,赫鲁晓夫全盘推翻斯大林,搞军备竞赛。在美国,古巴卡斯特罗开始掌权,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执政。约翰肯尼迪执政之始,即遇到猪湾战争的惨败,声望支持率明显降低,然,其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诚恳地把全部责任推倒自己身上,并积极地处理战后事宜,支持率终于反弹,开始了肯尼迪的最好任期。随后,他运用心细缜密的分析,以及对世态的把握,和对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推断,准确地化解了古巴导弹危机,军备竞赛等事宜,加上在国内,成功地解决黑人与白人同等上学的问题,以及对与黑恶势力的清除,人们渐渐把肯尼迪列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可与亚伯拉罕林肯比肩。

  1963年,约翰肯尼迪在谋求连任的竞选中,到达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在人们列队欢迎的途中,在行驶的敞篷车中遇刺,抢手连开三枪,不久,约翰肯尼迪逝世。约翰肯尼迪育有一女,后曾有一男婴,出生后不久即因肺气肿夭折。约翰肯尼迪去世后,其遗孀为保护儿女,另嫁他人。然,对于约翰肯尼迪,一生纵情无数,常常惹的家庭纠纷不断,甚至成为玛丽莲梦露去世的一个间接原因。

  (这告诉我们,万事都要考虑的周到,纵然有伟大抱负,如果不顾安全,一切将成为泡影,而且,美国总统遇刺是有惯例的。)

  约翰肯尼迪遇刺时,老约瑟夫肯尼迪已经中风偏袒,不能言语。一切重担压在了他们的三儿子,罗伯特肯定地肩上。罗伯特肯尼迪,性格温和,然后在处理事物上,寸利不让。初,作为约翰肯尼迪的竞选管家,负责了约翰肯尼迪的全部竞选安排,成为约翰肯尼迪成功竞选的主要帮手,并之后成为约翰肯尼迪认命的司法部长,为约翰肯尼迪的许多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罗伯特生性不喜勾心斗角,常希望能够享受天伦之乐,离开政界,到小城市过田园生活。约翰肯尼迪遇刺后,经过一系列思考,下定决心延续肯尼迪家族参政的梦想,决定竞选总统。从1963年到 1968年,击败了很多知名竞选人是,包括麦肯锡等。1968年,在竞选最后几站,不幸遇刺身亡。罗伯特肯尼迪育有十个孩子。

  老约瑟夫夫妇,经历了一辈子,看到自己儿三个儿子都不幸夭折,晚景甚为荒凉。不过,还有一个漏点,老约瑟夫还有一女,生后发现只有8岁智商,后被老约瑟夫强迫做了手术,以至于亲人不识,最终不知去向。

  这就是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八):肯尼迪家族简介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就下决心尽快挣钱,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到哪儿去挣钱?约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你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他选择了银行业作为生财的方向。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两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后是小肯尼迪的三岁生日,人们不断祝福他:“生日快乐!”“长命百岁!”又有谁能预测到他会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死于非命。

  据说开枪打死肯尼迪的凶手是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美国人,可是他在被审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是替罪羊。”两天后在押解途中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鲁比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鲁比被逮捕后在狱中又死于癌症。为调查这一谋杀事件,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即“沃伦委员会”)试图弄清真相。沃伦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认为谋杀行为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好莱坞的大导演奥利弗·斯通1993年还拍了部叫《肯尼迪》的电影,暗示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人物策划了这一阴谋。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硕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起车祸事故断送了他的前程。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2009年8月25日晚,在与恶性脑瘤顽强搏斗逾一年后,美国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族长、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去世,享年77岁。他也是肯尼迪四兄弟中唯一因自然原因死亡的人。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九):本剧不合史实之处

  整理一下在短评中的回复。

  我觉得这个剧来说史实上还是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关系的刻画非常不准确,就拿对JFK和老约瑟夫这对父子关系的刻画来说,只说A不说B,只说老约瑟夫的野心、他对JFK的推动和扶植,不提JFK自己的动力和他对父亲的反抗。事实上,JFK人生的许多重大时刻都是违背老约瑟夫的意愿自己做的选择。比如二战时候上前线的决定,老约瑟夫是一直坚决反对的,JFK是通过走外祖父(John.Fitzgerald,曾任波士顿市长、联邦众议 员)的后门而不是父亲的后门才上的前线。还有JFK1946年的第一次众议员选举,固然受到了老约瑟夫的资助,但整个选举主要是由他自己的二战战友、同学等年轻人组织的,他之所以找到这些”自己人“就是为了对抗和平衡他的父亲和外祖父的势力。再比如1954冒险作了背部手术,还有1956年参与民主党副总统提名的争夺,都是违背老约瑟夫意愿的。更进一步说,肯尼迪家族在老约瑟夫时代政治上非常右倾和保守,正是从JFK开始逐渐向左转,后来居然成了左派自由主义的代表。以上这些在剧中都没有展现,可以说正是编导对历史的选择性裁剪,使得人物定位非常不准确。

  JFK自己并不缺乏政治上的兴趣和动力,他从1936年到1941年在哈佛和斯坦福学了5年的政治学相关学科,出版了一本关于英国绥靖政策的著作,并且1945年作为记者采访了旧金山大会、波茨坦会议和英国大选,可以说他的兴趣从来没离开过政治。之所以最开始没有想到要参加竞选,一是由于有个同样要从政的哥哥,二是由于长期健康不佳(1947年被确诊Addisons'disease,当时医生只给了1年寿命)。但即便他的哥哥没死,即便不从选举政治途径,我觉得他也会从政。

  还有梦露啊这种从未证实的传闻,被当成真事儿来拍,居然在剧中还占那么大篇幅,怎么可能不被历史频道退货。

  对于古巴导弹危机过程的描写,根本没有参考早已经公布的白宫会议录音,会议上的对话都是编的,在有确切历史记录的情况下还要搞这种发挥。

  还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杰奎琳几乎一直陪在JFK身边,而不是像剧中描写的因为闹别扭快到危机结束了才回来。危机结束后JFK送给参与危机处理的执委会成员每人一个在蒂凡尼订做的小银日历,以感谢他们的辅佐,也同样送给杰奎琳一个。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偏差,无论任何传记,对JFK本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从未否认一点“He loved being president”,他热爱他的工作。这部戏里把他写的好像不幸生在帝王家,不情不愿的继承王位似的。

  《肯尼迪家族》观后感(十):爱Barry Pepper,爱bobby(RFK)!

  作为拥有金钱,只渴望权利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们基本上远离了快乐,靠近了悲剧。

  但,作为肯尼迪家族成员也是值得骄傲的,他们已经是一个传奇!

  我是喜欢bobby一家的。

  剧中,bobby想要的东西无非两件:1.做喜欢的事情(我觉得他离开政坛就会开心,包括JFK);2.同妻子儿女在一起好好生活。

  一切看似简单却不能,因为他们是肯尼迪家族的成员。

  我最喜欢的是第4集8'13'',bobby同老婆聊着工作,然后在小儿的叫喊下,bobby跟随着子女老婆一起兔子蹦,画面真是可爱温馨!

  obby是一条合格的变色龙,在工作上有多严肃,生活中就有多可爱,作为他的父亲和兄弟,是可以骄傲的!

  这部片子,bobby是最大亮点,导演一定也是大爱Barry Pepper!

  十分推荐此剧,看演技派硬朗帅哥Barry Pepper是如何展现RKF的霸气和柔情滴!

  只要是Barry Pepper的剧,我的五分都给得太轻易!love hi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