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和爸妈一起过年了
今年是我和刘先生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这一年,我就去他家过春节了,他家也是我的第二个家。
弟弟还没有结婚,爸妈家过年少了我,二老有点失落,因为从小大我一直都和他们一起过年。
从我家到刘先生家,开车只需30分钟左右,在一个县城里,距离特别近,回家也方便。
没有结婚时,哪怕我已经30岁了,父母还是把我当孩子看,而现在却觉得不一样了。
不过这种失落是短暂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是不一样的风景。我和妈妈开玩笑:“你们放心吧,大年初一吃过水饺,我就来给你们拜年。”
我们这边对习俗很看重,妈妈马上反驳不行,还是年初二回娘家。大家感慨一下生活的变化是很正常的,也是好事,证明我们在认真生活。
我又安慰了一下爸妈,给他们打电话,分享我这几天的生活,并且调侃,过年和他们在一起,说不准更担心呢。他们想想也是,一点失落也释怀了。
今天是除夕,我就不那么正式了,写一些碎碎念,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天新的思考吧。
1、为什么越忙效率越高?
回到老家,我有很多事情要干,要见亲戚朋友,要和家人打牌,每天时间安排特别紧张,但我的工作效率反而高了很多。
一般早晨和晚上,时间都是自己的,我也不睡懒觉,早晨起来就开始写东西,晚上睡前看书,利用零碎时间,处理一些其他的工作。
我知道自己白天干不了什么活,这样自己在能支配的时间里,就特别高效。
刘先生也是如此,晚上会看paper(行业最新的研究),平常工作忙,没什么时间学习。
其实我这样做并不觉得累,反而特别充实。我内心里其实没有什么放假之分的,喜欢放假和周末是因为大家这个时候不怎么谈工作,心里是放松的,干起活来特别快。
这一点从小孩身上也有体现,小风(同学)的小侄子每天早晨不到七点就起来写作业,不用管也没人催,就是为了能痛快玩一天,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比有些大人努力多了。
为了玩得踏实和心安,我也是如此,喜欢打牌的我,不干活就玩的话我会内疚的。
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早晨和睡前,拿出来两个小时给自己充电,这样也不会出现节后综合症。
相对来讲,我是非常热衷聚会的,大家喊我我就会去。李民组织了一个聚会,聚会上有以前的老同学,其中两个都是警察,还有一个护士。
他们每年春节都不能好好和家人一起过,大年三十或者初一在单位值班,也没见有什么抱怨。
基层的工作人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护士同学已经怀孕6个月了,依然在第一线工作,跟一台手术几个小时,状态特别好,一点也不矫情。
我最佩服那种认真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很敬业,并接受生活,过得幸福的人。
每次和人聊天,我都会问很多问题,倾听彼此,这样都会有所收获。我也会遇到讲场面话的人,带偏气氛,我会开玩笑说:“大家难得一聚,就都讲真话吧。”
有些人是我们想见的,有些是不想见的,但我觉得自己时间那么宝贵,与其打起精神来应付,不如真诚地去交流,分享生活,总会收获特别多。
这一点可能与我写作有关,习惯倾听别人,对别人讲的东西感兴趣,这样搜集了素材,还有助于交流,让大家关系更近了。
3、体验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刘先生堂兄弟姐妹加起来20多人,有一个堂姐佳姐在婚姻登记处工作,我追着她讲了很多工作的趣事,特意去工作的地方观察。他们下午办理办理离婚,情人节那天结婚的人太多,不受理离婚,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管我看到了什么,在体验中,总是有不一样的收获。很多时候,我们的成长,就是在做事、体验中获得的。
刘先生还有一个堂嫂在镇政府上班,主要管医疗、养老保险,回头准备写一篇父母在农村的,如何使用医疗保险?同时,也分享给大家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经常有农村老太太因为不懂去吵架。
这样的经历多了,我总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准备好所用的材料,咨询好相关人员,给自己省时间,也是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
他们上班,真不是喝茶看报,亲自看到才知道多忙。
这些体验和交流,成长最大的还是自己,除了增长见识,更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理解别人的同时,更知道如何做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时间具有不可逆性。
不管是和谁在一起过年,做着哪些事情,都希望大家可以开心,认真对待它。
对时间的利用就是生活,你赋予它什么,它就反馈给你什么。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立的flag都能实现,做一件让自己觉得牛逼的事情。
- END -
“催婚”大战在我们家上演
“过不下去了,离婚吧。”